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数学支教类毕业论文

数学支教类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学支教类毕业论文

《数学教学方法综合》

【摘要】文章在综述数学教学方法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1. 引言

我国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在继承传统,学习国外理论和经验中构建起来的。不但继承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学习国外结合自己的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界定的研究

中外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界定。由于时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 教学方法本质的研究

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从更高角度去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法。教法,在国内基本是围绕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教学方法论,也包含教学原则;二是指教学模式;三是指教学技能。关于教学方法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学法说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学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法更合理并不断科学化。教还可以使学在速度与质量上得以优化。因此,教与学,必然同在于一个法。

学法前提说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学论不能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得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教法的要求和学法的要求,使教与学结合,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教法学法统一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学方法不仅仅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教法学法的辩证统一。

4. 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标准,将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体系。

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

巴班斯基根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把教学活动分成三种,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从而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①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②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③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5.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的研究

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理解了教学方法的特性与功能,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如何科学的运用是广大老师关注的问题。综述已有的研究,关于如何运用的观点如下。

综合运用说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回顾以往,往往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盲目、形而上学是造成教学效果严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提出要把各种教学方法综合的运用。要想做到综合运用,必须有:①教法学法相统一;②讲习知识的的方法于训练智能的方法要统一;③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统一。

发扬借鉴说

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做到:①发扬国内教学方法中的优势;②有选择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③借鉴教学控制论,掌握教学平衡,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对新的教学方法,更要有选择的学习、吸收。

目的要求说

学者认为,不能抛开教学目的去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抛开教学目的,盲目的选择,教学必然不会成功。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目的;②学生的素质和特点;③教材内容;④教师的素质和特点;⑤教学条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并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所以,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建立在对中学各类基本知识的逻辑推理上的模糊评价。

6.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向

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20世纪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拟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布鲁纳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提出“发现法”,强调“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面向全体适应个别差异

近些年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倡分组教学。

7. 以往教学方法研究中存在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我国数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摸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问题法(或发现法),等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加以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方法及名称繁多,缺乏科学的教育实验。

②强调单一教学方法而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③理论总结不够,体系混乱。

④以教为中心。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教材和教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⑤重知识轻能力。

⑥重结果轻过程。

⑦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8. 展望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有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CAI)将大面积开展。计算机是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21世纪,计算机工业将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之一。 CAI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

第二,引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对数学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引入体现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数学应用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学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第四,“再创造”、“发现式”教学方法将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林六十,高仕汉,李小平.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丽.浅析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理科教学探索,2007:19

[4] 杨骞.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近20年回顾与思考[J].大连教育学报.1999.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数学教学。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科,不仅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新课改的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数学教育教学中出现众多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味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针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数学教育应该改变教学途径,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改变途径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众多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在教育改革的路程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高中数学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例如,传统的教学意识、单一的教学方法、繁重的升学压力等,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就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的教学意识

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充分显示出数学教育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人们对数学教育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人们十分重视数学教育显然是极其正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取传统的强行教学模式,如死记硬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给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注重讲授,而并未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讲授过程中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细心、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吃透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每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而不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公式进行推导,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繁重的高考压力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界的学者们也逐渐认识到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者们提出减负的观念。他们提出这一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将它的初衷体现出来,而是与初衷出现偏差。针对这一观念出现的偏差是因为教育教学者和学生已经将升学思维根深蒂固于头脑中,这不仅使"减负"这一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幌子,而且使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者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培养出来的将是高分数低智能的学生。面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状况,教育界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改变现状的途径

针对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我国应该改革数学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数学教育教学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说明改变数学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正确引导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不能以分数评价学生。分数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如果教师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就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水平,投入到学习中,尽情地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对数学没有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文学色彩的内容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看似是两个不同地位的角色,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合作、平等的关系。在学生心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在有些教师心里,学生就是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是不可逾越的。这些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有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不敢表达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教学,而从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学生勇于探求新知识,解除学生的内心疑惑,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不断摸索中求发展。数学教师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支教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写法: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3)科学性: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6、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

