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关于残联的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残联的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残联的毕业论文题目

1.残疾人协会工作报告

一、组织服务网络建立健全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关怀下,县残联的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县人民政府残工委会议、县残联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按章程规定,运转正常,发展健康。根据省州残联有关文件精神,县残联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上街镇仁民街社区残疾人第xx届代表大会,成立了仁民街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建立了肢体残疾人协会、视力残疾人协会、精神残疾人协会等残疾人专门协会。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落实了各专门协会的人员、经费、场地,使各专门协会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责得到有效发挥。全县残疾人工作队伍越来越壮大,县乡共有专职人员17人,兼 职人员72人,分管残联工作的县乡领导15人,使残疾人事业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以及省州政府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残联执法责任各项工作制度》、《关于在市政公交医疗等窗口行业对残疾人实行优免服务的通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纳入劳动保障的通知》,使全县的残疾人事业沿着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健康发展。

三、残疾人事业成绩喜人

基础建设得到加强。20xx年底,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该中心总投资135万元,占地面积1514平方米,建筑面积962平方米。服务中心设有办公室、就业培训室、用品用具供应室、康复指导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室、食堂、餐厅、住宿等。中心还专为残疾人建有电梯、坡道、盲道、扶手、盲牌等无障碍设施。这充分展现了全县残疾人事业的突飞猛进和崭新局面。

实现台账式网络管理服务。20xx年4~7月,全面开展了残疾人入户普查工作,至年底,严格按有关规定为2159位残疾人办理发放残疾人证书,为6218位残疾人建档立卡,实现了台账式网络管理服务。残疾人康复工作服务面逐步扩大。按时拨付残疾人康复补助经费,做到准确清楚,不出错漏。至20xx年底,为7人安装了腿部假肢,做白内障复明手术208例,组织供应轮椅车65辆,拐杖16副,助听器10个,助视器9个。同时,进行了残疾人需求和可康复数的普查和上报工作,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工作。扶持残疾儿童上学工作取得实效。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协商,免除了全县所有残疾学生的学杂费。

又根据省残联文件精神,对考取中专以上的残疾3名学生,每人兑付一次性无偿资助1000元。同时积极争取在“长江新里程计划”中安排资助4名盲童入学,在“春雨行动”中安排资助5名残疾儿童入学,州电子印刷厂资助3名残疾儿童入学。县残联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救助2名残疾儿童入学。几年来共选送25名残疾人到特殊学校上学,有3人就业。即将实施的“春雨行动”第二轮工作,将扶持40名残疾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获得佳绩。采取集中、分散两种方式,对136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进行了家禽养殖,烤烟、山嵛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科技培训。选送4名优秀残疾人参加州残联在剑川举办的为期40天的木雕技术培训。选送3名优秀残疾人到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习木雕和刺绣技术。

先后两批7人到州按摩培训中心培训,其中6人就业。在开展智力扶贫的同时,积极争取把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县人民政府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同县扶贫办一起联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扶贫安居工程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办法》,成立了领导组,对全县8个乡镇60户残疾人的危房改造进行了安排部署。到20xx年底,为7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同时按照省人民政府107号令和州人民政府对残疾人的“20项优免政策”进行全面的检查落实。通过培训,残联现职干部中有4名取得法律监督员证书,并在县残联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有一名专干负责此项工作,业务挂 靠县司法局。在元旦、中残日、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对残疾人进行慰问,累计慰问金额7。8万元,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送到残疾人家里。

2.残疾人协会工作报告

一、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特困残疾人实施救助

1、利用春节元旦、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困难残疾人慰问,今年以来共慰问残疾人700余人次,慰问金、慰问品共计20万多元。

2、资助15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拆迁户)每户6000元。

3、光明行动任务圆满完成,为4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行免费复明手术。为47名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免费发放了轮椅。圆满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其中住院病例20人(3600元/人/年),免费服药项目100名(400元/人/年)。

4、为残疾人落实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发放残疾人乘车优惠卡726张。

5、为考上大中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落实扶残助学金政策,今年有33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此项政策。

6、配合区劳动部门为重度残疾人落实城镇居民免费医保有关政策。配合区民政部门对重度残疾人实施分类生活救助。

二、做好残疾人信访维稳工作

做好残疾人代步车信访工作。配合执法局、交巡警等部门加强残疾人代步车主的思想教育工作,减少非法营运现象。多次疏导群体上访人员,为我区安定稳定工作做出了努力。日常通过来信来访接待、入基层现场协调及法律援助等形式,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约80例。

三、《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残联)任务分解完成情况

1、圆满完成了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建成后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总投资约650万元,目前,我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从建筑面积、功能设施等方面处于全市水平,得到了上级残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福乐家园”建成并开班。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特奥运动等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受到省市残联一致好评。

3、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我区已办理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823本,位于各城区第一。

四、20xx年残联工作思路

1、加大康复工作力度,将为8名下肢重度残疾人配备多用康复床和安装假肢;为2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1500元/人);为12名重度的智力或精神残疾人实施居家养护(5000元/人);为5名学龄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治疗(10000元/人)。

2、逐步健全残疾人保障体系,将为考上大学的贫困残疾人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实施一次性扶持,本科2000元/名;大专1500元/名,中专1000元/名;将为10户特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拆迁补贴),6000元/户。

3、逐步完善成人智障者托养机构的工作机制。以全国特奥会在福州举办为契机,把特奥工作和我区福乐家园工作结合起来,对内逐步建立健全有关工作机制;对外加大宣传,让全社会更加重视智障人问题。

4、加大残联组织建设力度,力争按中残联要求落实区级残联机关编制;进一步加强街道残联建设;健全社区残协组织,配齐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建立代表大会联系制度;充分发挥五个专门协会作用。

4.残疾人协会工作报告

残疾人工作是民政科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工作,全镇共有各类残疾人842人,其中:肢体残疾431人,智力和精神残疾233人,视力残疾68人,听力残疾99人,言语残疾11人。为更好的做好残疾人工作,按照县残联的要求,各村(居委会)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有一名残疾人为专职委员。为了提高专职委员的业务水平,专门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对残疾人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使残联工作中的新政策、新精神及时落实到实处。

二、积极落实各项政策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为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我镇积极贯彻落实关爱帮扶残疾人群体的各项政策,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1、根据年初下发的有关文件,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残疾人生活补助工作。我镇共有423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助,其中残疾低保特困164人,农村重残94人,城镇重残26人,普通残疾139人,今年上半年共发放补助金约43万余元,不仅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并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2、认真做好残疾人鉴定和听力基因筛查工作今年4月全镇共有110人申请残疾证办理,为此,组织这些人到指定地点进行残疾鉴定,并有50人顺利的拿到了残疾证,其中重残5人,其余均为各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疾。6月组织听力残疾90人进行了听力基因筛查工作,为他们进行抽血化验,进行筛查,并为每位残疾人发放了纪念品,参与的残疾人特别高兴,政府真是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3、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活动,丰富残疾人业余生活,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展了庆“五一”残疾人运动会活动,有3人分别获得了乒乓球一等奖,2人获得投掷一等奖,并对参加运动会的所有残疾人发放了纪念品,通过这次活动,激励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积极组织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增强残疾人自强自立思想,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就业知识和就业意识。

