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南昌大学,有一个由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创建的兴趣社团计量经济研究会,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该社团成员已发表了87篇论文,包括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励共计258项……本科生做科研,一度是该院的空白。“但进入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日趋多元,学院通过打造好第二、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搭建起多元化可交互育人平台。”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介绍,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论文发表和教材撰写,并以此为“第二课堂”学分,记录到学生培养方案中;一方面给社团提供资源,增强社团活动的优质供给,办好“第三课堂”。在乔凡娜•托马特-凯利踏入校门,正式成为美国新泽西学院大一学生之前,她眼中的科研人员是穿着白色实验室外套,类似爱因斯坦那样形象的“高冷”人物。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做起了科研,并且是以大一学生的身份。新泽西学院科学学院所开设的名为“通向科学研究事业之门”的计划,给许多像乔凡娜这样原本对科研一无所知的学生初次接触科研的宝贵机会。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大一时会参与4到6次“微型实验”,帮助他们充分体验生物学不同的科研领域,以做出最终深入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决定。大一结束,乔凡娜选择了植物生态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和导师一起探索研究新泽西的森林,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新泽西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名如其意,确实为乔凡娜打开了科研事业之门。毕业后,乔凡娜所做的几份工作都与科研有关,现在的她正在申请修读研究生课程,未来打算成为一名教授。本科生参与科研,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但在国外研究型大学却很普遍,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将科研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在美国,致力于规范本科生科研项目、改善本科生科研大环境的科研组织本科生科研理事会,其成员数量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一倍,目前涵盖超过900所高校。尽管本科生进行科研仍存浪费科研资源的异议,但这类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如科学假设能力、数据分析等得到磨砺。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人员角色和教育者角色融为一体,在指导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科研的理解。想要通过让本科生参与科研使师生双方受益,如何操作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们投入大量宝贵时间,他们中不少人或许没有过在科研上与本科生共事的经历。学校需要建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奖励制度文化,寻找途径接触不了解这一科研机会的学生。当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在世界顶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与变革一直是推动该校发展的核心词。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任何平均学分绩点在0以上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做教师研究工作中的“学徒”。每一位愿意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需要将自己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概况予以公布,说明项目中所需要的本科生人数、工作岗位以及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该计划每年接受约400名学生,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后需要提交3至5页的论文,说明自己研究的主要收获或取得的研究成果。经审核认定合格后,学生可获得1至4个学分。除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伯克利分校还设有“校长本科生研究奖学金计划”“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哈斯学者项目”等20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每年惠及数千名本科生。和伯克利分校类似,香港大学相当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该校理学院数年前就推出过“暑期研究计划”和“海外研究计划”,每年吸引七八十名学生参加。2016年下半年,港大理学院新推出了名为“年轻科学家计划”的本科生科研培养项目。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可获得2万至4万港元的奖学金,配对一名研究顾问导师为其个别指导,并能被保送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做交换生,暑假期间还能去海外实验室跟随当地人员一起做研究。理学院副院长张荣森认为,读书与做研究是两回事,读书好的学生未必适合做科研。为及早让优秀学生尝试做科研,学校推出该计划,希望培育下一代科学家。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形式可以很多样,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研被融入到本科生课程之中。据该校负责本科教学的副教务长宝芬妮•亚瑟介绍,本科生的课程中融入科研主要按三个层次划分:在“发现层面”,通过入门课程让大一新生了解做研究的意义。在“探究层面”,会教授学生们研究方法。