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大学生人文素养毕业论文

大学生人文素养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人文素养毕业论文

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文章,提供参考学习,欢迎大家阅读。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

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机械工业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人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现时我们已经跨越了机械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异化”总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

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人怎样采取自己的主动性,不至于被机器、信息、物欲牵着鼻子走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科学的反思

在科技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怎样来发扬人文的精神?发扬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人需不需要人文素养?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讨论的现代文明与科技紧张与协调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人的主动性,一方面要减弱神对人的控制,另一方面强调人对物欲要有主动性。正因为这样,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物欲与伦理讨论得特别多,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提升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荀子·修身》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在荀子心目中,君子与小人是不同层次的。君子是主动去控制、去利用这个物,而小人呢,是被物所支配、控制。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层次来讨论:被物役,还是去役物,这是从教育修养上来讲的;在实践角度讲就是义和利的问题,是见利忘义,还是见利思义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来讨论,就是天理和人欲的问题。

20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方的科技文明高速发展,西方掀起了一股新人文主义思潮。人再度沦为机器的奴隶的可能,使得西方思想家重新来到东方寻找东方的人文精神所在。对于天理和人欲、思义与见利、役物还是役于物的问题,他们都非常感兴趣,认为新人文主义还是要到东方文化里去找源头。因此,人文精神被提到一个与科技文明同步发展的状态上来。

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多、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我们每个人在知识结构方面也越来越褊狭。过去,教育分为三方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方面都应该是以对人的素质教育为主,技能教育为辅。唐代文学家韩愈写过一篇《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授业”比较接近于今天所说的传授专业知识;“传道”、“解惑”,都是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问题。        作为教育者,应该把“传道”、“解惑”放在第一位,其后才是“授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们现在教员的工作越来越多地变成只是授业了。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问题,也是整个世界的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要培养在某个技能方面非常突出、其他的什么都不管的人呢?是不是培养对某一领域钻研得很深、对其他领域却一无所知的人呢?这个问题现在是越来越严重了,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对教育有思考的人的反思。在科技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怎样来发扬人文的精神?发扬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人需不需要人文素养?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讨论的现代文明与科技紧张与协调的问题。

这个问题与我们对于科学的理解是有很大关系的。中国上世纪20年代有过一次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讨论。当时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认为人生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科学来解决。另一派则认为,人生观不属于科学这一范畴,人生观的问题还是要用传统的形而上的东西来解决。我们今天回过头来考虑这一问题,应该说这两者既有抵触,又有协调。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生观的问题解决了,科学问题也就解决了,或者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人生观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这都是不全面的。

现代人们越来越看到,其实两者是属于不同领域的问题,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与人文是有很大差异的。按传统科学来讲,它是一种实证科学,是在一种静态的关系中来研究的。比如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科学实验,它的结论要有普适性,要有可重复性、可验证性。但人文学科是在动态中研究的,它永远在变动中。在动态研究里,就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尤其是模糊的方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文学科的研究大量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人文学科所遇到的问题作定性、定量的分析。这个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是有进步意义的,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发展。

但从根本来讲,它又不能真正触及人文科学的底蕴或者精神。人文学科始终是动态的,静态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问题。因为任何的清晰总是对某一个方面的清晰,越是清晰,它的适用范围有时候反而越窄。到了20世纪后半期,也就是70年代以后,人们感到这种机械的方法在自然科学方面也不够用了,需要借鉴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自然科学理论里面提出了很多非线性的理论。比如模糊性的问题,就是借鉴人文科学的一些思维方式运用到自然科学里去。人们发现,有时候模糊了,反而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所以我们不能把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看。

人文的意义

“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根本的问题是要把握人类的精神。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这不仅仅是现象上的东西。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

科学家的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有很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还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如果没有很高的人文、道德修养的话,我想这是很难做到的。而做不到这一点,我想一个人的事业也是做不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我一辈子做事做人的原则,以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两句诗为准则。仔细地推敲世界上的万物道理,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快乐的、有益的事,不必为了一些空名而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可见,研究物理是他的快乐,“浮名”倒是对他的束缚。正因为这样,李政道才有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胸襟去从事尖端的物理研究。

