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管理成本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成本不仅包括交易成本 ,还包括组织内部成本、委托 -代理成本以及管理者时间机会成本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成本管理方面的免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成本管理方面的免费论文篇1 浅谈煤炭产业新常态下如何强化成本管理 一、当前经济环境现状 (一)整体经济环境介绍 2015年,我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2015年我国GDP增长,为25年来最低。从经济结构角度讲,受出口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减速、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 (二)煤炭行业经济环境介绍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属于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煤炭企业亏损面积进一步加大,可预期的是,煤炭行业将保持较长的低迷。 (三)山西经济环境现状 伴随着全国整体经济形式的低迷,山西经济也处于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时期。2015年,山西GDP排名为全国倒数第二,整体经济形式出现断崖式下跌。 二、当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长期处于粗放状态,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与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危机,行业低迷的环境下,煤炭企业要想度过危机并在危机中不断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成本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煤炭企业成本范围 煤炭企业成本主要包括开采成本、库存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 1、开采成本 开采成本是煤炭企业成本的主要内容。开采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动力费用成本、设备维护费用成本等因素。 与其他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不同,煤炭开采成本中的原材料并不能构成产品的实体,相关原材料成本主要包括对木材、支护用品、火工材料、大型材料、配件、专用工具等材料的支出。由于原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故大部分原材料能够回收并被多次利用。 2、库存升本 库存成本主要指煤炭企业物料存管的仓储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关注内容。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库存管理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库存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仓储运作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低。同时,缺乏科学的物料仓储管理能力,往往导致煤炭企业出现库存冗余,不能及时掌握物料进出,库存管理不能有效配合生产等问题,相关问题导致物料的浪费或短缺,导致企业库存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煤炭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上升。 3、环境成本 煤炭开采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煤炭开采行为容易导致地表塌陷、耕地破坏。在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排放容易导致水体与大气的污染。煤矸石堆积等问题如不能得到好的处理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煤炭企业的污染问题被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也规定了相关煤炭企业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治理规范,例如:环保部在2013年实施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2015年国土资源部重新修订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对煤炭企业环保治理提出更好的要求。因此,环保成本将逐渐成为煤炭企业运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4、安全成本 地下开采具有复杂性,故安全生产对煤炭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主要包括功能性安全成本与损失性安全成本两个方面。所谓功能性安全成本,指的是为实现安全生产,通过相关安全资源配置而产生的支出。功能性安全成本设置的初衷在于避免事故的发生,故功能性安全成本的支出水平决定了煤炭企业的开采安全。 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应安全事故或安全问题所产生的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具有被动性和不可控性,主要包括因安全问题导致的企业内部停工损失、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及可能产生的外部人员伤亡损失及相关罚款或诉讼费用。 三、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从战略全局角度进行成本管理规划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是制约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成本控制往往被认为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战略成本管理意识,缺乏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造成了煤炭企业成本管理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未来煤炭企业成本管理要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一方面要致力于缩减成本,降低消耗;另一方面,要实现企业战略与成本管理的契合,不能仅仅将成本管理限定在缩减成本的范围内,要能够通过科学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通过有效投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要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除财务人员外,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仓储运输人员都需要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在工作过程中积极缩减成本,提升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容易导致成本管理存在盲目性,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各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主流理论为作业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管理法以作业为中心,按照成本动因,将企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工作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基于作业成本理论产生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将企业生产活动划分为若干作业链条,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来进行作业成本的控制与核算。作业成本管理将企业成本管理由末端管理转移至过程管理,可以帮助煤炭企业明确各作业流程的成本管理目标,有效设置各作业流程的成本考核体系,实现煤炭企业的科学成本管理。 (三)根据各项成本内容有效设定成本管理措施 1、开采成本管理措施 开采成本是煤炭企业主要运营成本。原材料成本、动力费用成本、设备维护费用成本、人力成本是开采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原材料成本控制中,由于大部分原材料可以重复使用,故在原材料采购中,要密切关注材料质量,通过高质量材料的利用,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材料的使用期限,进而降低开采成本。 动力费用成本控制要求在开采设计也作业过程中,积极探究降低开采能耗的措施。在开采过程中通过新技术的利用,通过开采人员的成本管理手段的有效利用,成本管理责任的落实,降低开采所需电力能耗,进而降低煤炭企业运营成本。 同时,降低开采成本要求提升煤炭开采工艺与开采机械化程度。煤炭开采工艺与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单位生产率,降低开采成本。 2、仓储成本管理措施 仓储及运输成本管理首先要完善物料采购管理。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招标、竞价等方式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物料采购要根据实际开采需要进行,避免超储挤压现象发生,提高仓储使用率。 