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丝弦戏相关毕业论文

丝弦戏相关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丝弦戏相关毕业论文

用观众熟悉的戏曲、曲艺形式,抒发自己的才艺,活跃民间的文化活动,弘扬祖国的戏曲、曲艺。 戏曲和曲艺,来自民间,服务与民众,这是很好的举动,我觉得小型多样的戏曲曲艺的表演,会吸引大众的关注。

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在古代和旧社会。老百姓接受的教育有限。他们不能在书本上取得知识。道德的和其它的知识。那么,曲艺和戏剧里有很多让人明事非。知忠奸的故事。在舞台上让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一看。一听就知道故事内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起到了启蒙教化的作用。 比如铡美案。他知道是男人不要前妻,要富贵的一个故事。对于他的道理观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意义。 比如荒山泪,他知道是战争对人的一种催颤。妻离夫亡。人们渴望和平。 所以,最初的作用是对人们的一种启蒙教育。判断是非。忠奸的道理教化。 而且很大程度上,老百姓的知识是从曲艺了和戏曲中得到的。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 戏曲 戏曲(traditional opera)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秦腔等五十多个剧种。 释义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留下;企鹅或者别的号,提示不让写箱,写成(大写数字)艾特 企鹅 这样我能发你戏曲40部全剧网盘链接,自己直接下载,没有密码、完全免费

不属于。 中国戏剧有多少种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五大剧种”: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据统计,中国现存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 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 序号 省份 曲目 1 北京市 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2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四调 3 山西省 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4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5 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6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7 黑龙江省 龙江剧 8 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9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10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11 新疆 新疆曲子戏 12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13 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14 安徽省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15 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16 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17 江西省 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18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19 台湾省 歌仔戏 20 广东省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21 广西 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22 海南省 琼剧 临剧 23 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24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25 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26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27 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28 贵州省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29 西藏自治区 藏戏

东莞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曲艺人才层出不穷。主要有粤剧、粤曲、等传统曲艺类型。粤剧曲艺在水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道滘、麻涌等镇,各镇都成立了粤剧曲艺协会,常年排练演出各类粤剧曲艺节目,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现代剧目,许多群众创编的小粤剧目,如《彩菊回生记》、《情暖老人心》等还获省、市创作、演出等多项金奖,为粤剧曲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南国红豆"在东莞焕发出无限生机,对我市的文化事业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道滘、麻涌两镇被中国曲协、文联评为"中国曲艺之乡",2000年5月道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光荣称号。莞邑人将延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求变,使东莞的曲艺之乡的美誉流芳溢彩。 道滘人爱好粤剧、粤曲、木鱼歌等,已有百余年历史,清末民初,每年用重金聘请省港大戏班来演神诞戏,龙船扒第一演大戏,成为历史惯例。在粤剧曲艺的熏陶下,不少人学唱学演粤剧,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三十年代有“上手材”(叶棣材)五兄弟,吹打乐器一流,自立“五兄堂”,设馆授徒,驰名广州、新加坡。四十年代粤剧大老倌何非凡以《情僧偷到潇湘馆》一剧成名,省港澳共演出367场,打破剧目晚晚不同的惯例。文武双全女花旦陈艳侬组成全女子戏班,名曰“美人威”,演出《刘金定斩四门》成名,提高女子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后,年年请大戏班演出,学唱粤曲的人,在依村旁水的“凉棚”里,村头的大榕树下,在师傅的教授下,弹拉吹唱,练习粤曲,过春节时,麒麟引凤表演,吸引了围观群众,唱一曲《胡不归》……,娱乐群众,穿乡过巷,大显身手,娱乐大众。 建国以后,私人合股,建有新华戏院,请粤剧团来演出,道滘工会文工团、工会艺宣队演出也很多。公社化时的文工团,刘莲卿出类拔萃,被佛山粤剧团吸收为花旦,六十年代九曲女青年陈锦云被红线女招考为省粤剧学校学员,成为省粤剧团花旦。六十、七十年代,草织厂、造船厂工人宣传队演出《沙家浜》、《断桥会》等粤剧,十分活跃。1980年道滘文化站组成道滘业余粤剧团,1985年演出《胡不归》、《盼君还》粤剧,获东莞市文艺汇演一、二、三等奖。到了九十年代,道滘粤剧曲艺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有业余曲艺粤剧队(社)十多个,1990年第三届歌手大赛,参加者170人,共演出5场,观众达一万多人。叶少兴演出歌颂亚运会夺标的小粤剧《庆功酒》获得1990年9月5日东莞市首届《粤乐杯》的冠军

:

三弦 冯增奎 韩宝利 高书晶 五音戏 鲜樱桃《王小赶脚》 西河大鼓 田荫亭《凤仪亭》 。。。。。。。太多了

武松打虎 狮子楼 风雪山神庙 夜奔 金莲戏叔

指在民间下层社会里发展起来的文化艺术形式,多以“俗文化”为主。

武冈丝弦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以其柔腻委婉的曲调,雅俗共赏的唱词而独树一帜。解放初期,曾是湖南丝弦五大名派之一,在全省艺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 武冈丝弦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色 丝弦起源于唐宋,而后又深受元曲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曲调音乐和演唱形式。武冈丝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外来丝弦与本地乡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据《武冈州志》记载,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太主朱元璋十八子朱�被封为珉王,迁至武冈,王府在苏杭一带招募女乐歌伶,江浙一带的丝弦音乐随之传入武冈。明亡,其女乐歌伶流落民间,王宫丝弦随之传到州城茶馆酒肆。当时的武冈即为州治,人口密集,商业繁荣,文化较为发达,兼百艺云集,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和说唱形式竞相媲美,渐使丝弦小调自成一体,形成了武冈丝弦的雏形。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坦宜任武冈州衙从事,擅长昆腔戏曲,又弹得一手好琵琶,与州城丝弦艺人李国珍志趣相投,经常切磋技艺,在总结吸收其它戏剧唱腔基础上,对武冈丝弦进行了创作与探讨,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武冈丝弦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曲艺音乐上取得了重要地位。在当时还有一位对丝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名叫钟藻,是县衙里的一位官人,其人酷爱丝弦,他和喜爱丝弦的道士游云龙一起,对武冈丝弦进行过一些词曲的加工,使其独具一格,别有特色。在清末民初,丝弦在武冈的街头小巷广为传唱。有钱人家的寿诞婚姻喜庆,以及商家为招引客商往往都有邀请丝弦班子凑热闹的习惯。当时的丝弦不但唱遍武冈城内,且远传于武冈州所属的隆回、洞口、新宁及邵阳一带。如丝弦弹唱者、琵琶能手李振华先生就常在宝庆、隆回一带传教丝弦。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丝弦艺人们自发组织成立了武冈“丝弦会社”,会员有李国珍、王少郁、杨瑞祥、王炳荣、焦裕村、姚文宜、张玉如、李小梅等,李国珍被推为会长。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武冈丝弦发展到繁荣时期,民国诗人邓琅曾赋诗一首为:清歌激起更高华,曲谱阳春未足夸,藉盗胸中不平事,平收眼底未残花,平生消遣凭丝竹,一种聪明出齿牙,慧口慧心人共赏,合将幽怨付琵琶。 武冈丝弦的主要艺术特色为曲调柔腻委婉,词曲雅致。其内容多表现封建时代女子的哀怨情感,也有风趣诙谐的成分。武冈丝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丝弦正调,另一类是丝弦杂调。由于受戏曲的影响,也发展了丝弦高腔。武冈丝弦的演唱形式是不化妆的坐唱,一人多角的演唱方式。多数丝弦艺人是边弹边唱的多面手,他们以自娱自乐为主,叫做“玩丝弦”。 武冈丝弦与其它丝弦艺术相比较,其主要特点为: 1、武冈丝弦曲调揉合。如淮调类的“独对孤灯”,是用揉合和转调等手法,从淮调开始,中间部分是[三更天],再回到淮调结束,形成作曲法的三段体,既完美统一,又对比强烈,旋律流畅,内容完整,是其它丝弦同名曲调所不及的。 2、利用节奏多变,旋律重现。如[打扫街],前部分与其它地区的基本相同,但到“奴只得对着这盏不明不白的孤灯”时,却运用了民间音乐罕见的三拍子,节奏、旋律连续重现。 3、[独坐绣楼]是武冈丝弦独有的特产。其属淮调类,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淮调的表现力,词藻也相当典雅。 4、利用两个曲调混合成一个新曲调。如《秋江赶船》中的[雪夹雨]就是[渔家乐]和[越调]的混合,是受到祁剧高腔、昆腔的抢带手法而演变来的。 5、道白是安徽、湖北两种口语的杂合体。 武冈丝弦主要伴奏乐器有:扬琴、琵琶、三弦、月琴、大筒、板架等。在武冈丝弦中《独对孤灯》、《独坐绣楼》、《摘葡萄》、《越调》、《秋江》与《双下山》等剧(节)目是很有代表性的。武冈丝弦主要流传在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等地,覆盖湘西南地区。 二、 武冈丝弦的现状及保护 解放后,为了不使这一优美的丝弦音乐失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文化工作者就开始进行挖掘整理工作。1960年,县文化馆和当时的文艺工作团,根据丝弦老艺人杨瑞祥老先生口授,整理编辑了铅印本《武冈丝弦音乐》,全书收集小曲二十四首。1979年10月,由邵阳市戏剧工作室牵头组织文化工作者对武冈丝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在60年代版本上有所增加,增添了陈磊和谭柳生同志新收集的部分曲调,重新油印了一本《武冈丝弦》。八十年代初,县文化馆又组织文艺工作者在前两本基础上编印了《武冈民间丝弦音乐集》。 文化工作者在挖掘、保护丝弦艺术的同时,还虚心向老艺人们学会了传统丝弦小戏《双下山》、《秋江赶船》等,并以化妆形式搬上了舞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杨瑞祥老先生曾代表丝弦艺人参加了湖南省首届文艺汇演,自己弹奏扬琴,自己演唱《凤阳调》。六十年代,文化工作者还组织了以丝弦形式演唱现代戏《双送粮》、《一箩谷》等,并用丝弦排演了大型古典戏《潘金莲》。七十年代,还新创作了丝弦小戏《方向盘》,以及用丝弦音乐移植了样板戏《龙江颂・闸上风云》,参加全省曲艺调演。 后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武冈丝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能够演唱的艺人更是凤毛麟角。据调查,现仅存两位传人。为了不使这一民间曲艺失传,2006年,武冈市委、市政府已成功将“武冈丝弦”申报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表作名录。2007年,又成立了以保护、传承优秀民间文化为主要任务的武冈市都梁风歌舞团,并用武冈丝弦这一形式新排了两个小戏《盗墓》和《牧鹅姑娘》。 三、 武冈丝弦的传承与发展 武冈丝弦和其它优秀的民间文化一样,经历了繁荣、衰败,以及重新保护、挖掘的过程。如何使这一优秀的艺术之葩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 建立协调机制 开展民间文化保护是全社会的职责,在政府宏观调控的领导下,文化部门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给予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空间,调动社会和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建立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使武冈丝弦这一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弘扬。 (二) 提供必要经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对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对从事民间艺术的老人给予适当的生活支持资助,给予恢复民族民间文化需要的经费。如果没有经费的支持,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就得不到保障。要弘扬武冈丝弦必须保证经费投入,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传承保护工作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武冈丝弦传承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人才培养让武冈丝弦走进校园,在学校举办艺术培训班,采用讲授、排练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门艺术,使这一文化艺术瑰宝流传千秋。 (四) 加强阵地建设让有生命力的武冈丝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还必须采用展览、表演、出版等多种形式,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现代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在继承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责任编辑:天慧

