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完整的教学设计格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教案

查一篇文章再加上题目,题目顶上面,用枝藤做花边,就大功告成

第三单元 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及第24页“想想做做“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 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小组活动 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 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想想做做”第2题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排版要求

完整的教学设计格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学生分析: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2、本节主要内容3、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4、课时要求四、教学理念五、教学策略六、教学环境七、教学过程希望对你有用、、、、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

预设定好word模板就是了 模板位置好像在C盘里面 百度一下

word好像没有这么些个功能吧。只能是设定如图这些功能,具体怎么用,你百度一下,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教程的。

你可以用Focusky这个工具制作教案幻灯片,操作简单,可以轻松上手制作。如何用Focusky制作教案幻灯片?首先文字上可以适当添加艺术字,提高文字美感;色彩搭配可以选择不同颜色,但要注意颜色之间的协调;图片选择上要突出主题,在排版上要注意好间距,合理控制好大小;而且它支持多种公式符号,自由输入,轻松编辑各种数学公式没压力;如果你想做出更炫酷的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FS软件的动画效果,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Focusky的功能十分齐全,不仅可以满足多种幻灯片制作需求,还能一键套用模板编辑制作,简单方便,只需替换内容即可,做出来效果很不错,你可以试试

教学能力比赛教案的排版美化技巧如下:一、结构要完整,可以插入封面、封底、背景图片、目录和页眉页脚等,这样文档的结构不仅完善,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整个文档的可观赏性;二、教案内容建议少用文字多用表格,不建议出现大段的文字描述,可以将冗长的文字描述转化成表格或者流程图等图表形式呈现,这样不仅可以表述得更加清晰有条理,也可以大大增强文档的观看效果。三、建议统一格式,在字体大小、表格属性、行间距、页边距等格式上要统一设置,同类内容格式要统一。

教学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正所谓教无定法,既然如此那么教案也就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一般包括下面几个要点和步骤:  标题  教学目标  一、  二、  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难点:  解决办法: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1.  2.  3.  三、整体感知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五、总结笨课所学内容  ————————————————————————  语文教案教案示例:  16 《名人传》序  教学目标  一、从作者的认识角度正确认识作者给当时欧洲时代所下的定义,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二、体会作者强调的精神对人类的引领力量,了解英雄所起的作用。 三、懂得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对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名人观、英雄观。  难点:辩正地认识作者给欧洲和名人所下定义的内涵。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文章,深入领会。  学生活动设计  快速阅读、精读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正是这种思想,使得罗曼·罗兰对名人、对英雄有了他独特的评判标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这篇《〈名人传〉序》。  二、明确目标  1.从作者的认识角度正确认识作者给当时欧洲时代所下的定义,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2.体会作者强调的精神对人类的引领力量,了解英雄所起的作用。 3.懂得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对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  课文是作者为《名人传》写的自序。在这篇序言中,首先为名人下了定义:名人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辈,也不是那些位尊权重之流,更不是万众欢呼簇拥之星。真正的“名人”是具有仁慈的胸怀、坚毅的品格,以精神的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人类增添勇气,为人类指明方向的人。 作者这样下定义,是有其深刻认识的。在课文中,作者分三个部分,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平庸的时代。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上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二)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作者目中的英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三)英雄的作用。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 阅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需要英雄?作者心目中的“名人”“英雄”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对“名人”的品格、心灵是否有补充认识呢?  [讨论明确] 因为平庸的时代,充满自私自利卑下的风气,让人“窒息”,所以作者呼唤英雄;不甘平庸生活、不屈服于物欲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们需要英雄的指引、激励;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历经苦难的磨练,以仁慈之心,伟大的品格,映照出乎庸时代的可鄙,带领人们走出自私自利的世俗氛围,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的伟人。  2.[提问]这篇文章,许多语句意味隽永,含义深刻。仔细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的认识。  (1)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3)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明确]  (1)“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2)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3)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3.[提问]课外阅读《名人传》,搜集贝多芬的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名人”的“首席”送给了贝多芬?  [明确]作者把“首席”送给贝多芬,是因为贝多芬最符合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仁慈,伟大的人格,命运的磨难,作为音乐家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巨人三传》。  【背景材料】  一、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经历,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贝多芬传》译者序及原序  译 者 序(傅雷)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译了本书。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现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由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  此外,我还有个人的理由。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青的一代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为完成介绍的责任起见,我在译文以外,附加了一篇分析贝多芬作品的文字。我明知道是一件越俎的工作,但望这番力不从心的努力,能够发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译 者  三十一年三月  原 序  二十五年前,当我写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时,我不曾想要完成什么音乐学的著作。那是1902年。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我逃出了巴黎,来到我童年的伴侣、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我的贝多芬那边,寻觅十天的休息。我来到篷恩,他的故里。我重复找到了他的影子和他的老朋友们,就是说在我到科布楞兹访问的韦该勒底孙子们身上,重又见到了当年的韦该勒夫妇。在曼恩兹,我又听到他的交响乐大演奏会,是淮恩加纳指挥的。然后我又和他单独相对,倾吐着我的衷曲,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那些潮湿而灰色的四月天,浸淫着他的苦难,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悲哀,我跪着,由他用强有力的手搀扶起来,给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礼,在他祝福之下,我重又踏上巴黎的归路,得到了鼓励,和人生重新缔了约,一路向神明唱着病愈者底感谢曲。那感谢曲便是这本小册子。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被班琪拿去披露。我不曾想到本书会流传到朋友们的小范围以外。可是“各有各的命运……”  恕我叙述这些枝节。但今日会有人在这支颂歌里面寻求以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渊博的著作,对于他们,我不得不有所答复。我自有我做史家的时间。我在《亨特尔》和关于歌剧研究的几部书内,已经对音乐学尽了相当的义务。但《贝多芬传》绝非为了学术而写的。它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底一支歌,在苏生与振作之后感谢救主的,我知道,这救主已经被我改换面目。但一切从信仰和爱情出发的行为都是如此的。而我的《贝多芬传》便是这样的行为。  大家人手一编的拿了去,给这册小书走上它不曾希望的好运。那时候,法国几百万的生灵,被压迫的理想主义者底一代,焦灼地等待着一声解放的讯号。这讯号,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了,他们便去向他呼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仿佛弥撒祭中唱《神之羔羊》时的教堂,——谁不记得那些痛苦的脸,注视着祭献礼,因它的启示而受着光辉的烛照?生在今日的人们已和生在昨日的人们离得远远了。(但生在今日的人们是否能和生在明日的离得更近?)在本世纪初期的这一代里,多少行列已被歼灭;战争开了一个窟窿,他们和他们最优秀的儿子都失了踪影。我的小小的《贝多芬传》保留着他们的形象。出自一个孤独者底手笔,它不知不觉地竟和他们相似。而他们早已在其中认出自己。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  我把本书重读了一遍,虽然残缺,我也不拟有所更易。因为它应当保存原来的性质,和伟大的一代神圣的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的时候,我纪念那一代,同时颂扬它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教我们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师。  罗曼·罗兰  1927年3月  (选自《巨人三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设计的排版格式

word好像没有这么些个功能吧。只能是设定如图这些功能,具体怎么用,你百度一下,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教程的。

  • 索引序列
  •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 教学设计排版要求
  •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
  • 教学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 教学设计的排版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