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附中高中部有以语文巩智敏老师、数学孙铁新老师、英语王怡武老师、物理杨彦宏老师、化学韩国江老师、生物杨珊玲老师、政治王伟老师、历史聂国民老师、地理刘春玲老师为首的强大教师团队,保证每班有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授课;并且招聘助教,他们全部是优秀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大部分教师都曾经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任练习册的编者;还有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员,在吉林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1年东北师大附中巩智敏、李飞、陈铁松、李海军、王怡武、赵伟涛、张立华等7名吉林省名师强力加盟该校。高中部教育办负责人:张冰 语文:巩智敏数学:孙铁新英语:王怡武物理:杨彦宏化学:韩国江生物:杨珊玲政治:王伟历史:聂国民地理:刘春玲微机:王博群 数学:徐庆金 王庶赫 石泽晖 刘 举 刘媛媛物理: 常 鸿 汪 雷 胡长城化学:韩国江 尚凡朋 赵鑫光生物:杨珊玲 郝东辉 赵伟涛 曹 刚 张 敏 郭东岗信息学:韩 琦 吉大附中高中部面向全国招聘各学科优秀教师。应聘教师请备好自己的简历到吉大附中高中部,同时关注吉大附中官方网站。要求:①热爱学生;②教学成绩优秀;③爱读书,有较强的科研能力;④肯于吃苦,乐于奉献。 崔贞姬(校长、特级教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法学博士,吉林大学研究员,吉林省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客座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东北地区中学数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情报理事会第四届常务理事,长春市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自吉大附中成立以来就任吉大附中的数学教师,直至今天的校长。曾获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首批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师德模范,吉林大学优秀党员,长春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并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教学评优课及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教育核心刊物发表。作为一校之长,她的管理始终根基于学生,根基于教师,根基于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升华,走出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社会的公认。陈永为(副校长):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长春市优秀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中央教科所“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在有着丰富经验的陈校长的管理下,该校的德育工作大型活动开展的都非常成功。薄景昕(博士):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文学博士,文艺美学博士后。原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任教与吉大附中高中部。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美学以及中学语文课程论研究。孙伟(特级教师):物理特级教师,物理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科技先进工作者。由于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与出题经验,孙伟老师对物理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已经到了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境界,所以每每有学生向他请教问题,他绝不会就题论题的讲解,而是将这一类型题的出题陷阱与做题技巧渗透到讲题的过程中,学生问题归来总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再做题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很多精力。孙老师之所以有这样出众的教学水平,和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十分不开的,他每天上班早到晚走,匆匆的吃饭、匆匆的走步,为的是有更多时间备课,有更多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已经有了辉煌成绩的孙伟老师仍然一如既往的辛勤奔波在这条教育大道上,他正朝着为自己设定的下一个目标——做一名专家型教学教师——而不懈努力着。孙铁新(特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长春市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他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三十余年,为人谦逊严谨,一直秉承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数学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孙老师上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讲题从不拘泥于一种解法,而是在精辟深入的讲解完知识点后,引导、鼓励学生对相应习题的探讨研究与思路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每当有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时,他总是憨厚、慈祥的一笑,笑容里有对学生的认可、有对工作成绩的欣慰,更多的是对未来教学方向与信念的坚定。赵秋羽(特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吉林市优秀教师、吉林市首届“全天候”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吉林市教育局“优秀兼职教研员(教学监理)”、吉林市希望之光工程第五届优秀导师称号。曾担任吉林市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学科主评委、吉林市“省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学科主评委、吉林市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主评委、吉林省教学新秀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委。中国教育学会高考专家报告团成员、吉林市高考语文核心组成员。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学专家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丝毫没有架子。他在课堂上谈笑风生,用鲜活生动的例子、风趣幽默的语言将教材文本与深层知识点分析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语文,而且还学会了学语文,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日常点滴的教诲让那些以前都不重视语文的学生开始慢慢的爱上了语文。作为学科组长,赵老师平日十分关心语文组各位年轻教师的成长,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教课经验与授课技巧,并虚心学习各位教师所长,使语文组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进而带动了语文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讲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刘伟华(特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国家级英语骨干教师,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英语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育科研型名师、省级基础教育科研骨干、省优秀教研员。