首页 > 毕业论文 > 专升本联合培养要写毕业论文吗

专升本联合培养要写毕业论文吗

发布时间:

专升本联合培养要写毕业论文吗

其实成人高等教育跟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在毕业前考生都需要完成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经历过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环节才能真正的算是完成了毕业的考试和审核,在完成以后才能拿到你心心念念的毕业证书。并且想要申请成人高考专升本毕业证,必须要写毕业论文,而且还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成绩优、或良,才能通过审核,拿到成人高考专升本毕业证书。 论文答辩是针对专升本的考生写完论文后进行审查,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 可能又有一些考生或在读学生会问,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吗? 一般来说,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要比专科毕业生的严格一些,各方面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除此之外,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撰写论文,具体要以学校规定为准。成人高考考试通过之后,学生接受的是高等学历教育,既然是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一般都需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其中一项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当然在此过程中,成考院校的论文写作和答辩是比较简单的,考生只要态度认真、主动完成,一般情况下,评审老师不会过于为难考生,考生顺利毕业是很容易的,毕竟论文只是其中的一个流程,毕竟“严进宽出”是成考院校的最大特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肯定要。明如下:

1、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必需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高校学籍管理规定,专升本学生与普通四年制本科生一样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2、毕业论文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每所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有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宜将毕业论文写作当作一件重要学习任务来完成,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同时确保自己取得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

扩展资料:

专升本考试是指大学专科层次学生进入本科层次阶段学习的选拔考试,是中国大陆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专升本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

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亦称统招专升本),考试对象仅限于各省、直辖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

个别省份的命名有所差别,如河北省称为普通高校专接本,广东省称为普通高校专插本,江苏省称为普通高校专转本,其余省份皆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第二类:

是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其拥有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分业余和函授两种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专升本(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专升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专升本考试

联合培养硕士毕业论文要求

硕士毕业论文的封面由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科门类、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日期、封面颜色等部分组成,其中:(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字数不应超过26个汉字,可以分两行排列,及中英文对照。(2)指导教师填写论文作者的指导教师。没有经过学校相关规定批准的合作指导教师,是不允许在论文上署名的,且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3)学科门类:论文编写者的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例如工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4)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必须与论文作者的专业目录表和培养方案书一致。(5)日期: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6)封面颜色:论文的封面颜色可由各个专业自行拟定,每个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2.独创声明及授权说明独创性声明及授权说明页附于论文的摘要之前,需要由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后方可有效。3.摘要硕士论文的摘要由中外摘要和英文摘要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外摘要一般为500-1000字。内容包括本论文的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得出的结论。摘要应本着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摘要应当具自我解释性,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前提下,读者就能够获取论文所阐述的主要论点及提供的信息。英文摘要与中外摘要对应,它是是以英文形式对文章的概述,需要注意的是,英文摘要不是对中文摘要的简单翻译,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用于标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便于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1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作为依据。4.目录目录一般列至二级标题,即列出到三级目录。目录的内容必须与正文标题及各个章节的标题一致。目录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需要另起1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2、等数字依次标出,一二级目录用小四宋体,三级目录用5号宋体,数字及英文字符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5.插图及表格论文中如果涉及到较多的图、表,可以给出一个清单,附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6.正文论文正文的字数一般至少3万,它是文章的主体,分为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文章组织形式可结合学科实际的要求和研究课题的特点而定。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者论文的整体参考与引用。8.附录在论文的编写过程中,对于不适宜放入正文中的部分,但确实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过程或资料均应该放在附录中,以免影响到论文主体的结构或者论点。9.致谢致谢部分主要用于答谢对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

硕士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 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对于一些论文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忽略,一定得重视,一起看看基本要求包括哪些吧。

1.封面

硕士毕业论文的封面由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科门类、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日期、封面颜色等部分组成,其中: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字数不应超过26个汉字,可以分两行排列,及中英文对照。

(2)指导教师

填写论文作者的指导教师。没有经过学校相关规定批准的合作指导教师,是不允许在论文上署名的,且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论文编写者的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例如工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

(4)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必须与论文作者的专业目录表和培养方案书一致。

(5)日期: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

(6)封面颜色:论文的封面颜色可由各个专业自行拟定,每个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2.独创声明及授权说明

独创性声明及授权说明页附于论文的摘要之前,需要由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后方可有效。

3.摘要

硕士论文的摘要由中外摘要和英文摘要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外摘要一般为5-1字。内容包括本论文的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得出的结论。摘要应本着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摘要应当具自我解释性,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前提下,读者就能够获取论文所阐述的主要论点及提供的信息。

