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域的期刊还有(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你也可以看下
ccfc类期刊的认可度很高,相当于sci的2区。ccf指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是由从事计算机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开发、生产、管理、应用和服务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
中科院分区:Pattern Recognition (PR)是 SCI,大小科都是二区;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PRL)是 SCIE,大科类三区,小科类要四区了。二者都不是 TOP 期刊。CCF 推荐分类:PR 是 B 类;PRL 是 C 类。一般,PR 在行业里还是比较认可的。博士毕业,还是要发几篇像 PR 这样的期刊。17年的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PR 是 582,从13年以来,一直以很快的速度上涨;PRL 是 995,也是在一直增长。期刊性质:PR 和 PRL 是一个 Publisher ,区别是 PRL 原本的意图是发表短少精炼、周期短的论文,而 PR 是复杂长篇、周期长的论文或文章。但逐渐的 PR 也开始发表短文章。对比来看, PRL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是 CCF C 类。
今天打开邮件收到一篇SCI论文的录用通知,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的第10篇SCI论文。记得第一篇SCI论文是发表于2013年,花了6年的时间使自己SCI论文的数量达到10篇。从数量上来说算是低产了,因为有人一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就达到30篇;从质量上来说,也是很平庸,没有CCF推荐的A类期刊论文,只有4篇B类期刊论文,3篇C类期刊论文;不过唯一值得让我自豪的就是发表这些论文没有花费一分钱。提起SCI论文,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因为别人大谈特谈时,我却对它一无所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博士毕业只要求发两篇EI期刊就行。等到后来自己能够发SCI期刊时,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因为这时流行的是SCI期刊的分区以及影响因子。等到自己好不容易意识到这个问题,结果又落伍,这时又开始流行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尽管自己永远赶不上SCI论文的变化趋势,但从科研工作写作SCI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境。这个心境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A类B类C类。一般来说ABC类都是指的CCF所推荐的高水平会议期刊,也就是CCF A、CCF B、CCF C。是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对CCF的一些期刊会议的评级。也并不是所有论文都会被CCF收录,因为CCF收录的论文数量也是有限的。所有没有CCF等级的论文并不一定质量差,CCF即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前身是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62年。这是由从事计算机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开发、生产、管理、应用和服务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学会下设12个工作委员会,36个专业委员会。学会有31个地方会员活动中心。
ccfc类期刊的认可度很高,相当于sci的2区。ccf指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是由从事计算机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开发、生产、管理、应用和服务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
这个领域的期刊还有(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你也可以看下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群众性学术团体,属一级学会,独立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成员。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计算机科技界、应用界、产业界的专业人士,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学术成果、新技术的交流、普及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产业的发展,发现、培养和扶植年轻的科技人才。学会具有广泛的业务范围,包括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咨询、教育评估、优秀成果及人物评奖、刊物出版、计算机名词标准化等。学会与国际许多相关学术组织有密切的合作,如 IEEE-CS 、 ACM 、 IFIP 等。本会和香港电脑学会、澳门电脑学会以及省级学会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会下设 9 个工作委员会, 33 个专业委员会,这些专业委员会涵盖了计算机研究及应用的各个领域,学会自己编辑出版的刊物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由不同单位编辑出版的学会刊物有 14 种。 学会是会员的,学会是开放的,凡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从业的专业人士均可申请加入本会。服务会员是学会的第一目标。学会为会员提供了各种交流平台,包括学术会议、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竞赛等,下属的专业委员会均有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能让每个会员在学会各取所需,寻求发展。 全球CDMA认证论坛简称CCF,中国联通加入其中。
CCF推荐的期刊和会议都是国外的,为了扩大影响力。国内期刊质量上跟国外的比还有些差距。
今天打开邮件收到一篇SCI论文的录用通知,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的第10篇SCI论文。记得第一篇SCI论文是发表于2013年,花了6年的时间使自己SCI论文的数量达到10篇。从数量上来说算是低产了,因为有人一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就达到30篇;从质量上来说,也是很平庸,没有CCF推荐的A类期刊论文,只有4篇B类期刊论文,3篇C类期刊论文;不过唯一值得让我自豪的就是发表这些论文没有花费一分钱。提起SCI论文,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因为别人大谈特谈时,我却对它一无所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博士毕业只要求发两篇EI期刊就行。等到后来自己能够发SCI期刊时,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因为这时流行的是SCI期刊的分区以及影响因子。等到自己好不容易意识到这个问题,结果又落伍,这时又开始流行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尽管自己永远赶不上SCI论文的变化趋势,但从科研工作写作SCI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境。这个心境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PLos ONE》为PLoS系列期刊之一,2009年度该杂志的SCI影响因子为351。 公共科学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简称PLoS)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为科技人员和医学人员服务的非赢利性机构,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旨在推广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LoS出版了8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比较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