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策略 摘要]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性别角色的认同有着积极的作 用,但目前中国男幼儿教师十分缺乏。为吸引男教师成为幼儿教师,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幼 儿园管理者应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应加大宣传,引起舆论重视,促使传统观念 的改变。 [关键词]男性教师;学前教育;幼儿园 收稿日期:2007-6-12 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在新 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 来越广泛的重视。[1]但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男 性教师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男性 教师的匮乏将对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男 性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一、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一)男教师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 1.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的积 极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使个体 的心理与行为在发展的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化。[3] 外部环境中不同性别成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受 长期以来男性统治地位的影响,男性在认知、情感、 意志、言语及个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心理 行为优势。[4]如男性偏向于用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 题,更容易产生激情,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 力都比较强,好动、幽默,不喜欢拘泥于细微末节和 计较点滴得失等。如果能够发挥男教师的性别教育 优势,将非常有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 实践已经证明,男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及行为 方式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影响。男性幼儿教师的介入 可以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创新,特别是 对目前幼儿园所提倡的创造性游戏来说,男性的性 别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有着独到 之处,如他们倾向于选择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 模仿战争等游戏。幼儿对这些游戏通常都特别喜 爱。与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身体锻炼的 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 格有着积极作用。 2.男教师对幼儿性别意识形成的积极影响。 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以后的性别 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影响。[5]社会学习理 论认为儿童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习得一定的性别 行为模式。[6]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要 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7] 在学校里,男女教师分别取代父母的性别角色,成 为儿童认同、模仿的对象。在教育者的性别方面,我 国教育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从幼儿园到小 学,儿童接受的基本上是“女性教育”。[8]据统计,在 托儿所和幼儿园,教师和行政人员几乎都是清一色 的女性。这种女性优势可能会对幼儿产生某些消极 的影响。如男孩可能会因为难以与女教师认同而产 生心理焦虑,产生攻击性行为;男女儿童都有女性 化倾向等。可见,要让幼儿生活在阴阳和谐的世界 中,鼓励和支持男教师介入幼儿教育尤为重要。 (二)男教师进入幼儿教育的必要性 其实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老一辈幼 教专家张宗麟先生就认识到幼教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合理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然而,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基本上还 是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 有6138名男教师。[9]丹麦、瑞典、澳大利亚、马来西 亚等国也十分重视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支 持、鼓励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以促进儿童人格 的健全发展。像阿根廷还专门根据幼教师资性别的 不同提供不同的课程,如为女生开设家政课,为男 生开设手工课等,以使男、女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 自然形成分工、合作的局面。[10]相比这些国家,应当 说中国在这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目前只有个别幼 儿园尝试聘请少量的男性幼儿教师,尽管这些男幼 儿教师中有些人既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的理 论,也没有幼儿教育的经验,但从各类媒体的报道 来看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都还不错。可见,对男幼 儿教师的培养和应用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纵观上个世纪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教 专家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均为男性,他们怀着 一腔报国热情,身体力行,躬身实践,探索出了一条 在当时适合我国国情的幼教发展之路。在当今,虽 说男幼儿教师凤毛麟角,但也不乏出色者。应当说 实践已经证明,幼教行业同样可以成为男性的用武 之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传统观念的改 变,社会舆论不再坚决反对男性从事幼教,相反男 教师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 和重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上海300名幼儿教师 和家长中,59%的教师欢迎男性加入,79%的家 长欢迎男性加入幼教事业。只是要吸引男教师进入 幼教领域,还需要诸多外部条件支持,才能使他们 安心于幼教工作,终生为幼教事业服务。 (一)加强政策倾斜,优化教师队伍 有关部门应着重研究相应的政策,加强政策倾 斜,吸引更多的男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笔者认 为当前政策倾斜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招生、培养政策上的倾斜。