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成果产业化 2004-11-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ark --------------------------------------------------------------------------------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一些良好的科技成果,由于找不到资金扶持而被困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一天天失去它的先进性,最终“过期作废”;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被众多投资者看好的科技项目,因为项目所有者提出了苛刻的合作条件,令投资者们个个“望而却步”,一次次地坐失良机。产生这些现象,当前首要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外部环境问题,而是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科学的认识。掌握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内在规律,在市场经济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就能较好地避免上述失误,推进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 转化过程的两个阶段 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一步就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商品,我们把转化过程的这一阶段定义为商品化。人们常说的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就是这个含义。在商品化过程中:转化的对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是现实商品(不是样品);转化的条件主要是转化环境和技术条件(即工艺条件);转化成败的关键主要是克服科学技术上的难关,因而转化过程的操作者是以成果发明人为主角;转化成功的标志是诞生了可以进入市场的商品。 我们希望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的现实生产力,对社会进步产生尽可能大的推动,即追求转化的最大效益。换句话说,我们不仅希望科技成果能成功地转化为商品,而且更希望将商品经营成巨大的产业。这就是第二步了。 这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时追求最大转化效益的过程就叫做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相关的分过程,如开发、筹资、产、供、销、售后服务等等分过程,把对整个转化过程最大效益的追求,分解到每一个过程,成为追求每一个过程的最大效益,这就必定要求每一个过程面向社会选择质量、速度、成本的最优组合。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商品化并不是一回事。商品化可由单个企业来完成;而产业化过程如同是接力,因此必定由企业群来完成。商品化主要受制于成果的科学技术成熟程度;产业化主要受制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商品化注重的是是否转化为现实商品;产业化注重的是是否成为了巨大产业、获得了最大的效益。商品化中企业生产规模小、批量小,对社会影响小、推动力小;产业化中企业群经营规模大、批量大,对社会影响大,推动力大等等。 从上述可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商品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两者之间的过渡,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但反映在经营思想和经营业绩上,则是完全不同的。 产业化过程的转化条件 转化速度取决于产业化过程的转化条件,因此,与科技成果先进性的作用一样,转化条件也决定着产业化的成败。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条件,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资金需求、转化的载体、转化的运作者(主角)及其智慧和能力即资本运作水平、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等。这些条件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地变化组合。如同一场接力赛。每一棒必需的条件组合,每一棒所面临的风险,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变化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一般说来,由商品化过程到产业化过程,资金的需求量由小到大,风险也随之由小到大。与风险越来越大相对应的是经营业绩也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对科技产业的投资是诱人的风险投资。产业化过程中高科技企业,资金运作往往是几亿、几十亿,因此,产业化运作的失败,不管是由于无情的竞争,还是由于运作者的失误,带来的都可能是资本的巨大损失。而产业化运作的成功,赢得的则是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其次,在由商品化过程到产业化过程中,第一棒成败的关键,“科技成熟程度”占比例极大,而最后一棒时,成败的关键就转变为“资本运作水平”为主了。换言之,也就是由科技支撑为主逐步转移到资本支撑为主了。因此,第一棒的“运动员”,唱主角的,是成果发明者,是科技人员。最后一棒,要把产业“搞大”,此时的运动员,即唱主角的则是资本运作专家,是优秀的经营者和决策者。
关于什么的呢,看看我这几篇你是否合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市场上的信息往往不对称,科技成果的供需两方缺乏有效沟通。科技成果转化指通过供需匹配,为企业需求方和成果提供方搭建宣传和供需对接平台。 为联动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挑战赛成效,通过中国创新挑战赛企业需求,并通过举办成果路演、企业对接走访等活动,近距离接触市场,连接供需两端,让技术更贴近市场需求。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流转,提升了信息资源的传播力和价值。
