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农业环境学论文

农业环境学论文

发布时间:

农业环境学论文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从中得到启示。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6]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9]今人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水更是须臾不可或缺。如水稻,《天工开物》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水成为发展水稻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于是中国历史上就有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故事发生。上述因素,古人统称之为“土”,“土气”或“地气”、“水土”。不同的土壤是有不同的物产,它们之间的引种是不可能的。即使强行为之,不是死亡,就是变异。于是有“桔逾淮而北则为枳”,“芜菁南种则为菘”的说法。狭义的天,指的是环境中的气候因素。气候随季节而变化,故称之为天时,用之于农业称之为农时。《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吕氏春秋·审时》更从“得时”和“先时”、“后时”对六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生产效果作了细致的对比。来论证“时”对庄稼生长的极端重要性。宋人将地势引入到农时之中,提出天时有“地势高下之不同”[10],认为“高下之势既异,则寒燠肥瘠各不同。”[11]元代农学家更将时与地(纬度和海拔高度)结合起来。不仅指出了气候寒暑与纬度高低的关系,而且强调共性之间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在选择农时的时候,应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就叫做“因地为时”。[12]古人尽管对农时重视有加,但是他们对天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古人只是注意到了气候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气候对于作物分布的影响,他们把各地作物不同的原因更多地认为是土壤的不同的结果,尽管元代引入了风土的概念,部分地考虑到了气候的因素,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将土壤看作是根本的原因。只是到了明末,这种认识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徐光启认为作物栽种中的地区差异性,在引种的过程中“亦有不宜者,则是寒暖相违,天气所绝,无关于地”;是以“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就令不宜,或是天时未合,人力未至耳”。“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13]徐光启明确提出了气候是引起作物分布差异的原因的观点。

农学的我不太清楚,像环境类的论文发表的重要期刊有: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water research 环境工程 给排水等。还有就是各重点大学的学报上,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等等。

不管什么样的论文,首先要确定一个课题,也就是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来确定你的论文提纲,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完成论文的写作。实在不懂写不好也没有关系,我可以告诉你如何进行。

环境生态学个人觉得就和环保是一类的吧,要是没错的话,你看看!环境保护前沿!,可以度娘出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是两种期刊,不是同一个期刊。《环境科学学报》相关信息: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出版周期:月刊ISSN:0253-2468CN:11-1843/X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82-625创刊时间:1981------------------------------------《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相关信息:曾用刊名:农业环境保护主办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出版周期:月刊ISSN:1672-2043CN:12-1347/S出版地:天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6-64创刊时间:1981

农业环境工程学报

列举了一些SCI收录的中文重要核心期刊给你参考农业机械学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木材工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与工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资源科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07年1月起更名为《环境工程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农业生态环境学报

是核心。但是建议你不要投该期刊,编辑服务态度不好,因为需要审稿费,版面费很贵,耗时长(外审慢),要求你反反复复的改,值得一提的是该刊中途退稿的情况很多,就是钱的期刊。你可以投: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化学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工程 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化工环保 工业水处理 海洋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与技术 水处理技术 安全与环境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自然灾害学报 水资源保护,24生态学杂志、25化工环保、26人民长江等。

汤失容2011年11月12日在武汉去世。 汤失戎 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湘潭市雨湖区政府,区财政局局长编辑本段原副主任,农业部,环境保护研究所汤失茸,桂林,广西,1963年5月出生,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一个优秀的人才后。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研究所(全职),博士于1995年。任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第一副主编产地环境和安全的农产品,在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生态毒理学和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主任,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副主任;应用基础科学与工程“,”核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通报“,”化学与环境研究杂志“(SCI)和其他编委的国际杂志的辐射生态学会亚洲分会副会长,中国环保协会,农业生产和环境委员会主任和农产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农学会放射生态学,废物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董事;行政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底泥的生物修复,新能源环境下的光催化降解有机废物,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和调整作物品种,主持国家项目,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出版了近70个,单篇SCI论文引用率近40倍。来源:百度百科。的

发稿简单的理解就是发某篇文章在某个地方,在近几年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就像我们公司以前也没注重这方面,只知道竞价,信息流等,但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有点伤不起啊,所以在去年开始我们也是不定时的发文,但市场上发稿的也比较多,也是做了不少的对比,结合实际情况让锦随推发的,目前首页还有相关信息。

农业环境科学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化学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工程 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化工环保 工业水处理 海洋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与技术 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态环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自然灾害学报 水资源保护 要查询影响因子,可在baidu中输入:“环境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核心期刊今年发表的已经不是很多了。附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 9、环境工程 10、环境保护 11、环境污染与防治 12、工业水处理 13、环境科学与技术 14、自然资源学报 15、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6、水处理技术 17、化工环保 18、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中国环境监测

比如: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自然灾害学报、水资源保护,等等

摘自2008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化学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工程 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化工环保 工业水处理 海洋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与技术 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态环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自然灾害学报 水资源保护 要查询影响因子,可在baidu中输入:“环境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 索引序列
  • 农业环境学论文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农业环境工程学报
  • 农业生态环境学报
  • 农业环境科学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