(2)不能偏离所要求的范围。

(3)正文字数5000—7000字。

(4)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第一步、找主题、列框架。根据你要写的主题,找相关的文献,一定要多找,并且挑出好的论文打印出来,一份的去阅读,研究他们的思路,如果能找到与你思路非常契合的文献,可以直接借鉴他的框架(俗称套模板),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都是罗列出来的,如果你能找到与第二步,内容填写要按照框框进行。根据每个你想要表达的论点去查阅文献,直接照搬你认为适合的内容,最起码的逻辑应该是经过一点点修改的。先不管查重,先出第一稿,先达到字数就可以了。第三步,对自己的逻辑架构进行反思。当你的初稿出来的时候,其实你对这份论文的条理和逻辑就会越来越清晰,别怕麻烦,框架部分有感觉不符合逻辑的,重新调整一下,不如给导师看一下。第四步,对内容进行修改,将重量降下来。你的框架性逻辑经过前三步,已经差不多清晰了,内容已经具备了。第4招是最关键的一招。在参考他人内容的基础上,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1、把不必要的内容删除;2、对语序、语法进行调整,在保留他人思想的前提下达到有效减重;3、增加自己的思路。经过这四个步骤的运作,基本上达到了一份合格的论文。各位同学,包括我自己,每个人都不是专家,千万别想着论文可以无中生有,借鉴和找人指导是需要两手抓的。借鉴好理解,找准方向的文献,看准结构,照着结构一点点临摹,多练练就能慢慢融会贯通。找经验丰富的人指导,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本来就站在比我们更高的台阶上,如果肯悉心指导的话,那肯定是大大的收获,对于论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来说,他们的收获是非常大的。点击下方,即可获得优质论文指导~—分割线—答辩终于结束了,拿了全场最佳,论文几乎不用改动,昨天刚交完终稿,等待拿毕业证的论文终于圆满结束。之前分享过论文怎么快写,今天就来说说答辩如何顺利拿到。

这个我有很多资料,可以帮助你

如何写论文?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写论文的第一步是要先阅读大量文献。

为什么呢?你的导师身经百战阅文无数,他不会知道你连最起码的论文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第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确实根本没搞明白论文是什么东西。甚至没见过一篇像样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祥衡看文献是只会耽误时间,而且看的越多越乱。

因为每一篇文献都很长,有很多论文用词语序又非常涩(可能是降重的后果),如果从头读到尾需要颂姿蚂花很长时间。再次,你如果从来没有写过论文,可能无法分辨论文中的垃圾和精华,知网上的论文多如牛毛,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垃圾文献,读完之后对你的研究成果毫无帮助。就隐清好比,你从来没进过厨房,连菜都不会选不会切,就开始看研读大厨的猜中菜谱,准备做一道大菜了,是不是感觉少了什么步骤?

因此,在你弄清论文结构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下载一堆文献(讲真下载了你也看不下去)。因此建议写论文的第一步:你需要搞清楚一篇合格毕业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不管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不管是文科商科还是理工科,毕业论文都穗备山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毕业论文一般分为5-6个章节。(根据每个学校或学科的要求可能有些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这个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基础(或文献综述)第三章:研究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六章:研究不足与展望虽然每个学科的标题和内容不完全一样,但体都是这个思路,并且这几个章节环环相扣,每一章都需要有前一章的佐证。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一般包含几个二级标题:分别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一听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一部分基野埋本都是空话套话,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然选了这个选题,这些内容闭着眼都能写出来,建议先做到脑中有个初步思路即可,不用着急写,建议放在论文的最后谨携做时间来写。(不建议论文按照章节顺序来写,比如绪论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后的位置。)关于写作顺序我会在第二步氏信握说。

第二章:理论基础(或叫文献综述)部分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论文与写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一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因此这一部分的歼庆内容相当于盖楼的地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部分正因为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文献,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写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最后降重即可严格意义上说,必须是先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往下一步进行的,但今天如果需要按常理出牌,我就不用来写回答了。既然说的是以毕业为目的完成论文,我给的技巧是:这一步可以放在核心部分之后写。(第二步中我会详细介绍写作顺序)。这里插一句引用文献,关于引用格式可以参考每个学校的引文标注规范。可以边写边标注,也可以写完再统一标注。

