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在全诗中的位置,表达的应是心中想辞官归隐,这是大方向,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用互文这个古诗中常见的手法来翻译此句,即不应当仅仅把美好的景色供应在润色文章中而辜负了登山临水的闲适之情,应该辞官回到旧居,去真实真切地欣赏这美好的景色,这就可以和下句的"超然便欲遗荣去"照应连接。
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1. 同类词相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 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 “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有些同类词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小,如数字,人名,地名,书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轻易超出范围。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互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2 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 / 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随园诗话》卷五,二二)这段话说明在诗中对仗要避免同义词相对,用”似“对”如“,虽字形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 ,亦不可取。这似乎有点苛求,连大诗人也难免的事,我辈怎能不犯?但应该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3.反对为优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 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句中自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由四言六言两句合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 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同边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 / 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相重相对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称:“《柳南随笔》载:钱湘灵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唔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联”如上(《楹联丛话》卷一)。钱陆灿,常熟人,字湘灵,号圆沙,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康熙中徐乾学等为耆年会,陆灿年八十四,齿尊名高,会中人皆兄事之。有《调运斋集》。此联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自重自对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于令)罢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所写的门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故不是集句。妙在庄重中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 。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对联是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的,成为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红楼梦》第五回讲,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可卿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看见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后来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 / 芳气袭人是酒香”。这两副对联烘托出两种室内环境,两种个人风格。 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题作为优劣标准之一。 例非孙夫人不可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这是徐文长题孙夫人祠联(《楹联丛话》卷六)。据陈寿《三国志》称:“先主(刘备)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琦(刘表长子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两难的处境。字面上没有孙夫人三个字,但字字都表达了孙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例2 只有武则天合适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武后庙集句联(《楹联丛话》卷十二)。上联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指武则天开始像杨贵妃一样得宠。下联用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九天阊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面旒 ”, 指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还算不了皇帝。所以,这副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送给武则天最合适。 例3 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这是苏州虎丘花神庙联。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例4 既写花神又写月老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浓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常圆 这是魏滋伯题西湖花神月老祠联。上联写花神,下联写月老。梁章钜评曰:“丽语柔词,与题相称”(《楹联三话》卷上)。 例5 弹冠相庆,还是不寒而栗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清朝董邦达在北京理发店中写了这副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楹联续话》卷四)。这副对联好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 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同样是一副理发店对联,却使当官者不寒而栗: 又: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这家理发店在广西贵县,是太平军起义前的联络站。石达开写这副对联目的就是要引起豪杰之士的注意(《古今联话》第32 页)。 上面分三个层次谈楹联作法。平仄是结构层、对仗是文字层,文意是思想层。其实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文意。撰联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倒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在征联情况下,除出句已确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样。······································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1,古诗:《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改编:黄昏时的一棵被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着一只黄昏归巢的乌鸦。飞沙卷过小镇。一个人的身影出现在小镇古道的尽头,他牵着一匹因饥饿和劳累过度的瘦马。不,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说说是瘦马在牵着他。他,因家庭所迫不得不在外流浪。他的眼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代这光芒的是迷茫,彷徨。小河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几户人家的小屋虽小却格外温馨。这时他想到了那个家,那个大宅院;想到了美食,满桌的山珍海味;还想到妈妈……一想到妈妈,他那久违的泪水划过了脸庞。 他不想在想了,也不敢再想了。 他累了,倒下了,倒在了桥的这头;他困了,他想睡一会,只睡一小会。他合上眼,睡着了,那么的平静,安详,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
1,古诗:《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改编:黄昏时的一棵被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着一只黄昏归巢的乌鸦。飞沙卷过小镇。一个人的身影出现在小镇古道的尽头,他牵着一匹因饥饿和劳累过度的瘦马。不,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说说是瘦马在牵着他。他,因家庭所迫不得不在外流浪。他的眼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代这光芒的是迷茫,彷徨。小河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几户人家的小屋虽小却格外温馨。这时他想到了那个家,那个大宅院;想到了美食,满桌的山珍海味;还想到妈妈……一想到妈妈,他那久违的泪水划过了脸庞。 他不想在想了,也不敢再想了。 他累了,倒下了,倒在了桥的这头;他困了,他想睡一会,只睡一小会。他合上眼,睡着了,那么的平静,安详,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
对联对联,其主要格律,其特点是,不论句式长短,都遵循着一定的格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逢联必有律”。简略点讲就是严格要求一个“对”字——即对仗。对仗,从广义来说,除了字词性质、意义和词组结构的相对,还有音调即“平仄”的对应。狭义的对仗,专指前者。后者则专门叫做“平仄”格律。 关于平仄对仗的基本规律, 首先,一:上联的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的尾字必须是平声;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上下联句中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也都必须是按照严格格律要求而不可更动的,也就是常说的术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这种说法《切韵指南》后有载,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两书,均有专节评论,这种概括,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 “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宇)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 “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 “孤平”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也不允许。按句式划分,有平起式或者仄起式两种,都是以上联的第二个字为标准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 一言联。 上联:仄下联:平 例 虎 雨 龙 风 二言联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 彩凤 绿叶 金龙 红花 三字联,有两式:1、平起式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例: 空中月对: 水底天2、仄起式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例: 三尺剑 六钧弓四字联,只有平起这一式: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例: 天明鸟语 月夕鸡栖 五字联,有仄起平起两种:1、仄起式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例: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2、平起式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例: 茶经传味道 书艺练禅机 (平起式两例的下联第一个字“书”、“攀”,既是当仄调平了。) 