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和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和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和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信贷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准入客体风险的管理,甄别客户,择优扶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户,相辅相成,共同壮大,最终实现客户、银行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防范风险是做好信贷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银监会提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此形势下,银行信贷工作也需及时转变观念,寻求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后系统论述银行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并规划系统的建设举措;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分析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通过以上两方面来思考如何做好信贷业务。 写作提纲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存在风险惯性 (二)银行信贷资金被挪用挤占优质信贷业务 (三)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相关行业联动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1、立法监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二)来自银行自身的原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2、选择贷款方式不当。3、信贷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确的信贷文化。

网上银行风险的论文下载篇2 谈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网上银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独特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其中,信用风险已成为网上银行深入发展的瓶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控制。 关键词:网上银行 信用风险 信用机制 一、网上银行的内涵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服务手段,使客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 、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上银行又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二、我国目前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 1.信用风险的含义。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所带来的风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身份难以确认,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有较大的障碍。金融也是具有虚拟性的服务特点,因此,相比传统金融而言,基于网络而产生的金融业务更容易发生信用风险。 在信用价值被忽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和个人既不会有目的地利用信用手段增强经营实力,也不会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和地位,造成了宝贵的信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历史和现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2.我国的信用发展现状。最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银行交易活动中失信现象非常严重。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信用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交易当事人的不诚实不诚信的行为屡见不鲜,彼此金融行为具有短期化倾向,而最主要的是对相应的不诚信的交易行为的惩戒力度非常不够,使当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个人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太低,远远低于他不诚信所得到的好处,而社会上没有一种舆论对他进行谴责。 首先,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严重缺乏。在网上银行业务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的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信息不够通畅,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很多企业与个人对于信用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社会上信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没有信用的经济个体,竟然还会有交易行为的发上,说明整个社会行为和舆论取向会大大制约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不利于信用状况的改善和提高。 其次,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违约的可能性很高。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状况的不完善性,整个社会对信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高,个人和企业用户对网上银行还没有达到完全信任,这也间接阻碍了网上银行的发展。 3.银行机构内部的信用风险。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基础上的,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系统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网上银行业务引发信用风险的机会比以往增加。例如,当银行未能稳定地提供安全、准确与及时的网上银行服务和产品或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如公众预期的那样好时,银行信用受到质疑;内部员工操作失误和欺诈使用户遭受损失,可能会削弱消费者或整个市场对银行是否具备适当管理互联网交易能力的信心,甚至还会导致整个网上银行业务系统因客户流失而中断,银行信誉便因此受损。所以没有信用的基础,想要高效地进行网上银行业务,确实是不现实的。 信用风险影响着银行建立是否新的客户关系或业务渠道,也可能导致银行面临诉讼、财务损失及客户流失的不利局面。如果银行机构因从事网上银行业务而遭受信用风险,那么网上银行业务这一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将会受到削弱,其 发展势头也必将遭到遏制,会起到反方向的作用。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1.健全建立信用机制。要建立整个社会信用机制是一个社会系统复杂工程,要全方位地努力,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配套工程,以期能够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制度框架。 2.建立银行内部信用管理机制。银行内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以保障银行的切身利益,促进网上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网上客户档案管理。银行在进行网上业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根据用户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额度,就会使得优良的客户定单得不到增加,也无法及时发现信誉较差的客户,造成信用损失。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网上客户档案,并定期进行跟踪调查,以更好地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2)提高风险测量水平。信用风险评估对银行来说是一项复杂而极其重要的工作。要求银行具备准确地识别的风险和实力,在整个银行的范围内为用户评定出统一且准确的信用等级。银行也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从事信用管理的工作。 (3)合理利用客户信用信息。目前,针对房屋贷款还款信用规范还是比较普遍的,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3.建立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 。建立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目的是与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接轨。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的,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极力维护评级的公正性,可以帮助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进行评级。在当前我国信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必须强调信用评级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一方面通过向银行提供所需的信用报告帮助银行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特有的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促进有效的社会惩罚机制的形成,使失信的企业和个人的失信成本要远高于其失信所获得的“收益”,以此来弥补 法律惩罚的不足,确保社会信用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整个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4.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监管机构的建设。要防范信用风险,必须建立起以监管当局牵头的,同时要跨部门的,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多部门协同的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做到信息共享。 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有效减少 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人们在 经济交易中,只有具有确定的安全预期心理,才会很安心的很规范的进行金融活动,否则,信用无法建立,网上银行的业务也无法继续创新和扩大。 猜你喜欢: 1. 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免费下载 2. 金融风险的论文免费下载 3.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措施毕业论文 4. 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5.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方向论文

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会计无论从内容,还是体系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结合商业银行会计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是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

一、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

我们知道,“银行会计”需要实践,所以在该课的教学中,应该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之间,掌握了知识要点。

1.问题式教学步骤。

问题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问题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步步推进,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其涉及的过程如下: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提问,并给以学生独立的时间进行解答。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在学习银行卡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借记卡,信用卡,记账日等概念设计问题情境,给予学生进行解答。

学生问题解答。

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问题情境,通过资料调查,去解决教师的提问,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课程内容。

实践总结。

学生完成问题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思考,通过知识总结,加强学生的知识的了解,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教学应用。

