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寄生虫论文综述

寄生虫论文综述

发布时间:

寄生虫论文综述

_html

1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 主要种类 经文献检索,有记载的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至少有39种,约占CPCMA的56%,其中原虫病9种(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皮肤黏膜利什曼病、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非洲锥虫病、克氏锥虫病、等孢球虫病、贾第虫病)、吸虫病8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片形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8种(猪绦虫/囊虫病、牛绦虫/囊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裂头蚴病、裂头绦虫病、复孔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线虫病10种(钩虫病、膨结线虫病、毛细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犬恶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吸吮线虫病、颚口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棘头虫病1种(猪巨吻棘头虫病)和节肢动物病3种(蝇蛆病、疥螨病、蠕形螨病),病原涉及80多种医学寄生虫和节肢动物〔3〕。  2 生活史类型〔2〕  1 直接型 病原生物通过接触或媒介直接传播给易感脊椎动物或人,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发育、繁殖。如疥螨病、蠕形螨病等,称之为直接人兽共患病。  2 循环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如绦虫病、棘球蚴病等,称之为循环人兽共患病。  3 媒介型 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内发育、繁殖或既发育又繁殖,然后传播给脊椎动物或人。如疟疾、丝虫病等,称之为媒介人兽共患病。  4 污染型 存在脊椎动物宿主与病原体发育或储集的非动物环境如水、食物、土壤、植物等,宿主的感染来源于被污染的非动物环境。如钩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等,称之为污染人兽共患病。  3 流行因素  1 传染源广 人兽共患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性不严格,一种寄生虫可寄生于多种宿主。寄生宿主除人、犬和猫,还有多种哺乳类、禽类、鸟类、鱼类和爬行类等多种野生动物。感染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源广泛是CPCMA分布广、控制难的主要原因。  2 传播途径多 CPCMA的传播与流行,是生态系统中寄生虫种群流动时人和兽共同参与的过程。传播途径包括兽传兽、人传人、兽传人和人传兽,各种流行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感染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经口、经皮肤或黏膜、经接触、经飞沫、经胎盘、经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等多种先天和后天感染方式。  3 宿主普遍易感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多属非消除性免疫,未感染宿主因缺乏特异性免疫而易感。当具有免疫力的感染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后,这种特异性获得免疫也将逐渐消失,重新处于易感状态,很易发生再感染。对某些寄生虫的易感性除与免疫有关外,还与宿主的食性、生活习性等因素有关。  4 防治原则 CPCMA的防治常根据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监督管理制度,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而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应用疫苗接种的方法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以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已被国内外科学家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也是人们多年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2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疫苗研究  1 现状与需求 长期以来,无论对人或兽的寄生虫病防治都以药物驱虫为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的10年,驱虫药已成为动物药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约占世界动物药品销售额(18万亿美元)的四分之一〔4〕。至今,药物驱虫仍然在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大量化学药物的应用,出现了药物抗性寄生虫、化学药物残留以及药物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5〕。加之,寄生虫存在明显的再感染现象、抗虫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以及宠物主对疫苗预防的渴望和需求,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和商家的高度关注。一个寄生虫病疫苗防治的新领域正悄然兴起,一个潜在而巨大的宠物寄生虫疫苗商品市场将面临竞争。  2 疫苗研究进展 由于疫苗安全、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且易被消费者接受,所以人类对几乎所有传染病都提出疫苗防治的要求。虽然,寄生虫结构、抗原复杂、寄生部位和免疫机制特殊等原因给疫苗研制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以及盈利超过3万亿美元的宠物市场对疫苗的需求,对寄生虫疫苗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虽然,兽用寄生虫疫苗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至今,商品寄生虫疫苗绝大多数仍为活疫苗或致弱活疫苗。由于其存在保护率低、安全性差、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商业前景不容乐观(Bain,1999)〔6〕。而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可使寄生虫疫苗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成为现实,许多科学家对此寄予极大的期望(Alarcon等,1999)〔7〕。  1 原虫疫苗 原虫是引起CPCMA的重要病原。在医学研究领域人们在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锥虫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免疫学、基因组学和疫苗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研制了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贾第虫疫苗、弓形虫疫苗、隐孢子虫疫苗和球虫疫苗,目前已有几种疫苗上市销售(Olson等,2000;Augstine,2001)〔8,9〕。利什曼原虫疫苗的研究经历了全虫疫苗、重组疫苗和核酸疫苗的过程。1999年,研究证实LPG(lipophosphoglycan)是阻断传播中有希望的候选疫苗。目前,硕大利什曼原虫核酸疫苗保护性抗原基因有表面抗原gp63、LACK、PSA-2、表面抗原/gp46/M-2等。Handman等(2001)发现DNA疫苗也有治疗作用〔10〕,Mendez等(2001)用L major对C57BL/6小鼠免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接种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11〕。另外,还发现一种可诱导更高保护率的LACK蛋白,并在构建硕大利什曼原虫LACK DNA疫苗后,证实其能诱导Th1反应,可控制感染〔12〕。  Fort Dodge动物卫生组织(1999)研制的贾第虫疫苗,能减少或阻止犬和猫肠道内贾第虫包囊脱囊,最终实现疫苗接种动物体内无滋养体感染(Olson等,2000)〔13〕。