截至2010年6月,曾十七次担任省、市中考英语命题组组长、命题主审和听力主播。有着27年教龄的刘老师用纯正优美的语音感染了无数学生,用出色优异的教育成果震撼了无数同行,用先进独到的授课理念影响了无数教师。刘老师将全部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不仅在英语教学上造诣很深,而且将英语在教学中应用到了极致:他是美国数学竞赛(AMC)、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语言辅导教师,并一直受聘于国内十余所高校,主讲英汉翻译和教育心理的课程,并承担过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6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更令人赞叹的是:刘伟华老师还曾业余时间担任过省、市电台中英文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工作8年,业余时间还一直从事电影、电视脚本的翻译和配音工作。很多学生都感慨道:能跟从这样优秀的老师学习,真乃人生一大幸事。聂国民(特级教师):历史特级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由于业绩突出屡获殊荣:2002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2005年,主持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荣获吉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6年,被授予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称号;2007年,荣获国家级优秀课例评选特等奖和吉林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证书;2008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获得了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于2009年荣获该课题的先进实验教师称号。聂老师的历史课常常会给听过的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洪亮而充满抑扬顿挫的嗓音、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引经据典的讲述方式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牢牢记住了本以为很枯燥的知识要点。同样让人不能忘怀的是聂老师多年工作积累下的一本本厚厚的教案,翻开一页一页的教案,在字里行间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历史奔流的脉搏,还总会让人生出这样的感慨:那教案上密密麻麻书写的,不是字,而是聂国民老师无怨无悔投入到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郭为利(特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全国优秀班主任、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先进个人。在全国数学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多人获高中联赛一等奖以上奖励。杨彦宏(特级教师):物理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校物理备课组长、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省高中会考命题人。主编了《物理基础知识手册》等十余部图书。孙国辉(高级教师):长春市化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现任学校年级主任。曾被评为吉林省化学科教学新秀,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曾参加编写七省市实验教材,主编教辅书籍十余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被聘为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被评为长春 市师德标兵。韩国江(高级教师):直逼考点、步步为营。中国化学会会员,吉林省化学会理事,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吉林省高考评卷工作和高考复习的指导工作。化学竞赛优秀教练员,连续多年受到中国化学会表彰。杨宝生:胸有成竹、谈笑自如:省级骨干教师,吉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会考命题人、审题人。杨珊玲(高级教师):知识精准,作风干练。曾获“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长春市“ 学科十佳”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成员、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吉林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春市学科教育教学中心组成员。王伟(政治学科专家、高级教师):睿智缜密,活跃温情,为任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政治教师、教研组长。王伟老师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20多个春秋。先后荣获吉林省“首届政治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首届科研型名师”称号;曾被评为吉林省“首届政治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首届政治学科专家,吉林省、长春市首届“双十佳”政治教师等荣誉;连续五届被聘为省、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先后担任了学校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教研组组长、高中教学、班主任等工作。2010年7月被聘为“国家培训计划”培训教学专家。杨丽伟(高级教师):2010年评为吉林市“百优”优秀教师,吉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吉林市“巾帼岗位明星”。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级语文作文大赛并获奖。2005年被评为吉林市“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吉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百优教师”连续7年被评为校优秀任课教师标兵。巩智敏(高级教师):原东北师大附中一级高级教师。吉林省第四届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长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吉林省高中语文学科第三届教学新秀,获第三届长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金星奖第一名。吉林省第二届高中教学竞赛评委,2010年吉林省第七届高中教学新秀语文学科评委。常年工作在高三教学一线,教学成绩斐然,班主任业绩突出,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学生家长的肯定。李海军(高级教练):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002年7月至2011年3月在东北师大附中工作,长期从事竞赛实验班和高考尖子班教学。从教以来,一直精心研究高考和竞赛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学生成绩优异。