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数学美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数学美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数学美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数学拥有非凡的美,而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发现。下面我给你分享数学课堂之美论文,欢迎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记载学生平时的表现,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摘 要:部分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课堂抽象、枯燥,数学作业难又无从下手,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却不见成效,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本文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何巧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探究讨论得出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何布置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从容面对数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部分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比较抽象、枯燥,作业难,无从下手,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数学上,却总不见成效. 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要努力之外,我们数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重新展现它活泼动人的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笑对数学.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摆脱数学教师一味单调枯燥的讲解,在情景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讲《两个计数原理》时以动画展示狐假虎威的后续篇:自从发生《狐假虎威》后,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于怀,对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里咬牙切齿地说:“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着不出来,总有一天我会吃了你,咱们走着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觅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哈!我报仇的机会来了!”老虎继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气势,吓得魂都飞了一半,想着这得赶紧跑呀!逃命要紧!最近的是草地对面的小岛,岛上有树有洞,可以躲藏.此时画面定格显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岛,岸上有4辆车子也通向小岛. 教师提问:狐狸若乘坐画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岛,一共有多少种上岛方法?此时学生还处在趣味情景中,保护弱者的心态使他们急于帮狐狸想办法,计算着逃跑的方法,他们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线属分类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后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7种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过一劫了.

通过这些从身边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情景中的数学常识,从而归纳出重要的数学模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便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巧记数学基础知识

纵观数学课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规则,都是非常精练深奥的,有的甚至抽象难懂,高中数学知识点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记它们,课堂上除了创设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之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幽默、形象的语言讲解中,理解数学知识并长久地记忆它们.

例如,为记忆初等函数的几个定积分式子,笔者设计了一个语言童话:常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好朋友,它们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们结伴逛街,没想到微分算子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数的克星,常函数最怕遇见它了,常函数远远看到微分算子,慌忙拉着指数函数离开,指数函数不解地问:“怎么回去啦?你身体不舒服吗?”“你没看到微分算子吗?”,常函数反问道,“看到啦,他怎么啦?”指数函数更奇怪了,常函数怯怯地说:“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想了想说:“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我还是陪你回去吧,谁叫我俩是好朋友呢.”说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学生被这形象有趣的语言童话深深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教师讲故事,在听讲中,理解了常函数、指数函数和微分算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对教师幽默的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不到能把这么枯燥的数学概念讲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趣化了课堂,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数学的语言之美,还强化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

■组织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话说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0000元. 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钱,第二天返还我2元钱……以后每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请问:灰太狼占大便宜了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想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钱数,再比较大小. 对于喜羊羊的钱数,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都会化简求和,但对灰太狼的钱数,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但却不知怎样化简计算!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质是得到了n个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常数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 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又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索起来,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问题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征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趣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毅力和耐力,让他们坚信自己会登上数学之顶,领略数学的风采的.

■营造生活化数学课堂,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阶段,多、难、枯燥的数学题影响着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有课本上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学完“概率”知识后,笔者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做过的事情,现在老师手中有n封信想请你们帮我投入m个邮箱,试问同学们你们有多少种投法?对于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回答,笔者启发他们活用“概率”知识,虽然他们在和之间有过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举实例复算求证确定,但运用概率思维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简单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种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种投法,之后每封信都有m种投法,所以,总投法为mn种. 有一位学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后,还总结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邮箱的信次方”,如此一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只需要找出“谁是邮箱,谁是信”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活用数学知识解答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眼中的数学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数学题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了.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学有效则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促进成绩提高,体验成就感,从而保持了内在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笑对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那么: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今的数学课堂追求的已不是华而不实的课堂,而是再现更多的既简约而灵动的真实课堂。其实,简简单单的数学课堂同样精彩,它能把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寻找一条崭新理念的教研之路,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是简约、扎实、灵动。

一、简约而不简单

数学课堂应是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相反地,简约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不简单”。

1、情境创设,精“简”有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华,忽视内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比如,在教学《动手做(一)》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带领他们畅游智慧王宫这一情境,课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他们渴望在王宫里探密,寻求数学知识。此时再呈现国王的三幅简笔画,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为新授的动手拼图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有趣。

2、教学方法,灵“活”有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中,我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衣服,通过动手配一配,议一议,写一写,找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需要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再通过路线的搭配,发现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线的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自然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游艺项目价格的搭配和数字的组合方法,让学生自主试一试,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体会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使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知识得到迁移应用。

