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论文读书报告范文3000字

论文读书报告范文3000字

发布时间:

论文读书报告范文3000字

这是高中作业吧

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我从***开始就着手收集毕业论文的资料,包括*****等资料。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方法等),获得了***,这对我的毕业论文****。(帮助、作用)论文资料的汇总、理解(自己的话总结,与论文内容相关)论文的资料收集和撰写过程*****,知道了***得出了***结论。(最终总结,收获。)

读书报告论文3000字

除了看到好看的小说我会难以抑制的一直阅读下去——我的人生里也有好几次因为看小说一直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在事后每次都会痛定思痛的反思“自控力”和呼唤“理智”——似乎很少有事物能够让我自主的长时间聚焦。 我日日都读书,但是每日阅读的极限时间大约也就是两个小时——似乎无法在一日内长时间阅读。这大致与我读的书的种类有关。选入我定课的书有两种,一种是当初类似于四书五经之类的“智慧浓缩”的书——每读上几页都有大段大段的批注可以写,其内包含着方方面面的智慧,看久了会有种大脑“数据溢出”、“消化不能”的感觉——还有就是类似于我现在读的《巴菲特自传》这种了。这本自传的大部分内容中,我要读很久或许才有一两处值得批注的地方,越往后读越是如此,因为多数人成功的燃料大部分源自天生或者幼时的际遇,这些优点贯穿他们的一生,然而对于其壮年之后却鲜有改进——所以一本传记往往前百分之二十我能做下最多的记录和得到最多的收获(当然这本自传更多的是事件的记录——颇似流水账——而不是心路变化的探寻或者意志力量的发掘)。一本传记的深度除了与作者的水平相关外,更多的是传记所描写的人的深度。老毛,曾国藩等的传记从头到尾都能给我很多的启发——他们的功业需要的是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能力,包罗万有远超常人。这种人的一生不断的在挑战,而且往往是各种不同的挑战,所以培养和展现了各种品质。对于我刚刚读的巴菲特先生的传记——虽然他亦是有着超人成就的世界首富,投资之神——但是我不得不说一本八百页的自传是有些长了(他的一生的挑战全都有些类似——找到好的投资,赚更多的钱)。 我实在是不愿意表达出任何的冒犯之意,但是巴菲特先生在投资和股票这些“术”上有着或许是人类历史上巅峰的水平,但是他并没有展现出一个非凡的伟人那种宏伟的力量,意志以及最重要的,抱负。做一个不太合适的比喻,一个在股票投资上技艺非凡的人和世上最好的钢琴大师属于一个级别的成就,用一个词来形容,巨匠,或许合适——但是由于前者是关于累积财富,所以远远收到超过后者的追捧和尊重。巴菲特先生是一个在投资上超凡入圣的普通人——但不是一个伟人。然而在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后,能够始终保持作为一个普通人,这或许是他最不凡的地方了。 所以在这篇自传中,我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这一超凡的“技艺”上。 一个登峰造极的技艺当然不仅仅需要雄厚的知识以及出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性格以及理念(比如价值观等)。从巴菲特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优秀投资者所需要的所有要素。首先必须提及的就是他的专注。巴菲特先生和比尔盖茨是非常要好的挚友,当他们第一次相见时被人问起那个因素对他们的成功最为重要,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回答了专注。巴菲特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金钱的强烈的企图心(他爱钱,节约,乃至吝啬。一直到年纪很大了才开始看开了,开始搞慈善)。