5、完成残疾人机动摩托车驾驶证年检和牌照置换工作。20XX1年6月份,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县残联的统一部署,镇残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集中为辖区内所有残疾人机动摩托驾驶员进行了驾照年检和牌照置换工作。为残疾驾驶员提供了方便。

6、做好北京市城乡低收入残疾人住房情况调查工作和残疾人就业状况普查工作。

5.残疾人协会工作报告

一、狠抓社区残疾人基础工作建设:

在年初我社区就已组织专职残疾人工作者,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一系列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文件,并以其为指导,全面统领社区残疾人工作。同时还按照市残联的具体要求,进行各方面的专项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建立了社区残疾人组织工作者,并让其真正在社区残疾人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设立严谨的服务公约和服务制度,加强了对社区一些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工作,使社区建设向更慈善、更和谐、更温馨挺进。

从社区多年的残疾人工作经验得出,要想有好的工作成效,就必须有好的工作人员。多年来,我社区一直注重于这方面的发展,尽量为社区的专职残疾人创造工作条件。尊重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更安心的投身工作中。基于此,我社区残疾人工作一直呈射线型前进。

在今年春节前夕,市残联关怀慰问我市残疾人,我社区协调残联对我社区的王波、张加福、贾淑云等贫困残疾人走访慰问,并送去慰问品、慰问金,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在三月里,社区残协康复员又转介上报市残联,为我社区残疾人王德贵女儿、王桂芬女儿升学填报申补助学金,每人三千元,这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视与关爱;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市残联协会专门组织了“庆三八联欢会”,我社区以张加福、王桂芬、王玉梅等残疾人为代表,积极配合,同其他社区残疾人共同参加了这一大型联欢活动;为了残疾人就业能得到更好的安置,市残联、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一带十传百”专项劳动就业培训,我社区残疾人李卫、王玉梅、李翠玲、张加福等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在“爱耳日”到来之际,我社区组织残疾人进行了专项培训,并且走访了听力残疾人陶华东、关井秀等残疾人家庭;在“助残日”期间,同本街道的其他兄弟社区一起在我市繁华地点----磐石大街,用出版报、挂横幅、发传单、摆设咨询台等方式,向广大市民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突出了“关心残疾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市电视台也给与了充分的报道。在此期间,通过我社区的协调,社区、街道等部分领导组织了部分慰问品和资金。分别走访辖区失去双臂的残疾人王贵才等人。

二、强化对残疾人的服务: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始终牢记为残疾人服务的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再也不满足于传统的领导布置一点就完成一点的工作观念。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具体的服务中,都进行了强化性训练。要求服务工作必须从超前的意识、超前的速度、超前的方式,去满足大家的需要。为了能做到这些,对专 制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进修,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更多的发挥,教育他们从心底深处,恪守工作职责,努力贴近残疾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三、全面开拓社区残疾人工作:

今年是伟大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东风社区将全力配合广场演出。目前我社区残疾人组织,正在努力发掘各方面的文艺人才,向上推举。到目前,我社区已成功的完成残疾人的整体换证工作,125人已完成了换证。先后又一批特困残疾人在社区残疾人组织的协调下,参加了医疗保险。社区的一些建设工作,正处于最后的完善阶段,我们力争在七、八月市残联验收工作时,榜上有名,创造东风社区残疾人工作一个新的辉煌!

我不是你这个专业的。只能告诉你大家都用的方法,一般选题,老师都会给你一个范围,你把你感兴趣的题目都在网上搜索一篇看看,花不了你几个小时,但是你就能从别人的写法里面,看看别人的论文结构,你就知道哪些好写,哪些不好写。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与残联有关的毕业论文