二、扎实而不零乱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注重实效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要扎实,而不是摸不清头绪,零乱无序。

1、自主探究,开发思维。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获得分数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折出1/4,接着再来感知四分之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想要的分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思维能力提高了。

2、练习有度,拓展思维。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因此,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应用提升这一环节,我精心设计了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联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设计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巩固中经历了应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学习体验。

3、巧设质疑,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质疑是创新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圆的画法时,有学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圆比较大,而圆规又太小,应怎么画这个圆呢?又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常出现3:0,4:0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在教师适当点拔中解疑、释疑。这样不但让学生通过合作释疑,还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深度、广度的理解,养成勇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灵动而不生硬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种注入式的数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舍。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用教材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当然,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剪裁、取舍,有时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以调配绿色这一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使学生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动手操作,直观形象。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独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并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时间的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设计美学论文总结是对整篇论文的概括和回顾,它需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和目的:简要介绍研究问题和目的,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以及研究的目的是什么。2.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方法和结论。这部分内容可以引用一些重要的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 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分析方法等。这部分内容需要清晰明确地描述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过程。4. 结果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同时,需要与文献综述进行对比和讨论,说明自己的研究有何创新之处。5.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这部分内容需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在写设计美学论文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突出重点:总结部分需要突出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点,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贡献。2. 避免重复:在总结中不要重复论文中已经提到的内容,而是要提炼出最重要的信息。3. 简明扼要:总结部分需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无关紧要的信息。4. 逻辑清晰:总结部分需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美育小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怎么写?首先要弄明白作格式,其次是选题,再次是确定立意,最后是材料搜集和写作。一、毕业论文格式:1、标题。首行居中,字号一般比正文大两号。2、作者。标题下一行,居中,字号比标题小一号。3、摘要。一般100-200字内。字号同正文。4、关键词。即文章核心词的提炼,能体现文章中心。字号同正文。5、正文。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3000字。字号5号。6、参考文献。二、毕业论文选题。你可以到百度上搜一搜与你相关的学科论文题目,你会从中获得很大启迪。三、毕业论文立意。你可以在比较中找到别人还没说到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立意方向。四、材料搜集。就是搜集能证明自己立意的素材。可以通过图书搜集,也可以通过百度查找。五、毕业论文写作。要注意格式正确,用语规范,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六、毕业论文范文,请你到这里看看——

