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
一定不适合,可是没人解答你的问题,这个来凑数哦。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内容摘要:我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了“民族舞蹈教学尝试”,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为幼儿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但是,传统的幼儿民族舞蹈教育活动,往往只重发展幼儿的动作,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动作,等幼儿学会了动作后,再配上音乐。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又忽视了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根据大学所学的艺术教育理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结合幼儿教育实际,现在进一步总结理论和实践,将之归结为毕业论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的能力。关键词:幼儿 民族舞蹈 教学尝试长期以来,流行音乐影响着幼儿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哼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周杰伦的“双截棍”等流行歌曲,随着音乐扭动的也是迪斯科,健身舞,街舞等,传统的民族舞蹈逐步受冷落。幼儿园的舞蹈的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幼儿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它既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技能”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必须以发展幼儿素质为根本目标。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相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自然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经过在园两年的学习,对部分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民族舞蹈活泼的曲调,鲜明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新颖多样的体裁,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性格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知特点,为幼儿民族舞蹈的学习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尝试。1 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幼儿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幼儿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幼儿在欣赏民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如:我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常有而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简单优美的舞蹈,配上自然表情,引导幼儿欣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舞蹈美,喜欢音乐舞蹈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有感受美,表现美的素质。例如:教授大班舞蹈《骑上我的小毛驴》,这是一个维吾尔族族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先讲述《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同时播放新疆民族音乐,让幼儿欣赏欢快活泼的新疆乐曲旋律,感受新疆民族乐曲的优美动听,使幼儿产生兴趣,然后我穿上民族服装,戴上花边小帽,贴上两撇小胡子,把自己打扮成风趣、滑稽的阿凡提形象,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现新疆民族的刚劲、豪爽、活泼、风趣,热情的动作美,孩子们看了以后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成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我们在教幼儿欣赏新疆舞蹈同时还通过欣赏VCD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有的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幼儿在听听、看看、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让大家分享他们对民族舞蹈的感受。然后我们再请幼儿继续欣赏幼儿非常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小弟弟早早起》,幼儿就会根据已掌握的几个基本动作自编自舞起来,我们真为孩子们潜能感到惊喜。2 创设环境,充分营造民族舞蹈的氛围环境对幼儿的印象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与幼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舞蹈环境和氛围,增加幼儿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引导幼儿在音乐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在一日生活中营造民族舞蹈气氛由于音乐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播放优秀的民族乐曲,如:蒙古族民歌《吉祥三宝》、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江苏民歌《小茉莉》,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撒尼民歌《我和祖国亲又亲》等,让民族音乐时时萦绕孩子身边。同时,随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音乐舞蹈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即的组织深化幼儿进行自发性的舞蹈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族舞蹈文化音乐区:投放也了解的各民族服饰道具、音乐等,鼓励幼儿穿上民族服装,大胆自由随意的表演欢乐的民族舞蹈,给幼儿自己展示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孩子们之间自发的音乐行为多了也会吸引同伴积极参与,互相促进,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舞台。认知区:投放各种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图片,vcd、画报等,如:藏族身穿长袍,斜开衣襟,腰间系长带,一只衣袖挂在身边,女孩腰间系七彩围裙,爱喝酥油茶,对人表示敬意时常献哈达等。蒙古族人们喜欢骑马,射箭弹马头琴,住在辽阔的草原上,造就了他们像神鹰一样勇敢,心胸像草原一样宽广------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更好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如:藏族的雄健有力,蒙古的豪迈奔放。手工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民族歌舞,建筑物、乐器及其它照片,并提供许多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相应的民族音乐或背景,制作相应的民族服装道具,如:播放傣族舞蹈《孔雀舞》时,引导幼儿做一个孔雀的皇冠,用废旧塑料袋子作美丽的纱裙,套上亮晶晶的指环,就可以像孔雀翩翩起舞。又如可以用纸盒子作新疆的花边小帽,用棉花做成可爱的小胡子,贴在鼻子下,用旧报纸裁剪并装饰做成花边马甲,这样就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美丽的新疆《摘葡萄》。在家园互动中分享民族舞蹈的乐趣“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共育。家庭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在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尝试中,我能人交战经常地参与到舞蹈中来,让幼儿园教育与同庭教育优势互补。首先,我们通过每月一次的家园互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带着自己和孩子共同创设的民族舞蹈,带上自己设计的不同的民族服饰,来到孩子们中间进行亲子互动,也可与其他幼儿互换服装,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台舞蹈,在良好的气氛中,家长与幼儿愉快的交流,增强幼儿感受民族舞蹈的信心和乐趣。其二,通过在文化馆,文庙、县瓷都艺术团工作的家长为我们介绍有关民族的音乐舞蹈、风情、文化等知识,还进行《采茶舞》《放风筝》等民族舞蹈的表演,让幼儿加深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其三,通过家长会帮助家长理解我能开展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意义,指导家长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共同收集民族资料,帮助孩子顺利学习民族舞蹈。通过家园互动,我们真正做到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民族音乐舞蹈艺术。3 精心选材,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充分扩大民族舞蹈的视野)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要作为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精心选择。必须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民族音乐幼儿民族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先感受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在加深理解,因此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舞蹈,有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容易学会。如:蒙古族舞蹈《吉祥三宝》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很浅显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孩子就是家里的吉祥三宝,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民族音乐在一次秋游活动的时候,经过农家小院,看见一个老伯正在清洗奶牛,孩子们十分好奇,叽叽喳喳的询问着。原来老人真要为奶牛挤奶,看着老人挤奶的动作以及牛奶哗哗喷射到桶里的情景,孩子们欣喜的笑者,叫着。抓住回园谈话的契机,我顺势提出学习蒙古舞蹈《挤奶》,孩子们兴趣高涨,还根据感受的经验维妙维肖地创编了许多形象的动作。