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际惯例是时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所以为了符合国际惯例将书写方式及排版方式都做了改变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以建筑为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以来,就坚持面向大众的基本立场。为了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设方法,而大量采用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达到新时代面貌,现代主义完全取消装饰,实现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鲁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原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遵守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形成一种单纯到极点、冷漠而理性的立体主义新建筑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的风格特点简单总结如下: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与方便性。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推广六面建筑和幕墙架构,提倡标准化原则、中性色彩计划与反装饰主义立场。 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反对在图板上、预想图上设计,而主张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规划,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还需提及的是,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期在欧洲几个国家发展起来,其中尤以德国、俄国发展最为迅速。之后,由于欧洲独裁政权的迫害,于30年代以来开始在欧洲迅速衰退,因大批设计家移民美国,现代主义设计也被介绍到美国,并在这个新大陆又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但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与欧洲截然不同。美国日益发达的经济与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使原来在欧洲忧国忧民的现代主义变成一个为中产阶层服务的形式,它的内容被美国的富裕抽离掉了,仅仅剩下一个越来越精炼、越来越形式化的外壳。思想的枯萎使现代主义设计渐渐失去了生机蓬勃的力量,日益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至70年代,这个被称为国际主义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义近乎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风格、新模式,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设计局面,它无可争议的说明了以推崇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时代已经来临了。
(2012·黄石)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时期。
有人回答过了,我给你搬过来-10075-html两种说法。
平面设计的历史从古老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开始,横跨到现代银座的眩目霓虹灯。在这段长远的历史中,以及二十世纪视觉传达的快速发展过程里,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之间偶尔会有界限模糊的情况。但这些项目彼此都共享同样的要素、理论、原则、应用方式和语言,有时候也分享相同的服务对象。在广告艺术中,最终的目标是要销售产品和服务。在视觉设计里,“重点是要将各种资讯整理成序,将不同的想法结合,表达并感受记录人类经验的人造物品”。 早期 可追溯至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以及在西元前三至四百万年诞生的书写语言,两者都是平面设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其他以平面设计为基础的相关领域来说也非常重要。 凯尔经(Book of Kells)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这是一本有着华丽装饰文字的圣经福音手抄本,约在西元800年由凯尔特修士所制作。 印刷的发明 主条目:印刷 在中国唐朝(618年-906年)年间,雕刻过的木板被用来印制图案于纺织品上,随后也用于印制佛教经典。在868年所印制的佛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印刷书籍。到了宋朝(960年-1279年),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卷轴和书本能够方便的印制更多文字,因此让书籍广泛的普及。 1450年,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让书籍在欧洲地区开始广泛普及。阿图斯·曼纽修斯(Aldus Manutius)发展出的书籍结构成为西方出版设计的基础。这个年代的平面设计被称为人文主义(Humanist)或旧式风格(Old Style)。 平面设计的转折与发展 在十九世纪晚期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开始将平面设计从美术(fine art)领域中分割出来。皮特·蒙德里安被誉为平面设计之父。