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要低于20的查重率比较合适,因为一般学校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的,所以一般我们也会进行修改论文来达到这个要求。加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我的回答,谢谢
知网的本科的论文只要重复率在30%以下就可以答辩了,硕士论文的重复率在10-15%左右,博士论文则需要重复率在5%左右。
毕业论文的查重率要根据不同的学校来判断,有些学校的查重率低一点,有些高一点,但是一般只要复合学校及格线就好了。
用先锋论文查重检测软件,效果不错(通吃paperpass和知网和万方)没有字数和次用限制,购买1次使用300天随便用不购买也可以无限制做快速检测,你1分钱不花,就可以快速检测,还不满足?检测不需要上传论文,不怕泄密3o3m 网站有介绍,去掉3
千万不要报考山东建筑大学!!!我是山建出身,对学校绝对有感情,但是一些事…1教授不教课,让讲师和研究生代课,后者也不认真讲。美其名曰老师不是讲课的工具。2教师圈子素质差,各老师在小圈子里以侮辱性单词互称其他圈子的老师,当着学生面也不避讳。jx学院唯一泰山学者就因为专心搞科研不加入小圈子被排挤走,去了河北工业,结果全学院一个有帽子的老师都没有,官网上还敢说我们有泰山学者,这是人的!3不为学生未来考虑,希望有点本事的学生永远留在自己这被剥削。某教授对想考外校研究生学生原话:别觉得自己了不起还考xx,山建离了你照样转。4宿舍脏乱差、食堂不卫生、冬天停暖气,夏天没自来水。5我在读时一等奖学金500,二等200,三等50(不发),参加个合唱比赛、校报、就业大赛之类面子活动奖励1000,你想引导什么?情人坡的草地都踩秃了,图书馆的教科书还是新的。6教务处老师大多是关系户,平常什么事不干,一有评比就去找自己领导亲戚拉关系,山建就能得到优秀组织奖之类证书。
山东建筑大学是二本,但一些专业是一本。山东建筑大学(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类专业为特色,并兼有文、管等学科专业门类的省属高等院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土木工程老八校之一,其他学校都合并为了985,只有它保留了下来。这个学校的土木专业非常好,能排到全国前十。
省级刊物。
我就是青岛理工的 也是西建的, 西建的市政是很不错的, 山建和青岛理工 我觉得还是我母校比较好啊
当然是山东建筑大学的市政工程强了这是山东建筑大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在原城市建设系给水排水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99年独立成立的环境工程系,2004年更名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是我校设立较早的本科专业之一,之前对应的本科专业为“采暖通风与室内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此专业于1978年招收本科生。1980年成立给水排水教研室。1981年招收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1999 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2000年获“市政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列为校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2005年“给水排水工程综合实验室”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999年增设“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获“环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增设“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学院现设有“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和工程硕士授权。下设给水排水教研室、实验室;环境工程教研室、实验室,生物工程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单位。其中“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校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校级示范中心,“给水排水综合实验室”为山东高校重点实验室。自1981年城市建设系成立至今,学院的发展已有27年的历史。目前,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职工编制74人,其中教授9人(含研究员),副教授20人(含高级实验师);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5人。外聘院士2人。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于1999年,设于科技馆414室,现有各类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情报资料约1万余册,设计手册、标准、规范、法规、定额、标准图集等工具书和设计参考资料近5000册,涵盖了隶属于学院的给水排水、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此外,还藏有2005年以来学院毕业的所有硕士生毕业论文18册和获奖本科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相关中文图书8000余册,中文期刊50种,相关专业规范185种、1692册,相关设计手册381种、2214册,相关标准图集300余册。本专业中、外文专业期刊目录参见附录3。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技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山东生态省建设总体目标,先后成立了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建筑大学污水生态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山东建筑大学水处理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环保设备中心、山东建筑大学精诚环境工程中心、山东建筑大学放射物质检测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实验与研究室使用面积2700余平米,通过强化建设与校企共建,实验基础设施条件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拥有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TOC分析仪、离子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纯水膜处理设备等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实验室的整体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高校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已形成水处理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水系统节能与优化技术和大气污染与控制技术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教育厅科技攻关、济南市科技攻关等研究项目40余项。完成了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高校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sci、ei收录50余篇,编制国家标准2部,出版各类专著及教材多10余部。
你应该比较这个专业:青岛理工大学的环境与市政专业在山东省设立最早的。教学、师资、实验力量和硬件设施都优越于山东建筑大学
用先锋论文查重检测软件,效果不错(通吃paperpass和知网和万方)没有字数和次用限制,购买1次使用300天随便用不购买也可以无限制做快速检测,你1分钱不花,就可以快速检测,还不满足?检测不需要上传论文,不怕泄密3o3m 网站有介绍,去掉3
不要管别人说的好不好啊,关键还是看本人努力不努力,学校虽然有好坏,但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人啊。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等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文脉绵延、山水秀美的泉城济南。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1956年,作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新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宣告成立,并于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后,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调整,学校历经山东建筑学院、山东省建筑学校等发展时期。1978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7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学校办学基础好,设施先进,功能完善。2004年,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建成并启用新校区。现有新校区、和平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7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7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6万册,电子图书59万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万元;教学用计算机3794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5592个;拥有便捷高速的校园网络。学校区位优势明显,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环境优美流畅,生态型、园林式的校园成为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办学层次与发展规模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热能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15个学院(部)和成人教育学院。拥有45个本科专业,涉及6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8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28人,本专科生20359人)。 