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2;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5 ml~6 ml可写成5~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吴怀东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广德县,从1993年7月开始在安徽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1,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社会科学版主编2,安徽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生命与环境科学 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04)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0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01) 主任委员: Chairman 王群京 WANG Qun-jing委员: MembersXiaoya Zha(美国 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国内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Carlos Saavedra(智利 康塞普西翁大学)朱士信 ZHU Shi-xin (合肥工业大学) 李玉成 LI Yu-cheng吴小培 WU Xiao-pe 陈发来 CHEN Fa-lai (中国科技大学)陈恩红 CHEN En-hong (中国科技大学) 肖亚中 XIAO Ya-zhong张胜义 ZHANG Sheng-yi 张战军 ZHANG Zhan-jun汪继文 WANG Ji-wen 周艺峰 ZHOU Yi-feng郑诚 ZHENG Cheng 范益政 FAN Yi-zheng郭建友 GUO Jian-you 胡舒合 HU Shu-he高清维彭思龙(中国科学院) GAO Qing-weiPENG Si-long 梁栋 LIANG Dong解光军 XIE Guang-jun (合肥工业大学)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安徽大学主编:胡舒合ISSN:1000-2162CN:34-1063/N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路3号邮政编码:230039 1.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中英文稿件,校外作者的稿件要求最好是本刊主学科范围内的、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本刊拒绝一稿两投以及以外语已发表的稿件,以免影响本刊在国际数据库的检索。2.本刊不收审稿费,但是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请慎重决定投稿(不符合本刊的学科要求将不会进入审稿流程,直接退稿)。本刊坚持对部分审稿评价优秀、选题前沿或热点的稿件免收发表费。 本刊录用发表的稿件,为了便于学术信息的有序传播,需要作者转让部分版权,有关内容见网站首页的版权转让确认书,如果作者有特殊声名或要求时请来稿时提出书面说明。本刊一般2个月左右决定是否采用,最长不一般超过3个月(因审稿专家的时间不好控制)。投稿时请作者核对注册的作者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我们会及时回复稿件处理的进度,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查询或及询问。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机制:编辑初审决定是否符合接收的条件,再送同行专家审稿;编辑根据专家的意见筛选拟录用的稿件返回作者修改,评价一般或不宜录用的稿件及时通知作者退稿;送主编审查:是否按审稿意见修改、还有没有错误,决定是否录用。为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请作者推荐两位以上合适的专家供编辑部参考,专家的详细信息包括专家姓名、研究方向、职称、电话、E-mail等。 稿件录用的参考标准:(1)选题的前沿性-----本学科研究的热点,读者面较广;(2)研究的理论性-----对同行以后的研究工作有指导价值;(3)论述的逻辑性-----论述正确,表达清楚,语言精练;(4)写作的规范性-----图表清晰,标注规范,量单位使用正确,参考文献著录完整;(5)摘要的信息量-----要素齐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清楚明了地反映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表达通顺;(6)参考文献引用要科学、合理,特别要尊重已在本刊发表过相关论文的作者的劳动,引用时应尽量考虑引用,要有一定的文献引用量。 稿件要求: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可读性强,每篇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1)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2)中文关键词标注3个以上,选词要规范;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英文缩写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先给出全称。(3)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少于150个汉字);应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避免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符合摘要写作要求。(4)正文文章篇幅一般在8 000字以内。(5)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表示变量的英文字母要用斜体,表示矢量、矩阵的英文字母要用黑体;物理量的单位用对应的英文表示不要用中文表示;阿拉伯数字与单位之间要空一格。(6)文中图要直观、简明、清晰。图中的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保持一致。 图版、照片必须图像清晰,层次分明,请提供矢量图或线条图,不接收扫描图。 表的格式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所用文字、符号、单位要与正文一致。(7)图、图版、照片、表均要求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图题、表题;图中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如有单位请标注(包括任意单位 ),无量纲的纯数除外;图中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只能用中文不能用英文表达。(8) 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所引文献应是作者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文献序号按出现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应处标出。参考文献的引用不得少于8篇,其著录格式示例如下: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论文集编者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名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高校标注到学院或系),年份技术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出版地:出版者(网址、网站名、网页名),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作者姓名著录方式为:姓在前,名在后,姓全写,名缩写且不加缩写点)(9)在文稿首页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信息。如果论文涉及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请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生文章需其导师任通讯作者,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硕博导师、E-mail 。
