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商写物业管理毕业论文

商写物业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商写物业管理毕业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是高职 教育 中的新兴专业,但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不断的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业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良好的可视性与可控性

物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业务流程,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保障相关业务高效的开展,尽可能地规避管理上的不足以及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使企业拥有更为理想的运营效率,最终帮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支持全方位的快速查询

物业管理涉及大量资料(如房产资料等),若采用手工整理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相当烦琐,对房产资料进行查询时往往耗时较长。利用信息系统能够通过设置不同条件分类(如业主姓名、房号以及面积等)进行查询,快捷且准确,大幅提升了查询效率[1]。

(三)完整的工程服务档案

在物业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程服务(如维修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可对工程服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如此一来,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状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助于管理人员科学规划自身的工作时间。

(四)各项费用的自动化计算

在物业管理中,各项费用的计算和整理属于核心工作之一,但费用项目众多,再加上计算 方法 烦琐,若采用手工模式,很容易出错,且耗时耗力。信息系统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能够让相关费用的计算和整理变得简单起来。

(五)为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的决策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此一来,决策者能够在大量的决策方案中筛选出最为合理的,指导企业实施科学的管理行动。

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操作

(一)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模块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即组织机构模块、职员模块以及辅助资料模块[2]。组织机构模块可以对不同组织机构(如总公司等)进行定义,职员模块可对不同组织机构之下的职员信息进行定义以及管理,辅助资料模块能够对相关辅助资料(如楼宇结构等)进行定义。以基础资料模块为工具,可对各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信息化构架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时,一般将物业管理企业规划成三级,一至三级分别是总公司、区域公司以及管理处;对于普通居民小区,通常设置三个级别的管理处;当完成对组织机构的设置之后,便可以在不同机构之下进一步设立与之对应的职员信息[3]。

(二)房产管理

房产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含了下述信息:(1)管理区信息;(2)楼宇信息;(3)房间信息;(4)停车场信息等[4]。依据不同类别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 Excel 表格后导入信息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初始化准备。对房产管理的同时,还能够执行房产验收作业,便于物业管理企业更加高效地验收项目,管理验收结果。这一模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公共维修资金进行管理,能够十分清晰地记录每一户所对应的公共维修资金信息,有效提升了物业管理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三)客户关系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客户服务工作时离不开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的支持。在该模块的帮助下,不仅能够建立一个信息较完整的客户档案,对所有住户的姓名、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予以管理,还能针对每一位客户建立健全家庭成员的档案。对于以写字楼为代表的综合项目,信息系统能对业主和租户的信息分别进行详细的记录,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极大便利。通过“客户服务”,可以对内部服务进行合理派工,同时还可以开展投诉处理以及装修管理等工作。借助系统跟踪功能,对各项服务进行管理,做好内部沟通工作,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客户提出的各项合理的服务申请,从而逐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5]。

(四)收费管理

所谓收费管理模块,指的是物业管理企业对各类费用予以管理的一种功能模块,全部收费项目以及标准等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应收费用主要有四大类,即常规费用、抄表费用、车位费用以及临时费用。以单个房间为单位,明确当月各个房间的应收费用,对于那些较特殊的收费标准,允许单独设置,设置好相应的收费标准之后,每月便可以执行“生成费用”操作。以水电收费为例,对水电表执行远程抄表操作之后,形成Excel数据,然后将其导入收费管理模块便可形成抄表费用[6]。对交费通知单,可通过自定义方式进行设置,并打印出来。缴费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现金交款,二是银行托收,三是预收款。收费员在收费管理模块中执行“缴费”操作之后,应收费用便会自动纳入已收费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打印出对应的票据。对于收费管理模块而言,其还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查询和统计服务,常见的如当期应收费用之中的当期应收、往期欠费以及提前预收等,仅需执行“报表统计”这一操作即可实现。

(五)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含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系统重置三大功能。角色管理功能能够以不同角色为对象,对其名下的功能以及数据权限进行设置。用户管理功能能够对用户角色进行定义。通过前面提到的两种功能可以建立一个比较灵活、完善的授权机制。项目人员仅可以对所属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而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在获得授权之后可以进行相应操作。

(六)设备保运信息化

将大量设备设施相关数据录入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大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生成卡片式、线性操作规程,保运人员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标准化操作,操作记录实时传到系统内,生成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使设备设施也纳入到物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三、信息系统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物业管理

(一)政府和行业支持

相关政府以及行业部门应重视信息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组织建筑单位、研究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制定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行业标准,明确具体的实施内容,并立足于具体情况,允许多重定位的存在,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档次及各类投资规模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基于更高层次视角制定和实施配套的协调性 政策法规 ,突破行政壁垒的束缚,推动相关收费的社会化转变,制定城市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类型,为其提供各类资源支持,从而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应用于物业管理系统,服务于现代智能物业社区的建设和发展[7]。

(二)开发商支持

开发商对工程进行规划时,便应该充分明确住宅的市场定位,即向何种社会群体提供何种档次的住宅,通过了解购房人在物业管理方面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如若缺少必要的事前调查环节,就会出现功能过剩,或者功能不齐全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立足于市场需求,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理性分析,参考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合理意见,邀请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系统的、高效的策划,结合项目具体的市场定位来研究其配套的信息化物业管理问题,不但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同时还应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住宅是一项长期工程,物业管理企业通常会为业主提供长达数十年的服务。现今,科技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建设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积极地考虑技术的升级问题,如何赋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以理想的超前性及可拓展性,将成为开发商在和相关企业协商的过程中另一重要的议题。

(三)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物业管理企业应基于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特性制定和实施配套的维护制度与保养制度,并严格落实定期检修工作;建立并完善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对系统设备自动运行所涉及的资料予以整理和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范 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企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所对应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和实施以岗位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只有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使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应重视和做好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及时了解并掌握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新员工招聘工作,为自身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业务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建议物业管理企业将一些专业设备的操作、维修以及保养工作委托给相关专业企业,从而达成节约成本,提升自身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目的[8]。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业管理只有积极引入和应用信息系统,尤其是采用联网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才能使得各项物业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为物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方便物业管理企业及时且准确地制定相关决策。与此同时,也方便了物业管理企业实时掌握自身的运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出针对性的经营决策,推动物业管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业主归属感是影响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有效物业服务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小区业主将自己居住的物业区域划定为一种精神状态的聚集区域,既包含对房屋、居住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的情感依恋,又带有较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辨明业主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提升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和长期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基础

1.研究综述。我们对业主归属感的研究主要借鉴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理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对居住地的依赖,淡化着“村落情感”。王思斌研究了社会流动对 传统 文化 和共同意识的冲击。黄玉捷指出,城市居民之间的情感在变得冷漠缺乏信任。潘允康等研究了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需要重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王铭铭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力量在进行着强大的反抗。雅诺维茨等国外学者,从居民是否愿意在自己的社区长期居住,并认可自己属于该社区,是否关心社区内发生的事情并积极参与,搬离社区后是否会感到怀旧和回忆等方面对社区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业主归属感的研究借鉴了雅诺维茨等学者的社区研究理论。