丝弦剧种的起源不详。可以认为早期的丝弦戏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清初,丝弦在河北已普遍流行,并深受群众的欢迎。康熙十年(1671)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县志》卷八,已有俗喜俳优。正八日之后、高搭戏场,遍于之闾里,以多是胜。弦腔和板腔、魁锣桀鼓,恒声闻十里之外,或至漏下三鼓间,男、女杂旮,犹拥之不去记载。又据乾隆九年(1744)成书的《梦中缘传奇-序》和李声振于乾隆三十一年成书的《百戏竹枝词》的有关记述,说明此时丝弦不仅盛行于河北农村,在京城也已流行。同治7年(1868),井陉白花村出现丝弦班社;光绪7年(1881)廊坊地区文安县太保庄创办丝弦老调同乐会;光绪十六年霸县出现韩大仓老调丝弦班。同光时期,丝弦再一次兴起,韩大仓等率班进入到北京演出。光绪初年,东路丝弦老调艺人吕洛脆和张洛栋及穆坏旦等,到了井陉白花班搭班,遂把老调剧目及音乐、表演等传入丝弦班,开丝弦和老调同台合演先例。自此,石家庄地区丝弦主要伴奏乐器由弦索(土琵琶,状小)、三弦等弹拨乐器改为板胡及曲笛、笙。清末民初,丝弦不仅和老调同台演出,还曾和河北梆子组成过三合班,甚至还兼唱京剧、乱弹成为了五腔班。丝弦打击乐器,此时也由南至北,一改原来使用高腔锣鼓(俗称广家伙),而采用京与梆剧种所用的苏家伙。民初到1937年七七事变,丝弦有较迅速的发展,涌出现许多班社和知名艺人,特别是出现李凤仙和张小刁、张小绵等丝弦第一代女艺人;张桂良与张连甲等于民国七年(1918)在北京演出《冯茂变狗》及《十八扯》,受到观众赏识,扩大丝弦戏的影响;农村子弟会和同乐会等业余演出团体遍及各地,民国十年高阳县杨佐庄出现戴面具演唱丝弦戏,丰富丝弦的演出形式;丝弦与老调与梆子长期同台演出,互相影响,丰富丝弦的剧目,及表演与音乐、舞台美术等。