高等院校、幼儿师范 学校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对有志从事幼儿教育工 作,又符合从事幼教工作要求的男生,应积极采取 各种优惠政策与措施,如直接选拔、推荐、优先录 取、适当降低分数线、减免学费或增加补贴等吸引 其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二是加强经济待遇上的倾 斜。男性不愿意当幼儿教师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是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太低。因此, 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不仅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而且 应在经济待遇上实施倾斜政策,提高男教师的工资 与待遇;三是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吸收各种 男性技术人员,如文艺、体育、医务、电子技术等方 面的技术人员到幼儿园工作。 (二)完善教学管理,改革带班模式,为男教师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幼儿园为男教师创建充满活力与生机、宽松的 环境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除 去一些工作上或心理上的顾虑。男教师能下决心在 幼儿园工作实在不易,他们一般都希望做好工作, 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幼儿园要根据男教师的特 点尽量合理安排其工作。 首先要安排男教师参与带班,而且根据幼儿园 实际情况尽量安排男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段带不同 的年龄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男教师进一步了解和 掌握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与发展规律,亲密接触幼 儿,了解幼儿的一般特点与个性,同时,给幼儿与男 教师交往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使男教师与幼儿 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纽带,进一步激发男教师爱孩 子、喜欢幼教的情感,使男教师能更好的体验自己 的人生价值。以此为目的,与女教师二人合带一班、 保教结合的模式不适合直接用到男教师身上,尤其 是在刚开始带不同年龄班时更不适合。此阶段可由 女教师主班,男教师为辅助教师,实施班级教师配 备上多一人的形式进行。一段时间后,男教师在一 定程度上了解了孩子,全面熟悉了保教业务,有了 一定的带班经验,就可以适当放手,使男教师参与 主持更多的教养活动,以使男教师角色多元化,能 力综合化。 经过参与带班阶段,男教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 进步,管理者也对男教师的个人工作状况有了一定 的了解,这时管理者可与男教师进行发展方向的谈 话,以共同确定其今后工作的具体内容,发挥男教 师最大的个人价值。此时,根据男教师特长建立独 特的男教师带班模式是发挥男教师对幼儿教育价 值的关键。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有许多男 性比女性更细心,在家庭中他们对孩子以及家人的 照顾,工作中的全面细致、认真严谨也让很多女性 佩服,所以我们不应给所有的男性都戴上粗心的帽 子。经过参与带班阶段的观察,如果管理者发现男 教师细心周到,综合能力较强,适合对幼儿进行全 面的教养,就应安排该教师正式全面带班。但是,在 幼儿园男教师紧缺的今天,怎样让更多的幼儿而不 是一个班的幼儿都能接触男教师,都能接受来自于 男教师的积极影响与教育,是我们安排男教师带班 模式时要考虑的另一个重点问题。此时,可以本着 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适合该男教师的带班模式, 如扬长式即是根据男教师比较擅长的领域,安排男 教师承担体育、户外活动或美术等某一学科的全园 教学任务;又如避短式,即避开男教师不擅长的领 域,安排男教师不承担语言、舞蹈等学科的教学任 务;再如单授式,即根据男教师的特长,安排男教师 单授美术、体育、英语等特色课程。此外,还可以是 混授式,即对那些综合能力较强的男教师,可以安 排男教师上午带班,女教师下午带班等。无论采取 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让男教师能在幼儿园教育教 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与女教师形成风格、能力、 个性等方面的互补。 (三)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男教师不愿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鉴于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 形式,尤其要加强电视、报纸等热门媒体的传播, 广泛深入宣传男教师加入幼儿教育事业的必要性 与迫切性,促使人们尽快转变传统观念,使男性和 女性一同承担起这项事业。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幼儿教育作为 奠基教育,为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 献。人的塑造是立体的,对幼儿的培养不仅仅是生 理上的,更应该是心理上的,而男幼儿教师将对幼 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无可替代的影响。我们 有理由相信,男性介入幼教领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 趋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幼教改革的深入,男幼 儿教师必将在幼儿教育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开 创学前教育的新纪元。现代化的幼儿园应根据实际 需要,适当地引进优秀专职的男教师,这不仅是幼 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 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厚云,方明.美国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及其启 示.学前教育研究,2001,(2) [2]徐志国.男幼师的缺乏、流失与其职业优势的 矛盾.学前教育研究,2006,(5) [3]钱玉燕.儿童性别角色差异及其教育.陕西师范 大学学报,2002,(6) [4]潘敏.男教师的教育优势及弱点分析.辽宁师专 学报,2002,(1) [5]张胜军.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学前教育 研究,2003,(4) [6](英)戴·冯塔纳.教师心理学(第三版).王新超 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54 [7]徐明.幼儿社会教育.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2000:14 [8]刘建霞.浅析教师性别单一化的不良影响.洛阳 师专学报,1999,(6) [9]李玉秋.论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男教师的迫切性. 台州学院学报,2004,(4) [10]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大出版 社,2000:61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目录(2号,宋体,加粗)一、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4号,宋体)二、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三、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四、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论文题目1. 中国服装发展现状2. 