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具体酒店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具体酒店

发布时间: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具体酒店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篇2 论酒店工程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摘要:为使酒店具有良好、舒适的环境, 应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保证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 研究最有效地发挥各种设备功能的措施, 并对设备进行全盘规划和管理。 关键词:酒店 工程设备 管理维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工业实力也上了很大的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许多新的工程设备也被应用到酒店领域。酒店的工程设备追求的是舒适、豪华的效果,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设备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在分析酒店工程设备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酒店工程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酒店工程设备管理概述 1. 工程设备管理概念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追求设备综合效率,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2. 工程设备管理的作用 (1)工程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工程设备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酒店工程设备为酒店经营提供重要的工具,也是衡量酒店综合规模水平的物质标志。提高工程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酒店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工程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优化工程设备管理可以为酒店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酒店的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可以确保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酒店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3)工程设备管理是酒店提高效益的基础。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酒店经营的目的,而工程设备管理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工程设备对于提高酒店经营和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工程设备的生产效率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工程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减少工程设备的消耗来降低成本。总之,工程设备管理是酒店提高效益的基础和根源之一。 二、酒店设备管理的目标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技术水平, 节约能源并减少人力消耗, 从而达到投资少、效益高、维修费用低、经济效益好的效果, 这就是酒店设备管理的目标。 为使酒店具有良好、舒适的环境, 应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保证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 研究最有效地发挥各种设备功能的措施, 并对设备进行全盘规划和管理。 三、酒店设备中的具体问题 酒店设备利用状况较差 设备采购不合理,许多酒店设备拥有量大于生产需要,造成极大浪费:(1)选择不当,质量不好,酒店也不进行改造,闲置一边。(2)质量好,但与酒店生产流程不匹配。(3)设备虽能用,但同型号数量太多,造成仓库积压。(4)由于没有掌握设备使用技术,造成设备不能使用。 设备运行时间不足:许多酒店设备没有充分运行,利用率只有30%左右。许多非常昂贵的设备,造成运行收益太低。运行负荷严重不足:(1)部分设备是无偿占用,酒店为争取投资贪大求洋求多。造成设备积压。(2)酒店不考虑设备利用效率,搞小而全。(3)只注意提高拥有量,不注意提高设备素质和构成。(4)设备购置不慎重,缺乏严格审批程序,造成选型不合理。(5)缺乏设备更新改造中长期规划。(6)设备管理人员对饭店了解不够。 设备寿命费用高 长期以来,酒店对设备寿命缺乏核算和有效考核。设备寿命费用普遍偏高。(1)管理混乱,维修计划缺乏科学性。(2)缺乏成本核算。平时不管理,许多设备带病维持,缺乏有效维修。出现问题不惜成本。(3)能源消耗巨大,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力。 设备管理缺少规范凭经验管理 经验严重不足而且落后,缺乏有经验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部技术力量不足 酒店工程部人员长期不足,我国培养不足。专业化公司维护设备,是现有状况的解决方式,但专业化公司维护成本也呈上升趋势。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设备管理部门权威性存在很大问题。设技术总监,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加强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四、酒店设备管理的基本制度 设备管理的各级责任制 (1) 工程部经理和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在主管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 贯彻执行有关设备和能源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制度, 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的原则下, 保证各种设备的节能运行; 组织收集、编制设备有关技术文件, 编写各种设备的保养、检修计划并监督落实完成, 拟定设备管理维护的各种规范和技术标准, 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 各专业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编制各种设备的年、季、月度检修计划和材料计划, 报批后组织实施; 保证所管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并负责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组织调查、排除事故, 提出防范措施; 与仓库管理员协作, 确定维修备件的储备品种和数量, 提出并实施减少物耗的具体措施, 尽量节约水、电、油等能源。 设备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的范围、类别, 设备的选型、编号、登记, 备件及设备档案的管理以及设备报废更新管理等。 设备的维护修理制度 主要内容有定期巡回检查制度、故障修理制度(派工制度) 及交接班制度等, 视各酒店的具体情况而异。 备件和库房的管理制度 包括备品备件的申购制度, 工具和材料的领发制度, 各种备件的定额储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 设备维修的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是维护修理所需技术资料的积累及其管理, 重点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及其管理, 检修前的技术准备及检修中的技术服务. 检修质量的要求和检查验收等项工作制度。 设备的事故处理制度 设备事故对酒店的经营影响很大, 严重的会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甚至停业。因此, 在加强设备管理, 严防事故发生的同时, 对已发生的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教训, 重大事故应追究责任, 严肃处理。 设备管理和维修的经济管理制度 我国酒店设备管理人员一般对此不够重视, 很少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对设备的维修运行管理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该制度至少应包括维护修理的定额、修理成本的核算、维修费用的考核、备件资金的定额等基本经济指标。经济考核指标是对各项管理制度效果的一个综合性评估, 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五、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管理 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是相关设备的使用者, 也是这些设备的当然保养者。酒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除了日常的维护保养外, 大部分靠工程部完成, 如空调、电气、供水等所有酒店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维修改造等工作。在设备维修工作中, 应注重预防性维修, 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及方位, 减少设备损坏所带来的损失, 延长设备寿命, 提高效率, 降低能耗。。 为了实施预防维修保养计划, 需要编制预防性维修保养单。它是部署、安排及完成任务的一种直观记录, 也是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指导的文件。具体做法是根据设备登记卡, 制定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和内容, 再依据巡检情况进行分析, 不能适应要求的设施要更新改造, 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按轻重缓急、排除故障所需时间(即工时管理) , 列入预防性维修保养表。 结语: 作为服务性行业,酒店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服务质量。目前,在世界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提高酒店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大量的工程设备被应用到酒店。但酒店工程设备的应用和一般的工程设备使用有很多不同之处,关键就在于使用目的上,一般的建筑类工程使用工程设备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酒店工程设备的使用目的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但我国目前的酒店工程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和问题,作者有着丰富的酒店工程设备管理和维修经验,结合自身经验,对于如何提高酒店工程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质量,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参考文献: [1] 杜学.酒店工程管理.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2] 林允明.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2. 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酒店的发展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保证,但是我国酒店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酒店管理专业多维创业实践平台思考 》

摘要:目前,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不全面、不连续、不系统成为高校提升创业 教育 质量的障碍。 文章 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并探讨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多维创业平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自主创业,但目前实践平台建设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无法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1]。创业实践平台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和态度,是需要在变化的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获得的一种知识。同时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平台是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从目前实践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在积极投入为学生搭建实践桥梁,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讲座、创建创业园区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实践平台建设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性保障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全校甚至全社会有效资源。

②实践平台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实践平台未有效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稍有脱节。

2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形式

根据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遵循大学生了解、学习创业知识的基本脉络,笔者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式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知识教育平台、实践应用平台及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创业知识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行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全过程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让学生开办企业,它以能力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因此,搭建的创业知识教育平台能成为高校创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平台。具体表现在,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发挥全校资源优势,增加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创业类基础课程,扩大覆盖面,如创业学、风险投资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创业相关知识。如在《餐饮 企业运营 与管理》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基本知识,还要设计团队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开办小型餐饮企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第二,构建课外学习的平台。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力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论坛、演讲与 辩论 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外,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也应该广泛应用。目前,除高校引进的创业数字图书馆资源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个资料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的课件讲义外,还提供大量供学生使用的与专业有关的文字资料、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开发手机APP软件,组建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共享创业知识,传授创业 经验 。

创业实践应用平台

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酒吧模拟实验室平时可定期开放,供学生练习调酒、咖啡调制技能,也可对外开放经营,由班级各小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店面装饰、店面运营与管理,感受创业艰辛,发现自身不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街区。创业街区由学校搭建,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配套小额贷款,营造孵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有志于创业的可提出申请。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的茶语心菲茶餐厅正是在这种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创办的。另外,强化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利用模拟软件,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创业工作室进行各类活动体验,并针对电商、微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模拟经营。

强化校外实践平台首先,搭建校外创业体验平台。鼓励学生每年寒暑假到酒店、餐饮企业等地实习,了解酒店,参与酒店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深行业认知。其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实习岗位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方面,教师做好实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项挑战,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再次,安排学生在酒店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部门的角度看待酒店管理运营。

创业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对武汉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 创业政策 了解程度不高,其中,46%的被调查者只是“了解一点”,的被调查者对政策“不了解”,而只有的被调查者对此是非常了解。因此,有必要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应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办讲座、提供信息咨询、资助创业资金等形式普及创业知识,拓展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搭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创业服务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政策、企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模拟软件等有关内容融合,学生可登陆网站查阅创业政策,撰写 创业计划 书,与相关企业及老师互动交流。

3多维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多维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且持续运行,需要在师资、研究、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形成高校、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形式。然而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机制、体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重大意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独立的人员配置,并聘请有经验、相关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的使用范围、运行要素及支持体系等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平台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各类型平台的顺利运行,才能使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对创业平台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搭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支持网络,实现对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统筹协调。

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创业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拥有不少“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其与传统高校的一大区别,也是优势与亮点。首先,鼓励教师参与。引导与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2]。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借助多方资源选送教师 出国 培训、参加创业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咨询等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再次,扩充“智囊团”,吸纳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政府专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创业教育,并由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更新“智囊团”。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业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赖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营造浓厚积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所涵盖的知识甚广,单靠几门课程及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积极自觉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类创业平台去充电,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

健全激励机制创业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院校加以重视,积极投入,更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应用型”的深厚积淀,拓展外部资源,与政府、企业等外部机构联合推进。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政府及企业资源。首先,可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联合各方对平台建设的持续投入。对院校而言,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人才输出、协助进行业务拓展等方式维系与外部机构的广泛联系及各方对共建平台的热情[3]。另外,完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也是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2]曹盈.基于SWOT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3,(12).

[3]易伟义,余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3).