选择多种体裁,特点鲜明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高山族舞蹈《高山青》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幼儿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孩子的情感,幼儿就能更生动,更自然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4 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民族舞蹈美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意,就是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幼儿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例如:幼儿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要有意识的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唱,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产生兴趣,然后启发幼儿自己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幼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这就改变了以往舞蹈学习中,单纯要求幼儿模范老师,步步跟的被动现象,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如在教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中,我首先有些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观察小树、小花的成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联想自己和小树、小花一样天天快乐的成长,使孩子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他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排排身穿绿衣的小树苗和一群五彩斑斓的花仙子,在阳光下一起长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越多,就越能感受舞蹈作品的内涵,就越能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序指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让幼儿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从中理解和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如在教福建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老师制作一只彩蝶,用一根长棍牵着,先让幼儿伴着音乐玩捉蝴蝶的游戏,并有意识的在游戏中渗入舞蹈基本动作,使幼儿在兴致勃勃地追逐中,自然的学习了舞蹈动作,解决了难点,熟悉后学习《采茶扑蝶》就十分容易了。又如,在学习舞蹈《北京亚克西》中,虽然动作很简单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先让幼儿熟悉乐曲,感受火车轰隆隆的节奏和氛气,然后老师当火车头,让幼儿做车箱,一个个幼儿跟在老师后面学习“火车头”的动作,就像车厢一节一节的组合,很容易就完成了弹簧步等舞蹈动作,使幼儿很快的理解并形象的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有机引导感受,创造动作,表现作品舞蹈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美的一个好方法,幼儿动的过程是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音乐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依样画葫芦作简单的复制,而是有了新意,在表演是有脑中有了意境,有了联想,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有再造想象,才能有创造力。如在播放《小格桑》乐曲是,孩子们都神气活现地做踏步、敬礼、摆抢、远望、吹号、骑马等动作,都活象一个小小解放军,这些都是音乐旋律在幼儿情感上的反映,说明幼儿有潜能的感受音乐美和体现音乐美的能力。有机是指把握机会,随即教育,我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现实的生活,或者让幼儿欣赏录像节目、优美的图画等,然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如幼儿从录像节目中欣赏到节假日,人们扭着秧歌,摇着彩扇拆借的景象,在指导《秧歌舞》时,幼儿就能回忆欣赏过的情景,自编动作,生动表现音乐舞蹈美。
摘要:舞蹈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少儿舞蹈教育作用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少儿 舞蹈 教育作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有助于孩子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小鸟、白云,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要有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儿童在习舞过程中把握感知事物,多从生活中去发掘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例如,有在少儿舞蹈课上,以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配以《小白兔》的命题,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孩子们都跳出了小白兔的各种动作,有的蹦蹦跳、有的相互玩耍嬉戏。这样有助于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滴尽致地得到智力发展。此外,少儿舞蹈促进智力的发展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少儿获取知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少儿舞蹈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少儿可以学习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是少儿知识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舞蹈无知识可学的看法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还应看到,一段好的舞蹈音乐,一部好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是一本好书,少儿从中可以学到自然、人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可以培养少儿的表现创造能力。少儿的表现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语汇去表现思想情感和情绪,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少儿通过舞蹈,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此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无疑十分有益。 二、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如果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舞蹈的精髓所构建的空间结构有三种,即“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认知结构张扬的是真,伦理结构张扬的是善,审美结构张扬的是勇和美。也只有真、善、勇、美“四位一体”的理性建构,才使舞蹈显示人格整塑合理的完整内核。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了“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 “真、善、勇、美”是21世纪国民人格的四大要素。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多,怕苦怕累的也多。许多人表现出精神上脆弱,行为上惰性,承受力差,对老师的评价特别敏感。尤其是城镇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成就意识,在竞争情况下努力进取性的愿望不强,在人际关系中攻击需要较明显。而在未来人才的人格力量中,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观的能力,主动适应的能力,抗拒压力的能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教育与训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吃苦耐劳精神,完成任务的决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强化宽容合作,顽强进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看,他们时常有美丽奇特的幻想,多变的或似乎是不合常理的情绪。因此,采用适合表现少年儿童的认识、精神情趣、生活形态和个性的少儿舞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比课堂上单纯的语言表达显得更主动、更具体、更形象、更容易被接受。如少儿舞蹈《快乐的星期天》表现了少年儿童利用星期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军属老奶奶做好事这一主题,揭示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少儿舞蹈《戏菱藕》,则是通过劳动场面和勇斗风浪的情境的表现,使孩子们认识到劳动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勇敢坚强的意志,以及获得劳动成果后的喜悦。又如儿童舞蹈《三个和尚》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到后来寺庙失火,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齐心协力扑灭大火保护自己家园这一故事为题材。经过舞蹈的排练演出,不仅能使孩子们认识生活内容,还使他们体验生活的真谛。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中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劳动锻炼意志,并有勤劳合作的美德。舞蹈教育散发出美的温馨,但也是一项残酷的艺术训练过程。它训练的艰苦性是公认的,对于那些没有思想准备的青少年往往为此而困惑、怯步。老师们常常以“苦是乐、严是爱”的思想灌输指导学生,只有从汗水、泪水、酸痛中寻求美获得美,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美的成功,达到美的境界。舞蹈正以真、善、勇、美的作品形象和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们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并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原则的崇高性,从而变为自己内在心理欲求。