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搜到。别告诉我你搜的是中文“无人深空”,那当然搜不到,要搜英文名字No Man's Sky,这游戏是今年最大的坑,劝你不要买。
坟:星球上找到的远古废墟有个可以点的球 会给2个选项 一个是学语言 一个是了解远古知识,点远古知识他会给你个地点 飞过去之后就可以挖了
无人深空背景故事解析经过我对石碑的调查,科尔瓦克斯是比维吉恩先掌握了太空技术的,并且统治了维吉恩族很长一段时间。去空间站星图师用纳米星团买星图,每个空间站星图师出售的星图种类不一样,多换几个找到卖遗迹星图的为止,多买几张。 玩家需要一张一张使用遗迹星图,直到找到外星石碑。 和石碑对话,第一次对话随便选,但是注意,石碑还能再对话一次,第二次对话选择给它一个所在星系优势物种的遗物,然后石碑就会给传送门的坐标了。
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周部落的始祖人物:D A.契 B 黄帝 C 蚩尤 D 弃2.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商部落的始祖人物:AA.契 B 黄帝 C 蚩尤 D 弃3.记载反映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全过程的文章是:B 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4.写出成王死,康王立的前前后后的细节和庄严穆的气氛的书是:D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5.下列史书中,善于描写战争,体现文史结合特色的是: B A.《春秋》 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6.下列史书中,记载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是: B A.《春秋》 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7.反映汉初君臣重视总结历代盛衰,在史论上取得的成果的书是:B A.《至言》 B 《白虎通义》 B 《新语》 D《洪范五行论》8.反映谶讳学迷信盛行达到登峰造极状况的书是:B A.《至言》 B 《白虎通义》 B 《新语》 D《洪范五行论》9.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天文著作是:A A.《三统历谱》 B 《符瑞志》 B 《律历志》 D《五行论》10.在中国近代最早按照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编撰史书的学者是:AA.夏曾佑 B顾颉刚 C梁启超 D 胡适
1D2C3B4D5A6B7B8B9D10D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会使用骨针2、不能反映大文口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A、农耕已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B、墓葬里有随葬品 C、有了黑陶、白陶 D、已经种植粮食3、我国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4、我国奴隶制文明时代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禹时期 C、启时期 D、汤时期5、下列各项制度哪一项不符合西周情况: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6、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诸侯国是: A、齐 B、吴 C、楚 D、秦7、我国奴隶文明时代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禹时期 D、汤时期8、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9、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是指: A、诸候 B、贵族 C、平民 D、奴隶10、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教育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11、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的“太公”是指: A、比干 B、姜尚 C、周武王 D、吕公12、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 A、形成 B、发展 C、鼎盛 D、瓦解1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至辽东,东至临洮 B、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C、西起咸阳,东至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14、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 A、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B、平定七国之乱 C、让土兵复员生产 D、主张以农为本16、汉武帝的大一绝包括: ① 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② 创立了休养生息政策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平定七国之乱 ⑤实行盐铁专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17、下列事件属于光武中兴内容的是: A、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 B、田租恢复为“三十税一” C、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18、下面几项重要的发明创造,出现于东汉时期的是: A、用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 C、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D、发明水排19、西安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第一个在此建都的朝代是: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唐朝20、商朝时,国王盘庚将都城迁到: 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21、公元前356年开始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齐桓公22、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这比欧洲早: A、2000年 B、1900年 C、1000年 D、900年2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春秋》 B、《诗经》 C、《尚书》 D、《离骚》24、下列语录哪一句不是出自《论语》: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5、军事格言“知彼知之者,百战不殆”是谁说的: A、墨子 B、孙武 C、孙膑 D、荀子26、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27、秦统一六国的决定性战役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28、推翻秦朝建立西汉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29、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0、约公元前1300年所发生的大事是: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商朝建立 D、盘庚迁殷31、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 A、约1600年 B、约1800年 C、约1900年 D、2000年32、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私田的增多 D、水利的兴修3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尧舜禹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34、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举行起义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35、汉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 A、加强 醒爰�?