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怎么样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怎么样

发布时间: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怎么样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人文类比较出色,貌似本科什么的通过率挺高的。看你是要文凭还是要学进东西了。听说越秀住宿条件好一点需要问别的追问我哦,求最佳答案

刚建起的学校 好到哪里去! 不要去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近年来,发表了《班级文化论》《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等十多篇论文。其中《构建学校自培体系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师自培的实践研究》发表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参与编写《数学趣苑》《中学数学同步学习指导》等书籍。参与主编《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学校社会学问题研究》(中国文献资料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创新教育理论与思考》(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创新教育实践探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宏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论班集体与个性互动原则》(论文)获香港紫荆花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社会学问题研究》(著作)获浙江省教育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版面费

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浙江外国语学院论文

看具体要求

需要帮助了,就来找我

论英语教学的课堂提问浙江教育学院 高 歌提问是教师言语(Teacher Speech)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言语是指教 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为实现教学目使用的语言,包括母语(这里指汉语)和目标语(这里指英语)两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因为:1)它是贯彻教师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意图的主要媒介;2)在英语做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在课堂之外很难接触到英语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英语就成了学生所能够学习、模仿“活”的英语的主要来源;3)教师所使用的英语的质量、方式和技巧,直接关系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质量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在教师言语中,教师提问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因为提问和回答构成了师生间语言交流、学生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教师能对提问有一个明确、全面的认识,并学会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提问手段使用情况的方法就有助于教师客观地了解自已的教学情况,进一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 45分钟的效率下面笔者先对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作一个概括的个绍,然后分别谈谈教师提问的调查的方法 1、教师提问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提问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国外的研究发现,教学是 和提问不可分割的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甚至有些学者 认为,有效的提问和应答就是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灯因此,不管那一种教学流派,都把提问看作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次,提问的功能许多学者专家的调查证明,在课堂上,约60%的教师提问 是让学生回答有关的事实,20%是启发学生思考,另外的20%是关于组织教学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学生所做出的应答换句话说,教师怎么问,学生就怎样答反过 来,学生的应答表现又影响教师下一步的操作,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而决定下一步的做法 第三,提问的类型许多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提问有两大类:已知性提问(Display Questions) 未知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已知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经知道问问题的答案如:教师手持一本书,问学生: Whatis this?或Is this a pen?这一类的问题也叫做"操练提问"已知性提问往往问的是课本上的现成答案,减少学生开动脑筋、组词造名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已知性提问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很少使用未知性提问指教师尚不知所问问题的答案如:教师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未知性提问反映了信息 传递的需要,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大量使用研究发现,那些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难度适中,而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已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的提问,可以创造最佳的语言学习机会由此可见,未知性提问的优势要大大优于已知性提问恰如 其份的未知性提问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实践证明,经常回答未知性提问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Nnan,1998)如果我们的教师对课堂提问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就会积极地提高未知性提问的质量 和频率,减少那些导致机械操作的提问有的学者指出,教师在课堂里的提问还有其他的类型诸如回复性提问,指教师 要求学生重复教师或学生刚说过的话,如What? Could you repeat that? Pardon? 