在“顶层层面”,学生们自己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为了动员各系教师积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亚瑟多次举办研讨会,帮助院系教师思考如何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顶点课程项目中加入研究机会,并为教职员工和院系提供资金扶持,资助金额从1500美元到超过20000美元不等,多数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为师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必要的科研技能培训和指导也不能少。在乔治梅森大学,所有接受学校科研资金帮助的本科生,会强制性参加与研究技能培养相关的讲习班,学习如何撰写提案、讨论研究课题等内容。亚瑟表示:“本科生做研究,重点并不完全在成果上,也在于他们的研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亚瑟认为,坚持不懈是本科生在做科研时学到的主要技能之一。教学生在他们的研究中遇到障碍时要做什么,以及当最初的想法失败时如何进行调整,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经常会说的一件事情。没有人最后做成的项目是他们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有信心自己能够做到,这是我们能教给他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亚瑟说。斯坦福教授的教研融合之路高校管理者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对本科生做科研予以激励和保障,教师在教学融入科研上也可以有自主创新。在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深水忠通过改造他所教授的入门生物学实验课程“生物44Y”,融入个人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学习积极性,他也因此于2013年获得《科学》杂志所颁发的探索式教学奖。在深水忠对“生物44Y”课程改造之前,这门课一直遵循传统的“烹饪手册”式的指导方法,学生们按照实验手册一步步实验获得已知的答案。深水忠思考,如果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的效果会不会更好?2010年,深水忠开始尝试新的教研融合方法,20名学生参与课程试点。按深水忠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在他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作出假设并收集数据,而后共享数据检测他们所作的假设,并在10周内以演讲和论文形式公布他们的发现成果。整个学习过程中,深水忠及助教为学生提供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包括如何架构科学问题、统计分析数据和以正确形式撰写论文。深水忠的教学创新并不是单打独斗地进行。除了试点课程的设计上获得了所在系的支持,他还得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支持,帮助他对比教研融合式的教学模型与原来的“烹饪手册”指导式的教学模型并提供反馈建议。第一年试点课程大获好评后,第二年新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扩展到34名学生,第三年开始覆盖到全部132名学生。深水忠及其助教团队将大班分为多个小组,以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开展合作。总结深水忠的教研融合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点。首先,教师需要对融入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简化。“在你的科研项目中,选择数据收集和问题分析方面最简单和有趣味性的那一部分,能帮学生专注于实际的科学过程。”深水忠说。其次,小型团队合作的形式是学生获得较好科研体验的关键。第三,和教育评估团队合作,让他们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告诉教师哪些举措是有效的。最后,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为什么本科生要做科研?就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本科生做科研并不是个别学生的“业余爱好”,它被视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起步较晚,配套制度亟待完善。如何借鉴国外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的理念,以多种参与形式激发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帮助学生具备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素养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查重可以来我们paper time ,便宜又快速,还有在线改重等你意想不到的功能等着你。
发表论文对毕业生有什么好处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在中国, 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国内标准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做出此项决定时,参加投票表决的院士人数,不得少于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不得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该项决定,需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外籍标准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选举,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名院士的推荐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其选举工作与院士增选工作同年进行。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院士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当选。