残病的童年 我叫宋玉红,1972年8月,我出生在一个普通而又幸福的家庭。然而,随着呱呱坠地的我第一声啼哭,这个家庭的幸福与平静便被彻底打破了。看着我孱弱的双腿,以及背后隆起的大疙瘩,父母终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承载着他们所有期望的宝贝女儿是个残疾人。父母把我送到北京的大医院,据说给我检查病的大夫曾经给张海迪看过病。医生说我患的是先天性脊椎裂。 在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别手术,一生就在轮椅上渡过;另一条道路是手术,好的希望不大,弄不好全身瘫痪,甚至有生命危险。那时候我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那时候我有选择的权利,我宁愿冒着全身瘫痪或者死的危险,也要换取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减轻残疾状况的希望,哪怕是能让我站起来,哪怕是能让我拄着双拐走路!但是,我没有选择的权利,父亲不想让我全身瘫痪,不想让我死!他跟医生说那我们就不手术了,就这样,注定了我终生与轮椅为伴的命运! 小时候,我们家日子过得艰难,父亲没钱给我买轮椅,我最初的代步工具是一只木制的小板凳,我双手握住小板凳的两端,来回挪着可从屋里“走”到屋外!我的活动天地就那么大。开始感觉到行动不便给我带来的痛苦,是在我的同龄人背着书包走出家门去学校读书之后,小小的我很羡慕我的那些同年龄人,我缠着父亲送我去小学校上学。父亲背着我去了好几家小学校,小学校的老师、校长给我出题,我都能答得上来,他们都说我聪明,可没有一所小学校肯接收我入学。父亲无可奈何地把我背回了家,他对我说,从今以后咱们在家也能学习。从那一天起,父亲开始教我认字,教我算术。白天,父亲要去工厂上班,只有晚上回来才能教我,他成了我最初的启蒙老师。 漫漫求学路 1988年夏,一位王大夫搬来作我家的邻居,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很同情我,了解到我想学习的情况后,主动提出教我学习中医的课程。后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了中医专业,王大夫跟我说,要想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还是得经过考试这一关,听一听医学专家的讲课。就这样,我走上了自学考试之路。参加自考,对一个健全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对于离开轮椅就出不了门的我来说,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家住在桥东,却得去桥西听课,一路摇着轮椅走过去本就不易,何况听课的教学楼前有高高的台阶,有时甚至得上楼!开始时,是我的父亲和王大夫陪着我去听课,到了听课的地点,父亲把我背进教室。我在教室的前面找个位子,父亲和王大夫坐在教室的后面,因为我是从中间插班来听课的,好多课听不懂,王大夫就给我作好笔记,回到家里慢慢地给我讲解, 我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拿到中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文凭,我清楚,这样一个专科文凭在激烈的竞争中份量较轻,我又自学英语,我的目标是拿到了中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文凭! 没有上过小学没有上过初中没有上过高中的我有了大专毕业证书。我着实为自己欣慰了好长一段时间,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个摇着轮椅走路的人要办成一件事情该有多么难!而且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善良人的关爱和帮助对于一个普通残疾人是多么的重要! 我的助残事业 河北经济广播电台每晚有一个听众参与的节目叫《灯火澜栅》,我很喜欢这个节目。1998年春日的一个晚上,我拨通了这个节目的热线,跟主持人说了一个残疾人的苦恼,奋斗和追求,主持人跟我说她的节目刚刚增设一个专门以助残为主的节目,叫《同一个星空》,她说我的口才不错,问我乐意不乐意担当《同一个星空》栏目的业余主持人。就这样,我走进了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的《同一个星空》节目,成为了那里的一名特邀主持人。 节目刚刚开播的那段时间,为了主持好这个节目,我手摇轮椅走遍了石家庄市的各个区、市和省的残联机构,并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残疾人的家庭,了解残疾人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通过调查和采访我了解到残疾人其实是生活在我们身边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他占我们总人口的1/20,平均每四个家庭就会有一个残疾人的家庭,他们在教育、就业、婚恋等等生活问题上都面临着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甚至有许多残疾人因为家庭贫困连用来可以代步走出家门的轮椅都没有……当一次次面对这些的时候,我的心情会异常沉重,真没想到我所属的群体是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于这些我感同身受,并且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助残节目主持人所应该肩负的责任。 从此,我的节目总是有很强烈的针对性,很受残疾朋友和社会的欢迎。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呼吁社会帮残助残上。 2000年4月我摇着轮椅陪同盲人考察了省会盲道被占用和建设不规范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呼吁:把盲道还给盲人。 2000年3月5日我打车去河北电台交通频道《出租车之家》做节目,临下车准备付钱时,那位素不相识的的哥执意不肯收车钱:“难道你没有看到从你一上车我就没有打表吗?”在那天的节目中,我谈了多年来自己与出租车司机之间发生的一些温情故事,表达了一名普通残疾人对的哥们的感激之情。下了节目,主持人学明送我到电台门口时被眼前的一片“红色海洋”惊呆了:足足有十几辆出租车等在那里,争相要送我回家! 就在那年的助残日,我和学明在《出租车之家》节目中发起了的哥与残疾人手拉手活动,60多辆助残出租车开上了省会街头,也开进了残疾人的心里。时至今日我们的助残“爱心车队”已经发展了100余名出租车司机成为志愿者,帮助残疾人在石家庄出租车行业的从业人员里蔚然成风。三年来出租车司机和残疾朋友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为了见证这一特殊的友情,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植树节,“爱心车队”的几十辆红色的出租车都要载着残疾朋友去小壁林场植树,如今我们共同植下的这些树苗已经巍然成林了,它们在见证着我们出租车司机和残疾朋友深厚友情的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增加着一片新绿!我们把这片树林称之为“互助生辉林”。 2000年9月我协同报社等几家媒体呼吁解决了市盲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落实问题。 2001年5月助残日前夕,我了解到不少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很少走出家门,有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的强烈愿望,只是因为行动不便和没有经费,无法实现外出的愿望。我摇着轮椅走进一家又一家的企业,请求他们资助一次残疾人旅游活动,在听到数不清的讽剌话看到了数不清的白眼之后,安利公司河北分公司赞助我们三万元!我招募了20余名志愿者,在他们的帮助下,21名从未走出家门的重残人上了汽车,到了祖国的首都,去了天安门,去了故宫,去了颐和园……我和我的残疾朋友们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国旗升起来的那一刻,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在我们即将结束旅程回石的那天晚上,“圆梦之旅”的所有残疾人和志愿者在我们住的宾馆搞了一个小型的联欢会,虽然联欢会上节目精彩纷呈,但是在场的残疾人和志愿者却都哭了。19年来第一次走出家门的残疾女孩丁玉坤哭着跟大家说这次旅行她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旅游、第一次上天安门城楼、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被这么多大哥哥姐姐关爱……许多志愿者也哭了,他们说没想到北京这么近,而有这么多残疾朋友渴望来这里看一看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时这个场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欣慰和感动过之后我决定把“圆梦之旅”作为一个长期的活动继续搞下去。 于是2003年10月在我和更多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第二次“圆梦之旅”带残疾人赴天津看海的活动如期举行了,这次由于我们的消息不仅在电台还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发布,报名参加的残疾人和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一位残疾朋友来自浙江,从互联网上知道我们“圆梦之旅”的消息之后,他坐着轮椅不远千里来石家庄加入我们的旅行团;还有北京的一对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妇,他们10月3日举行的婚礼,4日就从北京赶来做了我们这的志愿者,他们说没有比“圆梦之旅”更加有意义的蜜月旅行了;残疾大学生王书才的父母和姐姐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他也因为那次事故而失去了右腿,这次赴天津旅游,他特地带上了爸妈和姐姐的照片,让他们和他一起去天津看海,在天津当我们乘坐的船驶入渤海湾的时候,书才掏出了爸妈和姐姐的照片热泪盈眶……属于“圆梦之旅”的感人故事还有许多许多,三天的旅途我们所有的残疾人和志愿者都是在感动与被感动中度过的。此次“圆梦之旅”我们不仅浏览了天津美丽的渤海湾景色,还在饮食文化街上品尝了风味小吃和领略了传统文化。 两次的“圆梦之旅” 我们先后带领了37名残疾朋友去旅游,残疾人从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实现自己的快乐,志愿者在无怨的付出中获得了最充实的生活体验。 2000年6月我在《燕赵晚报》开办了全国首个助残专栏“心约周二”。并在2001年9月被评为2000年度河北省副刊好作品三等奖。 在电台做节目和《燕赵晚报》专栏主持人期间我接触和采访了许多各行各业优秀的残疾人,从他们身上汲取了许多积极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于是我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灯火阑珊”助残节目巡回演讲团,我们深入到社会各界,如各个大中专院校、厂矿、部队、监狱等等地方,去展现残疾人的风貌,为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更多地告诉大家如何同残疾人接触、如何给与这个群体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我和“爱心互动” 自从1998年做助残节目至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来说,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社会的理解。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因某种原因得不到社会的理解。社会上的一些热心人想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时,却经常找不到适当的渠道。我发现建立一个用来沟通两个群体的某个纽带势在必行。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建立一个能架起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沟通纽带,让残疾人走向社会,溶入社会的网站。 一个网站的建立并非易事,它要有域名和至少20兆的内存空间,购买这些的费用,对于收入微薄的我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些企业听说了,纷纷来捐助或提出作为他们企业的二级网站,他们都非常看好这个网站,但这都被我一一否决了。我觉得如果接受了这些条件,无形之中就加上了商业色彩,明显地违背了建一个纯洁的、公益性质的网站的意图。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遇到了一位教师,一个无限大的内存空间解决了。好事再来,一位北京的助残志愿者提供了500元的域名购买费用。 一个纯公益的网站建设走出了第一步。 需要一个样本,消息传出,虽然助残的志愿者(网友们)纷纷传来样品,但满意的不多,为了这个样本,我和残疾人中一位电脑高手蒋浩日夜加班,经过几个月的紧锣密鼓,一项工程终于完工了。 残疾人需要帮助,需要爱心,这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助残不仅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健全人帮助残疾人,其实助残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比如说我助残,那么我也从残疾人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或者在助残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愉悦,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他们应该是相互的,这就有了“互动”。而这个网站的建立得了很多爱心志愿者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个网站以“爱心互动”为名是最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一个纯洁的残疾人和志愿者理想的家——“爱心互动”助残志愿者网站就成立了。 如今已有200多人成为了“爱心互动”助残志愿者,我们策划并组织了很多助残的公益活动,我们也正在组建以“爱心互动”命名的助残志愿者协会。 回首这些年来做助残工作虽然付出很多,也很辛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被来自社会各界善良人们的善良举动而感动和温暖着,我认为助残,或者说做志愿者工作其实是个感动别人,同时也被更多人感动的过程,看着这个世界因你的一点点努力而变的更加温暖和可爱,这也许就是我和我的同伴们存在的价值!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答案:残疾人联合会和水土保持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需要分别进行心得的撰写。关于残疾人联合会的心得,我认为通过参与残疾人联合会的活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困难和需求。在联合会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残疾人文化节、康复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使得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实际帮助和支持。同时,通过与其他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我们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残疾人群体争取了更多的权益和福利。关于水土保持的心得,我认为在参与水土保持活动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种植树木、植被恢复、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工作,我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实际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如土壤保育、水土流失控制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帮助。解释: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参与残疾人联合会和水土保持活动的心得,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这两个领域的实际参考和经验分享。拓展:残疾人联合会是一个由残疾人自己组成的组织,旨在为残疾人争取权益、提供服务和支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措施,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以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这两个领域在目标和实践上存在差异,但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残疾人联合会和水土保持的心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写作:一、残疾人联合会的心得在参与残疾人联合会的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残疾人的困境和需要。通过与残疾人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交通不便、就业难、教育资源匮乏等等。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坚强、乐观的一面,他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争取自己的权益。在与残疾人的接触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性、平等和尊重的道理。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和权利,不应该因为残疾而歧视或排斥他们。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自主、独立地生活和工作。二、水土保持的心得在参与水土保持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我们不保护好它,就会给我们自己和后代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在水土保持的实践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总之,参与残疾人联合会和水土保持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互联网的毕业论文题目