为了让学生熟悉银行卡的型别以及不同型别的特点。在课程上设定了如下的教学案例场景:王明是一名IT上班族,其月工资为3000元,假设其刚上班不久,手上没有多余的存款。其所在公司在每月的10号发放上月公司。工作后,由于花销较大,所以工作后王明给自己办理了一张信用卡,该信用卡的最大透支额为15000元,每月2号为账单日。该信用卡的透资率为年率的18%。现在王明想要为家里添置一台价值3500元的彩电。今天已经是15号,但是手上还差2000元,王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彩电?要求:王明不能进入信用黑名单,并且王明不能够付信用卡利息。问题情境宣布完成后,需要学生进行资料调查,从上述情境可以看出,王明目前需要从信用卡借款,那么,从还款日期来看,他只能再下个月的10号之后。那么如何从信用卡进行透资才能不用支付利息以及进入信用黑名单成为了突破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学生只有掌握了当前我国银行卡的型别以及特点,才能正确的解答此问题。从银行卡的型别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应用的是贷记卡,学生需要解决贷记卡的还款日期,利息规定,利用相关规定,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从情境中了解,“王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彩电?”,那么这也与王明的贷款时间有关系,这就引申出了信用卡的另外的概念,记账日,账单日,到期还款日,以及免息相关规定。学生通过对上述知识的调查与梳理后,可以知道,银行卡的免息日一般在40天,那么如何利用该免息时间,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3.教学总结。

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最后,学生给出答案的正确性是否已经不太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银行卡的类别与特性等内容显然更为重要。所以在该情境问题结束后,笔者后与学生一起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完成后,再回头看待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提问理论,最后再从理论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二、结语

问题式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问题场景的设计,教师在设计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问题式教学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效果,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范文二: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探究

1目前我国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银行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

经调查得知,还有很多银行的会计部门,还在用传统的手工法进行业务的办理,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所以导致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不高,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只会简单的键盘操作,这样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在经营管理、资料储存、资料分析等方面功能的发挥。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造成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没有连线起来,将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复杂化[3]。银行之间办理的业务,需要将所有的资讯传递到邮局或是电报局进行相关的处理,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递的速度慢,再加上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不熟,导致资讯的处理手段落后,计算机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工作的效率低。

银行会计对银行高层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商业银行要想有立足之地,加强会计部门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对银行的会计管理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不断的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经营理念。但现在还有很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仍只做一些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并没有对会计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与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将导致银行的资金在运转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

银行会计的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差。

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是工作中的重点,是保证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银行会计管理人员对银行经营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总是一味的认为银行获得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利息差获得的,与会计部门的管理工作无关,在工作的过程中只要核对好相关的资料就可以了,所以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就不会对银行的各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所以银行就不能从中获得有效的服务资讯,影响银行的发展。

2市场经济下加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完善银行会计体系,实现结算网路化。

银行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要完善银行会计管理体系,这一体系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自动化收付系统,二是建立自动化的会计资讯加工处理系统。而这些现代化会计体系的建立,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会计结算工作的自动化和网路化水平。首先,银行要完善计算机装置,尽可能的减少电脑中的空白;其次,建立全球化的机构,将会计电脑系统与业务办理电脑系统相结合,减少不必要的处理过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保证电脑网路的安全性;最后,银行的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系统的资料处理中心,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想得到保证,就要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首先,银行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要全方位的进行考核,保证人员的素质满足银行行业的服务宗旨。其次,在会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的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养会计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而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处理水平。

3总结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银行只有不断的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就要不断的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才能保证银行企业的高效发展。

会计和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新背景下金融会计培训的创新 【摘要】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银行会计职业培训是商业银行获得创新性发展、财务资讯上市达标、防范高频金融犯罪、应对金融国际化与资讯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银行会计培训处于一种低效的、被边缘化的态势。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明显与资讯化趋势、国际竞争及金融工具创新不匹配。银行会计处在创业争效的第一线,其素质技能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高度。弱效、不可持续的会计培训,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的长期低下,从而导致业务低效、缺乏竞争力甚至滋生金融犯罪。鉴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改变会计培训边缘化、培训理念与机制守旧现状,围绕组织者、培训师、受训者三方致力于新背景下培训理念、管理机制、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 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物件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阶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专案训练。在训练专案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 。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络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络。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连结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物件[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资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代理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资讯科技以及现代理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连结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资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 *** 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模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回圈。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影、光碟多媒体、计算机、视讯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建立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释出,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阶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枣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资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篇2 浅谈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 摘要:从2000年至今,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诚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公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却还有公司不吸取教训,继续滑向失信的深渊,最终葬送了自己。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当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 诚信体系建立 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经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但是在现代市场,诚信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领域尤为明显,知名公司作假帐的丑闻不时传出。2009年,号称印度“安然”的萨亚特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比约10亿美元,影响力之巨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的诚信:2002年,从安然到世界通讯、再到施乐,美国公司财务造假前仆后继,令投资者信心动摇。同一时期,诚信问题不仅困扰著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困扰著中国资本市场,银广夏、蓝天股份等知名上市公司被揭露财务造假,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探索会计诚信体系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平息后,中国金融界安静了许多,似乎诚信回归,一切正常。 然而今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17亿!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卷入造假丑闻》的报道又在金融界掀起了。报道称,从2002起,当爱建股份出现财务异常时,其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上海立信选择了与公司“合作”遮掩事实,涉嫌参与掩饰财务近17亿元亏损。 二、探究原因,深层分析 爱建窝案后,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网蒐集相关资料以及和业内相关人员的一些交谈,总结出以下4条。 1. 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认可。上市公司在公示财务报表时,总会尽一切可能展示好的成果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期筹备到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公司提供虚假资讯可能会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出现财务异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审计机构“合作”遮掩。审计机构愿意与公司“合作”,是因为目前审计机构还处于买方市场,为了能保证自己的机构长期运转下去,留住客源,一般会同公司妥协。所以,会计作假对双方对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双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双方作假的内在动因,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 会计资讯的不对称。会计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优势,掌握了不对外的内部资讯,从而造成了会计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布。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生产经营,只能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且公布出来的财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稽核,普通投资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手中有比较详细和真实的资料做参考,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稽核出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因此投资者都很信任注册会计师,信任由他们稽核签字的财务报表。这就造成了公司和稽核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 3. 失信成本低,法律对失信、犯罪的震慑作用弱。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打击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造假败露,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查出来的会计造假主要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具体负责审计的会计师的顾虑会少很多,为避免麻烦,审计师大都会无保留意见。 4.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因为人员缺 乏、没有独立性等原因,没有起到实质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审计,审计完后并没有第三方进行认真负责的复查和稽核,很难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只手来进行有效地监管。 5.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本,从而发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专案,会计资讯制造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专案的确认时光来制造虚假业绩,另外主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资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跟着经济的飞速发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呈现,使原有的会计轨制、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公布,这在客观上呈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 三、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卷调查表的第9题为“您认为目前假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5%的人选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而在第10题“您认为造成会计资讯失真的主体因素是”中,有的人选择“单位负责人”,仅有的人选择“一般会计人员”。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在这种从属关系下,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能否进行和所遵循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单位负责人。如果单位负责人向会计人员施压,会计人员很难长时间保证会计资讯的绝对真实。说到底,会计还是附属于公司的上下级部门而不是单独独立的审计部门,作为附属品而没有独立性,怎么能独善其身? 2. 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很多人都认为已经有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而且又都是 *** 部门,之间也有协作,为什么还要说“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据笔者了解,税务部门的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收入方面、成本方面、费用方面和缴税方面,而这些检查还是以公司的账本为依据,也就是说税务部门是从公司的成果上监督而不是过程方面。工商部门主要是查注册资本,就是看你有没有抽资行为,也不涉及做账。所以这里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仅要以账本为依据,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 3. 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前面已经探讨过,对于造假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造假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造假的层出不穷。如果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不仅仅要增强对个人的处罚,更要加大对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甚至可以因此处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负责人,从源头上减少造假的动机。 4.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会计人员是否能抵挡得住,是否能遵从职业道德,就要看会计人员自身。不论是普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这时候都要加强自律。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从内部提升抵御力。同时对每一位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真实的记录每人的诚信情况,档案将随其一生,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动力。 5. 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会计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根基。会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作为整体一部分的金融会计,在这个良好的土壤里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会计无论从内容,还是体系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结合商业银行会计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是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