他是一位艺术家,但他在格子(grids)上的使用启发了今天广告、印刷和网页版面所使用的现代格线系统(modern grid system)。 1849年,亨利·柯尔(Henry Cole)成为英国平面设计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设计与制造杂志》(Journal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s)中向政府传达设计的重要。他为了庆祝当代工业科技和维多利亚风格设计而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 1892年至1896年之间,威廉·莫里斯的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 Press)出版的多本书籍被视为工艺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这些书籍有着非常精致的视觉风格,并且以生活富裕的人们为销售对象,也出版社带来可观的收益。莫里斯证明了平面设计商业市场的存在,也帮助让平面设计从制造工业和美术领域中分割出来。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作品以具有历史的风格为特色。这样的风格,成为对于当时一成不变的平面设计形式所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反应。莫里斯以及其他的私人媒体(Private press)运动作品,直接影响了之后的新艺术运动,也间接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期平面设计的快速发展。 中国大陆现代意义的平面设计的确立是在1992年在深圳举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此前只在香港/台湾得到发展,当时以王序/陈绍华/王粤飞为代表的中国大陆设计师策划了这个具有时代界线的设计展,第一次从中国”美展“的体制下独立出来。 二十一世纪初,平面设计在中国已经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了商业领域,中国前沿城市在设计与商业实践显得更加成熟,并且滋生了诸如:泰格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设计水准的专业品牌设计传播机构。
这个我也不知道了噢。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扩展资料:深远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关于印刷术的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2012·黄石)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时期。
创新是所有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画册设计作为一个企业重要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公司企业文化、传递企业形象的同时,如果能做到让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是再好不过了。因此,创新型的画册设计,越来越为众多企业所青睐。要如何去创新画册的宣传方式呢? 在进行版式设计构思时,突出、强化主题形象的措施是,多次、多角度地展示这一主题。如封面、封底、前后环衬、目录、译序、题词、护封都要有主题形象出现,每形象应该有不同的变化。从变化中求郑州画册设计得统一,进一步深化主题形象。 画册版式的设计者,应该紧紧围绕任何烘托画册内容这一实际目标的需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版式设计的操作。实用与审美并重,构思、设计出无穷无尽的设计画册封面变化,使自己所经手的画册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图案化的画册页眉 画册页眉除具有方便检索查阅的功能外,还具有装饰的作用。一般画册页眉只占一行,并且只是由横线及文字构成。而用图案做画册页眉,虽十分夸张,却仍然得体,使被表达对象的画册设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产生一种令人惊奇叫绝的美感。 版块分割缺损 画册设计按黄金分割比例,留出相当于黄金分割律画出的一个方块,即顶上顶右排文字作为一块,另顶上通栏留白一块,顶下顶左留白一块。这种版式设计,布局比较合理,标题与排文字的版块左右呼应,高低顾盼,文图分布疏密有致。版面既呈三方块的分割,又于分割中有缺损,使之变化。 画册页眉交叉倒错 采用画册页眉交叉倒错的方法,画册设计根据人的视线一般从幅左下方朝右上移动的规律,双码画册页眉排在地脚,单码画册页眉排在天头,一天一地,左右交错,全码画册页眉间隔倒错,耐人寻味。上下左右间隔交错的这种画册页眉,打破常规的绝对对称之均衡,在形式上呈现令人惊讶的新意,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文字前后关系的处理,具有醒目的视觉流程 大胆留出空白 版面空白,是使画册设计版面注入生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大胆地留出大片,空白,是现代画册籍版式设计意识的体现。恰当、合理地留出空白,能传达出设计者高雅的审美趣味,打破死板呆滞的常规惯例,使版面通透、开朗、跳跃、清新,给读者在视觉上造成轻快、愉悦的刺激,目力因之得到松弛、小憩。当然,空白不可乱用,一旦空白,必须有呼应, 订口为轴对称 将画册面摊开后左边与右边两面,即双码与单码两面当成一个画册设计面看,据此设计版式,常会有一种大气魄的整体感,对视觉会带来新鲜的刺激。以订口为轴的对称版式,外分内合,张敛有致,或造成版面、开本的扩张,或加强向心力的聚敛,有衡稳之效。