网络工程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分组交换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Internet得到广泛运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 2. 零售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3. CA认证规范化研究 4. 全自动试管开盖机 5. 小盘彩票最优化投资方案设计与研究 6.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预测性调查报告 7.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究 8. 计算机考证考务系统(B/S模式) 9. 在线考试系统(B/S模式) 10. 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设计 11. 酒店网站设计 12. 学生网上练习自测系统设计 13.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类及案例剖析 14. 基于AJAX技术的商务网站设计 15.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 16. Delphi+ADO数据库系统设计分析及应用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基于 Web的分布式 EMC数据库集成查询系统 2. 基于 Web的网络课程的设计 3. 基于工作流的业务系统开发 4. B1级安全数据库设计的设计与实现 5. 数据库加密及密钥管理方法研究 6. 企业应用集成(EAI)中数据集成技术的应用 7. 音像制品网上租赁管理系统 8. 网上购物网站的制作 9. 在线考试系统 10. 学生网络成绩管理系统 11.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流程重组(BPR)的研究 12. Delphi的组件开发方法 13. 文件加密解密 14. 网络通信QoS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15. 基于WinSock端对端QoS网络传输实验测试器的开发 16. 基于SmartDocument网络办公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17. 网络文件传输实现技术的应用与性能分析 18. 企业形象设计 19. 计算机局域网改建设计 20. 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 21. 网吧的规划与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基于数据仓库连锁店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研究 2. VC开发基于 Office 组件应用程序 3. 从 XML到关系数据库映射技术研究 4. ORACLE9i 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化研究与实践 5. MIS系统统用报表的设计与实现 6. 数字机顶盒系统的软件加密设计 7. 网上体育用品店的ASP实现 8. 基于ASP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9. 基于ASP的考务管理系统 10. 如何在网上营销好生意 11. 网上商店顾客消费心理的研究 12. 信息产品与网络营销 13.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研究 14. 网络营销中的价格策略研究 15. 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16. 网络营销中的竞争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2.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3. 有关于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4.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2017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有很多呀~你写论文之前难道没有指导老师吗??首先你可以问下你的老师,要是不行的话~实在没思路的话~你去参考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吧~~上面的论文都是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去参考参考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我们在写作网络工程 毕业 论文时,题目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网络工程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网络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一) 1. 基于 Web的分布式 EMC数据库集成查询系统 2. 基于 Web的网络课程的设计 3. 基于工作流的业务系统开发 4. B1级安全数据库设计的设计与实现 5. 数据库加密及密钥管理 方法 研究 6. 企业应用集成(EAI)中数据集成技术的应用 7. 基于数据仓库连锁店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研究 8. VC开发基于 Office 组件应用程序 9. 从 XML到关系数据库映射技术研究 10. ORACLE9i 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化研究与实践 11. MIS系统统用报表的设计与实现 12. 数字机顶盒系统的软件加密设计 13. 网上体育用品店的ASP实现 14. 基于ASP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15. 基于ASP的考务管理系统 16. 如何在网上营销好生意 17. 网上商店顾客消费心理的研究 18. 信息产品与网络营销 19. 网络营销中的 广告 策略研究 20. 网络营销中的价格策略研究 网络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网络校园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方案 2. ARP攻击与防护 措施 及解决方案 3. 路由器及其配置分析 4. 服务器的配置与为维护 5. 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6. 复杂环境下网络嗅探技术的应用及防范措施 7. 网络病毒技术研究 8. 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研究 9. 无尺度网络中邮件蠕虫的传播与控制 10. 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11. 可动态配置的移动网络协议设计研究 12. Ipv4/Ipv6 双协议栈以太网接入认证和移动技术 13. 虚拟路由器的体系结构及实现 14. 一种基于分布式并行过滤得前置式邮件过滤模型 15. XML应用于信息检索的研究 16. JMX框架下 SNMP适配器的实现与应用 17. MANET 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18. Internet用户 Ipv6 协议试验网设计与实现 19. 基于光纤通道的网络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0. 网络拓扑结构的测量协议与技术 21. 办公业务对象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 网络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三) 1、基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Web推荐 2、Web导航中用户认知特征及行为研究 3、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的自适应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研究 4、动态Web技术研究 5、语义Web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 6、面向语义Web服务的发现机制研究 7、Web服务组合研究与实现 8、构建REST风格的Web应用程序 9、企业架构下WebService技术的研究 10、Web回归桌面的研究与应用 11、Web服务选择的研究 12、Web服务的授权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13、基于WEB标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14、基于Web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5、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Web地图服务设计 16、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的研究 17、基于Web使用挖掘的网站优化策略研究 18、基于Web的自适应测试系统的研究 19、面向语义Web服务的发现机制研究 20、面向语义Web服务的分布式服务发现研究 猜你喜欢: 1. 最新版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2. 网络工程论文题目 3.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4.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网络工程论文选题 6. 关于网络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可以写相关的论文,比如学校网络组建。当时也不懂,还是寝室同学给的文方网,写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非常专业的说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研究与系统实现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节点信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网络安全事件关联分析与态势评测技术研究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基于流的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趋势感知的分析研究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网络安全设计与实现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安全战略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一体化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攻击图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网络安全公司商业模式研究网络安全评估研究基于异构传感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融合决策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研究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研究