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小学教育系现有本科专业即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也是辽宁省试点实验专业,是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专业在办学层次上定位于本科层次,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的学术素养;在培养方向上定位于学校教育方向,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在服务面向上定位于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即: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美育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一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二 《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三 《试论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 事迹 ,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4.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设计美学论文总结是对整篇论文的概括和回顾,它需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和目的:简要介绍研究问题和目的,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以及研究的目的是什么。2.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方法和结论。这部分内容可以引用一些重要的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 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分析方法等。这部分内容需要清晰明确地描述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过程。4. 结果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同时,需要与文献综述进行对比和讨论,说明自己的研究有何创新之处。5.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这部分内容需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在写设计美学论文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突出重点:总结部分需要突出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点,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贡献。2. 避免重复:在总结中不要重复论文中已经提到的内容,而是要提炼出最重要的信息。3. 简明扼要:总结部分需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无关紧要的信息。4. 逻辑清晰:总结部分需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徳育美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增强自我教育为进一步增强自律教育,我们全面推行“班级规范化建立”和“学华诞常行为自律量化考评”计划,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以学生会、班委会为龙头,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诸方面动手,先管好本人,再带动他人;先管好本班,再为全校效劳。人人争做管理好学校的小主人。 在教育要点上,增强分年级分类分层教育高一年级的目的是偏重他律教育,主题是:守纪律、明道理,互帮互学,做老实、上进的中学生。高二偏重于他律向自律转化,注重自我开展和完善,主题是:诚信、团结、自强、协作创新,做合格中学生。高三偏重于他律向道德人格构成过渡,主题是:爱国、违法、友善、立志,争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在教育途径上,增强德育的浸透性和开放性各学科分离本身的特性,浸透德育。政治课要发扬时期主旋律,历史课要培育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民族优秀传统,自然学科则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同时还应注重社会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构成德育网,从而使德育工作克制了方式主义,加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教育资源上,增强校内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校园的自然、人文都会构成德育场。学校的开展史和荣誉成果、校训学训、板报专栏、规章制度、典范示范等都是良好的德育资源,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文体活动等都是德育阵地,学校以这些阵地为载体,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绘声绘色。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只需我们积极探究,认真理论,就一定会使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义务编辑周虹艳-乡村职业教育招生难之缘由初析近几年来,西部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乡村职校招生难已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处理这一难题,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火烧眉毛的焦点议题。经过几年的考虑和察看,笔者以为形成乡村职校招生难的缘由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本身问题: 乡村职业教育的特性决议了其生源以中考掉队这一群体为主。而关于刚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就其承受教育的环境、学问范围及认知才能而言,不可能理解国度教育整体构成、就业状况等政策内涵,关于初等职业教育的性质,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去向、课程设置、专业开设等仅仅局限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教育师的说教与发动,其局限性不言自明,一句话,学生不理解职业教育,不理解职业学校。 市场经济的转轨运用人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向,由于本地域乃至大多数用人单位,大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产业,对工人的技术程度、学问程度请求低,大多数学生包括其家长眼光短浅,被蝇头小利所惑,加之本地经济条件欠兴旺,误以为连上大学都不包分配。如何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育论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如只重视感性认识而不注重总结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那德育工作将停滞不前,如不对德育工作中产生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论文。所以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队伍——班主任应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实践,但也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总结。 一、 基本功的准备工作,是撰写德育论文的前提 1、理论准备。我们应经常学习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尤其是要注意最新的德育研究成果。 2、实践准备。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创新,善于积累,班级管理上要想点子、出主意,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以及各种先进经验。总之一句话,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 3、写作能力。有人肚子中有货,但总是倒不出。这说明没有一定的文学表达水平以及不能掌握写作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格式,终究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德育论文。 4、研究态度。我们有人认为写德育论文就是写一篇德育工作总结,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其实做学问先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狂不骄,踏踏实实,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虚心学习。写德育论文不同于写总结,工作总结无需创造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描述,任何闭门造车或绞尽脑汁的“造文章”,只会浪费时间。作为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应该体现创造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征。我校现已举办了两次德育论文评比,少数同志为应付评比,全部“借鉴”他人文章或“借鉴”内容过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内容。 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基础 首先,对德育范畴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思想、政治、心理、法制、国防等。 其次,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德育究竟是什么?所以准确地可以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再次,认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 三、论文的选题、审题、拟定提纲、编排结构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关键 1、选题。有思想火花,就有论文主题,不要走别人的路,要把握朝代脉搏,以小见大,枯树发新芽,选题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切实可写。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抓住时机,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选好题后要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各种德育资料。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一种是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德育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但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另一种是追溯验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想法,即根据自己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主观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作依据。 2、审题。一要把握题目的中心。如“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题目的中心应是自主教育,所以应围绕自主教育内涵、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来写。二要把握题目深度和宽度,如有的人以“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为题来撰写德育论文,那么就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宽度。前两次德育论文评比中,王小敏以“宽容的艺术”为题写的一篇文章,其对题目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得很好。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容易动笔,不容易走题。 3、拟定提纲。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并按照各部分的要求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下面简单说明编写德育论文提纲的方法:①先拟标题;②写出总论点;③考虑全篇总的安排;④再考虑每个项目的下项论点直到段一级;⑤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在写提纲时可使用标题式写法或句子式写法,当然写好后还要推敲和修改。 4、结构。要注意避免如下毛病:①结构不完整、不平衡。如头重脚轻、无头无尾等;②结构松散、缺乏条理。如有的老师写论文时只有两大点;③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如使用“由此可见”、“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而不作深入分析,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④结论不深刻,论证方法单调。如有的论文总是千篇一律,走“三部曲”即现状、原因、对策。所以要学会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缪法等方法。 四、根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撰写和修改德育论文,形成文字成果。 写作德育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掌握德育理论,认识德育规律。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要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科学性如何。在写作中所用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文字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忌啰嗦,不能主观或极端,特别是标题要严谨,精炼。 文章初稿出稿后要认真进行修改。文章写好后要虚心征求别人意见,通过朗读,锤炼字句。在修改时可用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并要养成修改文章良好习惯。热改法是指写好后立即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需要修改的不易看出,难以割舍。所谓冷改法: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当重读初稿时,就容易摆脱原来固有的思路的束缚。 五、论文类型及投稿事宜 1、论文类型。论文类型分一事一得、多事一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理论探索等。 2、投稿事宜。要根据所投对象来确定,如报纸以1000字左右为宜,杂志以1500字或3000字左右为宜,并且要分清刊物的类别和级别,是普通刊物还是学术刊物,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为了确保成功率还要看所写论文质量、栏目要求、编辑喜好、稿件数量多少等。