丝弦戏毕业论文

武冈丝弦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以其柔腻委婉的曲调,雅俗共赏的唱词而独树一帜。解放初期,曾是湖南丝弦五大名派之一,在全省艺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 武冈丝弦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色 丝弦起源于唐宋,而后又深受元曲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曲调音乐和演唱形式。武冈丝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外来丝弦与本地乡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据《武冈州志》记载,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太主朱元璋十八子朱�被封为珉王,迁至武冈,王府在苏杭一带招募女乐歌伶,江浙一带的丝弦音乐随之传入武冈。明亡,其女乐歌伶流落民间,王宫丝弦随之传到州城茶馆酒肆。当时的武冈即为州治,人口密集,商业繁荣,文化较为发达,兼百艺云集,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和说唱形式竞相媲美,渐使丝弦小调自成一体,形成了武冈丝弦的雏形。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坦宜任武冈州衙从事,擅长昆腔戏曲,又弹得一手好琵琶,与州城丝弦艺人李国珍志趣相投,经常切磋技艺,在总结吸收其它戏剧唱腔基础上,对武冈丝弦进行了创作与探讨,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武冈丝弦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曲艺音乐上取得了重要地位。在当时还有一位对丝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名叫钟藻,是县衙里的一位官人,其人酷爱丝弦,他和喜爱丝弦的道士游云龙一起,对武冈丝弦进行过一些词曲的加工,使其独具一格,别有特色。在清末民初,丝弦在武冈的街头小巷广为传唱。有钱人家的寿诞婚姻喜庆,以及商家为招引客商往往都有邀请丝弦班子凑热闹的习惯。当时的丝弦不但唱遍武冈城内,且远传于武冈州所属的隆回、洞口、新宁及邵阳一带。如丝弦弹唱者、琵琶能手李振华先生就常在宝庆、隆回一带传教丝弦。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丝弦艺人们自发组织成立了武冈“丝弦会社”,会员有李国珍、王少郁、杨瑞祥、王炳荣、焦裕村、姚文宜、张玉如、李小梅等,李国珍被推为会长。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武冈丝弦发展到繁荣时期,民国诗人邓琅曾赋诗一首为:清歌激起更高华,曲谱阳春未足夸,藉盗胸中不平事,平收眼底未残花,平生消遣凭丝竹,一种聪明出齿牙,慧口慧心人共赏,合将幽怨付琵琶。 武冈丝弦的主要艺术特色为曲调柔腻委婉,词曲雅致。其内容多表现封建时代女子的哀怨情感,也有风趣诙谐的成分。武冈丝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丝弦正调,另一类是丝弦杂调。由于受戏曲的影响,也发展了丝弦高腔。武冈丝弦的演唱形式是不化妆的坐唱,一人多角的演唱方式。多数丝弦艺人是边弹边唱的多面手,他们以自娱自乐为主,叫做“玩丝弦”。 武冈丝弦与其它丝弦艺术相比较,其主要特点为: 1、武冈丝弦曲调揉合。如淮调类的“独对孤灯”,是用揉合和转调等手法,从淮调开始,中间部分是[三更天],再回到淮调结束,形成作曲法的三段体,既完美统一,又对比强烈,旋律流畅,内容完整,是其它丝弦同名曲调所不及的。 2、利用节奏多变,旋律重现。如[打扫街],前部分与其它地区的基本相同,但到“奴只得对着这盏不明不白的孤灯”时,却运用了民间音乐罕见的三拍子,节奏、旋律连续重现。 3、[独坐绣楼]是武冈丝弦独有的特产。其属淮调类,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淮调的表现力,词藻也相当典雅。 4、利用两个曲调混合成一个新曲调。如《秋江赶船》中的[雪夹雨]就是[渔家乐]和[越调]的混合,是受到祁剧高腔、昆腔的抢带手法而演变来的。 5、道白是安徽、湖北两种口语的杂合体。 武冈丝弦主要伴奏乐器有:扬琴、琵琶、三弦、月琴、大筒、板架等。在武冈丝弦中《独对孤灯》、《独坐绣楼》、《摘葡萄》、《越调》、《秋江》与《双下山》等剧(节)目是很有代表性的。武冈丝弦主要流传在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等地,覆盖湘西南地区。 二、 武冈丝弦的现状及保护 解放后,为了不使这一优美的丝弦音乐失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文化工作者就开始进行挖掘整理工作。1960年,县文化馆和当时的文艺工作团,根据丝弦老艺人杨瑞祥老先生口授,整理编辑了铅印本《武冈丝弦音乐》,全书收集小曲二十四首。1979年10月,由邵阳市戏剧工作室牵头组织文化工作者对武冈丝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在60年代版本上有所增加,增添了陈磊和谭柳生同志新收集的部分曲调,重新油印了一本《武冈丝弦》。八十年代初,县文化馆又组织文艺工作者在前两本基础上编印了《武冈民间丝弦音乐集》。 文化工作者在挖掘、保护丝弦艺术的同时,还虚心向老艺人们学会了传统丝弦小戏《双下山》、《秋江赶船》等,并以化妆形式搬上了舞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杨瑞祥老先生曾代表丝弦艺人参加了湖南省首届文艺汇演,自己弹奏扬琴,自己演唱《凤阳调》。六十年代,文化工作者还组织了以丝弦形式演唱现代戏《双送粮》、《一箩谷》等,并用丝弦排演了大型古典戏《潘金莲》。七十年代,还新创作了丝弦小戏《方向盘》,以及用丝弦音乐移植了样板戏《龙江颂・闸上风云》,参加全省曲艺调演。 后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武冈丝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能够演唱的艺人更是凤毛麟角。据调查,现仅存两位传人。为了不使这一民间曲艺失传,2006年,武冈市委、市政府已成功将“武冈丝弦”申报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表作名录。2007年,又成立了以保护、传承优秀民间文化为主要任务的武冈市都梁风歌舞团,并用武冈丝弦这一形式新排了两个小戏《盗墓》和《牧鹅姑娘》。 三、 武冈丝弦的传承与发展 武冈丝弦和其它优秀的民间文化一样,经历了繁荣、衰败,以及重新保护、挖掘的过程。如何使这一优秀的艺术之葩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 建立协调机制 开展民间文化保护是全社会的职责,在政府宏观调控的领导下,文化部门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给予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空间,调动社会和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建立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使武冈丝弦这一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弘扬。 (二) 提供必要经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对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对从事民间艺术的老人给予适当的生活支持资助,给予恢复民族民间文化需要的经费。如果没有经费的支持,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就得不到保障。要弘扬武冈丝弦必须保证经费投入,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传承保护工作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武冈丝弦传承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人才培养让武冈丝弦走进校园,在学校举办艺术培训班,采用讲授、排练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门艺术,使这一文化艺术瑰宝流传千秋。 (四) 加强阵地建设让有生命力的武冈丝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还必须采用展览、表演、出版等多种形式,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现代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在继承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责任编辑:天慧