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写作的核心!请注意我说的是写作的核心,并非答辩和整个论文的核心(整个论文的核心一般是第坦猛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对于写论文来说,这两个章节是我建议必须最先完成的。因为学科不同,这两个章节的差异册扮较大,但是总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论文(社会学类)举例吧。我的第三章内容是实证分析,包含的二级标题是访谈调研、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简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论述你提出了怎样的研究假设。也是你整篇文论的核心观点。

第四章:论证过程。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这个滚穗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非写作时间,而是研究的时间),因为会有计算或者研究的过程。(而且如果做出来验证结果有问题,还得反复重新做)

第五章:研究结论。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用类的学科。因为他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设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请记住:在论文写作时,第五章研究结论是重点,但不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现种种错误,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写的顺利进行。因此再次强调: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写作的重难点。

第六章:就更为简单了:研究不足与展望。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无关紧要,因为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能找出一万个缺陷,所以最后自我批评的时候挑几个不那么原则性的问题说一说,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这里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文献都是怎样我批评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讲到这里,相信你对每一个章节的大体内容已经了解了下面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是学姐认为针对你们这个阶段,开始写论文前比较重要的一步:写作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简单操作”第二步:在搞清楚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每个章节写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投入。为什么我说安排写作顺序和时间分配非常重要?但凡写过论文的同学自己心里应该有点数,即使给你留够一年的时间写论文,你也一定会拖到不能再拖为止所谓DDL是第一生产力,说你有本事提前半年开始每天匀速有条不素的写论文我是不信的,谁不是最后被DDL逼疯,每天不眠不休的赶进度呢?因此用这个骚操作顺序,合理分配好时间投入以后,即使时间比较紧张,也依旧能如期且出色的完成论文。效率最高的写作顺序如下: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首先前文已经闸述了,第三四五三个章节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其实当你在你准备选题的时候,这三章的计划就应该早已经有了雏形。如果是有实验的研究,可能需要早就把实验做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趁着研究过程还热乎着赶紧把核心部分写出来,这时候是效率最高的。如果完成了这四个章节,那你的论文初稿基本已经完成90%了、最后两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和第六章不足与展望,那就是洒洒水啦,绝对轻飘飘的搞定。最后说一下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上,按照刚才写的写作顺序的章节:第三章(提出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二章(理论综述)——其他(随意),依次送减。为什么这样安排时间呢?第一是重要性决定时间分配。这个上文已经阐述过了。第二是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从第二章到最后的部分可以在查重前大段复制粘贴,先把初稿完成。再通过降重和修改的方式通过查重,以争取时间。第三步: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只读核心部分虽然我不赞成一上来就阅读大量文献,但你完成了论文框架和第二步写作排序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下载和阅读文献了。但是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通过前两步,你已经熟悉了论文的结构和套路,知道了每篇论文的核心在什么位置,那么你开始读文献的时候,一样只要看他的核心部分就可以了。一般先看摘要,大概只要花几分钟,如果觉得有点参考价值,先拉到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再看第三章的假设模型。基本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掌握了。通过筛选部分你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你只需要挑选几篇精华文章作为重点参考的内容。那你可能会问,自己写论文时需要的引用文献这么多,真的需要一一看完吗?嘿嘿,这里也分享一个技巧,你筛选的精华论文里,必然也有很多引用文章,所以你可以顺藤摸瓜,直接引用别人论文里引用的文献即可。第四步:按安排好的顺序开始写作。这一步其实已经在第二步中详细讲述了,这里只是提醒一下步骤,前面三步其实都是准备阶段,到这里才开始真正的动笔!第五步:交初稿初稿的写作是从0到1的过程,一定是痛且量大的,但记住,在初稿这个环节,因为工作量巨大,千万别追求完美,只要按我上面的方法,达到字数任务即可。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网上流传一句话:“当你把论文初稿糊完交上去的时候,你就成功的把痛苦转移到导师的身上了,因为他要愁怎么给你改论文。关于导师修改这个环节我不便多阐述,因为不同学校不同导师对论文的要求和审核程度天差地别,负责的导师会给你逐段批注修改,也有很多导师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不论是哪一种导师,你依然要切记,论文还是得靠自己。在这里非实名点赞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修改十分仔细,甚至格式问题也都一一找出,让我在初稿后就不断优化细节问题,避免了不少麻烦。感动…….第六步:降重导师修改的差不多后,就是降重的环节了。写初稿时那时候糊弄的债要现在来偿还了,但不要被吓到,技术上并不是难事。建议第一遍降重的时候先从学校图书馆检测一下,会有详细的重复的地方标注,便于修改。如果学校提供的查重次数有限,也可以使用蝌蚪论文、维普等可靠的查重系统检测,然后根据查重报告进行修改降重。一般查重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理论基础,因为可能存在大段大段复制粘贴的情况,以及引用内容较多。关于降重的方法,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一句话一句话的修改,但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只要用语文知识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阐述一遍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让大家把理论基础不要放这么前面的位置开始写,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先复制粘贴就好,等降重的时候再逐句修改,但此时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下面给大家附上一篇之前总结的一些论文降重技巧。第七步:排版,调整细节,提交终稿——请追求完美。关于排版和细节调整,千万不要小看。虽然每个学校对排版和规范性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严谨的排版和避免低级错误是学术规范的体现,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答辩时导师对你学术不严谨的挑刺。这方面一般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范手册,主要是细心细心再细心!并严格按照要求来修改规范化。最后祝大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支架式教学毕业论文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中学英语