英文摘要与中外摘要对应,它是是以英文形式对文章的概述,需要注意的是,英文摘要不是对中文摘要的简单翻译,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

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用于标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便于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1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作为依据。

4.目录

目录一般列至二级标题,即列出到三级目录。目录的内容必须与正文标题及各个章节的标题一致。目录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需要另起1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2、等数字依次标出,一二级目录用小四宋体,三级目录用5号宋体,数字及英文字符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

5.插图及表格

论文中如果涉及到较多的'图、表,可以给出一个清单,附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6.正文

论文正文的字数一般至少3万,它是文章的主体,分为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文章组织形式可结合学科实际的要求和研究课题的特点而定。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者论文的整体参考与引用。

8.附录

在论文的编写过程中,对于不适宜放入正文中的部分,但确实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过程或资料均应该放在附录中,以免影响到论文主体的结构或者论点。

9.致谢

致谢部分主要用于答谢对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

联合培养需要几年毕业论文

1、首先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2、其次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答辩,才能申请毕业。3、然后博士生在发表论文的时候,要保证论文科学可靠,不能有造假或剽窃行为,如果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被取消学籍。东北大学(Northeastern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

1、定义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高校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此处的联合培养是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合,并不是导师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家积极鼓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2、分类 联合培养主要分为中外联合培养和国内高校联合培养两种。我们此处主要讲国内联合培养的模式。 中外联合培养:首先是中方导师、外国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实验及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对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 国内高校联合培养:解决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使高校之间的师资、学生、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有了这样的后盾,高校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学生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题中来。 3、学历学位证书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和普通硕士证书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毕业时只发放自己学校也即是招生单位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会发放联合培养教学学校的证书,当然很多联培单位没有授予权,更无权给你发放证书了。 4、联培缘由 招生单位因导师、资源不足等原因,将部分研究生课程委托其他学校教学和培养,共同完成培养任务,顺利完成学业,其有联培的需求。 联培单位为加快学校学科建设步伐,培育合格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造条件,学校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到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了学校能按计划申报和尽快拿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其有联合培养的动力。 联培先决条件:联培单位教师先被其它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聘任,担任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然后再开启联合培养研究生。 5、联培主管部门 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工作处等。关于各联培单位相关政策规定及培养模式等请联系上述主管部门。 6、联合培养方式 这个具体要看招生单位与联培单位签订的协议内容,还要结合各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来综合看,没有统一标准。一般会采取“1+2”培养模式,即第1年在招生单位完成课程学习,第2、3年在联培院校完成专业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导师所依托联培单位二级学院为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协助研究生完成助教经历等相关实践环节要求,落实研究生实验创作等场所,督促研究生遵守科研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规定等。 7、奖助学金及培养经费补贴 一般与正常研究生一样,具体由招生单位与联培单位、联培单位二级学院与项目组、导师等完成对接。说白了研究生培养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虽然你认为很多时候是给导师打工,充当“免费或廉价劳动力”的角色,但这个相关经费的划拨是确实存在的,各单位也有所差异。 某种程度上来说,一般联培单位为鼓励考生报考,甚至会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如免收校内住宿费,报销一定比例往返交通费等。 8、其他 有些些联培单位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或创作按要求署名联培单位导师姓名及单位名称。甚至研究生在联培单位学习期间取得的其它成果,如系在联培单位导师指导下取得,署名联培单位指导教师及单位名称。这是与其他正常硕士生有所不同的。 9、结语 联合培养研究生其实并不是新鲜事,很多单位都长期存在这样的合作,如浙江省内浙江外国语学院、嘉兴学院、台州学院、衢州学院等学校均有联合培养项目。 近年的也有,如西湖大学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但这种合作模式毕竟是少数,多数是联培单位水平或层次相对招生单位来讲较低,暂无学位授予权,学校平台也与招生单位有一定差距,所以报考报考相对较少,很多联培单位会积极鼓励本校学生报考联培项目,同时想方设法吸引其它生源,保证报考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对于考生来讲,一定要在报考或调剂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清楚各单位联培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模式,提前做好功课。

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论文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些设想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设想

