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一、平面史料。分为文字、图片(包括照片)、音频、视频四类;二、立体史料。分为人的身体、人造立体史料(如长城)、非人造立体史料(如恐龙化石)三类。
经史子集 四大类
文献分类法,是依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组织和揭示文献的方法。它是在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文献工作者而言,熟悉文献分类法是为了更科学地组织和揭示文献;对一般读者而言,掌握文献分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文献和文献。 一、四分法成为古代文献分类方法的主流。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道经、佛经。类目如下: 经部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论语 谶纬 小学 史部 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簿录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兵 天文 历数 五行 医方 集部 楚辞 别集 总集 道经附 经戒 饵服 房中 符录 佛经附 大乘经 小乘经 杂经 杂疑经 大乘律 小乘律 杂律 大乘论 小乘论 杂论 记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和新的科学文献的大量涌现,中国传统的四分法已不能适应文献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种过渡性的文献分类法。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应用得最为广泛。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编成试用本。197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第4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设有22大类,各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作标记符号,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把史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
1、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2、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3、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扩展资料意义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能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史料决不等于史学,更不能代替史学。人们只能在认真地、全面地、科学地整理、分析、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历史学。
编年分类;国别分类;记传分类
文献分类法,是依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组织和揭示文献的方法。它是在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文献工作者而言,熟悉文献分类法是为了更科学地组织和揭示文献;对一般读者而言,掌握文献分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文献和文献。 一、四分法成为古代文献分类方法的主流。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道经、佛经。类目如下: 经部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论语 谶纬 小学 史部 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簿录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兵 天文 历数 五行 医方 集部 楚辞 别集 总集 道经附 经戒 饵服 房中 符录 佛经附 大乘经 小乘经 杂经 杂疑经 大乘律 小乘律 杂律 大乘论 小乘论 杂论 记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和新的科学文献的大量涌现,中国传统的四分法已不能适应文献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种过渡性的文献分类法。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应用得最为广泛。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编成试用本。197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第4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设有22大类,各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作标记符号,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比较传统古典的方法:经、史、子、集四类或者参照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文献分类法,是依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组织和揭示文献的方法。它是在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文献工作者而言,熟悉文献分类法是为了更科学地组织和揭示文献;对一般读者而言,掌握文献分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文献和文献。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道经、佛经。类目如下: 经部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论语 谶纬 小学 史部 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兵 天文 历数 五行 佛经附 大乘经 小乘经 杂经 杂疑经 大乘律 小乘律 杂律 大乘论 小乘论
1、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2、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3、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扩展资料意义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能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史料决不等于史学,更不能代替史学。人们只能在认真地、全面地、科学地整理、分析、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