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 (2010)02-0276-02

一、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思想源自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斯·韦格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口3所谓“最邻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最邻近发展区里,当教师和学生共享文化工具时会促成认知的发展,学生将这种由文化中介促成的互动进行内化,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也不需要自动化地或精确地对事件进行反应。学生对社会互动有自己的理解,并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引导、协助,而不是包办、代替、灌输,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

学生本身的主体性构架,。学生在支架式教学中,参与学习,互动、探知、解惑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也打破传统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的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活动设计者的作用逐渐增强。

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构架。支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再以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单纯地为得高分为目的,而是以追求学习的能力、追求对知识的不断建构与创造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彼此的参与中互动,使学习交流空间宽松、和谐,情感与心灵j知识与能力互动、升华、提高,这样的学习形式更具开放性、创新性、生动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构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和指导者,通过设计问题情境,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重组教材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还是学习活动的协调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班组交流的协调性构架。支架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是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烈的碰撞更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二、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

第一,搭脚手架,寻找最邻近发展区。在教学前,教师应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寻找最邻近发展区,准确找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从而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要对学生和教材作一番研究分析,以求在这个概念框架中寻找某一最佳切人点。设计教案时,应抓住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以基础的语言启发他们,以轻松的谈话开始,愉快地展开交流。

第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协作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恰当地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探索的愿望。

第三,启发引导,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如下问题: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the lst Earth Summit held in Stockholm in 1972?

What does the“big three”mean? Why do people call the“big three”?

What are the three biggest killers in the world?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解释,帮助学生在概念框架中逐步构建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认识。接着老师要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也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通过小组协商、讨论,能共同完成的问题。最后老师提供一些开放性话题,以达到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输出的目的。

最后,解除支架,提交效果评价。撤除教学支架,提交评价总结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全面的体现。在这一环节我们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中学某一具体课文(如SEFC lB Unit 14 Festivals)提出如下问题:

What's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Post-reading work is not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text, but usually“grows out”of do you deal with the text in pre-reading stage?

Please write down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of the text.

