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数学教师毕业论文

数学教师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师

教师在对乘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时,一定要从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和接受能力入手,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可以对课程更好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乘除法计算知识理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将对如何优化小学二年级乘除法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二、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小学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完全,处于思维养成时期,逻辑能力水平低,因此在学习乘除法时略显吃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方式,并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而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缺乏了解,课堂氛围越发沉闷,学生对乘除法也就越发没有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小学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虽然具有专业教育知识,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缺乏相关幼儿教学经验,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代沟不断变大,而乘除法教学相对来说十分枯燥,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就不高,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就不断下降。

最后就是学生课后复习效果差。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过程都只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短暂记忆,想要学生真正掌握乘除法知识,就一定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以达到巩固效果形成长久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是在小学数学乘除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年纪小,常常出现对课后复习缺乏重视或是复习方式不正确等情况,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处理数学问题,更可以帮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分析、对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使用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事件进行逻辑推导。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奠基时期。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本就处于思维养成和习惯养成关键时期,对学生乘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提高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在小学乘除法教学阶段,教师一定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乘除法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轻松课堂学习环境,并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以引导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灵活性,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对乘除法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各种素质。

(三)为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

乘除法在数学学习中,属于基础性知识,但是其中涵盖广泛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进行锻炼,还要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性思维,这样学生在后续对数学深入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不断深入的数学思想进行更好理解。

(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乘除法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第二基础教学阶段,不仅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起重要作用,还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起引导性作用。在这个时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后续深入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优化策略

(一)设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想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就必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原本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魅力。为了达成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具体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轻松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乘除法,降低学生对乘除法抗拒心理,同时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的数学乘除法知识变得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乘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4乘4等于16这个算式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小棍摆出4行4列小棍,让学生对乘法概念有更好了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建立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出4只小狗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图中一共有多少条腿?”,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理念。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式引导,即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不断发散自身思维,提高学生对乘除法概念理解程度。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提高学生课堂集中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谁知道4乘4等于几啊?”这种乘除法问题,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锻炼,又可以提高课堂互动性,加强师生间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集中于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将乘除法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中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锻炼也只停留在重复练习阶段,没有对学生乘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炼,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造成学生成绩“虚高”。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小学教师应将数学乘除法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连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性教学问题“一个苹果被切成八瓣,被分给四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瓣苹果?”这种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除法计算能力,还可以对学生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在乘除法生活化方面,小学教师还应加强和学生家长间交流,向家长及时通报教学进度,并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乘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炼。这样家长在生活中就可以随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还可以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家长在对学生进行锻炼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检查乘除法教学效果,并向教师及时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后复习

除了正常数学课堂教学之外,课后复习也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提升教学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进行乘除法课后巩固练习,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二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本班实际教学情况,适量向学生布置乘除法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乘除法知识。在设置乘除法作业时,小学教师应增加问题趣味性,以此降低单纯乘除法练习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设计乘除法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生活性,提高学生乘除法应用能力。“一名小朋友一天要喝八杯水,那么六名小朋友一天要喝几杯水?”这种有趣的题目,增加学生课后练习趣味性。

小学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乘除法作业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实际乘除法掌握情况,并掌握学生学习中问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乘除法掌握情况,让学生发自内心对数学产生热爱。

