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路,女,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学金”赴美留学,1997获美国特拉华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5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语言学系作访问学者,从事语言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二语习得,语言认知。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与参与省厅级项目3项。主持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论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在《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实用沟通英语》两册共六本,任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副主编,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大学英语主题式阅读》等。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吴贤哲,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永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63年生,教授,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1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85年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历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等,其间多次赴日访问、讲学。2007年以引进人才形式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主要作品包括:《中级日本语》;《日语初级听力》;《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日语》;《血型人类科学论》;《健康术》;江户后期文学观的冲突——透过异学之禁进行观察;听琴——读“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和“山夜调琴”;现实的绝望与奋斗的希望——从《鸽子》看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之核心;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人格因素分析,等。分管工作:日语、法语、朝鲜语专业教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及实验室管理。黄立,女,汉族,研究生,博士。2007年获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获奖情况1、省部级获奖:2010年专著《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2007年6月、2011年6月荣获西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科研项目:1、 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英译宋词中的女性形象》2、 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3、 主研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他者眼中的中国古代文论》4、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的<格萨尔>研究》5、 主持西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王 玲,女 ,硕士,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大学,77级学生。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赴国外留学,获国立大学硕士学位。自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担任专业教师。到西南民族大学后,先后教授98级至2011级学生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阅读、写作等外语专业课程及第二外语等。在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学校教育教改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和国家外专科研项目等数项,出版专著2部。
1982年9月—1988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89年1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月—2008年5月,先后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副主任、主任,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党总支书记;2008年6月,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4月任恩施州委常委;2012年5月在恩施州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主持课题: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A790157)《恩格斯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2011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0247)《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新认识及当代价值》;2010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0100)《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贡献——兼论西方经济学者的相关评论》;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011Jytz065)《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表论文: 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经济学家》2013年2期1/ 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下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中的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1/对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门课程之间关系的再认识《经济纵横》2011年第3期2/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新变化思想及现代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揭示的经济学意义《理论月刊》2010年第5期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论西方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关系——基于马克思《资本论》的相关论述《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1/恩格斯晚年对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及其现代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我国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浅论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理论月刊》2007年第3期1/马克思恩格斯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发展探讨《理论月刊》2004年第9期1/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江汉论坛》2003年第8期1/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含义理论的界定《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斯大林的失误及其启示《理论月刊》2003年第1期1/
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
1982年9月—1988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89年1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月—2008年5月,先后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副主任、主任,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党总支书记;2008年6月,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4月任恩施州委常委;2012年5月在恩施州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挺好的,核心期刊。
不一定,曾今初审一个半月,国内的期刊稿源一点不比国外期刊差,稿件多了时间就慢,耐心等待。 曾投过一次,初审时编辑说我的参考文献看不出我的论文有何价值,于是初审没通过,可事实上我论文中做的东西国内以往做的人很少,就只见过一个人做过,还是90年代中期做的,我真是服了这样的垃圾编辑,这个狗屁期刊!以后再也不投这个了,最近这个垃圾期刊竟然搞什么BBS审稿,真是哗众取宠!故意通过这个噱头来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吧。 PS:这个期刊发表周期很长的,5-2年,如果想快点发,只有发他们的增刊。
一般刊物发表都要版面费吧
多数是本大学的教授文章,不收版面费。如果为了毕业论文,可以找位博导挂名,私下给责任编辑点好处即可。
曾路,女,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学金”赴美留学,1997获美国特拉华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5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语言学系作访问学者,从事语言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二语习得,语言认知。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与参与省厅级项目3项。主持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论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在《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实用沟通英语》两册共六本,任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副主编,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大学英语主题式阅读》等。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吴贤哲,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永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63年生,教授,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1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85年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历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等,其间多次赴日访问、讲学。