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互动合作的环境中自主完成。先由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演示具体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同一课文的教学实况录像,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评选出最佳获胜者。当然,评价要做到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以及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崔春梅.支架式教学的教师评价指标初探[J].教育技术通讯,2007(3).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汇编,也不是一种空洞理论与教学经验的混合,而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正因为此,教学模式被看成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间的组合关系,揭示了教学结构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纵向关系以及构成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之间的横向关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方式。一、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介绍1、 教学模式分类从心理学出发可将教学模式分为:以认知学派理论为依据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的个性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和社会本位教育思想为依据的合作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模式分为:着重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着重于整体化出发的教学模式,如最优化教学模式;着重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如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着重于技能训练和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布鲁纳的掌握教学模式;着重于非理性主义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等。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分为:指导——接受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探索——发现教学模式;情趣——陶冶教学模式;示例——模仿教学模式等。2、我国常用的一些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模式“引导—发现”模式是数学新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自主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以及布兰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等教学理论。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一个人要学好数学,就应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数学知识。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发现”模式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引导—发现”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教材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则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还要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设计教学情境,组织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则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学费时较多,对教师教学要求高,难把握,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和要求。2.“活动—参与”模式“活动—参与”模式强调学生的活动,以学生主体探究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等数学活动将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这一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弗莱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活动参与对个体的影响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学习方面,活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一教学模式有多种形式,如数学实验、数学调查、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模型制作、测量活动等。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这种模式的一般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归纳与猜想——验证与数学化。在“活动—参与”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以专家、权威的角色出现,而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切忌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交流讨论案例 〔案例2〕摸到红球的概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设计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并交流活动经验,帮助学生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七章“可能性”的最后一节,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以及实际操作了“转盘游戏”的基础上展开的,由于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了一些体验和感受,可能会得出可以用分数来刻画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老师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列举出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学习计算事件概率的公式,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打下坚实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概率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各色小球若干。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师:组织学习模拟某商场抽奖活动。1)多媒体出示海报一张,内容如下:某商场特举行抽奖活动,凡摸到红球者获一等奖,摸到绿球者获二等奖,摸到黄球者获三等奖。2)准备一盒子,内装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白色、红色、黄色、绿色小球。学生活动:1)一个学生上讲台模拟抽奖活动;2)学生从台上盒子中摸出一球;3)摸球活动结束后,学生猜测摸出各色球机会的大小。师:提出探究的问题: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评析: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假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图形运动与函数①(罗静)一、教学设计在中考的后期复习阶段,教师如果仅靠“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是不可取的。虽然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能凭一些固定模式和技巧解决一些难题,但遇到比较灵活的开放型、能力型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因此,复习课不应只是让知识机械重复和再现,而是突出联系,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过程。本节课的内容取材于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中一道复习题。选择这道题目是因为它比较典型,其典型之处在于它是从运动的角度呈现题目,富有启发性、应用性、创新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该题目主要是考察学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形、函数等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将此题进行变化与上述知识相联系,纵横勾通、逐步展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推陈出新,可以达到高效复习的教学目标。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当前教育界影响较大的一个学习理论,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实践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形成了以下几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1.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借助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到发展的前面。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手脚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紧扣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学习框架。进入情境——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加深对有关知识较为全面、正确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评价,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呈现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过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抛锚”。而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就是所谓的“锚”,这个“锚”一旦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与实际联系的问题情境的呈现,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抛锚定位——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描”。 自主探索——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质疑,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应地,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3.随机进入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关注了教学的随机性,体现了一种后现代的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论。它认为教学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对同一教学任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更要关注教学的随机性、生成性,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出示中心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通过设置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典型问题,直接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去。随机进入教学——根据学生对问题情境作出的反映和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呈现新的问题情境(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相关的情境)。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不是预设的,因而呈现无序性和复杂性,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见解进行思考、交流、深化、理解,达成共识。学习效果评价——评价不是单纯由教师给出,还包括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与前面一致。