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审稿人二审依然拒稿

审稿人二审依然拒稿

发布时间:

审稿人二审依然拒稿

请问二审是第一次修改了然后再投的吗?谢谢

审稿人二审拒稿

请问二审是第一次修改了然后再投的吗?谢谢

nature communications二审拒稿率大约75%。nature communications二审拒稿流程是7月26日提交修改稿,7月30日到达审稿人手中,8月16日审稿完毕,9月1日收到第二轮审稿意见。第二轮审稿意见中,幸运的是,前两位审稿人同意发表此文章,但第三位审稿人认为文章此时的状态不适宜发表,并提出了几条还不错的意见。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第三位审稿人的语气已经比第一轮审稿中缓和了许多。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第三位审稿人看到前两位审稿人对文章都持正面意见;第二、第一轮审稿意见回复比较成功,他在第二轮审稿意见中也提到我们的回复十分真诚。所以朋友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大牛,也十分在意你回复的态度如何,所以一定要恭恭敬敬啊!既然语气缓和了,那么突破他也指日可待。一个月之后,我返回了第二轮审稿意见,进入了第三轮审稿,附上我第三轮的时间线。

二审审稿人拒审

请问二审是第一次修改了然后再投的吗?谢谢

二审审稿人拒绝审稿

回答 一个主张接收,一个主张拒绝,论文为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拒绝,并不接受该文任何形式修改的投稿 2、修改或重投,原来不同意的审稿人改变意见为同意,论文接收 3、修改或重投,原来不同意的审稿人仍不同意,论文被拒 4、修改或重投,编辑换审稿人审稿,同意接收,不容易被拒 5、提交主编后直接接收或被拒 6、找第三个审稿人,主张接收,则接收,主张拒绝,则被拒。 感谢您的提问吆[比心] 更多6条 

如果编辑觉得拒绝的审稿人的观点比较外行或者过分偏激,编辑会让你根据另一个审稿人的意见修改,然后可能接收。

审稿人拒绝审稿然后文章被拒了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不一定。退稿有两种可能,一种当然是你文章太弱了,还有一种就是文章本身还行,但风格内容不符合杂志期刊的定位要求,所以一般都要仔细琢磨。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

如果编辑觉得拒绝的审稿人的观点比较外行或者过分偏激,编辑会让你根据另一个审稿人的意见修改,然后可能接收。

  • 索引序列
  • 审稿人二审依然拒稿
  • 审稿人二审拒稿
  • 二审审稿人拒审
  • 二审审稿人拒绝审稿
  • 审稿人拒绝审稿然后文章被拒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