一、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

我们知道,“银行会计”需要实践,所以在该课的教学中,应该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之间,掌握了知识要点。

1.问题式教学步骤。

问题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问题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步步推进,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其涉及的过程如下: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提问,并给以学生独立的时间进行解答。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在学习银行卡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借记卡,信用卡,记账日等概念设计问题情境,给予学生进行解答。

学生问题解答。

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问题情境,通过资料调查,去解决教师的提问,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课程内容。

实践总结。

学生完成问题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思考,通过知识总结,加强学生的知识的了解,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教学应用。

为了让学生熟悉银行卡的型别以及不同型别的特点。在课程上设定了如下的教学案例场景:王明是一名IT上班族,其月工资为3000元,假设其刚上班不久,手上没有多余的存款。其所在公司在每月的10号发放上月公司。工作后,由于花销较大,所以工作后王明给自己办理了一张信用卡,该信用卡的最大透支额为15000元,每月2号为账单日。该信用卡的透资率为年率的18%。现在王明想要为家里添置一台价值3500元的彩电。今天已经是15号,但是手上还差2000元,王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彩电?要求:王明不能进入信用黑名单,并且王明不能够付信用卡利息。问题情境宣布完成后,需要学生进行资料调查,从上述情境可以看出,王明目前需要从信用卡借款,那么,从还款日期来看,他只能再下个月的10号之后。那么如何从信用卡进行透资才能不用支付利息以及进入信用黑名单成为了突破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学生只有掌握了当前我国银行卡的型别以及特点,才能正确的解答此问题。从银行卡的型别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应用的是贷记卡,学生需要解决贷记卡的还款日期,利息规定,利用相关规定,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从情境中了解,“王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彩电?”,那么这也与王明的贷款时间有关系,这就引申出了信用卡的另外的概念,记账日,账单日,到期还款日,以及免息相关规定。学生通过对上述知识的调查与梳理后,可以知道,银行卡的免息日一般在40天,那么如何利用该免息时间,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3.教学总结。

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最后,学生给出答案的正确性是否已经不太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银行卡的类别与特性等内容显然更为重要。所以在该情境问题结束后,笔者后与学生一起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完成后,再回头看待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提问理论,最后再从理论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二、结语

问题式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问题场景的设计,教师在设计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问题式教学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效果,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范文二: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探究

1目前我国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银行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

经调查得知,还有很多银行的会计部门,还在用传统的手工法进行业务的办理,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所以导致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不高,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只会简单的键盘操作,这样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在经营管理、资料储存、资料分析等方面功能的发挥。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造成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没有连线起来,将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复杂化[3]。银行之间办理的业务,需要将所有的资讯传递到邮局或是电报局进行相关的处理,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递的速度慢,再加上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不熟,导致资讯的处理手段落后,计算机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工作的效率低。

银行会计对银行高层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商业银行要想有立足之地,加强会计部门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对银行的会计管理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不断的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经营理念。但现在还有很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仍只做一些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并没有对会计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与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将导致银行的资金在运转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

银行会计的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差。

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是工作中的重点,是保证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银行会计管理人员对银行经营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总是一味的认为银行获得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利息差获得的,与会计部门的管理工作无关,在工作的过程中只要核对好相关的资料就可以了,所以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就不会对银行的各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所以银行就不能从中获得有效的服务资讯,影响银行的发展。

2市场经济下加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完善银行会计体系,实现结算网路化。

银行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要完善银行会计管理体系,这一体系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自动化收付系统,二是建立自动化的会计资讯加工处理系统。而这些现代化会计体系的建立,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会计结算工作的自动化和网路化水平。首先,银行要完善计算机装置,尽可能的减少电脑中的空白;其次,建立全球化的机构,将会计电脑系统与业务办理电脑系统相结合,减少不必要的处理过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保证电脑网路的安全性;最后,银行的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系统的资料处理中心,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想得到保证,就要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首先,银行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要全方位的进行考核,保证人员的素质满足银行行业的服务宗旨。其次,在会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的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养会计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而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处理水平。

3总结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银行只有不断的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就要不断的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才能保证银行企业的高效发展。