所以舞蹈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四、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的形式美指舞蹈融合了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美、线条美、韵律美。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雕塑、舞蹈艺术有画的意境,有诗的魅力,有流畅的造型,有独特的形式美。少儿舞蹈更是以动作有趣、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少儿是通过感知和依靠现象来认识事物的,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又是活泼的好动的,舞蹈通过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直观性,正恰恰适应了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少儿舞蹈形式优美,动作有趣,且反映少儿自己的生活。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又念又做,于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参与舞蹈学习,在寓教于乐之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进而受到审美教育。参考文献:1、王书霞:《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剧作家》,2007年 03期。2、陈丽:《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魅力中国》,2007年 07期。 3、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05期。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舞蹈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 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风格分析与发展方向探讨2. 舞蹈编导如何力求新颖独特3. 舞蹈表演及舞蹈欣赏之间的关系论舞蹈形象之产生4. 舞蹈教育学在少儿舞蹈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5. 舞蹈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立法可行性研究6. 由舞蹈"游龙吟"引发的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7. 中国古代舞蹈资源的开发研究8. 中国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至今的回顾与思索9. 中国汉唐古典舞身体语言及创作方法研究10. 中国汉唐古典舞中专教材研究11.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发展状况分析12. 重庆市群众舞蹈的应用与普及研究13. 重庆铜梁龙舞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分析
你与舞蹈的故事,舞蹈改变了你的***、***是我的**(舞蹈)
舞蹈论文选题选择:
下面提供一些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仅供参考。
1、云南音乐舞蹈图像视觉化的民族音乐形态和结构特征;
2、体育舞蹈审美教育功能探;
3、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以新世纪我国高校舞蹈创作为例;
4、试论呼吸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5、浅谈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
6、关于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7、广场舞蹈对女性文化的影响研究;
8、中国唐代舞蹈的发展对当代中国舞蹈的影响;
9、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
10、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11、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2、游旅景区土家族摆手舞蹈表演项目的开发与体验;
1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4、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形体舞蹈教学;
15、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路径初探;
16、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17、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18、浅谈理工院校大学生舞蹈艺术团现状及发展对策;
19、谈谈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
20、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
21、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2、中国舞蹈考级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3、论本土舞蹈的文化特征与传承发展;
24、浅析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
25、回族舞蹈动态如何融入数字媒体艺术。
愁一愁白了头啊~~ 学学我年轻孩子~ 你还早呢! (舞蹈不是我专长)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
一、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 1、讨论学习法 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从这个角度看,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教学中应多采用讨论学习法,这种开放式教学能使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自主地学习,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师与生之间相互启发,知识互补,达到教学相长。如:"我们的教材中应增加哪些教育内容?这堂课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这样的讨论题目它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答案,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往往效果较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 2、尝试教学法 经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觉得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非常适合幼师教学,它的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先动手后理论,边动手边理论"相吻合。特别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教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比如教法课,传统教法是教师先讲授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知识、再结合案例讲解,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充其量背过相关概念、模式,但一到实习还是懵懵懂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先让学生去尝试教学某一课,然后再让学生观看该课的优质课录像,在看录像的同时,再讲解涉及到的教法概念,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教法课再也不是苦闷、抽象教学,而是鲜活的、不断生成新目标的教学。 3、幼儿园情景模拟法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她们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幼教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各种从教的能力,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常设计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等活动非常必要,如: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教学中的这种情景教育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又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实践来体验教师的角色。由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园老师,另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再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把教室当作幼儿园活动室,当春天来临时,请小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来布置活动室,引导孩子认识春季。夏天到来时,则认识夏季。秋季、冬季来临时则认识秋季、冬季。 4、分类施教法 分类教法是指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加以分类,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及要求,使每类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进入幼师班的学生一般分为四类,以艺术课教学为例:第一类,文化成绩一般或偏下,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一点基础,曾受过短时间的训练,自身条件较好。 对于此类学生重点需要其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并规范其基本技能,利用自身条件的优势,向较专业的方向培养。第二类,文化成绩较好,对艺术课程有一定的爱好,自身条件较差,此类学生重在培养其欣赏水平及教学能力,学习幼师舞蹈为今后进入幼儿园做准备,打基础。第三类,文化成绩差,对艺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自身条件好。此类学生首先得培养她对艺术的兴趣,利用其良好的自身条件,要求深入学习,同时还须与第二类学生一样,为其进入幼儿园,并成为幼师的中坚力量打好基础。第四类,文化成绩差,对艺术不感兴趣,自身条件差。此类学生培养其兴趣,要求认真上好每节艺术课,但对要求不高,对音乐绘画都要了解,最重要是培养爱心,对幼儿的一颗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教法还能激发不同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书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笔性帮助学生选择字帖,会很快解决初学书法畏难浮躁的心理,使学生快速进入书法的深入学习。