写德育论文的时候 应该时刻关注论文的重心;写论文的时候,有时会觉得是不是这个也要加进去,那个也要放进去,觉得什么东西都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论文的重点一定是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前面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做铺垫,点到即可,不需要全面展开介绍,如果觉得需要介绍的话,可以通过标注参考文献的方式,千万不要放错重心。

1、首先是论文选题,研究成功的前提是选题要成功,选题要有问题意识,即:研究的目标要清晰、研究的具体范围要准确、学术问题要具有创新性、争鸣性。 2、另外一个则是文献的整理和使用,好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支撑,同时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能力,在写作德育论文前,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文献,使用文献切勿想当然的文献堆砌、张冠李戴。 3、论文写作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辩证过程,缺乏这种思维,会导致德育论文缺乏深度,其逻辑即是缜密性、科学性、学理性。切忌语言过于口语化。 4、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论文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初稿写好后,需要对文论文总体结构进行斟酌,是否合理;对论文逻辑进行梳理,是否连贯;核对文献、数据、注释、文句等。

数学美育毕业论文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数学拥有非凡的美,而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发现。下面我给你分享数学课堂之美论文,欢迎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记载学生平时的表现,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摘 要:部分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课堂抽象、枯燥,数学作业难又无从下手,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却不见成效,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本文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何巧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探究讨论得出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何布置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从容面对数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部分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比较抽象、枯燥,作业难,无从下手,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数学上,却总不见成效. 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要努力之外,我们数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重新展现它活泼动人的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笑对数学.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摆脱数学教师一味单调枯燥的讲解,在情景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讲《两个计数原理》时以动画展示狐假虎威的后续篇:自从发生《狐假虎威》后,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于怀,对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里咬牙切齿地说:“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着不出来,总有一天我会吃了你,咱们走着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觅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哈!我报仇的机会来了!”老虎继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气势,吓得魂都飞了一半,想着这得赶紧跑呀!逃命要紧!最近的是草地对面的小岛,岛上有树有洞,可以躲藏.此时画面定格显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岛,岸上有4辆车子也通向小岛. 教师提问:狐狸若乘坐画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岛,一共有多少种上岛方法?此时学生还处在趣味情景中,保护弱者的心态使他们急于帮狐狸想办法,计算着逃跑的方法,他们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线属分类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后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7种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过一劫了.

通过这些从身边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情景中的数学常识,从而归纳出重要的数学模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便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巧记数学基础知识

纵观数学课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规则,都是非常精练深奥的,有的甚至抽象难懂,高中数学知识点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记它们,课堂上除了创设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之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幽默、形象的语言讲解中,理解数学知识并长久地记忆它们.

例如,为记忆初等函数的几个定积分式子,笔者设计了一个语言童话:常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好朋友,它们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们结伴逛街,没想到微分算子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数的克星,常函数最怕遇见它了,常函数远远看到微分算子,慌忙拉着指数函数离开,指数函数不解地问:“怎么回去啦?你身体不舒服吗?”“你没看到微分算子吗?”,常函数反问道,“看到啦,他怎么啦?”指数函数更奇怪了,常函数怯怯地说:“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想了想说:“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我还是陪你回去吧,谁叫我俩是好朋友呢.”说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学生被这形象有趣的语言童话深深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教师讲故事,在听讲中,理解了常函数、指数函数和微分算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对教师幽默的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不到能把这么枯燥的数学概念讲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趣化了课堂,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数学的语言之美,还强化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

■组织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话说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0000元. 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钱,第二天返还我2元钱……以后每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请问:灰太狼占大便宜了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想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钱数,再比较大小. 对于喜羊羊的钱数,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都会化简求和,但对灰太狼的钱数,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但却不知怎样化简计算!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质是得到了n个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常数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 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又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索起来,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问题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征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趣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毅力和耐力,让他们坚信自己会登上数学之顶,领略数学的风采的.