重组性提问,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对刚提过的问题加以组织(或不加组织)后,重 新提问;手段性提问,指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提问,如 Hey, know what?;确认性提 问,指教 师试图了解学生是否弄清了某个问题,如Do you understand that?;表达 性提问,指教师通过提问手段,(如反意疑问句、重读某一个实义词、表情或体态 语)向学生传递自已在态度方面信息,如You are leaving, aren't you? Are You leaving? 限于篇幅,这后几类的提问在本文中未展开计论第四,提问的技巧提问是需要技巧的问题的问法、语言的结构、提问的方式 和气氛、问题提出后等待时间的控制等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应答的数量和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决定那个学生或那些学生回答,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英国学者乔庄(Chaudron,1989,85)回顾了众多教师和学者在教师言语方面的研究以后, 对教师讲课和提问的表达技巧作了如下的归纳:1)说话的语速适当放慢;2)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要留足,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3)发音要清晰,发音的方式要略有夸张;4)使用基本词汇;5)句子的结构尽可能简单;6)如需要,可重复所提的问题此外,所提的 问题应相对具体,因为抽象和概括性的问题会加在回答的难度,使回答的气氛变得冷冷清清第五,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的关系国外学者米切尔等人(Mitchell &1981) 曾在这一方面做过调查,他们发现,学生回答未知性提问的机会越多,自我表达的能 力就越强,英语的成绩就越好相反,如果在课堂上的口语活动仅仅是跟读,模仿,或是朗读、句型操练和应答不仅枯燥乏味,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符合英语 学习的规律这一调查说字英语一定要边学边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另一位学者布 洛克(Brock,1996)也在这方面做过对比实验他发现,当经过未知性提问培训的教师 在课堂里进行未知性提问次数显著增加以后,已知性提问与未知性提问的比例达到 24:117),学生的应答能力也随之提高,其表现为每句话的字数增加,句子的难度加大,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等 第六,教师在提问方面所存在问题由于我国在英语教与学的研究上进展较 慢,加上师范院校对英语教学法课程不够重视,所以中小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英语 教学法方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因此在课堂提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不 足为奇 首先是怎样处课堂提问与课堂教学内容间的关系的问题教师一般认为,在讲解课文和语法的阶段,自已讲的越多,学生就学的越多而实际情况则不必如此因为教师只顾自已滔滔不绝地讲述,会使课堂变得沉闷,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讲 解课文时,的确也考虑了学生的参与,然而,教师的提问却大都是一些已知性问题,学生只要把课文中的现成句子读一遍就得到教师的认可有的教师片面强调答案的"准确性"和与书上的一致",对学生中有创意而与书上的答案不太一致的回答、或略有 语法错误的回答,未给予明确的肯定和鼓励,而是着重纠正学生回答中的语法错误,从而促使一些学生下意识地养成了只回答教师愿意听的答案的心理这样问答的危害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再动脑筋去认真思考,而是照读书上的句子或参考书上 的答案这样做,表面上看,提问和应答进行的顺畅流利,然而,学生实际上并没有正利用教师提问本来可以提供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降低了,虽然在复习课和以 课堂练习为主的阶段,学生的参与成为课堂 活动的主要特征,然而,,教师此时的提问如仍强调学生回答在语法上准确性、与标准答案的一致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学生进行句子操练,而不是语言实践有些教师有一种害怕学生在语言上犯错误、不愿让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因此对学生的应答往往是"每错必纠",搞的学生不敢开口,从而造成了学生上课不愿回答问题的恶性循环在中学里,年级越高的班级,英语课堂的气氛往往就越沉默其次是如何提高教师进行未知性提问能力提高未知性提问能力并非是一件易事它需 要教师对语言学习理论的理解,以及在语言和技巧上的培训教师在上课之前,应事先准备好向学生提出的未知性问题特别是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难度(包括提问的具体、所要求的词汇量等)有一个大致的估计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 力很重要,如果在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未知性问题之后,学生大都面带难色,迟疑不答,教师就应该把刚才提出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再逐一向学生提问,最后再加以归纳总结国外的实践证明经过专门的培训,教师的这一能力可以显著提高然而国内英语师资培训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尚需要师资培训部门的努力再者是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提问时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中出现了发音、语法、词汇等方而错误,教师往往逐一记下,最后加以纠正,或者频频打断学生的回答来纠正这种做法,恐怕是弊大于利因为,虽然学生的某几个具体错误 得到 了纠正,但他的自尊心也因此打击这种"有错必纠"的做法,也不符合外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监督假设"(Monitor Hypothesis)的理论(Krashen,1985)国外学者(Hulstijn,1982,quoted from Krashen,1985)的调查发现:当一个人用外语或第二外语表达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语法上,他的表达速度就会下降30%,信息量减少14%其具体表现为回答不连贯,支支吾吾,会使听众感到不耐烦这就给发言人造成心理压力,使他越想说,越说不好常此以往,学生就渐渐丧失了课堂应答的兴趣那么,教师在纠正学生课堂 回答中的错误时,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一般说来,只要学生在回答中所犯的语法等方面的错误不太影响到听众对内容的理解,就不要作当面纠正在语言实践中,语言的交际功能本身就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改正自已的错误关于纠正语言错误 的技巧问题,本文作者在另一篇文章"谈英语课堂上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中作了专门的计论 关于对教师提问的调查 首先谈一下调查的内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已在课堂中的提问进行调查1)提问的类型及频率学者们发现,教师在提问中,已知性提问的数量一般都远大于未知性提问的数量,这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你课堂提问的类型和频率是如何分布的呢?