他十几岁就想法设法的做生意,挣钱,乃至于中学在学校里是知名的差生,成绩全是C或者D(不过其本人不得不说很有天资,后来认真学习还是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变化如此之大,也不知道其参议员父亲是否起到了什么因素——请原谅我无证据的揣测)。对于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人来说,他们非常专注,非常清楚自己希望从事一生的职业是什么,对他们而言,其热衷的事业决定了学校对于他们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巴菲特进入哥大希望师从格雷厄姆学习投资,而盖茨从哈佛退学追求事业,这两种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性质。很多人用比尔盖茨举例,作为不认真学习的借口——实际上盖茨一直认真学习奋斗,只是对他而言,继续在学校学习,已经没有了足够的价值。若是一个人非常专注而明了自己的道路,同时在学校继续学习并无法给他带来超过自我学习的帮助,那么退学我看也是有魄力的明智之举。第二就是投资者必备的冷静和控制——一如我之前文章提到过的传奇交易员们的一大共性。巴菲特充满了对金钱的欲望——他的一生大半部分都是围绕着赚钱,赚更多的钱——然而他的欲望在给了他强烈的推动力之余并没有左右他的判断。他永远保持冷静,并且依靠理智而非冲动和赌性做决定。他的投资信条:如果无法控制风险,就放弃可能的财富;这正是最好的写照。第三则是独立思考。一个优秀的投资者要学会从别人那里借取想法——一个好的idea是可以复制的——但同时,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也一定要保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这种“独立”才是你获得他人无法获得的回报的来源——正如投资理论所阐述的,公开消息中不存在套利机会,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价值。巴菲特的名言就是很好的写照:当他人贪婪时你要胆怯,当他人胆怯时你要贪婪。当所有人都在为2000年初的高科技股市疯狂的时候,只有巴菲特固执的说高科技股已经过高了,并且坚定的不买任何高科技股票——所有人都在说巴菲特已经老了,愚蠢了,跟不上时代了。之后,高科技股确实继续猛涨了一段,但是最终泡沫破裂,巴菲特幸免于难。巴菲特认为高科技股过高是独立思考,而他从不买高科技股则是压制欲望——他说自己对于这些互联网高科技的东西毫无了解,而他对于不了解的东西绝不投资;当然他错过了英特尔和微软股票疯长带来的巨额盈利机会,但是正是这种坚持和自我控制,使他成为“投资界的圣人”。第四则是对于名声以及信誉的绝对原则——不做任何过线的事情。巴菲特极其珍视自己的商业名声与信誉,对于信任自己的人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在他决定关闭自己的合伙公司之后,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信任他的合伙人们找到值得信赖的下家。包括九几年他担起所罗门公司的主席重任尝试拯救这个深陷丑闻危在旦夕的华尔街之王,也是将声誉放在很前列的位置。第五则是他作为一个大资本家,一个商人的精明吧。巴菲特似乎是个温和的人(当然是按照自传中的描写),但是在商业谈判中他就会变得狠辣而精明。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声誉来压低价格,而且通常不留余地。 在以上所有的描述之外,最令我敬佩的倒是他在成为一个大富豪之后依然保持的朴素生活以及一份对于他人的善良。与他的妻子苏珊的“极为热于助人”不同(各种基金会,各种慈善,捐款,帮助别人),巴菲特非常吝啬——哪怕对于亲人也一毛不拔(直到年纪老了以后才有所改观)。虽然如此,但是巴菲特自己也从不奢侈浪费。在受到盖茨等人的影响之后,最后他更是决定将大部分财富在死后捐给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会——一个嗜钱如命的资本家到了晚年,终于做出了伟大的突破。