[4]卢淑静.创业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思考 》

【摘要】作为第三产业代表性的酒店行业,需要的管理型人才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职业意识。为了提高酒店人才的职业意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不仅仅要对学生教授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服务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本文我们从职业意识的概念和如何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酒店屹立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条街道。酒店行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意味着当今社会需要一大批酒店管理的专业性人才。

一、对职业意识的认识

(一)服务意识。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酒店员工,服务意识必不可少。服务意识指的是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时,要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潜意识理念,需要做到明确自身的位置、明确谁是客户、明确客户的要求三个方面。

(二)团队意识。

工作中离不开团队协作,一个拥有有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和办事效率的团队离不开该团队每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具有高度的服从意识和责任意识,团队领导分派的任务要按照要求高质量的做到,要能够信任团队、与团队荣誉与共。

(三)诚信意识。

在酒店服务行业中,诚信意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意识。如果没有诚信很难在酒店管理岗位上立足,失去诚信甚至会影响酒店本身的信誉。

(四)责任意识。

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责任,需要尽心尽力的负起自己的责任。一个员工要在工作中立足首先要有坚定的责任心,能够将安排自己的工作做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工作岗位中才能逐渐脱颖而出。

(五)学习意识。

一些员工上岗工作了之后就不再学习,满足于自己了解的领域上止步不前。优秀的有着高职业意识员工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习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和领域,开拓自己的眼界。

二、如何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还比较传统、师资力量也不够雄厚、学生的各项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开展职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意识培养方案。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方向。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学生的个性、品格、道德等等基本的素质要求。第一要让学生懂得理性看待身边发生的各项事情,不论面对生活的挫折还是情感上的委屈愤怒都要理性有智慧的面对和处理,不能感情用事;第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为人处世中要拥有基本的道德标准,要有强烈的信念坚持自我的道德观念,不能因为贪图利益而违背自我标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指的是在面对客户时所需要的礼仪态度、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意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这些方面的品质需要学校开展礼仪课、礼仪比赛等等实践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期间的业务水平的培养不是指销售业绩,而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在进入酒店职位之后,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需要优秀的与人沟通能力;面对酒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领导下达任务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高效率的执行力完成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 方法 。

传统的高职院校一般采取学习两年理论知识,进行一年工作实践的“2+1” 教学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将最后一年的工作实践糅合到前两年的理论知识教授当中。在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职业意识的培养计划。例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初次接触,进行模拟酒店职业测试、学习基础的社交礼仪、在班级上进行团队划分培养团队意识;大二可以进行分阶段的职业意识训练,学习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知等等;大三可以进行实践的职业意识的锻炼,带领学生真实体验酒店管理工作,学习如何让客户满意锻炼自己遇到挫折的抗压能力,对自己的 职业规划 有明确的认识,消除对酒店服务行业的歧视。学校要大力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建设模拟实习场所,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到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服务优秀的高星级酒店,让学生了解高素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表彰,作为模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以班级为团队开展酒店管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出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代表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职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发新的实践教育方式,摸索探讨并且完善。但是我们相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将来就业时有着莫大的帮助,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建设需要学校、酒店行业、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每一个能够体现职业意识的细节都不能放过,争取为酒店管理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辉华.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0-12.

[2]曹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5:158-160.

[3]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07-208.

[4]乐彩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25-27.

[5]齐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44-45.

[6]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67-68.

《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

摘要:本文以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为例,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在这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等,成了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主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四合-双线”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双轨制”等,不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人才成为酒店在全球化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根据迈点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酒店对人才需求量在不断上升,2011年酒店人才需求量同比增长,2012年同比增长。求职人才数量增长缓慢,2011年同比上年增幅仅为,2012年增长幅度也仅为。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 毕业 生在酒店行业就业状况不佳,这种矛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参与少,“工”有余而“学”不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由“以院校培养定位为中心”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过程,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致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不高。另外,虽然部分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定向培养,但是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仅体现在“合作”的目的上,在“合作”的范围、程度、方法等方面却很少探究。

2.实践教学内容未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由于多方面原因,虽然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依托校企合作基础,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合作的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参观企业、与 企业管理 人员交流等,缺乏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和真实体验。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的认识,更无法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3.“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紧缺。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实践、管理流程创新的更少,而这是推进“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校内教师大多来自于传统本科院校的硕士或博士,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能力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小。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逐层深入,现在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关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效,即“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并重”的工学结合精细化发展阶段。

1.构建高效运行的基地管理体系。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框架,明确双方责任和任务,制定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高效率的实践管理与服务机制,健全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 规章制度 ,构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保障条件,如双方投入保障、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等条件。

2.打造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教基地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及管理经验,应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行业前沿知识,而不是仅仅是在工作岗位上与学生接触。专职教师与基地兼职教师协同授课,应得到各方管理者的支持,如实践基地鼓励走进课堂的兼职教师,制定“教学学时代替工时”的政策,根据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荣誉奖励等,会激励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实践教育资源信息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实现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建立实践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实践基地活动相关新闻,营造校企合作氛围。依托该信息管理平台,宣传基地 企业 文化 ,展示国内外酒店业动态;面向兄弟院校发布实践基地用人信息。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基地建设成果,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使其成为经验交流的平台。

4.实践课程设计应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基地及学校老师指导下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学分模块,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素质训练、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秉承合作育人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为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敏.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3]鲍艳利,周海华.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高校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1.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5. 酒店管理的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国内酒店

3500字 就给10分啊 告诉你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经济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正确的管理条例和办法是十分重要的,对酒店来说,管理办法同样也是很关键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店管理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摘 要】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酒店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的视角指出,酒店业应转变成本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本量利分析为手段进行成本决策,努力提高成本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 现代酒店; 成本管理; 成本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

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 市场调查 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

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 修理 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 教育 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企业管理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思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 其它 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 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

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 广告 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 措施 ,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 企业 文化 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 方法 。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效益增减的关系,以提高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选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决策方案。酒店业应进行成本形态分解推广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采取最佳成本控制策略;同时酒店应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系统的全面成本管理以提高酒店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来儿.现代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王爱民.酒店成本管理方式的探究(下)[N].中国旅游报,2006-6-7(007).

浅谈我国酒店企业的危机管理

摘要:在酒店发展的同时,酒店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危机。认真对待这些危机,有效防范和应对危机的发生,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危机管理因此成为酒店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方案。本文分析了酒店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发生因素,初步探讨了应对各种危机的控制措施以及防范机制。

关键词:酒店危机;因素;控制措施;防范机制

危机是指一般由客观自然(社会)或主观(人为)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危机”是一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转化为“机”的管理过程。“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危机管理就是一门研究危机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影响的科学。实施危机管理可以保证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组织实行渐进式的变革,促进组织兴旺发达。而缺乏危机意识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施危机管理。

一、酒店企业发生危机的因素

(一)危机发生的客观因素

1.自然灾害危机: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有一些由不可抗拒力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酒店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导致“危机”的发生。如沿海地区的风暴灾害;地震多发地的地震灾害;南方各大江、河沿岸的洪涝灾害;恶劣天气造成的冰雹灾害;甚至城市改、扩建后排水管网跟不上发展所形成的内涝等等。

2.人为危害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有的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较差。打架、赌博、吸毒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酒店本来经营环境复杂,接待的人来自四面八方,鱼目混珠,所以特别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稍微处理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3.旅游饭店人才危机:旅游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饭店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大部分酒店都面临着“人员充足,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旅游饭店一般会采取改善软硬件水平吸引人才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提高猎取人才的薪酬和职位,或是完善饭店工作的硬件设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人才一般都会再次从事自己擅长的行业,饭店方几乎没有任何的培养费用,替代成本非常低廉,却往往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收益,因而饭店人才流动率非常之高。

4.本土酒店业面临边缘化危机: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占领是一个长期战略,目前正处于加速扩张期。国际酒店集团正在越来越多地聘用中国籍的职业经理人,以解决跨国酒店管理水土不服问题。而这种“本地化人才掠夺”,会将国内高素质饭店管理精英挖走,这又从很大程度上导致本土酒店业的团队素质相对较弱,平均房价较低、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网络化水平落后,从而加大了本土酒店业与国际酒店集团之间的差距。

(二)危机发生的主观因素

1.管理者素质:在酒店管理中,某些高层领导官僚意识浓厚,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人才,管理方式粗暴,管理态度恶劣,利用个人权力阻断上下级的沟通 渠道 ,员工缺乏利益表达途径,自尊和利益受到极大的伤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处理店、客纠纷不力;服务人员也因管理者培训不够而应变能力差等等。

2.员工素质: 旅游饭店的主要产品是服务。服务即时性的特点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有些酒店员工素质不高,提供服务时牢骚满腹,因语言不合与客人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员工受利益驱使出卖酒店内部机密。这都是对酒店缺乏忠诚度的表现。一旦发生这些情况,不仅降低了饭店的服务质量,最终必然还给饭店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酒店的文化和结构:如果一个酒店没有形成核心的组织文化并且结构松散,员工的责任感就会松懈,容易形成办事随随便便、拖拖拉拉的局面,从而使该酒店失去凝聚力,其沟通管理也更加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危机发生了,其危机传达到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的每一员工,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候会延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使得危机产生的不良后果难以消除。

二、控制措施探索

酒店“危机”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发觉,而且如处理不当,影响会迅速扩大,使酒店声誉受损。因此有必要建立危机控制机制,当危机不可避免时,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借鉴国内外大酒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酒店的实际,以下的控制措施对处理危机有积极的意义。

(一) 果断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酒店内部:1.危机小组成员在危机爆发后,应及时对危机情形作出判断,分清主次,找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将危机处理情况快速准确地传达给酒店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危机处理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必要时还让他们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2.对受害者:认真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承担相应的责任,诚恳地表达歉意,冷静倾听受害者的意见,了解和确认有关赔偿损失的要求。3.对待新闻媒体: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说明危机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难懂的词句,同时公开酒店企业的立场,减少媒体的猜测。危机公布最好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在讨论危机时,决不能敷衍塞责,否则给公众造成缺乏责任心的感觉,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重塑酒店形象

即使酒店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但一定时期内,酒店的形象和经营状况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因此,危机处理还要进入重塑酒店形象的营运阶段,只有酒店形象重新得到建立,才能称上转危为安。首先,针对危机公关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弥补酒店形象的公关活动,以期待公众的谅解;与酒店息息相关的公众保持联络,告诉他们危机之后酒店的新局面和新进展,保证酒店适时出现在公众场合,使公众时时关注危机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耐心解答公众的问题,打消他们的疑虑。此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酒店的 规章制度 ,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及酒店企业与各相关部门的外部沟通,使酒店的经营活动接受更广泛的群众监督。

(三)化危机为转机

危机的最后一步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如何从避害中来趋利,这就是危机管理的课题,注意细节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在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把企业比作木桶,企业的各个环节就是围成圆桶的木板,不管木桶怎么大,由于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因此企业的经营实绩就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平时,我们习惯于 总结 成绩和经验,不大喜欢寻找不足和问题,即使寻找问题,也不会在意最薄弱的环节,殊不知,薄弱环节即使是细节,也会铸成大错。酒店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呢?这需要在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作一个自我评估。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数据分析法,该方法是对酒店危机处理过程中一系列工作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将其行为和公众的认可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统计量化分析。2.公关实效调查法,该方法通过走访当事人,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评估危机处理方法的成败得失,以便把握规律、积累经验。

三、酒店危机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树立人才危机意识。

树立人才危机意识是酒店服务业防止人才流失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旅游酒店的高、中层领导,还是酒店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人才危机意识,必需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能否留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二)培养员工危机意识。

平时生活中,给酒店员工多讲一些危机发生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危机的防范知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们进行处理危机的实战演练,以增强他们对危机征兆感知的敏锐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会多出一份警戒心,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其主要成员应由熟知酒店内外环境、由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参加,他们应具备善于沟通、思维敏捷、处乱不惊等素质,以便总揽全局,迅速做出对策。基层员工也应派代表参加,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

(四)建立危机管理预案,即危机发生时的处理程序。

所以,危机管理预案中必须规定危机发生时,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工作程序,什么样的问题由谁来处理,谁有权处理什么事,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是什么,由谁发出酒店的紧急状态令,对外发布信息的原则是什么,现场和善后处理的指挥、协调、对外关系处理等工作的原则是什么,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这些是战胜“危机”的关键因素。

(五)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做好“危机”的传播和公关工作。

酒店应该认识到危机发生时的“危机公关”是危机处理的重要工作。作为酒店,本身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就处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周旋中,可以说并不缺乏公关能力,此时,更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要善于和媒体进行友好地沟通与对话,要善于利用、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控制“危机”的范围,缓和矛盾,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因此,酒店在危机发生之时,要直面问题,尽快弄清真相,分清责任,勇于接受事实,勇于承担责任,不可自欺欺人,要及时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把危机真相尽快告知媒体和社会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以真诚的态度去打动人,以真实的信息去引导人,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从而化危机成为转机。

参考文献

[1]范秋梅,潘少峰.酒店危机管理预案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17).