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大的束缚就是名缰利锁。如果能够冲破名缰利锁,他就能够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合作默契。北大校长马寅初曾撰联:“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样开阔的胸襟,必定要以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底蕴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教育里,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而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瞧,我知识多广博,我多能耐”。这就是所谓“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最根本的当然是“为己之学”,实际上也就是“为人之道”。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是看你自己,关键是修养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外因还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现在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人文学科主要指文、史、哲。文既包括文学,也包括艺术,甚至还包括语言;史当然是指历史了;哲,广义上讲也包含了宗教。所以,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哲学都属于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做人为目的的。像政治学、经济、法律这些学科,是社会科学,因为它们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为什么要学习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呢?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非常重视对天地万物这样一种自然运行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人自身历史所积存下来的经验。所以中国的人文学科概括起来讲,就是要你懂得 “以天为则,以史为鉴”这个道理,也就是我们不是离开自然,而是生活在整个自然界中,我们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但不能肆意去破坏它。 《论语·泰伯》中孔子盛赞道: “大哉尧舜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天。”尧的伟大在于“以天为则”,也就是以自然为法则。

同时,中国人的历史观非常非常强烈,重视 “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所以中国的历史也是世界上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但是 “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根本的问题是要把握人类的精神。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这不仅仅是现象上的东西。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人生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生命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人类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我们可以改造世界、创造未来,可以把人送上天;可是自然一发威,我们又无法抵御。所以我们要通过人文来体味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天地共生共存、与古代圣贤并肩并进的志气,这才是根本的。

学人文的意义在于修身养性,从而改变我们的性格,提升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最终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源出于《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了解别人,最多称得上是个智者,对自己了解才叫 “明”。 “智”和“明”是两个层次的。魏晋时王弼解释这句话就说:“知人者智而已,不若自知者,自知超智矣。 ”知人容易,难就难在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就是这样,推之于个人如此,推之于整个人类也是如此。

我们人类在认识客观自然的时候比较容易,而认识人类自身就困难得多。我们对自然认识越来越多,就会飘飘然,以为自己很伟大,却忽略了人类还有渺小的一面。所以我常常引《老子》三十四章里的一句话,“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道从来不自以为了不得,它有这样的气魄。如果不是这样,它也就失去了生养万物的能力。恰恰是因为它归根到底不把自己当成大得不得了,“故能成其大”。所以我想人类认识自己的伟大是容易的,要认识自己的渺小,特别是要承认这一点,是很痛苦、很困难的。然而恰恰是你要认识自己的渺小,才能成就你的伟大。所以我认为人文素养,不是为了学到一些人文知识,而是要体会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不能空谈。我们要多看些人文方面的书籍,多学点人文方面的知识,但千万不要把它仅仅当作知识来学,千万不要借此炫耀,而要在里面体悟人生,实现我们的生命价值。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大家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错了”,素质教育首先教育怎么样做一个人。做人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只有首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再进一步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伦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如果大家都不尽伦尽职,大家都不敬业守信,这个社会就失序了,就乱套了。过去有很多人批判中国的儒家思想压制个性、束缚个性,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渴望张扬个性,想要自我设计。有这样的愿望很好。但我也经常告诫年轻人,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不想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是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的高尚还是低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中国的艺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同样,中国的哲理又有很浓重的艺术性,所以中国的艺术与哲理是融为一体的。我这里讲的艺术是广义的,不仅仅是琴棋书画,主要是从它的内涵上来讲的。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

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在西方传统中,教育就是教知识,道德是通过宗教来培养的。这对中国近代也有很大影响,所以中国近代也要建立一种宗教作为国教。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提出来“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德。这是非常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因为中国向来宗教观念薄弱,而艺术的精神非常发达。而且,艺术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艺术讲究和谐,注重均匀布置。如果你能体会这样一种经营布置,有很高的艺术素养的话,那么与人交往也好,经营管理也好,你都能艺术地处理事情。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对环境的问题。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 《荀子·宥坐》有:“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始终而心不惑也。 ”所谓“通”,就是飞黄腾达;“穷”即遇到坎坷,不顺利。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这就是最根本的,人要有非常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为这里有个“才”和“时”的问题。 “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 ”所以荀子讲,才不才,在于我,可是遇不遇,那是环境的问题。很多有才的人没有好的机遇,得不到发挥;但是有机遇而无才能,那就更不可能得到发挥了。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不顺利都是环境不好造成的,很少有人反躬自问。所以很多人一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怨天尤人,结果越来越与周围的环境脱离,他实现理想抱负的道路也就越来越窄。