五、总结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成长关键性奠基时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年级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应在乘除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高效复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课后复习及自主练习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篇二】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体验式教学”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切合了小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需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篇一 1、研究性学习内涵 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需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中,主张教师设定具体的课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及搜索的相关信息等进行综合,学生自主地建构与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科研的 方法 搜集与获取大量知识信息,解决课题的疑问与问题,实现学生探索性的建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结合。 2、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 措施 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 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包括两方面,第一,宽松、愉快、平等的环境;第二,合作、探究的环境。前者的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而后者是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时,可以通过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时,利用汇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动画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第一步:(1)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援长方体的特征援b援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 总结 的。(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第二步:(1)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援正方体的特征。b援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第三步,共同讨论:(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援不同点:a援“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b援“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样的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列举与搜集与生活联系的例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列举与搜集与生活联系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与解决,从而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积极的解决与探索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量的计量”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 说说 这是为什么吗”来导入新课程;利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具体知识点的简单熟悉;并且利用如下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练习:一枝铅笔长176();一个 篮球 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10麻袋大米约1();l个鸡蛋约();1棵白菜约();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如果教师不能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就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探索与实践热情,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将不明显。所以,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措施需要包括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例如,学习“条形统计图”章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让学生搜集各年级的学生数量且绘制条形统计图: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四年级:一班36人,二班38人;五年级:一班44人,二班39人;六年级:一班37人,二班42人。或者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如下数据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此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建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建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数学问题。例如,学习“量的计量”章节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系统的复习与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以及具体换算,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3、结论 综合上述的内容我们可知,基于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可以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并指导学生怎么运用知识与建立知识联系,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基于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这种方法是一项被广泛宣传与运用的 学习方法 。 作者:周小如 工作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三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篇二 一、创新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孩子从小就要进入学校里面学习,但是没有人问过他们愿不愿意,换句话说,他们是在老师、家长的压力下才会“认真学习”的。这种学习过程叫做被动学习,学习的效果效率低,且浪费时间。传统的教学就是单纯的“灌输式”学习,没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采用创新 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位 教育 家曾经说,最好的教育是让被教育者不知道自己已经受教。数学老师要把问题摆在同学们的面前,让他们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老师上课之前要给同学们设计好开课的问题,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先自己选择题目解决,然后老师再做总结。这就要求老师所出题目要蕴含本节课的知识,或者是能够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小组成员的分配也要合理,不能够顾此失彼,要公平公正。这样能够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索,从各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讨论。这种过程能够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说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那是对解题的答案或方法的正确性来说的。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思考,然后采用多种解决方法。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严重禁锢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遇到一个问题,老师就会将标准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思考。等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照葫芦画瓢”,按照之前的解题模式做出正确的答案。虽然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加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但是却减少了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果长此以往,数学问题解题方法永远不可能简单化。创新教学法不但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一种创新思想的传递。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用老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采用不同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法,将数学多维立体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解题。比起传统的套模板式的做题方法,自己想出的方法可能既复杂又麻烦,但是这是敢于尝试的表现,这种精神才是学习所需要的精神,这种“不做对不放弃”的毅力才是学习所需的毅力。老师在教学时要将自己和学生摆在一样的高度,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去认真听取学生的解题意见,才会采纳学生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够促进创新。另外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老师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认为学生不懂得教学,他们的观点缺乏实践性。但是毕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了解自己喜欢和能够接受怎样的教学方式,知道怎样的教学才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也许学生给老师提的建议比较“理想化”,但是只要老师稍加修改,或是将里面可行的元素融入自己的教学当中,那么就能够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方法。对于别的老师的创新教学法也要合理利用,绝对不能照搬。因为使用的对象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加以修改,因材施教。 作者:唐世明 工作单位:重庆市巫山县石碑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篇三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是体现一个团体的合作能力,可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学习首先一定要合理地分组。一般而言,合作学习小组4人最合适,最好遵循“就近原则”选择小组成员。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学生,则可两人一组,即同桌合作。合理建组便于成员合作,同时可以激发各组间的竞争,这样易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同学们之间可以强弱互补,共同进步。建组应注意优、中、差生之间的组合和学生之间的性格、 兴趣 爱好 、学习能力与身高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互补,同时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1]。在小组分配完成后,要进行民主推荐,选出各个小组的组长,并依照性格特点分配组内其他成员的负责要点与任务,这样的分配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最佳状态,使任务快速圆满完成。在每个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应让他们尝试另一个角色中的工作,使他们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得到更多的 经验 [2]。例如,在讲授“小小的商店”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起“小商店”,学生的各种小玩具、文具等均为商店里的物品,而学生则扮演顾客、店长、店员、收银员等各种用角色,此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如分为顾客组、收银员组、店员组等。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如果不分组或分组不科学,则可易产生混乱的局面,降低合作学习效率。 2.科学开展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是每个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环境设备、适合的时机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教学内容在学生较容易接受的范围内,就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学习或进行集体授课;如果知识点多、学习复杂的内容,就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即合作学习[3]。学生是否能充分体会合作学习中的乐趣,主要取决教师是否采用了有效的引导方式。教师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位参与的学生,无论“差生”或优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学习上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要尽心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尽量消除他们自卑感等。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各组学习情况,并对每个小组作出评价、建议与鼓励。而能使合作学习有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充裕的学习时间。教师让小组进行操作、研究、探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言和提问的机会,使学生能相互补充,互相进步,这需要教师留有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在解决问题后才会豁然开朗,记忆深刻,合作学习才会有显著的成效[4]。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五组,让学生分组找出生活中是圆形的物体,看哪组找出的物体最多,在讲解关于“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又可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看哪一组能够较准确地画出圆形,准确地测量出所画的圆形的半径与直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3.重视个人与小组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建议与鼓励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慎重考虑才可以说出每一句评语。教师要做到这样,首先要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既要注重个人评价,又要注重小组评价,肯定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重要性,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合作互助关系给予表扬;其次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尤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肯定学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并对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5]。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方法,其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到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景坤 工作单位:赤峰市巴林左旗杨家营子寄宿制学校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让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那么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能引导、能放手,怎样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好这40分钟,在这二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做的:一、设置问题时,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到,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环境氛围,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向前走。因此我在备课时,设置问题就有了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我教学的五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在教“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在教学中针对基础好的、能力强的学生设计一些提升类型题,我提问的是一个人有a元,小明比他多b元那么小明有多少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重基础性知识的设计应用性问题,如提问○1小明有a元,姐姐有2元,他们一共有几元?○2某班有50名学生,女生有c名,男生有几名等等通过练习使学生优、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自己的理想健康发展。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班级学生基础不扎实,鉴于此依据数学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学到必要的数学”。我先指导几位有困难的学生板演整数除法306÷18(即题目稍简单的),及时予以表扬,从而调动一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出示÷18 ÷ 到÷,在一步步加深运算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逐渐明提升,明白小数除法的算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猜测到实践运算,学生享有充分的发言权,既可以提出问题,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2、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其中不同的学生也要进行不同的要求,这样即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能达到协调统一。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三、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心声,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是老师工作对象,如果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应该主动去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倾听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深刻、全面,这样教师的教育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因为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所以当你走近学生时,对他(她)轻声指导,从而使学生感到你更加平易近人,很好接触,也愿意向你裸露心声,并且也会引起他(她)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认真去探索。通过这种方法,使我的学生能很好利用课堂来学习。四、公证公平评价学生,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出公证评价,同时也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自己的特性——连锁性,在课堂上学生出现思维停顿,那么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公证公平地评价学生,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行。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以否积极感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效,那么在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探究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上几点就是我在二十几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也使我的学生学会了学习,懂得怎样学。这个行吗