/SPAN> B、沿用秦朝职官制度 C、恢复民力,安定社会 D、促进经济繁荣36、参加农民起义、重建汉家王朝的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向37、汉朝时,在北方普通种植并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是: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38、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39、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萧何 B、韩信 C、陆贾 D、董仲舒40、黄巾起义和大泽乡起义的不同点是 A、反抗阶级压迫 B、借用鬼神宗教 C、有领导、有发动 D、有组织、有准备答案:1、D 2、D 3、C 4、B A C C C C B B D B B C A B D B C B B B D B C C D A D A A C A CC C A D D
七年级历史上册选择题专题训练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西周奴隶主政权 B向诸侯国征收贡品C化解统治者内部的矛盾 D消灭商朝的残余势力“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唐三彩以下选项,其中3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请你把这个不同类的选项找出来A城濮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小华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孔子”,应说的台词应是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下表述中,有一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请你指出来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D汉武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A孟子 B管仲 C李斯 D董仲舒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C和亲是为求暂时避免匈奴侵扰 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A蔡伦 B扁鹊 C炎帝 D祖冲之右边是李星同学收集的张衡纪念邮票, 你认为张衡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 B著有《论衡》一书C发明了地动仪 D 著有《缀术》“仲景”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是利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书是他写的A《九章算术》 B《青囊书》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福清石竹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你知道什么时期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汉武帝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A三国演义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A三国演义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以下人物是三国时期为开发西南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政治家,他是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袁绍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福建福清地区在三国时属于下列哪一国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A魏 B蜀 C吴 D前秦三国时,台湾名称叫A琉球 B流求 C夷洲 D澎湖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D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它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书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王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品的赞颂。 A王献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人物画 C云冈石窟的壁画 D王羲之的书法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北京人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主要是因为( )A、能使用打制石器 B、能利用为烘烤食物 C、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D、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促使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的形成 C、造房技术的掌握D、原始农业的发展 下列关于禹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治水有功 ②建立夏朝 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 ④舜的儿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8、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29、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 C、周初分封 D、国人暴动30、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施 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周文王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2、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大都收藏有中国的青铜器。