第五,就是要注意我们的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这是内外两个方面的。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有的人觉得仪表完全是自己的事情,邋里邋遢也没有关系,随随便便也没有关系。其实不尽然啊!这会影响很多方面的问题,“一室之不扫,何以扫天下”。涵养功夫里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谦虚的问题,虚心地待人接物。 《周易》里边就讲到“人道恶盈而好谦”。 “盈”就是自满。如果你自满的话,就接受不了新的观点、好的建议,就不会提高了。孔子观于周庙,看到有欹器。这个欹器很奇怪,“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装得满了就倒了,空的时候倾斜着,只有装到适当程度的时候是端正的。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腹内空空是不行的,太过自满也不行,要恰如其分,谦虚才能够中正不移。

第六,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我们一切的心性的修养,我们对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和把握,体会人类的伟大和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和永恒,这些都要落实到我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上。因为人文素养不能空谈。我们要多看些人文方面的书籍,多学点人文方面的知识,但千万不要把它仅仅当作知识来学,千万不要借此炫耀,而要在里面体悟人生,实现我们的生命价值。

一、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主张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带来的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不过,从哪个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如何保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绩,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笔者经过检索发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元,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则非常少。与从其他角度研究相比较,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点和价值如下:一是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时代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影响人才素质的元素,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竞争化等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中日益突出其重大影响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摆脱传统社会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而指向市场经济以及新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竞争模式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初步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阶段,传统只重视传授空洞的、说教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落伍,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再是纯粹理想化的完美之人,而是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质的人才,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国民经济、市场需要、职业要求相连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不能将之与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着眼于其整个人生历程,作为培养大学生评价自我、规划自我、定位自我能力的主要手段,人文素质教育还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将之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连,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个人事业的提升与个人自我建构的完善。可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二、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受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知识发展专业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呈现弱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 。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大学生媒介素养毕业论文

青少年如何提高媒介素养作文如下:

切实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认为,应在国家教育政策设计层面就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予以保障,以提升国民素质高度来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地有一些中小学和高校已经进行了媒介素养教育探索。如广州市少年宫探索出媒介素养融入式发展的模式,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校的各学科、校园社团活动、少先队活动、家校互动相融合等。

2013年,推出了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的《媒介素养》小学生用书、亲子读本、教师用书系列教材。2017年,《媒介素养》(小学生用书)教材被列入广东省地方课程教材目录,成为国内首套进入省级地方课程体系的媒介素养教材。

也有不少高校积极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探索。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姚争介绍,该校先后在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区的15所中小学建立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基地,有近千人次大学生参与支教,接受课程教育的中小学生达万余人次。

西南大学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学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开设媒介素养相关必修课、选修课,还通过媒介素养竞赛、网络文化节、青媒论坛等形式,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媒介素养。

同时,联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互联网企业等开展访问交流、实习实训等,拓展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践锻炼平台。而上述的媒介素养教育探索中面临的师资不足、可持续性堪忧等问题,亟待通过教育长期规划来解决。