外籍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科学院学部赠送的有关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权;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国际标准 国际院士如: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也属于院士国际科学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于1999年5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直属主管单位,每三年换一届院长,现任院长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 艾尔·戈尔, 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是2007年六月成立,是国际科学研究院二级单位。是授国家多部委指导监管 工作的独立的综合性科研调研机构。与国家多个直属科研单位是共建单位。全国共发展教育分院7个(3个拟建中)医疗分院8个(4个拟建中),经济管理分院3个(1个拟建中)工业分院3个(1个拟建中)个,企业分院23个(12个拟建中),文化分院4个(2个拟建中) 特聘客座教授60余人院士多人,列如:刘生堂等科学家学者专家均为国际性认可院士,他们先后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共21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46篇等。 增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你确定是想入选中科院院士??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到1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南昌大学,有一个由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创建的兴趣社团计量经济研究会,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该社团成员已发表了87篇论文,包括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励共计258项……本科生做科研,一度是该院的空白。“但进入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日趋多元,学院通过打造好第二、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搭建起多元化可交互育人平台。”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介绍,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论文发表和教材撰写,并以此为“第二课堂”学分,记录到学生培养方案中;一方面给社团提供资源,增强社团活动的优质供给,办好“第三课堂”。在乔凡娜•托马特-凯利踏入校门,正式成为美国新泽西学院大一学生之前,她眼中的科研人员是穿着白色实验室外套,类似爱因斯坦那样形象的“高冷”人物。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做起了科研,并且是以大一学生的身份。新泽西学院科学学院所开设的名为“通向科学研究事业之门”的计划,给许多像乔凡娜这样原本对科研一无所知的学生初次接触科研的宝贵机会。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大一时会参与4到6次“微型实验”,帮助他们充分体验生物学不同的科研领域,以做出最终深入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决定。大一结束,乔凡娜选择了植物生态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和导师一起探索研究新泽西的森林,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新泽西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名如其意,确实为乔凡娜打开了科研事业之门。毕业后,乔凡娜所做的几份工作都与科研有关,现在的她正在申请修读研究生课程,未来打算成为一名教授。本科生参与科研,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但在国外研究型大学却很普遍,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将科研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在美国,致力于规范本科生科研项目、改善本科生科研大环境的科研组织本科生科研理事会,其成员数量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一倍,目前涵盖超过900所高校。尽管本科生进行科研仍存浪费科研资源的异议,但这类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如科学假设能力、数据分析等得到磨砺。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人员角色和教育者角色融为一体,在指导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科研的理解。想要通过让本科生参与科研使师生双方受益,如何操作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们投入大量宝贵时间,他们中不少人或许没有过在科研上与本科生共事的经历。学校需要建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奖励制度文化,寻找途径接触不了解这一科研机会的学生。当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在世界顶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与变革一直是推动该校发展的核心词。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任何平均学分绩点在0以上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做教师研究工作中的“学徒”。每一位愿意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需要将自己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概况予以公布,说明项目中所需要的本科生人数、工作岗位以及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该计划每年接受约400名学生,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后需要提交3至5页的论文,说明自己研究的主要收获或取得的研究成果。经审核认定合格后,学生可获得1至4个学分。除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伯克利分校还设有“校长本科生研究奖学金计划”“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哈斯学者项目”等20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每年惠及数千名本科生。