是什么促使你决定做出已知性提问的?此外,你的教师言语在整个课堂 的师生言语中占了多大的比例" 2)对学生应答的调查分析你可以观察以下:不同类型的提问对学生的应答(如回答的长度、语法、词汇、难度方面)有什么影响? 3)你在课堂所作的哪些未知性提问是有效的,或者说,哪些提问能够引起学生较成功的回答?哪些提问没有做到?其中原因是什么是否是由于你解释不清楚所致)? 4)课堂中的诸因素对提问的影响课堂内容(如课文讲解、课堂 活动、语法操 练等)、教同一班级的不同教师(如同年级的不同教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在提问或学生应答上的差异等5)对提问后等待时间的研究国外的调查研究(Nunan,1989)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教师在提问以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钟一秒钟之后若无人回答,教师就点名,或加以提示,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然而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会给学生的回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往往来不及组织好他的回答而放弃机会,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爱到了挫伤其结果往往是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就自问自答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课堂提问后的沉闷气氛然而,国外的实验证明,教师如把等待时间延长3—5秒,学生的回答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你可调查一下自已的提问后等 待时间的长度,并尝试做一个不同等待进间对学生应答的影响的对比试验6)被提问人群的分布(简称提问分布)多数教师可能不太意识到自已的提问分布是很不均匀的调查发现,虽然许多教师课后认为自已在提问分布上不偏不倚,可听课记录证实,他们还是偏爱让某一些学生回答,如班长,课代表,女学生,成绩好或较活跃 的学生,教师在寻找回答人时与教师的目光交汇的学生等此外调查还发现,在学生的座位中有一些"提问易发区",坐在那里学生容易受到提问,如前面几排的学生,坐在教师右边的学生,靠窗口的学生等你在这一方面做得如何?7)母语和目标语的使用问题具体的说,就是教师调查是哪些因素促使自已使用母语或目标语进行提问母语和目标语分别地在自已的教学中起了什么作用?使用母语的地方可否用目标语来代替?母语和目标语的使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教师对学生回答所做出的反应一般来说,教师提问都体现为"T—S—T"的模 式,即:教师提问— — 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评述(feedback)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评述,对学生以后的回答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扬、鼓励不够,有的则对学生回答每错必纠这在一定程度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因此,在很多学校里,学生的年级越高,学生上课时就越不愿意发言和回答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如何改进自已的提问技巧,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9)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心理反应对教师提问的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英 语课堂教学,因此对教师提问的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对教师提问的研究就离不开对学习的主体——学的研究当教师提出一个已知性问题或未知 性问题时,高年级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是一个已知性问题时,高年级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是一个已知性问题,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他会认为这问题太简单,不值得回答;如果是一个未知性问题,他又会想这个问题如果回答有误,就会受到 教师的批评或同学们的嘲笑,所以也不去回答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值得我们广大的教师去深思和研究接下来谈一下课堂观摩的调查分析方法一般来说,调查分析的方法分两大类: 定性调查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和定量调查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这两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调查者根据稠查的目的以及现有的条件决定选择其中一种,或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定性调查分析是指调查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做出客观而详尽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某种理论和分析模式进行分析这种描述为调查人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课堂上有时活动很多,教学环节的转换很快,要在细致观察的同时作详细的记录,有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记录人是根据从他个人的理解对课堂 活动进行描述,他的描写就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使用录音和录象手段可以客观地记录课堂教学的情况,避免手写的缺陷,但是,由于上课的师生意识到他们的教学被录音录象,他们的表现会受到干扰,其真实性就大打折扣而且,班极的学生越多,录音、录象的难度就越大,教学的真实性也难得到保证因此,录音、录象往往主要用来记录教师的课堂行为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应用中,调查人就往往从实际出发,公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环节(如教师提问,或学生在听到教师用英语或汉语布置活动后表现等)做观察示记录,并辅之以录音、录像,以供课后收听观摩这种有的放矢的观察记录因范围小,观察目的明确而具有较高的可操 作性,同时也较易于整理 和分析,科研成功的把握也较大定量调查分析是指调查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模式,将课堂观摩中获得的数据 填入表中,供课后分析这种方法对听课记录人有较具体的要求如在对教师提问进 行课堂 观摩调查时,听课人必须对任课教师学生和教材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确定教师的提问是已知性的还是未知性的在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时,常常使用学生座位表来确定教师和学生间交流活动的具体数据阿切森和盖尔(Acheson & Gall,1987 quoted from Richards & Nunan,1990)把这种表格称之为SCORE 