写电算化不可以吗?我这里找到一篇: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 (具体详细的你到汇博在线上搜)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近年来,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人们总是将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相混淆,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实质区别,可以替换使用;也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优于会计电算化,但不知道优在何处,只是在朦胧中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可能会替代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搞清楚两者的来龙去脉,对两者加以正确的区分,有利于教育教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定位甚至学术机构的确切命名。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

直接写金融会计呗,大部分导师肯定都不懂,除非有在银行工作过的。这样的论文答辩好过,他们提不出太多有针对性的问题。

商业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信贷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准入客体风险的管理,甄别客户,择优扶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户,相辅相成,共同壮大,最终实现客户、银行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防范风险是做好信贷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银监会提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此形势下,银行信贷工作也需及时转变观念,寻求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后系统论述银行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并规划系统的建设举措;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分析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通过以上两方面来思考如何做好信贷业务。 写作提纲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存在风险惯性 (二)银行信贷资金被挪用挤占优质信贷业务 (三)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相关行业联动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1、立法监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二)来自银行自身的原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2、选择贷款方式不当。3、信贷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确的信贷文化。

1.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选择:1)我国商业银_行存款结构_变化及营销_ 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_人消费贷款_风险防范分_ 3)我国商业银_行个人住房_贷款的风险_管理等。2.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促进现代科学发展和理论发展,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增长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指导作用,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需要选确认选题的正确性和价值导向,其次是论文的创新性和内容,并结合学生个人能力,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等。1.毕业论文的选题通常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浏览捕捉法和追溯验证法1)浏览捕捉法:通过此方法进行选题,需要广泛且全面的查阅文献资料,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研究内容的本质进行剖析,其二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摘录,加深脑海中对部分论点论述的印象,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规划,排列组合,理解课题之间的联络,进行深入思考,最终确定自己的选题 2)追溯验证法:对已有文献内容的问题进行追溯,部分论文中有后续的研究计划,以及部分未开展的研究内容,同学们在选题时,可以对已有论文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或者延伸拓展,以不同角度的方式解析论文内容。2.论文选题决定了你的论文方向,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因此选题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部分学校还会将毕业论文放入个人档案。如果不加思索就选定题目,由于缺乏研究分析,材料准备也不充分,勉强提笔来写困难重重,被导师全盘否定也是极有可能的,甚至会影响顺利毕业。