数学教师毕业论文

《数学教学方法综合》

【摘要】文章在综述数学教学方法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1. 引言

我国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在继承传统,学习国外理论和经验中构建起来的。不但继承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学习国外结合自己的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界定的研究

中外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界定。由于时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 教学方法本质的研究

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从更高角度去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法。教法,在国内基本是围绕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教学方法论,也包含教学原则;二是指教学模式;三是指教学技能。关于教学方法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学法说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学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法更合理并不断科学化。教还可以使学在速度与质量上得以优化。因此,教与学,必然同在于一个法。

学法前提说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学论不能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得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教法的要求和学法的要求,使教与学结合,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教法学法统一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学方法不仅仅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教法学法的辩证统一。

4. 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标准,将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体系。

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

巴班斯基根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把教学活动分成三种,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从而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①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②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③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5.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的研究

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理解了教学方法的特性与功能,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如何科学的运用是广大老师关注的问题。综述已有的研究,关于如何运用的观点如下。

综合运用说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回顾以往,往往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盲目、形而上学是造成教学效果严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提出要把各种教学方法综合的运用。要想做到综合运用,必须有:①教法学法相统一;②讲习知识的的方法于训练智能的方法要统一;③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统一。

发扬借鉴说

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做到:①发扬国内教学方法中的优势;②有选择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③借鉴教学控制论,掌握教学平衡,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对新的教学方法,更要有选择的学习、吸收。