2.数据基础。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对业主满意度的实证调查,调查样本选取了山东省青岛市3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业管理小区(选取标准为小区规模大,物业服务公司及其服务水准符合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021份,其中有效问卷样本987份。调查结果统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有的业主认为和自己共同居住在一个物业区域的业主构成了一个群体,而自己是属于该群体的。有的业主对居住小区的事务比较关心,有的业主愿意积极参与到小区事务中。有的业主有意向长期在该小区居住,另有一部分业主具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程度,有的业主对现有物业服务感到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业主对居住小区的归属感与物业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二、业主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影响业主归属感的因素非常多,本文根据雅诺维茨等人的研究,将相关影响因素按照特征性分为:是否认可自己属于“该群体”、是否愿意长期在此居住、对居住小区事务的关心程度、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小区事务。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析了“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业主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层级)”“业主在小区内的社会关系”“业主对小区事务的参与度”“物业服务品牌认可”和“物业服务收费认可”等相关性指标。为了方便测量,我们将“业主的社会经济状况”指标转化为业主的受教育程度和实际收入;“业主在小区内的社会关系”纳入到业主间互动的频率和接触数。消减误差比例(proportionatereductioninerror)。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业主群体归属”“意愿居住时间”“事务参与程度”三个指标和业主归属感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应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同时显著程度为和。这说明,意愿居住时间越长的业主,越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所能感受到的业主归属感也就越强;反之,业主归属感越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不高,只是弱相关性因素。也就是说,“业主群体归属”“意愿居住时间”“事务参与程度”并不是影响业主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影响业主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关系程度”“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其中物业服务认可涵盖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和物业服务收费等。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和,显著程度已经达到了的水平。这表明在业主的小区生活中,社会关系程度是促进业主留恋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归属感。同时,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认可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越密切,对物业服务认可度越高,他们的业主归属感也越强。根据测量结果,我们进一步对“社会关系程度”“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进行指数回归分析。依据业主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可以构建出回归方程:Y=经标准化后,回归方程为:Y=其中,Y代表业主归属感,X1代表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X2代表业主社会关系程度。通过对标准回归方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述两个影响因素对业主归属感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即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和业主的社会关系程度是影响业主归属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提升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业主归属感,对物业服务公司进行长期、有效的物业服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物业服务综合认可

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已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一开始物业管理中的重点为“物”的管理,转向为“人”的服务和“物”的管理并重,进一步转向为“物业管理+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物业管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人”(业主)的因素被逐渐重视,同时在其背后不可忽视的依然是基本服务。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还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进行了细化调研。物业服务综合认可度包含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物业服务收费等方面。其中物业服务质量又包含传统的“物”的管理质量和“人”的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和口碑对带给业主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方面的影响较强;物业服务收费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目前物业收费的差异化并不大(在选取的调查样本当中)。综合前文分析的业主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可以发现,物业管理中“人”(业主)的服务愈发重要。其涵盖的范围包括服务态度、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社交服务。服务态度给业主以最直接的感受,是物业服务基本标准,各物业服务企业在该方面都很重视,并且做得也很到位,差异性不大。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则是服务态度的进一步延伸,是物业服务的规范化和细化。社交服务是物业管理中最容易让业主产生归属感的,其直接联系着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目前,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更多是通过自发形成的,以邻里关系和非官方组织的形式为主。物业服务企业应该主动介入到业主在小区中社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其形成更和谐、更稳定的社交关系。通过该次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开始介入到业主在小区中社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以娱乐、 爱好 、运动等形式组织业主交流,促进业主间的沟通和关系建立,也有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搭建了业主间的沟通平台,主要以物业服务软件中的社交功能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业主对进行了社交服务的物业企业的认可度()明显高于未进行社交服务的物业企业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在提高业主归属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都是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主动参与和改进提升的,尤其是物业服务中的社交服务,需要引起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视。提升物业服务中社交服务,帮助业主建立稳定的在物业区域内社会关系,重新构建传统的“村落情感”或“集体情感”,有助于获得业主对物业管理区域的归属感。伴随业主归属感的增加,物业服务公司会获得业主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此文仅供参考从锦园小区规划浅谈物业社区文化建设指导老师:张 华 作者:张 晔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以迅速从国外传到国内,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已从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范围扩展到商业楼宇,办公楼宇及工业厂房,仓库等更大的物业范围。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会文化建设在社区物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中央提倡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提倡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现代物业社区的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社区人所应该了解和努力的。小区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这个小区发展的整体面貌,只有将小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新社会。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社区,我特别对西安锦园小区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质性考察,现在将其考察结果和书本知识进行结合,进行新一轮统筹。关键词:物业、文化建设、和谐社区、统筹规化目录:正文:社区案例:西安锦园小区是国家2000年小康住宅示范区,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通过国家建设部小康住宅综合验收及2A级住宅性能认定,并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规划设计”、“科技进步”、“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物业管理”5项大奖。西安锦园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并开盘发售,特别推出14种精品户型,更好的贯彻了“西安锦园”主客分离、动静分离、食寝分离、洁污分离等设计理念,充分表现了"西安锦园"强调人性化、适居性、生态性、私密性、安全性等社区文化。社区配套设施全面启用 7000㎡的多能会馆,设有半地下菜市场、餐厅、超市、咖啡厅、美容美发中心、室内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桌球室、精品图书馆、阅览室。室外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已对业主开放。 10000㎡中央绿色广场,拥有700个标准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的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 与西工大联袂创建“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 与著名学府西工大联袂创办“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先进,为锦园业主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绿色景观工程再现大手笔 9-13号东端设有260*20m的超大型绿化带;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即将开工建设的600米长的“锦园绿荫景观走廊”直通西稍门,阳光绿树,曲径通幽,艺术花架,仪态万千。与政府合作投资兴建礼泉坊公园(锦园城市花园)与小区毗邻,为西安锦园业主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二期工程东邻20米宽规划路直通西稍门已开工建设。通过对西安锦园小区的观察及其走访,现得出以下考察结论:现代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群体系统,拥有着多种经济文化背景和特征的人群。从其总体上呈现特定社区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明显的归属性。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在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故而,现代社区的文化建设使命任重道远,它不仅仅的单从量上加以改变,更应该从其质上加以改善。锦园小区,档次再高也会忽视其小区文化建设,使得小区畸形发展,其实:1、社区文化有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社区管理者主观推动,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业管理对小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2、社区文化建设有潜在的功利性。物业管理企业藉此推动物业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文化旨在改变问题住户,创造理想住户;3、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社区成员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对事件的处理不太强调邻里个人感情,而以利益为基本准则。人们讲究实效,讲究实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成员的人格往往呈孤独的、冷漠化的态势;4、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文化的手段对社区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区成员对区域外各种文化的吸纳。同时,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而多元化的形成除了因年龄、素质、兴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区文化的内外撞击有很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得彼目邻互不相识,仅靠防盗门来守家护航。“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也在这种低文化建设的小区中成为人们向往和追忆的历史。锦园小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从事物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1.锦园小区的专业管理人员极为缺乏,都为青一色的年轻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有些人员还是未毕业的学生,文化层次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和操作经验,自身约束力和执行能力不强,没有规范的物业从业道德操守,总把自己和城管混为一谈,以为物业管理人员和城管人员一样都是“管人”,大声吆喝在小区内外随处可见,所以许多的物业在岗人员都把业主视为“被管理者”,而他们自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样的话就使的“服务”这个词很难在物业从业者心目中展开。使得许多的业主都惧怕物业管理者,让他们的管理“水火不容”,日后工作的很难开展;2.缺乏新意的文化宣传形式:现在许多社区的宣传形式都局限于黑板报或者戏曲大联欢等形式。说白了,宣传就是为了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检查,从来没有在心中为业主的业余生活考虑过,也很少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所以小区文化宣传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缺乏新意和建设性的想法;3.物业管理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物业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很多物业单位只会管人,不会娱乐。他们都把心思放在管人和收取费用上面,很少去思考怎样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的业务文化活动;4.政府、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模糊,对其没有太大的扶持力度。其实,锦园小区文化建设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老与少相结合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2、与小相结合这里说的“”是指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指那些常规的。3、雅与俗相结合所谓雅与俗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高雅与媚俗同在,崇高与优美并存。当然,社区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样会失去文化的群众基础;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样会导致社区文化的畸形发育。所以,社区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不温不火。4、远与近相结合这里言及的“远”是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整体的目标;“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实和检查。社区文化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单位被誉为新生活方式的“领航者”。锦园小区文化建设遵循了上述原则还不行,还应该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上下功夫,比如:1、文化活动的场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场地,硬件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场地的来源首先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将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纳入规划;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阶段要积极争取、合理建议。小区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单位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区||文化设施加以完善。条件不够的,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化设施和利用率,充分发挥露天广场、庭院、架空层的作用,要做到活动有地点,小活动有场所。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动员常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学校将其文化设施对社区成员开放。政府应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建设,使社区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物业管理单位每年从管理经费中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这是企业办文化的重要表现。二是寻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热心于公益事业、关心社区成长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物业管理单位应处理好关系,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三是由社区文化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出资,如组织旅游等,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向参与者筹措。四是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经费要厉行节约,开源节流。3、文化开展的保障机构:设立机构是社区文化活动得经正常开展的组织保证。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得较好的城市地区一般都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成立社区文化的专门部门,负责落实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社区文化的管理部门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很多人要能做||到一专多能。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活动的成效.规模的小区可以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规模小的小区也可以兼职工作,松散合作。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面对以上几点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锦园小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具体要求:1、加大宣传,增强政府、社会的可信度和认知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财政扶持,就必须自我宣传,提高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度;2、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者的认知程度,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对小区居住的自豪感,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让业主们不再惧怕物业管理人员,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贴心人,要他们(业主)有意识无意识的为物业管理者出谋划策,共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3、要自创物业品牌,加强自身人员素质培训,业务管理、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确保专事专管。增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心和自身执行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4、物业管理单位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的想业主所想,为业主服务。所以要想对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现代物业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小区。锦园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还应该从以下问题深入:1、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强住户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在注重高水平服务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社区文化的“感情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强住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以社区文化架起小区文明的“桥梁”。3、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锻造品牌与核心竞争力。4、社区文化工作是我们为业主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一所物业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会使该物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给物业注入一种强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将成为物业的“灵魂”,成为该物业的特有标志。文化具有巨的无形资产,当这种无形资产转移到物业之中,就会带来物业的增值。总之,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建立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高雅的社区文化的形成,是发展商、管理机构及业主、住户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整个小区设计、开发、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也只有在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及广告方面都要有一个整体的以人为本的思路,才可能体现出物业和业主的特色,满足人性中对文化的追求,照顾到人们对于所居住物业的精神需要,进而形成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格调。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全体业主、住户。他们的生活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最终决定了一个社区文化的面貌。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所以,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要有品位,要多管齐下,让每个人都乐于参与,积极配合。使中国的物业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毕业论文,有不到之处请斧正!此致敬礼!参考文献:

我能找到类似的资料但是写出来这个百度的分数是买不到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都是中国知网上的,进去是要钱滴)你告诉我个邮箱我发点资料给你你看能行的话就把分数给我然后我再把其他的发给你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物业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能找到类似的资料但是写出来这个百度的分数是买不到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都是中国知网上的,进去是要钱滴)你告诉我个邮箱我发点资料给你你看能行的话就把分数给我然后我再把其他的发给你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毕业论文你不自己写还想咋的,自己写吧孩纸

此文仅供参考从锦园小区规划浅谈物业社区文化建设指导老师:张 华 作者:张 晔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以迅速从国外传到国内,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已从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范围扩展到商业楼宇,办公楼宇及工业厂房,仓库等更大的物业范围。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会文化建设在社区物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中央提倡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提倡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现代物业社区的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社区人所应该了解和努力的。小区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这个小区发展的整体面貌,只有将小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新社会。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社区,我特别对西安锦园小区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质性考察,现在将其考察结果和书本知识进行结合,进行新一轮统筹。关键词:物业、文化建设、和谐社区、统筹规化目录:正文:社区案例:西安锦园小区是国家2000年小康住宅示范区,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通过国家建设部小康住宅综合验收及2A级住宅性能认定,并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规划设计”、“科技进步”、“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物业管理”5项大奖。西安锦园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并开盘发售,特别推出14种精品户型,更好的贯彻了“西安锦园”主客分离、动静分离、食寝分离、洁污分离等设计理念,充分表现了"西安锦园"强调人性化、适居性、生态性、私密性、安全性等社区文化。社区配套设施全面启用 7000㎡的多能会馆,设有半地下菜市场、餐厅、超市、咖啡厅、美容美发中心、室内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桌球室、精品图书馆、阅览室。室外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已对业主开放。 10000㎡中央绿色广场,拥有700个标准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的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 与西工大联袂创建“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 与著名学府西工大联袂创办“西工大锦园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先进,为锦园业主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绿色景观工程再现大手笔 9-13号东端设有260*20m的超大型绿化带;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即将开工建设的600米长的“锦园绿荫景观走廊”直通西稍门,阳光绿树,曲径通幽,艺术花架,仪态万千。与政府合作投资兴建礼泉坊公园(锦园城市花园)与小区毗邻,为西安锦园业主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二期工程东邻20米宽规划路直通西稍门已开工建设。通过对西安锦园小区的观察及其走访,现得出以下考察结论:现代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群体系统,拥有着多种经济文化背景和特征的人群。从其总体上呈现特定社区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明显的归属性。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在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故而,现代社区的文化建设使命任重道远,它不仅仅的单从量上加以改变,更应该从其质上加以改善。锦园小区,档次再高也会忽视其小区文化建设,使得小区畸形发展,其实:1、社区文化有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社区管理者主观推动,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业管理对小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2、社区文化建设有潜在的功利性。物业管理企业藉此推动物业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文化旨在改变问题住户,创造理想住户;3、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社区成员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对事件的处理不太强调邻里个人感情,而以利益为基本准则。人们讲究实效,讲究实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成员的人格往往呈孤独的、冷漠化的态势;4、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文化的手段对社区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区成员对区域外各种文化的吸纳。同时,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而多元化的形成除了因年龄、素质、兴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区文化的内外撞击有很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得彼目邻互不相识,仅靠防盗门来守家护航。“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也在这种低文化建设的小区中成为人们向往和追忆的历史。锦园小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从事物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1.锦园小区的专业管理人员极为缺乏,都为青一色的年轻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有些人员还是未毕业的学生,文化层次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和操作经验,自身约束力和执行能力不强,没有规范的物业从业道德操守,总把自己和城管混为一谈,以为物业管理人员和城管人员一样都是“管人”,大声吆喝在小区内外随处可见,所以许多的物业在岗人员都把业主视为“被管理者”,而他们自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样的话就使的“服务”这个词很难在物业从业者心目中展开。使得许多的业主都惧怕物业管理者,让他们的管理“水火不容”,日后工作的很难开展;2.缺乏新意的文化宣传形式:现在许多社区的宣传形式都局限于黑板报或者戏曲大联欢等形式。说白了,宣传就是为了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检查,从来没有在心中为业主的业余生活考虑过,也很少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所以小区文化宣传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缺乏新意和建设性的想法;3.物业管理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物业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很多物业单位只会管人,不会娱乐。他们都把心思放在管人和收取费用上面,很少去思考怎样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的业务文化活动;4.政府、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模糊,对其没有太大的扶持力度。其实,锦园小区文化建设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老与少相结合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2、与小相结合这里说的“”是指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指那些常规的。3、雅与俗相结合所谓雅与俗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高雅与媚俗同在,崇高与优美并存。当然,社区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样会失去文化的群众基础;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样会导致社区文化的畸形发育。所以,社区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不温不火。4、远与近相结合这里言及的“远”是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整体的目标;“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实和检查。社区文化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单位被誉为新生活方式的“领航者”。锦园小区文化建设遵循了上述原则还不行,还应该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上下功夫,比如:1、文化活动的场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场地,硬件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场地的来源首先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将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纳入规划;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阶段要积极争取、合理建议。小区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单位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区||文化设施加以完善。条件不够的,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化设施和利用率,充分发挥露天广场、庭院、架空层的作用,要做到活动有地点,小活动有场所。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动员常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学校将其文化设施对社区成员开放。政府应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建设,使社区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物业管理单位每年从管理经费中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这是企业办文化的重要表现。二是寻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热心于公益事业、关心社区成长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物业管理单位应处理好关系,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三是由社区文化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出资,如组织旅游等,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向参与者筹措。