师资队伍与数量结构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不断改善,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30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96%,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31%。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244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6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彰显学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先后有6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成为全国6个建筑类专业均通过国家评估的8所高校之一,土建类专业建设水平步入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建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2支省级教学团队,5名省级教学名师,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多部教材获省部级奖励。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2004年以来,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规划设计、艺术设计等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先后十七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四年名列山东省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就业工作创新教育示范高校”。办学52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本专科毕业生,他们扎实苦干、锐意进取、遍及齐鲁、辐射全国,多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的业务和管理骨干。在山东省评选的19位建筑大师和规划大师中,有9位毕业于我校。山东省各市建设系统管理及业务骨干约有50%是我校毕业生。广大建大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出色的表现为学校创出了品牌,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赞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校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突出土木建筑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注重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提升建设水平。现有2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被确定为“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并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成为山东省该学科唯一特设岗位,结构工程实验室为“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学校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在结构工程、能源综合利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智能化建筑等诸多研究领域均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以来,学校发表学术论文5925篇,SCI、EI、ISTP收录486篇,出版学术专著50部、译著12部,累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5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56项。主持建成国内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先后完成日照国际帆船基地等规划设计项目数百项,承担了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等20余项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完成临沂市国安局大楼、济南宏济堂药店、济南经一路80年老别墅等建筑物平移工程,平移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介实施《服务山东建设事业行动方案》,与省科学院、力诺集团、青建集团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科研协作关系。积极开展学者互访,40余名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回校工作,有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并邀请外籍专家来校开展短期讲学和学术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加强国际科研协作与交流,我校教师现承担多项国际间科研协作项目,举办(承办)了第四届国际可持续能源会议等多项国际学术会议。成功实施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本科生赴国外大学修读学分的学生交换项目,开辟了国际校际合作的新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努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逐步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兴鲁的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东建筑大学咱们学校的校史 让我们期待建大的明天会更好!1956年,原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成立了十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济南市的叫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卫生设备两个专业,学制三年,在校生规模1500人。这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起源。 1958年初,交由山东省城市建设局领导,改名为济南建筑工程学校。 同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由山东省政府管理,改名为山东建筑学院,计划在校生规模2000人。 1959、1960年相继建立了建筑学、城市规划、供热通风、硅酸盐、给排水等五个专业,在校生1077人,教职工207人。 1960年冬,调整专业,将城市规划和供热通风专业撤改为建筑学和工民建专业,学院规模压缩至601人。 1962年,我省国民经济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山东省委和省人委决定停办一批中等专业学校和新建高等院校,其中山东建筑学院在列。 1963年9月30日,山东建筑学院正式撤消停办。 1963年10月1日,更名为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 1965年,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与山东省建设厅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统称为“山东省建筑学校”。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中断招生五年。 1978年4月,粉碎“四人帮”后,教育部批准山东省建筑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院规模在校生人数1300人,同年省计委批准增建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 1982年,国务院批准我院为首批工学学士授权单位。 1996年11月,我院进入全国“百校联网”先进行列。 1997年12月,省委、省政府对我院领导班子做了调整。任命綦敦祥同志为院党委书记,任命邢世满同志为院长。邵长卿同志不再担任院党委书记职务,韩福元同志不再担任院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 1998年10月18日,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大会在济南东郊饭店礼堂举行。省委书记吴官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向大会发来贺信。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修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宗贵,副省长邵桂芳,省政协副主席朱铭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长允,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委主任滕昭庆,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委副主任刘凤龙,省教委副主任齐涛,省计委副主任薛克,省建委主任王军民,省财政厅副厅长阮凤英,省机械厅厅长王和先,省人事厅副厅长焦连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綦敦祥和院长邢世满同志,省机械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李润芳以及我省高等院校负责同志,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董事会单位和地市校友会代表出席了大会。 1998年12月,经山东省教委专业评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环境工程(本科)、工程管理(专科)、英语(专科)、会计学(专科)、金属材料工程(专科)6个新专业获准招生。 1999年5月9日,我院数千名师生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强烈抗议北约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 2001年3月,省政府《关于山东省地质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批复》(鲁政发[2001]20号)精神,山东省地质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并入我院。山东省地质学校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校本部合并,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改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济王校区。 2002年9月15日,新校区建设大会举行。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省人大副主任王玉玺,副省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邵桂芳,省政协副主席朱铭等领导同志亲自为工程奠基,副省长邵桂芳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对新校区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3年4月15日,原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薛允洲同志任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綦敦祥同志不再担任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2003年12月,王崇杰同志担任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邢世满同志不再担任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职务。 2005年12月29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标志着山东建筑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 2006年,山东建筑大学将迎来五十年华诞。