目的要求说

学者认为,不能抛开教学目的去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抛开教学目的,盲目的选择,教学必然不会成功。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目的;②学生的素质和特点;③教材内容;④教师的素质和特点;⑤教学条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并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所以,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建立在对中学各类基本知识的逻辑推理上的模糊评价。

6.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向

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20世纪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拟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布鲁纳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提出“发现法”,强调“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面向全体适应个别差异

近些年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倡分组教学。

7. 以往教学方法研究中存在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我国数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摸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问题法(或发现法),等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加以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方法及名称繁多,缺乏科学的教育实验。

②强调单一教学方法而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③理论总结不够,体系混乱。

④以教为中心。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教材和教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⑤重知识轻能力。

⑥重结果轻过程。

⑦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8. 展望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有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CAI)将大面积开展。计算机是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21世纪,计算机工业将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之一。 CAI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

第二,引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对数学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引入体现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数学应用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学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第四,“再创造”、“发现式”教学方法将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林六十,高仕汉,李小平.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丽.浅析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理科教学探索,2007:19

[4] 杨骞.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近20年回顾与思考[J].大连教育学报.1999.

数学学科的 教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系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 教学 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 故事 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三、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 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 说说 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下页带来更多的数学系毕业论文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师范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爱心无价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自我牺牲。还记得六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台下那五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七年以来,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六年,经过了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爱心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让我们携爱心同行,不犹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在爱的名义下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弹指一挥之间,我已为人师快六年了。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那么教师职业是苦是乐呢?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乡村老师刘让贤的所思、所想、所为,恰好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他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除了师德,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师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现在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庭太多的关爱和照顾,很少去关心别人,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马上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就是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我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使他们在品德上有了可贵的进步!其实,当家长们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时,就把自己此身的希望和自己未来完全嘱托给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和期望啊!因此,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教师职业也有其苦,有其乐,可是苦中有乐。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名义,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让我们在这个平凡但是崇高的岗位上继续奉献,把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我们的德都留给孩子们。用爱播撒希望“有一首歌最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线最为 记/那就是诗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无数颗炽热的心/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这道诗是高中毕业班中,我们的班主任孙老师送给我的,6年来,我一直珍藏在心底,每每想起它,就好像回到了孙老师的身边,就好像又见了她新切的笑容。孙老师——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数学老师。就在她我们刚上高三,她还有一年就要退休时,被查出患有淋巴腺肿瘤。医生要求立刻手术,可孙老师把化验报告一揣,又站在了讲台前。她知道,学校教师紧缺,同事们担子重;她知道,学生正在关键时期,差生刚上路;她知道,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假期过去了,开学时,大家惊喜地发现了孙老师又回来了,尽管经历了8小时大手术的身体仍很虚弱,尽管腮边的手术疤痕还鲜红如血,可孙老师像不倒的青松,又屹立在讲台前。“起立!”大家刷地站了起来,泪珠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春天般的声音,大家发自肺腑地喊到:“老师好!”这感人的一幕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孙老师崇高的胸怀折服了我,“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也从此在我的心灵里烙下了印记。当我师范毕业时,真正踏上教育这方热土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多少个中午,当人们午休的时候,我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吸引的时候,我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发作业。为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教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脚步都会在教师爱的牵引下变成我们民族巨龙的鳞爪,也正为这个,我虽累,但乐在其中。去年9月10日,清晨,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突然意志说到“老师你辛苦了,祝老师节日快乐,伴着动听的声音,班长手棒一束鲜花徐徐向我走来。。。。。。这是梦吗?这似乎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但这不是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都发生在我眼前。“我们爱您”同学们清脆的声音响彻教室。这是学生对老师崇敬喜爱之情的最真表达。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我激动的说:“我也爱你们。”学生们全体起立鼓掌,一时间,掌声扇动着泪水,泪水浸泡着掌声。。。。。。这一幕似曾相识,对了,在孙老师的课堂上不也是这样吗?一颗真诚的心融化了几十颗火热的心,这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是爱与爱的传递!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高尚的师德,心灵的归宿记得小时候,父亲问我:“你长大了干什么?”“当老师!”是的,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为了那梦想,常常召集几个小顽童,墙上挂上一个小铃铛,用手摇几下,表示上课了,然后便摇头晃脑的讲起了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便油然而升,长大后,当我带着大学校园青春的激情踏入一中校门时,当我开始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伴着这种事业要求我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素质,这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一中早已是邯郸市的一流学校,社会各界人士都已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教师们辛勤的付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以他们执着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一中发挥着光和热。多少次老师们都是带病上课,多少天老师们都是以校为家,多少位老师都是一个班主任,三个班的课,孩子尚且在读书求学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不曾抱怨。当看到学生们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时,他们倍感欣慰;当他们听到学生“老师,您辛苦了”这 普遍的问候时,艰辛都已烟消云散,唤来的又是旭日东升的明天。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一样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老师呀,在世人肆意践踏良知时,却用生命去维护,一遍一遍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毕生的代价,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校园的梧桐树可以作威作福证,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那在门口等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年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一中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再次,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师范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教师在对乘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时,一定要从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和接受能力入手,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可以对课程更好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乘除法计算知识理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将对如何优化小学二年级乘除法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二、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小学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完全,处于思维养成时期,逻辑能力水平低,因此在学习乘除法时略显吃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方式,并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而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缺乏了解,课堂氛围越发沉闷,学生对乘除法也就越发没有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小学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虽然具有专业教育知识,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缺乏相关幼儿教学经验,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代沟不断变大,而乘除法教学相对来说十分枯燥,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就不高,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就不断下降。