四是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经费要厉行节约,开源节流。3、文化开展的保障机构:设立机构是社区文化活动得经正常开展的组织保证。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得较好的城市地区一般都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成立社区文化的专门部门,负责落实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社区文化的管理部门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很多人要能做||到一专多能。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活动的成效.规模的小区可以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规模小的小区也可以兼职工作,松散合作。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面对以上几点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锦园小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具体要求:1、加大宣传,增强政府、社会的可信度和认知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财政扶持,就必须自我宣传,提高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度;2、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者的认知程度,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对小区居住的自豪感,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让业主们不再惧怕物业管理人员,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贴心人,要他们(业主)有意识无意识的为物业管理者出谋划策,共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3、要自创物业品牌,加强自身人员素质培训,业务管理、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确保专事专管。增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心和自身执行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4、物业管理单位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的想业主所想,为业主服务。所以要想对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现代物业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小区。锦园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还应该从以下问题深入:1、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强住户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在注重高水平服务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社区文化的“感情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强住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以社区文化架起小区文明的“桥梁”。3、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锻造品牌与核心竞争力。4、社区文化工作是我们为业主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一所物业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会使该物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给物业注入一种强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将成为物业的“灵魂”,成为该物业的特有标志。文化具有巨的无形资产,当这种无形资产转移到物业之中,就会带来物业的增值。总之,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建立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高雅的社区文化的形成,是发展商、管理机构及业主、住户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整个小区设计、开发、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也只有在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及广告方面都要有一个整体的以人为本的思路,才可能体现出物业和业主的特色,满足人性中对文化的追求,照顾到人们对于所居住物业的精神需要,进而形成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格调。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全体业主、住户。他们的生活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最终决定了一个社区文化的面貌。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所以,西安锦园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要有品位,要多管齐下,让每个人都乐于参与,积极配合。使中国的物业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毕业论文,有不到之处请斧正!此致敬礼!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专业是高职 教育 中的新兴专业,但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不断的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业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良好的可视性与可控性

物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业务流程,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保障相关业务高效的开展,尽可能地规避管理上的不足以及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使企业拥有更为理想的运营效率,最终帮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支持全方位的快速查询

物业管理涉及大量资料(如房产资料等),若采用手工整理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相当烦琐,对房产资料进行查询时往往耗时较长。利用信息系统能够通过设置不同条件分类(如业主姓名、房号以及面积等)进行查询,快捷且准确,大幅提升了查询效率[1]。

(三)完整的工程服务档案

在物业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程服务(如维修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可对工程服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如此一来,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状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助于管理人员科学规划自身的工作时间。

(四)各项费用的自动化计算

在物业管理中,各项费用的计算和整理属于核心工作之一,但费用项目众多,再加上计算 方法 烦琐,若采用手工模式,很容易出错,且耗时耗力。信息系统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能够让相关费用的计算和整理变得简单起来。

(五)为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的决策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此一来,决策者能够在大量的决策方案中筛选出最为合理的,指导企业实施科学的管理行动。

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操作

(一)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模块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即组织机构模块、职员模块以及辅助资料模块[2]。组织机构模块可以对不同组织机构(如总公司等)进行定义,职员模块可对不同组织机构之下的职员信息进行定义以及管理,辅助资料模块能够对相关辅助资料(如楼宇结构等)进行定义。以基础资料模块为工具,可对各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信息化构架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时,一般将物业管理企业规划成三级,一至三级分别是总公司、区域公司以及管理处;对于普通居民小区,通常设置三个级别的管理处;当完成对组织机构的设置之后,便可以在不同机构之下进一步设立与之对应的职员信息[3]。

(二)房产管理

房产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含了下述信息:(1)管理区信息;(2)楼宇信息;(3)房间信息;(4)停车场信息等[4]。依据不同类别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 Excel 表格后导入信息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初始化准备。对房产管理的同时,还能够执行房产验收作业,便于物业管理企业更加高效地验收项目,管理验收结果。这一模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公共维修资金进行管理,能够十分清晰地记录每一户所对应的公共维修资金信息,有效提升了物业管理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三)客户关系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客户服务工作时离不开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的支持。在该模块的帮助下,不仅能够建立一个信息较完整的客户档案,对所有住户的姓名、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予以管理,还能针对每一位客户建立健全家庭成员的档案。对于以写字楼为代表的综合项目,信息系统能对业主和租户的信息分别进行详细的记录,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极大便利。通过“客户服务”,可以对内部服务进行合理派工,同时还可以开展投诉处理以及装修管理等工作。借助系统跟踪功能,对各项服务进行管理,做好内部沟通工作,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客户提出的各项合理的服务申请,从而逐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5]。

(四)收费管理

所谓收费管理模块,指的是物业管理企业对各类费用予以管理的一种功能模块,全部收费项目以及标准等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应收费用主要有四大类,即常规费用、抄表费用、车位费用以及临时费用。以单个房间为单位,明确当月各个房间的应收费用,对于那些较特殊的收费标准,允许单独设置,设置好相应的收费标准之后,每月便可以执行“生成费用”操作。以水电收费为例,对水电表执行远程抄表操作之后,形成Excel数据,然后将其导入收费管理模块便可形成抄表费用[6]。对交费通知单,可通过自定义方式进行设置,并打印出来。缴费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现金交款,二是银行托收,三是预收款。收费员在收费管理模块中执行“缴费”操作之后,应收费用便会自动纳入已收费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打印出对应的票据。对于收费管理模块而言,其还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查询和统计服务,常见的如当期应收费用之中的当期应收、往期欠费以及提前预收等,仅需执行“报表统计”这一操作即可实现。