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要关心更为具体的操作方式、手段和教学途径,即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 第二节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手段,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发展一般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进行的一整套有目的的活动,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教学方法不但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方法,是教与学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教学与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合理地、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某种教学理论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简化表现形式,教学模式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静态地看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因素的结构,动态地看,教学模式就是一系列链接起来的活动。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它包括了三层基本意思:第一,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第二,教学策略的制定要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第三;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教学方法则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办法,是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操作手段、实施路径。它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协调一致。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法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教学方法,也不同于教学策略,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不能够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按照某种程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三、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介绍(一)讲授法讲授法是由教师对所授教学内容作重点、系统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有利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使教学过程连贯、流畅,比较节约时间和人力。一般来说,事实性知识;某一知识和方法的综合、概括、总结;对定义、定理的内涵、外延的引导性分析;解题过程的揭示与指导等明确的数学知识都可以作为讲授的内容。如,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平行四边形、对数、指数等概念),一些基本的数学表示方法(如平行、垂直的表示方法等),基本的数学运算,基本的数学命题(如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和数学史实(如数系的引入、无理数、复数的发现史)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全面考虑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例如,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学生的运算技能的获得,那么可以使用讲解法,直接向学生讲授一些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归纳出运算步骤和格式,然后通过例子巩固这一解题技能。如果我们更为关注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转化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将这一内容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呈现具有一定层次的典型问题要求学生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交流并进行总结和归纳,能更好地发展化归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知识超出了多数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自我感悟能力,这时适当地将其外化并讲授给学生也是必要的。如在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体会感悟,但也不排出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尚无法对此进行提炼时,教师及时进行点破。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思考各种解法的本质,从而归纳出其中的消元思想。有些内容虽然让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究过程更具价值,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探究具有较大的困难,也可以直接讲授。例如,无理数的概念,超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一种纯理性的思维结果,不可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出来。因此,可以通过介绍古希腊人发现无理数的故事,从人类理性的高度加以阐述,帮助学生接受无理数的存在,认识无理数。复数的概念也可以如此。讲授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的效果。同样的内容,讲授得生动形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得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如能设置恰当的情境,设置问题串,在讲授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思考,所以在运用讲授法时一定要精讲多练,安排足够的时间和有层次的巩固训练。讲授法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主动活动机会少,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的行动没有预定的方向和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得不到迅速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因此讲授法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毕业论文写支架教学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要是找国淘论文写作,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好不好?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支架式教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新的见解,探讨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互动。下面通过阐述支架式教学概念的涵义、理论基础等,分析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一、概念界定对于“什么是支架式教学”这一问题,涉及到对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的界定及性质的判断。“支架”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指的是搭在正在修建的房屋外围的一种结构物,其作用在于为建筑工人提供一种站立的平台,使他们能逐层地去建房子。这种支架并不是房子本身的必要部分,也非其组成部分,因而在房屋建好之后,就会被拆掉或撤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目前研究者还没有给支架式教学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对支架式教学的具体表述上也有很大不同,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相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建构主义用支架来比喻建构主义的教与学,认为教是支持、引导、协助,学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的过程;迪克森等提出,支架式教学是系统有序的,包含了提示性的内容、材料、任务以及相应的教师为改善教学所提供的支持的过程;罗森赛恩等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为帮助学习者解决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即帮助学习者跨越当前水平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而提供帮助、支持的过程;伍德等人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幼儿或新手在更有能力的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达到他们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能达到的目标的过程;斯南文指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是儿童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识活动的过程。纵观以上各家之见,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是由教师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补充,从而使儿童完成学习任务中凭借其自身力量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另外对于支架式教学在性质上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研究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有的认为是一种教学思想,有的则认为是一种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而支架式教学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是教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后还要逐渐撤出,从而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另外在这一结构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的搭建支架的方法,因此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二、理论基础对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一)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指出社会情境中的学习带来发展,他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在社会和教学的制约下,学习者的心理结构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后才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活动。同时他也指出,在这种社会互动中,成人对幼儿实行教育和文化传递是很重要的。支架式教学对教学的理解首先是将它定义为一个教师与儿童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要求教师积极地与儿童合作,主动介入儿童的学习过程,向他们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社会支持。这一观点是对皮亚杰建构主义的一种超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是儿童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个体的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环境的,因此往往更强调环境中刺激的丰富性,要求教师为儿童准备足够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儿童进行以个体操作活动为主的学习需要。而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儿童的学习以合作的、共同操作的活动为主,因此不仅要为儿童准备足够的操作材料,更要积极引导儿童与教师、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二)“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是维果茨基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将儿童的学习状态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更有经验的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距离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潜能。正如维果茨基本人所指出的:“最近发展区定义了还没成熟但是在成熟过程中的功能,这些功能也许明天会成熟,但目前是萌芽的状态,这些功能可以被叫做发展的蓓蕾或花朵,而不是发展的果实。事实的发展程度智力或成就显示既往的心智发展,而最近发展区则显示前瞻的心智发展状态。”教师作为典型的更有