关于残疾人晚会的毕业论文

坚强地活着 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要因挫折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精彩只有在今生今世才能绽放它最灿烂的花朵。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精彩。什么是精彩的生命?懂得微笑和爱的生命。张海迪不讳直言自己曾经软弱地想服药自杀,不讳直言自己挺直身子是非常痛苦的,但她不想躺下和别人交流,不想放弃生命的追问;疾病并没有夺去她美丽的微笑,“生活就是这样,遇到不幸,难过沮丧是一生、自信快乐也是一生。时间总是在行走,它会带走所有的一切。我愿给你们留下快乐。”原来疾病害怕优雅的生命。 困难既然不能避免,既定的事情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就请接受生命的挑战,不要为生命的不公而流泪,不要在困难面前驻足却步,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并放射光彩。 德国探险家约亨•哈森迈尔在一次湖底探险时遇险,身体高位瘫痪。但是,哈森迈尔没有放弃生命,没有放弃探索生命意义的理想。在他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在孤身一人在地下千米深处、罕有生命踪迹的洞穴、暗河和湖泊里漫游。为探寻人们未曾到过的领域,他充满热情地工作着。 这是怎样一种生命力啊!一个人,即使是残缺的生命,也能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力量。阳光明媚的日子,当我们泛舟湖上,在碧波清风中流连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想到,在幽深的湖底探寻的,是一个身体截瘫的人?他的残疾之躯同样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他的思想同样展现着智慧的光芒。生命的潜力是多么巨大,残疾带给人的痛苦也许远远超过其他困境带给人的痛苦,但残疾人展示生命力量的欲望,是健全人难以想象的。 活着就要创造,就要探索,即使肢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绝不停止进发。这就是生命,这就是生命的美丽。生命不仅是肉体的东西,生命也是精神上的;你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掌握它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特殊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残疾儿童的基本人权,在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的前提下,教育机构应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 要:特殊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残疾儿童的基本人权,在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的前提下,教育机构应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特殊教育;现状分析;教育措施

一、特殊教育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应包含对盲童、聋童、智力落后儿童、超常儿童、言语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所有残疾儿童的教育。

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特殊教育问题,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1)因重度残疾无法到校上学。(2)现有特殊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3)部分学校不愿意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4)家庭意识等方面的一些特殊原因,部分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连家长都不认识,无法接受任何教育。五是由于残疾状况的多样性和残疾人的个体差异,目前的教育机构还非常缺乏对各类别残疾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二、特殊教育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

教育机构应提供与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育,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如,学校为无臂或双臂残疾的学生提供低位桌子,以供他们用脚握笔书写;为低视力学生提供放大设备和台灯;……这样可以为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机构机会均等地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2.整合资源,建设特教中心

探索各相关部门整合的特殊教育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开展医、教等多学科结合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与服务的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建设,在设施设备配置、专业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适应残疾儿童教育康复需求的保障体系。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残疾儿童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综合素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贡献能力,也决定了残疾儿童的生存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意义、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儿童、关心残疾儿童教育的氛围。

(2)正视现实,正确对待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应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然而也有人会用“瞎子”“聋子”“瘸子”这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这是极不道德的。

(3)克服困难,提供机会

只要有可能上学的,家长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家长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4)认真呵护,努力培养

家长还应该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不可以过分的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5)树立自信,追求成功

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不断追求成功。

3.建立制度,送教上门

教育局应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实行回归主流教育,在普通中小学的正常班级里,招收少量(一般1~3名)的弱智学生或其他残疾的儿童随班学习。对无法到校有教育需求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的有关政策,采取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由特教学校派遣专职特教老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4.家校互动,协调合作

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上下楼、上卫生间都需要有人协助,而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机构都没有无障碍设施;有些需要倚靠才能坐,而学校只有统一的条凳;有的握笔困难,书写缓慢,有的交流困难,口齿不清晰等现象,家长应每日接送或陪读,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特殊教育落在实处。

5.加大政府投入

特殊教育机构的目的是在残疾学生未能适应普通教育机构之前给他们一个过渡,让他们学习如何融入,如何适应普通教育,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对于确实不能适应在普通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特殊教育机构也应当是个开放性机构,让在特殊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和了解普通教育机构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娱乐。教育部门应当增设孤独症、脑瘫儿童特教学校,针对他们的特点实施特殊教育。可以对未入学的重度残疾人试行家庭非正规教育。政府对入户志愿服务给予适当补贴。

6.发挥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

将视野扩展到残疾人终身学习,远程教育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远程教育这一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机会的做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教育形式也是适合残疾人的一种方式,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就近就地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开展扫盲与技能相结合的教育,可以开展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总之,特殊儿童如果没有教育,生活本身依然会存在,但没有教育的生活可能会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增强主体能力,不能超越缺陷,无法改变自身现实生活命运而最终失去生活,沦为“活着”的奴仆。特殊教育要注重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激起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正如金生教授所说的那样,它“从事的是思想的活动,是思想的事情,显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行动主体……它能够进行的活动仅仅是思想理论,以思想理论的方式来触摸生活,给生活和教育的出路提出种种思想或原则。”因此,关心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根本准绳,体验是特殊教育关心的根本办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作者简介:郭晓燕,女,就职学校: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铧尖堡学校。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2222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毕业论文