在仓储管理过程中,重视仓储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技术来完善原材料的进出、调配,降低库存,提升仓储运作效率,进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煤炭企业未来要采取积极主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废水废气的排放控制,积极购置、安装环保设施,降低因环境问题可能导致的损失成本负担;另一方面,要注重相关废弃物的利用。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对煤矸石、煤层气的有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建立环境效益,进而缩减环境成本。 4、安全成本控制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第一考虑要素。安全成本控制首先要加大对安全的投入,通过安全工程、安全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安全人员的配备及有效工作开展,全方位安全教育等功能性安全成本的投入来降低损失性安全成本的产生,实现企业安全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必须通过改善成本管理来获得市场竞争力。需要通过在对煤炭企业成本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开采成本、库存成本、环境成本与安全成本等主要成本的有效控制,来提升煤炭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进而实行煤炭产业的盈利。 成本管理方面的免费论文篇2 试论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本管理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忽视对成本管理的研究,会导致建筑企业发展的滞后性。建筑安装工程涉及到的内容众多,施工点流动性强、跨度大,成本控制难度大,如果项目成本管理能力下降,就会严重阻碍施工项目有序进行,影响实现预期利润的实现,无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概述 建筑安装工程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它的工作构成多样且复杂,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费用,机械、人工费、材料费用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施工的每一项内容都会产生费用,并存在一些不可抗的花费。 安装工程项目作为建筑的关键,必须坚持具体的可行性原则。其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对工程安装建设的重点全部实施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调动集体观念,落实责任制;其二,坚持例外管理原则。所谓例外管理原则就是要减轻控制成本的难度,对于可以控制的标准要极力把关,对于一些变动大的成本,可以采用不符合常规的特殊办法加大力度进行管理;其三,坚持节约原则。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对成本进行的把控,想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就必须坚持节约,制定详细的数据报告,降低资本浪费,并控制好成本风险。 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相关人员控制意识的凸显,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影响,使得相关人员缺乏工程资金有效管理的意识,预算工作常常不到位,导致资金的浪费,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把握。 (二)成本控制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体制是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能够顺利施工的关键,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即使每个部门都对工程项目实施了划分管理,但是分配工作却还是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做保障,无意中增加了成本花费,阻碍了成本管理的效率。 (三)成本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控制不合理 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在进行实际的施工安装工作的时候,如果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作,会大大增加成本的支出。从目前的状况而言,这种状况会经常发生,想要进一步减少成本的花费,就必须阻止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避免由于返修造成的成本增加的风险。 (四)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建筑安装工程复杂多样,成本控制与施工技术水平息息相关,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从专业能力上入手来降低成本。可是目前大多数的技术人员在能力上都有欠缺,直接影响到了工程造价的花销,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三、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对策 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任务、施工、资产结构都受到了影响,经营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改变。针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企业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成本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 (一)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行控制。不但要做好全面的事中控制,同时更要做好事前预算、以及事后的分析。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控制好成本,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坚持落实责任制,融入考核机制,对违规操作予以惩罚,从而更好的把控资金,降低成本花费。 (二)提高人们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成本管理认识是建筑安装工程相关人员对资金的良好把控,加强人们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度,是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的基础。对此,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职工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成本控制的关键,提升节约意识和全局意识,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三)控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及质量 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安装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在进行工程安装的时候要注重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并利用有效的措施做好管理工作。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管理内容,在安装建设过程中必须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把关和评估,根据企业的现状做好成本管理,合理的安排科学合作,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 (四)逐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成本的严格把控,与资金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施工人员作为参与项目的人员,要认识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在安装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突出技术优势,将成本降低下来,并做好资本的管控,从而促进安装工程更好的建设。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重点,直接关系到成本的把控与花费,企业必须认识到工程管理的积极作用,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管理存在的不足。具体而言,安装工程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度,控制好建筑安装工程安全及质量,并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良好的技术把握资本,促进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关成本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成本管理论文 3.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4.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免费 5. 