最后就是学生课后复习效果差。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过程都只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短暂记忆,想要学生真正掌握乘除法知识,就一定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以达到巩固效果形成长久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是在小学数学乘除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年纪小,常常出现对课后复习缺乏重视或是复习方式不正确等情况,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处理数学问题,更可以帮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分析、对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使用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事件进行逻辑推导。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奠基时期。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本就处于思维养成和习惯养成关键时期,对学生乘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提高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在小学乘除法教学阶段,教师一定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乘除法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轻松课堂学习环境,并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以引导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灵活性,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对乘除法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各种素质。

(三)为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

乘除法在数学学习中,属于基础性知识,但是其中涵盖广泛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进行锻炼,还要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性思维,这样学生在后续对数学深入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不断深入的数学思想进行更好理解。

(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乘除法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第二基础教学阶段,不仅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起重要作用,还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起引导性作用。在这个时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后续深入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优化策略

(一)设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想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就必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原本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魅力。为了达成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具体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轻松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乘除法,降低学生对乘除法抗拒心理,同时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的数学乘除法知识变得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乘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4乘4等于16这个算式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小棍摆出4行4列小棍,让学生对乘法概念有更好了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建立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出4只小狗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图中一共有多少条腿?”,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理念。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式引导,即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不断发散自身思维,提高学生对乘除法概念理解程度。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提高学生课堂集中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谁知道4乘4等于几啊?”这种乘除法问题,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锻炼,又可以提高课堂互动性,加强师生间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集中于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将乘除法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中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锻炼也只停留在重复练习阶段,没有对学生乘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炼,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造成学生成绩“虚高”。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小学教师应将数学乘除法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连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性教学问题“一个苹果被切成八瓣,被分给四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瓣苹果?”这种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除法计算能力,还可以对学生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在乘除法生活化方面,小学教师还应加强和学生家长间交流,向家长及时通报教学进度,并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乘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炼。这样家长在生活中就可以随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还可以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家长在对学生进行锻炼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检查乘除法教学效果,并向教师及时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后复习

除了正常数学课堂教学之外,课后复习也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提升教学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进行乘除法课后巩固练习,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二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本班实际教学情况,适量向学生布置乘除法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乘除法知识。在设置乘除法作业时,小学教师应增加问题趣味性,以此降低单纯乘除法练习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设计乘除法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生活性,提高学生乘除法应用能力。“一名小朋友一天要喝八杯水,那么六名小朋友一天要喝几杯水?”这种有趣的题目,增加学生课后练习趣味性。