你好,解析如下: 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 在个人消费信贷中,由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零售业务”,被视为拓展信贷营销业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主要手段,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自然成为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贷款投向。在表1中,2000—2005年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占全国消费信贷余额比重均在74%以上,2004年、2005年则到达80%左右。2005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18400亿元,是2000年的倍,1998年的倍,与2004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相比,增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无论是在增长速度上还是在总量上每年均发展迅速。 表1 1998—2005年全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单位:亿)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国消费信贷余额 472 1097 4235 6990 10669 15736 20063 2215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 426 770 3377 5598 8258 11782 15853 1840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比重 % % % % % %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增长比例 % % % % % % %资料来源:统计公报(2000—2005) 商业银行之所以争先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近些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以及国家信贷政策的支持;二是商业银行普遍认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优质资产,不良贷款率极低,比批发类贷款风险小得多。事实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贷款率低、风险相对小并非必然的,它是同经济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住房抵押公司风波和1995年日本住房金融案件,均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相关。随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快速增加,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也开始不断上升,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平均不良率在1%左右[1],到2004年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贷款率达到%左右,其中农行高于2%。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较发达地区上海,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平均不良率只有%左右,到2006年9月末,平均不良率上升到%,两年多时间上升7倍多。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初期,法律制度欠缺,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在很大风险,实际的贷款违约率高,特定条件下(如贷款高速增长),用于风险分析的不良贷款率指标滞后性非常明显,掩盖了实际风险状况。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期限长,每笔贷款数额小,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或振荡,贷款违约等风险就会显现,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还没有遇到真正考验,因此加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走向良性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环境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发生有其可能性和必然性,这主要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自身的特性和市场环境等诸多内、外部因素决定,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中最基本最直接的风险。一般有下面几种形式: 一是被迫违约。被迫违约是借款人的被动行为,是指借款人在购买房产后,因实际支付能力下降或突发事件的发生,无法继续正常向商业银行按照规定还本付息。我国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就业条件严峻,教育、医疗等支出急剧增加,都会使借款人的支付能力下降甚至恶化,使借款人无力继续偿还贷款本息。 二是理性违约。理性违约是借款人的主动行为,是指借款人主观上认为放弃继续还款能带来更大的收益而产生的违约行为。当房价迅速下跌或利率上升幅度较大,继续还款的成本大于放弃还款的收益,借款人会理性违约。主动违约最有可能发生在贷款合同签订后的头二年,因为此时违约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损失的仅仅是首付款、交易费用和一部分贷款本息[2]。 三是提前还款。提前还款是借款人主动违约行为,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额度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的行为。当市场利率低于合同利率时,提前偿还贷行为就有可能发生,提前还贷一方面使商业银行损失原合同利率带来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得遭受为还贷资金寻找合适投资渠道的损失[3]。 四是恶意骗贷。恶意骗贷一般称为“假按揭”,是一种欺骗行为,主要特征是实际借款人将套取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金用于风险更高的投资,如挪用到房地开发,或者进入资本市场,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大幅上升。2007年1月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住房按揭贷款成为被挪用入市检查重点。 2.抵押风险 贷款抵押物是商业银行第二还款来源,但是商业银行也常面临如下抵押风险: 一是抵押处置风险。当抵押物变现渠道窄、成本高,商业银行不能顺利、足额、合法变现,就会遭受抵押处置风险。我国住房二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交易法规不完善,手续烦琐,交易费用高,导致银行的抵押物变现困难。 二是抵押物价格风险。抵押物价格风险包括抵押物价格市场风险和抵押物价格人为风险。前者是指抵押物因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房屋自然磨损而导致抵押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当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或不景气时,价格下跌有可能导致抵押房屋价格不能够覆盖银行本金和利息。后者是抵押人在其抵押期限内对房屋的损坏造成抵押物价值下降,或者由于估价人员因其过失或故意过高估价抵押物而产生的风险。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甚至出现贷款利率低于存款利率,导致银行收不抵支的风险。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有:一是“不匹配”风险,抵押贷款的长期性和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调整的不同步,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固定利率,如果存款利率上调,银行的资金成本就会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浮动利率且下浮时,如果银行资金成本不变,银行的利差也会缩小。二是由利率风险引发的提前还贷信用风险。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住房贷款债权不能及时足额变现遭受的利益损失。引起流动性风险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特征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特征,商业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短期资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期限长、回收慢,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在时间上明显不匹配,存在“短存长贷”的问题。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变现性比较差,一是因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零售性业务,每笔贷款的贷款利率、到期日、贷款成数以及贷款期限等都不同,商业银行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二是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的投资者无法逐笔估计每笔贷款的违约风险成本,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住房等消费品二级市场尚未形成,抵押物变现难影响住房抵押贷款变现性。 5.法律制度风险 法律制度风险是指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失信、违约行为惩罚办法不具体,执行力度不强,使商业银行面临损失。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是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基础条件,如美国1968年颁布了《统一消费信贷法典》、《消费信贷保护法》,1974年又颁布了新的《统一消费信贷法典》。我国还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专项法律、法规,《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法》、《合同法》等法规都是为生产信贷而建立的,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特点不相符。 6.市场政策风险 市场政策风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国民经济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由繁荣到萧条周而复始周期性波动,影响房地产业的市场风险。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周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经济高涨时,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贷款数量急剧扩大,经济萧条时,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急剧下降,房价下跌,商业银行势必会面临大量的“呆坏账”损失。二是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房地产市场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我国整个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的定位不明确,由于住房消费是居民的大额消费,投资乘数大,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从而成为政府调控经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当房地产市场发展脱离个人消费能力,出现泡沫和经济过热,与调控宏观目标相违背,政府会采取房地产调整政策,随着房地产业的调整和收缩,商业银行也将面临政策风险。 7.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出现问题,导致的信贷风险。从贷款政策、管理流程、组织结构、技术基础等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商业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上存在重业务拓展、轻业务管理的冲动,不计风险代价抢占市场份额;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运作中随意性较大,尚未形成合理评价标准和业务流程;熟悉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专家人才匮乏,管理经验和人员的培训跟不上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信用信息基本属于封闭状态,银行之间缺乏沟通,个人的信用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缺乏统一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等等。这些管理因素均导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增大。 8.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是银行内部形成资产风险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经营机构在制度管理上放宽贷款要求而造成的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业务导向激励约束机制下,经营机构重业务轻管理,甚至违规经营,未经批准擅自或变相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名违规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等高风险业务;二是部分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或思想素质不高,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有的甚至与借款人串通,逃避制度约束。 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防范 针对上述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八大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予以化解和防范。 1.开发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和内部评级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信贷管理主要围绕单一借款人风险展开,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风险管理精神,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仅仅包含单一借款人风险管理,更加重要的是,应当以优化配置风险资本和配置信贷资产组合为风险管理模式,对银行面临的整体风险进行测量、监控和主动管理,因此要求商业银行对整体信贷业务开发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采用内部评级法,用统计模型测算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指标,全面准确把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状况,对未来整体风险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借款人个人资料和历史信用信息,建立科学的偿债能力和资信评估模型,逐步完善单一借款人信用评级体系,对借款人进行市场细分,以此作为开展业务的重要依据。 2.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防范管理和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应制定一套严密、详细、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流程,逐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第一,根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内部评级模型的相关数据制定贷款风险资本配置和信贷组合计划,确定业务发展方向、比重以及发展节奏和进程,避免贷款政策管理失误带来损失。 第二,加强贷款流程全过程管理,从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检查等环节分析相关风险点,落实管理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业务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解决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理的导向机制;强化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根据资产的实际损失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在组织结构上,可以逐步实行审批官和风险控制官派驻制,实现审贷分离和风险监管分离,保证贷款审批和风险控制的独立性;成立专门审查审批中心,实行集约化经营,逐步培养优秀的专业化审批官和风险管理官,提高管理专业水平。 第四,加强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信息收集量越大,信息质量可能就越高,信息分析结果可能越准确,为较好预防和控制信用风险评价提供客观依据[4]。 3.建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市场和政策风险 房地产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性的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反过来给宏观经济以强烈的作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为了防范市场系统性和政策风险,建立预警模型对宏观经济指标、产业经济指标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分析,对房地产市场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进行预测,及早做出反应,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预警系统构建完善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是建立风险预警的数据库,从各个方面取得数据,不断积累和完善数据的收集整理,为模型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发合适的风险预警模型,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预警区间、警戒线以及指标权重、概率密度函数等设置合理参数;三是建立快速反应和预控机制,对风险预警系统显示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和化解。 4.加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利率风险会逐步显现,商业银行在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开发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其利率根据市场利率的不断变化而作周期性调整,利率调整周期可以是1个月、1季度、半年或者1年。与我国现行的浮动利率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周期性的利率调整将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的匹配状况,把由商业银行承担的利率上升的风险转移给借款人,同时也把由借款人承担的利率下降的风险转移给商业银行。 第二,开发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是指在抵押贷款合同所规定的还贷期限内,贷款利率固定不变的抵押贷款方式。在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模式下,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部分的利率风险,如果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获得固定利率资金来源与贷款相匹配,如发行固定利率债券,利率互换等,可以避免相应的利率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第三,套期保值,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正逐步开放,商业银行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实行套期保值进行利率风险管理,通过市场交易抵补资产负债由于利率变化导致的价值变化,如可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交易所期权进行短期利率风险管理,用银行间期权(上限期权、下限期权和双限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进行长期利率风险管理。 第四,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交易的二级市场,通过该市场商业银行可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形成债权出售,换取贷款资金或流动性高的短期债权,提高流动性。 5.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转移机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抵押贷款保险机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目的在于规避或分散三类风险,一是房屋毁损的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风险,三是借款人的人身风险。我国目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构层次和险种均较单一,银行信贷风险和保险机构承保的信用风险、人身风险没能合理划分,亟待通过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来解决,在保险品种上,可以开发与消费信贷相关的财产险、失业险、人寿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等保险品种,在保险机构上,可以为中低收入借款人建立政策性保险机制的抵押贷款保险,为高收入借款人和中、高档住房提供商业性专业保险公司抵押贷款保险业务。 第二,推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短贷长”的矛盾使商业银行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多种风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存短贷长”的矛盾[5]。我国2005年12月开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随着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推广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品种的丰富,可以适时推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上所承受的风险。 6.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法律制度环境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有效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立法支持。我国应尽快制定和颁布《消费信贷法》,明确消费信贷活动中相关主体的职责,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相关环节均有法可依,通过立法强制推行个人信用制度,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管理的经验,如美国的消费信用方面法律就有:《公平信用报告法》、《诚实信贷法》、《诚实借贷法》、《公平信用结账法》、《信用卡发行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法》等[6];同时改善法律执行环境,建立处置银行抵押资产的小额债权速审法庭,减少繁杂手续和环节,增加公正性和透明度,降低抵押物处置成本,提高处置的效率。