2008年,他带领的班级高考数学平均分达130分(满分150分),60名学生中有近20名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超过140分;2009年,他带领的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1人获得一等奖(全省43人),1人进入省队,获得了保送大学的资格;2010年,他带领的高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5人获得一等奖,7人进入省队,现已几乎全部保送到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2000-2010年。他所教过的学生中升入清华、北大两所大学的有70余人,考入香港和国外知名大学的近20人。刘艳丽(高级教师):课堂活跃,气质出众。原任教于吉林一中,吉林市首批骨干教师、吉林市第四届“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吉林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吉林省第二届“新课程”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培训专家。王俊峰:口音纯正,角度多元。吉林省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工作期间曾获得教学百花奖一等奖、市级优质课奖。王怡武(高级教师):1989年大学毕业,从事英语教学已二十多年。多年来他一直把成为一位好老师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这些年来他一直不断学习,孜孜不倦。在理论上追求理解汲取现代教学流派和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借鉴融合和反思。是一位令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欢迎,同事喜欢的优秀教师。毕业至今几乎没有间断班主任工作,在师大附中一直带理科尖子班和理科实验班。所带班级的学生高考时多人进入吉林省前十名,几乎都考进了理想的大学。数次被聘为吉林省高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多次为省、市讲座和参与集体备课。上过各种级别的公开课和比赛课。2004年荣获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园丁奖、2011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在培养带动年轻教师方面也勇挑重担,不但带出了若干徒弟,而且每天的课堂都向全组开放,起到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张立华(高级教师):1968年出生,1991年本科毕业,同年参加工作,2000年留学访问加拿大,并于2002年调入东北师大附中,担当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工作,2005年~2008年连续四年担任高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吉林省英语高考模拟质量检测题的命题,同时承担高中会考、高考模拟的录音工作。刘春玲(高级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长春市教学十佳,长春市教育科研型名师,吉林省教学新秀。现为长春市和吉林省地理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陈铁松(高级教师):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中教高级职称,物理竞赛高级教练员,指导的学生有多名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吉林赛区特等奖。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首届物理教学新秀,2005年被评为长春市骨干教师,2006年荣获长春市骨干教师论坛金星奖,同年被评为长春市科研型教师。自1998年以来,在国家有影响的刊物《物理实验》上发表论文多篇,有的实验设计被选入中学物理新教材。赵伟涛(高级教师):1997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共党员,中教高级,教育硕士,原任东北师大附中生物教研室副主任、高三生物学科组长,人教社特聘专家、省生物中心组成员、吉林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第七届省教学新秀大赛的评委。先后获得长春市优秀大学毕业生、市十佳教师、全国奥赛优秀教练员、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赵伟涛老师先后被聘为吉林省遗传学会理事、省动物学会理事、省“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专家组成员、市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先后获吉林省首届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展示评比第一名,全国生物研究会东北片区优质课评比特等奖、长春市首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金星奖”。他还多次在长春市高中生物教师集体备课中担任主讲,并先后在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在吉林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做新课程培训讲座。李飞(中教一级):1997年毕业于吉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历,中教一级职称,生物竞赛一级教练员。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在14年的任教生涯中有10年一直在高三年级任教,积累了丰富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经验。从2005年至今连续6年承担班主任工作,熟悉班级的管理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去功利化教育,深受学生爱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飞哥”。朱尊尊(博士):政治教师,吉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因授课方式灵活,语言活泼幽默,善讲学习方法,深谙学生心理,而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李玉邯(博士):女,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博士学历,师从于高连勋博士。现任吉大附中高中部化学助教,兼任学生导师。读博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影响因子到将近10。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杜大峰(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开朗热情,个性稳重,具有独特教学思想,深受学生欢迎。郝东辉(博士):生物教师兼竞赛教练员,学生导师。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博士,教学理念是平等、愉快、教学相长;开放、探索,知识扎实,讲课纯熟。朱铁军(硕士):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长春市教学能手,数学双语教师(英语),现任教于吉大附中高中部。曾连续三年(2007-2009)被长春市评为教学先进个人,教研先进工作者,多次担任长春市教师集体备课主讲人,擅长高考、大学自主招生、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AMC(10-12)的辅导。常鸿(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吉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以其专业硕士,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在物理方面造诣颇深。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正因为吉大附中是精英的集合,所以才能高梧引凤,荟萃吉林教育的一时俊彦。这些教师只是优秀教师的代表,也只是吉大附中精华的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吉大附中的成长正在不断为均衡吉林省的基础教育,实践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做着极大的贡献!