品牌策略3. The Features of CAI in English Teaching 4. Conclusion五、谢辞文献综述(黑体,小2号)题目:浅谈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意义(中文:黑体,3号;英文:Times New Roman,小2号)摘要(黑体,小5号):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宋体/ Times New Roman,小5号)关键词(黑体,小5号):语言;文化;委婉语; 合作原则(宋体/ Times New Roman,小5号)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文:黑体,小4号;英文:Times New Roman,4号)国内外有关委婉语研究的 。。。。。。(中文:宋体,5号;英文:Times New Roman,小4号;行距倍)参考文献:(黑体,小4号)[1]束定芳. 委婉语新探[J]. 外国语, 1989,3:101-102.(宋体,小5号)[2]托马斯•艾略特.荒原[M].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赵萝蕤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3]Grice, . Logic and Conversation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Times New Roman,小5号)
目录(2号,宋体,加粗)一、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4号,宋体)二、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三、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四、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论文题目1. 中国服装发展现状2. 品牌策略3. The Features of CAI in English Teaching 4. Conclusion五、谢辞文献综述(黑体,小2号)题目:浅谈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意义(中文:黑体,3号;英文:Times New Roman,小2号)摘要(黑体,小5号):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宋体/ Times New Roman,小5号)关键词(黑体,小5号):语言;文化;委婉语; 合作原则(宋体/ Times New Roman,小5号)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文:黑体,小4号;英文:Times New Roman,4号)国内外有关委婉语研究的 。。。。。。(中文:宋体,5号;英文:Times New Roman,小4号;行距倍)参考文献:(黑体,小4号)[1]束定芳. 委婉语新探[J]. 外国语, 1989,3:101-102.(宋体,小5号)[2]托马斯•艾略特.荒原[M].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赵萝蕤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3]Grice, . Logic and Conversation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Times New Roman,小5号)
很多同学在问台州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台州学院是浙江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台州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台州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台州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台州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台州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台州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台州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台州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台州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台州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台州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台州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台州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台州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台州学院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年。对于台州学院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台州学院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台州学院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需求动机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如何正确地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本文从梳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需求动机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激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需求动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研究
需求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动,行动指向目标。需求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原动力,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的某种活动满足一定需求的内驱力。高校要有效激发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活动深入人心,就要使自己的激励对策和措施符合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需求。因此,从研究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需求动机人手,分析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激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有效对策显得非常必要。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需求动机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一直扮演着志愿活动先锋的角色。高校组织、动员、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职责所在,也是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中思想活跃的特殊群体,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文化素质,其参与志愿活动的需求动机首先具有纯洁性、无偿性的特征。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对更高层次的需求更为强烈。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志愿活动的动机来自于对社会责任感、成长成才和自我实现等的追求,很少有与物质报酬相关的动机。