常德丝弦音乐结构的完整,演唱方法的独特,表演形式的灵活自由,伴奏手法的丰富多彩,使之具有了独特的韵致与感人的魅力,因而历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常德丝弦的音乐与语言、旋律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诸因素都已自成体系,它的题材与体裁具有典型的说唱音乐的共性特色,更值得注意的、值得学习、值得研究的是:它的音乐结构完整、演唱方法独特、表演形式的灵活自由、伴奏手法的丰富多彩,是不少曲种所不能比拟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常德丝弦的强烈的个性特色。音乐结构和演唱方法常德丝弦音乐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其音乐功能也有独到之处,它有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既能表现历史故事,又能说唱民俗民风,而且在创腔与演唱中都以传情达意为主,特别讲究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腔从字出,音随韵转的润腔方法,在强调口语化、说唱化的同时,注重旋律的优美,俏丽和抒情性。⑴、在传统的常德丝弦音乐中,有300多首曲调,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汉族民间传说。它分为曲牌体、板腔体和混合体三种。曲牌体,又惯称牌子丝弦,是一种把众多具有完整、独立内容的曲牌连接起来而反映一个共同主题的套曲体音乐,是常德丝弦演唱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常德丝弦的常用曲调约一百多个,这些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技巧的曲调,通过长期风风雨雨而又曲曲折折的演唱实践,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特色与风采。这些曲调之中,有些既可与别的曲牌连缀又可单独进行演唱,有些只适合单独进行演唱,但绝大多数的曲牌是与其他曲调连缀而发挥出良好的总体功能。由于采用若干个不同旋律、不同结构、不同节奏,甚至不同调性的曲调进行演唱,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达到了较完美的艺术效果。板腔体,又惯称扳子丝弦,是一种不受曲调限制而具备戏曲音乐特点的板腔体音乐,是常德丝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系统完整的唱腔并具有情真意切的感染力,是演唱大型曲目(即丝弦戏)必不可少的基本音乐。它包括老路和川路两种声腔。据丝弦老艺人介绍,老路是由本地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演变而成;川路则与四川一带的地方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路大多深沉浑厚,雄壮激荡;川路一般明朗宽阔,苍劲有力。老路和川路各自包括[一流]、[二流]、[三流]三种基本板式,[一流]与[二流]通常结构规整统一,排列清楚,旋律悠扬婉转,章法有序,既叙事说唱,又能抒情感怀,有较强的表现力及推动性;而[三流]则是丝丝紧扣的散板形式,其节奏自由灵活,旋律起伏跌宕,善于表现悲愤忧怨,激越波动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还有混合体。据记载,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的音乐结构形式,是指在一个曲目中既有曲牌体音乐,又有板腔体音乐,或曲牌与一种板式混用,或老、川等各路的多种板式和一个或多个曲牌混用。这种结构多用于中、长篇曲目。在常德丝弦音乐中,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无论是曲牌体、板腔体、混合体,都很讲究起、平、落的结构原则。其音乐旋律以五度跨跃为特色。常德丝弦的句式结构多为二句体、四句体和长短句三种。二句体在曲牌体曲调中极为普遍,板腔体都是以上下句为基本结构原则构成的。四句体通常按起承转合原则构成音乐段落,是曲牌体曲调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长短句体随曲牌句式的结构而变化。常德丝弦调式多变,色彩各异。曲牌体音乐以徵调式、商调式、宫调式、羽调式为多见,角调式较少见。板腔体音乐中的川路唱腔多为六声G商调式。老路唱腔多为C商调式。⑵、常德丝弦采用以常德市老高山街为中心的常德方言演唱,不仅南方人听得清楚,北方人也能听懂。它的演唱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又别具一格。常德人说自己的方言就像是在唱歌,尤其女子,语气温柔而婉约,像微风拂面。因此,有人说常德丝弦的音乐是语言化的音乐,语言却又是音乐化的语言。咿儿哟,呀咿哟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衬词则仿佛是给常德丝弦贴上了一个标签,放在哪里都一目了然。(例三)常德丝弦在强调口语化、说唱化的同时,更注重旋律的俏丽、抒情和音乐性,使行腔柔和、秀丽、婉转,或欢快、跳跃、诙谐。艺人认为,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艺人讲究腔从字出,音随韵转,使旋律更显得活泼而端庄。由于方言及艺人的爱好与兴趣和剧情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同一曲牌同一曲目,不同的艺人会唱出不同的韵味,产生同曲异工的效果;甚至是同一曲牌同一曲目,由同一艺人演唱,也可能会在以字行腔时采用不同的抑扬顿挫的手法,通过润腔,求得曲调旋律的变化。桃源艺人李玉成的唱腔如行云流水,润腔时而乖巧轻盈,时而含蓄深沉,时而刚健豪壮;常德艺人戴望本自弹自唱,唱腔苍劲浑厚,深沉有力;津市艺人黄学千的唱腔则显得质朴淳厚。艺人们不同的演唱特点,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常德丝弦传统的演唱方法十分讲究自弹自唱,一人多角,要求演员有甜脆,圆润的嗓音,加之与剧情中人物性格相适应的润腔手法,通过声腔变化说唱故事,刻画各种人物。根据说唱、叙述故事的需要,演员要能随时进入角色,即进进出出,时而是说唱者,时而又要扮演剧中的人物。由于常德丝弦的表演形式多样,在1955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湖南民间音乐普查报告》一书中,将常德丝弦归于戏曲类,可见当时常德丝弦已有一部分曲目采用了戏曲的某些表演手法。常德丝弦历来有不少功力深厚的演唱者,通过他们不断传承和发展,使常德丝弦朗朗上口,又易唱,易记,易学,为群众所喜爱。演出形式和伴奏方法常德丝弦是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兼备、变化多样的汉族民间说唱表演艺术,既可演唱短小精悍的时调段子,亦可演唱有情节有故事的大型曲目。演唱丝弦段子时,演唱者往往是一人多角、进进出出,仅为一种单纯的曲艺形式;而演唱大型曲目时,则是一种戏剧结构(即丝弦戏),尤其与前种形式截然不同的是,演唱者自始自终都要进入角色,曲目有多少剧中人就要有多少人来扮演。另外,丝弦段子还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抒情小段。此种类型一般不注重故事情节,而只集中对一件事或物加以赞美和歌颂,演唱时通常为多段唱词均配同一首曲调,只是按字行腔,旋律稍有变化。另一种是叙事单段。此种类型主要以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较为细致的人物描写来深化主题思想,并根据不同的内容、情绪、风格的需要,将若干不同的曲调珠联璧合成套曲来演唱,在常德丝弦的演唱中运用比较普遍。⑴、常德丝弦的传统演唱形式是坐唱,大都是演唱有故事、有人物的长段丝弦,演唱者一般为6人。演出时很讲究坐的位置,艺人有扬琴对鼓板,高胡对二胡,三弦对琵琶之说。表演者要能自拉(奏)自唱,一人多角,用声腔塑造生、旦、净、丑各类人物、说唱故事。如果演唱曲目中的角色多于演唱者时,则每个人除担任一个主要角色外,再分别兼任。俗称一人一台戏的丝弦名老艺人李玉成就是最著名的一人。她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并且是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常德丝弦演唱的地点一般是屋场、厅室及茶馆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推移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日益追求及欣赏鉴别水平的不断提高,常德丝弦的演唱艺术也不断改革,发展日趋成熟,演唱形式也渐趋多样化,不仅有单人演唱、双人演唱、群唱、表演唱等,而且还作为丝弦戏搬上了舞台。自清末开始,就有丝弦艺人进行挂衣登台(穿戏装表演)的尝试。解放后,这种戏曲化的探索更是加大力度,常德、桃源都排出了一批丝弦戏,有的参加了省、地戏剧汇演并获奖,有的参加了北京歌剧研究会的演出。同时有了专门的乐队,不再用演员兼任乐师,伴奏乐器也随之增多。⑵、常德丝弦用的主要伴奏是胡琴,这种胡琴的琴筒大于一般的京胡,小于二胡,澧县地区则用四胡作为主奏乐器。有时以节目的需要,也有用京胡或高胡的。常德丝弦用的传统板鼓是一种特殊的小板鼓,其形似倒扣的饭钵,用大竹兜做成。20世纪40年代初期,丝弦加进汉剧和花鼓戏的锣鼓打击乐,用在过场音乐中,以渲染气氛。在丝弦唱腔的伴奏中,常有托腔、裹腔、衬腔、垫腔和加花等五种基本方法。托腔,即伴奏旋律与唱腔相同,仅在某些地方作变化,用比较固定的节奏型来衬托,以突出唱腔。裹腔,即伴奏旋律基本上与唱腔相同,但在某些地方要求在唱腔旋律的基础上做加花处理,达到二者水乳交融的程度。衬腔,要求伴奏衬出唱腔的神韵,既丰富多彩,又不喧宾夺主,伴奏与唱腔若即若离。垫腔,在曲调的某些停顿或演唱的气口处,用伴奏音乐垫上,起承上启下,连贯唱腔的作用。加花伴奏,是一种常用手法。在托腔过程中,伴奏常用邻音、经过音等音来修饰、加花,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常德丝弦的乐队伴奏为适应人们审美心理、兴趣爱好及欣赏习惯的改变,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在扩大乐队编制以及中西乐器混合配器的手法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自1957年整理演出常德丝弦传统曲目《双下山》后,凡是专业曲艺(文艺)团体上演的曲目,大都是有简易的伴奏总谱。乐器也由原来的6件,增加了京胡、中胡、大提琴等十余件。据资料显示,1975年,舞台艺术片《群众文艺开新花》中的常德丝弦曲目《一轮红日照胸间》,则用了一个小型的中西乐队,采用混合的管弦乐队伴奏,由扬琴、京胡、二胡、琵琶、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组成。从此,常德丝弦的伴奏增添了不少色彩,并使其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为更完整、更直接、更形象地塑造人物性格与深化故事情节而迈出了至关重要而又富有成效的崭新步伐。音乐形式常德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演唱抒情小段,又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性创编、演唱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曲艺音乐形式。常德丝弦拥有100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优秀传统曲目《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建国后,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在全国广为传唱。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德丝弦走向复兴。如《瓜中情》、《待挂的金匾》、《俏婆婆上大学》等曲目获国家级“群星奖”金奖,还有《芷兰雅韵》等曲目赴马来西亚演出,深受海外友人的喜爱。常德丝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常德丝弦独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其自成一格的音乐风格和唱腔及表演形式,极具保护价值。但因缺少专业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相继辞世,有100多首曲调已失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已处于凋蔽、濒危状况。常德丝弦优秀传统曲目的保护工作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常德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局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已制订切实可行的抢救、保护措施,并正在组织实施。