1993年,英特威公司以致弱S48株刚地弓形虫研制弓形虫DNA疫苗“Toxovax”,用其滴鼻预防绵羊弓形虫病取得有效的结果。有关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Angus等(1996)用弓形虫SAGI重质粒免疫小鼠进行初步研究。周永安等(1999)用PcDNA3-p30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结果显示血清抗体升高,感染小鼠存活时间延长〔14〕。郭虹等(1999)将PcDNA-ROPI重组质粒以IFN-γ为佐剂免疫小鼠,结果显示NK细胞活性、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15〕。预防球虫病的重组疫苗正在研究中,用沙门氏杆菌作为载体表达的球虫抗原EalA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也在实验中(Song等,2000)〔16〕。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预防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可以人工建立的。  2 吸虫疫苗 人体吸虫均有脊椎动物保虫宿主,绝大多数都可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目前对其疫苗的研究主要见于血吸虫和片形吸虫。血吸虫疫苗研究也已经历了全虫疫苗(死疫苗、活疫苗、同种致弱活疫苗和异种活疫苗)到分子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发展过程。随着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或抗原基因不断被发现和鉴定,基因工程疫苗已成为主要研究方向。1998年,WHO/TDR在两个独立的研究室对几种曼氏血吸虫(Sm)疫苗候选分子进行了平行实验,并提出6个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包括28kDa Sm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97kDaSm Paramyosin(副肌球蛋白)、IrV-5(致弱尾蚴免疫血清筛选的抗原分子)、TPI(丙糖-膦酸酯异构酶)、Sm23(膜相关抗原)和Sm14(脂肪酸结合蛋白)。其中,GST已进入临床Ι期试验,paramyosin、MAP-4/TPI和Sm14抗原将按GMP标准制备用于临床试验,而IrV-5和MAP-3/Sm23被推荐采用DNA免疫的形式继续研究〔2〕。  1999年报道,肝片形吸虫分泌的组织蛋白酶L1和L2是重要的蛋白分子,参与免疫逃避、组织穿透和营养吸收等功能(Mulcahy等,1999;Spithill等,1999)〔17,18〕。用其接种牛,可减少虫负荷42%~69%,虫卵活力下降60%,若将其与高分子血红蛋白结合,保护率可增加至73%(McGonigle等,1995)。Piacenza等(1999)用其接种绵羊,保护率为60%,减卵率为71%~81%,将其与天然亮氨酸氨肽酶结合时,保护率可增加到79%〔19〕。肝片形吸虫其他蛋白分子,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种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牛的保护率分别是19%~67%和55%,但有关肝片形吸虫重组疫苗的试验未见报道(Spithill等,1999)〔20〕。  3 绦虫疫苗 绦虫也多引起人兽共患病,且中绦期幼虫寄生引起的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对宿主的危害更严重。用于预防带属(囊尾蚴病)和棘球属(棘球蚴病)绦虫的重组疫苗研究已获成功。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阿根廷分别实施的试验结果证明棘球蚴疫苗EG95对牛群感染的保护率达96%~100%。预防绵羊带绦虫感染的疫苗45W的保护率达92%以上,牛带绦虫疫苗预防牛的感染同样有效。EG95和45W抗原在六钩蚴表面表达,与抗体和补体结合,阻止六钩蚴逸出和移行,从而发挥保护免疫作用。其另一重要特性是能产生跨种保护,已证实绵羊带绦虫45W、To18t To16分子的复合物能诱导人工感染猪的保护率达93%。因此,在预防人类感染中有应用潜力(Lightowlers等,2000)〔21〕。Chabalgoity(2001)报道棘球绦虫六钩蚴的脂肪酸结合蛋白以致弱的鼠伤寒杆菌(LVRO1)表达形式口服接种犬,可产生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作者建议研究其他犬用候选疫苗时应用这种表达形式,因为鼠伤寒杆菌LCRO1对犬无害〔22〕。  4 线虫疫苗 钩虫疫苗的研究目标主要针对减轻虫负荷、减少宿主失血和增强交叉防御作用。早在30年代,Johns Hopkins公共卫生学院蠕虫学系用犬钩口线虫活的三期幼虫(L3)口服或皮下接种犬和鼠,可减轻虫负荷、减少肠出血。60年代,L3疫苗被研制成一种致弱活疫苗,70年代初投放市场。然而,因其不能抵御感染和再感染且价格昂贵而被淘汰。随后研究重点转向L3分泌抗原(Ancylostoma secreted protein, ASP)。目前,ASP-1和ASP-2类似蛋白在十二指肠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已得到分离和克隆。并有证据表明,ASP是有前景的疫苗候抗原〔23〕。  血矛属、奥斯特属和毛圆属消化道线虫,是牛、羊等动物最主要的寄生虫,在驱虫药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人们投入的研究精力也最多。有效的线虫疫苗是一种具氨肽酶A和M活性的110KDa的H11蛋白分子。H11在线虫微绒毛上表达并与抗体结合,可破坏线虫四期幼虫和成虫的摄食能力,对绵羊羔的保护率达90%以上。这种保护率与抗体滴度相关。因H11在自然感染时不具免疫原性,而被认为是一种“隐蔽抗原”(Newton等,1999)〔24〕。研究显示,捻转血矛线虫p100GA1在预防山羊异源感染时保护率为60%、虫卵减少率为50%。从众多的疫苗成分中提取能产生交叉保护的单一分子,或至少是少数几个分子已成为线虫疫苗研究的焦点。而“隐蔽抗原”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候选物。另一挑战是通过重组DNA等技术使疫苗研究产业化,重组H11、H-gal-GP和TSBP的研究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Knox等,2001)〔25〕。  5 节肢动物疫苗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牛、绵羊等经济动物相关的节肢动物(蜱、螨、吸血蝇、毛虱等)。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一种由大肠杆菌表达的Bm86基因工程疫苗〔TickGard (TM)〕,由澳大利亚生物技术所和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联合研制,用于预防牛的微小牛蜱(Willadsen,1995)〔26〕。此后,在酵母中也表达成功类似的重组疫苗〔Gavac (TM)〕并由古巴哈瓦那Heber生物技术科学院商品化生产(Garcia等,2000)〔27〕。该疫苗诱导的抗体可结合、溶解蜱肠细胞上的Bm86分子,从而干扰蜱的吸血行为,使其繁殖能力下降。1999年,澳大利亚生物技术所研制出第二代能产生强而持久免疫应答的微小牛蜱疫苗〔TickGard Plus(TM)〕。同年,加拿大批准一种预防牛纹皮蝇的蛋白酶“hypodermin A”重组疫苗上市销售(Pruett,1999)〔28〕。  3 寄生虫疫苗研究展望 上述证据表明,CPCMA种类多、流行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大。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有效预防和消除这类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接种疫苗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以防治寄生虫和节肢动物对宿主的感染或侵害是可行的。尽管已有多种寄生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大多数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率尚未令人满意。抗原分离与筛选、基因克隆与重组、高效表达、提高保护率交叉保护力等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当然,寄生虫疫苗制剂的研究和商品化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它涉及寄生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疫苗试验、产业化和商品化等许多环节。我们相信,随着免疫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寄生虫疫苗必将在CPCMA的防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寄生虫综述论文

