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文献综述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文献综述

现在的家长已经改变了观念,孩子不能多生,但是一旦孩子生下来就一定要给孩子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在幼儿园就对孩子要求很高,老师适应这种要求积极推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极大的危害。那么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和危害到底有哪些呢?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1、传统的育儿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着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极尽所能的教孩子各种知识,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甚至,以自己的孩子学得知识多为傲。孩子回到家里,家长第一句话,不是问“今天在幼儿园过的开心吗”,而是,“今天学的什么啊,你说给妈妈听一下好不好”。说得好,家长会进行表扬,说得不好,免不了一顿斥责。2、家长观念引领的幼儿园课程选择。在我国,学前教育最近几年被列为教育发展的重点。过去,民间办园、公办幼儿园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开设和管理自然会存在种种问题。民间幼儿园既需要资金,又缺少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就使得不少幼儿园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家长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为了争取生源,必须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于是,幼儿园罔顾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开设各种英语、数学、拼音、识字等小学类课程,甚至,还会布置作业。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 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如果你家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内容 ,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好事,一定要积极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改变教育方式,或者是给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孩子的幼儿园,否则你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以后学习上出现难以消除的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文献综述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家长们都太急功近利了,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产生的危害就是,造成孩子的厌学,身心不健康。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文献综述

1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已由早期的中职幼儿师范转为中职幼儿师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大学组成的梯级培养;专业结构也形成了由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组成的立体式培养,近年来,各地又在探讨培养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各层次院校培养过程中,又按照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形成了按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如: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前教育体育方向、学前教育艺术方向等。此外,随着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呼吁下,各省又展开了针对现有幼儿园教师的“国培计划”,此项计划的展开为提高现有各级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几年是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幼儿园师资缺口很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部分幼儿园对刚刚毕业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工作能力作以了解,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对工作的适应性慢、在某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与教育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等。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当前,我国开展学前教育培养工作的院校层次完善,各个层次的院校在其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侧重点也略有不同,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学者王剑兰曾经对我国培养学前教育的中专、专科和本科三种培养层次的教育培养模式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师侧重艺体技能训练,本专科侧重专业理论的学习;本科比专科更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专科比本科较重视艺体技能的学习训练”。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其中各类层次幼儿园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和一些双语幼儿园不仅仅看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学历,更加重视其综合职业能力。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各项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了相关规定。笔者依据相关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走访部分幼儿园,在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概括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基本素质与能力基本素质与能力是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工作人员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它是能够完成学前教育工作的最低保障。具体要求如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对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并能进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2专业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工作人员区别于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它是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工作和国家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素质与能力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每个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关心热爱幼儿,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②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在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在努力发现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着自身的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完善个性等心理活动。但就个体的发展而言,有共同的规律也存有个体的差异,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并应努力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儿童发展,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③能够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能力。应该熟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并能够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儿童发展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有机整合成促进儿童科学发展的连贯课程体系。④能够创设和利用适合儿童发展环境的能力。环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儿童在其生长过程中应有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应能为儿童创设一种安全和谐,能够促进儿童成长、学习和游戏的教育环境,以利于儿童的情感、态度、身体等全面发展。⑤应急事件处理与教育的能力。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儿童的活动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教学活动,偶尔会有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学前教育教师应冷静处理相关问题并应利用事件的规律对儿童展开教育活动,此类教育形式通常是儿童乐意接受并记忆深刻的活动。⑥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儿童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出不少优秀教学经验,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良好的贡献。然而,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学前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学前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⑦组织和管理能力。虽然学前教育的工作大多在幼儿园开展,但是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完成这一活动,在完成相关活动过程中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此次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锻炼自身组织和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在日后儿童教育工作中组织协调各方资源,为儿童教育工作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文艺素养与能力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并具备一定的艺术能力。人的文艺爱好源自遗传和从小的耳濡目染,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文艺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在相关方面的兴趣和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加强各方面的文艺素养与能力。(3)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学前教育工作主要从事儿童教育与管理,为了能够积极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儿童教育的发展规律,研究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并用以指导儿童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注意培养自身科学研究的能力,为成为未来一名研究型幼儿教师而努力。(4)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当前,教育界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利用各种信息媒体和技术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学习效果,而且会逐渐培养儿童的信息意识。因此,具备信息意识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能力。(5)具有与国外学前教育合作交流的能力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瑞吉欧•艾蜜莉亚(ReggioEmiliaApproach)等学前教育体系对我国各大幼儿园办学理念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一门及以上的外语,并加强口语交流能力,为将来在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做准备。

幼儿教育小学化文献综述,2000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家长们都太急功近利了,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产生的危害就是,造成孩子的厌学,身心不健康。

  • 索引序列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文献综述
  • 幼儿教育小学化文献综述
  •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文献综述
  •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文献综述
  • 幼儿教育小学化文献综述,2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