山东建筑大学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是一所多科性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6年,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8万人。 学校校园占地35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5万册,拥有10个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外文期刊1745种。教学设施和校园信息网络先进。 学校设有16个学院(部),15个研究院(所、中心)、8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拥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农学、法学和管理学六大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3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46人。学校聘任6名两院院士和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建设顾问和学科带头人。现有硕士生导师197人,13人被知名高校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学校始终遵循现代教育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继续深化面向全国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近五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山东省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6项, 有335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出版专著、教材327部,年均科研经费达到3178万元。 学校重视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1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有百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或客座教授。 建校50年来,学校始终注重教育质量,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之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努力建设一所以工学、理学、文学、农学、法学和管理学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土木建筑类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 " 载文量多 " 、 " 收录量大 " 和 " 被引次数多 " ,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 学术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双核心期刊。 一般分为升级、国家级、核心。这个要看你指哪个专业方向了,一般等级越高的审稿越严格。 九品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建筑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论文领域:教育,建筑,经济,管理,社科,医学 ,文学 ,农业 ,体育 ,财会,科技,机械 ,计算机 ,法学,艺术,新闻,工程 ,交通 ,理工,护理等专业。
楼主求采纳~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说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义在普遍意义上,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里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的定性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复杂而困难的。忽略了不同文献所产生学术影响的定性差异,计量某个统计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2013 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两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期刊影响力指数(CI)的基本定义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if, 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IF 映射到一个2 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由于在排序意义上tc、if 是相互独立的,因而tc、if 是正交的。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Index ,简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CI 的计算公式为:CI 的几何意义如下:图1 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示意图如图1 所示,(0,0)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0 的期刊。右上角的点(1,1) 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最大值的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以(1,1)为原点画圆弧,弧线即影响力等位线,弧线上的各点表示其CI 值大小相等的期刊。分布在弧线左下方的点对应的期刊其相对影响力小于分布于弧线右侧的期刊。可以形象地看到,期刊的CI 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越小。CI 的具体统计方法1 统计源文献为了突出反映期刊对中高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计算构成CI 的TC、IF 时,选用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 版)》(下简称《年报(2015)》)中各学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60%的期刊,以及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不包括硕士论文。2 他引频次为了体现公平计量,CI 计算中,TC 为总他引频次、IF 为他引影响因子。3 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简称JMI) 从CI 示意图中可以看出,CI 等位线对单一指标的一般性奇异行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特殊奇异现象,特别是单纯为追求大TC 盲目扩大发文量而降低学术质量的情况,抑制效果尚不理想,这种情况干扰了CI 排序的公正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量效指数(JMI),用以消除这种奇异性造成的影响。量效指数(JMI)是某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与该刊影响因子的比值,意义是该刊每产生单位影响因子所需要的论文数量。定义为:JMI 越大表示该刊越“臃肿”,也就是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为了全面反映期刊的量效关系,JMI 计算中采用了《年报(2015 版)》公布的复合影响因子。4JMI 对CI 的修正《年报(2015 版)》分别对自科、社科期刊进行了JMI 由大到小排序。按该排序,取排名前5%且可被引文献量大于平均可被引文献量的期刊名单作为需要修正CI 的期刊名单,对这些期刊的TC 所占权重进行修正,其他期刊未作调整。CI 中的TC 和IF 的权重比例为1: 1,被调整期刊的TC 权重根据JMI 大小分别降低至2~05 。具体调整办法为:?其中k 为他引频次调整系数。按JMI 大小将期刊分为三档,TC 权重调整系数分别为该档期刊JMI 均值与所有期刊JMI 均值的比值。各档JMI 指数对应权重具体数据如下:表1 JMI 类型及其他引频次调整系数JMI 类型 取值区间 他引频次调整系数(k) 调整期刊数社 臃肿 [10000~20000) 2 43科 非常臃肿 [20000~40000) 1 23极臃肿 ≧40000 05 11自 臃肿 [7000~17000) 2 102科 非常臃肿 [17000~37000) 1 40极臃肿 ≧37000 05 说明与讨论我们引入了一种可较全面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数CI,可以给出某学科期刊的影响力排序,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期刊内容质量。另请注意,CI 是在一组期刊内定义的,只可用于组内期刊排序,不可用于跨组比较。如需跨组比较,应将不同的组定义为一个组,重新计算CI 值。本报告利用JMI 对234 种期刊的CI进行了修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CI 定义中只采用了TC、IF,未考虑其他计量指标,如即年指标、引证半衰期等,另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请有关专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