我们的比较分析可以完成我了;爱邦尼

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其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host)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许多小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们更大的动物身上广义上来说,细菌和病毒也是寄生虫。  另外在社会学领域中,寄生虫还指泛那些依靠别人,自己不肯努力的人。 [编辑本段]特征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镪,依赖性愈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host specificity),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   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如跳蚤身体左右侧扁平,以便行走于皮毛之间;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多为长形,以适应窄长的肠腔。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历史漫长的肠内绦虫,依靠其体壁吸收营养,其消化器官已退化无遗。某些器官发达,如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极为发达,几乎占原体腔全部,如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以增强产卵能力;有的吸血节肢动物,其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软蜱饱吸一次血可耐饥数年之久。新器官的产生,如吸虫和绦虫,由于定居和附着需要,演化产生了吸盘为固着器官。   肠道寄生蛔虫,其体壁和原体腔液内存在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物质,在虫体角皮内的这些酶抑制物,能保护虫体免受宿主小肠内蛋白酶的作用。许多消化道内的寄生虫能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的方式获取能量。雌蛔虫日产卵约24万个;牛带绦虫日产卵约72万;日本血吸虫每个虫卵孵出毛蚴进入螺体内,经无性的蚴体增殖可产生数万条尾蚴;单细胞原虫的增殖能为更大,表明寄生虫繁殖能力增强,是保持虫种生存,对自然选择适应性的表现。