■营造生活化数学课堂,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阶段,多、难、枯燥的数学题影响着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有课本上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学完“概率”知识后,笔者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做过的事情,现在老师手中有n封信想请你们帮我投入m个邮箱,试问同学们你们有多少种投法?对于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回答,笔者启发他们活用“概率”知识,虽然他们在和之间有过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举实例复算求证确定,但运用概率思维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简单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种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种投法,之后每封信都有m种投法,所以,总投法为mn种. 有一位学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后,还总结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邮箱的信次方”,如此一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只需要找出“谁是邮箱,谁是信”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活用数学知识解答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眼中的数学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数学题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了.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学有效则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促进成绩提高,体验成就感,从而保持了内在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笑对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那么: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今的数学课堂追求的已不是华而不实的课堂,而是再现更多的既简约而灵动的真实课堂。其实,简简单单的数学课堂同样精彩,它能把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寻找一条崭新理念的教研之路,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是简约、扎实、灵动。

一、简约而不简单

数学课堂应是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相反地,简约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不简单”。

1、情境创设,精“简”有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华,忽视内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比如,在教学《动手做(一)》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带领他们畅游智慧王宫这一情境,课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他们渴望在王宫里探密,寻求数学知识。此时再呈现国王的三幅简笔画,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为新授的动手拼图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有趣。

2、教学方法,灵“活”有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中,我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衣服,通过动手配一配,议一议,写一写,找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需要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再通过路线的搭配,发现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线的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自然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游艺项目价格的搭配和数字的组合方法,让学生自主试一试,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体会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使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知识得到迁移应用。

二、扎实而不零乱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注重实效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要扎实,而不是摸不清头绪,零乱无序。

1、自主探究,开发思维。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获得分数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折出1/4,接着再来感知四分之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想要的分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思维能力提高了。

2、练习有度,拓展思维。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因此,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应用提升这一环节,我精心设计了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联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设计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巩固中经历了应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学习体验。