浅谈企业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你有自己院老师给的论文吗?如果有,我可以跟你换。我这儿有去年的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物流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物流管理的含义及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并就怎样更好的发挥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流系统管理主要解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目标;供应链管理从世界近代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有两大领域,第一是资源,起初是廉价原料、燃料的掠夺或获得,其后是依靠技术进步,节约资源获得高额利润。第二是人力,最初是使用廉价劳动,其后则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物流因其贯穿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所以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协调与完善带来巨大的利润。物流——第三利润的源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物流管理的含义物流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所以国外有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实际就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扩展。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特征1.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特征一般认为,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快捷性: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来实现快捷的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应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效的供应链的基础。动态性:通过动态的互联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让企业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沟通、合作,并形成供应链。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都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物流运输方式、托盘等多样性。物流物品的多样性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对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2.应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和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不同。由于企业的经营思想的转变,为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物流系统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的措施问题。快速准时交货不仅体现了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价值。物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物流管理的功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作好战略研究与规划、利用现有的物流运输网络、工具与托盘进行科学的运作,尽可能实现快速地准时地为用户提供动态的服务。低成本准时的物资采购供应策略问题。物流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必须解决好物资采购的低成本与准时的问题,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物资最低库存准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上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实现紧密联系的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输送,信息反馈与共享问题。物流信息传输、反馈与共享在物流管理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是保证物流运作准时.精确的关键。物流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问题。影响物流灵活与快捷协调主要有信息、政策、交通、托盘运用、运输工具等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企业外部良好的政策、道路交通的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需要物流相关各方的协调和相互支持。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认识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特征,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战略的研究以及发现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有助于搞好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作者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参考文献:[1]孟祥茹,吕延昌,孙学琴.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2-14.[2]王之泰.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85—86.[3]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75-77.[4]王晓东 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9l-92.[5]王斌义.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21-122[6]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4—156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第四方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有什么区别: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已在业界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物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一、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呼吁第四方物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 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 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那将整体提升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迅速缩短与外国物流业的差距。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决定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是: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是我国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在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此外,第四方物流优势决定我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优势在于: 1、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 2、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超额价值。 3、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 4、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方面的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二、第四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障碍 目前,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还有的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 总的说来,国内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多数是被庸俗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第四方物流,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现阶段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以下几方面:(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2)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基础不足;(3)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5)人才匮乏。 