_html

寄生虫文献综述

你是要发表什么样的文章呢?是普通的散文还是学术论文呢?一般普通的散文只要投稿杂 志 3-10 天内就会给你打电话是否录用了,然后把稿费给你邮过来,但是学术期刊可以没有 什么稿费了,还要你自己付版面费用。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向作者

医学SCI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实验性或临床性)工作的书面总结,它是充分利用科学实践得来的论据,医学SCI论文,围绕主题假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或反驳等逻辑思维进行论证和全面概括科研工作和卫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出科研成果获经验教训,体现了具体科研的水平及参加科研工作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的科学态度。医学研究所设计的范围广泛,医学论文的种类繁多,题材也很多。因此,能否恰当的选择论文的题材,对于反映研究成果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一、论著类文稿论著是作者对具体选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有时也提出某些假说或观点。它是具体的单位和个人科研水平的反应,也是医学期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论文内容新颖、设计合理、方法正确、论证明确、结论可信。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 实验研究多为病因、病理、生理、药理、微生物、寄生虫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各种动物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实验:新药的提取或合成、药理及毒性试验:动物外科手术实验:某种疾病的兵员或病因的体外实验:某些药物的看该、抗菌、抗寄生虫实验:研究消毒、杀虫、灭鼠的实验研究。(二) 病例分析对临床各科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疾病(一般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的见解和建议,以提高疗效。(三) 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方法治疗某种疾病,对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等采取双盲法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包括疗效的高低、疗法和药物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和程度,并对其是否有推广应用价值及剂量疗程,提出评价意见。(四) 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人群内,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地方病、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规律,给予评价,并对治疗反感提出建议。二、综述类文稿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以某种专题为中心,收集近3-5年大量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消化、分析、归纳、综合、整理而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其内容场包括历史性回顾、目前状况、争论焦点、存在问题、未来展望和最新发展。它一般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人之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今后展望及建议,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发现、新原理和新技术等,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医药卫生科研信息。它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论文,不应是简单的文献对切。好的纹线总数常常由有经验的专家撰写,并帮助提出问题及研究方向。对研究生及年轻医务人员来说,撰写文章综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写作,可对某一专题邮较全面的了解,为指导科研临床教学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文献综述的特点是:综合性、新颖性和融合性。所谓融合性是指将客观资料和主管论断融为一体,用文献综述表达方式来论述。他的撰写格式一般由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来组成。三、病案报告类文稿病案报告一般可分为个案报告、临床病例讨论和病例综合报道等形式。(一) 个案报告这是临床工作中所谓一种论文形式,它主要是对在临床上遇到的特殊病例(包括罕见病例,具有特殊表现而使诊断困难的病例对药物治疗出现特殊反应的病例,误诊、误治值得吸取经验教训的病例,病情表现典型、具有明确的教学价值的病例等)用个案报告的形式报道。该类文稿一般只选一两例病例,最多不超过五例,其目的是发表之后,加深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并逐渐积累经验。个案报告的写作格式一般为文题、病例摘要讨论等,篇幅在1000字左右。个案报告的取材关键是诊断必须明确无误。对罕见、疑难病例应有手术、活检、尸体解剖检查的正式,或有其他目前公认的监测结果支持。对某种药物副作用的确定先应排除其他药物同时服用的可能,明确是哪种药物,并具有停用该药后,症状消失,在服用该药后,症状又重新出现的表现,诊断才确定可靠。(二) 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病例讨论时将临床上的疑难重症或较复杂的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力求得出正确的诊断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然后将讨论的内容简要的整理成文稿。通过讨论,汲取经验,接受教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启发和提高读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这类文稿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真实写照,也是活跃学术气氛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临床病例讨论包括以下内容:病例摘要、临床讨论、病理检查及病例讨论和总结等。(三)病例综合报道用以总结某一疾病的病例或者更多的病例的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期寻找出一定的规律性。