主要著作:《中国画论(卷一)》(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9月版,1998年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古文辞类篹评注》(参编,主编为吴孟复、蒋立甫;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版)。《新编古今汉语词典》(参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等;主要论文:《“倜傥有丈夫气”——谈李清照词的一个艺术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5月。《从杜甫的五首诗韵看唐代入声的演变》,《安徽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2月。《略谈李清照词的修辞手法》,《修辞学习》,1985年1月。《古今字浅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月。《互文·错文·变文》,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2月。《修辞例话二则(举轻与举重·尊题与骂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2月。《说辞藻--兼论语文词典收列词藻的原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2月。《“据境索义”概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2月。《语文丛拾》,《学语文》,1992年3月。《古今字四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2月。《修辞例话二则(夺胎与换骨·正仿与反仿)》,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4月。《训诂札记》,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1月。《试论汉语的灵活性》,《学术界》,1997年3月。《论论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分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3月。《成人师范高校“推普”工作的思考与实践》,《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3月。《“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5月。《从古今字看汉字的特点和规范》,《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3月。《再说古今字》,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4月。《州来语考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2月。《《论衡》双宾语句浅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2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论衡》总括范围副词试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5月。《〈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月。《据境索义与文言词语训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2月。《〈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春秋经传集解〉被动句式考》,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春秋经传集解〉对训诂学的贡献》,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春秋经传集解〉总括范围副词考》,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主持人的话》(张劲秋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 第4期)古籍整理著作获安徽省高校社科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
主 编:李家新(安徽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常务副主编:顾兆平(学报编辑部主任,副编审)编 辑:何 莉 丁吉海编 务:臧红英(微机排版员,高级工)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05年-2007年;《上市公司债券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上海市教委优青课题;第一负责人2002年-2003年;参加天津市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第二负责人;2001年-2002年;天津市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企业经济系统建模与分析》;第二负责人;2001年-2002年;参加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加入WTO后天津汽车工业的战略优化》;第三负责人;、发表论文、专著及教材、王严;《渔业补贴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3期;王严;《上市公司债券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年第5期;王严;《渔业补贴与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年第7期;王严;《短期生产函数的线性估计与非线性估计比较》;《科技与管理》;2003年第8期;王严;《论户籍制度与城市化》;《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王严;《绿色经济新思维》;《外经导报》;2003年第6期;王严;《中国GDP增长数据可信度的论证——对张新和蒋殿春有关论证的评述和补遗》;《黄石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叶冬青,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安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主编和编辑部主任。社会兼职:中华临床流行病学学会委员,安徽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学会委员,安徽省流行病学会常委,安徽省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世界感染杂志》名誉主编,《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新知》常务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临床与输血杂志》、《中国公共卫生》、《肿瘤防治杂志》编委。安徽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安医大基层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学习经历及晋升情况1982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同年留校任教。1989年获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担任硕士生导师,1998年晋升教授,1999年入选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200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专业及主要贡献: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等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基金、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和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安徽省财政厅资助等十余项。近十年在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被SCI收录10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书籍10余本。获奖情况: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预防控制疾病能力的研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2005年)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预防控制疾病能力的研究 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与系列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 几种基因多态性及其环境交互作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安徽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 影响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因素的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0年) 常见结缔组织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3年) 献血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1998年) 2001年获得校优秀硕士生导师奖 2003年分别获得校级名师奖和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获得省级模范教师称号 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教学名师 2010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2;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5 ml~6 ml可写成5~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