(五)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含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系统重置三大功能。角色管理功能能够以不同角色为对象,对其名下的功能以及数据权限进行设置。用户管理功能能够对用户角色进行定义。通过前面提到的两种功能可以建立一个比较灵活、完善的授权机制。项目人员仅可以对所属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而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在获得授权之后可以进行相应操作。

(六)设备保运信息化

将大量设备设施相关数据录入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大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生成卡片式、线性操作规程,保运人员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标准化操作,操作记录实时传到系统内,生成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使设备设施也纳入到物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三、信息系统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物业管理

(一)政府和行业支持

相关政府以及行业部门应重视信息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组织建筑单位、研究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制定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行业标准,明确具体的实施内容,并立足于具体情况,允许多重定位的存在,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档次及各类投资规模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基于更高层次视角制定和实施配套的协调性 政策法规 ,突破行政壁垒的束缚,推动相关收费的社会化转变,制定城市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和类型,为其提供各类资源支持,从而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应用于物业管理系统,服务于现代智能物业社区的建设和发展[7]。

(二)开发商支持

开发商对工程进行规划时,便应该充分明确住宅的市场定位,即向何种社会群体提供何种档次的住宅,通过了解购房人在物业管理方面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如若缺少必要的事前调查环节,就会出现功能过剩,或者功能不齐全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立足于市场需求,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理性分析,参考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合理意见,邀请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系统的、高效的策划,结合项目具体的市场定位来研究其配套的信息化物业管理问题,不但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同时还应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住宅是一项长期工程,物业管理企业通常会为业主提供长达数十年的服务。现今,科技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建设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积极地考虑技术的升级问题,如何赋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以理想的超前性及可拓展性,将成为开发商在和相关企业协商的过程中另一重要的议题。

(三)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物业管理企业应基于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特性制定和实施配套的维护制度与保养制度,并严格落实定期检修工作;建立并完善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对系统设备自动运行所涉及的资料予以整理和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范 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企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所对应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和实施以岗位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只有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使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应重视和做好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及时了解并掌握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新员工招聘工作,为自身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业务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建议物业管理企业将一些专业设备的操作、维修以及保养工作委托给相关专业企业,从而达成节约成本,提升自身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目的[8]。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业管理只有积极引入和应用信息系统,尤其是采用联网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才能使得各项物业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为物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方便物业管理企业及时且准确地制定相关决策。与此同时,也方便了物业管理企业实时掌握自身的运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出针对性的经营决策,推动物业管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业主归属感是影响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有效物业服务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小区业主将自己居住的物业区域划定为一种精神状态的聚集区域,既包含对房屋、居住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的情感依恋,又带有较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辨明业主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提升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和长期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基础

1.研究综述。我们对业主归属感的研究主要借鉴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理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对居住地的依赖,淡化着“村落情感”。王思斌研究了社会流动对 传统 文化 和共同意识的冲击。黄玉捷指出,城市居民之间的情感在变得冷漠缺乏信任。潘允康等研究了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需要重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王铭铭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力量在进行着强大的反抗。雅诺维茨等国外学者,从居民是否愿意在自己的社区长期居住,并认可自己属于该社区,是否关心社区内发生的事情并积极参与,搬离社区后是否会感到怀旧和回忆等方面对社区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业主归属感的研究借鉴了雅诺维茨等学者的社区研究理论。

2.数据基础。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对业主满意度的实证调查,调查样本选取了山东省青岛市3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业管理小区(选取标准为小区规模大,物业服务公司及其服务水准符合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021份,其中有效问卷样本987份。调查结果统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有的业主认为和自己共同居住在一个物业区域的业主构成了一个群体,而自己是属于该群体的。有的业主对居住小区的事务比较关心,有的业主愿意积极参与到小区事务中。有的业主有意向长期在该小区居住,另有一部分业主具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程度,有的业主对现有物业服务感到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业主对居住小区的归属感与物业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二、业主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影响业主归属感的因素非常多,本文根据雅诺维茨等人的研究,将相关影响因素按照特征性分为:是否认可自己属于“该群体”、是否愿意长期在此居住、对居住小区事务的关心程度、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小区事务。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析了“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业主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层级)”“业主在小区内的社会关系”“业主对小区事务的参与度”“物业服务品牌认可”和“物业服务收费认可”等相关性指标。为了方便测量,我们将“业主的社会经济状况”指标转化为业主的受教育程度和实际收入;“业主在小区内的社会关系”纳入到业主间互动的频率和接触数。消减误差比例(proportionatereductioninerror)。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业主群体归属”“意愿居住时间”“事务参与程度”三个指标和业主归属感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应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同时显著程度为和。这说明,意愿居住时间越长的业主,越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所能感受到的业主归属感也就越强;反之,业主归属感越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不高,只是弱相关性因素。也就是说,“业主群体归属”“意愿居住时间”“事务参与程度”并不是影响业主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影响业主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关系程度”“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其中物业服务认可涵盖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和物业服务收费等。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和,显著程度已经达到了的水平。这表明在业主的小区生活中,社会关系程度是促进业主留恋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归属感。同时,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认可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越密切,对物业服务认可度越高,他们的业主归属感也越强。根据测量结果,我们进一步对“社会关系程度”“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进行指数回归分析。依据业主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可以构建出回归方程:Y=经标准化后,回归方程为:Y=其中,Y代表业主归属感,X1代表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X2代表业主社会关系程度。通过对标准回归方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述两个影响因素对业主归属感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即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和业主的社会关系程度是影响业主归属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提升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业主归属感,对物业服务公司进行长期、有效的物业服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物业服务综合认可