表的独到之处是利用座位表把师生间课堂交流的记录落实在每一位学生上通过它可以了解师生行为的许多具体方面限于本文篇幅,对这一表格的详细介绍,请参看笔者的另一篇文章:"换一个角度看英语课堂一 谈英语课堂字调查方法" TL:教师讲解课文、或组织教学的言语 TQ1:教师已知性提问 TQ2:教师未知性提问 TR:教师对学生的课堂 回答作出的反应,包括表扬、鼓励、同意学生的观点、在学 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以及温和的批评如 "No,是not "等 SR: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的应答,及对教师的指示做出的反应, 如"Please raise your " SV:学生主动的提问或插话 S:课堂上短暂的沉默 X1: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指示没有理解 X2:教师因学生课堂纪律的问题,暂时中断教学来批评学生 X3:教师大段的脱离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话,如叹息现在学生不用功,告诉学生职何学习、或即兴的离题演讲等等 X4:教师因板书而没有讲话时的课堂行为在听课观摩的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同事间互听互记的方式,同时辅之以使用录 间机对整理成文字记录对照参考录音机最好用采访式的,这样在录学生的发言时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如果能对课堂 教学进行摄像,分析时会更加方便 3、结束语 要真正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量,就要从每一位教师做起,从课堂45分钟抓 起,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此文就是本着这一目的,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使英语教学科研走进自已的课堂由于广大教师平时工作很忙,不太有时间为科研进行专门的理论学习,笔者在此就向教师们提供了一种科研的理论依据,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让教师们既当研究的对象,同时又是研究人,结合自已的教学进行科研工作笔者希望广大教师们把自已调查发现和研究心得写出来,与广大教师 同行切磋交流笔者相信,在我们全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把自已的课堂作为科研的阵 地之日,就是我们的英语教学和科研蓬勃发展之时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功能常州市孝都初级中学 沈萍娟 (213127)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等。在课堂教学中,情感与认知是同时发展贯穿始终,密不可分的,但又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解决懂不懂,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情感解决要不要学,爱不爱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这一载体,所获得的智能发展,是认知和情感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从这一意义来讲,情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通过情感调控,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在外语教学中任何注重情感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教育教学的结果加以研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用统一的要求,培养出整齐划一的学生是一种空想,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正视差生,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一、教学与情感功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育是主阵地、主渠道,特别是有些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 争取每节课缩短5分钟。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缩时增效,这向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每个教学时间内,必须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用适当的方式将信息明确地传递给学生,并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发挥交际功能,这样既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功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做到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清晰而又具体的学习任务具有唤醒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当学生把教学目标即教师的意志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旧会内化为自身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成绩差的学生,见到背书就头痛,甚至越怕越不会,但有时上课,让其模仿句型对话,进行小组比赛,只要少一点内容,他们也会很快掌握,他们往往表演得很好,因此,从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注意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素质的内涵。二、情景教学与情感功能在实施目标时,要善于将学习目标转化为生动的活动情景。由于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文学形式及表达习惯的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要比学习本族语有更多的心理障碍。陌生、被动、害羞、恐惧等是常见的心理现象,甚至有些差生在外语学习中有一种被人牵着鼻子腾云驾雾、手足无措的感觉,学了半天,连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境和文字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意境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外语新教材的选材本身就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以初中课本为例,课文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设计教学问候、祝愿、约会、购物、打电话、谈天气、语言学习提供帮助、表达意愿和希望、可能不可能、同意不同意,以及表达焦虑等交际功能项目,课文题材广泛。通过这些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的材料,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精心备课和设计,运用现代化电教和传统教法,把就教材进行有机地分解和重组,使每单元的内容都构成系列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各种情景或场景中,学习情绪始终比较高昂,不断激起他们的口、笔头表达欲望,一步步提高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维持和强化学习动机。