[2]王飞.旅游饭店人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熊文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企业危机管理[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鲁开垠,罗文文.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3,(6).

[5]李培荣,李平.现代酒店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导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9).

[6]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张玉波.危机管理智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酒店的发展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保证,但是我国酒店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酒店管理专业多维创业实践平台思考 》

摘要:目前,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不全面、不连续、不系统成为高校提升创业 教育 质量的障碍。 文章 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并探讨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多维创业平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自主创业,但目前实践平台建设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无法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1]。创业实践平台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和态度,是需要在变化的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获得的一种知识。同时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平台是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从目前实践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在积极投入为学生搭建实践桥梁,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讲座、创建创业园区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实践平台建设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性保障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全校甚至全社会有效资源。

②实践平台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实践平台未有效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稍有脱节。

2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形式

根据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遵循大学生了解、学习创业知识的基本脉络,笔者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式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知识教育平台、实践应用平台及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创业知识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行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全过程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让学生开办企业,它以能力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因此,搭建的创业知识教育平台能成为高校创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平台。具体表现在,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发挥全校资源优势,增加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创业类基础课程,扩大覆盖面,如创业学、风险投资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创业相关知识。如在《餐饮 企业运营 与管理》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基本知识,还要设计团队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开办小型餐饮企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第二,构建课外学习的平台。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力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论坛、演讲与 辩论 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外,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也应该广泛应用。目前,除高校引进的创业数字图书馆资源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个资料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的课件讲义外,还提供大量供学生使用的与专业有关的文字资料、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开发手机APP软件,组建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共享创业知识,传授创业 经验 。

创业实践应用平台

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酒吧模拟实验室平时可定期开放,供学生练习调酒、咖啡调制技能,也可对外开放经营,由班级各小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店面装饰、店面运营与管理,感受创业艰辛,发现自身不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街区。创业街区由学校搭建,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配套小额贷款,营造孵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有志于创业的可提出申请。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的茶语心菲茶餐厅正是在这种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创办的。另外,强化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利用模拟软件,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创业工作室进行各类活动体验,并针对电商、微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模拟经营。

强化校外实践平台首先,搭建校外创业体验平台。鼓励学生每年寒暑假到酒店、餐饮企业等地实习,了解酒店,参与酒店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深行业认知。其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实习岗位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方面,教师做好实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项挑战,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再次,安排学生在酒店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部门的角度看待酒店管理运营。

创业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对武汉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 创业政策 了解程度不高,其中,46%的被调查者只是“了解一点”,的被调查者对政策“不了解”,而只有的被调查者对此是非常了解。因此,有必要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应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办讲座、提供信息咨询、资助创业资金等形式普及创业知识,拓展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搭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创业服务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政策、企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模拟软件等有关内容融合,学生可登陆网站查阅创业政策,撰写 创业计划 书,与相关企业及老师互动交流。

3多维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多维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且持续运行,需要在师资、研究、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形成高校、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形式。然而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机制、体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重大意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独立的人员配置,并聘请有经验、相关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的使用范围、运行要素及支持体系等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平台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各类型平台的顺利运行,才能使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对创业平台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搭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支持网络,实现对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统筹协调。

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创业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拥有不少“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其与传统高校的一大区别,也是优势与亮点。首先,鼓励教师参与。引导与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2]。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借助多方资源选送教师 出国 培训、参加创业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咨询等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再次,扩充“智囊团”,吸纳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政府专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创业教育,并由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更新“智囊团”。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业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赖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营造浓厚积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所涵盖的知识甚广,单靠几门课程及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积极自觉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类创业平台去充电,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

健全激励机制创业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院校加以重视,积极投入,更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应用型”的深厚积淀,拓展外部资源,与政府、企业等外部机构联合推进。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政府及企业资源。首先,可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联合各方对平台建设的持续投入。对院校而言,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人才输出、协助进行业务拓展等方式维系与外部机构的广泛联系及各方对共建平台的热情[3]。另外,完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也是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2]曹盈.基于SWOT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3,(12).

[3]易伟义,余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3).

[4]卢淑静.创业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思考 》

【摘要】作为第三产业代表性的酒店行业,需要的管理型人才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职业意识。为了提高酒店人才的职业意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不仅仅要对学生教授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服务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本文我们从职业意识的概念和如何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酒店屹立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条街道。酒店行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意味着当今社会需要一大批酒店管理的专业性人才。

一、对职业意识的认识

(一)服务意识。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酒店员工,服务意识必不可少。服务意识指的是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时,要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潜意识理念,需要做到明确自身的位置、明确谁是客户、明确客户的要求三个方面。

(二)团队意识。

工作中离不开团队协作,一个拥有有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和办事效率的团队离不开该团队每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具有高度的服从意识和责任意识,团队领导分派的任务要按照要求高质量的做到,要能够信任团队、与团队荣誉与共。

(三)诚信意识。

在酒店服务行业中,诚信意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意识。如果没有诚信很难在酒店管理岗位上立足,失去诚信甚至会影响酒店本身的信誉。

(四)责任意识。

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责任,需要尽心尽力的负起自己的责任。一个员工要在工作中立足首先要有坚定的责任心,能够将安排自己的工作做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工作岗位中才能逐渐脱颖而出。

(五)学习意识。

一些员工上岗工作了之后就不再学习,满足于自己了解的领域上止步不前。优秀的有着高职业意识员工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习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和领域,开拓自己的眼界。

二、如何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还比较传统、师资力量也不够雄厚、学生的各项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开展职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意识培养方案。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方向。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学生的个性、品格、道德等等基本的素质要求。第一要让学生懂得理性看待身边发生的各项事情,不论面对生活的挫折还是情感上的委屈愤怒都要理性有智慧的面对和处理,不能感情用事;第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为人处世中要拥有基本的道德标准,要有强烈的信念坚持自我的道德观念,不能因为贪图利益而违背自我标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指的是在面对客户时所需要的礼仪态度、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意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这些方面的品质需要学校开展礼仪课、礼仪比赛等等实践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期间的业务水平的培养不是指销售业绩,而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在进入酒店职位之后,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需要优秀的与人沟通能力;面对酒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领导下达任务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高效率的执行力完成任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 方法 。

传统的高职院校一般采取学习两年理论知识,进行一年工作实践的“2+1” 教学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将最后一年的工作实践糅合到前两年的理论知识教授当中。在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职业意识的培养计划。例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初次接触,进行模拟酒店职业测试、学习基础的社交礼仪、在班级上进行团队划分培养团队意识;大二可以进行分阶段的职业意识训练,学习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知等等;大三可以进行实践的职业意识的锻炼,带领学生真实体验酒店管理工作,学习如何让客户满意锻炼自己遇到挫折的抗压能力,对自己的 职业规划 有明确的认识,消除对酒店服务行业的歧视。学校要大力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建设模拟实习场所,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到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服务优秀的高星级酒店,让学生了解高素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表彰,作为模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以班级为团队开展酒店管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出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代表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职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发新的实践教育方式,摸索探讨并且完善。但是我们相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将来就业时有着莫大的帮助,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建设需要学校、酒店行业、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每一个能够体现职业意识的细节都不能放过,争取为酒店管理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辉华.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0-12.

[2]曹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5:158-160.

[3]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07-208.

[4]乐彩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25-27.

[5]齐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44-45.

[6]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67-68.

《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

摘要:本文以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为例,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在这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等,成了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主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四合-双线”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双轨制”等,不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人才成为酒店在全球化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根据迈点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酒店对人才需求量在不断上升,2011年酒店人才需求量同比增长,2012年同比增长。求职人才数量增长缓慢,2011年同比上年增幅仅为,2012年增长幅度也仅为。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 毕业 生在酒店行业就业状况不佳,这种矛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参与少,“工”有余而“学”不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由“以院校培养定位为中心”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过程,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致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不高。另外,虽然部分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定向培养,但是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仅体现在“合作”的目的上,在“合作”的范围、程度、方法等方面却很少探究。

2.实践教学内容未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由于多方面原因,虽然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依托校企合作基础,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合作的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参观企业、与 企业管理 人员交流等,缺乏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和真实体验。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的认识,更无法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3.“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紧缺。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实践、管理流程创新的更少,而这是推进“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校内教师大多来自于传统本科院校的硕士或博士,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能力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小。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逐层深入,现在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关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效,即“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并重”的工学结合精细化发展阶段。

1.构建高效运行的基地管理体系。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框架,明确双方责任和任务,制定实践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高效率的实践管理与服务机制,健全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 规章制度 ,构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保障条件,如双方投入保障、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等条件。

2.打造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教基地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及管理经验,应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行业前沿知识,而不是仅仅是在工作岗位上与学生接触。专职教师与基地兼职教师协同授课,应得到各方管理者的支持,如实践基地鼓励走进课堂的兼职教师,制定“教学学时代替工时”的政策,根据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荣誉奖励等,会激励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实践教育资源信息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实现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建立实践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实践基地活动相关新闻,营造校企合作氛围。依托该信息管理平台,宣传基地 企业 文化 ,展示国内外酒店业动态;面向兄弟院校发布实践基地用人信息。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基地建设成果,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使其成为经验交流的平台。