同治七年(1868),井陉白花村出现了丝弦班社;光绪七年(1881)廊坊地区文安县太保庄创办了丝弦老调同乐会;光绪十六年霸县出现了韩大仓老调丝弦班。同、光时期,丝弦再度兴起,韩大仓等率班进入北京演出。光绪初年,东路丝弦老调艺人吕洛脆,张洛栋,穆坏旦等,到井陉白花班搭班,遂将老调剧目、音乐、表演等传入丝弦班,开丝弦与老调同台合演先例。自此,石家庄地区的丝弦主要伴奏乐器由弦索(土琵琶,状小)、三弦等弹拨乐器改为板胡、曲笛、笙。 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中路丝弦便与老调戏同台,使老调戏的剧目、音乐传入丝弦。丝弦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由弦索(月琴)、三弦改为板胡、曲笛、笙。清末民初,出现了既唱丝弦又唱老调、河北梆子的三合班。打击乐器也由“京家伙”改用“苏家伙”。后又从昆曲、京剧吸收大量营养充实自己,“京家伙”、“苏家伙”并用。丝弦戏音乐有官、越两个腔调,全部音乐分弦索腔曲牌、板式变化系统、无过门曲牌、器乐曲和打击乐五部分。清末民初,丝弦不仅与老调同台演出,还曾与河北梆子组成过三合班,有的甚至还兼唱京剧、乱弹成为五腔班。丝弦的打击乐器,此时也由南到北,一改原来使用的高腔锣鼓(俗称广家伙),而采用京、梆剧种所用的苏家伙。 丝弦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涌出现许多班社和知名艺人,特别是出现了李凤仙、张小刁、张小绵等丝弦第一代女艺人;张桂良、张连甲等于民国七年(1918)在北京演出《冯茂变狗》、《十八扯》,受到观众赏识,扩大了丝弦戏的影响;农村子弟会、同乐会等业余演出团体遍及各地,民国十年高阳县杨佐庄出现了戴面具演唱丝弦戏,丰富了丝弦的演出形式;丝弦与老调、梆子长期同台演出,互相影响,丰富了丝弦的剧目,以及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 丝弦表演追求热烈、火爆,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程式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各行当表演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旦崇尚技巧,表演细致;花脸动作夸张,粗犷豪放;丑角幽默诙谐。 丝弦唱腔,还有官调与越调两个板式变化系统。丝弦剧目相当丰富,约500余出。其中既有生活小戏,表现民间情趣;也有袍带大戏,反映宫廷斗争。丝弦剧著名演员有驰名太行山麓的“四红”: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还有著名花脸朱永米,著名须生张永甲和王永春,著名青衣花旦杜雷有等。解放前丝弦戏濒临绝境,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扶植下,传统剧目和音乐得到了抢救、发展与革新,从而获取得了新生。