一、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什么? 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计算公式:IF(k)= (nk-1+nk-2) / ( Nk-1+Nk-2)。 二、如何查询期刊影响因子 首先,查询影响因子要知道具体的查询地址,外文期刊和中文期刊的查询地址不同。 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 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有需要的读者请到图书馆咨询部查询 其次,查询影响因子必需知道期刊缩写名,这个有很多规则,具体如下: 单个词组成的刊名不得缩写 部分刊名由一个实词组成,如Biomaterials,nature,science等不得缩写。 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 英文期刊中有许多单音节词,如FOOD,CHEST,CHILD,这些词不得缩写。如医学期刊hearand lung, 缩写为Heart Lung,仅略去连词但少数构成地名的单词,如NEW,SOUTH等,可缩写成相应首字字母。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可缩写为N Engl J Med,不应略为New Engl J Med,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urgery可缩写为S Afr J Surg,不可缩写为South Afr J S另外,少于5个字母(含5个字母)的单词一般不缩写,如Acta,Heart,Bone,Joint等均不缩写。 刊名中的虚词一律省略 国外学术期刊刊名中含有许多虚词,如the,of,for,and,on,from,to等,在缩写时均省去。如Journal of chemistry缩写为J chem, 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缩写为Arch Med R 单词缩写应省略在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英文单词缩写一般以辅音结尾,而不以元音结尾。 如American省略为Am,而不省略为Ame或Amer,Medicine或Medical缩写为Med,European缩写为Eur等。但Science例外,缩写为Sci,可能是因为元音I之后又是元音E的缘故。缩写刊名每个词首字母必须大写,而不可全部都用大写或小写。
查找中文的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可以用中国知网查,在知网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转下页,输入核心期刊的名称检索,就看到了相关信息:例如:
访问中国知网(CNKI)的跨库检索页面:然后点击“检索范围控制条件”里面的“文献来源列表”即可看到目前中国所有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列表
1、知网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转下页在检索框输入期刊名称,即可查到该期刊的相关信息,包括影响因子。2、知网首页中间模块“出版平台和评价”,点击“选刊投稿”进入中国学术论文期刊投稿平台,检索框输入期刊名字,即可检索到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
优助说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首先,你要有中文核心期刊的目录,因为各大检索网站并不能保证完全收录这些期刊。然后,你去比如知网去搜索这些期刊名称,搜索类目哪里选期刊,就可以查询到相关期刊的信息,影响因子都有显示。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扩展资料: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影响因子
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两年内被引用的平均次数被定义为“影响因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变量,“两年平均引用次数”,为何要动用这样的一个唬人的术语呢?它与期刊影响力究竟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无法确定用这个指标来进行科研管理是否可行、是否有效。这个术语,英文写为“Impact Factor”(简写为IF),来源于一家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机构。该机构早期是提供科研信息服务的,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学术刊物信息,后来逐渐演变为盈利机构,通过提供科研服务来获取利润。这种变化有一个世界性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科技的重要性使得各发达国家,还有一部分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投入必然产出研究论文、报告、专利等物化成果。对于研究者个人来说,成果在哪里发表事关自己的学术生涯发展,是个大问题。发表论文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论文被同行所关注并引用。抓住这种心态,搞一个论文发表后两年内的平均引用次数,就成了指标的第一选择。你想,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研究者,一家期刊能够让你的论文发表后两年内就被多次引用,这难道不能让你动心吗?你博士毕业后计划做两年博士后,难道不渴望能在两年后晋升副教授职位吗?那么好,这家机构及时送来了这种信息,告诉你哪些刊物能帮助到你。为了让你容易记住,该机构还把这个指标比较靠前的一批刊物命名为“SCI刊物”。20世纪后期,有数千家期刊被选入SCI刊物名录。这下问题简单化了:一位年轻学者的投稿方向就是SCI刊物,而且“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越多,就越值得优先投稿。研究者这边的问题解决了,但要把这个指标卖出去,科研管理者那里也要搞定才行。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科技管理者信服这个指标。从科研逻辑上说,这个指标显然是不具备说服力的。为什么两年里引用次数多的论文是好论文?哪些人在引用、如何引用的问题是否也应该问一下?要打消管理者的此类顾虑,还要另下一番功夫。由于学术界看重的是学术影响力,管理者也必须尊重学术影响力。因此,如果能够指标描绘成一个学术影响力指标,就容易被管理者做接受。怎样才能做到呢?答案是把逻辑搞乱,“逻辑越混乱,结论越有趣”。在实际操作上,把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说成是影响因子,要弄出一个复杂过程。