请问世界上迄今最大的青铜器出土于( )A、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 B、河南安阳 C、陕西西安 D、河南洛阳33、下列国家中,既属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的是( )A、鲁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34、战国时期,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里的“九鼎”象征着( )A王权 B、财富 C、王宫 D、武器35、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农作物的品种增多 D、水利工程的兴修36、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有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A、他兴修水利,使咸阳地区成为沃野 B、他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造福于人民C、他改进生产工具,推广农耕 D、他任蜀郡太守时,勤政廉洁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这句话所反映的教育思想是( )A、注意因材施教 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不问贵贱,广收门徒 D、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3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议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的是( )A、董仲舒 B、李斯 C、蒙恬 D、赵高40、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可见阿房宫工程之浩大,这反映了秦始皇( )A、战功显赫 B、刑法残酷 C、赋税沉重 D、徭役繁重4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42、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 )A、咸阳 B、安阳 C、西安 D、洛阳4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中亚、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44、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45、在我国出现过很多成就卓越的医学家,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医学家是( )A、扁鹊与张仲景 B、扁鹊与华佗 C、张仲景与华佗 D、李时珍与华佗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47、下列事件不是发生三国时期的是①曹操控制了汉献帝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⑤公元230年,吴国的船队到达夷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48、唐代诗人杜甫在《八阵图》中写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诗中赞扬的是三国时期的哪个人物A、曹操 B、曹丕 C、诸葛亮 D、华佗4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 ( )A、①② B、③④ C、②①③ D、①②③④50、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语言也多种多样,国家提倡说普通话。在古代史上也有个推广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 )A、匈奴 B、蒙古 C、鲜卑 D、氐族5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 ②③④⑤52、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存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如果你想查阅我国古代人类的农业谋生技能,你需要查阅以下哪本著作(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九章算术》 D、《三国志》53、中华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作品是( )A、《论衡》 B、《兰亭集序》 C、《洛神赋图》 D、《女史箴图》54、下列历史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朝代的是( )A王羲之与顾恺之 B顾恺之与郦道元 C祖冲之与贾思勰 D王羲之与郦道元55、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56、“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他们”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57、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58、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掘就成为今天了解那段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用于盛酒的青铜酒器,这说明 ( )A.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 B.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相当发达C.夏朝的农业耕作水平日趋成熟D.酒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饮品59、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60、考古人员在一古代遗址里,发掘出一件铸有铭文“武王伐纣”字样的青铜器,该青铜器制作的朝代是 ( )A夏 B商 C西周 D夏商之间6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炎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62、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6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室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4、扁鹊有一次路过齐都,以齐桓侯的外表断定他有病。他多次奉劝齐桓侯及早治疗,但齐桓侯不听。十天后,齐桓侯果然死去。扁鹊采用的诊断方法是( )A.望 B.闻 C.问 D.切65、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反映儒家学派的是 (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准备和同学们交流。