依据病例数的多少,论文的形式不同,大样本病例的形式接近临床论著。一般写作格式是:问题、导言、临床资料、讨论和参考文献。四、述评类文稿述评类文稿主要是对某一些科研项目、研究专题或某一期刊的某一篇文章、某一本书籍的某章、节或某一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所进行的思想性、理论性、逻辑性和学术性评论,提出评论者的见解、主张、观点和意见,使原著的逻辑性、学术性和理论性更加完美。述评通常由某一方面的专家撰写,对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述评撰写的一般格式是前言、主体和总结。五、讲座类文稿讲座是指对某一专题或某一学科的讲授。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通过对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系统讲述,使读者了解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改善知识结构,更新技术知识,帮助基层医务工作者自学成才,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讲座的特点是:实用性、新颖性、系统性等。新颖性是讲座的核心。特别是高级讲座更要有新意,传播医学信息,促进医学科学的普及和发展。讲座写作要求重点突出,规范准确,精炼易懂,文稿质量高。讲座一般由前言、主体和参考文献三部分组成,有的讲座根据需要还可附有思考题。六、新技术与方法类文稿新技术与方法类文稿主要是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并说明其原理及有关知识。这类文稿在医学领域中有较大的实用性,它有利于新技术和新方法俄传播和推广,有利于提高诊疗和技术水平,并对医学科研起到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新技术与方法的写作范围很广,其内容包括新开展的各种手术方法、新诊疗方法、新的经验技术及其他辅助检查技术、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以及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等。新技术与方法类文稿的特点是,应具有描述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这也是写作的重点;要详细地介绍或探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原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事求是地总结或说明使用情况及其效果;需要认真客观的讨论和比较新、旧技术或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七、中医类文稿中医类文稿是产术或探讨祖国医药学术观点、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学术论文。目前中医文稿编辑加工尚无统一的规范要求,但文稿的撰写应有鲜明的中医特点,按照祖国医学的传统特色来写,符合中医学原理。中医文稿中颇具特色的医案医话是祖国医学进行学术交流,、传播和继承中医药学的一种文稿题材,具有中医文稿的基本特点、形式上表现了中医各家学派的独特风格。这类文稿的撰写要根据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基本精神,做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调理鲜 明。九、文摘类文稿文摘类文稿是对某一篇文章所作的简略、准确的摘录。应主要摘录论文的主题、研究方法、目的、结果和结论的资料。其内容实际上是二次情报,个别部分也可包括以次情报特称。按其目的可分为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压缩性文摘、专用性文摘四种。十、译文类文稿译文是报道国外医药卫生先进科学技术的一类翻译文稿。常以英文、日文、俄文、德文和法文等为翻译文种。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表达、核校、定稿四个连续的环节。译文要内容丰富、新颖、先进,选题要适合需要,反应迅速及时。译文要求概念清楚、逻辑严密、数据无误、文字简练,以规范化的汉语语言,确切而忠实的表达原作内容与风格。译者可根据我国的需要,根据援助的科学性、学术性、先进行、实用性进行翻译。译文文稿可分为翻译全文、节译或摘译及翻译文摘。十一、简报类文稿简报类文稿时间要报道某方面的科研成果、少量病例或工作经验的报告性文稿。十二、医学科普类文稿医学科普类文稿时以医药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为内容,用通俗性科技语言深入浅出的向广大群众介绍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使人类知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能力。医学科普类文稿有着明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其内容、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知识性医学科普论文它的任务是丰富读者的医药学基本知识,启迪思路,引发人们对生命奥秘的兴趣,获得各方面的医疗保健知识。写作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对象采用对话、浅说、趣谈、史话、自述等。(二)文艺性医学科普论文它运用医学科学艺术化手法,向读者传播医学科技知识和信息等。写作形式一般采用报告文学、医学小品、诗歌、童话、科幻小说、寓言、电视、传记等多种形式。(三)技术性医学科普论文它通过对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开拓读者的视野,了解医学科技的动态,增长读者的知识。这类文稿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介绍最实用、最先进的医学诊断、治疗和保健技术,也可采用适当的文艺手法撰稿。十三、医学新闻报道类文稿这类文稿是指对新近发生在医药学方面或卫生领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医药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推广应用情况、医学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职业道德、科研活动、学术交流、重要学术会议以及医药卫生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报道。医学新闻的报奥不仅应具有普通新闻的共性,如真实、准确、新鲜、及时、简短、用事实说话,传播医药学信息外,还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邓特点。医学新闻报道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题材多种多样。它的题材和普通新闻大致相同,可分为信息、通讯、特写、专访、会讯等,写作方法与技巧也因内容、对象不同而异。十四、会议文件转载或转载类文稿会议文件转载或转载包括一些全国性重要的医学学术会议的开幕辞、闭幕词、重要报告和讲话、会议纪要或重要的全国性和地区性专业会议讨论通过的学术总结、诊断标准、防治方案等。难和容易是相对的,祝你成功!