小学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乘除法作业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实际乘除法掌握情况,并掌握学生学习中问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乘除法掌握情况,让学生发自内心对数学产生热爱。

五、总结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成长关键性奠基时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年级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应在乘除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高效复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课后复习及自主练习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篇二】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体验式教学”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切合了小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 教育 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对顺利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进程。 1常见的课堂教学现状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学习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教学显然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的。 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针对现状对症下药 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造成学习难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把课本“吃透”。所谓“吃透”,既要熟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能用学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轻松接受。对于课下作业,要遵循着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做题的手段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教师也要多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谈论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家长配合好,不要让家长一味给学生报补习班增大学生压力。在 学习 方法 ,学习空间与学习理念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尽量少给他们增添心理上的学习负担。 转变教学观念: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小学生不能单纯地对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模拟,更不能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在新课改理念背景的引导下,应提倡小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也将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的素质人才为目标,教育系统、学校、教师都应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正确的知识结构,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讲课的时间、节奏,严防教学中出现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将新教学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匹配出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会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让学生都有激情主动探究知识,不至于因为乏味而上课不认真、开小差。 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现状,对症下药,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朱雪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金晶,张国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山区小学拼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孙江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6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 教学方法 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 逻辑思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 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 ,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 经验 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与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与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 儿童 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 田径运动 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 反思 ,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临泽县城关小学

数学学习的良师益友——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进入初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志淡薄,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数学学科的成绩。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懂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感人心者先乎于情",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他们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 "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教师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2、了解数学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而现阶段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等。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数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了解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 3、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一堂课的导入设计的好,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住,调动他们的胃口,使之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讯速使学生进入"角色",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因此,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节时,开课时,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快过“元旦”了,我们要开个联欢晚会,需要买些气球布置会场: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但又不知道每种颜色买多少,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同学们争先恐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经过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要让喜欢某种颜色的人举手,数一数,便知道喜欢某种颜色的同学有多少,也就知道每种颜色需要买多少。接着告诉学生,刚才所做是统计。这样,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统计。把一个比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融于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有关知识。这样比老师很费劲地去讲什么是统计,效果要好得多。、导入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在学习《圆的性质》一节时,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圆的半径,与圆的概念相联系。、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诱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比如教“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一节,学生往往把三角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等边三角形,另一类是等边三角形。从而违反了分类遗漏的原则。对此教师从实际入手提问:“有两腰长5cm;底边是8cm的等腰三角形应该归为哪一类呢?”话音刚落,讨论热烈。教师抓住关健及时引导,巧妙点拨,使学生从迷雾中解脱出来,问题便迎刃而解。、导入要有知识性,与新知识要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学习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心理想好一个数,然后加上2,行、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好了,只要你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原来想好的数是几。”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15。”老师告诉他:“那么你原来的数是7,对吗?”“对!”学生高兴的回答。“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老师不慌不忙地说:“好,方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板书),顺利引题。 4、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心情舒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教师更好的搞好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增强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情绪沮丧,会使注意力分散,态度消极,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我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而是力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用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中解脱出来。另外,在课堂上我力争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做到少点"威严"多点"亲切",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5、 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教学大纲也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我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上网费的两种计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上网时间为多少分钟时,两种上网方式的计费相等?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上网?这些应用性问题是学生身边有的事,是学生见得着,摸得着的事,因此是最感兴趣,思维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从而增添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6、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要善于利用有效的学具和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氛围。如找规律的教学,教材安排的是一个庆祝活动的情景图,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考虑到不便于学生动态的感知规律。于是,我们把情景图改成贴近儿童生活的游戏活动,先是拍手、跺脚游戏,并让学生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然后通过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现场排队游戏,让学生感知规律就在他们眼前,在他们生活当中,在他们的一些游戏活动当中,然后解释和揭示课题:找规律。7、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和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汽车、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小猴子坐在由圆形、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子上,动态演示再配上相应的音乐。学生看到小猴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子上滚动时,一路颠簸,样子十分滑稽,引得学生哈哈大笑,也为它揪着心。而坐在圆形车轮的车子上时,小猴子悠闲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前进。通过新颖独特的画面,图象的滚动、闪烁、重复、定格以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感悟并理解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种感受和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总之,教育是一种创造,缺乏了创造,教育是很难成功的。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朦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才,绝不是某种模式和机械可以完成的,而必须依靠高度的创造性劳动。古人讲:“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体现,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挑战参考文献:〔1〕王日大.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海南新教育,。〔2〕谢桂荣.浅谈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J〕.海南新教育,。 〔3〕曾德博.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J〕.海南新教育,。〔4〕王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海南新教育,。〔5〕羊凌攀.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J〕.海南新教育,。 〔6〕吕武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J〕.海南新教育,。〔7〕王基华.教学中培养民族学生数学兴趣的策略〔J〕.海南新教育,