银行相关的硕士毕业论文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1.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选择:1)我国商业银_行存款结构_变化及营销_ 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_人消费贷款_风险防范分_ 3)我国商业银_行个人住房_贷款的风险_管理等。2.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促进现代科学发展和理论发展,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增长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指导作用,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需要选确认选题的正确性和价值导向,其次是论文的创新性和内容,并结合学生个人能力,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等。1.毕业论文的选题通常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浏览捕捉法和追溯验证法1)浏览捕捉法:通过此方法进行选题,需要广泛且全面的查阅文献资料,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研究内容的本质进行剖析,其二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摘录,加深脑海中对部分论点论述的印象,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规划,排列组合,理解课题之间的联络,进行深入思考,最终确定自己的选题 2)追溯验证法:对已有文献内容的问题进行追溯,部分论文中有后续的研究计划,以及部分未开展的研究内容,同学们在选题时,可以对已有论文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或者延伸拓展,以不同角度的方式解析论文内容。2.论文选题决定了你的论文方向,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因此选题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部分学校还会将毕业论文放入个人档案。如果不加思索就选定题目,由于缺乏研究分析,材料准备也不充分,勉强提笔来写困难重重,被导师全盘否定也是极有可能的,甚至会影响顺利毕业。

内容摘要信贷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准入客体风险的管理,甄别客户,择优扶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户,相辅相成,共同壮大,最终实现客户、银行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防范风险是做好信贷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银监会提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此形势下,银行信贷工作也需及时转变观念,寻求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后系统论述银行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并规划系统的建设举措;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分析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通过以上两方面来思考如何做好信贷业务。 写作提纲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存在风险惯性 (二)银行信贷资金被挪用挤占优质信贷业务 (三)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相关行业联动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1、立法监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二)来自银行自身的原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2、选择贷款方式不当。3、信贷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确的信贷文化。