网上代理啊网上兼职啊

(一)残疾人就业基本情况1、全省残疾人基本情况:我省共有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人和精神残疾等四类残疾人37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其中城镇残疾人103万,占28%,农村残疾人万,占72%;各类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有万,视力残疾人有万,听力语言残疾人有万,精神残疾人有万,多重残疾万人,分别占残疾人总数的%、%、%、%和%。2、残疾人就业基本情况:残疾人就业主要有集中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和个体从业等三种形式。我省370万残疾人中,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有155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31万人,农村残疾人有124万人。“十五”期末,我省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有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23万人,农村残疾人万,就业率分别达到75%和 85%。已就业的23万城镇残疾人中,分散按比例安置的万人,企业集中安置的有4万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有万人,城镇残疾人就业率比“九五”上升30%;农村万实现就业的残疾人中,实现稳定从业的有万人。(二)残疾人就业政策与措施情况1、残疾人就业法规及相关政策:一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出台,明确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可以说是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走上法制化道路的一个里程碑。二是1994年,我省制定出台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5年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大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力度,省政府又于1998年修改了《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规定了对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残疾人联合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始有了更为详尽的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在资金上有了来源。三是省2005年4月发布了《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同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财政厅、省地方税局、省残联、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四个部门联合下发《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鄂财综发[2005]39号),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进行改革,加大了保障金的征管力度。这些法规的出台不仅意味着我省残疾人就业有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同时也说明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已经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社会环境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国家为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国家和省颁布的相关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逐渐被社会所认同,残疾人应该与健全人享有同等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的观念也被社会广泛接受,残疾人就业已经具备一定社会环境。3、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全省共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110个,省残联及武汉市、宜昌市等地都建成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中国残联各业务数据库在我省全部推广到县,省残联公共信息网能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实现与残疾人互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综合系列服务。4、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自2004年以来,全省通过各种形式,针对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20万人次的残疾人用技术培训;每年列出专项项目经费50万元,建设省级残疾人培训示范基地项目,目前全省共建立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10个。全省通过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5、残疾人就业的扶持项目:我省每年设立专项资金60万元,开展省级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通过对自强创业、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残疾人进行补助的形式,鼓励残疾人创业。全省已建立27个省级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和7个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十五”期间,共投入康复扶贫贴息贷款11500万元,共扶持企业150多个,安排残疾职工3000余名。同时,全省各级残联在创新残疾人就业渠道和帮助残疾人就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效果良好。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我省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中,城镇残疾人有25%、农村残疾人有15%还未实现就业,实现就业的愿望迫切;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客观上存在就业不稳定、同工不同酬、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就业层次不高的问题。相对于健全人,我省残疾人就业难问题还十分突出。(一)社会总体就业压力大,客观上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全省目前还有6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每年有新增劳动力40万人需要就业,每年企业减员和由就业转失业人员达20万人,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万人需要转移就业,而我省每年经济的增长所产生的新就业岗位并不能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使得城乡就业压力增大,客观上对残疾人就业构成了威胁。一方面城乡残疾人还有近40万人需要就业,已有的岗位还有被挤兑的危险;另一方面,农村大量残疾人劳动力仍固守农村,难以实现转移。(二)残疾人整体劳动技能素质低,造成残疾人就业先天性不足。根据省残联和省社科院联合课题组在2005年对我省有代表性市县残疾人的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我省残疾人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占%,初中学历占%,而小学和文盲占到%,明显低于健全人,接受过继续教育和各种超过三个月的脱产短期技能培训的残疾人比例也很小。在已进入知识化社会的今天,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素质的情况下,残疾人整体劳动素质低,明显是残疾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没有特殊政策的保护下,残疾人根本无法获得与健全人同等的就业机会。(三)资金投入不足,是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弱化的根源。由于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滞后,全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额每年不过5000万元,其中省残联征收的保障金每年不过800万元,每年直接用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的经费不过200万元。经费的不足,导致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就业的迫切需要。同时,我省县一级财力普遍薄弱,保障金征收额十分有限,用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的资金就更为有限,无力适应残疾人就业的需求。作为教育大省,至今没有一所特殊高等职业学院或特教学院,就是残疾人职业技能的中长期培训方面,规模也很有限,可见我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不仅仅是实现“平等、共享、参与”目标的根本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在农村极端贫困残疾人口已占全省极端贫困人口比例高达39%的状况下,实现就业已经成为残疾人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来摆脱贫困状况的重要途径和强烈愿望。实际上某一地区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该地区农民脱贫的速度也快,这一规律已被多个地区的实践所证明。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是帮助残疾人脱贫的最好途径。我省宜昌市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让与残疾人就业的经验尽管十分有效,但由于资金的不足,不能也无力通过此途径为该市更多的残疾人获得就业岗位,说明了投入对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因此,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大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工作力度,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还是帮助残疾人脱贫的角度,都显得十分必要。(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指导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入。目前我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服务指导工作主要依靠各级残联来推动,具体由各级残疾人培训中心和劳动服中心来承担。目前的状况是,各级劳服机构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最为重要而且是最符合残疾人利益的“安残”工作。说明目前我们的工作中,缺乏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这两个机构积极推动残疾人培训与就业工作,使“安残”工作能够与“收金”工作齐头并进。同时,由于缺乏市场机制,我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客观上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与就业脱节的问题;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指导服务方面,很多情况下是既不知道残疾人的技能状况和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又不知道残疾人就业的市场在那里,更不知道如何主动到市场上寻找就业机会,因此要建立通畅的残疾人就业渠道,其困难可想而知,“安残”的效果也就不会理想。(五)社会就业歧视残疾人现象客观存在。一是在就业机会方面,尽管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颁布多年,残联部门也通过各种渠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但社会还存在残疾人就业歧视现象,特别是隐性歧视大量存在。“健全人未能就业,那顾得上残疾人”成为口头禅。至今,仍有许多单位宁愿交纳保障金而不愿安排残疾人,说明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偏见仍然存在,同时也说明目前对残疾人就业缺乏硬性的保护措施。二是残疾职工劳动保障方面,一些企业在思想观念上认为残疾人做不了什么事,福利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的工种也多是勤杂、辅助工、装订、包装等,劳动报酬低、劳动时间长;仍然存在同工不同酬情况,同一个企业,同样的岗位,健全人的工资明显高于残疾人的工资;企业与残疾人之间存在沟通困难,特别是福利企业面对大量的残疾人普遍感到管理困难,与聋人如何交流,残疾人心理如何把握等,不少企业存在管理方式简单,管理手段粗暴,管理效果差等情况,实际往往表现出对残疾人的歧视;残疾人对就业的强烈渴求造成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得不到及时纠正,不少残疾人因为依法维权的结果可能是下岗而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六)残疾大学生就业缺乏制度性安排。从有统计年份以来的情况看,我省“十五”期间,已有超过1000名残疾人青年,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而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充分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我们在调查中无不担忧地发现,就业难已成为每一个残疾大学生心中在消除录取之痛后又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学生相比,其求学经历无论是本人还是其家庭,所遇到的困难和付出远远多于健全学生。