支架教学的毕业论文

支架式 教学设计 主张在教学中要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或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而这种概念框架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能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概念框架建立关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概念框架可作为学习过程的“脚手架”,正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并通过支架把管理与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进而不断地把学习者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更高水平,真正做到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支架式教学设计的组成由以下几个环节:(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即进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和问题;(4)协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5)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如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和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当然,这些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 在支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然后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种目标可能是开放的,但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有很大影响,他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索的成分。最后,教师要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的独立探索,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设计与布鲁纳主张的发现法很相似,都强调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则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另外,学习者是主动的,他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视、评价和调节,监控学习的任务不应完全由教师完成,学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这需要有一个由教师监控向学生监控转化的过程。 实例评析 支架式教学设计在利用多媒体进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还比较少,至少报告出来的课堂教学实例寥寥无几。笔者对当前有关建构主义的教学实例进行了检索,从中精选了一篇比较符合支架式教学设计特点的实例尝试着进行分析,以期对支架式教学设计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地将其运用于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 该实例教学内容为“圆锥的侧面积”,教学过程和评析如下表: 传统教学设计模式普遍遵循着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巩固、总结评价这一固定程序。而支架式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作了重要革新,直接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在具体情境中提供给学生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框架,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新知识,建构新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其主动探索,充分讨论甚至争辩,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导的作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好还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反馈和评价。 该课堂实例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体现了支架式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主动建构,但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建构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是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去促进学生的学习,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观察、分折、猜想、估算、概括、推证和验证等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 责任编辑罗峰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汇编,也不是一种空洞理论与教学经验的混合,而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正因为此,教学模式被看成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间的组合关系,揭示了教学结构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纵向关系以及构成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之间的横向关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方式。一、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介绍1、 教学模式分类从心理学出发可将教学模式分为:以认知学派理论为依据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的个性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和社会本位教育思想为依据的合作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模式分为:着重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着重于整体化出发的教学模式,如最优化教学模式;着重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如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着重于技能训练和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布鲁纳的掌握教学模式;着重于非理性主义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等。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分为:指导——接受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探索——发现教学模式;情趣——陶冶教学模式;示例——模仿教学模式等。2、我国常用的一些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模式“引导—发现”模式是数学新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自主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以及布兰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等教学理论。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一个人要学好数学,就应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数学知识。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发现”模式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引导—发现”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教材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则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还要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设计教学情境,组织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则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学费时较多,对教师教学要求高,难把握,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和要求。2.“活动—参与”模式“活动—参与”模式强调学生的活动,以学生主体探究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等数学活动将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这一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弗莱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活动参与对个体的影响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学习方面,活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一教学模式有多种形式,如数学实验、数学调查、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模型制作、测量活动等。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这种模式的一般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归纳与猜想——验证与数学化。在“活动—参与”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以专家、权威的角色出现,而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切忌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交流讨论案例 〔案例2〕摸到红球的概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设计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并交流活动经验,帮助学生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七章“可能性”的最后一节,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以及实际操作了“转盘游戏”的基础上展开的,由于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了一些体验和感受,可能会得出可以用分数来刻画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老师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列举出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学习计算事件概率的公式,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打下坚实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概率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各色小球若干。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师:组织学习模拟某商场抽奖活动。1)多媒体出示海报一张,内容如下:某商场特举行抽奖活动,凡摸到红球者获一等奖,摸到绿球者获二等奖,摸到黄球者获三等奖。2)准备一盒子,内装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白色、红色、黄色、绿色小球。学生活动:1)一个学生上讲台模拟抽奖活动;2)学生从台上盒子中摸出一球;3)摸球活动结束后,学生猜测摸出各色球机会的大小。师:提出探究的问题: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评析: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假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图形运动与函数①(罗静)一、教学设计在中考的后期复习阶段,教师如果仅靠“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是不可取的。