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已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一开始物业管理中的重点为“物”的管理,转向为“人”的服务和“物”的管理并重,进一步转向为“物业管理+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物业管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人”(业主)的因素被逐渐重视,同时在其背后不可忽视的依然是基本服务。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还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进行了细化调研。物业服务综合认可度包含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物业服务收费等方面。其中物业服务质量又包含传统的“物”的管理质量和“人”的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品牌和口碑对带给业主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方面的影响较强;物业服务收费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目前物业收费的差异化并不大(在选取的调查样本当中)。综合前文分析的业主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可以发现,物业管理中“人”(业主)的服务愈发重要。其涵盖的范围包括服务态度、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社交服务。服务态度给业主以最直接的感受,是物业服务基本标准,各物业服务企业在该方面都很重视,并且做得也很到位,差异性不大。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则是服务态度的进一步延伸,是物业服务的规范化和细化。社交服务是物业管理中最容易让业主产生归属感的,其直接联系着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目前,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更多是通过自发形成的,以邻里关系和非官方组织的形式为主。物业服务企业应该主动介入到业主在小区中社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其形成更和谐、更稳定的社交关系。通过该次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开始介入到业主在小区中社交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以娱乐、 爱好 、运动等形式组织业主交流,促进业主间的沟通和关系建立,也有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搭建了业主间的沟通平台,主要以物业服务软件中的社交功能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业主对进行了社交服务的物业企业的认可度()明显高于未进行社交服务的物业企业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在提高业主归属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业主在小区的社会关系程度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综合认可程度,都是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主动参与和改进提升的,尤其是物业服务中的社交服务,需要引起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视。提升物业服务中社交服务,帮助业主建立稳定的在物业区域内社会关系,重新构建传统的“村落情感”或“集体情感”,有助于获得业主对物业管理区域的归属感。伴随业主归属感的增加,物业服务公司会获得业主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商务管理物流毕业论文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物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本文 总结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经验 ,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开辟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毕业论文篇一:《铁路物流管理的几点浅思》 0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载体,具有运输覆盖面广、受干扰因素小等诸多优点,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铁路物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且在我国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目前铁路物流企业还存在经营格局分散、信息流通不畅、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铁路物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还相对偏低。由此可见,现代铁路物流网络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铁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使得铁路物流管理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1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铁路物流网络资源分散 铁路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运输线路和站点遍布全国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将全国各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物流网络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在铁路物流方面,目前各铁路局已成立相关铁路快运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受局域分管、协调统配等因素的影响,铁路物流一站式服务较弱使得铁路物流网络资源相对分散,铁路物流管理中间环节过多,办理业务的时效性差,不同地区的物流服务点之间的沟通缺乏协调性,尚无法实现高效调配,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和问题的反馈,因而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抢占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时,铁路物流企业行业较为分散的网络资源布局很难占据优势,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了铁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 库存管理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基于供应链实行零库存管理。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企业而言,库存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运输资源和设备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模式导致一站式到达服务较弱、周转次数较多,在延长运输时间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额外成本的支出。另外,铁路物流企业在面对铁路突发事故时,不是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进行协调或者改道以保证物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是往往采取等到事故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展物流工作,造成库存积压,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非常不利于铁路物流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整个铁路物流系统整合度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系统都处于垄断状态,全国铁路运输系统都由国家所有,各地区铁路局对所在地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分别管理,导致我国整个铁路物流系统的整合程度非常低,铁路物流管理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各地区铁路局往往只负责自己的货品、材料、物资的运输和管理,而对其他铁路局的货物则难以统配协调,不能做到高时效管理,同时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了货物运输速度慢、不易查询等问题,物流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再加上现代铁路物流管理还没有和电子商务进行高效的融合,物流周转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共享,大大降低了铁路物流运输和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2提升铁路物流 企业管理 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铁路物流网络布局 运输网络是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铁路线的固定性就严重降低了铁路物流的灵活性,因此,必须通过采取优化铁路运输网络布局、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的方式来满足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最重要的是做好铁路物流网络的建设规划工作,根据各地区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优化铁路物流节点的布局,根据需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管理机制,最终实现跨局、夸层级间的沟协调通和物流工作的高效调配,从而有效节约时间,提高物流业务的办理效率,增加整个铁路物流管理过程的衔接性。另外,随着近年来高铁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物流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高铁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和效率,并有效结合地区优势合理设置现代物流中心,提供延伸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能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优化铁路物流库存管理模式 铁路物流企业要做好库存控制,尽量减少库存,并朝着零库存的目标进行库存管理模式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资周转效率。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和需求方的管理,使整个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管理和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大多停留于运输和配送等操作层面上,当出现了基于过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之后,可以使铁路运输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参与到物流活动的规划和协作中来,同时还可以有效延伸铁路服务范围,优化铁路物流服务发展模式,比如对于大型综合性货运站可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开展一体化服务;规模较小的货运站可发展为集货或分货中心;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融入供应链,深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 渠道 中,进而提高铁路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小结 综上,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及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现代铁路物流的管理和资源整合,优化铁路物流的网络布局,加强库存管理,不断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还要积极建立信息化铁路物流服务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个铁路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占据优势。 物流毕业论文篇二:《试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对接》 高等职业 教育 更侧重于教育的职业属性,国家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一线人才,尤其是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还对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了一系列的规划,如中高职的对接、高职高考的新模式、本科试点职业教育等等。国家密集出台这些政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描绘了前景蓝图,为各地的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各地都把发展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任务,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基础,是各地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应该把该专业作为试点,有效地与区域经济对接,使之成为高职教育中专业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典范。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精神、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其后1991年、2002年、2005年三次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都秉承了1985年的工作方针。2014年国务院决定遵循党的精神,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各地区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也纷纷进行政策的分解和落实。在2014年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的发言。会议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要贯彻落实国家精神,积极与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二)促进区域经济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中国的物流企业都是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合并或者改制而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和发展方向意识较差,很多从业人员还停留在物流行业就是卡车加仓库的简单模式。中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粗放经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行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就是整体的物流社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大约在8%左右,而中国达到了15%以上,从简单的数据看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现金设施设备的运用、科技信息技术的引入、资本的扩充外,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经营是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物流行业除了一线的工人和高端管理人才外,最急需的就是中间的管理层,这部分人才刚好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相符合。这部分人才的特征就是既懂一线操作又懂经营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承担了培养地区物流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学校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物流行业的技能,如仓库的入库进库、物流配送工作、国际物流操作、商品维护、车辆调度和司机管理等等,除了这些技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 财务管理 、物流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企业 市场营销 、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管理等等。 (三)实现岗位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 为了和区域经济对接,需要分析区域内物流人才需求的种类和规格,然后培养这些人才,为区域物流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如有的地区属于特大中心城市,商贸行业发达,快递行业发展人才缺口较大,通过与区域经济对接,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细分,重点培养快递人才;有的沿海地区,外向经济发达,为了和区域岗位对接,可以培养国际物流操作人才,在课程中重点突出港口物流、航运物流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人才保证,区域经济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 二、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过严密的调研、讨论、实施、反馈、优化,通过不断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大严重问题,除了抄袭本科学校的培养模式外,还有很多高职直接借鉴外地兄弟院校的方案。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侧重管理、规划以及未来学术能力的挖掘,而高职培养的是从事物流行业一线工作的人才。而借鉴其他地区兄弟院校的方案虽然培养目标可能一致,但是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必须要以学校自身条件和现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出发,通过走访区域内的企业、访谈企业从业人员等调研活动,在职业专家的引导下,制定出因地制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人才数量需求状况和未来趋势,为专业招生规模提供参考。其次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岗位,以及物流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把课程和岗位对应,最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以及拓展能力课程。最后还要分析区域物流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状况,为学生实习寻找机会,尤其是在物流高峰期,通过输送人才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形成理论、实训和顶岗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师资的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虽然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但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了很多努力和措施,但是成效一般。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对区域经济内的物流企业调研,引入企业人员到课堂是一个很好的 方法 。企业人员对学校师资的补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领导,他们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展开,通过领导的现身说法,谈论物流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一线熟练操作人员,他们在学校主要可以从事实验指导工作,如每学期空出一周时间来进行课程实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教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主要技能,如仓储工作技能、物流企业工作平台操作技能、快递行业从业技能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专家,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历,而且还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职院校可以把部分课程直接外包给他们,让他们从事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如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现代信息技术等等。 (三)教学过程的对接 教学过程的对接强调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说来可以有三个模式:企业见习参观、企业顶岗实训和举办企业订单班。企业见习参观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物流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某些物流操作有一个大致的思想轮廓,在课程开设前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参观或者是认知实习。如讲授国际物流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国际物流企业参观,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让学生对整个国际物流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晓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和节点。企业顶岗实训就是安排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真实工作,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工学结合交替学习。