和伯克利分校类似,香港大学相当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该校理学院数年前就推出过“暑期研究计划”和“海外研究计划”,每年吸引七八十名学生参加。2016年下半年,港大理学院新推出了名为“年轻科学家计划”的本科生科研培养项目。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可获得2万至4万港元的奖学金,配对一名研究顾问导师为其个别指导,并能被保送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做交换生,暑假期间还能去海外实验室跟随当地人员一起做研究。理学院副院长张荣森认为,读书与做研究是两回事,读书好的学生未必适合做科研。为及早让优秀学生尝试做科研,学校推出该计划,希望培育下一代科学家。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形式可以很多样,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研被融入到本科生课程之中。据该校负责本科教学的副教务长宝芬妮•亚瑟介绍,本科生的课程中融入科研主要按三个层次划分:在“发现层面”,通过入门课程让大一新生了解做研究的意义。在“探究层面”,会教授学生们研究方法。在“顶层层面”,学生们自己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为了动员各系教师积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亚瑟多次举办研讨会,帮助院系教师思考如何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顶点课程项目中加入研究机会,并为教职员工和院系提供资金扶持,资助金额从1500美元到超过20000美元不等,多数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为师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必要的科研技能培训和指导也不能少。在乔治梅森大学,所有接受学校科研资金帮助的本科生,会强制性参加与研究技能培养相关的讲习班,学习如何撰写提案、讨论研究课题等内容。亚瑟表示:“本科生做研究,重点并不完全在成果上,也在于他们的研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亚瑟认为,坚持不懈是本科生在做科研时学到的主要技能之一。教学生在他们的研究中遇到障碍时要做什么,以及当最初的想法失败时如何进行调整,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经常会说的一件事情。没有人最后做成的项目是他们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有信心自己能够做到,这是我们能教给他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亚瑟说。斯坦福教授的教研融合之路高校管理者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对本科生做科研予以激励和保障,教师在教学融入科研上也可以有自主创新。在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深水忠通过改造他所教授的入门生物学实验课程“生物44Y”,融入个人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学习积极性,他也因此于2013年获得《科学》杂志所颁发的探索式教学奖。在深水忠对“生物44Y”课程改造之前,这门课一直遵循传统的“烹饪手册”式的指导方法,学生们按照实验手册一步步实验获得已知的答案。深水忠思考,如果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的效果会不会更好?2010年,深水忠开始尝试新的教研融合方法,20名学生参与课程试点。按深水忠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在他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作出假设并收集数据,而后共享数据检测他们所作的假设,并在10周内以演讲和论文形式公布他们的发现成果。整个学习过程中,深水忠及助教为学生提供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包括如何架构科学问题、统计分析数据和以正确形式撰写论文。深水忠的教学创新并不是单打独斗地进行。除了试点课程的设计上获得了所在系的支持,他还得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支持,帮助他对比教研融合式的教学模型与原来的“烹饪手册”指导式的教学模型并提供反馈建议。第一年试点课程大获好评后,第二年新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扩展到34名学生,第三年开始覆盖到全部132名学生。深水忠及其助教团队将大班分为多个小组,以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开展合作。总结深水忠的教研融合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点。首先,教师需要对融入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简化。“在你的科研项目中,选择数据收集和问题分析方面最简单和有趣味性的那一部分,能帮学生专注于实际的科学过程。”深水忠说。其次,小型团队合作的形式是学生获得较好科研体验的关键。第三,和教育评估团队合作,让他们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告诉教师哪些举措是有效的。最后,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为什么本科生要做科研?就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本科生做科研并不是个别学生的“业余爱好”,它被视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起步较晚,配套制度亟待完善。如何借鉴国外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的理念,以多种参与形式激发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帮助学生具备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素养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查重可以来我们paper time ,便宜又快速,还有在线改重等你意想不到的功能等着你。