是有的,看到就好好珍惜,很难找了

寄生虫综述类论文

1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 主要种类 经文献检索,有记载的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至少有39种,约占CPCMA的56%,其中原虫病9种(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皮肤黏膜利什曼病、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非洲锥虫病、克氏锥虫病、等孢球虫病、贾第虫病)、吸虫病8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双腔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片形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8种(猪绦虫/囊虫病、牛绦虫/囊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裂头蚴病、裂头绦虫病、复孔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线虫病10种(钩虫病、膨结线虫病、毛细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犬恶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吸吮线虫病、颚口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棘头虫病1种(猪巨吻棘头虫病)和节肢动物病3种(蝇蛆病、疥螨病、蠕形螨病),病原涉及80多种医学寄生虫和节肢动物〔3〕。  2 生活史类型〔2〕  1 直接型 病原生物通过接触或媒介直接传播给易感脊椎动物或人,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发育、繁殖。如疥螨病、蠕形螨病等,称之为直接人兽共患病。  2 循环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如绦虫病、棘球蚴病等,称之为循环人兽共患病。  3 媒介型 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内发育、繁殖或既发育又繁殖,然后传播给脊椎动物或人。如疟疾、丝虫病等,称之为媒介人兽共患病。  4 污染型 存在脊椎动物宿主与病原体发育或储集的非动物环境如水、食物、土壤、植物等,宿主的感染来源于被污染的非动物环境。如钩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等,称之为污染人兽共患病。  3 流行因素  1 传染源广 人兽共患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性不严格,一种寄生虫可寄生于多种宿主。寄生宿主除人、犬和猫,还有多种哺乳类、禽类、鸟类、鱼类和爬行类等多种野生动物。感染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源广泛是CPCMA分布广、控制难的主要原因。  2 传播途径多 CPCMA的传播与流行,是生态系统中寄生虫种群流动时人和兽共同参与的过程。传播途径包括兽传兽、人传人、兽传人和人传兽,各种流行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感染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经口、经皮肤或黏膜、经接触、经飞沫、经胎盘、经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等多种先天和后天感染方式。  3 宿主普遍易感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多属非消除性免疫,未感染宿主因缺乏特异性免疫而易感。当具有免疫力的感染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后,这种特异性获得免疫也将逐渐消失,重新处于易感状态,很易发生再感染。对某些寄生虫的易感性除与免疫有关外,还与宿主的食性、生活习性等因素有关。  4 防治原则 CPCMA的防治常根据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监督管理制度,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而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应用疫苗接种的方法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以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已被国内外科学家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也是人们多年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2 宠物(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疫苗研究  1 现状与需求 长期以来,无论对人或兽的寄生虫病防治都以药物驱虫为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的10年,驱虫药已成为动物药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约占世界动物药品销售额(18万亿美元)的四分之一〔4〕。至今,药物驱虫仍然在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大量化学药物的应用,出现了药物抗性寄生虫、化学药物残留以及药物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5〕。加之,寄生虫存在明显的再感染现象、抗虫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以及宠物主对疫苗预防的渴望和需求,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和商家的高度关注。一个寄生虫病疫苗防治的新领域正悄然兴起,一个潜在而巨大的宠物寄生虫疫苗商品市场将面临竞争。  