4.实践课程设计应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基地及学校老师指导下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学分模块,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素质训练、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秉承合作育人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为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敏.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3]鲍艳利,周海华.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高校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1.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5. 酒店管理的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酒店管理主题酒店毕业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篇2 论酒店工程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摘要:为使酒店具有良好、舒适的环境, 应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保证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 研究最有效地发挥各种设备功能的措施, 并对设备进行全盘规划和管理。 关键词:酒店 工程设备 管理维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工业实力也上了很大的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许多新的工程设备也被应用到酒店领域。酒店的工程设备追求的是舒适、豪华的效果,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设备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在分析酒店工程设备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酒店工程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酒店工程设备管理概述 1. 工程设备管理概念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追求设备综合效率,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2. 工程设备管理的作用 (1)工程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工程设备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酒店工程设备为酒店经营提供重要的工具,也是衡量酒店综合规模水平的物质标志。提高工程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酒店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工程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优化工程设备管理可以为酒店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酒店的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可以确保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酒店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3)工程设备管理是酒店提高效益的基础。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酒店经营的目的,而工程设备管理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工程设备对于提高酒店经营和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工程设备的生产效率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工程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减少工程设备的消耗来降低成本。总之,工程设备管理是酒店提高效益的基础和根源之一。 二、酒店设备管理的目标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技术水平, 节约能源并减少人力消耗, 从而达到投资少、效益高、维修费用低、经济效益好的效果, 这就是酒店设备管理的目标。 为使酒店具有良好、舒适的环境, 应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保证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 研究最有效地发挥各种设备功能的措施, 并对设备进行全盘规划和管理。 三、酒店设备中的具体问题 酒店设备利用状况较差 设备采购不合理,许多酒店设备拥有量大于生产需要,造成极大浪费:(1)选择不当,质量不好,酒店也不进行改造,闲置一边。(2)质量好,但与酒店生产流程不匹配。(3)设备虽能用,但同型号数量太多,造成仓库积压。(4)由于没有掌握设备使用技术,造成设备不能使用。 设备运行时间不足:许多酒店设备没有充分运行,利用率只有30%左右。许多非常昂贵的设备,造成运行收益太低。运行负荷严重不足:(1)部分设备是无偿占用,酒店为争取投资贪大求洋求多。造成设备积压。(2)酒店不考虑设备利用效率,搞小而全。(3)只注意提高拥有量,不注意提高设备素质和构成。(4)设备购置不慎重,缺乏严格审批程序,造成选型不合理。(5)缺乏设备更新改造中长期规划。(6)设备管理人员对饭店了解不够。 设备寿命费用高 长期以来,酒店对设备寿命缺乏核算和有效考核。设备寿命费用普遍偏高。(1)管理混乱,维修计划缺乏科学性。(2)缺乏成本核算。平时不管理,许多设备带病维持,缺乏有效维修。出现问题不惜成本。(3)能源消耗巨大,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力。 设备管理缺少规范凭经验管理 经验严重不足而且落后,缺乏有经验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部技术力量不足 酒店工程部人员长期不足,我国培养不足。专业化公司维护设备,是现有状况的解决方式,但专业化公司维护成本也呈上升趋势。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设备管理部门权威性存在很大问题。设技术总监,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加强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四、酒店设备管理的基本制度 设备管理的各级责任制 (1) 工程部经理和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在主管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 贯彻执行有关设备和能源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制度, 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的原则下, 保证各种设备的节能运行; 组织收集、编制设备有关技术文件, 编写各种设备的保养、检修计划并监督落实完成, 拟定设备管理维护的各种规范和技术标准, 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 各专业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编制各种设备的年、季、月度检修计划和材料计划, 报批后组织实施; 保证所管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并负责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组织调查、排除事故, 提出防范措施; 与仓库管理员协作, 确定维修备件的储备品种和数量, 提出并实施减少物耗的具体措施, 尽量节约水、电、油等能源。 设备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的范围、类别, 设备的选型、编号、登记, 备件及设备档案的管理以及设备报废更新管理等。 设备的维护修理制度 主要内容有定期巡回检查制度、故障修理制度(派工制度) 及交接班制度等, 视各酒店的具体情况而异。 备件和库房的管理制度 包括备品备件的申购制度, 工具和材料的领发制度, 各种备件的定额储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 设备维修的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是维护修理所需技术资料的积累及其管理, 重点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及其管理, 检修前的技术准备及检修中的技术服务. 检修质量的要求和检查验收等项工作制度。 设备的事故处理制度 设备事故对酒店的经营影响很大, 严重的会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甚至停业。因此, 在加强设备管理, 严防事故发生的同时, 对已发生的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教训, 重大事故应追究责任, 严肃处理。 设备管理和维修的经济管理制度 我国酒店设备管理人员一般对此不够重视, 很少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对设备的维修运行管理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该制度至少应包括维护修理的定额、修理成本的核算、维修费用的考核、备件资金的定额等基本经济指标。经济考核指标是对各项管理制度效果的一个综合性评估, 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五、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管理 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是相关设备的使用者, 也是这些设备的当然保养者。酒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除了日常的维护保养外, 大部分靠工程部完成, 如空调、电气、供水等所有酒店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维修改造等工作。在设备维修工作中, 应注重预防性维修, 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及方位, 减少设备损坏所带来的损失, 延长设备寿命, 提高效率, 降低能耗。。 为了实施预防维修保养计划, 需要编制预防性维修保养单。它是部署、安排及完成任务的一种直观记录, 也是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指导的文件。具体做法是根据设备登记卡, 制定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和内容, 再依据巡检情况进行分析, 不能适应要求的设施要更新改造, 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按轻重缓急、排除故障所需时间(即工时管理) , 列入预防性维修保养表。 结语: 作为服务性行业,酒店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服务质量。目前,在世界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提高酒店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大量的工程设备被应用到酒店。但酒店工程设备的应用和一般的工程设备使用有很多不同之处,关键就在于使用目的上,一般的建筑类工程使用工程设备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酒店工程设备的使用目的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但我国目前的酒店工程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和问题,作者有着丰富的酒店工程设备管理和维修经验,结合自身经验,对于如何提高酒店工程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质量,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参考文献: [1] 杜学.酒店工程管理.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2] 林允明.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2. 有关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3.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经济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正确的管理条例和办法是十分重要的,对酒店来说,管理办法同样也是很关键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店管理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摘 要】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酒店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的视角指出,酒店业应转变成本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本量利分析为手段进行成本决策,努力提高成本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 现代酒店; 成本管理; 成本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

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 市场调查 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

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 修理 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 教育 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企业管理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思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 其它 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 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

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 广告 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 措施 ,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 企业 文化 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 方法 。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效益增减的关系,以提高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选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决策方案。酒店业应进行成本形态分解推广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采取最佳成本控制策略;同时酒店应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系统的全面成本管理以提高酒店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来儿.现代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王爱民.酒店成本管理方式的探究(下)[N].中国旅游报,2006-6-7(007).

浅谈我国酒店企业的危机管理

摘要:在酒店发展的同时,酒店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危机。认真对待这些危机,有效防范和应对危机的发生,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危机管理因此成为酒店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方案。本文分析了酒店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发生因素,初步探讨了应对各种危机的控制措施以及防范机制。

关键词:酒店危机;因素;控制措施;防范机制

危机是指一般由客观自然(社会)或主观(人为)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危机”是一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转化为“机”的管理过程。“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危机管理就是一门研究危机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影响的科学。实施危机管理可以保证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组织实行渐进式的变革,促进组织兴旺发达。而缺乏危机意识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施危机管理。

一、酒店企业发生危机的因素

(一)危机发生的客观因素

1.自然灾害危机: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有一些由不可抗拒力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酒店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导致“危机”的发生。如沿海地区的风暴灾害;地震多发地的地震灾害;南方各大江、河沿岸的洪涝灾害;恶劣天气造成的冰雹灾害;甚至城市改、扩建后排水管网跟不上发展所形成的内涝等等。

2.人为危害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有的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较差。打架、赌博、吸毒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酒店本来经营环境复杂,接待的人来自四面八方,鱼目混珠,所以特别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稍微处理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3.旅游饭店人才危机:旅游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饭店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大部分酒店都面临着“人员充足,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旅游饭店一般会采取改善软硬件水平吸引人才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提高猎取人才的薪酬和职位,或是完善饭店工作的硬件设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人才一般都会再次从事自己擅长的行业,饭店方几乎没有任何的培养费用,替代成本非常低廉,却往往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收益,因而饭店人才流动率非常之高。

4.本土酒店业面临边缘化危机: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占领是一个长期战略,目前正处于加速扩张期。国际酒店集团正在越来越多地聘用中国籍的职业经理人,以解决跨国酒店管理水土不服问题。而这种“本地化人才掠夺”,会将国内高素质饭店管理精英挖走,这又从很大程度上导致本土酒店业的团队素质相对较弱,平均房价较低、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网络化水平落后,从而加大了本土酒店业与国际酒店集团之间的差距。

(二)危机发生的主观因素

1.管理者素质:在酒店管理中,某些高层领导官僚意识浓厚,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人才,管理方式粗暴,管理态度恶劣,利用个人权力阻断上下级的沟通 渠道 ,员工缺乏利益表达途径,自尊和利益受到极大的伤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处理店、客纠纷不力;服务人员也因管理者培训不够而应变能力差等等。

2.员工素质: 旅游饭店的主要产品是服务。服务即时性的特点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有些酒店员工素质不高,提供服务时牢骚满腹,因语言不合与客人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员工受利益驱使出卖酒店内部机密。这都是对酒店缺乏忠诚度的表现。一旦发生这些情况,不仅降低了饭店的服务质量,最终必然还给饭店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酒店的文化和结构:如果一个酒店没有形成核心的组织文化并且结构松散,员工的责任感就会松懈,容易形成办事随随便便、拖拖拉拉的局面,从而使该酒店失去凝聚力,其沟通管理也更加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危机发生了,其危机传达到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的每一员工,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候会延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使得危机产生的不良后果难以消除。

二、控制措施探索

酒店“危机”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发觉,而且如处理不当,影响会迅速扩大,使酒店声誉受损。因此有必要建立危机控制机制,当危机不可避免时,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借鉴国内外大酒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酒店的实际,以下的控制措施对处理危机有积极的意义。

(一) 果断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酒店内部:1.危机小组成员在危机爆发后,应及时对危机情形作出判断,分清主次,找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将危机处理情况快速准确地传达给酒店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危机处理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必要时还让他们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2.对受害者:认真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承担相应的责任,诚恳地表达歉意,冷静倾听受害者的意见,了解和确认有关赔偿损失的要求。3.对待新闻媒体: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说明危机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难懂的词句,同时公开酒店企业的立场,减少媒体的猜测。危机公布最好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在讨论危机时,决不能敷衍塞责,否则给公众造成缺乏责任心的感觉,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重塑酒店形象