虽然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能凭一些固定模式和技巧解决一些难题,但遇到比较灵活的开放型、能力型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因此,复习课不应只是让知识机械重复和再现,而是突出联系,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过程。本节课的内容取材于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中一道复习题。选择这道题目是因为它比较典型,其典型之处在于它是从运动的角度呈现题目,富有启发性、应用性、创新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该题目主要是考察学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形、函数等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将此题进行变化与上述知识相联系,纵横勾通、逐步展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推陈出新,可以达到高效复习的教学目标。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当前教育界影响较大的一个学习理论,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实践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形成了以下几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1.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借助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到发展的前面。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手脚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紧扣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学习框架。进入情境——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加深对有关知识较为全面、正确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评价,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呈现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过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抛锚”。而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就是所谓的“锚”,这个“锚”一旦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与实际联系的问题情境的呈现,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抛锚定位——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描”。 自主探索——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质疑,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应地,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3.随机进入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关注了教学的随机性,体现了一种后现代的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论。它认为教学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对同一教学任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更要关注教学的随机性、生成性,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出示中心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通过设置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典型问题,直接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去。随机进入教学——根据学生对问题情境作出的反映和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呈现新的问题情境(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相关的情境)。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不是预设的,因而呈现无序性和复杂性,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见解进行思考、交流、深化、理解,达成共识。学习效果评价——评价不是单纯由教师给出,还包括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与前面一致。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要关心更为具体的操作方式、手段和教学途径,即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 第二节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手段,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发展一般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进行的一整套有目的的活动,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教学方法不但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方法,是教与学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教学与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合理地、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某种教学理论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简化表现形式,教学模式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静态地看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因素的结构,动态地看,教学模式就是一系列链接起来的活动。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它包括了三层基本意思:第一,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第二,教学策略的制定要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第三;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教学方法则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办法,是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操作手段、实施路径。它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协调一致。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法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教学方法,也不同于教学策略,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不能够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按照某种程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三、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介绍(一)讲授法讲授法是由教师对所授教学内容作重点、系统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有利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使教学过程连贯、流畅,比较节约时间和人力。一般来说,事实性知识;某一知识和方法的综合、概括、总结;对定义、定理的内涵、外延的引导性分析;解题过程的揭示与指导等明确的数学知识都可以作为讲授的内容。如,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平行四边形、对数、指数等概念),一些基本的数学表示方法(如平行、垂直的表示方法等),基本的数学运算,基本的数学命题(如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和数学史实(如数系的引入、无理数、复数的发现史)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全面考虑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例如,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学生的运算技能的获得,那么可以使用讲解法,直接向学生讲授一些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归纳出运算步骤和格式,然后通过例子巩固这一解题技能。如果我们更为关注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转化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将这一内容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呈现具有一定层次的典型问题要求学生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交流并进行总结和归纳,能更好地发展化归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知识超出了多数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自我感悟能力,这时适当地将其外化并讲授给学生也是必要的。如在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体会感悟,但也不排出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尚无法对此进行提炼时,教师及时进行点破。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思考各种解法的本质,从而归纳出其中的消元思想。有些内容虽然让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究过程更具价值,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探究具有较大的困难,也可以直接讲授。例如,无理数的概念,超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一种纯理性的思维结果,不可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出来。因此,可以通过介绍古希腊人发现无理数的故事,从人类理性的高度加以阐述,帮助学生接受无理数的存在,认识无理数。复数的概念也可以如此。讲授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的效果。同样的内容,讲授得生动形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得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如能设置恰当的情境,设置问题串,在讲授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思考,所以在运用讲授法时一定要精讲多练,安排足够的时间和有层次的巩固训练。讲授法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主动活动机会少,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的行动没有预定的方向和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得不到迅速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因此讲授法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ukukujhjyujghj

  • 索引序列
  • 数学支教类毕业论文
  • 支教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 支架式教学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写支架教学
  • 支架教学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