残疾大学生同样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社会的财富,从他们能够在机会均等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在就业面前,剔除专业等外部因素,残疾是他们就业难的最直接也最致命的因素,即使有的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同样得不到与健全人同样的就业机会,其寻找工作的成本远远高于健全人。目前,大学生就业主要实行“双向选择”原则,然而对于残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普遍缺乏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应遵循“例外”原则,政府完全有必要进行制度安排,至少可以要求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在招收新人时,留出一定比例的岗位,招收适合其岗位的残疾大学生,帮助残疾大学生就业。尤其是随着我省每年进入高校学习的残疾学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显得尤为迫切。机关、团体、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和国有单位,在带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方面,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七)福利企业管理机制的错位,使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日渐缩小。一是一些企业利用法规制度的漏洞,假性安排残疾人就业来骗税的现象依然存在。通过调查发现,我省少数福利企业为了达到安置残疾人比例可享受减免税政策的目的,存在采取“临时雇用”残疾人的现象,即企业为残疾人办理养老保险,有的还给残疾人一二百元“工资”,平时残疾人无需到企业上班,只需要税务部门到企业检查时,临时通知残疾人来“上班”,企业制作假工资册应付年检,甚至一些企业还“照顾”“临时雇用”的残疾人,不必在税务检查时到企业“上班”,而是临时花点钱让其他福利企业的残疾人过来“走场”。这些行为获益的只是福利企业,而残疾人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国家也因此损失税收。有的福利企业退税额较大,而残疾职工却拿着较低的工资,从退税政策中残疾人获益甚少。对福利企业缺乏有效监管,是主要原因。二是不能及时有效地根据需要而保持福利企业的数量,确保集中就业形式发挥作用。近几年来,由于经营不善或资金不足,我省不少福利企业因此而停业,全省福利企业绝对数量在减少,同时由于企业经营原因,用工规模也呈下降趋势,集中就业的残疾职工数量增加缓慢,由于福利企业管理体制原因,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其岗位适合残疾人的中小企业,残联不能积极推动其成为福利企业,以致残疾人集中就业这种重要形式无法发挥作用,影响残疾人就业机会的增加。三、建议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等权利。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使残疾人从单纯地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帮助解除其亲属的后顾之忧,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一)加强领导,出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社会环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自身的残疾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需要外界的各种扶持和帮助,残疾人就业更是如此。进一步加强领导,是要凸现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一是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方式方面,继2006年全省开始实行企业缴纳保障金地税代征之后,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将机关、团体、事业的保障金征收实行财政代扣,进一步加大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和执法力度,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二是改革现有的福利企业审批、管理机制,将福利企业的审批权、监督权重新分配,确保对福利企业的有效监督,更好地维护残疾人的劳动权益。三是尽快出台《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有关福利企业的法律法规,如《福利企业管理条例》、《福利企业减免税管理办法》等,要为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创造有法可依的法律环境。(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扶持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方式转换后,保障金的征收额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政府应以较快的比例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扶持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残疾人职业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级残联、劳动部门的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培训服务。二是加大资助贫困残疾人以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就学的资金投入。尽管国家规定,自2007年开始,全国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但作为相当一部分贫困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在接受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教育时,经济承受能力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助学资金的投入,进一步鼓励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更高的教育,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就业。三是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专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的机构,尤其是现有各级残联劳动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在职能、工作机制上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三)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残疾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我省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许多残疾青年及其家长都把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作为摆脱自己不幸命运的途径和希望。但由于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大环境和社会歧视等因素,每年从高校毕业的残疾大学生几乎很少人能够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方式获得就业机会,通常是想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都很艰难,尽管学生本身非常优秀。众多残疾大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再次承受各种困难。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也有必要出台鼓励社会接受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一是组织人事部门出台关于国家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新招收人员的时候,要留出一定比例的岗位给残疾大学生,给广大残疾大学生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通过正常的考试,录取合格的残疾大学生进入国家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单位工作。而这些部门也有义务带头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出台通过残疾人保障金的优惠办法,鼓励企业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大学生就业。(四)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服务机制。在当前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小政府、大社会”以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通过政府计划性地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操作空间会越来越小,政府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制定各种鼓励政策,激励用人单位聘用残疾职工实现就业,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残联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的鼓励政策,还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引入市场机制,促使残疾人就业劳动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有动力也有能力积极主动地向市场“要”就业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职业能技能培训和劳动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一是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比较完善的残疾人培训机构体系。我省目前没有一所特教高等学院,也没有成规模的残疾人培训机构提供中短期的培训,培训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残联自身财力不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与民办机构合作融资,建立一个批成规模的培训机构,这个机构可以通过为健全人提供收费的培训服务,来支撑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培训服务;积极向省政府要求立项,利用现有武汉地区高校的实力,创办一所特教高等学院,或者是在某一个高校创办一个特教院系,通过成规模的培训机构和特教高等学院为残疾人提供涵盖初级、中级至高级的各类专业的短期、中期及全日制教育的培训课程,不断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二是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就业中介组织。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补贴或合同的方式,与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借用他们的力量来开展残疾人就业中介工作,通过他们为残疾人在市场上寻找岗位,而残联只是提供补贴和进行监督即可。三是整合残联系统的培训机构和劳动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安残”工作实效。随着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各级残疾人劳动服中心会有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来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而残疾人能否就业又与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密不可分,因此,可以整合残疾人培训与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职能,引入新的机制,促使其有足够的动力与能力来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残疾人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指导工作。(五)建立残疾人创业扶助基金,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在残疾人就业的三种形式中,个体从业是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最符合残疾人居住分散、不宜出省离乡、残疾等特点。尽管残疾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但只要有就业能力的,基本上都可以从事简单的个体经营来谋生,获得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比如武汉市洪山区一些残疾人经过残联提供的手机维修培训后,大多数都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从我省涌现出许多自强创业的典型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由于残疾人普遍经济实力较差,即使有许多残疾人具有一技之长,但苦于没有资金,无法进行自主创业,一些残疾大学生也存在这一难题。因此,残联或相关部门,完全可以从扶贫的角度,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扶贫模式,设立自主创业扶助基金,实行“低息借款、分期还贷、联户担保”的原则,为那些有项目、有技术、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个体从业。(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残疾人就业氛围。残疾人就业存在歧视是一个客观存在,残疾人有获得与健全人同等的劳动机会和报酬的权利,在全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同,既离不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更离不开大力宣传。对相关法规、政策与理念的宣传既是文明的传播,更是对公众的教育。因此,残联还必须继续加大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鄂财综发[2005]3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对残疾人就业比较有利的氛围。