即使酒店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但一定时期内,酒店的形象和经营状况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因此,危机处理还要进入重塑酒店形象的营运阶段,只有酒店形象重新得到建立,才能称上转危为安。首先,针对危机公关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弥补酒店形象的公关活动,以期待公众的谅解;与酒店息息相关的公众保持联络,告诉他们危机之后酒店的新局面和新进展,保证酒店适时出现在公众场合,使公众时时关注危机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耐心解答公众的问题,打消他们的疑虑。此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酒店的 规章制度 ,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及酒店企业与各相关部门的外部沟通,使酒店的经营活动接受更广泛的群众监督。

(三)化危机为转机

危机的最后一步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如何从避害中来趋利,这就是危机管理的课题,注意细节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在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把企业比作木桶,企业的各个环节就是围成圆桶的木板,不管木桶怎么大,由于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因此企业的经营实绩就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平时,我们习惯于 总结 成绩和经验,不大喜欢寻找不足和问题,即使寻找问题,也不会在意最薄弱的环节,殊不知,薄弱环节即使是细节,也会铸成大错。酒店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呢?这需要在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作一个自我评估。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数据分析法,该方法是对酒店危机处理过程中一系列工作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将其行为和公众的认可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统计量化分析。2.公关实效调查法,该方法通过走访当事人,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评估危机处理方法的成败得失,以便把握规律、积累经验。

三、酒店危机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树立人才危机意识。

树立人才危机意识是酒店服务业防止人才流失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旅游酒店的高、中层领导,还是酒店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人才危机意识,必需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能否留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二)培养员工危机意识。

平时生活中,给酒店员工多讲一些危机发生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危机的防范知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们进行处理危机的实战演练,以增强他们对危机征兆感知的敏锐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会多出一份警戒心,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其主要成员应由熟知酒店内外环境、由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参加,他们应具备善于沟通、思维敏捷、处乱不惊等素质,以便总揽全局,迅速做出对策。基层员工也应派代表参加,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

(四)建立危机管理预案,即危机发生时的处理程序。

所以,危机管理预案中必须规定危机发生时,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工作程序,什么样的问题由谁来处理,谁有权处理什么事,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是什么,由谁发出酒店的紧急状态令,对外发布信息的原则是什么,现场和善后处理的指挥、协调、对外关系处理等工作的原则是什么,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这些是战胜“危机”的关键因素。

(五)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做好“危机”的传播和公关工作。

酒店应该认识到危机发生时的“危机公关”是危机处理的重要工作。作为酒店,本身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就处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周旋中,可以说并不缺乏公关能力,此时,更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要善于和媒体进行友好地沟通与对话,要善于利用、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控制“危机”的范围,缓和矛盾,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因此,酒店在危机发生之时,要直面问题,尽快弄清真相,分清责任,勇于接受事实,勇于承担责任,不可自欺欺人,要及时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把危机真相尽快告知媒体和社会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以真诚的态度去打动人,以真实的信息去引导人,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从而化危机成为转机。

参考文献

[1]范秋梅,潘少峰.酒店危机管理预案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17).

[2]王飞.旅游饭店人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熊文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企业危机管理[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鲁开垠,罗文文.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3,(6).

[5]李培荣,李平.现代酒店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导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9).

[6]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张玉波.危机管理智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酒店产品的定位摘要:入世后,国际酒店集团在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酒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酒店如何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酒店,市场定位一、酒店产品定位概念:“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技能培训等管理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也就是说,酒店产品定位决定了酒店必须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二、酒店产品定位酒店产品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酒店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能够使顾客体会到它的定位。如酒店的“豪华气派”、“卫生和舒适”等,这种定位方法,酒店往往强调产品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常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2)根据质量和价格定位:价格与质量两者变化可以创造出产品的不同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质量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及技术,而价格往往反映其定位,例如人们常说的“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产品定位思路。(3)根据产品用途定位:发扬同一个产品项目的各个用途并各种用途所适用的市场,是这种定位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同样是一个大厅,它可以作为大型宴会、自助餐的场地,也可以被当成会议大厅接待各种会议,同时,还可以成为各种展示、展览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酒店产品,酒店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在挑选出来的目标市场中,分别树立起不同的产品个性和形象。(4)根据使用者定位:这是酒店常用的一种产品定位方式,即酒店将某些产品指引给适当的使用者或某个目标市场,以便根据这些使用者或目标市场的特点创建起这些产品恰当的形象。许多酒店针对当地居民“方便、、口味丰富”的用餐要求,开设集各地风味为一体的大排档餐厅,便是根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定位。(5)根据产品档次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是将某一产品定位为其相类似的另一种类型产品的档次,以便使两者产生对比。例如一些酒店将自己客房产品的档次设定为与某一家公众认可的好酒店的客房档次相间,以求使顾客更易于接受他们的产品。这种做法的另一个方面是为某一产品寻找一个参照物,在同等档次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以便突出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如一些酒店推出的公寓客房,突出在与标准间同等档次的前提下具备的厨房设施,更加适合家庭旅游者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家庭旅游者购买的目的。 (6)根据竞争定位:酒店产品可定位于与竞争直接有关的不同属性或利益。例如酒店开设无烟餐厅,无烟意味着餐厅空气更加清新。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暗示顾客在普通餐厅中用餐,其他人吸烟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7)混合因素定位:酒店产品定位并不是绝对地突出产品的某一个属性或特征,顾客购买产品时不单只为获得产品的某一项得益,因此,酒店产品的定位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创立其产品的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发掘产品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满足更为广泛的顾客需求。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酒店竞争力