2 疫苗研究进展 由于疫苗安全、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且易被消费者接受,所以人类对几乎所有传染病都提出疫苗防治的要求。虽然,寄生虫结构、抗原复杂、寄生部位和免疫机制特殊等原因给疫苗研制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以及盈利超过3万亿美元的宠物市场对疫苗的需求,对寄生虫疫苗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虽然,兽用寄生虫疫苗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至今,商品寄生虫疫苗绝大多数仍为活疫苗或致弱活疫苗。由于其存在保护率低、安全性差、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商业前景不容乐观(Bain,1999)〔6〕。而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可使寄生虫疫苗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成为现实,许多科学家对此寄予极大的期望(Alarcon等,1999)〔7〕。  1 原虫疫苗 原虫是引起CPCMA的重要病原。在医学研究领域人们在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锥虫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免疫学、基因组学和疫苗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研制了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贾第虫疫苗、弓形虫疫苗、隐孢子虫疫苗和球虫疫苗,目前已有几种疫苗上市销售(Olson等,2000;Augstine,2001)〔8,9〕。利什曼原虫疫苗的研究经历了全虫疫苗、重组疫苗和核酸疫苗的过程。1999年,研究证实LPG(lipophosphoglycan)是阻断传播中有希望的候选疫苗。目前,硕大利什曼原虫核酸疫苗保护性抗原基因有表面抗原gp63、LACK、PSA-2、表面抗原/gp46/M-2等。Handman等(2001)发现DNA疫苗也有治疗作用〔10〕,Mendez等(2001)用L major对C57BL/6小鼠免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接种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11〕。另外,还发现一种可诱导更高保护率的LACK蛋白,并在构建硕大利什曼原虫LACK DNA疫苗后,证实其能诱导Th1反应,可控制感染〔12〕。  Fort Dodge动物卫生组织(1999)研制的贾第虫疫苗,能减少或阻止犬和猫肠道内贾第虫包囊脱囊,最终实现疫苗接种动物体内无滋养体感染(Olson等,2000)〔13〕。1993年,英特威公司以致弱S48株刚地弓形虫研制弓形虫DNA疫苗“Toxovax”,用其滴鼻预防绵羊弓形虫病取得有效的结果。有关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Angus等(1996)用弓形虫SAGI重质粒免疫小鼠进行初步研究。周永安等(1999)用PcDNA3-p30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结果显示血清抗体升高,感染小鼠存活时间延长〔14〕。郭虹等(1999)将PcDNA-ROPI重组质粒以IFN-γ为佐剂免疫小鼠,结果显示NK细胞活性、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15〕。预防球虫病的重组疫苗正在研究中,用沙门氏杆菌作为载体表达的球虫抗原EalA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也在实验中(Song等,2000)〔16〕。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预防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可以人工建立的。  2 吸虫疫苗 人体吸虫均有脊椎动物保虫宿主,绝大多数都可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目前对其疫苗的研究主要见于血吸虫和片形吸虫。血吸虫疫苗研究也已经历了全虫疫苗(死疫苗、活疫苗、同种致弱活疫苗和异种活疫苗)到分子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发展过程。随着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或抗原基因不断被发现和鉴定,基因工程疫苗已成为主要研究方向。1998年,WHO/TDR在两个独立的研究室对几种曼氏血吸虫(Sm)疫苗候选分子进行了平行实验,并提出6个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包括28kDa Sm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97kDaSm Paramyosin(副肌球蛋白)、IrV-5(致弱尾蚴免疫血清筛选的抗原分子)、TPI(丙糖-膦酸酯异构酶)、Sm23(膜相关抗原)和Sm14(脂肪酸结合蛋白)。其中,GST已进入临床Ι期试验,paramyosin、MAP-4/TPI和Sm14抗原将按GMP标准制备用于临床试验,而IrV-5和MAP-3/Sm23被推荐采用DNA免疫的形式继续研究〔2〕。  1999年报道,肝片形吸虫分泌的组织蛋白酶L1和L2是重要的蛋白分子,参与免疫逃避、组织穿透和营养吸收等功能(Mulcahy等,1999;Spithill等,1999)〔17,18〕。用其接种牛,可减少虫负荷42%~69%,虫卵活力下降60%,若将其与高分子血红蛋白结合,保护率可增加至73%(McGonigle等,1995)。Piacenza等(1999)用其接种绵羊,保护率为60%,减卵率为71%~81%,将其与天然亮氨酸氨肽酶结合时,保护率可增加到79%〔19〕。肝片形吸虫其他蛋白分子,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种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牛的保护率分别是19%~67%和55%,但有关肝片形吸虫重组疫苗的试验未见报道(Spithill等,1999)〔20〕。  