专利转化为成果就是将专利技术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或者是生产出带有专利技术的产品,作为专利持有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专利特点,加大自己专利成果的宣传,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家,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中的rd不一定是一个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有来源的,通常来源于项目,专利等,所以实际填写科技成果转化表时,成果名称你可以写rd里提到的名称,但不写也是可以的。2、同一。3、ps是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后得到的产品。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提交科技成果转化表,转化必须是近三年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中的rd不一定是一个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有来源的,通常来源于项目,专利等,所以实际填写科技成果转化表时,成果名称你可以写rd里提到的名称,但不写也是可以的。2、同一。3、ps是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后得到的产品。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提交科技成果转化表,转化必须是近三年
要么自己实施,要么转让许可给别人实施,因为实施后才叫做成果转化,不然就是一张纸而已。
专利成果转化是我国也是专利权人应用的薄弱环节,大量的专利成果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不能使专利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殊为遗憾,对此,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模式与途径,充分发挥专利的科技价值,为社会也为权利人带来财富与荣誉。 一、出资 专利出资是指以专利技术成果作为资本进行投资与其他形式的财产相结合,按照法定程序组建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专利是无形财产,而且属于高附加值的无形资产,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以知识产权进行投资已得到《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肯定,为专利出资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专利出资的条件 作为出资的专利,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1、技术确定性。用于出资的专利必须是特定的现实技术,能够用于生产并在工业上制造出新产品。技术标的应当明确、具体,是成熟的、稳定的技术,能够为企业所掌握,不能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或者是一种无法应用的技术。 2、权利合法性。出资人应是专利权人,用于出资的专利必须是事实上已经依法获得的专利权,没有权利瑕疵与争议,而且出资者对该专利依法享有完整的处分权。 3、价值可评估性。专利的价值应是可以衡量的,用于出资的专利必须具有能够通过客观评价予以确认的具体价值,即可以用货币进行具体估价。如果无法通过客观评价确认具体价值,无法用货币进行具体估价,则该知识产权不能用于出资。 4、权利可转让性。专利权可以转让,为了使公司股东能够履行出资义务,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应适合独立转让,即权利可以发生独立、完整的转移。 (二)专利出资的方式 1、以转让所有权方式出资。是将专利的所有权转让给公司所有,我国《商标法》和《专利法》都规定用商标或专利技术转让方式出资,应将特定商标或专利权整体完全转让。知识产权出资人如果以转让方式出资,必须承诺其作为出资的知识产权权利不足以产生误认、混淆或者其他不良影响,专利权人如果已将该知识产权许可他人使用,办理投资转让以前,须征得被许可人的同意,按照使用许可合同的规定,处理好善后事宜,不得因用知识产权投资而损害被许可人的利益。选择知识产权转让方式向公司出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情况出发,都符合公司股东投资的规定,专利一旦“转让”就意味着永久性转移,归公司所有,公司对该知识产权便享有最终所有权,成为公司的资产,公司拥有最终处分权。 2、以使用许可方式出资。专利权人采用使用许可的方式向其他企业出资,不转让专利的所有权,用作出资的专利权不发生全部权利的转移,受让人对该知识产权仅享有一定期限和一定范围的使用权。专利使用权作为专利权的一部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转让,可以作为出资的方式。 (三)专利出资应注意的问题 1、专利权利瑕疵的规避。知识产权的权利问题远比有形物权更为复杂,当事人必须谨慎应对,用专利技术出资应避免可能存在的合法性、完整性的法律风险。在确定权利的过程中,共同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软件职务作品等极易产生权属争议,在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就会从根本上影响出资的成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避免此类风险,除律师应进行尽职调查外,可以在投资协议或合同中写明:“投资方保证,所投入的高新技术投资前是其独家拥有的技术成果,与之相关的各项财产权利是完全的、充分的并且没有任何瑕疵”,并约定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 2、专利价值的正确评估。知识产权的评估价值关系到其市场应用及盈利价值,同时也关系到股权比例或控制权强度,所以依据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估资料,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专业评估机构是用专利出资不可忽略的问题。专利评估过程复杂,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不同的专利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特定目的,遵循公允、法定标准和规程,运用适当方法,对专利权进行确认、计价和报告,为专利投资提供应有的准确评价。在评估过程中,一般应注重以下因素 :(1)专利技术前期开发费用;(2)与同类产品或技术相比的优势与不足(3)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5)专利技术具有的市场潜力(5)后续开发费用的投入。如果评估失实或不当,技术出资方或相对方将在知识产权价值保护上承受重大不利。 3、出资后专利的保护。由于专利的无形性,可以为多人所掌握,权利人用专利出资后,使用人合法地获得了所有权或使用权,必然产生专利技术受到损害的风险,受让关系人应承担保护专利的义务,不当的流转或者交易,将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不利于专利权价值的维护和利用。