三、中国如何发展第四方物流 中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些物流权威物流专家的建议: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我国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目前我国利用互联网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目前通晓第四方物流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第四方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未来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4. 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5.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6.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中国,连第三方物流都还没有普及,作为物流新兴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很多企业可能还不清楚,根本就谈不上认可和信任。因此现阶段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首要任务,让国内企业理解,了解第四方物流,以便取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第四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虽然才露“尖尖角”,但是在未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参天凌云,为我国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翘首以待这一天。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俺就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上网整的。。你可以搜着拼嘛况且题目都没我怎么帮你做份.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已在深沪股币上市的有26家物流企业,募集资金总额约为55亿元。这些企业涵盖了港口、仓储、管道运输、水运、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客运等物流业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关键字:第三方物流 企业 发展 问题 (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尽管第三方物流前景乐观,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增长16%~25%的速度发展,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3)企业管理水平较低。(4)规模较小、综合化程度较低。(5)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6) 外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一些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和运递业巨头如TPG、UPS、DHL、FedEx、德国邮政等对于中国的物流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他们或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作为专业比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供应商进入物流领域,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服务。 总的归结: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第一阶段(即物流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是针对个别的信息处理活动,引入各种软件工具,建设各种单点应用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标签(RFID)、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工具,如办公套件、企业邮箱等。)表现为如下二点: 1.停留于单点应用的第一阶段的企业大概占物流企业总数的75%。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2.此外,有一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问题。这也是来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转等经济上的压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局部环节。信息化建设达到这一阶段的通常是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20%左右。针对局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的结果通常表现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目前,已经将这些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的物流企业是寥寥无几,不超过总数的5%。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据调查,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二)发展趋势 中国大约有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预测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各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给了投资者一个发挥的空间。 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 >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单点应用;第二层次:流程优化;第三层次:综合管理;第四层次:公共平台。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物流提供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增加 随着全球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增长,物流服务提供商发现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过去一套标准 >标准的服务就能满足需求,而如今复杂的供应链却常常要求他们能提供客户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承诺IT投资和与其客户协同合作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赢得市场的关键。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使两个曾是竞争对手的角色物流提供商和电子分销商结为合作伙伴。去年安富利电子行销公司(EM)的供应链服务事业部与物流提供商DHL、Exel结为联盟,使用后者的仓库和配送中心来为亚洲和东欧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安富利认为在这些地区投资建设仓库非常不经济。 艾睿电子也有类似战略。如果在某地区进出口的能力面临挑战,OEM会更多地将在这些地区的制造业务外包给EMS提供商。当客户的制造生产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时,艾睿通常会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合作。因为在中国某些地区的进出口业务方面需要出口许可证,艾睿没有,但一些本地的物流提供商可能会有。这种紧密的合作在于分销商和物流提供商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反过来又促使各公司间共享更多的信息。信任使供应链模式从单一的服务方案过渡到客户化服务方案。 2服务内容日趋复杂 像Titan和安富利那样,艾睿正在为数家全球跨国客户提供复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设计报关软件和库存管理流程等等。这些服务在艾睿全球IT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开展。客户对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希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能开发出先进软件,部署全球的ERP和EDI系统,还能创建简单标准的IT接口,自动提交海关和出口申报单证,并能对全球各地的仓库实行JIT交货。OEM公司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全套方案。 5年以前,OEM通常只会在同一地区拥有两个制造基地,而且采购和制造业务会以其中的一个基地为主。