酒店运行管理方案 星级酒店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有新的观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且着重于内部的分工协作,也称为团体精神。 要管理好一个酒店,首先要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对顾客有一种吸引感,那么如何才能有一种吸引感呢。我有几点建议: 一、关于客房部的改革 一般酒店的客房部分区不是很明确,使客人不容易找到自己所在的房,我建议: 1、客房部分区要明确:分出高、中、低档房。做好指示牌,高档房一个区,中档房一个区,低档房一个区。 2、客房部的摆设竟可能跟其它酒店不同,可以添加一些场景。(例如花、草、树等)使客人走进客房有一种异感。 我有以下几点见议: ⑴光线唤醒。由于许多人习惯根据光线而不是闹铃声来调整起床时间,新的唤醒系统将会在客人设定的唤醒时间前半小时逐渐增强房间内的灯光,直到唤醒时刻的灯光亮得像白天一样; ⑵无匙门锁系统,以指纹或视网膜鉴定客人身份; ⑶虚拟现实的窗户,提供由客人自己选择的窗外风景; ⑷自动感应系统,光线、声音和温度都可以根据每个客人的喜好来自动调节; ⑸"白色噪音"。客人可选择能使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背景声音; ⑹电子控制的床垫,可使不同的客人都得到最舒服的床上感受; ⑺营养学家根据客人身体状况专门设计的食谱。 以上成本可能过高,但我们以后可以借鉴。这些也是未来酒店发展的趋势。 我认为客房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种: 1、项目丰富化 客房服务项目的设立既考虑而又不局限于档次、星级等的限定,而是充分考虑客人的需求和酒店的实际情况,使服务项目趋向于丰富化的目标。即使是同一种服务项目,也努力形成本酒店的服务特色。如一些位于环境优美的风景区的酒店,考虑到客人进出不方便,在楼层区域设立小图书室以丰富一些喜静客人的晚间生活。同是客房小酒吧服务,由于接待客人不同,有的酒店摆放零食类为主的食品,而有些酒店则摆放快餐面等可以让客人果腹的食品。这种种的不同使得客房服务项目趋于丰富和更能满足客人的需求。 2、服务个性化 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只有标准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服务是不完善的,是不能够真正满足客人的需求,令客人完全满意的。因此,在酒店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饭店之间竞争的有利措施,成为服务的大趋势。客房服务尤其如此。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取得客人的忠诚,客房通常建立完善的客史档案,并根据客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服务的规程和标准。如提供夜床服务的酒店要能够保证为客人开喜欢的那张床,放客人喜爱的水果、茶等物品。不再强求所有客人看同一份报纸,而是根据客史档案将客人喜爱看的放进客房。 3、设施智能化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客人,尤其是一些商务客人,对酒店的各种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使客房的设施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客房锁钥系统使用智能IC卡锁钥系统,甚至是感应门锁、指纹门锁系统;客房内的自动控制系统,使用感应器控制,人进灯亮,人出灯灭等等。还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可以上宽带网的接口,e客房以及能够提供客人在饭店消费情况、预订房内用膳、订购商品、选看电影等等信息的电视系统。 4、客房绿色化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创建绿色酒店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客房的绿色化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客房通常在客房的房间和卫生间中放置棉织品的免洗提醒卡;减少并非大多数客人需要的客用品的品种和数量,同时提醒客人如果需要这些物品可以通知客房中心提供;在卫生间使用沐浴液、洗发液的液体分配器取代传统的一次性容器,减少一次性容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客房小冰箱选用吸收式的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等等。 5、设计人文化 客房的设计更注重人的感受,趋向于人文化的发展方向。如插座的位置更加精心设计,以方便客人的使用;座椅将更加追求舒适感,至少应有方便移动的轮子,高低可以调节,以满足客人办公和休息的双重需要;照明的灯光既考虑美化环境,也兼顾阅读和工作的需要,具有足够的亮度等等。另外,还考虑到残疾客人的需要,在所有残疾客人可能抵达的楼层区域应无障碍设计,可能需要使用的设施应可自助使用,无须他人帮助,这也体现着一种社会的文明。 6、类型多样化 随着酒店业的发展,一些有远见的酒店已经开始营造自己的特色,而客房的类型是其区别于其他酒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由此,使得客房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如商务客房、会议客房、休闲度假客房、无烟客房、女士客房、儿童客房、残疾人客房、盲人客房、大床间、连通房等等。在客房类型趋向于多样化的情况下,酒店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尽力使自己所特有的细分市场上的客人满意。 二、 关于餐饮背景音乐与餐饮工作的改革 一家上档次的餐厅,如要营造一种轻松舒服的氛围,甚至于给员工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除保碍服务、卫生、菜品质量等其它外,少不了背景音乐的帮助,但往往大部分的餐厅对于背景音乐的管理的重视度都不够,我有以下几点见议: 1 、初上班选择轻快音乐,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士气; 2 、营业中英节奏轻快的音乐,令人感到愉快; 3 、休息时间音乐以抒情、轻柔为主; 4 、营业开始时,可固定放同一首曲子,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5 、营业中忌放流行歌曲,最好以轻音乐为主,曲子在更换的同时,也应保留一优美的固定的曲子做为餐厅主曲,声音控制应适中,切忌时大时小,并需由专人负责; 餐饮行业是一种复杂性经营结构:制作一个菜式有选料、粗加工、 细加工、加热成熟、调味、出锅、盛装等繁杂工序。 餐饮是依靠传统的手艺为消费者服务,工种多、分工细、要求高、技术性强。每个环节配合十分重要,每个岗位都要合理安排,合理分工,所以选拔厨师队伍,选拔中层管理人员都应特别慎重下面对酒店管理谈谈本人看法: 常言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就管理来说, 又何其为重要,在管理中要强调结果,强调效率,强调质量。生存就在于管理,管理不好效益就不会好, 为搞好我们酒店总结以下经营管理经验。 (1)搞好职工的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严明劳动纪律,明确管理章程,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 抓好每个环节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服务人员必须培训后上岗,奖勤罚懒,促使职员上进,每天要有例会制,总结缺点,发扬优点。 (2)落刀成才,物尽其用。 不论经营什么菜式都要把浪费率压低到最低层,把成本的起货率提高到最高层。 成本原料是菜式的基础,成本大小决定利润高低,所以选料上压低成本, 让利给消费者,以便售价让顾客更好的接收。 菜式品种建立标准卡,规定其所用原料品种,规格和数量,精确核算成本, 一切出品率按规格标准操作,这样即控制了成本,又保证了出品质量一致性,做到标准化,对保持饭菜质量十分有利。 (3)以龙头菜式带动经营主动权。 从中档菜式中不断推出本店的特色菜,并以成本稍高价售出,来刺激客人消费, 活跃酒店气氛,而且还要使其适应各档次消费者的需求, 以便抓住饮食业经营主动权。 (4)食无定味,适口而择。不论经营什么菜肴, 都要入乡随俗,把当地人口味考虑到前边,适应地方口味变化, 能让消费者接受,顾客认为好吃那就"万岁"。再说粤菜、港式粤菜、 湘菜、川菜等结合当地生活习惯,在突出保持其特点、 物色的基础上,一定要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 (5)要安全生产,各部门把握好自己责任区(包括原材料、卫生等等)。采购、仓库、生产必须建立帐面流水帐;服务、 生产、收银也必须建立良好财务制度。实行分片包干制, 定期检查各部门卫生、生产情况,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人认为,若想搞好我们酒店,应了解了大环境、 大趋势,掌握我们顾客群体心理、口味,做到知已知彼,科学决策, 找到经营路子。传统的菜式与改良引进的西餐和创新菜三路齐头并进。只有拓宽思路, 才能适应当今饮食业市场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领导餐饮的朝流。 三、 餐饮部的人力资源管理 餐饮部是现代饭店必不可少的一个为顾客服务、为饭店创收的部门,在饭店经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国际间的社会、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饮食业必将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竞争多元化使餐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同时面临着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饭店业和餐饮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快与国际餐饮业的发展同步与并轨,首要的问题就是搞好餐饮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第一要素”的管理理念。 要做好餐饮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从合理定员、科学安排、全员培训、激励机制等几方面抓? A、合理定员,科学安排 定员定额是餐饮管理的基础工作,对餐饮部编制各类计划,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提供科学依据,能预防人浮于事,劳役不均等弊端,有利于提高厨房、餐厅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突出一个“精”字,机构要精,人员要精,保证满负荷运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 我见议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饭店的规模、等级、按比例定员。一般来说,管理人员应掌握在 1 : 10 ,餐厅人员和厨房人员的比例应该是 1 : 1 。 (二)根据劳动效率定员,把定员和定额结合起来,很多餐厅以餐厅类型和桌椅,可接待宾客数量为依据来进行定员,比如:宴会厅、高级宴会: 1 只圆桌、 10 位客人,需配服务员 2-3 名;一般宴会: 1 桌 10 位客人,一名服务员即可。 (三)按岗位职责与设备定员:餐饮部办公人员和一些需人看管岗位,可根据职责范围定员;根据设备多少定员,还要按员工的业务能力、熟练程度,具体掌握。 (四)科学安排班次,餐饮部因工种多,岗位差异大,班次安排要适应营业需要。不管是一班制、二班制或三班制,必须保证满足餐厅经营和服务的需要,合理科学安排,即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满负荷运作,还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和困难,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避免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产生厌战情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负荷的工作,长时间得不到充分休息,就要拖垮身体。时间一长,餐厅经营就要受到影响。 在定员定额的管理上,要做到 “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科学管理机制。做到化繁为简,一专多能,一人多职,一职多责,一员多岗。 B、切实抓好全员培训 餐饮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甘人后,取得明显优势,就必须加强全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要搞好培训,关键是思想上必须创新,要不断地接受新理论、新观念、新事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创新又是餐饮企业生生不息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只要坚持思想上创新,就能做到技术创新,给宾客提供新产品。培训实质上也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过程。 大量的资料表明,培训与不培训是截然不同的。国外的饭店集团,都有多处的培训基地,每年都有严格的培训计划,像知名品牌“肯德基”就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并建有训练和教育基地。通过培训使员工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完善员工自身的知识,提供个人发展机遇,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像国内近年来,涌现出叫的响的知名品牌“小蓝鲸”、“绿茵阁咖啡厅”,他们的成功,也是归功于培训与学习,他们走出国门向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现代的管理理念。请国内大专院校教授,饮食行业专家进行指导,或是聘请专业人才,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餐饮部全面培训,主要包括:管理人才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外语基础培训等方面。 在培训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采取多种形式,最常用的就是“请进来”、“送出去”。请国内外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及烹饪界大师进行业务理论知识讲座和实践技能培训。 有条件的话,把管理人才、业务骨干送出国门进行深造,或到国内知名餐饮企业进行学习。为巩固和考核培训学习效果,平时要有计划地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业务考核,巩固管理水平、烹饪技术水平、服务技能。 C、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在员工激励方面,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由具体目标和综合性手段等方面组成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团队精神及员工激励方面,知名品牌“肯德基”特别注意激励文化,“肯德基”在中国能成功发展,也得益于激励文化,集团高层经常亲自到餐厅激励员工士气,定期巡视自己管辖的餐厅,使上下沟通更有效,使部属产生荣誉感、自豪感、增强责任心。 “团队精神是企业之魂!”在具体实行上,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首先要有良好的企业环境 只有建立起能使员工感到受关怀、尊重的良好环境,员工才会自觉地加倍工作,没有快乐的员工,就没有快乐的宾客。 (二)对员工进行理想、目标及自我价值的激励 根据企业的发展,制定出具体目标,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激励员工为完成工作目标进行竞争,鼓舞员工克服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如企业参加创优、星级评定等活动,用企业要达到的目标激励员工,这样他们才会不计报酬、不计工作时间,创造一切条件,为达到目标而忘我工作。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又是很具体的,像领导的以身作则,单位的先进人物、先进事例,以及社会上的英雄模范,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能激励员工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四)奖惩分明、用制度激励人 古今中外精神和物质的奖惩,历来都是一种有力和有效的激励因素和管理手段。 比如对技术好、贡献大、任劳任怨的员工,从精神上给予表扬,从物质上予以奖励。根据需要,可以调换到关键或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岗位、提拔晋级、外出学习考察、深造,或优先解决住房。通过以上手段,会使受奖者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并能促进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对技术差、违反纪律、造成损失的要当罚则罚,屡教不改的员工,要予以辞退。恰当的惩罚,能使周围的人受到教育、引以为戒,有过不罚将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带来不良后果。 中外知名品牌和成功的餐饮企业都有一套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制度和岗位职责,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言行。用制度塑造一批人,保证了工作的高速运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为企业管理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用制度管理的力度是长久的,来自科学的机制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有效地维护了制度的绝对权威,就能使企业走上规范化的管理。 四、酒店在竞争中可选择的竞争策略我见议以下几点: 1、靠创新取胜。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客人消费欲望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酒店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并在酒店的建筑外观、客房、餐厅布置上创出新意。 2、靠优质服务取胜。服务质量是酒店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提高酒店竞争能力的核心。酒店的设备条件再好,如果没有优质服务相配套,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相反,设备条件差一些,如果能提供优质服务,也能赢得客人的信任,在竞争中取胜。 3、靠快速取胜。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并及时向客人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项目。酒店管理者在“快”字上下功夫,才能争取主动,才能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以快取胜。 4、靠优势取胜。酒店经营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以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 五、回顾与预见 回顾十年路,预见十年后。 总结经验教训,不要重复自己。要善于从走过的路子里摸索出独出心裁的思维,并以此预测下一步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我们虽然不可能象孔子那样前知500年后知500年,至少要前知10年后知10年,否则便不是称职的企业领导。 以常人不可企及的才干,追求“赢”字。 革新与创造 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也没有一成不变管理。去年使我们赚钱的办法在今年不一定有效。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者必须不断革新和创造。从酒店的产品和服务,从硬件到软件,从工作到生活,都必须不断革新和创造。 崇尚时速,追求变化。从服务到管理,从流程到模式,都必须有革新和变化。没有革新,意味着你不会革新,只能坐等淘汰。 要经常改变公司的基础框架,学习使用新的经营方法,让员工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敢于冒险和创新。

提供一些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参考。 1、谈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浅谈饭店个性化服务3、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5、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6、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7、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8、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9、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0、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1、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2、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3、饭店顾客关系管理4、酒店式服务在***行业的应用5、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6、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7、有效执行饭店战略8、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9、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10、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11、浅谈现代酒店营销 12、培训工作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础 13、如何处理饭店非正式组织问题 14、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15、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16、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17、 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18、 旅游饭店营销与管理系统研究 19、 我国旅游饭店集团化问题分析20、浅析中外饭店管理集团比较 21、试析我国饭店业员工流动原因22、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23、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24、论饭店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25、谈员工服务意识与企业竞争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26、抓好饭店产品质量,提高竞争能力27、有关我国旅游餐饮管理问题研究28、谈培训工作在饭店管理中的重要性29、 我国XX菜系发展的对策研究30 、我国旅游饭店(或部门)完善管理思考31、浅谈收益管理(Yield Management)在中国饭店中的应用32、饭店如何解决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流失问题33、中国饭店业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 34、试谈跨国酒店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 35、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力分析 36、我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37、中国饭店发展趋势——集团化 38、我国旅游饭店供求非均衡分析39、饭店行业竞争格局及其对策思考 40、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 41、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42、谈中国旅游饭店业可持续发展 43、如何构建中国饭店品牌的战略管理模式44、试析员工满意度与酒店服务质量的关系45、试论我国饭店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任务和发展趋势46、浅谈绿色饭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7、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我刚写了一份 也是酒店管理的 不知道行不行?