同时,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需求动机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学生志愿活动既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又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服务他人、教育自我、优化社会环境”的功能。大学生期望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积累经验、丰富阅历、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健康身心,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2.履行公民责任的需要。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成才”,更要使大学生“成人”。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大学生期望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改变社会问题,增强组织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培养公民意识。
3.培养价值观的需要。志愿活动因其公益性、利他性,很多时候服务对象都是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问题青年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关心,不仅可以贡献个人的力量,而且可以在服务中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拓宽社会交往的需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在变小,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隔阂却在拉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寄希望于通过志愿活动的平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结交朋友、收获友谊,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5.规划职业生涯的需要。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机会的获取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考虑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往往期望通过志愿活动,丰富个人简历、尝试不同职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毕业求职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就业筹码。
二、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陈旧。如今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喜欢追求新潮,热爱挑战,不安于现状,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较传统,创新性服务内容缺失。以滁州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爱心助学、环境清理、助力养老院、孤儿院等福利机构。由于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没有挑战性、创新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发挥,个人能力得不到锻炼,很多志愿者加入组织后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导致志愿者的积极性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2.激励手段单一。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挑战,渴望成功,既希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又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既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又希望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既希望得到经济上的资助和物质方面的保障,更希望得到精神激励和机会激励。当前单一的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方式已以难以适应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团的管理。当前,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主要激励措施是颁布荣誉称号或德育加分,这对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大学生来说,无偿志愿服务不免会打击其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3.岗前培训欠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学习社交礼仪、培养专业技能、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但现实中管理者往往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重使用、轻培训,疏于周密细致的职前培训,导致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规范不熟悉和工作缺乏沟通协调等。不充分甚至缺失的岗前培训无法让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从中学习到足够的知识、技能,也与他们所期待的提升综合能力的需求有差距,导致无法发挥激励的作用。
4.反馈机制缺失。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绝大部分是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在这类志愿活动中,包含四个主体,即组织者、志愿者、接收机构、服务对象。在现代化管理中,反馈是一种激励因素,当意见及建议得不到有效反馈时,会削减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但在现实中,一项志愿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很少再去调查服务对象、接收机构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过程及效果的评价,而仅仅关注志愿者在活动中“做了什么”和“是否长期坚持”。对组织者来说,没有反馈就不能正确评价活动开展的效果,无法及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和方向,志愿活动也就会失去吸引力和生命力。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来说,没有反馈就无法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容易在心理上造成认同感缺失,从而导致逐渐减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5.情感交流不畅。作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个人,在没有薪酬激励,仅靠无偿奉献的情况下,他们的情感慰藉和心灵沟通就显得愈加重要。然而现实中,组织者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之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之间以及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外界之间的沟通往往出现障碍,导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对组织归属感不强,甚至组织成员之间相处不融洽。这对抱着拓宽社会交往、寻求同道中人心理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激励,必然导致一些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活动途中选择退出。