首先要把关于学术影响力的要件拿过来,例如论文发表后的引用情况如何、哪些学者在引用、论文对他人的研究有何影响、作者发表论文之后得到了哪些声誉,等等。要件取得越完整,学术界就越认可。第二步是把情况简化,找到特定条件下的案例,说明有影响力的论文均与引用情况相关联,这种案例很多,很好找。第三步再往前推一步,说引用情况好的论文就是影响力大的论文,此类论文的载体就是好期刊。不幸的是,这种不成立的推论能蒙住很多人(有一部文学作品企图揭露这件事,所用的例子是:所有精神病患者都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你拒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因此你必然有精神病,应该关到精神病院里去)。最后一步是关键性的,就是要抛弃掉“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这个平凡名称,而改用一个“影响因子”名称,让人不自觉地将其与学术影响力相联系。有了这个高大上的名称,不怕科研管理者们不就范。只要有部分管理者开始接受,哪怕他们只是为了图省事而接受这个简单指标,就会迫使其他人也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个指标。以上所述的,就是一个平凡变量演化为唬人术语的原因和过程。无论最初搞这些指标的人动机如何,后来确实就变成了逻辑混乱的一团糟。要澄清这种混乱,还需要多说几句。从源头上说,期刊影响力是由所发表的论文决定的,发表某个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第一篇论文(称为“首发论文”),可以见证刊物编委会的眼界;在重要方向上系统性地发表有理论和技术突破的论文,可以表明编委会成员自身的学术造诣;而发表有才气、有智慧、有远见的论文,则是彰显了刊物的品位。这几个方面都很突出的刊物,肯定是影响力大的刊物。就引用次数而言,一般化的引用并不重要,被看出科学问题要点的人引用,被欣赏论文智慧的人引用,被做前沿研究的高水平学者引用,引用之后能产生新的研究方向、科学问题、应用成果,这些才是真正要紧的。显而易见,在“IF” 那里这些评价都是缺失的。作为科技信息的采集者,他们并没有下功夫在这些方面构建指标。这说明,关于学术影响力的内涵方面,管理者必须另加考虑,用所谓影响因子这样的指标是不靠谱的。以后的人们来研究科学史,会把根据“影响因子”对刊物进行排名、分区的做法当成超级玩笑。退一步讲,即便我们不讲内涵,只讲数量,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能否作为影响因子呢?答案仍然是不能。设想,我们试图根据引用次数来比一比各位研究者水平的高低。前面提到的那家科技情报研究机构自身提供的数据就表明,每篇论文、每个学术期刊都有一个“期待引用次数”,即论文发表后可被学术界引用的预期平均总次数。根据定义,期待发表次数大于或等于两年平均引用次数与论文半衰期(即从论文发表之日到引用高峰出现的时间长度)乘积的两倍。举例而言,如果一个期刊的两年平均引用次数为三次,半衰期为十年,则其论文的期待引用次数将会大于或等于60次;另外一家期刊的上述参数分别为六次和三年,则其期待引用次数仅为约36次。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两年平均引用次数并非期待引用次数的唯一控制变量,因此在所谓高影响因子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并不一定总引用次数也高。真实的情况也是,主流期刊无论IF如何,论文总引用次数都是靠前的。所以说,对于研究者而言,即便仅仅出于引用次数的考虑,也应选择期待引用次数高的刊物,而不是两年平均引用次数高的刊物。对于科研管理者而言,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即评价刊物和评价个人是不同的两件事。一个刊物有较好的期待引用次数,有可能是个好刊物,但涉及到研究者个人时,无论其论文在哪里发表,还是要看实际的引用情况。设想,某位研究者在两年平均引用次数为十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而此后的两年里只被引用了五次,那么在引用次数这个指标上,这篇论文实际上是在拖刊物的后腿。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1)搞科技情报工作,给研究者提供学术期刊信息,这本身是一种服务,没有错,给一些变量下定义起名字也是可以的,但“IF”错在术语表达不准确。把两年平均引用次数说成是影响因子,就如同把犯罪分子每年作案次数定义为行善指数一样,前者歪曲了“影响”的意思,后者歪曲了“行善”的意思。今后凡出现“影响因子”表述的地方,应该一律回归原意,用“两年平均引用次数”来取代。(2)对于研究者个人,建议在选择投稿刊物时,首先应考虑其学术声誉,与正规科学家为伍,你也就成了正规学者,就有学术生涯的真正发展。在数量指标上可考虑“期待引用指标”,投稿时选择那些两年平均引用次数与半衰期乘积较大的刊物。(3)科研管理者要区分对刊物的评价和对研究者个人的评价。对前者,在内涵上要考察刊登经典论文和重要论文的情况,以及作者学术声誉,在外延上要看刊物的期待平均引用次数;对后者,在内涵上要看所发表的论文是否有理论或技术进步,在外延上要看论文发表后被优秀学者的引用情况。对人的评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能马虎、偷懒、简单、粗暴。科研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者工作成绩的衡量标准,如果管理不当,投入再多也难以产出好的成果
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影响因子属于平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论文的质量就越高
从定义上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一般来说,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说明了一本学术期刊的质量优劣,在期刊挑选上上,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对于您的学术能力有更好的肯定作用,在职称评审中自然也会起到大作用了。还是那句话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众行期刊才是最了解你的
其实影响因子就是对一本期刊公平客观的评价,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不,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的期刊影响因子越高,那说明这本期刊是非常不错,我当时发表论文的时候,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给我推荐的期刊也是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特别的好,你可以具体去了解下
一般 外文期刊 比较强调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