商业银行相关毕业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商业银行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4.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5.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6.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7.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8.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9.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10.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11.不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12.货币乘数分析的理论误区及影响;13.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1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与管理路径分析;15.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信贷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准入客体风险的管理,甄别客户,择优扶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户,相辅相成,共同壮大,最终实现客户、银行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防范风险是做好信贷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银监会提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此形势下,银行信贷工作也需及时转变观念,寻求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后系统论述银行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并规划系统的建设举措;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分析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通过以上两方面来思考如何做好信贷业务。 写作提纲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存在风险惯性 (二)银行信贷资金被挪用挤占优质信贷业务 (三)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相关行业联动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1、立法监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二)来自银行自身的原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2、选择贷款方式不当。3、信贷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确的信贷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 要]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市场化经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实际市场化运营中加以衡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提高经营绩效、增强经营透明度和股市多变对稳健经营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从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实现信贷业务均衡有效发展等方面,加强各项发展要素的整合,从不同层面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相关配套的外部环境建设。[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公司治理,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银行业开放市场的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步伐明显加快,继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和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与境内上市后,中国工商银行也于10月27日成功在香港和上海同时公开上市,而中国农业银行对于股改也正处于积极筹划之中。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是一项新事物,面临诸多考验,但上市仅仅是改善产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开端,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上市后,要严格按照资本市场与银行业双重监管标准规范运行,通过苦练内功,固本强基,找到有效发展的途径,这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谋求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上市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和再融资的渠道,这有利于解决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资本金不足问题,提高资本充足率;实现产权股份多元化,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市场化经营。而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也提高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银行自身抵抗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一)推进产权多元化发展进程产权是法律规定的对某一资源的所有及其使用方式,它具有明显排他性或独占性的特征。现代制度经济学也认为,通过明晰产权,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规范交易行为,提高效率。而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特别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上市前,产权结构单一,所有者虚置,即国家的所有权缺位。按照产权理论的要求,我们不难理解,要使产权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由获得授权的个人或组织使用它,并且运用资产的全部收益和成本都应归属于资产的所有者。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益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没有一个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通过股改上市,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股东,打破这种单一的产权格局,推进多元化产权结构的进程,有利于明晰产权,标本兼治,把国有商业银行打造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二)加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步伐以往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的强制性推动。依靠外部强制性力量的推动固然可在短期内实现制度变革,使其适应一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过多地依靠行政的强制性干预,容易造成各种利益主体的短期行为,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导致政策、规则、指令等经常性调整,使得执行人无所适从,影响资源的持续优化配置。通过股改上市,引入市场自发性的变革力量,实现产权主体与股份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真正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表层看,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有助于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从深层次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化改造,建立经营权、所有权与监管权“三权分立”的经营管理制度框架,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软约束问题,使银行的市场化经营获得制度上的保证。同时,各产权主体的管理经验、知识水平和对商业银行运作的了解把握程度,决定着产权主体正确行使股东权利,从而实现对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约束。(三)形成良性的资本补充机制从众多的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上市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增加银行的流动性以及资本实力、促进银行的信息披露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国外情况看,商业银行上市是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大多已经上市。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绝大多数是上市公司。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通过股改进行的注资、剥离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的资本不足与不良资产问题。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要达到股权明晰、财务透明、管理规范等要求,增强吸收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资金的能力,依靠市场化手段形成良性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来持续壮大自身实力。(四)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观念的转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营效益、资产质量都得以大幅提高。通过上市,构建一套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要求,规范银行的经营,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适应在境内外上市要求的财务核算、报告体系,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及时进行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披露,接受市场的直接监督,必将提升公信力,扩大银行知名度。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改上市,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增强国际国内投资者的认同,提升境内外资本市场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乃至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信心,从而有利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的投资价值。尤其是国际知名金融集团的加盟,有利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技术。方法,促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国际接轨,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建立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步子一直迈得较为谨慎。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强调了效率导向,却没有真正触及产权制度的核心层面。从现在的情势看,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资本市场,表明已经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同时也证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取得较大成效。但是,银行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并不代表就必然地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为上市而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能仅仅为筹资补充资本而上市;更不能为上市而上市。上市成功不是免费的午餐,只能看做银行改革发展中迈出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而其也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持续保持资产质量与盈利水平,提升经营绩效的挑战尽管面临利率市场化与流动性过剩的趋势,近两年,为适应我国全面开放金融业而进行股改上市的要求,与国内其他银行的扩张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明显较低,基本控制在10%左右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处于股份制改革重组阶段放贷行为谨慎有关。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深入或改制完成上市,流动性过高可能获得较大扭转,上市后的国有银行贷款投放有望增速。其原因在于通过上市募集资金补充资本,使得资本约束对信贷行为的影响降低,相应的作为公众银行,将具有更大的盈利压力,投资者不可能长期容忍上市商业银行把资金持续用于低收益的货币市场投资,也不会容忍持续过高的资本充足率和过低的资本回报率。可以预计,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上市之后,充足的流动性以及相对较为充足的资本金,必然会推动商业银行更为积极地发放贷款。资料显示,仅200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贷款增加了1705亿元,增幅;中国建设银行更为典型,贷款增加3570亿元,增幅达,贷款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趋势明朗、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带来的流动性相对过剩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信贷市场的有效投放并严格控制和规避风险,做好信贷规模增长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良好平衡,则是上市后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努力创建良好的机制以控制新增贷款出现新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切实提高经营绩效与盈利能力,增强竞争能力与竞争意识。若没有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提高,就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消化潜在的新增不良贷款,从而满足监管机构规定的拨备覆盖率的要求。(二)股市的多变性带来经营稳健性的巨大挑战成为上市银行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范围更广、种类更多、表现更隐蔽、性质更复杂、管理难度更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授信审批等信用风险领域,有的银行虽然也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但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仍然明显。上市后的商业银行能否抵御股价波动造成的冲击,这是任何企业上市都将面临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密切融合,一旦出现汇率和利率大幅度波动,极有可能相互影响。这些风险将会影响上市银行的品牌信誉、股东收益和自身“身价”,从而对上市银行的经营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上市改革的进程中,随着金融脱媒和流动性过剩的加速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加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同质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过度竞争,进一步放大信贷风险与利率风险,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能否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金融创新求发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展上市商业银行运作空间,增强主动负债的能力,减少或消除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敞口,改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主动应对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提高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指数,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三)适应监管与信息披露要求,增强经营透明度的挑战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是新协议的三大支柱。商业银行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就必须遵守巴塞尔协议,同时接受我国银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求,达到银监会按照经营绩效类、资产质量类和审慎经营类三大类七项指标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的评估标准。