这个学期选修课选了媒介素养,当初选这门课是为了多增长一些专业上的知识,而且我是学设计的,我认为多学一些知识对我以后也会有帮助。第一节课上老师就简单介绍了媒介素养大概的含义,例如什么叫媒介素养等等。 媒介素养是帮助人们提高对媒介的认识,熟悉媒介传播规律和流程,培养他们运用、分析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以及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成为主动且具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群,我们的媒介素养状况关系到我国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大学生在了解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学习课外知识以及娱乐等方面对传媒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不经过理性分析,大学生很容易被五光十色的信息所误导。如何科学地辨析、批判和吸收传媒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媒体发展自我、改善生活并促进社会进步,已是新时期大学生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亟需通过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于自身的发展。大学生不能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学会驾驭媒体,为我所用。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平台,任何人都能成为其中的主人,比如大学生可以通过开通个人主页来打造求职、创业平台,把一些自创的科技、文艺作品上传到校园网来丰富文化生活,也可以去构建自己的学习网络。 除了要用辩证眼光看待海量信息,大学生还要有效利用媒介信息。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前四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视频。大学生接触媒体的大部分时间被用来从事与学习无直接联系的活动。如果大学生无针对性地接受洪水般的媒介信息,只会造成内心的 紧张和焦虑,进而无所适从。获取必要的、充分的信息,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很多大学生抱怨创业困难,但他们对政府出台的种种鼓励创业的政策却几乎视而不见。虽然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但是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对事物的好坏与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差。最近十年,中国在文化产业化的推动下,大众媒介也进入产业化进程,中国的传媒产业空前发展,各种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正以空前的速度介入和影响着受众和社会。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因此,大众与媒介的关系也不能只是“对立与抵制”。但是,“当大众媒介普及的速度超过大众的媒介素养的储备的时候,媒介的负面作用就更为明显,至少是与正面作用呈交错抗衡的状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众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根本性质没有变,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也没有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众传媒不可避免地抹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为了追求发行量和收视率,刻意迎合大众的低俗趣味和猎奇心理,传播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量暴力、色情、不良广告等信息的产生,对大学生从感知到认识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重视媒介素养的培养问题,中国民众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低下。大学生群体虽然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其媒介素养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笔者对本校部分大学生所做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完全不了解,的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概念不是很清楚,仅有的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概念有所了解。根据CNNIC第23次报告,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亿, 较2007年增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略高于全球平 均水平( %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日益增大。“媒体已成为社会的第二教学园地,它不但进一步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再度边缘化,还在逐步渗透、肢解、动摇学校的教育权威地位”。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媒介接触频度相当高,大学生接触网络等媒介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大众媒介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大众媒介在给大学生传播丰富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要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首先我认为要自我培养。 第一,大学生自身要形成媒介素养意识。大学生每天都要与各种媒体发生关系,所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意识尤为重要。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要了解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阅读有关大众传媒的相关书籍与资料,对大众传媒产生理性认识;其次,要形成自己的媒介观,所谓媒介观,就是作为大学生,应该接触哪些媒介,吸收相关媒介的哪些知识,带着自身的明确需要去了解和接触媒介;再次,要积极地参与到媒介运作中去,在媒介的实际运用中进一步了解媒介的本质。 第二,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高校要把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充分配备师资,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应该开设媒介素养公共课,充分利用新闻专业的师资力量。没有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也应该招聘相关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开设专业课的同时,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创立各种校内媒体,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的实际运作中去,充分了解媒介。有条件的高校应该 与地方媒介合作,定期邀请媒介一线人员来校开展讲座,并鼓励学生到地方媒介中去实习锻炼。 第三,社会要为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供支持和帮助。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也是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各界应该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投资行业要为大学生自主创办的校园媒介与校外媒介提供相关资金,帮助大学生运营自创媒介;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专业媒介组织应该派出专业人员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提供专业指导。 第四,国家要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上升到政策层面。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学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专项资金,培养专门的师资力量。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每一种媒介都有偏向,其扭曲性都远远超过弥天大谎的偏向。”诚如麦克卢汉所说,大众传媒本身就是在制造信息的扭曲与变形,在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媒介自身的生存需要使得媒介内容偏向更加突出,如何在纷繁复杂、险象环生的信息社会中保持清醒,如何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培养和提高媒介素养,透过媒介的重重面纱,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同时也在生活、 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狂潮。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人文素养毕业论文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文秘专业教育迅猛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秘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等诸多因素局限往往难以有举措来应对。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网络文化这一途径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职文秘专业;人文素养