为了让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个性化地培养学生,订单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订单班强调公共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平衡,在学习完物流管理重要的专业课程后,加入企业课程,把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的在职培训放到课程中去,做到物流管理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上岗,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也减轻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改变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四)证书的对接 国家目前在很多行业制定了从业标准并且展开了相关的考试,考试合格即可以颁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整个物流行业而言,目前也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行业资格,学校教学要把证书的获得作为课程成绩,甚至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比较推崇的行业证书有:物流师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危险货物操纵员证书、快递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等。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对社会开放,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内企业紧密互动,不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为区域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区域经济物流行业发展,打造一批不仅在区域内有名气,而且享誉国际的物流企业品牌。 物流毕业论文篇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 摘 要: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是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障碍,而且也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管理 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条件 现代物流技术为电子商务快速推广创造了条件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完成的业务交易。通常,每笔成功的电子商务交易都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和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商流是本质,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资金流是目的。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贸易伙伴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储、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GPS、EDI、Bar Code等。物流业在采用某些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规范集成,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铺平了道路。 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 现代物流配送可以为电子商务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按照用户网上输入对订货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配货作业,并根据计算机选择的最优送货路线将配号的货物送交收货人。先进的配送方式对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配送作为物流的一种有效地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流方式的革命。 物流配送系统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一些列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买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领域革新的先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新型物流配送比传统物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能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合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 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样既能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降低配送服务价格 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完善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积极反战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获得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3.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高,企业处理物 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事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采用外购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度要求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能力也高,则采用自营物流。 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 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此时企业应该自营物流。一般来说,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兑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比较强,往往选择自营物流,即作为龙头企业来 组织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和制定物流服务标准。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大宗工业品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则应利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宜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对产品线单一的或主机厂做配套产品的企业,则应在龙头企业统一下自营物流;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对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虽有利可图,但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物流服务去做。 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 计划,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 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而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 管理的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易提高。此时,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就应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代理公司。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必须弄清不同的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其计算成本是:物流系统总成本=总运输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费用。 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减少仓库数量时,可降低仓储费用,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加。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得物流成本反而增大。所以,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加以论证,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第三方物流为本企业及企业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是选择物流服务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对自己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4.小结 电子商务的 发展,对物流的概念提出新的内涵。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中,商流的实现是主要的,物流往往被肢解为几个分散独立的互不相干的环节,而不被重视。而像运输部门等一些部门,他们对自己所成都哪的物流工鞥 农业不十分清楚,似乎物流仅是物资供应部门的事,而物资供应部门也这样认为,所以就大建仓库,搞配送……而实际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服务业,其综合服务能力表现为:物流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物流代理商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在服务理念上,不仅要重视商流服务,更要重视物流服务,不仅要重视各环节服务,更要重视综合服务。 猜你喜欢: 1. 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5.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商贸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是二十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翻开近年来有关电子商务论著,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在电子商务下,消费都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于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只能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原现代化物流水平,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注意配备相应的支持技术——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否则电子商务活动难以推广。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一、电子商务条件下商流和物流的一般流程可简要表述如下:1.企业将商品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客户,客户通过游览器访问网站,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并填写订单。2.厂方通过订单确认客户,告之收费方法,同时通知自己的应用系统组织货源程序。3.客户通过电子结算与金融部门交互执行资金转移。4.金融部门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方式)通知买卖双方资金转移的结果。5.厂方组织货物,并送达到客户手中。从上述电子商务的实际流程中,电子商务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一身,是整个的贸易交易过程。二、电子商务运行与物流(一)生产制造企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二)商贸企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三)消费者电子商务与物流(四)直销企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一)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的概念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是指在实现电子商务特定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所需位移的商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设施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的特征与传统物流系统相比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 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2、 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3、 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4、 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三)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的要求1、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要求物流的运作方式---信息化、网络化2、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要求提高物流的运作水平——标准化、信息化3、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要求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高速度、系统化4、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要求提高物流动态调配能力——个性化、柔性化5、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要求改便物流的经营形态——社会化、全球化采购与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制造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包括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系统。在新竞争环境、新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手段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制造业如何通过先进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竞争力,是目前IT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生产国,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是“世界第一”,“MadeinChina”在国际上崛起。制造行业的供应链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行业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第二是建立企业社区,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第三,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高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正在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定单变化的起伏加大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压力倍增,元器件采购和成品销售这一头一尾,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而作为采购管理与采购行为的基础,采购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台湾制造商以其低成本生产能力而著称,在长期鏖战于微利竞争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采购经验。本文将介绍他们对物流成本的控制技巧。1采购分析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普遍而言,生产型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 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因此,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采购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分析没有做好,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问题。国内许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分析的概念,只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相比之下,台湾的电子制造公司则设立了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来执行采购分析。2采购分析的基本原则所谓采购分析,既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供应商的成本也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台湾电子制造厂商大多在大陆设有工厂,假如他们的供应商在台湾有工厂,但在大陆没有工厂,势必牵扯到供应器件的运输成本。不论这一运输费用谁来出,总是客观存在、并会打进总成本的。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购比例要越来越多,只有这样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加强。采购商要从长远出发,多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让供应商赚到足够的利润,才会有长远的合作关系。3结合订单和供应周期进行采购分析在分析采购时,一定要结合库存情况。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产品放在仓库里面,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厂商所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零库存的概念大行其道。许多台湾生产商都开始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力求越来越多的元件实现JIT(适时管理),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首先是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来得到未来的计划。其次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这里面有两个信息值得说明。首先,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现通常为7天甚至更短),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在进行采购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也要切身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成本,也有供应商。在解决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需要分析该向谁下单的问题。采购清单通常会被划分为三个小部分:传统的采购订单(PurchasingOrder)、JIT订单和VMI订单。这一分类的基础是供应商的类别属性,也体现出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以台湾厂商的经验为例,他们对供应商的评估有一个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审查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生产的品种和产能、有哪些客户群体等。等待供应商过了基本的审查关后,又派出由研发、采购、生产、品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现场审查,做详细的认证。之后,再由供应商开始产品送样直到供应商的产品通过批量认证。审查供应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现场验证和样品抽验阶段。目前,许多台湾公司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保证采购分析流程的准确和快捷。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通过ERP系统进行生产流程安排。ERP系统结合生产流程安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计算出物料需求清单。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会根据系统中预先设置的供应商属性,将物料需求清单分成传统PO、JIT和VMI三个部分,并分别排出所需物料的详细列表和具体进料时间。JIT信息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供应商,让其登陆公司的网站查询订单信息;VMI信息则及时反馈给供应商。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供应。供应紧张时又当如何?供应断链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当预感供应开始紧张时,通常要做两件事:提前备料和生产周期的排整。供应紧张时还需要分析成本与货源的问题。这种折中的问题需要分析哪一种利益最多。今天没有买进来,那生产那一端就断掉了;但是吃进货以后,可能在成本上增加了一点。不过,虽然利润会减少一点,但总要好过不出货。有时候要保货,而不是要保成本。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电商管理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 实习的“企业实习”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平台,营造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情景,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范文 一:企业经济发展下工商管理论文