二、设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结构 1、开放性审议课程内容结构 我们在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因为课程自身要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开放和动态更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为此,我院多次到县直实习基地、乡镇部分幼儿园发放各种表格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本校教师多次填列所任课程的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学校汇总后统一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倾听专家和各方面意见,共同审议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以确定课程内容和可行程度。比如根据幼儿园反映意见,增设了《幼儿文学》课程。在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纳了任课教师的意见,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补充, 选择"基本功训练、不同民族舞蹈、幼儿舞蹈、舞蹈创编、综合活动"5个模块的舞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机构更趋向循序渐进。 2、按照课程内容结构科学分工 参照有关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院目前实际情况,改革艺术课教学"跟班制"为"专项教学制",本着竖不断线,横不缺项的原则,对教材选择、内容设置、课时、教法等进行调整。比如根据舞蹈课程内容结构即舞蹈基训课,民间舞课,幼儿舞蹈课,理论创编课,古典舞课,现代舞课,拉丁舞课,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可找到任课教师,避免过去那种挂一漏万的局面,对强化教学的科学管理,将起到督促作用。这样还有利于合理使用人才,有利于教师一技之长发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某一专项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比如音乐课善于器乐的教师可以单独教学器乐;声乐教师单独教学视唱;用理论水平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任音乐理论课教师。 三、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教师由于长期,甚至从没到幼儿园亲自上过课,许多刚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一线实践锻炼的经验也不多,因此,应该让他们到幼儿园与幼儿亲密接触,体验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了解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避免幼师专业教学的空洞、教条和不切实际。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幼儿园这一实习基地,积极倡导广大教师"与幼儿园零距离接触"。具体措施有两种:一是学前教育系专业教师轮流到幼儿园上课,形成切身体验,增强对幼师学生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二是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面对幼儿正式上课,教师则组织其她学生听课并评议,这样,教法课上形成了"创设情景------给出问题-------讲台试教-------教学实习"的新型模式。使教师从"前台的演员"退居到"后台的导演"位置,学生从"台下的观众"上升为"台上的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好,学生的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是开放的民主的。我们还轮流安排学生到学院幼儿园进行幼儿保育实习,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与实习补助,极大的激发了幼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口碑,拉动了招生。 四、建设开放性的教学实习基地 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为专业实习搭建的可行性平台。我院幼师专业,在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与实习单位建立了业务协作联系,求得社会相关行业对我校教学的帮助和支持。我院在县直各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经发挥了指导实践教学的功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指导了专业技能,搭建好通往社会的实践之桥,得到学生的好评和珍惜。我们还在本院建设了一处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的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系学生见习、实习的基地。逐步形成了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基本能够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以考核标准为落脚点,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真正从教学体系的定位中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独立地位。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服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出发,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培养全过程。定期轮流下园实习,熟悉教法及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数比例为1:1左右。使每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迅速适应工作需要。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一、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年龄的孩子,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本学期我们也将多制定些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由于季节的变化,我们也增强了户外体育运动量,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自信的人更能获得成功,更容易得到幸福。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过去只注重智力开展,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代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的幼儿较胆小、懦弱,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拿我班汪晓秋幼儿来说吧,她胆小害羞,依赖性强,每次老师让作画和数学课做一些练习题时,她就会哭泣:“老师,教教我,我不会。”“老师,我肚子痛。”及至父母送她来园时她就产生不愿上学的情绪,追其原因,是怕作业不会做。新纲要中明显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快乐地上学,在平时的谈话、观察和探索中,我找出了一些有效措施。1、鼓励幼儿施展才能,培养自信心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的主要途径,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在一日活动中我首先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接受、力所能及的活动,且对活动的指导恰如其分,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一有进步,给予表扬,碰到困难,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如汪晓秋幼儿画不好时,我鼓励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有时还会手把手地帮她,让她有一些作品的成功感。一段时间下来,她畏难的情绪逐渐减少了。2、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新纲要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与支持的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在每次美术作业后,我总让幼儿进行相互欣赏、自我评价。如:我会说:“你觉得谁的画最好,你的画进步了吗?”幼儿会说:“我觉得我的画很棒。”“今天我很聪明,数学作业难不倒我。”同时幼儿对教师的意见特别重视,往往老师的看法会成为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在评价时会因人而异去爱每一个孩子,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在集体面前去积极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3、开展系列活动,建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幼儿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为此,我班设计了“夸一夸”“帮一帮”的活动。利用每天谈话活动,让幼儿讨论,夸夸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采用教师夸、同伴夸、自己夸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许多幼儿能在同伴的夸奖声中露出自信的微笑。对一些自信较弱的、性格内向的、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幼儿给予帮助和引导。如在操作活动时,有的幼儿拿着操作工具说:“……我不会。”我就会不厌其烦地向他重复操作方法,并把着他的手操作第一步,增强了他重试新活动、向自我挑战的信心。