论文摘 要: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师资培训只是一个方面,要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材编写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校企产学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1 师资培训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我院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了“品牌引领、示范带动、特色彰显、差异发展”的校企合作项目链群,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创新确立了新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我院于2010年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要求选派我与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赴广州参加了校企合作班师资培训。在将近半个月的学习期间,我通过理论知识、实车训练、考试等环节学习与锻炼,获益匪浅。  加深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日产培训中心老师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学校老师,专营店种子讲师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在培训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都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大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对汽车销售流程的具体环节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次培训系统学习了东风日产系列车型的基础销售知识及销售服务标准化流程。作为教师,由于自己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教育行业,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以前只是从书本获取相关知识,然后再传授给学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过程。由于自己对汽车销售企业的业务部门设置、企业经营运作等都不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总感觉底气不足。通过这次实训,让自己对销售流程的理解变得直观、感性,以前模糊断续的片断变成了清晰可见的链条。  消除了很多与实际工作不相符的错误观念 我们的知识由于没有跟市场衔接,很多滞后于形势的变化,在传授给学生时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比如在汽车基础知识方面,我们教给学生的很多内容都是以以前的旧知识甚至是被淘汰的内容。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汽车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了很到很大的作用。  了解了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及其职责、素质要求、薪金待遇等情况 我们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对社会接触不多,所以入学以后一个难以解决的疑问就是自己的出路问题;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干什么,而我们老师大多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人际交往的范围限制,对汽车销售企业类型和性质了解不多,对学生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了汽车销售整个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企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等等具体的情况,对自己的学生能从事的职业有了充分认识,对以后任何指导学生也就更有把握了。 2 校企合作的设想 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师资培训只是一个方面,要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岗位需要的知识、具备相应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这就决定了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企业有很大的发言权。学校应该针对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更为具体翔实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在充分研究汽车营销专业所针对的就业岗位,研究汽车营销专业不同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安排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适岗性”的高技能人才。  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学校应该多听取来自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由校企双方共同来确定课程计划、实训安排、考核等。组织销售企业的专家参与修订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的就业定位确定人才知识结构,根据人才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根据课程设置确定教学模式,实行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提供生源、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校方可以经常组织相关老师听企业专家讲课,学习专家的专业经验,企业专家也可以经常听学校老师讲课,借鉴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从而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的共同提高。  要共同编写教材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与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价值取向相背离。因此,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根据工作任务来训练操作技能。为保证教学贴近用人单位实际,应该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教材编写组,共同承担编写教材所带来的义务,同时也可以享受有其带来的权利。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就能够完全参与到学校教学全过程中,也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  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让这些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师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锻造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职业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 通过虚拟实习公司、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

20xx年底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准确地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这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标准,注重于满足个人对技术的探求以及满足行业中技术人员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

任何有效的职业教育都应充分满足行业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要符合能力本位思想,增大技能培养所占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在一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经历中才能有效获得,因此,对学生技能培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将他们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亲历真实的工作情景,切实感受他们将来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虚拟实习公司

对某些专业,尤其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可通过虚拟实习公司进行技能培养。虚拟实习公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与管理的、由教师和商业合作伙伴支持的、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公司。这种仿真公司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商务活动。尽管虚拟实习公司没有真正实现商品和资金的流通,但是可以进行所有的商业活动,如发送和接收订单、开具支票、管理财务记录、支付员工工资等。借助这种虚拟的商务办公环境,可以培}}I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公司内部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接待、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档案、生产、财务等部门,学生可在各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工作,学生可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职业能力。

虚拟实习公司的优势在于:整个模拟工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不依赖教师,不仅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工外能力,而且学生自己安排工作流程,使其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二)项目式教学

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团队合作与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在项目谈判、项目开发、项目评估等各环节中,项目成员需密切合作,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并应用和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项目为例,其主要工作过程包括:(1)调查、分析客户需求,编写客户需求分析报告。(2)完成可行性研究,提出建议性方案。(3)设计应用程序,根据客户反馈意见修正方案。(4)开发软件,并请客户评估。(5)提供客户服务文档和帮助文件。(6)在提交软件之前,进行测试,并编写软件测试报告。(7)编写、提供系统文档。(g)提供两个星期的客户支持。

在这一完整工作过程中,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学生能很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合作使学生经历了团队合作、项目开发与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在项目组内部,每个成员各有特点和优势,成员之间密切合作,确定共同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经常举行会议,进行交流与沟通。项目组的外部合作伙伴是客户和其他项目组,组内的分工协作以及组外的交流合作,使学生提高了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可按照产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进程、质量标准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与行业、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一方面,学校吸引企业内部职工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以帮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设备与材料、设立奖学金和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可供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

联合办班模式学校与企业在相互考察的基础上,为加快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运用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建立联合办班模式。每学年学校负责向企业推荐各专业学生,经企业确认后,由双方依据市场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制定校企一体化的实施性教学方案,学校独立组建以相关企业名称命名的企业班,负责日常教学管理;由企业派遣部分师资,提供企业文化和特殊技能教材,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备。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意识、职业忠诚度会明显提高。