2007年以引进人才形式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主要作品包括:《中级日本语》;《日语初级听力》;《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日语》;《血型人类科学论》;《健康术》;江户后期文学观的冲突——透过异学之禁进行观察;听琴——读“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和“山夜调琴”;现实的绝望与奋斗的希望——从《鸽子》看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之核心;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人格因素分析,等。分管工作:日语、法语、朝鲜语专业教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及实验室管理。黄立,女,汉族,研究生,博士。2007年获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获奖情况1、省部级获奖:2010年专著《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2007年6月、2011年6月荣获西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科研项目:1、 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英译宋词中的女性形象》2、 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3、 主研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他者眼中的中国古代文论》4、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的<格萨尔>研究》5、 主持西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王 玲,女 ,硕士,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大学,77级学生。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赴国外留学,获国立大学硕士学位。自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担任专业教师。到西南民族大学后,先后教授98级至2011级学生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阅读、写作等外语专业课程及第二外语等。在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学校教育教改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和国家外专科研项目等数项,出版专著2部。
1、彭邦本:《论春秋时代的蒸报》,《民族论丛》第二辑《先秦民族史专集》,1982年。2、彭邦本:《论晋国政治制度与其霸业盛衰的关系》,《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汇集》,1986年。3.彭邦本:《西周国家结构形式与其共主政体》,《先秦史论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4、彭邦本:《从曲沃代翼后的宗法组织看晋国社会的宗法分封性质》,《中国史研究》,1989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5期全文转载。5、彭邦本:《晋国诸法的历史考察》,《先秦史研究动态》,1989年2-3期合刊。6、彭邦本:《牛河梁遗址与文明起源的诸因素》,《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年3期;全文收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编《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一书,2005年。7、彭邦本:《商周古文字和巴蜀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四川社联通讯》,1991年1期。8、彭邦本:On the Originand 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bstracts of 12th conference of IAHA(HongKong: University of HongKong, 1991)、9、彭邦本:《论春秋晚期吴文化的北渐对华夏文明的影响》,《铁道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1期。10、彭邦本:《执秩之法与晋国春秋中期的霸业》,《河南大学学报》,1992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11、彭邦本:《周代上层贵族家庭的媵婚制》,《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中国社会史第三次研讨会论文集》,成都出版社,1992年。12、彭邦本:《论中国古代的收继婚》,《北方民族文化》,1992年7月增刊。13、彭邦本:《春秋晚期吴文化的北向影响初探》,《齐鲁学刊》,1992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14、彭邦本:《文明的三因素说置疑——兼论文明时代的一般标志》,《考古与文物》,1993年1期。15、彭邦本:《武王之世分封的初步探讨》,《第二届西周史研讨会论文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16、彭邦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感》,《高教研究》,1993年1、2期合刊。17.杨追奔、彭邦本:《巴蜀地形因素对古代战争的影响》,《天府新论》1993年2期。18、彭邦本:《周代婚姻礼俗中的禁忌观》,《中国历史社会发展探奥—中国社会史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19、彭邦本:《四川大学近年来的先秦史研究》,《先秦史研究动态》1995年1期(总26期)。20、彭邦本:《论早期文明探索中的几个重要范畴》,《四川文物》,1995年3期。21、彭邦本:《文化与文明概念略论》,《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历史教学社,1995年。22、彭邦本:The Ban for Female Sex in the Ethics and Laws of Ancient China, Abstracts of 14th conference of IAHA(Bangkok: Chulalongkon University, 1996)23、彭邦本:《郭沫若学术风格早期成因的几点思考》,《郭沫若学刊》,1996年4期。24、彭邦本:《早期蜀史诸代的并存、相继关系及其共主秩序考略》,《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25、彭邦本:《滇王离西夷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4期。26、彭邦本:《楚简〈唐虞之道〉初探》,《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27、彭邦本:《儒墨举贤禅让观平议》,《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5期。28、彭邦本:《神奇的三星堆——考古学视野中的古蜀历史文化》,《文史知识》,2001年7期。29、彭邦本:《新世纪郭沫若研究笔谈——走进郭沫若,创建郭沫若学》,《郭沫若学刊》,2001年3期。30、《世纪之交的古蜀文化研究力作》,《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4期。31、彭邦本:《世纪回眸——郭沫若古史研究特色的思考》,《郭沫若学刊》2002年1期;又收入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编《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2、彭邦本:In Search of the Shu Kingdom: Ancient Legends and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Sichuan(古蜀王国探研:四川的古史传说与考古新发现),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东亚考古杂志), vol、1-4, 2002, Brill NV, Leiden, The Neitherland、33、彭邦本:《走出象牙塔的甲骨学》,唐冶泽著《甲骨文趣释》序,重庆出版社,2002年。34、彭邦本:《冲突与对话:从儒家文化资源看东亚现代化》,《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1期。35、彭邦本:《禹族西兴东渐及其在黄河中下游的活动初探》,《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1期。36、彭邦本:《楚简〈唐虞之道〉与古代禅让传说》,《学术月刊》2003年1期。37、彭邦本:《古城、酋邦与古蜀共主政治的起源——以川西平原古城群为例》《四川文物》2003年2期。38、彭邦本:《论旅游业发展中的人文资源开发》,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民俗学会编《四川旅游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39、彭邦本:《禹娶涂山新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5期。40、彭邦本:《文化多样性视野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华夏文化传统资源的历史考察之一》,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1、彭邦本:《先秦汉水上游与四川盆地的文化联系渠道试探》,孟世凯、李佩今总纂:《鬼谷子文化研究文集》,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42、彭邦本:《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化多样性视角——以沫若故里为例》,《郭沫若学刊》2004年第2期。43、彭邦本:《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略论》,《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载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民俗学会编《四川民俗文化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44、彭邦本:《从大禹到李冰:我国传统水利理念初探》,载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编《禹羌文化研讨会文集》。45、陆民主编、彭邦本等副主编:《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46、彭邦本:《姑蔑国源流考述——上古族群迁徙、重组、融合的个案之一》,《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47、彭邦本:《三星堆: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灿烂的青铜文化中心》,载《三星堆与长江文明》(郝跃南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48、彭邦本:《古蜀水文化初抡》,《民俗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5年。49、与李翔等合著:《经济中心运行轨迹的透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50、与罗世烈合编:《先秦史研究动态》1995年1期(总26期)。51、罗世烈、林向、彭邦本、彭裕商主编:《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历史教学社,1995年。52、彭邦本:《理性之光——荀子的智慧》,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53、彭邦本:《弭兵古义注释》,收入丛书《兵家智谋全书》,学苑出版社,1996年。54、李学勤主编,彭邦本撰写辞条,《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55、唐嘉弘主编,彭邦本撰写辞条,《中国典章制度大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