酒 店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摘要:酒店核心竞争力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能力,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应变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享受。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可以通过内外部途径来实现,以保持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酒店核心竞争力一 、引言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这一年,著名管理专家C. K. Prahalad和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形象地说,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作为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分支产业——酒店业的大规模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然而,进入新世纪后,由于酒店数量的迅速增加,新酒店档次的不断提升,酒店之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那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呢?从目前酒店业的情况来看,打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树立顾客认可的品牌是参与竞争,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 对于以设备设施和服务产品为主的酒店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具体来说,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应变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享受。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酒店的生存与发展,而这种竞争力强弱的最终判断者是酒店的消费者,即客人。消费者对酒店产品具有最终的裁决权。因为随着消费者市场的成熟,消费者消费选择的理性化和多样化,酒店的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成了消费者选择或不选择该酒店的最后依据。因此,如何运用酒店现有资源,打造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就成了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 三、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现代酒店管理之父埃尔斯沃思·密尔顿·斯塔特勒(Ellsworth Milton Statler)说过,酒店从根本上说只销售一样东西,那就是服务。提供低劣服务的酒店是失败的酒店,而提供优质服务的酒店则是成功的酒店。酒店的目标应是向客人提供最佳的服务,而酒店的根本经营宗旨也就是为了使客人得到舒适和便利。 由此可见,酒店的核心产品就是服务,而围绕着服务产品的建立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活动,就是构成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具体地说,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酒店的声誉 酒店的声誉是酒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度结合,酒店知名度是酒店名声的大小,而美誉度则是酒店名气的好坏,酒店的声誉是消费者选择酒店的关键因素,因为一个酒店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如同在产品市场上,卖者对买者做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做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一样,虽然这种承诺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酒店不履行或者不具备这种承诺,就会失去消费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声誉是酒店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以广州白天鹅宾馆和南京金陵饭店为例,这两个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酒店,20多年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他们始终都是中国酒店业的佼佼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酒店国内外市场上拥有的极高的声誉。 2.管理能力 酒店业是一个服务产品高度无形化和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在这样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管理能力是酒店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酒店的管理能力包括酒店获得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是狭义的“核心能力”。管理能力取决于酒店是否拥有一支具有特殊组织才能和高度职业化的经理队伍,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酒店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 3.企业文化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过多年实践而探索、凝练、提升、总结出来的;为酒店全体员工共同自觉遵守的、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和制约全体员工的;带有深刻地组织制度意义的;具有本酒店特色的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酒店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4.营销技术 营销技术即酒店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酒店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酒店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营销技术是酒店业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人力资本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酒店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的时代酒店人力资源的全新理念,人力资本对酒店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酒店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但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而且要发挥全体员工的作用,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酒店的声誉,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6.特色产品 酒店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特色产品的竞争。在个性化消费日益明显的今天,谁拥有了消费者喜爱的特色产品,就能够牢牢地抓住消费者,无论是客房产品,还是餐饮产品,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才能够更多地吸引回头客。 特色产品除了客房、餐饮等有形的实物产品外,服务产品的特色也是酒店特色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更具灵活性的产品同样可以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特色服务也是营造酒店品牌,参与竞争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四、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核心竞争力是酒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为此,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可以从内外两条途径来进行。 1.酒店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内部途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酒店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2)注重研究,形成特色 酒店经营者必须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冷静分析自身产品的特点,在经营管理、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形成差异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有可能就是构成今后自己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3)加强创新,形成品牌 加强酒店产品和服务技术的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产品和服务创新。一个酒店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酒店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关键性产品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科学规范,制度保障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企业良好的土壤之中的,酒店业是最早和国际接轨的行业,最早引进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服务,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酒店的管理,然而,这种管理制度和现行的管理体制始终难以调和,不能使制度得到有效的发挥。而民营性质的酒店又带有了太多的经验型主义的色彩,背离了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都必须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运作模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 (5)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有一位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酒店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外部途径 (1)建立联盟,增强竞争力 酒店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竞合阶段,鉴于中国绝大多数酒店是以单体酒店形式为主,酒店之间,尤其是不同地区的酒店之间可以通过建立酒店联盟的方式,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酒店获得核心竞争力。 酒店联盟的建立不仅可以使酒店之间实行市场共享、信息共享,而且,在联盟过程中,有助于一个酒店学习另一个酒店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酒店或更多的酒店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提高单体酒店在某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酒店联盟是单体酒店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最近刚刚成立的中国中档商务酒店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加盟名店,获得品牌 对于一些知名度不高,市场应对能力不强的单体酒店来说,可以通过加盟著名的酒店品牌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知识资源,提升酒店的知名度和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加盟国际知名的酒店品牌还是国内著名的酒店集团,都可以在管理、服务、文化、品牌等方面得到这些酒店管理公司或集团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能够使酒店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分享这些酒店集团的预订资源,对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3)兼并重组,提升实力 酒店还可通过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兼并重组是酒店迅速扩大规模,做大作强,快速参与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酒店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4)培育忠诚顾客,提高核心竞争力 酒店通过核心产品和服务,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持之以恒,持续发展 酒店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 酒店管理者必须引入人力资本管理的概念,通过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需要对员工和业务经理进行监督,防止因为薪酬、升迁等因素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确保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心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否则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 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不要闭门造车地衡量自己绝对的改进程度,而是要相对地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持之以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酒店管理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 林俊英 编著 [2]《酒店管理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新友 著 [3]《国际饭店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4000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外资进入中国酒店业,如今外方管理的中国酒店数量已经相当多了,而引进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也是中国酒店业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外方管理酒店是指由外方独资、中外合资或中方独资并由外方参与管理的中国酒店。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由于起步早,管理科学、形成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的酒店正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理念加以引导,再加上中国入境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外方管理的酒店能够更好的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使外国游客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因此,许多中国的中高星级酒店都选择国外酒店管理集团进行管理,外方管理酒店在中国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 外方管理酒店作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由尝试性发展进入到运作成熟、快速扩张的新时期。这些酒店已由过去仅仅关注外国客人市场转向国内和国际并重、由主要城市向二级城市迈进、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并开始了对中国酒店业的全方位影响。外方管理酒店成功经营的原因除了在政策上有一定优惠之外,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大陆由外方管理的主要几大集团酒店,如香格里拉、假日、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等。其人力资源管理上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较为灵活、科学。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聘用基本上没有限制,而且由于实行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更加灵活。尤其受裙带关系影响较小,人员安排更为科学。 其次,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几乎所有的外方管理酒店都设有独立的培训部门,有些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联系国内外有关院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第三,在员工待遇上,外方管理酒店略为优厚。首先是付给本地雇员的工资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对中方雇员的奖励计划上,较为容易依据自身经营业绩作出决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资主体原因往往需经上级部门批准,企业难以独立决策。 第四,成功推行了人才本土化战略。80年代初,国内几家主要集团酒店的外方人数曾最高达150多人,占总员工数的10%。进入90年代,随着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许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经顺利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成为外方管理酒店维持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尽管由于实行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使得大多数外力管理酒店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取得了较强的竞争力,但在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薪酬模式实施困难。个人业绩付薪奖励体系是国外酒店业中较为普遍的做法,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薪酬奖励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但是,大部分中国员工却对目前职务和岗位挂钩的薪资模式表示满意。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人际关系和谐很重要,这种平均主义分配模式正好可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业绩付薪体制则可能破坏这一和谐,因此其实施受到了阻碍。 二、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尽管中国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酒店业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三、由员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外方管理酒店用人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得员工流动率一直较高,虽然到了90年代所下降,但另一种现象的存在也令人担忧,那就是流失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员工中,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要职高生,也不愿要大学生。这对本身员工素质不高的酒店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四、中方管理人才的真正成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很多中方管理人才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总体上受教育水平不高,在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总体战略的把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缺少那些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对东西方制度和文化都有较深理解的高级人才。而且,一部分员工“服洋不服内”,也给中方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五、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酒店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管理中的摩擦。外方管理酒店中中外方员工关系 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和谐,但也存在着一些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不过好在外方管理人员在进行国际委派时大都会进行跨文化培训,使得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降到较低的水平。 科学的人力资源系统理论假定人是生来勤奋的,在正常的、对个人才能的发挥没有限制的环境里,人都能主动、自主、自立、员工中蕴藏着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丰富智慧和创新精神。在这一假设下,简单的说,酒店留住员工并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动因可以被归纳为:合理的薪酬、有发展力的职业前景、愉快的工作氛围、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针对以上几点,笔者认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性格特征聘用法”。员工选择不当是导致员工跳槽、人员流失的首要原因,并直接导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酒店在选拔员工时,应首先对空缺的职位进行细分,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拔符合其性格要求的员工。此外,任用那些充满激情、快乐,友善的员工总是正确的选择。里兹·卡尔顿酒店利用高预测方法确定岗位候选人,通过“性格特征聘用法”的精心选拔后,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是高效率的,他们不仅不遗余力地使顾客满意,并可以参与自己工作区域内的计划制定。在过去的几年中,里兹·卡尔顿酒店减少了近一半的人员流动。 二、把核心能力植入人力资源体系,彻底改变传统的薪酬设计理念。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却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薪酬要与能力和工作绩效挂钩,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首先要明确酒店的商业战略,例如假日酒店的商业战略是“提高营业额,使运营成功,重新构建和统一机能,壮大酒店基础,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发掘战略优势”。然后对面试中发掘的个人能力进行认证,证实其有助于酒店商业战略的成功。再把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体系相整合,只有能力完全被整合到所有体系中。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评、奖励、领导力发展、继承计划和职业规划,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最后,以能力为基础制定资薪体系,并将能力体系引入新员工的认识环境中,以明确酒店对他们的期望。假日酒店使用能力体系,成功的转变了其海外子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使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司战略和薪酬体系保持一致,五年以来利润一直保持增长,客户满意度很高,而且员工流失率也很低。 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酒店应该对每一位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划方案,使其能够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招聘时,应该选择有潜质并热爱酒店工作的大学生,按照其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分配到某个部门,给予其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锻炼,如果达到了特定的指标并通过评审,可以提升到一定的职位,这样,通过不断的磨练和培养,将能为酒店创造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外方管理公司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海外培训经历,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定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例如美国假日集团在孟菲斯市设假日酒店大学,假日集团的经理们都得在这裏进行为期2至5周的学习。喜来登集团在全世界3个大洲设有5个培训中心用以训练中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培训将有助于留住人才、激励人才。 四、交叉培训。交叉培训是一种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巧的培训来满足不止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方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酒店作为保持人员素质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交叉培训有助于酒店更加有效的控制成本,在旅游旺季业务量突增或员工生病、休假以及顾客额外需求导致酒店内部出现工作缺位时能够及时弥补。同时,还可以降低员工的跳槽率。因为一方面,员工喜欢培训所带来的挑战,减少了长期重复同样工作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增加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使员工一专多能,效率大幅度提高,从而节约了劳动资本,工资水平上涨。马里奥特酒店集团采用交叉培训管理模式后,进行了大规模减位政策,压缩了30%管理职位,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减少,每年的净收益增加了10亿美元,并使员工规模达到了最优化。Westin酒店实施交叉培训后,高质量的员工队伍和优质的服务已经从顾客的信息反馈中得到证实:82%的客人有再度下榻Westin的打算,87%的客人准备把Westin推荐给他人,这无疑验证了交叉培训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酒店产品的定位摘要:入世后,国际酒店集团在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酒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酒店如何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酒店,市场定位一、酒店产品定位概念:“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技能培训等管理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也就是说,酒店产品定位决定了酒店必须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二、酒店产品定位酒店产品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酒店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能够使顾客体会到它的定位。如酒店的“豪华气派”、“卫生和舒适”等,这种定位方法,酒店往往强调产品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常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2)根据质量和价格定位:价格与质量两者变化可以创造出产品的不同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质量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及技术,而价格往往反映其定位,例如人们常说的“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产品定位思路。(3)根据产品用途定位:发扬同一个产品项目的各个用途并各种用途所适用的市场,是这种定位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同样是一个大厅,它可以作为大型宴会、自助餐的场地,也可以被当成会议大厅接待各种会议,同时,还可以成为各种展示、展览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酒店产品,酒店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在挑选出来的目标市场中,分别树立起不同的产品个性和形象。(4)根据使用者定位:这是酒店常用的一种产品定位方式,即酒店将某些产品指引给适当的使用者或某个目标市场,以便根据这些使用者或目标市场的特点创建起这些产品恰当的形象。许多酒店针对当地居民“方便、、口味丰富”的用餐要求,开设集各地风味为一体的大排档餐厅,便是根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定位。(5)根据产品档次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是将某一产品定位为其相类似的另一种类型产品的档次,以便使两者产生对比。例如一些酒店将自己客房产品的档次设定为与某一家公众认可的好酒店的客房档次相间,以求使顾客更易于接受他们的产品。这种做法的另一个方面是为某一产品寻找一个参照物,在同等档次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以便突出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如一些酒店推出的公寓客房,突出在与标准间同等档次的前提下具备的厨房设施,更加适合家庭旅游者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家庭旅游者购买的目的。 (6)根据竞争定位:酒店产品可定位于与竞争直接有关的不同属性或利益。例如酒店开设无烟餐厅,无烟意味着餐厅空气更加清新。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暗示顾客在普通餐厅中用餐,其他人吸烟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7)混合因素定位:酒店产品定位并不是绝对地突出产品的某一个属性或特征,顾客购买产品时不单只为获得产品的某一项得益,因此,酒店产品的定位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创立其产品的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发掘产品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满足更为广泛的顾客需求。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经济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正确的管理条例和办法是十分重要的,对酒店来说,管理办法同样也是很关键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店管理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摘 要】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酒店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的视角指出,酒店业应转变成本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本量利分析为手段进行成本决策,努力提高成本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 现代酒店; 成本管理; 成本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