一、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简述

市场经济的出现基于剩余价值的产生,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对其进行调整经济活动,以便争取更多的利益。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很普及,以至于出现了经济大危机,这也是资本经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其实,只是靠市场进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人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市场毕竟是无形,需要人们去摸索,在摸索之后很容易出现盲目随大流的现象,极易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宋朝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以至于出现了交子以及集市的雏形,纵观我国的历史而言,在我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成为了我国现代工商业企业实行注册的鼻祖。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基础设备,直至民国时期才完备。它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1.由小变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充实管理部门,管理范围相应地变宽。它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细致化,更加深刻。之前主要面向私营工商业、集贸市场,而今拓展到“六道检查”甚至更多方面。同时也反映出工商管理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由单一到系统化

工商管理的最初功能是负责监督与管理,这是因为最初的经济活动不完善,比如小商贩,尤其是封建社会,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致使排斥商业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重农抑商现象。在之后重视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各种经济活动,那么工商管理的职责也变得系统化。

3.由单一变多元化

工商管理的 方法 最初是单一的行政方法,在发展之后,变为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政治 教育 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分析

1.强调良好信誉制度的建立

我国经济发展在历史上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机,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了经济掠夺,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经济模式,在如今,我国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诱惑,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进行指导,指引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再者,经济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其中的发展规律,正所谓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而行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坐以待毙,更应该发现规律,调整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完美地去建设经济型社会。在贸易活动中,有买方和卖方,在经营过程中,买方购买东西之后,但过一段时间,商品出现了问题,需要卖方进行退换,倘若商家不退换,那么损失的就是买方的利益,这会影响到今后的贸易活动。工商管理在这之间起着一个监督与保证的作用,让很多的消费者能够放心去购物,因为工商管理代表着他们的合法利益。这是一个信誉问题。在面对利益,很多人会变得毫无原则,那么社会就会没有原则,工商管理的存在就是要确实维护这一原则,保证更多的人的利益。

2.对于经济的管理操作

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重点,那么工商管理主要就是面向广大企业。始终铭记一点,工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最大,工商管理在企业繁荣时期要监督其的不正常行为,在其困难时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实工商管理的工作不是为了打击限制企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能够规范它们的行为,只不过与企业所站的角度不同,企业是处于本身的利益,而工商管理则是整个社会。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工商管理主要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上,法律的最主要目的是规范社会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想出新的解决策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法制社会,更离不开法律的这个坚强后盾。法律给人们提升信赖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参与经济活动,才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壮大。

2.我国进行了政企改革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但是很容易违背市场发展规律,限制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不利于企业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极大的减少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工商管理的工作更加专门化,通过在平时工作中对实际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取得解决结果。这样比政府直接管理更加科学、专业,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工商管理部门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宣传工作,讲法律意识深入消费者心中,让他们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和权益,有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经济关系,更为长久的经济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结语

工商管理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也要对其工作不断进行调整,以便更加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通常情况下,利益是交往的基础,可见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工商管理在其中起着监督与管理多方面的作用,总而言之,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正常运行。从古到今,工商管理不断进行发展,直至完善,甚至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加好。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人员也要遵守社会的规则,不可逾越法律,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工商管理工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有前提条件,即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对人民负责。只有工商管理内部人员有很高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才会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中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学校内部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 创新思维 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

(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

(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渐渐开始出现多样化倾向。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各阶层,这样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基础不统一,层次不均匀,年龄跨度大,很难统一授课。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外有工作,有的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沉重,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创新研究中去了,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缺乏学术道德

由于当前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物质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导致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不能安心做学问,内心浮躁,写论文、做课题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调研,而是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缺乏良好的学术道德,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型科研实践,这样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在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管理、人才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影响应对策略一、前言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被广泛应用,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个性化、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的大型企业已难以取得今天市场上的竞争力,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科层制”管理模式和以MRPII(制造资源计划)应用为主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探讨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十分必要。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电子商务超越了产品、技术的范畴,成为新的管理模式的载体,推动着管理思想的创新。首先,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使企业直接面对全球配置资源,企业需要树立全球化观念。其次,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直接面向全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标准化观念。第三,电子商务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使企业在获得信息与发布信息方面实现了“零时滞”,企业需要树立快速创新的观念。第四,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经营要素观念,企业要树立注重知识的观念。2.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企业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许多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得到了升级。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低库存生产、数字化定制生产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电子商务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可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需求计划(MRP)发展到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紧密地融为一体,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在市场营销方面,电子商务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促使电子营销的出现。电子营销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其主要包括网络互动式营销、网络整合营销、网络定制营销等。电子营销帮助企业同时考虑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寻找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满足客户需求最大化的营销决策。新的国际市场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把客户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地与客户交流。3.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手段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手段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计算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网络使得电子商务真正成为现实,从而成为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手段。企业不仅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而且还与外部网络沟通,形成互联网络。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可以使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状况、产品信息处于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看的状态,从而提高了企业与顾客的“接触率”。各种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极大的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还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4.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传统的组织是基于信息流通和控制,以及分工细化而产生的,无论是直线式、直线职能式,还是事业部制,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结构。传统组织强调专业分工、顺序传递等,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显得臃肿且运行效率低下。传统分工细化的企业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正以深刻的方式改变着传统组织结构,促进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这也是企业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以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电子商务正在使企业组织趋向结构扁平化、决策分散化、运作虚拟化。5.电子商务对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人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处于不同的经营环境中需要不同的人才。在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的时代,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具体来讲,这种人才至少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具备现代化水平。一是观念方面。企业观念的基础是企业管理人才的观念,所以改变企业观念归根到底是改变企业管理人才的观念。现代化管理人才需要具有全球化观念、快速创新观念,这是电子商务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必然要求。二是能力方面。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在组织、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变革与创新,所以这就要求人们既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理解、使用电子网络的知识,使其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并要具有从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三是职业道德方面,除了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以外,还要特别注重讲信誉。三、企业的应对策略企业要高起点地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研发与生产,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培育和开发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这是企业国际化运作的必须,也是我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为此,应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1.建立创新型管理的经营理念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必将为创新型管理所取代。所谓创新型管理,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2.进行必要的企业重建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重建运动。在西方,企业重建运动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亚洲国家的一些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体制、效率和竞争力等问题。这场运动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不少人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这种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与延误,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3.注重全球战略首先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源。跨国公司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开始从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增强其技术竞争力;依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第二,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一方面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技术竞争力。第三,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跨国公司正改变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全球范围的高效生产体制。第四,加强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跨国公司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完善国际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准确把握市场营销信息;加强市场营销与研究开发的联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出适销对路的产品。4.重视跨国多元化文化的管理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有的人分析:美国是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日本是以“理”为中心的管理,中国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强调的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的特征使它一直处于创新管理的领先地位;以理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后来居上,善于对人家成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追求功利而牺牲道义,追求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比较松懈,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5.注重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越来越受到各国与广大企业的确认。今天的经营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才能使企业经营成功:首先,经营者要能接受新的挑战。企业必须对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第二,企业经营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不懂技术就会有害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而丧失市场时机。第三,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人运作资金的能力。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金、股票和债券的经营要有充足的知识。第四,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6.建立跨职能的机动组织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高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7.企业管理从产品驱动向顾客驱动转变使消费者满意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不能仅从表面接受这个哲学,而是要将这作为经营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不是简单地将顾客要求结合到企业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而是要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则,愿意并有能力将顾客置于组织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要摈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企业将越来越早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测。四、结束语总之,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销售链,进而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企业中推广电子商务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推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电子商务也必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革新,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参考文献:[1]成栋等译.电子商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0~77[2]Allan·AfuahChristopher·(美)[M].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理论和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7~79[3]王河流,张江林.电子商务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5,5:69~70[4][J].ProductionAndInventoryManagementJournal,1998,8(2):44-50[5]蓝伯雄,郑晓娜.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00,9(3):15~17[6]郑友敬.电子商务:21世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7(5):50~57

  • 索引序列
  • 商写物业管理毕业论文
  • 物业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商务管理物流毕业论文
  • 商贸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电商管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