平面设计的历史从古老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开始,横跨到现代银座的眩目霓虹灯。在这段长远的历史中,以及二十世纪视觉传达的快速发展过程里,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之间偶尔会有界限模糊的情况。但这些项目彼此都共享同样的要素、理论、原则、应用方式和语言,有时候也分享相同的服务对象。在广告艺术中,最终的目标是要销售产品和服务。在视觉设计里,“重点是要将各种资讯整理成序,将不同的想法结合,表达并感受记录人类经验的人造物品”。 早期 可追溯至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以及在西元前三至四百万年诞生的书写语言,两者都是平面设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其他以平面设计为基础的相关领域来说也非常重要。 凯尔经(Book of Kells)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这是一本有着华丽装饰文字的圣经福音手抄本,约在西元800年由凯尔特修士所制作。 印刷的发明 主条目:印刷 在中国唐朝(618年-906年)年间,雕刻过的木板被用来印制图案于纺织品上,随后也用于印制佛教经典。在868年所印制的佛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印刷书籍。到了宋朝(960年-1279年),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卷轴和书本能够方便的印制更多文字,因此让书籍广泛的普及。 1450年,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让书籍在欧洲地区开始广泛普及。阿图斯·曼纽修斯(Aldus Manutius)发展出的书籍结构成为西方出版设计的基础。这个年代的平面设计被称为人文主义(Humanist)或旧式风格(Old Style)。 平面设计的转折与发展 在十九世纪晚期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开始将平面设计从美术(fine art)领域中分割出来。皮特·蒙德里安被誉为平面设计之父。他是一位艺术家,但他在格子(grids)上的使用启发了今天广告、印刷和网页版面所使用的现代格线系统(modern grid system)。 1849年,亨利·柯尔(Henry Cole)成为英国平面设计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设计与制造杂志》(Journal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s)中向政府传达设计的重要。他为了庆祝当代工业科技和维多利亚风格设计而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 1892年至1896年之间,威廉·莫里斯的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 Press)出版的多本书籍被视为工艺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这些书籍有着非常精致的视觉风格,并且以生活富裕的人们为销售对象,也出版社带来可观的收益。莫里斯证明了平面设计商业市场的存在,也帮助让平面设计从制造工业和美术领域中分割出来。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作品以具有历史的风格为特色。这样的风格,成为对于当时一成不变的平面设计形式所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反应。莫里斯以及其他的私人媒体(Private press)运动作品,直接影响了之后的新艺术运动,也间接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期平面设计的快速发展。 中国大陆现代意义的平面设计的确立是在1992年在深圳举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此前只在香港/台湾得到发展,当时以王序/陈绍华/王粤飞为代表的中国大陆设计师策划了这个具有时代界线的设计展,第一次从中国”美展“的体制下独立出来。 二十一世纪初,平面设计在中国已经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了商业领域,中国前沿城市在设计与商业实践显得更加成熟,并且滋生了诸如:泰格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设计水准的专业品牌设计传播机构。
平铺图片平铺图片:指的就是将图片铺满整个画面,充当版面设计中的整个背景,这样的设计方式多用于书面封面的设计。图片居中排版图片居中排版:指的就是将图片居中放在画面的中间位置,且让四周留白的对应位置的空间保持一致。图片平铺+色块+文字图片平铺+色块+文字:指的就是将图片平铺在版面中,可以是和第一种一样的全铺,也可以是非全铺,再就是在图片上加一个有颜色的色块,再把文字叠加在色块上。图片任意排版图片任意排版:指的就是将图片放在版面中的任意位置,不居中。图片出血排版图片出血排版:指的就是将图片放在版面中四周可以不留出血(出血指间隔)可以是出血1边、2边、3边。图片分割排版图片分割排版:指的就是将图片分割成几个图形组合,不影响图片识别的完整性。图片跨页排版图片跨页排版:指的就是图片占据在版面的两个面,大小随意。
(1)封面(又称封一、前封面、封皮、书面)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2)封里(又称封二)是指封面的背页。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来印目录,或有关的图片。(3)封底里(又称封三)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4)封底(又称封四、底封)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5)书脊(又称封脊)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6)书冠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7)书脚书脚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单位名称的部分。(8)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扉页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页也起装饰作用,增加书籍的美观。