他的观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C起义动摇了秦朝统治基础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他”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马可•波罗 D 鉴真69、秦始皇巡游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当时撰写圣旨所使用的标准文字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70、中国人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夏朝71、你如果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是① 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72、丝绸是中国特产,受到人们喜爱。汉朝时中国的丝绸最远销到 ( )A欧洲 B中亚 C西亚 D阿拉伯半岛 7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推荐人才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实行盐铁专卖小明一家成为农业专业户,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请你推荐一本(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兰亭集》75、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曹操的“志”指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北魏孝文帝是积极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皇帝,他的汉化政策不包括( )A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B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C让鲜卑人学说汉话 D将鲜卑人全部迁往汉族聚居地77、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湖北随州出土的一套编钟是战国时期的B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C“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是用楷书写的D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78、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最早是在(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C 东汉末年,曹操能在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8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81、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位于 ( )A.辽东郡 B.长安 C.咸阳 D.陇西郡82、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 华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8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刘备 D.汉高祖8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8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哪一句与历史事实相符 (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用牛牵引铁犁开垦荒地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C西汉时,有人用《九章算术》教授数学D魏晋时,有人按照《齐民要术》记载的方法去研究水文地理8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下列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87、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主要是因为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88、造成河姆渡和半坡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89、近年来,以宋楚瑜连战等为代表的台湾同胞接连不断地来大陆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人物是A炎帝 B禹 C尧 D舜90、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两次改革:一次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另一次使鲜卑族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发展步伐两次改革是①管仲改革②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变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91、你喜欢恐龙吗?2003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知道元谋人的故乡在A 四川省 B 陕西省 C 北京周口店 D 云南省92、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而在原始社会时,许多远古人类就生活在那里,他们是A 元谋人 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北京人 C 半坡人 山顶洞人D北京人 山顶洞人93、假如你是一位半坡原始居民,你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应该是A 水稻 B 粟 C 鱼肉 D 蔬菜9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 山东大汶口 D 浙江河姆渡95、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的是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舜96、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9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98、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99、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A、楚 B、魏 C、齐 D、燕100、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C.建立县制 D.焚书坑儒101、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102、有一天,小明同学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文字是 A 金文 B 甲骨文 C 大篆 D 隶书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104、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105、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106、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④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07、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同为一家” D.元朝的文化趋同108、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A半两钱 B刀币 C贝壳 D白银 109、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11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112、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华陀 B.张仲景 C.扁鹊 D.鲁班11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论文嘛,就是瞎写写,东写写,西写写,就好啦!不过最好不要扯得太远。