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 市场调查 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

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 修理 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 教育 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企业管理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思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 其它 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 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

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 广告 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 措施 ,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 企业 文化 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 方法 。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效益增减的关系,以提高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选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决策方案。酒店业应进行成本形态分解推广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采取最佳成本控制策略;同时酒店应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系统的全面成本管理以提高酒店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来儿.现代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王爱民.酒店成本管理方式的探究(下)[N].中国旅游报,2006-6-7(007).

浅谈我国酒店企业的危机管理

摘要:在酒店发展的同时,酒店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危机。认真对待这些危机,有效防范和应对危机的发生,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危机管理因此成为酒店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方案。本文分析了酒店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发生因素,初步探讨了应对各种危机的控制措施以及防范机制。

关键词:酒店危机;因素;控制措施;防范机制

危机是指一般由客观自然(社会)或主观(人为)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危机”是一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转化为“机”的管理过程。“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危机管理就是一门研究危机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影响的科学。实施危机管理可以保证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组织实行渐进式的变革,促进组织兴旺发达。而缺乏危机意识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施危机管理。

一、酒店企业发生危机的因素

(一)危机发生的客观因素

1.自然灾害危机: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有一些由不可抗拒力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酒店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导致“危机”的发生。如沿海地区的风暴灾害;地震多发地的地震灾害;南方各大江、河沿岸的洪涝灾害;恶劣天气造成的冰雹灾害;甚至城市改、扩建后排水管网跟不上发展所形成的内涝等等。

2.人为危害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有的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较差。打架、赌博、吸毒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酒店本来经营环境复杂,接待的人来自四面八方,鱼目混珠,所以特别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稍微处理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3.旅游饭店人才危机:旅游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饭店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大部分酒店都面临着“人员充足,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旅游饭店一般会采取改善软硬件水平吸引人才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提高猎取人才的薪酬和职位,或是完善饭店工作的硬件设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人才一般都会再次从事自己擅长的行业,饭店方几乎没有任何的培养费用,替代成本非常低廉,却往往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收益,因而饭店人才流动率非常之高。

4.本土酒店业面临边缘化危机: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占领是一个长期战略,目前正处于加速扩张期。国际酒店集团正在越来越多地聘用中国籍的职业经理人,以解决跨国酒店管理水土不服问题。而这种“本地化人才掠夺”,会将国内高素质饭店管理精英挖走,这又从很大程度上导致本土酒店业的团队素质相对较弱,平均房价较低、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网络化水平落后,从而加大了本土酒店业与国际酒店集团之间的差距。

(二)危机发生的主观因素

1.管理者素质:在酒店管理中,某些高层领导官僚意识浓厚,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人才,管理方式粗暴,管理态度恶劣,利用个人权力阻断上下级的沟通 渠道 ,员工缺乏利益表达途径,自尊和利益受到极大的伤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处理店、客纠纷不力;服务人员也因管理者培训不够而应变能力差等等。

2.员工素质: 旅游饭店的主要产品是服务。服务即时性的特点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有些酒店员工素质不高,提供服务时牢骚满腹,因语言不合与客人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员工受利益驱使出卖酒店内部机密。这都是对酒店缺乏忠诚度的表现。一旦发生这些情况,不仅降低了饭店的服务质量,最终必然还给饭店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酒店的文化和结构:如果一个酒店没有形成核心的组织文化并且结构松散,员工的责任感就会松懈,容易形成办事随随便便、拖拖拉拉的局面,从而使该酒店失去凝聚力,其沟通管理也更加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危机发生了,其危机传达到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的每一员工,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候会延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使得危机产生的不良后果难以消除。

二、控制措施探索

酒店“危机”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发觉,而且如处理不当,影响会迅速扩大,使酒店声誉受损。因此有必要建立危机控制机制,当危机不可避免时,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借鉴国内外大酒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酒店的实际,以下的控制措施对处理危机有积极的意义。

(一) 果断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酒店内部:1.危机小组成员在危机爆发后,应及时对危机情形作出判断,分清主次,找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将危机处理情况快速准确地传达给酒店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危机处理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必要时还让他们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2.对受害者:认真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承担相应的责任,诚恳地表达歉意,冷静倾听受害者的意见,了解和确认有关赔偿损失的要求。3.对待新闻媒体: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说明危机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难懂的词句,同时公开酒店企业的立场,减少媒体的猜测。危机公布最好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在讨论危机时,决不能敷衍塞责,否则给公众造成缺乏责任心的感觉,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重塑酒店形象

即使酒店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但一定时期内,酒店的形象和经营状况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因此,危机处理还要进入重塑酒店形象的营运阶段,只有酒店形象重新得到建立,才能称上转危为安。首先,针对危机公关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弥补酒店形象的公关活动,以期待公众的谅解;与酒店息息相关的公众保持联络,告诉他们危机之后酒店的新局面和新进展,保证酒店适时出现在公众场合,使公众时时关注危机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耐心解答公众的问题,打消他们的疑虑。此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酒店的 规章制度 ,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及酒店企业与各相关部门的外部沟通,使酒店的经营活动接受更广泛的群众监督。

(三)化危机为转机

危机的最后一步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如何从避害中来趋利,这就是危机管理的课题,注意细节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在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把企业比作木桶,企业的各个环节就是围成圆桶的木板,不管木桶怎么大,由于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因此企业的经营实绩就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平时,我们习惯于 总结 成绩和经验,不大喜欢寻找不足和问题,即使寻找问题,也不会在意最薄弱的环节,殊不知,薄弱环节即使是细节,也会铸成大错。酒店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呢?这需要在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作一个自我评估。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数据分析法,该方法是对酒店危机处理过程中一系列工作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将其行为和公众的认可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统计量化分析。2.公关实效调查法,该方法通过走访当事人,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评估危机处理方法的成败得失,以便把握规律、积累经验。

三、酒店危机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树立人才危机意识。

树立人才危机意识是酒店服务业防止人才流失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旅游酒店的高、中层领导,还是酒店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人才危机意识,必需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能否留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二)培养员工危机意识。

平时生活中,给酒店员工多讲一些危机发生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危机的防范知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们进行处理危机的实战演练,以增强他们对危机征兆感知的敏锐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会多出一份警戒心,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其主要成员应由熟知酒店内外环境、由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参加,他们应具备善于沟通、思维敏捷、处乱不惊等素质,以便总揽全局,迅速做出对策。基层员工也应派代表参加,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

(四)建立危机管理预案,即危机发生时的处理程序。

所以,危机管理预案中必须规定危机发生时,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工作程序,什么样的问题由谁来处理,谁有权处理什么事,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是什么,由谁发出酒店的紧急状态令,对外发布信息的原则是什么,现场和善后处理的指挥、协调、对外关系处理等工作的原则是什么,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这些是战胜“危机”的关键因素。

(五)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做好“危机”的传播和公关工作。

酒店应该认识到危机发生时的“危机公关”是危机处理的重要工作。作为酒店,本身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就处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周旋中,可以说并不缺乏公关能力,此时,更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要善于和媒体进行友好地沟通与对话,要善于利用、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控制“危机”的范围,缓和矛盾,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因此,酒店在危机发生之时,要直面问题,尽快弄清真相,分清责任,勇于接受事实,勇于承担责任,不可自欺欺人,要及时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把危机真相尽快告知媒体和社会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以真诚的态度去打动人,以真实的信息去引导人,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从而化危机成为转机。

参考文献

[1]范秋梅,潘少峰.酒店危机管理预案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17).

[2]王飞.旅游饭店人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熊文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企业危机管理[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鲁开垠,罗文文.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3,(6).

[5]李培荣,李平.现代酒店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导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9).

[6]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张玉波.危机管理智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索引序列
  •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具体酒店
  •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国内酒店
  • 酒店管理主题酒店毕业论文
  •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酒店竞争力
  •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4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