(9)插页插页是指凡版面超过开本范围的、单独印刷插装在书刊内、印有图或表的单页。有时也指版面不超过开本,纸张与开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纸张或颜色印刷的书页。(10)篇章页(又称中扉页或隔页)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篇章页只能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篇章页插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别。(11)目录目录是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者查找。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12)版权页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关于印刷版面的若干基础知识版面是新闻出版信息表达的基本形式,是新闻出版的形象与思想,是新闻出版物的语言。而应用版面的构成要素采用先进排版工具,艺术化创意地进行版面配置是使新闻出版物浓缩文化、渗透艺术、符合时代的根本。因此在充分理解版面设计与构成基础上,正确地应用排版软件与工具,是高效、艺术、规范地生产各种新闻出版物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与掌握版面的构成和排版规则,才能有效使用排版软件的各种工具,排出符合标准与规范的版面。版面的构成一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版面构成要素、排版技术术语、校对符号的作用及各种版式处理等。这些知识是激光照排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工艺设计人员和操作员只有掌握“排版语言”和一些排版工艺知识,才能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
关于印刷版面的若干基础知识版面是新闻出版信息表达的基本形式,是新闻出版的形象与思想,是新闻出版物的语言。而应用版面的构成要素采用先进排版工具,艺术化创意地进行版面配置是使新闻出版物浓缩文化、渗透艺术、符合时代的根本。因此在充分理解版面设计与构成基础上,正确地应用排版软件与工具,是高效、艺术、规范地生产各种新闻出版物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与掌握版面的构成和排版规则,才能有效使用排版软件的各种工具,排出符合标准与规范的版面。版面的构成一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版面构成要素、排版技术术语、校对符号的作用及各种版式处理等。这些知识是激光照排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工艺设计人员和操作员只有掌握“排版语言”和一些排版工艺知识,才能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 书籍的组成众所周知,一本书通常由封面、扉页、版权页(包括内容提要及版权)、前言、目录、正文、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构成。扉页又称内封、里封,内容与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丛书名、副书名、全部著译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点等。扉页一般没有图案,一般与正文一起排印。版权页又叫版本记录页和版本说明页,是一本书刊诞生以来历史的介绍,供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出版情况,附印在扉页背面的下部、全书最末页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横开本),它的上部多数印内容提要。版权页上印有书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厂、发行者,还有开本、版次、印次、印张、印数、字数、日期、定期、书号等。其中印张是印刷厂用来计算一本书排版、印刷、纸张的基本单位,一般将一张全张纸印刷一面叫一个印张,一张对开张双面也称一个印张。字数是以每个版面为计算单位的,每个版面字数等于每个版面每行的字数乘以行数,全书字数等于每个版面字数乘以页码数,在版面上图、表、公式、空行都以满版计算,因此“字数”并不是指全书的实际行字数。 版面构成要素版面指在书刊、报纸的一面中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总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围的空白部分书刊一页纸的幅面。通过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设计,版面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版心 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书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页码 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注文 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对某一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排在字行中的称夹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称脚注或面后注、页后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后的称篇后注,排在全书后面的称书后注。在正文中标识注文的号码称注码。 开本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多少小张就称多少开本。我国习惯上对开本的命名是以几何级数来命名的,如下图所示。