大学作业么,怎么我的和你一样的?

名著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这里有很多名著读后感:

论文阅读报告范文3000字

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我从***开始就着手收集毕业论文的资料,包括*****等资料。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方法等),获得了***,这对我的毕业论文****。(帮助、作用)论文资料的汇总、理解(自己的话总结,与论文内容相关)论文的资料收集和撰写过程*****,知道了***得出了***结论。(最终总结,收获。)

这是高中作业吧

文献阅读报告范文3000字

+98+9+98+8+7987968979868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2010年05月05日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作者的传记;   作者其他作品;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 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划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 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 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 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  -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 由此,读书心得报告的格式,一般有下列几项:  一、书名  二、著者  三、出版社  四、页数  五、内容概要  六、读后心得  七、评语  八、附注  ●以下就这格式,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另外,除了封面要写校名、自拟的题目、专业、学号、姓名、读书时间之外,正文第一行要居中写上自拟的题目,且字数不超过20,允许有副标题。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有无数的学者对它进行阅读与研究,而且,随着每位阅读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同,阅读时的视角也不同。《理想国》除了被认为是哲学著作外,最多的就是被看作是关于政治与法律的著作了。笔者作为哲学系的学生,阅读时运用的是哲学的视角。 《理想国》被广泛的阅读与传承,学者们对其内容早以熟悉不过了。然而,《理想国》中最为人所乐道的,莫过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我们先来看看“洞穴比喻”的描述: 苏格拉底:……,让我们想像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像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1] 柏拉图这个场景的描述,就是对现实的描述。这基础在于柏拉图认为俗世中的人都是无知的,现实世界也是不真实的,我们看到的,触到的,感觉到的,只不过是影子。我们看似自由,其实是像比喻中的人一样,被绑住不能动。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被意见世界的种种所迷惑,不能达到理念世界,而理念世界又不轻易直接地显现,因此,我们如同囚犯般被禁锢。 我们再看: 苏格拉底:接下来让我们想像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举着用木料、石料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假人和假兽。而这些过路人,你可以料到有的在说话,有的不在说话。 格劳孔:你说的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和一些奇特的囚徒。 苏格拉底:不,他们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你且说说看,你认为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而外,他们还能看到自己和同伴们的什么吗?……[2] 这是一个看似有趣其实严峻与悲哀的场面。为何严峻,因为“他们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为何悲哀,因为囚徒们所追寻的是事物的影子。我们生活的就是如此的一个世道,人人忙忙碌碌,所追求的只不过是幻影。就因为他们看不到真正的光亮,触不到至善的太阳。于是,有一些自觉到这样的人,挣脱掉束缚,开始走出洞外,追寻真正的光亮。然而,对于习惯了洞穴生活的人来说,至善理性的太阳无疑是刺眼的。他们还不能直接观看它,需要灵魂的转向。 苏格拉底:于是这方面或许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即一种使灵魂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它不是要在灵魂中创造视力,而是肯定灵魂本身有视力,但认为它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该看的方向,因而想方设法努力促使它转向。”[3] 柏拉图还是肯定人性的,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转向,认识真实的事物,不像其它一些哲学家那样彻底否认人性。但是,灵魂得以转向,并进入理性世界的人,是极少数的。柏拉图认为这些人,就应该管理国家,作为“哲学王”统治那些囚徒般的民众。他通过苏格拉底之口,无比赞赏这些人,因为这些人能够“…在看到某个灵魂发生迷盲不能看清事物时,不会不加思索就予以嘲笑,他会考察一下,灵魂的视觉是因为离开了较光明的生活被不习惯的黑暗迷误了呢,还是由于离开了无知的黑暗进入了比较光明的世界,较大的亮光使它失去了视觉的呢?于是他会认为一种经验与生活道路是幸福的,另一种经验与生活道路是可怜的;如果他想笑一笑的话,那么从下面到上面去的那一种是不及从上面的亮处到下面来的这一种可笑的”[4] 一个哲学家做统治者的国度,是柏拉图等哲学家梦寐以求的,因此,他才写下《理想国》,并以“洞穴比喻”突出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柏拉图想做王。正是由于有如此的讨论,《理想国》被看作是关于政治的著作,在我看来,这最多只是“政治哲学”的著作。按我的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政治著作关心具体的城邦事务,而政治哲学只关心如何处理民众,城邦与哲学家的关系。柏拉图在看到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城邦处以死刑后,深觉哲学家与民众的矛盾,于是用《理想国》为哲学家辩护,并试图早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洞穴比喻”除了是描述人从无知到有知的状况外,更多的是描述无知的人与有知的人的关系。“洞穴比喻”就是《理想国》政治哲学的集中体现。 