1前言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较高的影响和地位,其培养的学生因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行业的好评。受学制设定、课程安排、办学理念、教学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虽然在就业方面并不输于本科生,但是毕业后在职业生涯中却容易受到综合素质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大抑制了其发展空间。在这些综合素质中,人文素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众多调查显示,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1]“大致来讲,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自我,它涉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2]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尤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来源于秘书职业的特殊性。首先,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因为经常与外界联系,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秘书的谈吐、礼仪和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其他单位了解企业的重要指征。而交际公关、礼仪规范等能力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训课程有所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秘书的该项能力,还需要在本质上有所提升,那就是丰富的人文涵养。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素养作为基底,只能是徒有虚表。其次,秘书岗位应有的写作功底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曾经被戏称是“秘密的抄书”。可见秘书不仅要会“写”而且还要能“读”,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明清时期的“秘书”———绍兴师爷曾经提倡多读经史可以代替读律法。在写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就不能在写作中用笔自如,因此很多资深秘书除了公文以外,往往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后,秘书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与上司进行沟通,而且还要注意和其他员工搞好关系,以便使领导指示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更加通畅地下达到各个部门。这就需要秘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该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某一门课程的设置或进行几次实践活动就能提高的,它需要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因为只有通达人情世故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涉世不深,往往很难做到人情练达,这就需要从文艺作品中去提炼,从人际交往中去体会。尽管在高职院校增设人文素质课程、拓宽人文选修课等诸多建议曾被众多研究者反复提及,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局限,这些措施往往在落实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3]由于秘书经常要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像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那样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机器和器械,所以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然而却鲜有实际的举措来应对,当然,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高职教育由于学制短,在人文素养的提高上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也并非无路可通。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4]21世纪,网络文化已经变成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26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率达,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并且首次超越了传统PC整体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5]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当然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可以说,大学生是全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日渐深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无论是大学的德育工作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研究者都持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教育的便利,摒弃网络阴暗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关于网络的正负面影响,因为研究者众多而且不少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利用网络文化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过去几年,网络文学往往被认为是精英文学以外的补充,但是随着文艺大众化,后现代化语境下的文学作品已经不是传统媒体上的纸质作品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赞同。这几年以来,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被不断地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如《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均来自网络小说,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网络小说已经成了影视作品改编的重要后备军。虽然网络小说由于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不少作品粗制滥造、情节单一、错字频现、语病百出。甚至一些小说中有大量不健康的描写,宣扬迷信、歌颂暴力、传播色情,成为危害社会的“毒草”。然而,也有一些网络小说是精心制作的,一些网络小说还有意模仿了名著的写法,如穿越小说《木槿花西月锦绣》的开头几章基本上模仿了《红楼梦》的写法。如果这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全可以激发大学生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而完成经典的阅读。当然,网络文学的遴选和解读的指导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人文课程教师具有良好文学鉴赏能力,而且还需要人文课程教师自身不断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通过优秀网络文学的阅读,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文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从中得到一些社会常识和地方民俗风貌,以便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中。并且,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性,而人情世故的了解恰恰是年轻的大学生所缺乏的。网络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门槛低,网络小说的作者大多并非专职的作家或研究者,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白领、学生、工人、农民等。其中大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中的不少作品完成于大学读书期间,如《甄嬛传》等。虽然秘书写的是公文,然而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促进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秘书在写好公文的基础上能够写一些散文、小说等,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高职文秘专业的大学生不妨尝试写一些文艺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作品一经发表就能得到网友的建议和意见,这样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从笔者多年的写作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写作课程的学习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写文章的环节往往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写作中马虎、不用心的现象较多。而写作恰恰要靠很多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公文写作课程布置的往往是一些应用文写作题目,较为死板枯燥,不能有效激发高职文秘大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则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诗歌无疑能提高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并且,为了使得自己的文艺作品更加吸引人,笔者往往会借鉴一些名著或优秀的作品,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良性循环作用,其实也完成了写作实践的任务。网络是平民化的,不用于纸质媒体由编辑等少数人控制着话语权,在网络中,人人都是自媒体,都有发言的权利,大学生能够在发言的同时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说过:“网络是一组互相联结的节点,是一个开放的、能无限扩展的结构,所有的节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6]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使得网民可以不再仅仅依赖纸质媒介,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获取很多知识和信息。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从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上享受著名专家和学者的讲课和演讲,从一定程度上说,可以补充高职文秘大学生学制短的弊病。高职文秘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诸如文学、美学等课程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由于网络信息往往泥沙俱下,需要自己练就火眼金睛去过滤和鉴别。笔者认为,懂得过滤与鉴别也是大学生要学习的一项本领,既要能快捷的从网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又要不沉溺、不过于依赖网络,这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新世纪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客观需要。[7]网络文化具有共享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知识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例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甚至国外的一些文献在网络里均能查询。高职文秘大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有较好的效果。当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最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或建议,例如选择哪些课程、选择哪些优秀的网站等。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好能穿插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学习实践活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地方文化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留在省内工作,所以了解地方文化对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湖州人文特色资源,结合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实际,编写人文素质教程,建立湖州文化网,极大丰富了人文素质课程资源。[8]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放到网络背景下进行宣传和学习,无疑能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互联网和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互动的频繁和便利。无论在任何互联网的空间或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社交模式。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老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教师和学生、富人和穷人、精英和草根,在互联网的牵引下,都可以平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职文秘大学生还仅仅从传统的社交模式中学习礼仪规范和人情世故,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往往在人情世故上略逊一筹,这在秘书接待及上下沟通中会受其牵绊。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接触面狭窄导致交往的朋友以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居多,互联网恰好能够补充其不足。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高职文秘大学生能结识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朋友,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当然不少专家和学者担心网络社交平台因为过于虚拟容易使得大学生耽于幻想脱离现实,然而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了解社会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其粗暴禁止不如积极疏导。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社会对于网络不良现象的遏制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的社交。