在合作协议中,当事人如忽略或轻视技术成果的权属问题,或者约定含混、不明,容易导致争议发生,尤其是对技术开发方而言,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障碍。这种隐患将可能导致技术成果的组成部分被不正当的利用、泄露,或完整性缺失。为防止专利技术被擅自转让或许可, 在投资合作协议或公司章程中应约定各方具有知识产权保密义务,以法律来约束转让方与受让方的行为。二、专利融资 专利融资即专利资金的融通,是以专利为标的进行质押贷款、专利引资、技术入股、融资租赁等行为的总称。质押贷款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的行为。专利引资指企业通过专利权吸引合作第三方投资,企业通过出让股权换取第三方资金,共同获利。技术入股是指拥有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后,与拥有资金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成立新公司的一种方式,使得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或者个人获得企业股权,也指企业股东或者法人将自主拥有的专利,通过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后,转让到企业,从而增加其持有的股权。专利权融资租赁是承租方获得专利权的除所有权外的全部权利,包括各类使用权和排他的诉讼权。租赁期满,若专利权尚未超出其有效期,根据承租方与出租方的合同约定,确定专利权所有权的归属。知识产权的融资租赁在我国属于尚未开拓的全新融资方式。 为促进专利权融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8月颁布了《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山东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出台了《山东省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管理办法》,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60%给予贴息,对企业因贷款产生的专利评估费用按50%的比例给予补助。规范了融资行为,有力地推动了融资活动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到2020年,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800亿元。”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省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205项,金额26亿元,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使企业通过无形资产获得了资金来源,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利实施许可 专利实施许可是指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许可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区、以一定方式实施其所拥有的专利,并向他人收取使用费用。专利实施许可仅转让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利,并不转让专利的所有权,实施许可后转让方仍拥有专利的所有权,受让方只获得了专利技术实施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专利所有权。专利实施许可是以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方式许可被许可方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专利,并支付使用费的一种许可贸易。专利实施许可的作用是实现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专利实施许可的种类 专利实施许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实施期限可以分为短期实施许可和长期实施许可。短期实施许可为一年以内的实施许可,长期实施许可为许可期限一年以上的实施许可。 2、按照实施地区分为全国范围内实施许可和在特定地区实施许可。允许被许可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为全国实施许可,只允许被许可人在特定地域内实施的许可为特定地区实施许可。 3、按照实施内容分为制造许可、使用许可、销售许可及制造、使用、销售全部许可。 4、按照实施条件分为普遍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独占实施许可、分售实施许可和交叉实施许可合同。普通实施许可是指许可方许可被许可方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专利,同时保留自己在该范围内使用该专利以及许可被许可方以外的他人实施该专利的许可方式。排他许可是指权利人与被允许使用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只有专利权人和被允许使用人有权使用该专利,其他任何人无权使用该专利。独占许可是指权利人与被允许使用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只允许被许可方实施该专利技术,其他任何人不得行使其专利技术。在这种情形下,专利权人在规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亦丧失自己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分许可是指专利权人和被允许使用人可以使用其专利,同时专利权人和被许可使用人都有权允许其他人使用其专利。交叉许可是指两个专利权人互相允许对方在约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实施自己的专利,换句话说,就是甲允许乙实施甲的专利,乙允许甲实施乙的专利。
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专利转让的。
需要和专利权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按照性质分为普通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独占实施许可。通俗点说,独占许可就是一定范围内只能你用,排他许可就是一定范围内只能你和专利权人用,普通许可就是许可你用之外,专利权人还可许可其他人用。一般还需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许可备案。备案程序请参见《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