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 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 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 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 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 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 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 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 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 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 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 ,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 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 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 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 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 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 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 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 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 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 ,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 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 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 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 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 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 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 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 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 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最大的。据 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 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 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 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 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准确、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 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 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 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最佳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最 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 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 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 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 。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 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 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 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 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 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 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 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 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 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 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 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 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 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 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 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 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 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 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 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 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 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 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率。
幼师舞蹈论文大纲
导语:对幼师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可以为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让幼儿师范每个舞蹈教师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在专业化道路上和谐发展,对于提升他们专业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幼师的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师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整理了幼师舞蹈论文大纲,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题目:幼师舞蹈教学创新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幼师舞蹈教学概述
第一节 幼师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幼师舞蹈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幼师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方法
三 调查内容
四 调查结果
五 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章 当代幼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第一节 综合素质的概念
第二节 综合素质的内容
第三节 幼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 思想道德素质
二 科学文化素质
三 专业素质
四 多种能力素质
五 身心素质 34
第四节 当前幼师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幼师舞蹈教学创新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 及时拓宽教学内容,以舞升品,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第二节 科学进行学习评价,以舞修心,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第三节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以舞促教,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第四节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舞增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应坚持整体性、游戏化、创造性、生活化原则,以帮助幼儿通过感知、想象和创造,体验幼儿舞蹈独特的美,获得初步的舞蹈美感,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舞蹈教学初探》
摘 要: 作者从备课、音乐、教师等角度介绍了对于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感受,以及探索出一些教学方法,以让舞蹈教学走进幼儿中间。
关键词: 幼儿园 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
幼儿园舞蹈教学不同于兴趣班的压腿、压肩、挂把杆等一些舞蹈的基本功,那些往往枯燥乏味,且不适合于每个幼儿。我们班的班级特色是幼儿舞蹈,每个男孩女孩都很喜欢,不需要特定的服装、道具、身材等,只要一段音乐,就能让每个幼儿都热情地参与进来。在舞蹈的熏陶下,每个幼儿都得到了美的享受,也提高了自身协调能力等。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一年的舞蹈教学中有了很多感受和探索,现从备课、音乐、教师等角度一一阐述。
一、备课合适、精良是良好的前提
在学期前我们就选择好这学期所要教的舞蹈,有的来源于网络现学,有的是根据视频改编的,有的是自己创编的,为的就是选择最适合幼儿的舞蹈。根据这些内容,我们针对每次舞蹈活动都进行了详细备课,一般将一个舞蹈分为三次消化,有的是先教脚,第二次教手,第三次连贯,有的是先教第一部分,再第二部分,再一二结合……通过把一个舞蹈分为几次教学,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消化,更加清楚每一个动作。在备课中,也经常涉及本次活动需要幼儿注意的地方,只有预测幼儿会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应变。
比如说这学期的一个舞蹈《小星星》,选择它的理由之一是孩子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了,对歌曲的意境也都很了解。这个舞蹈根据两段歌词,进行分段教学,在备课中我写道:“提醒幼儿主要腰一侧倒下去,但手不能撑地,只能轻轻地点地。”这个要求是我在自己研究动作的时候发现的,只要腰一侧倒下去借力撑地的话,优美的动作就会变得慵散。果然在教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出现了这个问题,我就立即将两种动作做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动作的区别,很多孩子都发现腰倒下眼睛看手这个姿势最好看,另外一个像躺在沙发上。所以眼精灵的孩子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而由于活动前备课的充足,使得教学中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课时开始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上次学得动作,既达到了复习又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在第三个课时中,我请孩子们将第一二段连起来,备课时我是这样打算的,先带着孩子们练习一遍,接着动作不做,用语言提示一下,最后让他们自己做。当然,教学时也会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改变指导次数,但指导的方法还是按照备课的精神进行。这样的练习方法能够让孩子们慢慢地在自我的探索中掌握、进步,所以适合、精良的备课是良好的前提。