校企交替模式有些专业可在学校和企业都设立教学基地。学生在学校进行一年文化基础课学习后进人i-2年专业课学习阶段。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学校和企业各承担一半教学时数且交替进行,即10周左右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基础技能训练,10周左右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内容逐步深人,最后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校企交替模式能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但如何更好地使培训内容既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是重点和难点。

“校中厂’,模式为适应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于行业、企业,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设立进行校企合作的校内企业运行模式。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车间甚至整个厂区直接设在校内,形成“校中厂”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理论学习场所与技能培养基地紧邻,学生可边学习专业知识、边进行真实环境下的技能训练和实习,而且学校跟踪管理及时、到位。 (四)工学结合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技术师傅的启发、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学会技术.增长技能。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有很大区别,因此让学生提早进人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就业都是有利的。

半工半读式利用课内、课余、双休日或寒暑假安排学生进行工学结合。例如,让维修专业的学生在社区进行维修实践;让宾馆服务专业的学生到宾馆实训;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到当地旅游风景区为游人做导游等。

实战训练式根据教学或社会需要,学校统一组织,参加社会技能比赛,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大型活动等,实行实战训练式工学结合。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可参与社会上组织的设计比赛,商贸专业的学生组织每年度的校园大型慈善义卖等。

勤工俭学式学校与人才中介公司合作,推荐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短期勤工俭学,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商贸专业的学生可在节日期间到大型商场进行勤工俭学,使专业技能得到较好锻炼。

建立有效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

对技能培养进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技能培养很可能流于形式。鉴于技能培养很难像理论教学那样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制定考评体系。但是,考评体系的构建要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得到社会和业内的认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的建立正是基于这一核心思想,整个体系要以企业或社会认可度为核心,其他指标也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指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进一步说明技能培养的质量。可建立包含以下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培养周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的情况对技能培养目标进行考评。

《培养责任书》达成度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培养责任书》,在每个培养对象的责任书中,针对学生各自的技能状态分别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责任书将培养对象的自身技能提高要求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将其纳人考评内容。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工作的实施确立了工作方向,也为考评工作设立了检验标准。

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技能培养是否有效的最好指标。学生有真本领.能胜任岗位需求.就容易就业,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下一届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这样,学校就容易招生,即“只有出口畅,进口才能旺”。学生就业率包括初次就业率(指毕业时的就业率,之后再就业则不算在内)、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专业晋升率等指标。这主要是从毕业生就业质量做进一步考虑,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晋升较快反映就业质量较高。

就业收入状况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收人所处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技能水平高,得到企业重用,工资收人就会相对较高。这一指标可分解为初始工资、工资增长率等。学生的就业收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在社会上被认可和受尊重程度。

合作企业或用人单位认可度这一指标用于考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例如,可通过合作企业或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并从中获取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

考评时要将日常跟踪考评、阶段考评、总结性考评相结合,可采用下列方式:一是要求培养对象以日常生产工作的技能应用与受培训情况来写“工作写实’,,并以此作为日常考核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工作写实”对及时发现培养对象的培养需求,落实技能培养点,改进培养措施非常有效。二是培养周期内,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通过率来进行考评。三是不定期地与培养对象和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技能达成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保证培养工作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总之,职业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新变化,切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课程改革是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高职课程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文章从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促进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课程改革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丰富内涵转变的重要阶段,构建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估、教材及课程实施条件)、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进行,以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因为反映着企业的需求;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因为需要企业的参与;是企业心中的教育,因为企业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现象,本文就是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高职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必须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还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实践活动组织能力。要加强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优化师资结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队伍,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现代化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以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让教师进入企业,熟悉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企业实践可以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2)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将企业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更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师傅充实到教学岗位。聘请部分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与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弥补学校技能训练师资的不足。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和教学实施能力培训,专兼职教师共同参加教研活动,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1.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课程按工作任务设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要在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职业需求上,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优化设计学习内容,提出课程建设及教学标准建议,最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并构建学习情境,制定高职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和追求创新,使课程改革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2.促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课程要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的课程教学是采用“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的方法是根据“做”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基础,也是教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并把事情做成,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事做到更好、更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的一件事情。 3.改革高职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改革长期以来的课程评价以知识记忆为主体、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重视及时反馈课程评价结果,以引导和改进教学,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相结合,操作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成绩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高职课程教育的特点。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能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职业转换加速,企业的工种正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工作已经不是一种简单技能的表现,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从面向岗位(群)扩展到面向职业生涯。因此,高职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有适应职业快速变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难点。高职课程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与发展性的特点,课程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关系,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知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协调性有机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高职院校要把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视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联合培养硕士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素质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19世纪前半叶),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发展至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音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依托行业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和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行业人才。问世以来,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国家产学研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国防科大)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高校,课题研究在企业)、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模式和方法。笔者正是该创新基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作为教员,对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微体会。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联合培养共赢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追求“高校一企业一学生”共赢的目标。理论上,共赢目标的愿景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国内外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赢”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深度融合,则“共赢”枝繁叶茂;不然,则空空如也。