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激励对策分析
1.创新活动设计。大学生对于参与志愿活动、丰富人生阅历、提升个人价值方面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往往由于志愿活动流于形式、内容单一、效果不佳,极大影响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激情。通过从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加强反馈环节等方面创新活动设计,使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提高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收获感动,又可以让志愿者体验到工作的意义,进而解决志愿者流动性大的现状。
2.完善组织建设。由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都是自愿无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果志愿者组织没有健全的内部结构和管理制度,那么这个志愿者组织就会没有凝聚力,形如一盘散沙,因此健全志愿者组织的构架以及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要通过健全组织构架,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志愿者工作管理水平,提升志愿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志愿者组织团队文化建设,凝炼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精神,增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满意度。
3.优化培训体系。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需求动机体系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占有重要地位。给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提供完整的'培训是提升志愿者满意度和激励效果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提供志愿活动项目有关的培训,让志愿者系统了解志愿活动的内容、工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二是要提供服务技巧与礼仪培训,让志愿者真正获取课堂教学所无法传授的社会知识。三是要提供沟通技巧与危机处理等的培训,全面提高志愿者的综合能力。
4.健全激励机制。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层次,是实现其他需求层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青年志愿者,首先应该提供必要的餐饮服务,并落实相应的工作补贴,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使得大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有物质保障的志愿活动也倍受大学生的青睐。其次考虑到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其激励就应更加注重公众尊重、荣誉等精神激励。最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形成志愿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志愿者的团队归属感,满足志愿者的情感需求,使他们能够长久保持志愿服务的饱满热情。
5.加强考评监督。完善考评监督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青年志愿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很多高校简单地将志愿活动经历与评奖评优工作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强行挂钩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反感。因此,建立评判标准,加强监督反馈,完善考评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完整客观地评价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效果,志愿者激励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表现优秀的及时发现并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不仅能够激励和提醒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而且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志愿者相互之间比学赶超、争当先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大学校园中,各种学生组织众多,而每个学生组织都有自己的定期或不定期活动,总体的活动数量较多。商家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赞助宣传. 大学生的消费习性有一个特点--喜欢集群消费(即组织消费).商家可以再校内找兼职人员进行推广. 手机的话不好说,大学生的虚荣心比较强.相应你选择方面要注意. 一般来说,1,不会买杂牌机.2,更不会买仿得比较差的山寨机.3.水货更好卖.但一般是通过B2C的形式购买,如果你能包一段时间售后,那更好.(一般就是2年左右.开学换新机器,一般暑假就买了,第二台机器一般2年后换).4能够刷机,和提供相关软件更好.5,配件,比如蓝牙耳机一类的.虽然没多大用,但买得人肯定不少.6,找学生兼职在店内.朋友捧场也会拉来部分客户. 我想到的就那么多.还有不知道你大概价位是多少.建议一般在1500以内为主.
大二开学后一至两个月发放。大二的奖学金会在大三开学后一至两个月发放,大三的奖学金会在大四开学后一至两个月发放,大四的奖学金会在大学毕业之前发放。具体到各个高校,可能会不一样。
不行 有点低 - - GOOD LUCK
旅游管理 会计 商务英语 应用电子技术 初等教育(英语方向师范专科) 学前教育(师范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 护理专业 助产专业 至于录取分数每年都有波动,而且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也有所不同,所以我就不太清楚了,你可以去台州学院的招生网去看看 ,祝你好运!!
考试通过率很高。根据查询台州学院官网信息,台州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每年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高校前,2022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考试中取得总通过率的好成绩。台州学院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办学体制的综合性普通高校。