项羽论 一、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我们无法忘记项羽这个人物,我们无法绕开司马迁和他的呕心之作《史记》而去谈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由一个下相的“不学”小儿,由一个普通的军人成为反秦盟军中高级将领乃至领导者,他意气风发、勇不可拒,他蛮横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步滑向自己和别人编织的圈套,走向死亡。今天,在众多的文化典籍与影视戏剧作品中,项羽依旧叱咤风云、鲜活驰走,我们为这个悲剧化了的英雄人物怜惜愤慨、喟叹诅咒。或然,我们仍旧只是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金戈铁马,英雄与蚁民无异的时代。 唐代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1〕,“而司马迁就是同时具备这三项素质的少有伟大历史家”〔2〕,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和勇敢大无畏精神刻画评析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按照《史记》体例,从《五帝本纪》到《孝武本纪》,这十二本纪记载对象多为帝王。项羽并没有完成帝业,但司马迁能够从历史客观实际出发,找准了在秦末汉初这阶段历史中,是项羽支配着当时的政权与时局,“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3〕,可见司马迁是正确地分析出了项羽的历史功绩与时代推进作用的,正如清代郭嵩焘在《史记札记·卷一》中指出:“案秦灭,项羽主盟,分裂天下,以封王侯,皆羽为之,实行天子之权,例当为《本纪》”〔4〕。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的《史记》,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并不因项羽的失败而降低甚至否定其历史功绩,可以看出司马迁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同时,司马迁在肯定并赞扬项羽在亡秦中地位与作用时,也辨证指斥了项羽妄图凭一己之私智和武力征服天下的错误,“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另外,对项羽的自我开脱自以为是更是严加批判,对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的天命观,强力评曰“岂不谬哉”,指出其失败原因在人不在天,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缺陷。 司马迁是热爱项羽的,尚奇的个性爱好和敏感多想象的心理特征让他深深被项羽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吸引住,他甚至不愿在《项羽本纪》中暴露这个已逝去的英雄太多的缺憾。于是往往在其他人物传记中以其他人物的立场和口吻对项羽加以评述,如《高祖本纪》中“汉王数项羽罪十”,中间严斥项羽背恩负义,弑义帝而自立,残暴无情,屠城害民等事情;而在汉初大臣陈平、韩信等人的传记中,更是直接对项羽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加以评价,指出他性格的矛盾,不善用人等缺点,往往议论中肯,褒扬分明。 在项羽形象塑造上,司马迁更是“全神付之”,每时每刻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用自己最杰出的艺术才华来打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史记》中,项羽的形象和有关人物事迹除了集中在《项羽本纪》外,其他人物传记中也多有涉及,从《高祖本纪》到《樊郦滕灌列传》,关涉篇章十余篇,这些篇章对《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加以补充完善丰满。这种旁见侧出的记叙方式,不仅加强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鲜活性,更使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特征逼真而又清晰。亡秦三年,楚汉争战四年,仅楚汉大战七十余次,小战四十余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简单交代小战情况,而用力写了三次大的战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个事件不仅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楚汉之际斗争最为激烈影响特别大的事件,正如郑板桥言道:“《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5〕。项羽一生成败变化与个性全随此三件事而出,当然这三件大事时间上的绵长性与空间上紧凑性所形成张力,也强化了项羽这个威武人物的高峙感和仓促之间“卒亡其国”的悲剧感。司马迁在选取事例表现项羽性格和开展故事叙述上,着重于对传奇性情节的追求,例如项羽“重瞳子”,“力能扛鼎”,以及见秦始皇游江南而发的感慨“彼可取而代之”,还有对他不学书等细节的详加刻画,还有在彭城、成皋、荥阳等战役中对项羽英雄事迹的刻画都增添了人物个性。此外项羽在败亡途中作的《垓下歌》以及和乌江亭长对白等细节都过分离奇,甚至可能为杜撰,但却让后人深信不疑,也大大增加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魅力。 在表现项羽的性格上,太史公更是喜欢用对比手法表现,如巨鹿之战前,项羽的勇者无惧,宋义的胆小慎微;巨鹿之战后,项羽与刘邦对比,更是不断并反复出现。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垓下围中项羽所作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呜咽悲慨,凄凉动人,完全是项羽本人经历和他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深,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6〕,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这种多面烘托,多维透视手法使得项羽这个人可谓霸者与情者形象具备,丰满多姿,这也是千百年来项羽受人关爱与敬仰的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第一个有血有肉具备了多重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 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的,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在瞬间走向死亡。