二、聆听音乐是舞蹈教学的灵魂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老师不仅是教会幼儿舞蹈动作,还要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的世界,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学习中使幼儿逐步懂得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在幼儿学习动作时,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熟悉的“东西”,这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使幼儿舞蹈的节奏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选择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幼儿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例如:江南民歌的音乐《茉莉花》,一开始以为这种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扬州小调孩子们很难理解,但实际表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在孩子们面前播放几遍后,孩子们便能用身体带有感情温柔地表达出来,一举一动都韵味十足,并且歌词通俗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学得很快。
三、教师是舞蹈教学中的关键
1.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在排练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学舞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舞蹈活动的时间总是漫长而紧凑的,对于不是专业学舞蹈的孩子们来说,这苦可不是一点点,特别是班上孩子的一些身体素质参差不一,舞蹈接受能力不一,很难教好。但是教师的精神状态很重要,不要因为难教,就对孩子大声说话甚至动手,可以用温柔的语气、引导性的语言去教,及时肯定。比如在学《手臂》舞蹈时,孩子们很难做到双手绕花且带动身体的旁腰,但是班里有平时上舞蹈班的孩子,比如楹楹,她能够做出这种感觉,所以我就请她示范,其他人纷纷开始模仿,知道那样是好看的。不一会儿,我看到欣欣也做到了,我就立即鼓励她,又一会,另外几个又做到了,最后,几乎全班都会了。孩子们的上进心就是在老师激励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虽然难学又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克服困难,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2.教师必须有机智的语言和灵敏的反应
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教师绝不能是冷漠的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是一个长不大的女孩儿,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在教师们的内心深处,深深体会到事业、孩子在生活中给予的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当跳起儿童舞时,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在《小燕子》的教学中,孩子们需要展翅飞翔,但飞的节奏很重要,孩子们一直飞不对,于是我幽默地说:燕子妈妈先带你们飞一遍,小燕子要学好本领才能自己飞的对吧,来,跟着燕子妈妈来一遍。练了一遍之后,就说这次好多了,那燕子妈妈不飞了,小燕子自己飞,可别飞错了,飞去别人家,妈妈可找不到你哦……孩子们听了就嘻嘻地笑起来,不是说搞笑了就记不住,而是往往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记住动作了,都不希望自己飞错了。教师的情感投入、幽默的语言感染无疑成了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使孩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改变动作,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中。优化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幸福地扮演角色,大胆地进行创造,快乐地与同伴互动。
3.教师借助简单的道具是提高兴趣的良方
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热爱音乐和舞蹈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每次的活动中都表现出对舞蹈的热爱,且要用这种兴趣感染每个孩子。所以每次排练,教师应以一股激情,和幼儿一起跳呀、唱呀,用优美的动作感染幼儿。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崇拜感。就像有一次,孩子们一个动作做出来效果不好,我的搭班徐老师立即灵机一动换了动作,结果有个孩子说:徐老师好厉害啊,随便做出来动作都好漂亮。徐老师害羞地回答说那当然啦,不然怎么教你们呢。其他孩子立即就附和着说对呀对呀,大家一番嬉笑了之后又认真地开始跳舞了。老师这么厉害,如果还能加上一个利器就更厉害了,那就是简单的道具。就像这次教的《刷牙歌》,孩子们是用食指代替牙刷,咧开嘴刷牙的,但是整个舞蹈就是不出彩。于是我和徐老师商量着用废旧牙刷,上面用红、黄的彩泡做成可爱的刷头,既达到了男女分组的效果,又让孩子们真正地拿着牙刷跳舞了。孩子们不仅因为这样而热情地投入,更是因为每个孩子的牙刷都是自己做的,这让他们更喜欢跳这个舞蹈了。
4.新教师应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
作为新教师的我,虽然会跳,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们又不是大人,很难管理。舞蹈作为我班的班级特色,一开始真的让我很苦恼,但是通过向搭班讨教,她告诉我孩子比较喜欢的那一套,怎样用语言调动孩子,让孩子们都能被吸引是最重要的。于是在初级阶段,我一直观摩她给孩子们上的舞蹈课,发现每个孩子就算再累再想偷懒,都会被她调动起来,整个活动在欢声笑语中高质量地完成。在我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一开始不大听我的话,我也觉得自己总是在重复同样的动作要领,枯燥乏味,但慢慢地通过观摩和讨教,我发现孩子们也会被我逗得哈哈大笑,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再也不觉得舞蹈活动是那么漫长,而是享受和孩子们游戏的时间。而接受舞蹈教学的孩子们,也在老师们的鼓励下逐渐成长,在其他方面也很协调灵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参考
摘要:舞蹈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少儿舞蹈教育作用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少儿 舞蹈 教育作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有助于孩子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小鸟、白云,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要有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儿童在习舞过程中把握感知事物,多从生活中去发掘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例如,有在少儿舞蹈课上,以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配以《小白兔》的命题,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孩子们都跳出了小白兔的各种动作,有的蹦蹦跳、有的相互玩耍嬉戏。这样有助于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滴尽致地得到智力发展。此外,少儿舞蹈促进智力的发展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少儿获取知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少儿舞蹈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少儿可以学习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是少儿知识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舞蹈无知识可学的看法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还应看到,一段好的舞蹈音乐,一部好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是一本好书,少儿从中可以学到自然、人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可以培养少儿的表现创造能力。少儿的表现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语汇去表现思想情感和情绪,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少儿通过舞蹈,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此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无疑十分有益。 二、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如果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舞蹈的精髓所构建的空间结构有三种,即“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认知结构张扬的是真,伦理结构张扬的是善,审美结构张扬的是勇和美。也只有真、善、勇、美“四位一体”的理性建构,才使舞蹈显示人格整塑合理的完整内核。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了“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 “真、善、勇、美”是21世纪国民人格的四大要素。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多,怕苦怕累的也多。许多人表现出精神上脆弱,行为上惰性,承受力差,对老师的评价特别敏感。尤其是城镇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成就意识,在竞争情况下努力进取性的愿望不强,在人际关系中攻击需要较明显。而在未来人才的人格力量中,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观的能力,主动适应的能力,抗拒压力的能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教育与训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吃苦耐劳精神,完成任务的决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强化宽容合作,顽强进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看,他们时常有美丽奇特的幻想,多变的或似乎是不合常理的情绪。