数学教师专业毕业论文

一下的这些的选题你看下,你自己参考下,一1.极值的讨论及其应用2.课程改革中未来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扮演3.(xx部分)新旧教材的对比与研究4.师范生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探讨5.浅谈高等数学的类比迁移法6.让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7.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8.数学分析的直观与严密二1.小教大专数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建议2.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3.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4.如何评价新形式下的师范学生5.数学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三1.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的调查2.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的评估4.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5.我对师范现行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6.班级管理的探讨7.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探讨8.在师范学习的几点回顾9.走上“三尺讲台”的体会10.对某个“差生”的转变历程的思考四1.营造积极参与氛围,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2.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3.让作业批改“活”起来4.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浅谈中学数学课堂语言的艺术性6.活”用教材,实现数学教育目标7.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8.初探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9.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10.合理运用教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数学教学。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科,不仅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新课改的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数学教育教学中出现众多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味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针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数学教育应该改变教学途径,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改变途径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众多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在教育改革的路程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高中数学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例如,传统的教学意识、单一的教学方法、繁重的升学压力等,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就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的教学意识

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充分显示出数学教育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人们对数学教育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人们十分重视数学教育显然是极其正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取传统的强行教学模式,如死记硬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给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注重讲授,而并未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讲授过程中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细心、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吃透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每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而不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公式进行推导,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繁重的高考压力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界的学者们也逐渐认识到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者们提出减负的观念。他们提出这一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将它的初衷体现出来,而是与初衷出现偏差。针对这一观念出现的偏差是因为教育教学者和学生已经将升学思维根深蒂固于头脑中,这不仅使"减负"这一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幌子,而且使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者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培养出来的将是高分数低智能的学生。面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状况,教育界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改变现状的途径

针对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我国应该改革数学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数学教育教学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说明改变数学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正确引导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不能以分数评价学生。分数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如果教师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就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水平,投入到学习中,尽情地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对数学没有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文学色彩的内容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看似是两个不同地位的角色,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合作、平等的关系。在学生心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在有些教师心里,学生就是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是不可逾越的。这些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有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不敢表达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教学,而从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学生勇于探求新知识,解除学生的内心疑惑,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不断摸索中求发展。数学教师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数学学科的 教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系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 教学 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 故事 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三、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 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 说说 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下页带来更多的数学系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民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编制 1、编制原则 (1)客观性原则。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坚持实事求是,尽量依据时间发展顺序客观记录事例。杜绝掺假现象,不会“合理构想”。不搞“文字游戏”,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变事实。 (2)独特性原则。在撰写案例活动中,倡导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要有个性的观察、个性的实践、个性的反思、个性的表述。 (3)价值性原则。撰写案例的目的在于推动教学的改革。因此,所选事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价值程度,与案例本身的实际意义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教学实际需要选择事例。 2、编制格式分析有关案例不难发现案例的一般格式与写法。目前专家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变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与“提示——案例——访谈录——分析”。“提示”,主要简介“案例”与“分析”中将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论,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教学实例的融合。“访谈录”以对话的形式记录对有关教师进行的访谈,以外化教师的缄默知识,便于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做法。教师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断+反思”,其变式主要有“背景——片断——反思”与“片断——评析——反思”。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为了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叙事式”和“对话式”;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面要高于案例,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 索引序列
  •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师
  • 数学教师毕业论文
  • 师范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师
  • 师范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学
  • 数学教师专业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