六字联,只有仄起一式: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两个上联的“明、惊”与“冬”二字,由于处在一或五的位置,所以当仄调平了。) 七言联,应用的最多,可调节的变化和要求也多。分平起仄起两式:1、平起式: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例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2、仄起式: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例: 一幅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此联下联的第五个字“注”,也不可调。因为后面是两个平声,再当仄调平,就犯联尾“三连平”的大忌了。)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在上述格律下,唯一可以从宽的,是名词性固定词组。譬如地名、人名、动植物名称等,由于是特定而不能更改的固定词组,所以允许从宽总之,如欲撰写创作出好的对联,一定要遵循格律。可以先吟创意境,而后对照格律认真去套改润色,仔细锤炼推敲字词。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大意是写文做诗不过是让景色增添光彩,但自己并未沉溺于清风明月之中,因此有负登临之意。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去各个地方买来出征用的东西。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但雄雌两兔一起并着排跑,怎能辨认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狼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
文言文《狼》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的一则小说,这则小说迄今为止已经流传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了,我们不知道现在哪一种版本才是蒲松龄先生当年写的,但是在这些版本中,基本上每一个版本都将狼写成了一种贪婪、凶狠的动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版本是,有一个屠夫常年卖肉,有一天他卖完肉准备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身后跟了一匹狼。这匹狼一直流着口水盯着他手中的肉,屠夫看到狼之后非常的害怕,于是一边跑一边拿着自己的屠刀对狼表现出一种要攻击狼的样子。狼看到屠夫的状态之后,于是就停下了脚步,但是屠夫刚松一口气向前走了几步,就发现狼又跟了上来了。屠夫由于既不想丧失生命,也不想损失肉,于是想到一个主意,他打算把肉挂在了树梢上,这样狼既没有办法把肉取走,也不会伤害他,他可以第二天来自己把肉拿走。就在屠夫把肉挂到树梢上之后,狼就选择不跟着屠夫一起走了,屠夫平安的回到了家中。第二天屠夫去往昨天挂肉的地方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了树上好像挂着一个吊死的人。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发现吊着的是一匹死狼。这匹狼就是昨天的狼,之所以会被吊死,是因为他在跳上树吃肉的时候,被挂肉的钩子刺穿了上颚。屠夫将狼的身体从树上拿了下来,拨掉狼皮之后赶往集市,通过贩卖狼皮获得了十几两金子,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了。与狼的愚蠢相较而言,屠夫真的非常的精明,他在看到狼的时候,并没有一味的害怕,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富裕了起来。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木兰辞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想什么,又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是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到各处的集市备办各种战具。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向前伸开,雌兔的两眼眯着。当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1. 同类词相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 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 “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有些同类词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小,如数字,人名,地名,书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轻易超出范围。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互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2 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 / 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随园诗话》卷五,二二)这段话说明在诗中对仗要避免同义词相对,用”似“对”如“,虽字形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 ,亦不可取。这似乎有点苛求,连大诗人也难免的事,我辈怎能不犯?但应该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3.反对为优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 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句中自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由四言六言两句合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 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同边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 / 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相重相对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称:“《柳南随笔》载:钱湘灵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唔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联”如上(《楹联丛话》卷一)。钱陆灿,常熟人,字湘灵,号圆沙,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康熙中徐乾学等为耆年会,陆灿年八十四,齿尊名高,会中人皆兄事之。有《调运斋集》。此联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自重自对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于令)罢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所写的门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故不是集句。妙在庄重中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 。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对联是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的,成为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红楼梦》第五回讲,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可卿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看见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后来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 / 芳气袭人是酒香”。这两副对联烘托出两种室内环境,两种个人风格。 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题作为优劣标准之一。 例非孙夫人不可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这是徐文长题孙夫人祠联(《楹联丛话》卷六)。据陈寿《三国志》称:“先主(刘备)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琦(刘表长子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两难的处境。字面上没有孙夫人三个字,但字字都表达了孙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例2 只有武则天合适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武后庙集句联(《楹联丛话》卷十二)。上联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指武则天开始像杨贵妃一样得宠。下联用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九天阊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面旒 ”, 指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还算不了皇帝。所以,这副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送给武则天最合适。 例3 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这是苏州虎丘花神庙联。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例4 既写花神又写月老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浓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常圆 这是魏滋伯题西湖花神月老祠联。上联写花神,下联写月老。梁章钜评曰:“丽语柔词,与题相称”(《楹联三话》卷上)。 例5 弹冠相庆,还是不寒而栗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清朝董邦达在北京理发店中写了这副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楹联续话》卷四)。这副对联好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 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同样是一副理发店对联,却使当官者不寒而栗: 又: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这家理发店在广西贵县,是太平军起义前的联络站。石达开写这副对联目的就是要引起豪杰之士的注意(《古今联话》第32 页)。 上面分三个层次谈楹联作法。平仄是结构层、对仗是文字层,文意是思想层。其实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文意。撰联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倒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在征联情况下,除出句已确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样。······································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大意是写文做诗不过是让景色增添光彩,但自己并未沉溺于清风明月之中,因此有负登临之意。
就是对文章进行修改,在用词、语句、编排等上再进行精心的编辑。
多添加点感情色彩的词语
多使用一些押韵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