因此,采用适合表现少年儿童的认识、精神情趣、生活形态和个性的少儿舞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比课堂上单纯的语言表达显得更主动、更具体、更形象、更容易被接受。如少儿舞蹈《快乐的星期天》表现了少年儿童利用星期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军属老奶奶做好事这一主题,揭示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少儿舞蹈《戏菱藕》,则是通过劳动场面和勇斗风浪的情境的表现,使孩子们认识到劳动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勇敢坚强的意志,以及获得劳动成果后的喜悦。又如儿童舞蹈《三个和尚》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到后来寺庙失火,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齐心协力扑灭大火保护自己家园这一故事为题材。经过舞蹈的排练演出,不仅能使孩子们认识生活内容,还使他们体验生活的真谛。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中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劳动锻炼意志,并有勤劳合作的美德。舞蹈教育散发出美的温馨,但也是一项残酷的艺术训练过程。它训练的艰苦性是公认的,对于那些没有思想准备的青少年往往为此而困惑、怯步。老师们常常以“苦是乐、严是爱”的思想灌输指导学生,只有从汗水、泪水、酸痛中寻求美获得美,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美的成功,达到美的境界。舞蹈正以真、善、勇、美的作品形象和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们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并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原则的崇高性,从而变为自己内在心理欲求。所以舞蹈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四、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的形式美指舞蹈融合了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美、线条美、韵律美。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雕塑、舞蹈艺术有画的意境,有诗的魅力,有流畅的造型,有独特的形式美。少儿舞蹈更是以动作有趣、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少儿是通过感知和依靠现象来认识事物的,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又是活泼的好动的,舞蹈通过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直观性,正恰恰适应了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少儿舞蹈形式优美,动作有趣,且反映少儿自己的生活。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又念又做,于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参与舞蹈学习,在寓教于乐之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进而受到审美教育。参考文献:1、王书霞:《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剧作家》,2007年 03期。2、陈丽:《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魅力中国》,2007年 07期。 3、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05期。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
孩了们在没有经过训练前,就会拍手、走、跑和唱,而这些自然性的动作会产生一种自然的节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节奏结合音乐训练让幼儿对一些基本节奏产生感性认识。当然在训练时,基本节奏的速度和特点必须用声音来表示。例如:用进行曲进行练习有节奏的走步。用2/4拍或4/4拍的乐曲练习踏跳,用带有休止符的乐曲练习兔跳、跑跳等等,一让幼儿通过跳的动作感觉到快而轻巧的节奏;通过3/4拍乐曲,如“蝴蝶找花”“堆雪人”等,让幼儿来体会节奏是柔和优美的。
摘要:舞蹈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少儿舞蹈教育作用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少儿 舞蹈 教育作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有助于孩子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小鸟、白云,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要有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儿童在习舞过程中把握感知事物,多从生活中去发掘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例如,有在少儿舞蹈课上,以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配以《小白兔》的命题,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孩子们都跳出了小白兔的各种动作,有的蹦蹦跳、有的相互玩耍嬉戏。这样有助于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滴尽致地得到智力发展。此外,少儿舞蹈促进智力的发展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少儿获取知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少儿舞蹈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少儿可以学习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是少儿知识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舞蹈无知识可学的看法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还应看到,一段好的舞蹈音乐,一部好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是一本好书,少儿从中可以学到自然、人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可以培养少儿的表现创造能力。少儿的表现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语汇去表现思想情感和情绪,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少儿通过舞蹈,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此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无疑十分有益。 二、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如果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舞蹈的精髓所构建的空间结构有三种,即“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认知结构张扬的是真,伦理结构张扬的是善,审美结构张扬的是勇和美。也只有真、善、勇、美“四位一体”的理性建构,才使舞蹈显示人格整塑合理的完整内核。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了“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 “真、善、勇、美”是21世纪国民人格的四大要素。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多,怕苦怕累的也多。许多人表现出精神上脆弱,行为上惰性,承受力差,对老师的评价特别敏感。尤其是城镇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成就意识,在竞争情况下努力进取性的愿望不强,在人际关系中攻击需要较明显。而在未来人才的人格力量中,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观的能力,主动适应的能力,抗拒压力的能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教育与训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吃苦耐劳精神,完成任务的决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强化宽容合作,顽强进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看,他们时常有美丽奇特的幻想,多变的或似乎是不合常理的情绪。因此,采用适合表现少年儿童的认识、精神情趣、生活形态和个性的少儿舞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比课堂上单纯的语言表达显得更主动、更具体、更形象、更容易被接受。如少儿舞蹈《快乐的星期天》表现了少年儿童利用星期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军属老奶奶做好事这一主题,揭示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少儿舞蹈《戏菱藕》,则是通过劳动场面和勇斗风浪的情境的表现,使孩子们认识到劳动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勇敢坚强的意志,以及获得劳动成果后的喜悦。又如儿童舞蹈《三个和尚》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到后来寺庙失火,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齐心协力扑灭大火保护自己家园这一故事为题材。经过舞蹈的排练演出,不仅能使孩子们认识生活内容,还使他们体验生活的真谛。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中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劳动锻炼意志,并有勤劳合作的美德。舞蹈教育散发出美的温馨,但也是一项残酷的艺术训练过程。它训练的艰苦性是公认的,对于那些没有思想准备的青少年往往为此而困惑、怯步。老师们常常以“苦是乐、严是爱”的思想灌输指导学生,只有从汗水、泪水、酸痛中寻求美获得美,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美的成功,达到美的境界。舞蹈正以真、善、勇、美的作品形象和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们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并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原则的崇高性,从而变为自己内在心理欲求。所以舞蹈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四、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的形式美指舞蹈融合了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美、线条美、韵律美。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雕塑、舞蹈艺术有画的意境,有诗的魅力,有流畅的造型,有独特的形式美。