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双核心期刊。 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 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近两年在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排名皆为第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版是统计源期刊。
不造
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近两年在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排名皆为第3
河海是部署211,工科学校南师是省属211,师范学校领域不同,术业有专攻,从不同角度看都有自己的长短处我个人偏向于河海大学,一是在我的省份河海投档线比南师高了许多,不想浪费分数二是河海的男生多,南师汉子太少了三是考虑到就业,河海毕业生进入几大国企更容易些四是河海学校经费多
河海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以水利工程见长的工科院校,南师大是江苏省属师范类高校,均为211高校,不好比的。你要学水利,当然河海大学好,你若学中文、教育等当然是南师大好。
不是EI,也不是SCI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应该是属于国家级。类别的这个期刊吧,那么它应该是单核心的。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都是核心期刊 一样一样的
非核心,CA、JST收录,应该是个省级期刊吧。
很多的,我一般是上知网或万方查询,您也可以百度上咨询下代理,毕竟代理有关系也比较清楚
上海海运学院地处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的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所以经济管理与航运技术为重点的具有工学、管理、经济、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上海海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9年的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重建上海海运学院,至今已有89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校设有17个本科专业,3 个专科专业,22个学科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拥有专职教师近700 人,其中正副教授300 余人,在校本、专科生5000余人,研究生 600人,成人教育学生3000人,并招收海外留学生。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挪威、荷兰等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保持着友好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上海海运学院的教学、科研设施齐全,拥有设备先进的航海和轮机实验中心(包括雷达模拟器、船舶操纵模拟器、轮机模拟器、天象馆、轮机自动化机舱等实验设备)、管理模拟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及其它各类实验室40多个。设有水上训练基地,以及游泳池和体育馆。拥有“育青”、“育锋”、“宝龙”等万吨级远洋教学实习船和“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帆艇。学院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中外期刊2000多种,其中海商法律类图书与资料的馆藏量为国内之最。学校还拥有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轮机工程研究所、网络计算研究所、应用数学物理研究所、应用电子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CAD研究室、海商法研究室、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荷经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专职科研人员100多人和一批兼职研究员,每年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学校出版的学术刊物有《上海海运学院学报》、《水运管理》、《集装箱化》、《远洋运输》、《计算机辅助工程》、《海运情报》等。上海海运学院将充分利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利时机,立足航运、面向社会,发挥学校地处浦东的地域优势和自身的专业特色,使航海类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交通管理类专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同时拓宽专业复盖面,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更名/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大学揭牌仪式2004年6月24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上海海事大学现设有34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点和1个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这些学科具有鲜明的交通和航运特色,一些学科在海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航运、海商法、航海驾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航运物流等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许多已被应用于上海外高桥港区等一批国家和上海重大工程项目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悉,为直接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市政府已决定上海海事大学在临港新城建设新校。未来海事大学学生规模数为2万名
中国船舶报
船舶工程 船舶力学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