而司马迁之所以这样极力描写,与他个人的命运也不无关至。因李陵案而蒙受宫刑之辱而更加发奋撰写《史记》,内心忧愤而苦痛,即使在《孝武本纪》中也毫不隐讳汉武帝晚年荒唐。而司马迁写项羽至死不渡江,至死不投降,不如说在写自己那颗高傲而顽强,甚至伤痛透底的心,所以他对项羽的“天之亡我”大加批判,对其因不愿蒙羞而自杀充满同情和佩服。 感谢司马迁,他让项羽散发无穷魅力;感谢项羽,他为司马迁增添了无限光辉和后世人对他的无限景仰。 二、项羽悲剧的演绎 在整部《史记》中,研究者发现司马迁刻画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各样不同的悲剧人物一百多个〔7〕,而项羽的悲剧独特却是区别于其他人物的,他更多是一个由自身个性等原因一步步走向绝路的悲剧人物。强烈的悲剧特质在于他本不具备超人的领袖气质和领导才能,却走上了时代的领军者之席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追求与号召。朱光潜说:“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和理想,并以超人的坚决和毅力把他们坚持到底”〔8〕。项羽是可悲的,他无法改进自身根深蒂固的普通人缺陷,仓促而不知所措地被卷入时代和历史的大抉择中,他甚至象一个小丑一样有着可笑笨拙的举止,更可悲更让我们无法安坐的,他却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甚至顽强地要完成和完成过自己赋予自己的“使命”,至死都不改变。 (一)时代车轮的助推者和阻挡者 项羽出身在“世世为楚将”的楚国贵族家庭,其祖父项燕为楚国大将,在秦灭楚战争中被王翦所杀,其叔父项梁为初期反秦盟军首领。项羽的童年生活在楚渐亡秦日盛并逐步统治全国的时期。家与国的苦难,带给项羽的是对秦国统治者的深深仇恨。他仿佛生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翻秦朝。在《项羽本纪》中,“苦秦”“亡秦”等词反复出现,而当项羽对宋义坐兵不救赵时,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蔽”。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蔽之承! 对于当时整个时局形势,项羽的议论分析简要精辟,指明当时秦军实力强大,反秦军队内部急需相互团结统一阵营。项羽把矛头直接指向反秦盟军最高首领宋义,对他不顾反秦大局,畏葸不前严加呵斥。可见,在反秦这一目标上,年轻的项羽具有成熟大气的时局观,加上军事策略和个人雄武力量,他取宋义而代之,最后取得了巨鹿这场以少胜多关键胜利,并一步一步走上反秦盟军首领位置。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一宴后,表面上已经取得了整个反秦盟军的领导权。当时人民对和平呼喊着,时代也希望统一,但是骨子里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的项羽,只是希望回到楚庄王当年问鼎中原,趾高气扬的时代,希望能再次象楚王那样得到 “列国从长”的地位,并希望长期维持这种在分封割据中己为大的状态。他分封诸反秦将领,自立为西楚霸王,并远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的关中要地,而以地远偏僻,物质相对匮乏的彭城为都城,只为一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可以说在亡秦斗争中的项羽,目标准确而单一,符合整个时代乃至人民心声,但在推翻秦王朝后,他目光短浅,甚至在政治上妄国恢复到以前春秋战国互为攻伐的状态,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这一点看,项羽后期无法顺应历史潮流,只能在历史潮流中苦苦挣扎,走向灭亡。这种现实的真实残酷性和理想的谬误性必然形成凝重而深度的悲剧张力。 (二)性格上分化对立的矛盾体 除了在时代潮流上前期顺应后期无法跟进外,项羽的悲剧更多是他个人的性格缺陷的悲剧。在性格上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他一方面豪迈大气,无坚不摧,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在巨鹿一战中,更是置生死不顾,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关键性胜利,“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气概可谓雄伟英武。但是另一方面,项羽表现出了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嫉妒贤能的匹夫习气。从诛杀义帝开始,项羽就很少听清周围的声音,对那些进逆耳之言者,稍不顺心即为斩杀;在分封诸王时,项羽从个人感情出发,特殊对待跟自己亲近的人,树立了不少政治上的敌人。同为反秦功臣的陈馀就说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恶地”〔9〕;在对待贤能上,项羽不能选贤举能,相反,大量使用亲属也降低了其军队效能,“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10〕,比如对项伯这一可谓 “奸细”式人物过分纵容直接导致了鸿门政治斗争的失利。而刘邦手下的几员军事大将经纬之才如韩信陈平等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而投奔刘邦;至于在功爵上,项羽更是有着深刻的贪恋近乎达到变态,“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92;敝,忍不能予”〔11〕,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保持人才的不流失呢?政治上怎能取得成功呢? 同时,恭敬慈爱仁者之心和坑卒屠城暴者之心也集于他一身。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新安城一役后,项羽坑杀秦投降士兵二十余万;攻破咸阳,却是因兵西屠,烧杀掠夺,素为后世文人与史学家诟病。但是,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12〕,“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13〕;他不杀刘邦,也不杀父亲和妻儿;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另外,他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在攻占外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鸿门宴上,几次不愿听从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用计谋杀死刘邦;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是因为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甚至在宴席上口无遮拦毫无心计的将曹无伤的告密告诉给了刘邦;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胸无城府,不施诡计的人,又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和狡诈:斩杀宋义谎称乃奉帝命;先放逐义帝,然后阴谋派人刺杀;中陈平离间之计,对大将钟离眜失去信任并把其推向敌对面;甚至是自己最为尊重和亲近的最后唯一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因为项羽自己的多疑而夺其权。 可以说项羽性格是多异性和矛盾性的,“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双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从心学性理,犁然有当”〔14〕。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优势突出又带有很强的缺陷,实则是他自身人格的分裂和对立,表现为主观心理的不成熟,并且象活火山一样随时可能失调或失控而爆发出来,这样也就决定了他悲剧的无可避免。 (三)军事能力上巨人化和政治图谋上侏儒化的畸形儿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予一切阻挡者以摧枯拉朽的打击,他崇尚武力,在广武与汉军对决时,对刘邦说到: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这些话除能看出项羽对武力的极端崇拜,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迷恋和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希望用个人武力支配杠杆天下外,更多的则是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和对政治的无知。从前文的分析看,项羽并非完全没有政治的图谋:他矫杀宋义,放逐义帝,不断对刘邦的势力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关中地方,并分封诸侯王让他们相互势力牵制。然而项羽的政治眼光在亡秦之后变得异常浅短和无力,他主张回到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成就象楚庄王一样的霸业,于是他错过了多次消除竞争对手刘邦的机会,他反复贻误战机和统一全国的良机,在被刘邦等人苦苦逼出的楚汉之争中迷失步伐,象一个浑身有力却找不到地方使的巨人一样自我戕害,或者天真幼稚地对着满脑子主意和诡计的对手来一句——我们单挑吧。 世谓羽与汉争天下,非也。羽曷尝有争天下之志哉!羽见秦灭诸侯而兼有之,故欲灭秦复立诸侯,如曩时,而身为盟主尔。故既分王郡都彭城,既和汉即东归,羽皆以为按甲休兵为天下盟主时,不知汉心不尽得天下不止也。身死东城,不过欲以善战自于世,略无功业不就之悲,而汉之心羽终其身不知,羽曷尝有争天下之志哉! 〔15〕 宋代的黄震可谓一语中的,看出了项羽根本就没有建立王朝的雄心壮志,必然会在楚汉的交战中失利。“楚灭无英图,汉兴得成功”〔16〕。项羽这种在军事实力上过分强大导致的是武力视野膨胀,而政治图谋的短见化导致的是政治主张上的侏儒化,同时,武力视野的膨胀也不断对政治视野加以限制使得后者更为狭窄乃至荫蔽。二者相互交错,加深着项羽的悲剧,让人同情好笑或者厌恶。 (四)“道德”范畴束缚与超越中的挣扎者 “道德”,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17〕。 在《中国文明史》中,启良先生认为楚汉之争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争斗,即为项羽所代表的南方楚文化——尚力不尚德和刘邦代表的中原儒文化——尚德不尚力的对决,在德与力的交锋中,有德无力的刘邦战胜了有力无德的项羽〔18〕。但是,在波谲云诡的政治变幻中,道德已经不再是追求正义厌倦巧言令色的标准,也不再是谁正确谁错误的分化,道德已经扭曲,成了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博取个人名利的幌子,成了阴险狡诈,虚与委蛇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那一场争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场在仁义,民心向背,礼贤下士背后残忍的虚假道德之争:看谁能不受表面道德的限制,能更残忍,更超越和出离道德之外,甚至能拿起道德这把利剑刺伤直至斩落对手于马下。 ——很显然,项羽是个失败者。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刘邦,并没有受过很好的系统教育,在泗水亭长一职上养成的是贪财好色,嗜酒,不事家产的低俗作风,他处处表现为小市民甚至痞子的嘴脸:不持一钱,却名义上以“贺万钱”进谒吕公;在逃亡中多次推女儿儿子下车以减轻车子重量为了自己脱逃更快;在项羽扬言要“烹尔太翁”时,置老父性命于不顾,还要“分一杯羹”,他多次侮辱手下的儒生即使登基后还做过往儒生帽子撒尿的事。在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他经常是出尔反尔,败则逃,逃则求和,稍有喘息则又开始暗中谋划军事行动;在广武对决时,明明被项羽射中心口,却假装射中脚跟;为了更好逃跑他带出全城人甚至让女人穿了士兵的衣服给他做掩护……刘邦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流氓痞子,在他身上流露的是根深蒂固的粗俗流氓血液。但是,也正是这种痞子气质和圆滑城府深刻的性格,让他在当时整个拘泥于道德限制和表面意义上的“美名良行”的时代大气候下的政治争斗中,能够放开手脚,不受限制,表现出机敏灵活,能屈能伸的举大业者潜质:他进入关中即听取了张良的建议,与民约法三章,本来好色贪财的他竟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秦重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19〕,在鸿门宴时先对项伯大套近乎,表明诚意,争取机会,然后在宴会上小心谨慎,恭敬礼让,但是即使在窝囊苟且的兵败逃生时候,刘邦也没有放弃过夺取江山的念头。在每一次关键的时刻,刘邦都能克制住自己的原始欲念,不断规检自己,积极听取手下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完成自己王天下的霸业。 我们再来看看生于楚世家的项羽,他深受楚地楚风影响,楚文化的熏陶使他在道德理解上表现出对美好名声,讲信用和保持个体的完美和独立性的追求。项羽定都彭城,只是因为“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他不愿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因为讲求信义,他吝惜官位,对名誉有着变态的追求。然而环境的巨大反差,在绞尽脑汁的争权夺利中,项羽一直在对道德的抛弃和拥护中矛盾不堪: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为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从这段话中,可以一窥当时项羽复杂矛盾的心情。打算自己成为称王而要先王诸将相,要居功,先要夸奖诸将相,对义帝怀恨在心却又分地王之。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尽管自己实力强大并且功劳最大, 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消去刘邦的机会;在与刘邦的争斗上,他更是处处招到刘邦舞起的道德大棒的折磨,广武对决中刘邦所公布的项羽十大罪状,其中诚然不无罗列编织之嫌,但是刘邦紧紧抓住的是项羽暴虐屠城,阴弑义帝,分封不公等不仁不义,有失良信的道德小辫子。 可以说,项羽一方面希望在诸侯军和周围人中间建立起德者的榜样和模范,一方面又不得不随时破坏这种榜样和模范,甚至不断接受来自刘邦等诸侯王的道德讨伐和嘲笑,他内心深处的敏感又让他深深厌恶这种嘲弄和针砭,他自身的素质和性格上的缺陷让他无法成为象舜、禹、周文王那样的有德名君,甚至不能象他的对手刘邦那样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痞子。他只能在被别人和自身编织的道德圈套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最终,超越道德名义的无道德者刘邦战胜了苦苦拘泥于道德的项羽。早在他们之前的庄子早就一眼看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20〕的道德不公平现象,而历史和时代的走向并不会因为过小的细节做更多的眷顾和停留,它们更多的是偏向那些出离道德之外,置道德不顾的人们。至于在道德底线和仁义礼信中苦苦挣扎的项羽,最后在乌江畔为了保全过度急剧的自尊,信誉,“吾为若德”,死于自手。我们只能说他的死是可悲的,至于他究竟是有真道德的殉道主义者还是个崇力无德者,无需过多考虑。 台湾学者柯庆明这样指出悲剧英雄的性情,“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绝对强烈的自我塑造,自我完成的渴求与意志”〔21〕。