少儿舞蹈更是以动作有趣、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少儿是通过感知和依靠现象来认识事物的,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又是活泼的好动的,舞蹈通过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直观性,正恰恰适应了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少儿舞蹈形式优美,动作有趣,且反映少儿自己的生活。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又念又做,于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参与舞蹈学习,在寓教于乐之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进而受到审美教育。参考文献:1、王书霞:《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剧作家》,2007年 03期。2、陈丽:《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魅力中国》,2007年 07期。 3、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05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各种能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因此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踏上喜欢学习舞蹈的第一步,进而带动幼儿积极地参加各项舞蹈活动,并从中感受舞蹈活动的快乐。幼儿舞蹈是用幼儿身体动作、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反映幼儿的生活,表达幼儿的情趣。幼儿舞蹈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育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学习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积极地参加各项舞蹈活动,使他们认真地、自觉地学习舞蹈。作为教师的我,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已经有十七年了,有责任为幼儿铺下这块奠基石,和孩子们共同打造这把成功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走向成功、体验快乐。 那如何培养孩子们对舞蹈活动的参与兴趣呢?一、 用教师的热情感染幼儿,注重师生的交流。作为舞蹈老师你对舞蹈热衷的程度和舞台表现力都能直接影响到幼儿,移默化幼儿就会慢慢像你一样喜爱和热衷于舞蹈。也就是激发幼儿的模仿和超越能力。把幼儿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一个优秀的老师在排练中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还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头脑灵活(不管是舞蹈当中的逻辑思维,还是形象重点、重难点突出、音乐节拍老师都要非常清楚):示范规范到位,(节拍清楚,画面的准确位置)每个孩子都在清楚的基础上去做动作,更重要的是要用老师的热情感染幼儿。例如;今年我带阳光幼儿园中班的舞蹈,上课的全是4-5的孩子。如何转移她们的注意力,稳定情绪呢? 提高幼儿的兴趣呢?让他们喜欢舞蹈,又喜欢你呢?我在上课前,为幼儿跳了一段舞蹈《希望》,刚开始还有一个两个调皮的,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全班鸦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你,当你再回到教学中时每一个人都被老师的激情感染,也希望像老师一样,学起舞蹈都认真起来,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幼儿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个舞蹈活动中,教师首先示范表演给幼儿看洋娃娃的活泼可爱的动作,示范小熊时,又要表现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在表演中教师的有趣动作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扑在学习舞蹈上。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无疑成了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使孩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变化着动作,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为了使幼儿准确掌握小碎步,老师可让幼儿有意来追逐自己,在追的过程中,老师提出的要求幼儿能听得清、记得牢,而且还能与老师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二、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欣赏舞蹈。欣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幼儿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名族文化,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为了启发孩子,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全方位的欣赏,让孩子观看、欣赏、真切的感受舞蹈的美。幼儿在欣赏过程中还能不断提高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舞蹈表演力。 例如:舞蹈《摘葡萄》,先让幼儿观看了葡萄成熟的图片,又了解了葡萄成熟时人们采摘的心情,欣赏了***舞蹈,了解了***舞蹈的特点和民族文化。最后学习了***舞蹈《摘葡萄》,前面的欣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起到很好的效果。三、用游戏的形式教幼儿舞蹈。在我舞蹈的课堂中,根据学习的内容,适时地加入游戏,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学舞蹈:《小猫》时,教师说:“我是猫妈妈,小朋友都是小猫,现在你们要跟着猫妈妈去玩啦!”然后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小猫的动作,请小猫跟着妈妈学习各种本领,还学会了猫跳。还有幼儿学跳《小苹果》,让他们自由选择不同的站的位置,有些幼儿便围在老师身边舞蹈。会边跳边唱,跳到高潮时还会不时的嗨、嗨。幼儿在这样愉悦的中氛围跳舞,兴趣会始终高涨。四、注重教学方法和舞蹈选材。作为一名舞蹈老师,在带孩子们进行舞蹈活动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比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幼儿也不会觉得太简单而学得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时还会用到多个教学方法如启发、示范法;分解、组合法;观察、模方法;个别教学法等等。要适合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选择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舞蹈要充满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气息,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五,教幼儿学会创新舞蹈。通过鲜明的舞蹈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幼儿在感受、理解舞蹈形象的基础上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源泉,是民族发展的灵魂” 在舞蹈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舞蹈基本功,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舞蹈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舞蹈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去模仿,幼儿的参与也只是短暂,更谈不上坚持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不断的创造和表现自我才能让幼儿坚持到底。刚开始学舞蹈时我先请幼儿每人创编一个造型;再请每一个幼儿编一个动作,老师再把动作连接起来变成一段舞蹈;最后在请幼儿编一个有情景的舞蹈,老师再加以改进。如舞蹈“我是小树苗”,让幼儿想想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再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幼儿很积极地动起来,有的趴在地上,双手抱头说:“老师,种子要发芽了。”有的随之向上一跃,说:“小树苗长高了。”还有的伸展着四肢,头向上,嘴张大说:“小树苗看见太阳高兴地笑了。”……幼儿轮流出来编小树苗长大的动作,我请他们把动作串起来,变成有情节有内容,这样幼儿一遍一遍地跳,乐此不疲。虽然有的动作不好看,但这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探索、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兴趣,而这种兴趣能够使幼儿得到极大满足。在大班提高班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表现滚动、流畅的运动方式。孩子们不断的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有的用手抱、有的变成蝴蝶跟着音乐的重音跳起而后旋转起来。在舞蹈结束时孩子们都提出了再表演一次的愿望。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学的投入。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才感大胆地进行创造,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在舞蹈活动中,我们不仅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创编舞蹈的快乐,同时也使幼儿树立了自己的责任意识,让幼儿从小知道在每一个舞蹈活动中,都是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舞蹈团体中的重要角色,都是必可可少的,他们每个人都应坚守自己的“岗位”。逐渐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面队的各种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天生是艺术家,幼儿天生与舞蹈有着割舍不断的关联。如何培养幼儿学好舞蹈,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如新《纲要》所说:“舞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舞蹈的教育功能。我想,这也是在舞蹈教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一项探索吧!舞蹈是美的艺术,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舞蹈是情的艺术,情在其中,意在其中。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幼儿学好舞蹈而不断的努力。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