国内生产的纸张常见大小主要有以下几种:787×1092毫米平板原纸尺寸是我国当前文化用纸的主要尺寸,国内现有的造纸、印刷机械绝大部分都是生产和适用此种尺寸的纸张。目前,东南亚各国还使用这种尺寸的纸张,其他地区已很少采用了。850×1168毫米的尺寸是在787×1092毫米25开的基础上为适应较大开本需要生产的,这种尺寸的纸张主要用于较大开本的需要,所谓大32开的书籍就是用的这种纸张。880×1230毫米的纸张比其他同样开本的尺寸要大,因此印刷时纸的利用率较高,型式也比较美观大方,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规格。版心书刊版心大小是由书籍的开本决定的,版心过小容字量减少,版心过大有损于版式的美观。一般字与字间的空距要小于行与行间空距;行与行间的空距要小于段与段间的空距;段与段间的空距要小于四周空白。版心的宽度和高度的具体尺寸,要根据正文用字的大小、每面行数和每行字数来决定。而每面行数又受行距的影响。印刷标准术语中将字行与字行之间的空白称为行间,行中心线与行中心线的距离称为行距。但方正、华光排版系统中将标准术语中的行间称为行距。书刊的行间一般空对开(1/2),也有5/8、3/4几种空法。表1列出了不同字号、不同行间、不同开本的版面字数及版心尺寸。注:如加书眉,每页行数应减少一行。字数、行数以汉字五号计算。常用排版术语(1)封面(又称封一、前封面、封皮、书面) 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2)封里(又称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页。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来印目录,或有关的图片。(3)封底里(又称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4)封底(又称封四、底封)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5) 书脊(又称封脊) 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6)书冠 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7)书脚 书脚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单位名称的部分。(8)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页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页也起装饰作用,增加书籍的美观。(9)插页 插页是指凡版面超过开本范围的、单独印刷插装在书刊内、印有图或表的单页。有时也指版面不超过开本,纸张与开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纸张或颜色印刷的书页。(10)篇章页(又称中扉页或隔页) 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篇章页只能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篇章页插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别。(11)目录 目录是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者查找。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12)版权页 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版权页中,按有关规定记录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字数、出版年月、定价、书号等项目。图书版权页一般印在扉页背页的下端。版权页主要供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常附印于书刊的正文前后。(13)索引 索引分为主题索引、内容索引、名词索引、学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种。索引属于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记载,一般用较小字号双栏排于正文之后。索引中标有页码以便于读者查找。在科技书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读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资料。(14)版式 版式是指书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标题的字体、字号、版心大小、通栏、双栏、每页的行数、每行字数、行距及表格、图片的排版位置等。(15)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书页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节标题、正文以及图、表、公式等。(16)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极限,在某种意义上即指版心。严格地说,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积来计算范围的,版口则以左右上下的周边来计算范围。(17)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过左右或上下版口极限的版面。当一个图或一个表的左右或上下超过了版口,则称为超版口图或超版口表。(18)直(竖)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订口在右,文字从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于古书。(19)横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订口在左,文字从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20)刊头 刊头又称“题头”“头花”,用于表示文章或版别的性质,也是一种点缀性的装饰。