根据邢素丽等人的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包括:

(1)需融学科和产业、学问和技术、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内涵于一体;

(2)需融高校科研、企业课题、国家和省课题内涵于一体;

(3)需融高校学科优势、企业需求内涵于一体;

(4)需融新技术、新需求、新理论、新应用内涵于一体。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平台,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等之间的融合,为研究生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料,以共同研发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为契机,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共赢。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研发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气动布局、结构、制备和全尺寸测试。气动布局直接关系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和风能的利用率;合理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叶片安全运行20年的保证;叶片效能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制备出质量稳定的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难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备、工艺设计与实现、制备控制与效率等,稍有不慎,整个叶片制备失败或质量差下,动辄就是百万级别的经济损失;制备完成后,在国际认证机构(例如船级社)的监视下,完成全尺寸静力测试和疲劳测试考核,才能获得市场准人资格。

国防科大充分利用自己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制备和大型构件全尺寸测试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结合时代新材资金、场地和人力,共同研发了、低风速型、超长型、海上超大型等多款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并实现产业化,目前相关产品巳在国内外50多个风场装机运行,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笔者)全程参与了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备和全尺寸测试的.所有工作,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学、流变学、热力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以超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为研究背景,针对结构设计和成型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发表10余篇(其中SCI源刊8篇,EI源刊6篇),申请国家发明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支撑了2项科技鉴定成果。高校一企业一学生三方共赢,其根本原因就是校企合一,深度融合!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通常是两段式,即课程学习阶段在高校进行,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培养阶段在企业进行,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阶段,如果没有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生难以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困难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问题,此问题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突出。博士生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往往是单枪匹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难以给博士生配备助手,而很多论文的实验研究是必须有帮手才能完成。比如,我们采用光学测试系统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需要十几个助手才能完成,在企业往往一个助手都没有,如果不是深度合作,此类实验就无法完成。此外,材料学科开展研究通常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谁出,如果没有明确,学生就不知所然,如果高校出,学生只能通过高校购买平台进行购买,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假设企业出资,如果需要层层审批和控制,以学生一己之力,难以协调。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深度合作,解决博士生资金和资金使用问题,是保证其论文课题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双导师制是校企联合培养成功的保障

校企联合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由校方导师与企方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校方导师为主导师,企方导师为副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课题论文阶段在企业完成,这种双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导师随时指导、监督和协调的难题,可以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

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

题目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校企双方导师及时交流,共同解决在创新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月按时向校企双方导师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双方导师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及时指导学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要求,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加强科研实际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以亲身经历而言,两导师的分工,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企方导师的精力首先是以企业为主,负责企业的各种任务,目前令人尴尬的情况是:企方导师根本无暇顾及指导,更别谈负责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和学位论文的初审。因此,笔者认为,校方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还要负责工作安排。这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这样是不是就不需要企方导师了?答案是当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只是角色定位应该是负责人、财、物的协调,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开展。人、财、物的协调对于学生开展论文工作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企方导师来说,往往易如反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每周或每月定期向校方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完全可以做到积极主动,这样校方导师综合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工作安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高效可行。

双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才能保障校企联合培养的成功,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谈误人。

三、完备的创新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可行的前提条件

有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双导师制度的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否可行,还取决于一个重要条件一一完备的创新平台。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行之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时代新材拥有一个新材料检测中心,该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研究所需的多数检测设备和系统,即便是需要搭建平台,该中心也能快速完成。笔者博士论文涉及的实验和检测,几乎都是在该中心完成。假设时代新材没有该检测中心,即使是简单的力学性能测试都需要在高校完成,那么学生必然疲于奔波,留给论文研究和项目开发的时间还会剩多少?因此,一个开展论文课题研究所需的创新平台,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在是太必要了!如果没有,笔者建议不要轻易提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和导师要慎之又慎,以免误人子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才能实现高校一企业一研究生的共赢。

哪家单位出版面费就把哪家单位挂在前面,至于另外两家,按照时间排序,研究生单位肯定在本科单位之前

  • 索引序列
  • 专升本联合培养要写毕业论文吗
  • 联合培养硕士毕业论文要求
  • 联合培养需要几年毕业论文
  • 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论文
  • 联合培养硕士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