而如今,OEM可能会将制造外包给4个EMS公司,在全球数百个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电子行业的制造战略正在不断全球化。但是,当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时候,制造商可能并没有考虑到那些低成本地区可能会因为缺少成熟的运输基础设施,而限制了本地的物流和仓储。EMS公司期望的服务水平是OEM的物流队伍能及时了解价格变化、按季度更改合同价格,并准时运送。导入Titan系统使Vitesse能够顺利开展这些业务。 2003年科汇集团推出VirtualDirect项目,这是一项专门管理第三方物流活动和进行需求预测的服务。供货商希望一旦需求出现,该战略能够消除来自多家分销商和EMS提供商的重复订货。科汇集团的这项服务能帮助供货商有效处理真实需求和控制渠道中产品的数量。 3服务需求存在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制造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比如北美大部分制造商偏向能够提供整体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元器件分销商,而不是那些专业从事运输和仓储服务的物流公司。如今对供应链服务的许多咨询来自元器件供货商,它们希望整体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能预测物料需求,平衡库存和保持合理的安全库存,并为世界各地的生产线提供准时的物料运送。这些服务是分销业务模式中核心内容。没有物料管理和部分物流服务的分销业务并不多见。 最近,联邦快递的供应链服务部、德勤公司和乔治亚科技学院联合对全球跨国公司在北美、非洲、西欧和亚太地区购买和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400家来自计算机和外设、电子元器件、通信、工业电子和医疗领域的公司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北美,有近一半的制造商采用第三方服务商所提供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系统,而不是自己开发IT管理系统。其中,35%的制造商将其供应链技术开发外包给电子元器件分销商,16%的公司外包给物流公司。 西欧的情况却大相径庭,59%的制造商自主进行IT开发。29%的被调查者声称在物流外包方面首选物流公司,只有6%的被调查者选择分销商或者第三方IT技术提供商。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与此相近,56%的被调查者声称,他们首选内部IT资源,32%选择物流公司,15%愿意要求分销商开发供应链管理技术。 4物流提供商更多介入 为获得更大的市场,顶级物流公司不断出台新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联邦快递供应链服务公司(FedExSCS)是联邦快递的子公司。该公司与德勤公司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按需付费技术,使FedExSCS的客户能够实时查看订单状态和来自多家公司的运输日程安排。 该平台采用BridgePoint公司的软件实现可见性和事件管理,借助Yantra公司的软件支持订单和仓库管理,通过GLog的软件实现运输优化。FedExSCS的供应链事业部并不为每位客户更改代码和数据库结构,但却考虑了特定行业的海关申报业务规则,如高科技、医疗、零售、服装、汽车和工业。FedExSCS管理、跟踪库存,但并不设定库存目标或提供VMI服务。FedExSCS许多客户将库存管理和预测,部署高级计划系统(ASP)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但这并不是FedExSCS的核心能力。 提供海关服务的还有UPS供应链方案(SCS)部,该部门于2002年9月从UPS供货商管理服务项目中分离出来,帮助OEM公司采购和管理境外产品。与此同时,UPSSCS还为元器件供货商提供协调订单、海运和物流等服务。UPS供应链方案(SCS)部的下一步计划是为元器件制造商的分销商管理订单。 DHL自主开发了供应链服务工具,正在进行软件升级,并对兼并Airborne后的IT平台实现标准化。DHL认为客户希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能够分析系统流程,建立绩效考核标准,跟踪运营成本,并对制造转移到某一地区的相关成本变化提出预警。必须升级IT系统,特别是提供与成本和产量管理相关的供应链服务。就第三方物流服务而言,物流公司的前景在于提供兼容的系统平台、供货商绩效考核和流程结果评估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已在深沪股币上市的有26家物流企业,募集资金总额约为55亿元。这些企业涵盖了港口、仓储、管道运输、水运、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客运等物流业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关键字:第三方物流 企业 发展 问题 (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尽管第三方物流前景乐观,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增长16%~25%的速度发展,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3)企业管理水平较低。(4)规模较小、综合化程度较低。(5)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6) 外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一些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和运递业巨头如TPG、UPS、DHL、FedEx、德国邮政等对于中国的物流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他们或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作为专业比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供应商进入物流领域,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服务。 总的归结: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第一阶段(即物流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是针对个别的信息处理活动,引入各种软件工具,建设各种单点应用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标签(RFID)、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工具,如办公套件、企业邮箱等。)表现为如下二点: 1.停留于单点应用的第一阶段的企业大概占物流企业总数的75%。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2.此外,有一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问题。这也是来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转等经济上的压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局部环节。信息化建设达到这一阶段的通常是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20%左右。针对局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的结果通常表现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目前,已经将这些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的物流企业是寥寥无几,不超过总数的5%。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据调查,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二)发展趋势 中国大约有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预测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各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给了投资者一个发挥的空间。 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 >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单点应用;第二层次:流程优化;第三层次:综合管理;第四层次:公共平台。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物流提供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增加 随着全球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增长,物流服务提供商发现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过去一套标准 >标准的服务就能满足需求,而如今复杂的供应链却常常要求他们能提供客户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承诺IT投资和与其客户协同合作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赢得市场的关键。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使两个曾是竞争对手的角色物流提供商和电子分销商结为合作伙伴。去年安富利电子行销公司(EM)的供应链服务事业部与物流提供商DHL、Exel结为联盟,使用后者的仓库和配送中心来为亚洲和东欧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安富利认为在这些地区投资建设仓库非常不经济。 艾睿电子也有类似战略。