3 绦虫疫苗 绦虫也多引起人兽共患病,且中绦期幼虫寄生引起的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对宿主的危害更严重。用于预防带属(囊尾蚴病)和棘球属(棘球蚴病)绦虫的重组疫苗研究已获成功。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阿根廷分别实施的试验结果证明棘球蚴疫苗EG95对牛群感染的保护率达96%~100%。预防绵羊带绦虫感染的疫苗45W的保护率达92%以上,牛带绦虫疫苗预防牛的感染同样有效。EG95和45W抗原在六钩蚴表面表达,与抗体和补体结合,阻止六钩蚴逸出和移行,从而发挥保护免疫作用。其另一重要特性是能产生跨种保护,已证实绵羊带绦虫45W、To18t To16分子的复合物能诱导人工感染猪的保护率达93%。因此,在预防人类感染中有应用潜力(Lightowlers等,2000)〔21〕。Chabalgoity(2001)报道棘球绦虫六钩蚴的脂肪酸结合蛋白以致弱的鼠伤寒杆菌(LVRO1)表达形式口服接种犬,可产生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作者建议研究其他犬用候选疫苗时应用这种表达形式,因为鼠伤寒杆菌LCRO1对犬无害〔22〕。  4 线虫疫苗 钩虫疫苗的研究目标主要针对减轻虫负荷、减少宿主失血和增强交叉防御作用。早在30年代,Johns Hopkins公共卫生学院蠕虫学系用犬钩口线虫活的三期幼虫(L3)口服或皮下接种犬和鼠,可减轻虫负荷、减少肠出血。60年代,L3疫苗被研制成一种致弱活疫苗,70年代初投放市场。然而,因其不能抵御感染和再感染且价格昂贵而被淘汰。随后研究重点转向L3分泌抗原(Ancylostoma secreted protein, ASP)。目前,ASP-1和ASP-2类似蛋白在十二指肠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已得到分离和克隆。并有证据表明,ASP是有前景的疫苗候抗原〔23〕。  血矛属、奥斯特属和毛圆属消化道线虫,是牛、羊等动物最主要的寄生虫,在驱虫药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人们投入的研究精力也最多。有效的线虫疫苗是一种具氨肽酶A和M活性的110KDa的H11蛋白分子。H11在线虫微绒毛上表达并与抗体结合,可破坏线虫四期幼虫和成虫的摄食能力,对绵羊羔的保护率达90%以上。这种保护率与抗体滴度相关。因H11在自然感染时不具免疫原性,而被认为是一种“隐蔽抗原”(Newton等,1999)〔24〕。研究显示,捻转血矛线虫p100GA1在预防山羊异源感染时保护率为60%、虫卵减少率为50%。从众多的疫苗成分中提取能产生交叉保护的单一分子,或至少是少数几个分子已成为线虫疫苗研究的焦点。而“隐蔽抗原”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候选物。另一挑战是通过重组DNA等技术使疫苗研究产业化,重组H11、H-gal-GP和TSBP的研究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Knox等,2001)〔25〕。  5 节肢动物疫苗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牛、绵羊等经济动物相关的节肢动物(蜱、螨、吸血蝇、毛虱等)。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一种由大肠杆菌表达的Bm86基因工程疫苗〔TickGard (TM)〕,由澳大利亚生物技术所和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联合研制,用于预防牛的微小牛蜱(Willadsen,1995)〔26〕。此后,在酵母中也表达成功类似的重组疫苗〔Gavac (TM)〕并由古巴哈瓦那Heber生物技术科学院商品化生产(Garcia等,2000)〔27〕。该疫苗诱导的抗体可结合、溶解蜱肠细胞上的Bm86分子,从而干扰蜱的吸血行为,使其繁殖能力下降。1999年,澳大利亚生物技术所研制出第二代能产生强而持久免疫应答的微小牛蜱疫苗〔TickGard Plus(TM)〕。同年,加拿大批准一种预防牛纹皮蝇的蛋白酶“hypodermin A”重组疫苗上市销售(Pruett,1999)〔28〕。  3 寄生虫疫苗研究展望 上述证据表明,CPCMA种类多、流行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大。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有效预防和消除这类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接种疫苗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以防治寄生虫和节肢动物对宿主的感染或侵害是可行的。尽管已有多种寄生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大多数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率尚未令人满意。抗原分离与筛选、基因克隆与重组、高效表达、提高保护率交叉保护力等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当然,寄生虫疫苗制剂的研究和商品化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它涉及寄生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疫苗试验、产业化和商品化等许多环节。我们相信,随着免疫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寄生虫疫苗必将在CPCMA的防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读了它我才知道,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去买书《昆虫记》

人体寄生虫论文综述

人体内一般没有寄生虫,只有细菌体表可能有,如螨虫等

不错,要注意卫生。。。不过貌似N多年在食堂吃饭都没什么问题。。。

_html

你是学医的还是什么专业的?看你这题目应该是预防类的医学专业把?论文还有什么其他别的要求吗?

  • 索引序列
  • 寄生虫论文综述
  • 寄生虫综述论文
  • 寄生虫文献综述
  • 寄生虫综述类论文
  • 人体寄生虫论文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