刊头一般排在报刊、杂志、诗歌、散文的大标题的上边或左上角。(21)破栏 破栏又称跨栏。报刊杂志大多是用分栏排的,这种在一栏之内排不下的图或表延伸到另一栏去而占多栏的排法称为破栏排。(22)天头 天头是指每面书页的上端空白处。(23)地脚 地脚是指每面书页的下端空白处。(24) 暗页码 又称暗码是指不排页码而又占页码的书页。一般用于超版心的插图、插表、空白页或隔页等。(25) 页 页与张的意义相同,一页即两面(书页正、反两个印面)。应注意另页和另面的概念不同。(26) 另页起 另页起是指一篇文章从单码起排(如论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单页码结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页起,就必须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个双码的空白面,即放一个空码,每篇文章要求另页起的排法,多用于单印本印刷。(27)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单、双码开始起排,但必须另起一面,不能与上篇文章接排。(28)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内,表注的行长一般不要超过表的长度。(29) 图注 图注是指插图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图题下面,少数排在图题之上。图注的行长一般不应超过图的长度。(30)背题 背题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无正文相随的标题。排印规范中禁止背题出现,当出现背题时应设法避免。解决的办法是在本页内加行、缩行或留下尾空而将标题移到下页。二 正文排版规则 正文版式设计规则一个高级的编辑和排版人员不仅要学会如何排版,而且要学会如何将版面排得美观、漂亮。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了解正文版式的设计。书刊正文必须按照书刊的内容进行设计,不同性质的刊物应该有不同的特点。政治性的刊物,要端庄大方;文艺性的刊物,要清新高雅,生活消遣性的刊物,要活泼花梢。不同对象的刊物,也要在技术上作不同的处理。给文化水平低的人看的书字体不妨大一点,例如:儿童看的书字体要字大行疏,即采用疏排的方法。给青年人看的书可字小行密。杂志中不同的文章最好字体有所变化,尤其在设计版式及标题时更要注意,比较重要的文章标题要排得十分醒目。 正文的排版的类型书刊正文排版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横排和直排 横排的字序是自左而右,行序是自上而下;直排的字序是自上而下,行序是自右而左。(2) 密排和疏排 密排是字与字之间没有空隙的排法,一般书刊正文多采用密排;疏排是字与写之间留有一些空隙的排法,大多用于低年级教科书及通俗读物,排版时应放大行距。(3) 通栏排和分栏排 通栏就是以版心的整个宽度为每一行的长度,这是书籍的通常排版的方法。有些书刊,特别是期刊和开本较大的书籍及工具书,版心宽度较大,为了缩短过长的字行,正文往往分栏排,有的分为两栏(双栏),有的三栏,甚至多栏。(4) 普通装,单面装,双面装普通装是相对于单面装、双面装而言。横排书要在字行的下面加排着重点的叫单面装。至于直排书、标点以及专名线等都排在字行右边的、叫单面装;在字行左、右或上下都排字的叫双面装。字行左右、上下都不排字的叫普通装。正文的排版要求正文排版必须以版式为标准,正文的排版要求如下:(1) 每段首行必须空两格,特殊的版式作特殊处理;(2) 每行之首不能是句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感叹号、引号、括号、模量号以及矩阵号等的后半个;(3) 非成段落的行末必须与版口平齐,行末不能排引号、括号、模量号以及矩阵号等的前半个;(4) 双栏排的版面,如有通栏的图、表或公式时,则应以图、表或公式为界,其上方的左右两栏的文字应排齐,其下方的文字再从左栏到右栏接续排。在章、节或每篇文章结束时,左右两栏应平行。行数成奇数时,则右栏可比左栏少排一行字。(5) 在转行时,下列各项不能分拆:① 整个数码;②连点(两字连点)、波折线;③ 数码前后附加的符号(如95%,r30, -35℃,×100,~50)。正文排版应注意的问题在正文排版中应严格遵循忠实于原稿的原则。对于一些未经过编辑加工或编辑加工较粗的稿子中出现的一些明显的上下文不统一的特殊情况就可以随手将其统一。例如:“在××事件中,直接参与者占34%, 得占百分之十……”这句话中出现的“34%”和“百分之十”的写法上的不统一。在科技文章中,应将其统一为阿拉伯字。对大而简单的数可以采用两者结合的形式,也可采用指数形式。由于原稿一般为手写稿,因此某些符号难以分辨,例如:中文中的顿号、句号、小数点常常随手点上一个含乎不清的黑点。这时就要求排版人员按照排版的规范来区分。在科技书籍中,汉字之后句号一般用圆圈(。),但有些书籍(如数学方面的)因圈点容易与下角标数码“0”或英文小写字母“o”相混,为了有所分辨,常采用黑点作外文、数字及数学式的句号。中文序码后习惯用顿号(如“五、”)。阿拉伯数码后习惯用黑脚点(如“”),不要用顿点(“5、”)。外国人名译名的间隔号处于中文后时用中圆点,如:弗•阿•左尔格;处于外文后时应用下脚点,如:弗•A 左尔格。当然,在全是外文的外国人名中自然要按照国际习惯用下脚点:FASorge。省略号在中文中用六个黑点“……”,在外文和公式中用三个黑点“…”来表示。文字或数字、符号之间的短线,应根据原稿的标注来确定短线的长短。在没有标注的情况下。范围号用“一字线”(稿纸上占一格),例如54-94%,但也可用“~”。破折号用“两字线”,例如插语“机组——发电机和电动机”。连结号用“半字线”(稿纸上不占格,写在两字之间),例如章节码(§3-2),图表码(图6-4)。目录的排版要求目录的繁简随正文而定,但也有正文章节较多,而目录较简单的情况。对于插图或表格较多的书籍,也可加排插图目录或表格目录。目录字体,一般采用书宋,偶尔插入黑体。字号大小,一般为五号、小五号、六号。目录版式应注意以下事项:(1) 目录中一级标题顶格排(回行及标明缩格的例外);(2) 目录常为通栏排,特殊的用双栏排;(3) 除期刊外目录题上不冠书名;(4) 篇、章、节名与页码之间(单篇论文集或期刊为篇名与作者名之间)加连点。如遇回行,行末留空三格(学报留空六格),行首应比上行文字退一格或二格;(5) 目录中章节与页码或与作者名之间至少要有两个连点,否则应另起一行排。