三、为人师表与人格、情感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人格和情感的培养,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等都可以归于这一方面。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问题在于教师把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的培养表面化与文章化,在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培养这个问题上,教师要转变观念。观念的落后比经验的落后更可怕。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与情感发展采取不闻不问,排除的态度,这是最可怕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把“与己无关”变为“责无旁贷”,变“束手无策”为经常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与道德情操,要把这些要求作为每堂课必不可少、必不可缺的内容,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示范,切忌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浮躁与焦虑,而要把自己的学术、教学艺术、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责任心,以教师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学生良好的熏陶与感染。教师的优秀人格、渊博的学识,在平常教学活动中是影响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有道德修养,有高尚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学识渊博的教师,他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范,由他来担任教育教学工作肯定就有召感力,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希望,就会处处从教师的言行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在良好的师表形象下,受到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和行为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威信”。学生中,尤其是在学科成绩差的情况下,外语成绩差更为突出,而且学习越缺乏信心,学生的激烈也越差。为什么有的教师去上课,人还没到,教室里就鸦雀无声,我想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师德和学识的外延——威信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向我们每个外语教师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好外语教学,必须加强我们的师德修养,把不断增强我们的职业道德,优化我们的师表形象,作为我们永无止境的必修课。四、关心学生与情感培养目前,我们农村普通中学,学生来源参差不齐,离校距离有远近,学生基础有好坏,个人目标有大小,个性心理与品质有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加倍的理解与关心、爱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学生,随时了解掌握情况,理解、尊重学生,以爱心、真心、诚心来关心学生,随时给他们帮助和希望,给他们精神辐射,使他们专注地投入学习。教师对学生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对症下药。我们每一个外语教师,只要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就能使课堂外语教学主客观统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形成理想的教学氛围和教学节奏,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接受新知识,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已是当今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没有经验呀!

中文核心期刊包括北大核心期刊。在校硕士以及博士都需要有文章发表的要求,文章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老师以及工程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

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00。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注重加强理论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大学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浙江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8-942X, 33-1237/C创刊时间:1955  影响因子 000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影响研究、会展经济、旅游目的地、业界之声、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规划及国外旅游研究前沿等方面的文章;逢双月集中刊登外语学术成果,主要刊登: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跨文化研究及外语教学等方面的文章。主管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快捷分类:文学文史哲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3-6539, 11-2802/H创刊时间:1979  影响因子 420审稿时间:6-9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南开语言学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希望所刊出的论文既要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具体而微。在研究内容上,可以有语言本体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解决汉语和其他语言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主管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快捷分类:文学中国语言文字 哲学与人文科学出版发行:天津  半年刊  A4期刊刊号:978-7-100-1007-6,创刊时间:2002审稿时间:6-9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怎么样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版面费
  • 浙江外国语学院论文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