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招聘工作做到极致第二篇 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
招聘策略主要包括招聘计划与策略、招聘的人员策略、招聘地点策略及招聘时间策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招聘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职位描述的质量- 招聘策略- 空缺职位在市场的供需问题 (如:有些职位很好招,有些可能要花上一年时间)- 筛选候选人的技能- 面试关的面试技能- 招聘的时效- 决策的时效性 (如:人找到了,老不做决定,人家决定退出)- 入职教育的质量- 岗位培训是否到位- 入职后,试用期是否用对人 (on the right seat in the right bus for the right direction? )我个人认为,用KPI指标评估招聘的有效性是不科学的。招聘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上方方面面。关键在于: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招聘成本,招到合适的人员,入职后,尽快帮助新员工适应公司文化,尽快适应岗位,顺利通过试用期,做个合格的员工愉快上岗。
如何把招聘工作做到极致第二篇 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
录用笔等于什么录用笔等于参加考试的人数和录用的人数的比。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20000+15000+2000+1000+3000+3500+5000)=00004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2/(38+19+35)*100%=17%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2/3*100%=66%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38+19+35)/3≈30:1附带: 一、成本效益评估 1、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与招聘单位成本。 1)招聘总成本:既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直接成本(招募费用、选拔费用、录用员工的家庭安置费用和工作安置费用、其他费用)+间接成本(内部提升费用、工作流动费用) 2)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成本/实际录用人数(之比) 2、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3、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二、数量与质量评估: 录用人员评估主要从: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应聘比三方面进行。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如果录用比例越小,则说明录用者的素质可能越高; 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应聘比则说明招聘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说明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三、信度与效度评估 1、信度评估: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通常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1)稳定系数:是指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 (2)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3)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统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这可用各部分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判别。 2、效度评估:有效性或精确性的评估,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 效度主要有三种: (1)预测效度:测试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 (2)内容效度: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想测的内容的效度 (3)同侧效度:是指对现有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比较,若两者的相关系数很大,则说明此测试效度就很高。
如何把招聘工作做到极致第二篇 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
员工离职率是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假设以月为单位)与工资册上的月平均人数的比率。公式为: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员工新进率是新进人员数与工资册平均人数的比率。公式为: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75天÷8小时×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 ÷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75天 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工资计算=月工资/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劳社部发[2008]3号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75天
录用比就是报名人数和录取的人数的比例,这个基本上考试用的
报录比顾名思义就是考研报考人数除以录取人数得出的一个数值。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有的学校会公布报录比信息,但是很多录取人数会把推免的人数算进去,所以在算报录比的时候可能需要减去这个学校专业的推免人数。录取人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体现出这个学校专业招人的多少,还有的情况录取人数比报考人数多则是因为调剂人数比较多,那么说明该专业的难度不是很大报考人数也不是很多,主要是靠调剂。
研究生考试中报录比的意思是指报考此专业的人数与其实际录取的人数的比例,不是指过线人的人数与招录人的人数比。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
招募成本效应=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今年考人力资源三级的吧?这个考试我有答案的!我空间都有 而且我偷拍的试卷截图比你们考试的时间还要早!QQ:119547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