如果在某地区进出口的能力面临挑战,OEM会更多地将在这些地区的制造业务外包给EMS提供商。当客户的制造生产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时,艾睿通常会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合作。因为在中国某些地区的进出口业务方面需要出口许可证,艾睿没有,但一些本地的物流提供商可能会有。这种紧密的合作在于分销商和物流提供商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反过来又促使各公司间共享更多的信息。信任使供应链模式从单一的服务方案过渡到客户化服务方案。 2服务内容日趋复杂 像Titan和安富利那样,艾睿正在为数家全球跨国客户提供复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设计报关软件和库存管理流程等等。这些服务在艾睿全球IT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开展。客户对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希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能开发出先进软件,部署全球的ERP和EDI系统,还能创建简单标准的IT接口,自动提交海关和出口申报单证,并能对全球各地的仓库实行JIT交货。OEM公司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全套方案。 5年以前,OEM通常只会在同一地区拥有两个制造基地,而且采购和制造业务会以其中的一个基地为主。而如今,OEM可能会将制造外包给4个EMS公司,在全球数百个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电子行业的制造战略正在不断全球化。但是,当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时候,制造商可能并没有考虑到那些低成本地区可能会因为缺少成熟的运输基础设施,而限制了本地的物流和仓储。EMS公司期望的服务水平是OEM的物流队伍能及时了解价格变化、按季度更改合同价格,并准时运送。导入Titan系统使Vitesse能够顺利开展这些业务。 2003年科汇集团推出VirtualDirect项目,这是一项专门管理第三方物流活动和进行需求预测的服务。供货商希望一旦需求出现,该战略能够消除来自多家分销商和EMS提供商的重复订货。科汇集团的这项服务能帮助供货商有效处理真实需求和控制渠道中产品的数量。 3服务需求存在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制造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比如北美大部分制造商偏向能够提供整体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元器件分销商,而不是那些专业从事运输和仓储服务的物流公司。如今对供应链服务的许多咨询来自元器件供货商,它们希望整体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能预测物料需求,平衡库存和保持合理的安全库存,并为世界各地的生产线提供准时的物料运送。这些服务是分销业务模式中核心内容。没有物料管理和部分物流服务的分销业务并不多见。 最近,联邦快递的供应链服务部、德勤公司和乔治亚科技学院联合对全球跨国公司在北美、非洲、西欧和亚太地区购买和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400家来自计算机和外设、电子元器件、通信、工业电子和医疗领域的公司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北美,有近一半的制造商采用第三方服务商所提供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系统,而不是自己开发IT管理系统。其中,35%的制造商将其供应链技术开发外包给电子元器件分销商,16%的公司外包给物流公司。 西欧的情况却大相径庭,59%的制造商自主进行IT开发。29%的被调查者声称在物流外包方面首选物流公司,只有6%的被调查者选择分销商或者第三方IT技术提供商。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与此相近,56%的被调查者声称,他们首选内部IT资源,32%选择物流公司,15%愿意要求分销商开发供应链管理技术。 4物流提供商更多介入 为获得更大的市场,顶级物流公司不断出台新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联邦快递供应链服务公司(FedExSCS)是联邦快递的子公司。该公司与德勤公司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按需付费技术,使FedExSCS的客户能够实时查看订单状态和来自多家公司的运输日程安排。 该平台采用BridgePoint公司的软件实现可见性和事件管理,借助Yantra公司的软件支持订单和仓库管理,通过GLog的软件实现运输优化。FedExSCS的供应链事业部并不为每位客户更改代码和数据库结构,但却考虑了特定行业的海关申报业务规则,如高科技、医疗、零售、服装、汽车和工业。FedExSCS管理、跟踪库存,但并不设定库存目标或提供VMI服务。FedExSCS许多客户将库存管理和预测,部署高级计划系统(ASP)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但这并不是FedExSCS的核心能力。 提供海关服务的还有UPS供应链方案(SCS)部,该部门于2002年9月从UPS供货商管理服务项目中分离出来,帮助OEM公司采购和管理境外产品。与此同时,UPSSCS还为元器件供货商提供协调订单、海运和物流等服务。UPS供应链方案(SCS)部的下一步计划是为元器件制造商的分销商管理订单。 DHL自主开发了供应链服务工具,正在进行软件升级,并对兼并Airborne后的IT平台实现标准化。DHL认为客户希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能够分析系统流程,建立绩效考核标准,跟踪运营成本,并对制造转移到某一地区的相关成本变化提出预警。必须升级IT系统,特别是提供与成本和产量管理相关的供应链服务。就第三方物流服务而言,物流公司的前景在于提供兼容的系统平台、供货商绩效考核和流程结果评估 参考资料: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2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2)物流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1物流配送过程3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图2系统网络结构图系统模型设计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4系统功能实现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3)信息查询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4)模拟与决策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5结束语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张铎《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2、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屈春燕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5、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6、兰洪杰,沈家洪《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你有自己院老师给的论文吗?如果有,我可以跟你换。我这儿有去年的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第四方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有什么区别: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已在业界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物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一、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呼吁第四方物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 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 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那将整体提升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迅速缩短与外国物流业的差距。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决定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是: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是我国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在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此外,第四方物流优势决定我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优势在于: 1、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 2、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超额价值。 