冬天的小鸟都不会饿死何况你是人更何况你是大学生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这对占全国人口将近二十分之一的广大残疾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但前程似锦的道路,广大残疾群众应该怎么办?是消极面对、无所事事,还是振作精神、发奋图强?我以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跟进的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我国有八百七十七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工作,的确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从业于推拿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令其他类别的残疾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盲人按摩工作者月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好的、或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月薪在两千五或三千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盲人佼佼者已经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标准。 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盲人群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盲人,他们仍然在就业方面蒙受巨大的压力、遇到种种的困扰。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群众的就业需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今后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型就业: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近几年来又有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跨入了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事实上,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从事的一种就业形式,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拿福建省的福州市来说,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有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后来,盲人从事的钢琴调律这一就业市场的确有些萎缩,这方面的盲人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师百分之百就业,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甚至是供不应求。部分盲人调律师才刚刚工作几年,就因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精湛技术,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的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盲人钢琴调律市场必将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除以上谈到的两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渠道外,这里再谈三种有成功事例的盲人知识技能型职业。这三种知识技能型职业当然不是大多数盲人所能涉足的,但不妨谈一谈,对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身的潜力,会有较大的帮助。 其中一种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个人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较典型盲人有以下几位:上海的朱双六,他最早设计和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采用盲文点位输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汉字的输入操作;广东的王永德,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接触电脑,十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湖南的王志渊,通过计算机钻研,成功地设计和开发出另一种盲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汪世龙,半路失明后毫不气馁,精心研究汉字电脑输入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方圆归类象形码(龙马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今后还会不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种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他们有的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要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分校的上海学员陈夏炯却在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方面,闯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的确给人以新的启迪。数月前,陈夏炯从网上了解到上海的一家翻译公司想招聘文字翻译人员,他便大胆地通过E-mail联系应聘。通过几件英文信函的试翻译,用人单位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录用陈夏炯为公司的笔译员。陈夏炯每天只需在家中上班,通过网络收取公司发过来的中、英文信函,然后翻译好再通过E-mail发送回公司。这项坐在家中上班的工作,使陈夏炯能够获得每月一千二百元的稳定收入。这是不是也能为具有这种专长和条件的其他盲人朋友,在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呢?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我这里举两个海德里盲校福州分校学员在英语专业方面申请办学、办班获得成功的具体实例: 一位是吉林敦化的高路。他是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他于一九八九年就开始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居住地附近的明眼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补习教学,当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高路最后终于成功地走上了一条正规办学的道路。2000年,他所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正式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路的春华英语学校已开设有十几个班级,英语补习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共达七百多人。高路不仅购买了办学校舍,而且还添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另一位在办学、办班方面取得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相。他在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学习中也同样具有优良的学业。2001年,黄希相也在当地申请创办了一个为明眼中、小学生服务的英语培训班。这所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补习机构现有中、小学生英语补习者八十多人。黄希相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之中。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成功实例,那就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一位这样的盲人,在这方面谱写了自己传奇的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摆弄电机感兴趣,经常从他哥哥那儿学习电机维修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将一台坏了的抽水机马达修复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个电机维修服务部,业务相当红火,而且声名远扬。电机维修名符其实地成了这位盲人所从事的知识技能型的固定职业。从这一实例中,是不是能进一步启发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不小。 在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这一层面,最后我想再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是否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不少盲人具有天资聪明的特点,而且记忆力十分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觉得,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创造条件录取这方面专业选修的盲人,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更新观念,吸收这些具备资格的特殊人员在这方面从业,就有可能象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盲人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主要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不少盲人是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第二点是:农村盲人是否能从事食用菌栽培?菇类等食用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防癌、抗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餐桌食品。农村拥有较大的空间,不象城市里住家面积狭小,因此食用菌栽培的场地问题较容易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用菌栽培属于一种静态的操作,不象养鸡、养鸭四处乱跑,是动态的,盲人不好控制。因此,农村的盲人若能学会和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又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栽培可能会是一种农村盲人脱贫解困的较好渠道。我个人以为,如果这是一条今后可考虑和尝试的路子,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应当是这一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对这一项目进行负责,邀请专业人员对盲人进行办班培训并实地示范;第二,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贷款给盲人购买菌种),并组织和指导生产;第三,联系收购和销售市场,为盲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另需指出的是,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盲人家中能有明眼人协助,那么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将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手工熟练型就业。这种类型的就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盲人的就业选择。 以往,大多数人在谈论盲人的就业问题时,常常是针对城市的盲人来谈的,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较大比例的农村盲人的就业需求。要想从整体上根本改变我国盲人就业率低的状况,要想从全局着眼,让盲人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侧重点就应放在占全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问题上。这部分盲人群体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差,喜欢安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盲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智商,具备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群体的盲人进行培训,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鉴于这些特点,我想在手工熟练型盲人就业的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谈谈编织和物品编制这一盲人就业的可行性问题。盲人动手编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事例,有些盲人还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色彩。福州的盲人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组织生产过竹编产品,如热水瓶壳、竹席、竹筐、竹帘以及挑土用的土箕等。他们不仅能进行成品的编制,而且还能将毛竹这样的原材料破解成竹条、竹片和竹篾等。这些例子都说明盲人是有能力从事某种编织性的工作。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干,还是能够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供求点的。比如,可以编制果篮、鸟笼、鸡鸭笼以及竹席、枕席、椅垫和碗垫等。这些物品今天和今后同样存在着市场的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何种编织或编制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等,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供需,因地制宜地来进行考虑。 农村盲人拓展就业门路,重点是讲究实效,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里再谈一些更简易的制作项目。先打两个比方:当今现代战争的武器发展已进入了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和精确制导化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的产品比比皆是,但如果您吃饭时塞了牙,还是得靠小小的牙签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为何不能组织农村的盲人来制作诸如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呢? 关于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问题,最后我想再谈一点。很多人喜欢吃豆芽菜,市场上豆芽菜也属于较畅销的蔬菜之一,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又较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农村盲人通过培训,来发展生产豆芽的产业呢?比起前面在知识技能型就业中我所谈到的农村盲人可以尝试进行食用菌栽培来说,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也要低得多。盲人只要能够购买到质量好的黄豆和绿豆,经过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掌握好豆芽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生产豆芽对农村、甚至对城市里一些不适合做按摩工作或其他知识技能型工作的盲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它不仅操作技巧容易掌握、生产空间占地不大,而且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不值得大家试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贫困的盲人同胞来说,并非只能坐在家中成天无所事事,任命运和贫困来摆布,而是有机会等着大家去把握,有路子等着大家去开拓。大家应当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大家也应静静地做些思考,对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条件做个客观的分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认准一条属于自己的手工熟练型就业路子,勇敢地去进行尝试。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深圳、发表南巡讲话时就曾教导过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广大残疾同胞说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广大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于残疾人事业、愿意干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的就业项目实施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查以及做好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在于人。有热心事业的人,有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热情实干的人,何愁事业不成呢?

  • 索引序列
  • 关于残联的毕业论文题目
  • 与残联有关的毕业论文
  • 关于互联网的毕业论文题目
  • 关于残疾人晚会的毕业论文
  • 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