(6) 非正文部分页码可用罗马数码,而正文部分一般均用阿拉伯数码。章、节、目如用不同大小字号排时,页码亦用不同大小字号排。页码、书眉的排版要求(1) 页码书页中的奇数页码叫单页码,偶数页码叫双页码。单双页在版式处理上的关系很大,详见后续有关章节。通常页码在版口居中或排在切口,一般在书页的下方,单页码放在靠版口的右边,双页码放在靠版口的左边。期刊的页码可放在书页上方靠版口的左右两边。辞典之类书籍的页码,可居中排在版口的上方或下方。封面、扉页和版权页等不排页码,也不占页码。篇章页、超版口的整页图或表、整面的图版说明及每章末的空白页也不排页码,但以暗码计算页码。(2)暗码篇章页、整面的超版口(未超开本的)的图、表及章末的空白页等都用暗码计算页码。空白页的页码也叫“空码”。校对时暗码(包括空码)必须标明页码顺序。(3)书眉横排页的书眉一般位于书页上方。单码页上的书眉排节名、双码页排章名或书名。校对中双单码有变动时,书眉亦应作相应的变动。未超过版口的插图、插表应排书眉,超过版口(不论横超、直超),则一律不排书眉。标点排版规则目前,标点符号大约有以下几种排法:(1) 全角式(又称全身式) 在全篇文章中除了两个符号连在一起时,前一符号用对开外,所有符号都用全角。(2) 开明式 凡表示一句结束的符号(如句号、问号、叹号、冒号等)用全角外,其它标点符号全部用对开。目前大多出版物用此法。(3) 行末对开式 这种排法要求凡排在行末的标点符号都用对开,以保证行末版口都在一条直线上。(4) 全部对开式 全部标点符号(破折号、省略号除外)都用对开版。这种排版多用于工具书。(5) 竖排式 在竖排中标点一般为全身,排在字的中心或右上角。(6) 自由式 一些标点符号不遵循排版禁则,一般在国外比较普遍。标点符号的排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排版物的版面风格,因此,排版时应仔细了解出版单位的工艺要求。目前标点符号排版规则主要有:(1) 行首禁则(又称防止顶头点) 在行首不允许出现句号、逗号、顿号、叹号、问号、冒号、后括号、后引号、后书名号。(2) 行末禁则 在行末不允许出现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3) 破折号“——”和省略号“……”不能从中间分开排在行首和行末。一般采用伸排法和缩排法来解决标点符号的排版禁则。伸排法是将一行中的标点符号加开些,伸出一个字排在下行的行首,避免行首出现禁排的标点符号;缩行法是将全角标点符号换成对开的,缩进一行位置,将行首禁排的标点符号排在上行行末。三标题排版规则 标题的结构标题是一篇文章核心和主题的概括,其特点是字句简明、层次分明、美观醒目。书籍中的标题层次比较多,有大、中、小之别。书籍中最大的标题称之为一级标题,其次是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如本书最大的标题是章,则一级标题从章开始,二级是节(**),三级是目(***)。大小标题的层次,表现出正文内容的逻辑结构,通常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号来加以区别,使全书章节分明、层次清楚,便于阅读。 标题的字体、字号(1)标题的字体应与正文的字体有所区别,既美观醒目、又与正文字体协调。标题字和正文字如为同一字体,标题的字号应大于正文。(2)标题的字体字号要根据书刊开本的大小来选用。一般说来,开本越大,字号也应越大。16开版面可选一号字或二号字作一级标题,32开版面可选用二号字或三号字作一级标题。(3)应根据一本书中标题分级的多少来选用字号。多级标题的字号,原则上应按部、篇、章、节的级别逐渐缩小。常见的排法是:大标题用二号或三号,中标题用四号和小四号,小标题用与正文相同字号的其他字体。 标题的字距、占行和行距在排版中,所有标题都必须是正文行的倍数。标题所占位置的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篇幅较多的经典著作,正文分为若干部或若干篇,部或篇的标题常独占一页,一般书籍另面起排的一级标题,所占位置要大些,约占版心的四分之一。横排约占正文的六至七行,上空三、四行;下空二、三行。接排的一级标题约占四、五行;二级标题约占二、三行;三级标题约占一、二行。如一、二级标题或一、二、三级标题接连排在一起时,除上空不变外,标题和标题之间的行距要适当缩小。标题在一行排不下需要回行时,题与题之间二号字回行行间加一个五号字的高度;三号字行间加一个六号字的高度;四号字以下与正文相同。在标题排版中,标题占行和字间加空还没有统一标准。 标题排版的一般规则(1)题序和题文一般都排在同一行,题序和题文之间空一字(或一字半)。(2)题文的中间可以穿插标点符号,以用对开的为宜。题末除问号和叹号以外,一般不排标点符号(数理化书刊的插题可题后加脚点)。(3)每一行标题不宜排得过长,最多不超过版心的五分之四,排不下时可以转行,下面一行比上面一行应略短些,同时应照顾语气和词汇的结构,不要故意割裂,当因词句不能分割时,也可下行长于上行。有题序的标题在转行时,次行要与上行的题文对齐;超过两行的,行尾也要对齐(行末除外)。(4)节以下的小标题,一般不采用左右居中占几行的办法,改为插题,采用与正文同一号的黑体字排在段的第一行行头,标题后空一字,标题前空两字。(5)标题以不与正文相脱离为原则。标题禁止背题,即必须避免标题排在页末与正文分排在两面上的情况。各种出版物对背题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出版要求二级标题下不少于三行正文,三级标题不少于一行正文。没有特殊要求的出版物,二、三级标题下应不少于一行正文。避免背题的方法是把上一面(或几面)的正文缩去一行,同时把下一面的正文移一行上来;或者把标题移到下一面的上端,同时把上一面(或几面)的正文伸出几行补足空白的地位,如实在不能补足,上一面的末端有一行空白是允许的。5.标题的排版方法标题的排版要求排出的标题层次分明、美观醒目。标题所用的字号,应大于正文(如采用同号字,则以字体来区别,但绝不能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为了使标题醒目,往往采用空行(在标题上下加大空距)和占行(采用大于正文字号,多占一些位置)的排版方法。期刊上除了正标题外,有时还有副标题,标题的常用版式的排版方法(竖排标题、双跨单标题从略)如下:(1) 居中标题:这种标题用得最多,既可有序数或篇章序数,也可没有序数或篇章序数。它的版式有以下几种:① 无序数或无篇章序数,如图3所示。。②有章节序数,转行居中,如图4所示。③有章节序数,转行齐题名,如图5所示。(2) 边题:边题通常有两种排法。其一是顶格排,边题占正文二行位置;其二是缩进两格排,只占一行位置。(3) 段首标题:标题与正文一样缩进两格排,题后加排名号,空一格接排正文;若题后不加句号,则空两格或一格接排正文。(4) 提示标题:提示标题亦称窗式标题,其特点是如同在文中开一个窗户。