毕业论文选题游戏相关

题目定了么?

论游戏开发技术与游戏创意

体育游戏的相关毕业论文

多做自已中意的运动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应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 近年来,体育游戏被广泛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其不仅可以全方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特点优化游戏策略。对体育游戏的优点进行阐述,进而对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模式。

【关键词】 中职体育;体育游戏;教学模式

体育游戏是由游戏发展出的一个分支,其形式多样,融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基本介于15~18岁之间,尚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体能和品格方面可塑性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放松紧张心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体育游戏融入教学的模式仍然单一、陈旧,缺少对学生个体性的考虑,教学价值发挥相对有限,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一条有效性较高的实践模式。

一、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游戏具有情节性、竞争性和趣味性,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学生还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放松紧张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在活动当中,如果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会激发其在这方面的热情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发挥个人体能优势,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可以说,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适当安排一些体育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发展学生智力

很多设计精巧的体育游戏,如五人绑腿跑、接力跑、两人夹球跑、球类游戏等均含有智力部分。在参与这些游戏时,学生需要努力开动脑筋,有计划、有技巧、有策略,方能快速完成。对于一些竞技性较高的团体比赛,团队内部还需要有较好的合作方式和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当中所包含的智力因素对于学生逻辑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益智体育游戏还能锻炼学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人员变化的应变能力,帮助他们灵活适应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为其之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团队意识