3结论

网络课程的开放、人文网站的设立都为高职文秘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网络对于教育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还在于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充满了全新的挑战。近年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慕课、微课教学等均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模式。在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任意的提问甚至质疑课程的内容。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许多学科和知识将重组和变革,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理念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高职文秘大学生不同于理工科的学生,文秘工作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人和事,高职文秘大学生通过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很好的途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11-06(002).

[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56-157.

[3]郜大军.浅谈高职专业课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0-102.

[4]成秀萍.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与应用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91.

[5]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0.

[7]阎惠英.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80-81.

[8]杨群欢,吴新华.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能否为文秘专业学生日后的中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未来3年的专业学习与成长,直接影响班主任日后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秘专业;入学教育

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特点

1.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文秘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秘专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类:没有别的喜欢的专业可以选择;父母的意愿;初中的同班同学读文秘专业。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文秘专业,对文秘专业认识不足,加上初中时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有畏惧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2.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文秘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属于中专科层次,进来读书基本不看分数,与高中生相比有自卑心理;二是社会上对中职学生有认知偏见。

3.人际关系是新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95后”的中职学校学生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来到陌生的学校环境,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同一个教室下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人情风俗,他们渴望结交新朋友,却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够,班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同学之间相对冷漠,课堂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

二、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新生入学的教育意义

1.入学教育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起点,内容包括: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对文秘专业的认识。

2.根据“首因效应”可知,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入学教育有利于文秘专业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军训、入学第一堂课等内容选拔合适的班干部人选,通过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中职文秘专业入学教育方式探索

1.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文秘专业

班主任应该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情况,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岗位等,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文秘专业实训室等学校设施,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使新生入学后就能了解文秘专业是培养从事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室程序性的人员。教育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学之。

2.注重专业兴趣培养

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势必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每年9月开学一个月内,会有少部分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甚至退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中职文秘学生进行职业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向新生介绍文秘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介绍秘书岗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企业和机关单位。学生看到文秘专业将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从事文秘专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新生逐渐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调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脚踏实地地把学习搞上去。

3.加强文秘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学生一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二是通过3年的中职学校的学习可以有机会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对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更为渴望。所以,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用人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入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把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

4.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俗话说:“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在中文文秘专业的入学教育中加强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很多学生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室友友好相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基本用来上网、玩手机。糟糕的人际关系影响了文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难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因此,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尽早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等诸多方面的健全人格。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联络,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5.加强生活常识和心理的教育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学习,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文秘专业班主任应在入学教育时对学生加强生活常识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危害,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问题。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咨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能否为文秘专业学生日后的中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未来3年的专业学习与成长,直接影响班主任日后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策略分析陈斓;办公室业务2014-04-052

2、高职文秘礼仪课程教学法研究黄建聪;办公室业务2014-11-052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 。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穿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和实践等各环节。

关键词 :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引发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深远。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起。“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1]“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位置,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要注重人文关怀,在社会各领域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权利,且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的是对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更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础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就是一个关注人文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护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医家“医乃仁术”“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这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心系患者,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体现在其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切实为患者着想,“人性化的医疗”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医学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是践行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护人员要始终以“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关心病人心理素质”为使命。[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护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基础。对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医护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应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除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环节也有问题。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教学上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3]从以灌输多少知识量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了多少,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为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提问。教师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加以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当文化传承与道德思想灌输的桥梁,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身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完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应体现

“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学术精神传播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其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认识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医护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例如义诊、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能够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应始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医患矛盾正是由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所致。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添生.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哲学当代视野,2007(4).