门槛看似高,其实也很低。大部分大学生都想去这个行业实习,其门槛学历要求并不高,只要热爱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真正能够凭着实力进入平面设计行业的人才,却比较少。所以今天小编还是想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前景如何。学历低也可以进入平面设计师行业。首先是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进入设计行业,做助理,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更加了解,平面设计行业的真正要求。有绘画基础的朋友们,去平面设计行业,发展前景更高。现在不少设计行业,最缺少真正能够懂得审美的人才。如果自己有绘画基础,至少色彩感比较强,学习平面设计行业更有前途。刚刚应届毕业生,求职困难,只要自己自学几款软件,可轻松的不如设计行业的大门。虽然说应届生不好找工作,不过自己会PS软件,会CDR排版软件,会AI设计软件,也轻松的自学一个月,闯入平面设计这个行业。根据性格特征可快速选择设计行业。这个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内向稳重,善于创新的朋友们,选择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外向健谈,思想传统保守,进入这个行业需要下更大的苦功夫。可选择求职平面修图行业。只需要学习PS软件,做到软件熟练操作,可以自动的进入美工设计,平面修图行业。只要你认真努力,做事细心,稳重踏实,也可以先从排版构图基础学起来,薪资待遇大约是2000-3000元左右。如果你是学习机械专业,土木专业,建筑专业的大学生,进入设计行业,首先工业设计,室内设计行业。他们也需要掌握一些3dmax软件,CAD制图软件等。有时候广告设计行业也会涉及到室内设计这个模块。多努力学习一些电脑软件,至少给自己更多的求职机会。室内设计行业在中国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很多朋友们都转行,学习设计。设计行业的种类很多,包括平面设计、美工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网页设计等多个方面。他们所涉及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不过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可让你更有机会进入到设计领域。其实以网页设计、互联网UI设计为主,薪资待遇可高达万元以上。
平面设计师是长期活跃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他们对自身的素质要求高,其实却很难招收到真正的人才。平面设计师的主要内容包括:排版,印刷名片,设计动画,绘制图画等多项工作。高级的平面设计师还需要有更强的绘画基础。对于很多朋友们来说,平面设计师的门槛看似高,其实也很低。大部分大学生都想去这个行业实习,其门槛学历要求并不高,只要热爱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真正能够凭着实力进入平面设计行业的人才,却比较少。所以今天小编还是想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前景如何。学历低也可以进入平面设计师行业。首先是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进入设计行业,做助理,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更加了解,平面设计行业的真正要求。有绘画基础的朋友们,去平面设计行业,发展前景更高。现在不少设计行业,最缺少真正能够懂得审美的人才。如果自己有绘画基础,至少色彩感比较强,学习平面设计行业更有前途。刚刚应届毕业生,求职困难,只要自己自学几款软件,可轻松的不如设计行业的大门。虽然说应届生不好找工作,不过自己会PS软件,会CDR排版软件,会AI设计软件,也轻松的自学一个月,闯入平面设计这个行业。根据性格特征可快速选择设计行业。这个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内向稳重,善于创新的朋友们,选择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外向健谈,思想传统保守,进入这个行业需要下更大的苦功夫。可选择求职平面修图行业。只需要学习PS软件,做到软件熟练操作,可以自动的进入美工设计,平面修图行业。只要你认真努力,做事细心,稳重踏实,也可以先从排版构图基础学起来,薪资待遇大约是2000-3000元左右。如果你是学习机械专业,土木专业,建筑专业的大学生,进入设计行业,首先工业设计,室内设计行业。他们也需要掌握一些3dmax软件,CAD制图软件等。有时候广告设计行业也会涉及到室内设计这个模块。多努力学习一些电脑软件,至少给自己更多的求职机会。室内设计行业在中国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很多朋友们都转行,学习设计。设计行业的种类很多,包括平面设计、美工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网页设计等多个方面。他们所涉及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不过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可让你更有机会进入到设计领域。其实以网页设计、互联网UI设计为主,薪资待遇可高达万元以上。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扩展资料:深远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关于印刷术的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2012·黄石)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