对《理想国》在内容上进行了一番阅读之后,既然我们提到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就无可避免的涉及斯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视角,下面,我们对柏拉图的“情节辩证法”作一些剖析与讨论。 对于柏拉图的辩证法,传统的观点所注重的,是柏拉图在作品里对苏格拉底不同辩论场景刻划中所表现出来的辩论技巧,然而我们将要探讨的,却不是这种柏拉图的辩证法。 柏拉图的作品,首先是文学文献,而不是哲学文献。因此,我们重视他的文学手法,了解他是“如何写”,亦即“情节辩证法”。我们先来看《理想国》的开头。 《理想国》发生的场所,是在城邦外,是在比雷埃夫斯港,是边缘地带。而整个《理想国》主要讨论的,是正义问题。如果我们要从“情节辩证法”的角度考虑,就必须十分注意柏拉图写的每个对话所发生的地点。讨论正义要在城外,可以说是因为没有城邦是正义的,除非哲学家做王。所以《理想国》所讨论的理想国家是一个乌托邦,是无法实现的,然而柏拉图还是用如此多的篇幅进行讨论,他是在反讽。反讽很多的用在苏格拉底的身上,反讽是自身的冒险性,反讽的人知道自己滑稽可笑,但却保有了人格与魅力。《理想国》里对灵魂进行了三分,欲望就代表政治,而柏拉图另一篇著作《会饮》,就是以欲望的讨论为基础。《会饮》开头的场景也很重要:阿波罗多洛斯说他是在“进城”的路上遇上格劳孔的(172a)。 “进城”意味着他们是在城外,但他们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却是谈论城邦里的事的。我认为它的意思是说,谈论城邦是危险的,会与城邦里的一些人产生冲突,所以,要在外进行。所以,柏拉图的辩证法不仅体现在一篇作品中,同时体现在各作品之间。“城外”在这两个作品中,就同为讨论的内容进行了解释。解释为什么可以谈论危险的城邦里的事。人出城还意味着对自身的反省,因为你不先跳出你要思索的那个环境,是不能得到什么新的见地的。我们的老祖宗不是也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吗?所以说边缘地带一直以来都是思想争斗与变革的起点,从这一点上来看当今中国的改革,也不失其意味。 《理想国》的最后是要将诗人赶出城邦。这是一个困境,而更大的困境是,柏拉图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诗人。诗歌是广泛流传的,是供一般人吟诵的,流传本身就意味着可以教授,所以诗是可以用来教育广大民众的。那柏拉图是否要利用诗歌进行哲学教育呢?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 柏拉图最为关注的,是真理是否可教的问题。柏拉图意义上的真理,是形而上学。一般的哲学,柏拉图认为是显白公开的,而形而上学则是隐秘的,是要秘传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并不是所有人,更确切地说是只有少数人接受形而上学,而大多数的民众都是反对形而上学的。如果将形而上学公开,必将引起哲人与民众的冲突,结果很有可能像苏格拉底那样。刘小枫老师在一篇关于诺斯替派的名为《真理为何要秘传》的文章中,将哲学家(或者是接受了真理要秘传的哲学家)分为三类:关心民众生活的;关心与民众关系的;激进,离世的。柏拉图就是属于关心与民众关系的,他要将哲人与形而上学保存下来,就不能公开地与民众冲突,这一点是柏拉图的情节辩证法里最为意义深远的。 对柏拉图情节辩证法作深入的理解与分析,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良好的哲学功底,笔者在目前是远没有这种能力,所以上面的对《理想国》一小段的分析,是建立在柏拉图课程学习与老师传授的阅读视角上的。在承认这种源于斯特劳斯的柏拉图式的阅读以后,在此想脱离大量阅读作一小小的猜想。柏拉图的一系列讨论“什么什么本身”的作品,如讨论勇敢的《拉凯斯》、讨论知识的《美诺》以及讨论友谊的《吕西斯》,都运用了繁复的辩论,到最后却都是没有得出答案。这可能让以追寻答案为阅读目的的人不得以满足。我认为这也是柏拉图一贯的“高贵的谎言”。这些关于“本身”的询问,其实是形而上学。柏拉图不给出答案,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对人们进行筛选。哲学是种冒险,同时也需要有耐性。柏拉图这样做是让那些心智不高的人自然地放弃形而上学,而让形而上学继续秘传下去。当然,这样的猜想是否“郢书燕读”,还需要长时间的阅读与研究。 柏拉图的著作就是有如此的魅力。很多关于哲学与哲人本身的问题,都不能从文本的内容上直接得到,而需要进行情节分析。学习柏拉图的作品,必须考虑到这样的一种阅读方法,意识到秘传的是什么。

论文读书报告范文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删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类型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   (1)书名、作者、出版社;   (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各章节标题或主题;   (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评价;   (4)对书的印刷质量作一评论。

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我从***开始就着手收集毕业论文的资料,包括*****等资料。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方法等),获得了***,这对我的毕业论文****。(帮助、作用)论文资料的汇总、理解(自己的话总结,与论文内容相关)论文的资料收集和撰写过程*****,知道了***得出了***结论。(最终总结,收获。)

读书报告的格式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读书报告格式1.用纸:标准A4纸,页面设置:上5cm下5cm;左5cm右5cm字间距:标准行间距: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2、封面设置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副标题:4号楷体字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3、正文正文小四号宋体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4、参考文献格式(1)著作类一般著作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译著类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2)期刊类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3)报纸类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4)网页类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04年12月3日。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书名。著者。出版社。页数。5内容大意。读后心得。评语。

  • 索引序列
  • 论文读书报告范文3000字
  • 读书报告论文3000字
  • 论文阅读报告范文3000字
  • 文献阅读报告范文3000字
  • 论文读书报告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