[2]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5).

[4]张蕾.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敏.试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人文素养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生,具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治病救人的前提,首先要有较高的医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人文素养。古训“病家求医,寄以生死”。作为一个医学生,将来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负千钧,事关生死,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种医学专业素质简单的概括就是——仁心妙术,缺一不可。“仁心”并不仅仅表达一个医德的含义,“妙术”也不单单指医学上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也即,在正确的思想导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养渗透于过硬的专业技术中,以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医学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它的工作和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群。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我们若以简单机械的技术主义对待我们的病人即违背了事物运行的规律,这不符合医学工作的性质。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医学模式需要转变,即由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明显限制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成为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文化方面的人文知识,都成为新医学模式对我们医学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 。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末人文素养是国家发展之源泉.如果说地皮是万物之基石,那末人文素养是国家发展之基础.如果说绿叶是鲜花的再生者,那末人文素养是国家发展的先行者.由此看来,谁能说人文素养不是一种美?不,应该说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科学家的风范金钱对于不少人来讲都是比生命更为重要的器材,尤为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瑞典有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却用自己的钱来奖赏那些在物理化学等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不为行贿者的重金所动,而是只说了1句“你马上给我滚出去”.英国有名化学家法拉第对于科技工作者得到的菲薄的收入说:“我不在乎甚么,工作自身就是一种报酬.”他们在金钱眼前表现出的一壁,将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展示得淋漓尽致.有了如许的人文素养,科学才会云云快速地发展.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名流的胜利记申奥大使杨澜是名扬四海的人物,昔时她去应聘《综艺大观》主持人是她平生的转折点.她的像貌敌无非壮大的敌手,她因此雄厚的知识和美妙的涵养赢得向导的承认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出身清贫,在他去应聘时,他对招聘者一个又一个唐塞他的理由,都全力去做到,这是怎么样的精神与涵养?现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不可贫乏人文素养,贫乏了它等于贫乏了发展,贫乏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小平的传家宝邓小平同志的平生是辉煌的平生,这与他在难题眼前所维持的人文素养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同志曾两次被褫夺原有的职务,乃至人身自由,然而他以百战不殆的精神在73岁时从新复出,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运气.这就是他取胜的宝贝.可见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中国的发展,本日的光辉,离不开小平的精神宝贝,由于那才是一种真正的美!众多的事例让我们融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律首要,人文素养与发展一律首要.是啊,“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基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想说“欲使国家发展者,必先进步人文素养!”这必要咱们人人通力合作啊!

教育素养毕业论文大纲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大学生素质 教育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 文章 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展开方面进阐述,以求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寻找更科学的规律和更有效的 方法 。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传统的专业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肩负这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有理想,有 文化 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中过经历几代的共同努力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后来人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中国要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总之优秀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开放,准备各方的挑战的中国需要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国家的实力体现在综合国立上,而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人才,随着全球经济化速度的快速增加,各国相互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一个国家要想占得优先权,就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外,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及心理素质。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的对于成才的期望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反映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成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期,创造其和成功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习期和创造期的过渡时期,是从青少年转向成功的转折期,这种转变涉及到学生的内部成长和外部关怀,转变的顺利与否对于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科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手段,而应该把对他人及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尺度,同时要按照先集体后个人的思路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 毕业 后进入工作岗位,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除此之外,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多种多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需要认识清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最后是提高受挫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

(三)优良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高尚的理想和品质,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疑惑,使他们具有以上提出的各项素质要求,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

(一)转变专业教育形式。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应提高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当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等陋习应坚决的摒弃,在传授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专业内容相关的更多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着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如果要全面的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改变,素质教育要求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并且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的教学内容,它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提高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8(09).

[3] 张建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人文素养毕业论文
  • 大学生媒介素养毕业论文
  • 人文素养毕业论文
  • 人文素养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素养毕业论文大纲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