无论是从时代角度,项羽自身的性格矛盾或者在道德中的挣扎,项羽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可谓是“兴之暴”,美好而风光的,他终身所追求的美好名气和信誉在他的冥顽不灵,近乎固执和狂妄自我为尊的性格中也并为丧失,他执著于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即使这种人生和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但他甘愿且付出努力。只是当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为此要遭受名誉或者心理上折磨和损失时,他才会匆匆选择死亡而不是苟活人世。 三、乌江自刎的千年回响 千百年来,项羽的故事仍在流传回响,并不断被演绎开去。在这个昔日威武英雄最后哀歌低泣,辞别美人,这个让人心目中跌宕起伏的经典画面在那一刻被定格,项羽的悲剧也达到最高点。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我们今天赋予这些词语更广阔的含义,是因为司马迁刻画的淋漓尽致和多情多思,精彩而悲壮。 我们看到项羽离别了佳人,麾下从者百余人,溃围南出,误陷大泽,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们从项羽的语气和话语内容中看到的是他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近乎迷恋,充满了霸者骄傲的神采和雄姿,也是对于败北穷途的蔑视与不以为然,可谓快人,快语,快心,只求快战以解心中郁闷。在这里,项羽还并未抱定去死的决心,他仍希望能突围出去,但是舣船而待的乌江亭长的一番话,竟令他不知所从,只求一死无愧于心。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无数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无从考证这场惊心动魄的对白是为真实还是太史公尚奇心理下的虚托之作,但是,可以看出的是无论是诚心的亭长还是心中复杂不安的楚霸王,二者神情自然,语言符合自身身份。 但是这些仍旧留给了后世人无尽的猜测遐想和费劲心机的推测求证。《史记菁华录》中就这样评析项羽的“我何为渡”:“项王之意必不欲以七尺躯坠他手坑堑。观其溃脱?岂不欲脱?迨闻亭长之言又不肯上其一叶之舟,既又赐以爱马慰遗之,粗糙爽直,良可爱也”〔22〕。评析中除点明了项羽性格上直爽憨厚可爱外,最重要的是指明了项羽自杀原因是毫无生机,并非真正的有渡不渡,“必不欲以七尺躯坠他手坑堑”,前有田父诈为指路,导致陷入大泽,如今亭长又岂非刘邦预先安排的伏军?脱离十面埋伏,一路惶恐急走,误入大泽,又陷入自身心理之圈套,不予讲明是因内心对美好名声,对贵族之气的自尊维护罢了。而现代《史记》研究学者则认为此情节可能出自司马迁艺术虚构。尊奉“尚耻”精神的司马迁给败途中的英雄增添了这样一则对白,恳切而真诚地写出末路英雄的心声,于过往的回顾,于尊严的维护,于耻辱的对抗,于死的义无返顾。这种理由也可说是不无道理的。 不管司马迁当时是虚构还是真实描写以及处于何种情况下而写了抗渡情节,太史公始料未及的是后世对于项羽的“渡与不渡”“王与不王”更多谈论和话语以及这些议论背后的种种态度,引出的是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心理纷争。 (一)“渡”与“王” 唐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诗中这样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亦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3〕 一生游走南北的杜牧,在诗中表达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楚霸王是能包羞忍耻的男子汉,何况战场纷争胜败无法预期并非一场定生死,项羽应该败而不挠,立足江东,卷土重来,他的诗句中是深深的惋惜和哀痛之情。这种希望项羽渡江而卷土重来争王的态度深层次的反映出传统的儒家思想——“忍耻精神”,“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更大利益更大灾祸面前,人的趋利避害心理就明显的表现出为了某一更有价值更有利益的目标,而宁愿忍受,遭遇在获得更高利益过程中的苦痛创伤,甚至会舍弃与拒绝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小利益、小享受的诱惑。 千百年来,无数的道德家们如此,无数的政治家们如此,被他们教育并影响着的民众也是如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形而上之,这种对于羞耻为首人生挫折的包容,对于小恩小惠人生享受拒绝的忍态度,指引出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并生生不息的坚强弘毅精神。 最后,透过杜牧的《题乌江亭》诗看项羽,我们会惊奇的看到本文中提及的另外两个关键人物——司马迁和刘邦。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渡过了乌江的项羽。司马迁和刘邦,都曾遭受过自己人生的“乌江”口岸:司马迁推崇尚耻精神认为“垢莫大于宫刑”〔24〕,却遭受最为可耻的宫刑;而刘邦一生也是曲折坎坷。但他们二者都能在更大价值追求上(司马迁撰写《史记》,刘邦王天下),忍住受心灵和生理的创伤,安全渡过了“乌江”口岸。所不同的是在跨越乌江的过程
你可以举个例啊,中国的丝绸之路啊,2两条陆上和海上,通过什么地方啊,多中国有什么意义,对外国有什么意义等等…………
李白入蜀县名、乡名考──兼谈《大学语文》等教材中历史人物简介问题 摘要 本文列举了数本大学中文权威性教材有关李白的生平简介,进行了比较,然后,依据新编《江油市志》及有关李白的第一手资料,考证了李白入蜀的县名应该是“昌隆”,乡名应为“青廉”,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可以去原创论文网查找 应该是可以帮到你的 里面有非常多的历史人物论文的
历史人物很多,选择一个别人都没有太多注意的,有一些小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起到了决定的因素,还有300字我认为写不出论文,最多就是一个小的作文。你写这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不想写就别写了,也不要在发出来给别人看了,在百度上寻找一下,有很不多题材可以让你写。历史多读多看,很是有意思。
周恩来总理的少年故事一直影响我到上大学,在那个还跟小的年纪读到总理的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读书深深影响了我,我们这代人也许生活的太幸福了,从小饭开张口,衣来伸手,每天甚至不用想任何一件事就已有人为你早早准备好了,没有目标,没有自己的思想,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者,直到小学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总理的故事,才知道人从小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且要为这个抱负付出行动,于是我也开始了好好读书,小学中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很好,虽然没有次次第一,但是成绩一直很稳定的排在年级前5,最后也如愿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南开大学,现在已经毕业1年多了,也在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贡献着一点力量,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平凡的坚持每天都贡献着一点力量,那么我们国家那么多人,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力量,社会不断的进步,国家就会不断的强大,中国就会保持崛起而不是倒退,总理的这句话永远不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