真正的高质量论文的核心在于内容,如创新性,行业影响力等。高质量论文的核心是有货真价实的干货,包括:文献调研、理论研究、样品制造、实验分析、数据整理等等,这些都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5万个订户,超过《Nature》杂志三倍。《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每年《Scien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络版是印刷版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网络版上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如今日科学(Science Now)报道每日科学新闻;科学后浪(Science Next Wave)给未来科学家提供职业信息;科学事业(Science Careers)提供就职机会、会议和研究活动信息;科学资源(Science Resources)倡导在线创新;科学电子市场(Science’s E - marketplace)提供当前产品信息。
我觉得5年对于一个从事编辑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适合这个兼职,应该可以找一些杂志出版社类的兼职,但是如果对于想找销售的兼职来说,不建议寻找,因为编辑的思维就是固定思维死板的,编辑文字,排版书籍,都会注意那些细节的小事,不善于,外界很多人沟通。
闲着的编辑多半没啥出路,忙死人的编辑才有出路。作为过来人,我就跟你这样说,你越忙说明你越有价值,领导越离不开你,时间久了,你就越容易成为资深编辑或者责任编辑。我不知道你工作了多少年了,但我感觉3000块的编辑应该工作没多少年。我是做纸媒的,我们的编辑都不是上来有机会做的,所以进入编辑部的编辑全是从记者开始做起来的,上来就做编辑的,往往基本功不扎实,练出来的编辑才牛B。我们的编辑从记者到编辑的过程决定于个人的倾向和偏好,适合干什么才能去做什么
出路?如果你不想一辈子只做个写稿的,编稿的小编,那么你就要学会积累你的资源,用你的资源,用你的能力来做事。
有5年的编辑经验,我们可以找一些小编或者找一些会计之类的,再或者,可以少一些写小说之类的兼职。我们可以了解这5年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找到一门符合自己形象与气质的独门手艺。
不一定,本科发表sci对保研有好处,但获得保研资格,还有其他条件要满足。建议看相关院校保研文件。
反复打磨,根据编辑的修改意见,不停的做改动,经历了磕磕绊绊,才能获得一篇SCI的发表。SCI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科学引文索引。SCI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几个检索性刊物之一。一般搞学术的人都知道,如果您可以发表一篇SCI,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发表一篇SCI,对您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发表一篇SCI意味着保研几率大增如果你非常优秀,可以在大学期间,发表1篇SCI论文,这对你保送研究生帮助非常大,分区越高,加分越多。但是,发表SCI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可以成功,同时也要看你的学分绩点、专业课的成绩单、在班级和学院的排名等。本科发表SCI对保研的好处还需要看具体的院校情况,每个学校保研都是有名额的,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发表SCI的本科生,容易优先获得保研名额;另一方面,保研的学生,往往还要进行面试,有含金量高的SCI,获得的认可度也比较高,通过面试非常容易。总之,本科发表SCI对保研有好处,同时也要注意保研的其他要求。另外,发表SCI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SCI期刊的水准越高,对本科生的好处也会越多。二、发表一篇SCI意味着可以快速晋升职称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职称,职称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嗯哼。像教师、工程师、医生等职业的晋升都是对发表论文有着严格要求的。 而SCI属于国际性期刊,如果这些职业的从业者可以发表一篇SCI论文,这对一名科研人员选职称是有着极其大的帮助。举个例子来说,像高校教师评选职称都是需要发表一篇或者多篇SCI,否则是没有资格进行评选的,所以发表SCI是教师评选职称的一个门槛。当然,您发表的越多,能够评上职称的优势就越大。三、发表一篇SCI意味着你有能力从事科研事业发表SCI论文需要作者需要足够的能力,这需要作者专业扎实、英语扎实、科研工具扎实。想要发表一篇SCI首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还需要科研人员对某一专业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创新方法和思想,这就难度特别大了。其次,SCI属于国际性期刊,需要英文发表,这就对科研人员的英语水平有着特别高的要求,尤其是专业文章,对每一个用词都必须特别考究,不仅语句通顺,更需要符合逻辑,贴近事实。最后,发表一篇SCI论文还需要科研人员掌握难度较高的科研工具,需要一些实验技能和软件技能现在想要发表一篇SCI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作者引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例证。所以说,发表了一篇SCI可以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考验,还是对科研人员实力的证明,证明科研人员有能力从事科研事业。所以说,如果您可以发表一篇SCI论文,对您有着莫大的好处,对您的学业、事业,还有您的能力都是好处多多。
一般理工科,作为第一作者发表1篇SCI基本上是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水平。我一个学生,就指导他毕设时在我主编的国外刊物(美国省刊)发了一篇认认真真写的英文论文。靠这篇论文搞定了所有老师。不过,他没有保研资格,靠自己考到华中科大了。我另一个学生,硕士生,靠一篇在投的SCI原稿,就被大连理工大学免试录取为博士生了。当然,我是信息弱电类专业,发SCI难,物以稀为贵。
保研条件因本科学校不同而不同,规则制订和操作权由各校掌握,有加分细则,如发表论文、竞赛获奖等,因此学校不同,保研情况也各有不同。但是,与保研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是成绩、竞赛证书、科研经历等等(硬性指标),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其次是学术和英语;再者是学生工作或支教。1、 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一定要好,这是硬性指标。2、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这一点也是导师最为看重的,在读研前就有科研经历的学生一定会让导师省心不少。3、 参加各类竞赛的经历。竞赛的经验可以加创新学分,重要性不需赘述。4、 英语很重要。保研的同学,考过英语六级(大部分高校对六级都有要求),成绩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