问题一:台州学院有专科吗 有专科的 。台州学院的师范类专科是很有名的。现在专科比以前要少、 问题二:台州学院有专科吗 台州学院没有专科。 截至2017年6月,台州学院共拥有临海、椒江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525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下设14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6个本科专业。 问题三:学校专科都有哪些专业 浙江省第三批高职高专: 宁波大学 660213 初等教育 嘉兴学院 660213 初等教育 温州大学 660213 初等教育 衢州学院 660213 初等教育 绍兴文理学院 660213 初等教育 台州学院 660213 初等教育 丽水学院 660213 初等教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60213 初等教育 衢州学院 660201 语文教育 丽水学院 660201 语文教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60201 语文教育 丽水学院 660219 综合文科教育 丽水学院 660204 物理教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60204 物理教育 丽水学院 660205 化学教育 宁波大学 660210 美术教育 衢州学院 660210 美术教育 丽水学院 660210 美术教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60210 美术教育 温州大学 660211 体育教育 丽水学院 660211 体育教育 宁波大学 660209 音乐教育 衢州学院 660209 音乐教育 丽水学院 660209 音乐教育 丽水学院 660221 计算机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 660214 学前教育 宁波大学 660214 学前教育 嘉兴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温州大学 660214 学前教育 衢州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绍兴文理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湖州师范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台州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丽水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宁波教育学院 660214 学前教育 以上学校,除了宁大 浙师大 温大 绍兴文理 嘉兴学院,其他学校录取分不大高的 理论上文科应该是可以报的,小学教育又称为初等教育。基本上考试全过关即可难道毕业证,但教师资格证必须心理学、教育学全过,试讲也通过才可申请,并拿到教师资格证 问题四:台州学院专科有哪些专业? 20分 旅游管理 会计 商务英语 应用电子技术 初等教育(英语方向师范专科) 学前教育(师范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 护理专业 助产专业 至于录取分数每年都有波动,而且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搐有所不同,所以我就不太清楚了,你可以去台州学院的招生网去看看 ,祝你好运!! 问题五:台州学院专科怎么样啊 你要报什么专业啊?我是台州学院临海校区的,台州学院有三个校搐,临海第二校区是最好的。这个学校除了寝室条件不怎么好,其他的都还不错。我是学商务英语的也是专科,这个专业据说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其他的专业我不是很清楚。总之,个人认为台州学院还不赖。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六:台州学院有护理专科吗 有的,在椒江校区。近几年校园的建设,各项设施都比较完善了。 问题七:台州学院有几个校区? 真正的来说应该有三个校区,临海有两个,椒江有一个。 临海的分老校区和新校区,老校区的一般是人文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一新生, 大二的话就会转入临海新校区。老校区在市区的,各项设施不怎么好,住宿等各方面也有优惠和补骸,但随着椒江校区的逐渐完善,老校区也会即将不存在的。(这只是一种预料) 椒江校区的话是新建的,但是离市区比较远,而临海二校区(也是临海的新校区)离临海市区比较近,交通便利,各方面都比较好。主要是外国语学院,人文,生命科学,体育学院,艺术学院还有数信学院,还有一些我一下子也举不清楚。 我的答案是肯定正确的,因为我刚从台院毕业。 问题八:台州学院里面有大专的嘛?有单招单考的嘛? 有招大专,没有单招单考,都是通过高考,或者成人高考招生 问题九:台州学院医学院是不是大学 台州学院医学院不能称之为大学,因为台州学院是大学,医学院只是台州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 1、台州学院简介: 台州学院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台州师专,其办学源头可上溯至1907年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台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和台州市共管共建的综合性普通高校。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台州学院共拥有临海、椒江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下设13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1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648人。 2、台州学院医学院简介: 台州学院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珐其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1年恩泽医局创办的本科医学班。 至今,医学院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培养了近13000名合格的大中专医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现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卫生行政管理者。 医学院下设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基础医学部四个教学机构。设有护理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6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372名。 医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8人,博士7人, 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19人。教师学术研究成果丰厚,2004-2006年在二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8篇, 其中3篇被SCI收入,多项课题被国家、省、市(厅)级立项。 问题十:请问台州学院在哪?是几本? 台州学院不在临海了 已经搬到椒江这边过来了 在高教园区后面 就是109公交车的终点站 市 *** 一直往西走 本科+专科的 都是有的
你好,请问有高飞的联系方式吗?能否和我说一下,谢谢!
高飞 - 台州学院教授工作单位: 台州学院 职务职称: 教授、所长 荣誉称号: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台州学院学科带头人 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主要任职:台州学院台州文化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主要科研成果:完成科研项目共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项。科研获奖共11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2部。 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皤滩文化与江南社会变迁 2、江南地区农村城市化历史研究 3、玉环璇门湾观光农业园农展馆规划设计 4、浙东南农村城市化历史研究
上过他业余党校的课~~是个很有才的老师!!! 这个老师貌似很忙的,其实很多老师讲电话都讲不了几句的。不过他讲课不错,上公务员的课应该也可以吧~~
求他的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