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审稿经验,针对提问的问题我提点想法: 审稿经验需要积累,我起步的时候也是帮导师审稿。由于认真对待,所以导师很满意,因此慢慢就在本研究领域内建立了经验; 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然后开始漫漫拓展与之相较差的领域,比如材料和结构经常有交叉,可以尝试审稿; 如果收到审稿邀请,但是论文内容自己不熟悉,那最好婉拒,对自己的声誉负责也是对作者的辛苦劳动负责; 审稿是义务劳动,不要接收太多的期刊邀请,专注做好几本即可。在审稿中,尽量以一种客观、想方设法帮助作者的心态,科学需要严厉但也需要想着如何提好建议,让作者看着舒服中改进论文质量。
个流程我知道哈,首先呢编辑审核文章,然后审核通过后就接着安排论文发表的期刊了,同时杂志社会给你快递录取通知书了,拿到通知书了就可以和杂志社核实了。
首先,一般来说写得优秀是肯定可以发表的。其次,有的期刊会特别注明研究生不能是单独作者,因为他们默认研究生个人的文章实践经验不足。然后,不经过导师发的文章,被导师发现后可能会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后,建议你可以投递到相应的杂志社,然后等待回应就好了,不行也会告诉你原因的,壹 品 优编辑征稿,有需要自行了解。
现在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邮箱或者是网站,你可以在上面进行投稿,一般投稿时都会留下作者的信息和联系方式,这样如果稿件录用,期刊社是会联系你的,你也可以根据期刊社的官网电话,咨询自己稿件的进度,不过一般审稿都比较慢,需要耐心等待。
一般学生当不了通讯作者的,所以没啥机会了,=,= 也不一定,我上一篇论文中,把我的邮箱也加入了,放在导师的邮箱后面,然后就有两个主编约我审稿了chexingg-613(站内联系TA)在文章投稿的时候会询问你是否想成为审稿人 选择yes就行了xkool(站内联系TA)我们投稿也是老板投的,呵呵 也不一定,我上一篇论文中,把我的邮箱也加入了,放在导师的邮箱后面,然后就有两个主编约我审稿了 qin(站内联系TA)在该杂志的投稿系统注册一个用户 在询问是否愿意成为审稿人 时选是就ok了 一个杂志 就是这样 我只注册了一个账户 还没有投过文章 就2次邀我审稿 由于方向隔的较远 都婉拒了sunke(站内联系TA)多发表几篇论文,编辑自然会找你visitor958(站内联系TA)有的杂志是这样,不过应该看过一些审稿意见在帮助审稿。发了文章的,一般可以了,没有发的,也应该投过文章,得到审稿意见,那样就有些经验了。否则即使同专业,审稿也有点是外行事。 在该杂志的投稿系统注册一个用户 在询问是否愿意成为审稿人 时选是就ok了 各位专家、教授, 我很想了解关于审稿方面的经验。 当然如果很好的杂志请你审稿,还是不错的visitor958(站内联系TA)都像你这么想,就糟了! 都像你这么想,就糟了! 呵呵呵,这个俺知道,学术责任嘛。。。无名-2009(站内联系TA)当审稿人很累的。特别是在你忙的时候找你审稿。有一次遇到一周3个杂志让审稿。个人觉得一个月审一篇是最好的。visitor958(站内联系TA)最糟糕的是3个杂志让你审的是同一篇文章,一个朋友遇到过(一稿至少三投了)。 当审稿人很累的。特别是在你忙的时候找你审稿。有一次遇到一周3个杂志让审稿。个人觉得一个月审一篇是最好的。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医学论文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以下三条意见: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予肯定。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首先,审稿本身对于审稿人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目前绝大多数的审稿是无偿审稿,研究者出于学术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社区,而接受editor/area chair的审稿邀请。我在审阅一篇跟我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的时候,大概会前前后后花4-5个小时。而当幸幸苦苦誊写完r审阅意见的时候,还是匿名提交(double blind or single blind)=,=。所以作为论文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并没有任何物质回报,还出于义务花费了自己的大量时间,在此向广大期刊和会议审稿人致敬:)。我自己所在的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更重视顶级会议论文,如CVPR,ICML等。审阅这些顶级会议的论文往往要比审阅期刊投稿有意思,因为投稿这些会议的论文都一般是最新研究工作,审阅人可以比常人更早的看到这些工作。不过,这个更早看到最新研究工作的优势也随着最近大家一投稿就放arxiv的趋势抹去了。这些会议论文审稿都是double blind,就是审阅人和投稿人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审稿过程中还会有rebuttal阶段(作者根据接收到审稿意见后进行反驳和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以及审稿人之间的讨论和最后投票阶段,这之中有些时候会变得挺有意思。比如说,在最后审稿人讨论阶段,当两个审稿人之间对于这篇论文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会争锋相对地fight for or fight against这篇论文,产生一些蛮有见地的学术争论,而area chair/editor会作壁上观,根据这些学术争论来最后定夺是否接收这篇论文。不过,很多时候审稿人只会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一篇论文接收和拒绝与否达成共识。
你想出选题跟导师讨论,导师会给你建议是否有意义、是否可行、是否同意你做,也或许是让你再看更多的文献资料来论证这个选题是否有新意或是否有可行性,最终告诉你能不能做这个选题,除非是你导师课题要求做的选题可以直接确定要你做;2、你设计出来的方案跟导师讨论,导师帮你修改方案,建议你如何去修改完善,最终敲定并告诉你可以实施;3、方案实施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导师会帮你;4、对研究的数据结果可疑,自己查找并分析原因后,需要与导师讨论其原因并获得导师的意见,决定是否补充该部分试验;5、自己写出该部分研究的论文,交给导师修改,导师会提出哪些地方需要如何完善和论证,哪些地方不够规范等,返回给自己修改;6、自己查好各个相关期刊的特点、审稿时限长短和影响因子等,跟导师汇报后,导师帮你敲定投哪一个期刊。然后你按照期刊的要求将文章格式规范化,连同参考文献格式、符号等都完全规范后,自己上网完成投稿;7、有的期刊需要导师确定才能完成投稿,这时候需要提醒导师帮忙同意确定;8、返修回答信写好后,跟导师讨论获准返回编辑部,反复直到稿件接收并给编辑部授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师能做到的了,导师不是帮你写论文,只是指导你前进。
锻炼你对自己文章存在问题的把握能力,利于下一篇,或N篇的写作,避免出现过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