3、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 4、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方面的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二、第四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障碍 目前,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还有的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 总的说来,国内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多数是被庸俗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第四方物流,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现阶段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以下几方面:(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2)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基础不足;(3)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5)人才匮乏。 三、中国如何发展第四方物流 中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些物流权威物流专家的建议: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我国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目前我国利用互联网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目前通晓第四方物流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第四方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未来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4. 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5.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6.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中国,连第三方物流都还没有普及,作为物流新兴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很多企业可能还不清楚,根本就谈不上认可和信任。因此现阶段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首要任务,让国内企业理解,了解第四方物流,以便取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第四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虽然才露“尖尖角”,但是在未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参天凌云,为我国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翘首以待这一天。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物流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物流管理的含义及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并就怎样更好的发挥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流系统管理主要解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目标;供应链管理从世界近代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有两大领域,第一是资源,起初是廉价原料、燃料的掠夺或获得,其后是依靠技术进步,节约资源获得高额利润。第二是人力,最初是使用廉价劳动,其后则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物流因其贯穿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所以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协调与完善带来巨大的利润。物流——第三利润的源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物流管理的含义物流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所以国外有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实际就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扩展。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特征1.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特征一般认为,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快捷性: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来实现快捷的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应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效的供应链的基础。动态性:通过动态的互联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让企业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沟通、合作,并形成供应链。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都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物流运输方式、托盘等多样性。物流物品的多样性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对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2.应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和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不同。由于企业的经营思想的转变,为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物流系统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的措施问题。快速准时交货不仅体现了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价值。物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物流管理的功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作好战略研究与规划、利用现有的物流运输网络、工具与托盘进行科学的运作,尽可能实现快速地准时地为用户提供动态的服务。低成本准时的物资采购供应策略问题。物流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必须解决好物资采购的低成本与准时的问题,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物资最低库存准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上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实现紧密联系的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输送,信息反馈与共享问题。物流信息传输、反馈与共享在物流管理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是保证物流运作准时.精确的关键。物流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问题。影响物流灵活与快捷协调主要有信息、政策、交通、托盘运用、运输工具等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企业外部良好的政策、道路交通的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需要物流相关各方的协调和相互支持。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认识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特征,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战略的研究以及发现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有助于搞好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作者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参考文献:[1]孟祥茹,吕延昌,孙学琴.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2-14.[2]王之泰.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85—86.[3]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75-77.[4]王晓东 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9l-92.[5]王斌义.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21-122[6]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