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项目大多只需要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学生需要同他人合作,或同他人对抗方能完成项目,这就需要努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游戏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需要不断与人协调沟通,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有好发展,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育游戏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不仅是为了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项目,通过体育游戏将课堂内容串联起来,作为课堂引导或是课中加强。如在开展体操训练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中加入蹦床等弹跳性游戏,让学生在悬停过程中摆出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环节教学。

(二)教师要抓好体育游戏的组织工作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不同的游戏形式、不同的游戏内容需要有不同的组织方式。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担任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工作,确保游戏能够有序、有效进行。一般来讲,体育游戏的组织工作包含课前准备、课堂管理、课后总结三个阶段,教师需要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周密的计划方能应对游戏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游戏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下去。

(三)体育游戏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体育游戏的参与主体,要想最大限度提升体育游戏的实施效果,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尚处青春期,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尚未完成,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游戏内容,尽量使游戏兼顾有趣和有效,全方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带着技巧参与到游戏当中。游戏设计不应过难、体能消耗不能过大,以免挫伤学生积极性,影响后续教学。

(四)体育游戏设计要注重游戏的竞争性

前文提到,中职院校学生尚处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利用他们求胜欲较强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融入一定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体育游戏的竞争当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与战胜自我中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韧性与耐力。如在篮球课程中,教师可在体能训练环节加入“圆圈排球”“带球赛跑”等游戏,游戏以分组方式进行,最快的获得冠军,以此增强游戏竞争性。

(五)注意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

体育游戏结束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结束,教师要认真观察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评价工作,争取从评价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次体育游戏的开展提供参考。一般来讲,体育游戏的.评价机制包含三个环节:一是严格按照游戏规则对游戏结果进行公正评判,对胜出者或胜出队伍提出表扬,激发学生斗志;二是对落后的个人或队伍提出鼓励,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经验,确保其在今后的游戏中取得进步;三是针对游戏的不足或缺陷进行评价,完善游戏内容。

三、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环节

在体育课开始前,教师要对课上体育游戏有所计划,做好体育用具准备、游戏场地布置等工作,确保游戏顺利开展。如在开展篮球课“运球接力”的游戏时,教师要确保篮球气压合适,制定好游戏规则,同时计划好游戏实践和学生运动量。

(二)在准备活动中应用体育游戏

体育课的课前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舒展筋骨,避免运动损伤,其一般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以体操和慢跑为主,比较枯燥乏味,专项准备活动主要针对课堂可能用到的肌群或体能要素进行训练。教师可在专项准备活动中加入体育游戏,调动学生听课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

在课中应用体育游戏时,要确保游戏同教材内容相符。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教师可加入“综合接力比赛”“原地闭目跑”“跑跳结合往返跑”等游戏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平衡性,或是加入“夹球跑接力”“带球跑接力”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课堂中的体育游戏运动量不可过大,以免影响到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

(四)在教学结束后应用体育游戏

在经历了课堂高强度的训练后,学生的身体通常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此时,教师可加入一些趣味性高、负荷小、轻松活泼的体育游戏帮助学生放松身体紧张,如“指部位”“掷鸡毛”,等等。

四、结语

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体育教学的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堂结束后合理的融入体育游戏,做好体育游戏教学的课前准备,采用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体育游戏形式,以确保中职体育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明.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1,(09):19-20.

[2]蒙荣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商业文化,2011,(07):9-10.

[3]魏晨.浅谈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培养[J].才智,2014,(13):36-37.

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度没戏

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毕业论文。主要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查看,引用率是否达标,一般本科要求5000字符,引用率30%以内。文章的质量方便比如语句通顺,修改错别字,建议多使用专业数据替换大白话。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每次没过就算了,没过肯定都是有原因的,多沟通,针对性的去优化是最好的。

毕业论文不合格一般院校还会给第二次机会进行降重修改,本科论文不过主要的原因是查重率过高,只要将查重率降到学校规定的比例之内,然后顺利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后即可毕业,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一般情况下,学校提供1-2次免费查重机会,在论文定稿以后,统一提交给老师,老师统一进行最后的查重,查重率合格就能参与后续的审查和答辩,如果查重率不合格就会被退还,不能参加答辩,会延期毕业。

毕业论文不合格一般院校还会给第二次机会,需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降重,让论文查重率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修改的方法主要有用近义词替换重复句中的词语,修改句式,中英文翻译,用自己的话语对原文进行重新表达等。

1、本科毕业论文过不了有几种情况:第一、论述题目和专业相关、尽量聚焦重点,不要把标题写太大;第二、内容可以有参考文献, 但是有查重率的要求, 要在范围内。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写;第三、写的字数要求要达到第四、逻辑表达要清晰,给导师能看明白论述重点以上为一些重点信息,希望能帮到您,望采纳, 谢谢

  • 索引序列
  • 丝弦戏相关毕业论文
  • 丝弦戏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选题游戏相关
  • 体育游戏的相关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度没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