3、巧设质疑,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质疑是创新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圆的画法时,有学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圆比较大,而圆规又太小,应怎么画这个圆呢?又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常出现3:0,4:0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在教师适当点拔中解疑、释疑。这样不但让学生通过合作释疑,还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深度、广度的理解,养成勇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灵动而不生硬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种注入式的数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舍。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用教材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当然,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剪裁、取舍,有时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以调配绿色这一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使学生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动手操作,直观形象。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独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并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时间的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数学美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国内的研究来看,有这样一些描述:“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数学美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数学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数学美的本质在于序”……等等。 数学美的客观性:即指客观存在于数学领域中的审美对象是不以审美主体是否承认、是否意识到为转移的,尽管因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或特定的数学美都能为审美主体所感知,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数学美的存在。 数学美的社会性:数学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数学美是对人而言的。数学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特别是数学理论创造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或者说“自然人化”了。所谓的“人化”就是人格化,即自然物具有人的本质的印记,实质上就是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内容正是数学美的内容,它是数学美产生的本原。 数学美的物质性:数学美的内容――人的本质力量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呈现出来,必需要有附体,数学美的这种形式或附体,即数学美的物质属性。 数学美的宜人性:即数学美形式应该使审美主体感到愉悦。审美主体的愉悦性,一方面自然是由审美主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还在于对象本身是具有足以引起主体愉悦的属性和条件。简言之,数学美的形式必须与人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的本质上相吻合。 首先要提到的当推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一次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认为宇宙的和谐是由数决定的,他运用这一美学思想形成了点子数(即形数)理论;并以所谓亲和数与完全数来反映体现宇宙和谐的“亲和”与“完全”。 作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柏拉图认为数学的美是一种纯抽象的美,尽管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抽象的世界,但他却第一次提出了理念世界是“真善美的统一”的见解。 17世纪,笛卡儿所创立的解析几何是数学史上极其杰出的成果,它使几何与代数得到完美的统一,充分揭示了数学的协调美和统一美。 18世纪,该世纪著名数学家欧拉的数学美思想在其《无穷小分析引论》中得到生动的体现,这是一部极其优美的数学专著。 19世纪,有人称19世纪的数学是“革命的数学”,数学美学思想在这一时期也极为活跃,拉普拉斯、高斯、哈密尔顿、黎曼等人在这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20世纪,数学家们开始自觉地运用数学美学方法,总结数学审美标准,探讨数学发明中的审定心理,其突出代表人物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的庞加莱及被誉为“超人的天才”的冯·诺伊曼,还有研究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的法国著名数学家雅克·阿达玛。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 简单性 是数学美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作为反映现实世界量及其关系规律的数学来说,那种最简洁的数学理论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单性又是数学发现与创造中的美学因素之一。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代数运算中之乘法与幂的运算的引进是源于避免重复的加法运算和重复的乘法运算: 统一性 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 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矛盾性体现了和谐;表现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变性,反映了不同对象的协调一致。例如,数的概念的一次次扩张和数系的统一,运算法则的不变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 对称性 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数学形式和结构的对称性、数学命题关系中的对偶性、数学方法中的对偶原理方法都是对称美的自然表现。毕达哥拉斯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因为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此外,象正多边形、正多面体、旋转体和圆锥曲线等都给人以完善、对称的美感。在代数中轮换对称式表明了代数式中字母可以互换的对称关系。在数学解题方面,对称方法和反射方法往往使问题解决的过程简捷明快。 秩序性,就其愿意而言,秩序是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也可作为层次等等的理解。数学中的“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意大利数学家G·卡雷里认为,“数学是而且将总是一门被看作关系系统的序的科学。当涉及形式时,它从不会与它们的实质有关,而仅仅与这些形式之间可陈述的联系有关。单一元素只能在使之有序化的系统联系之中才得到决定并因而获得意义。” 奇异性,奇异性是指数学中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被新的事物(思想、方法、理论)所突破,或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结果所带来的新颖和奇特。 数学美学方法的特点 1、直觉性,审美直觉是数学直觉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数学美学方法主要还是一种受审美直觉所驱动,而作出美学考虑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数学美学方法的成功运用与主体的直觉能力就有很大关系。这一特点也说明,运用它所得到的结论,最终还要通过逻辑方法的检验才能成立。 2、情感性 数学美学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审美主体的数学美感之上的,和任何美感一样,人们对于数学的美感也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愉悦、平和、明快、困惑、兴趣盎然、心满意足乃至于激动与惊异……数学美学方法总是是伴随着这种种感情体验,这与逻辑方法所具有纯粹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选择性 数学美学方法是自觉地依据美学的考虑来作出选择的方法,它是“非常自足的、美学的、不受(近乎不受)经验的影响。”这种选择性使美学方法并不成为解决数学问题或获得数学发现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确定方向、原则的策略方法。这种选择性是导致数学发现发明的指路灯,因此,它又使数学美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4、评价性 数学美学方法常常表现为对已获数学成果的一种鉴赏与评价,一般来讲,逻辑方法的运用以问题的解决为方法的终结,而美学方法不仅关注问题是否解决,更主要是考虑问题的解决优美?前者着意于数学问题的“真”,后者着意于“真、善、美的统一”。庞加莱指出:“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数学发展的历史已表明,美学方法的评价性对于“数学理论的富有成果性”来讲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美学方法运用的基本途径 1、增强审美自我意识,善于发现数学美因 在数学活动中,活动者的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活动者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一般意义上也称为美感。它包括审美兴趣、审美倾向、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美感尽管表现为主观的,但它最终是来源于数学活动实践,数学中丰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简称为美因)是美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只有在美因促使主体美感产生的条件下,主体才能作出美学的考虑。因此,善于发现数学美因,“识得庐山真面目”,是运用数学美学方法的前提。 2、在数学审美活动中,注意逻辑方法与直觉方法的结合。 美感的产生一般而言是直觉的,但这并不意味理性思维与审美无关,美学研究表明,理性思维在审美中是有重大作用的(数学审美更是如此)。在数学活动中,发获得真正的审美要,必须把逻辑思维方法与直觉方法结合起来。逻辑思维在数学审美中可以起到规范知觉、想象的趋向作用,前者渗透溶化于后者之中,才使审美感受不是一种初级的感性知觉,或一堆空幻的主观想象,而是对数学对象本质的某种能动的反映。 3、在数学认识、评价及创造过程中,自觉地以数学审美标准作指导。 审美教育的特征 1、和谐性:“和谐”是美学的一条重要的原理。中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和谐性教育的好题材,和谐性也有助于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2、形象性:美育是一种形象性的教育,它总是通过审美对象的鲜明形象来诱发和感染教育者的。数学中直观教具、精美图形以及数形转化的方法都能产生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性。 3、情感性:美育通过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受教育者将有一定情绪体验,得到一定的情绪陶冶和心理满足,若能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涟漪,那无异于为学习添加了催化剂。 4、自由性:美育给人以自由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只有进入自由境界才能产生美感,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善于引导和启发。 5、鲜明性:审美教育伴随着情感的激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在心灵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有时,即使知识被遗忘,而那触动情感的形象,却终生难忘。

  • 索引序列
  • 数学美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 美育小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 美育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 徳育美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 数学美育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