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还需要严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执行审慎的会计政策,正确处理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过程中的各项关系。同时,作为上市公司,要按照上市地证券监督管理当局和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将更加统一、严格、规范和透明,确保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这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经营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是全新而严峻的考验,必然要求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审慎、稳健、透明和合规的经营理念。三、上市后的现实选择及对策通过股改上市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初步实现股权多元化,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基于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社会公众投资者和市场的期望,上市成功与否,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市场化运营来衡量,只能从为投资者提供的投资回报和客户的满意度来评判。为此,要真正成为市场化的主体,必须具备与市场化经营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培育和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一)彻底转变经营管理理念1.树立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公开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海内外市场提出的资本回报要求,即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传统的“以规模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为此,上市商业银行要树立市值最大化的观念,逐步将价值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经营管理当中,运用价值管理理念指导经营管理实践,通过对价值的管理实现业务长期持续的有效发展。2.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体现了现代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一种经营理念的转变,即面向市场,以市场运作方式来管理客户关系,通过有效的分层管理,发现优质客户,争取优质客户,培育优质客户,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3.树立资本约束的经营管理理念。变资产约束为资本约束,促进经济资本配置的不断优化。上市后要以实现市值最大化为导向,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目标,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管理层级和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有效引导业务发展方向,实现最优化的收益风险组合,实现银行价值的增值。同时,真正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制,将价值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各层级,引导其将价值实现作为各项具体业务决策的依据,并以此衡量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在客户取舍、产品定价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不断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多元化。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促进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上市后,要进一步借用资本市场机制,通过资本的并购和控制,使公司治理中的财产权能灵活地进入或退出交易领域,通过股权或资产的收购、赎买等方式来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多元产权主体,规范其运作行为,从而降低非经济目标在总目标中的权益,真正实现建立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宏伟目标。2.不断推进建设“流程银行”目标。按照“精简、高效、扁平化”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条块组织机构变革,重组经营网点,解决产品部门与客户营销的对接问题,全面整合经营流程,建立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走出机构重叠、业务混杂、效率低下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实现组织体系扁平化、业务功能综合化、业务处理集中化、经营管理国际化;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包括下设专门委员会)为主的决策机构、以总经理(行长)为主的执行机构以及以监事会为主的监督机构的有效联系与制衡机制。3.改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将管理者的业绩和收入挂钩,采用奖金、分红、期权等多种激励手段,实现资本回报也是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的要求;将员工的业绩和收入挂钩,除了直接奖励,如业务奖励、年终奖金等外,还应引人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制度,激励员工尤其是管理层提高绩效,同时着力营造尊重才智的氛围,创造发挥才智的舞台,培育和巩固核心竞争力。(三)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在现代金融领域中,能否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体系,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是影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价值管理的必然要求。1.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一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二是建立完善的稽核审计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的同时将风险由国家独自承担转化为由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等共同承担;三是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约束和风险管理约束机制,增强防控风险能力。2.强化风险的全员全过程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银行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渗透风险管理,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要把风险管理活动整合到业务活动中。这种整,合建立在细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特别要研究运营过程中的所有岗位,细化对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和报告等流程,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增强流程的可操作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加强沟通,共享信息,通过全员全过程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3.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保持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全面风险管理概括为对商业银行各个业务单位和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银行上市后,任何资产质量的变化都将被真实披露,并直接体现为风险与收益的调整,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盈利的真实性和在市场上的信誉,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价值。无论从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还是从促进银行稳健发展和良性运作的角度,都需要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在夯实资产质量方面下工夫。(四)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现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管理,概括而言是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控制的风险程度内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整体资产负债组合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并据此进行客户和产品选择的过程。银行经营方向和策略的选择不是凭主观臆测得出的,要科学测算每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必须依靠资产负债管理来实施。1.计量和管理各类市场风险,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计量系统。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产负债项目错配和金融市场要素波动引起的,因此也统称市场风险。如果过度承担市场风险或风险管理不善,将有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灭顶之灾。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套风险计量系统,对市场风险进行准确计量和科学管理。2.实现科学的预期获利,稳步提高市值。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商业银行不应简单追求短期盈利,而必须实现有战略目标的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国际银行业通常以净利息收人为短期‘盈利目标,而以市值也就是资产负债表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为长期盈利目标。随着我国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判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谋求短期和长期盈利目标之间的平衡。3.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关系。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资金缺口管理方法,通过调整利率敏感和非利率敏感的资产负债组合结构,改变资金缺口的大小,以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此外,为保证获得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比较利益,规避利率风险,创新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产品,从而有助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失衡,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总量平衡和期限结构平衡。4.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着手整合管理架构,即由目前以分行为核算主体的横向管理体制,渐次过渡到以业务线为核算主体的纵向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完全实现市场风险集中管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结构,理顺管理流程,建立以风险调整为中心的营运决策机制、绩效衡量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五)把握信贷业务均衡有效和阶段性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信贷业务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拓展其他业务的基础。股改上市后资本约束和不良贷款控制的硬性要求得以舒缓,高度重视并着手加快信贷创新,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在支持客户发展中提高资产收益;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现实选择。1.创新信贷经营观念。必须把握信贷经营主线,找准市场定位,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当前,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贷结构调整和优质信贷市场拓展带来新的机遇。在确保已有的优质大客户和高端客户群体的同时,要淡化客户身份观念,积极培养优质中小客户群体,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增长点。2.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实现信贷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信贷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既要根据市场需求有机地组合金额、利率、期限及担保方式等要素,根据客户阶段性需求为客户提供多种信贷产品组合的结构性融资动态服务,更要在贷款审批流程、贷款发放前提条件及附加服务等方面寻找突破。要提高信贷产品技术含量,形成核心产品,提供特色服务,拓展和延伸信贷产品功能,提高信贷业务竞争力。3.大力构建信贷文化。信贷文化对银行信贷经营业绩有重大促进作用,是信贷业务竞争力的主要资源之一,是减小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信贷文化的根本点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客户经理、信贷人员之间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信贷队伍的凝聚力和信贷人员对银行的归属感,建立管理制度化、经营规范化、审贷专业化,重视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新型信贷文化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道有力屏障。另外,为加大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步伐,促进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将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打造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银行,同时要积极推进外部环境的配套建设:一是促进健全金融监管职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政府应破除严格分业经营的抑制性金融政策,努力推动利率市场化,政府金融职能与商业职能分离,加强对金融业市场约束。特别是证监会和银监会应联合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风险。证监会加强对股市的监管,避免过度投机导致的股市大幅波动;银监会加强对上市银行的监管,规范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避免纪福星: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间接控股或收购。而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改革现有的监管制度安排,对业务日益交叉和融合的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监管,营造大银行与小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实施监管中要注重监管程序的规范化和全程化。这样,既能控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的制度风险,又能保证金融运行的高效与公平。二是大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本市场的不发展。只有资本市场发展了,银行体系积聚的风险才能最终得到化解。因此,在我国金融开放过程的同时,必须立足国内,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有效地将储蓄转化成投资,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积极促进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用法律手段明确界定限制国有上市银行的公共性经营范围,国家对上市银行承担的公共性业务给予补偿;更加明确与上市银行中国有股产权相关的“责任约束机制”,明确国有产权代表与监管者的职能定位,真正形成上市银行的所有者和监管者职能分开;变行政方式选择银行管理者为市场选择方式,建立科学的经理人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从用人制度和评价机制上促使经理人注重银行的逐利性,注重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税收等政策方面,也应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后享受与一般法人企业同等税收待遇等。

  • 索引序列
  • 和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 会计和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 商业银行相关的毕业论文
  • 银行相关的硕士毕业论文
  • 商业银行相关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