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位置:罗列在论文正文之后,致谢之前;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5。引用规则:文章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上记号;记号规则:上标(右),[1]。参考图书需写明:①书名全称;②作者(三个以上的作者,写前三个+等字);③出本社,出版时间,出版地点。期刊引用规则:①期刊名称;②期刊出处;③期数、期号、卷号。网站引用规则:①文章名称;②网站地址。扩展资料:论文参考文献书写要求:1、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2、摘要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3、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参照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和“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必备部分,较有学术造诣的人士和专家历来都很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他们阅读一篇论文,往往先看“注释”和“参考文献”。从“注释”和“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对论题所涉及的有关文献了解情况,特别是对有关问题研究前沿成果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所以,论文写作时,必须十分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 ----------------------------------------------------------- 论文引用注释的格式 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做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① 作者 : 《题名》 ,《刊名》 ,××××年第 ×期,第 × 页 引自专著: ② 作者 : 《书名》 ,出版者及×××× 年版 ,第 × 页 引自报纸: ③ 作者 : 《题名》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1〕 作者(所有作者全列—下同) 题名〔 J〕 刊名 , 出刊年 ,卷(期) : 起止页码 引自专著:〔2〕 作者 书名〔 M〕 版次(初版不写) 译者(指译著, 所有译者全列)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页码 引自报纸:〔3〕 作者 题名〔 N〕 报纸名 , 年-月-日(版次) 引自论文集:〔4〕 作者 题名〔 A〕 见 : 论文集编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页码 引自会议论文:〔5〕 作者 题名〔 Z〕 会议名称 , 会址 ,会议年份 引自学位论文:〔6〕 作者 题名〔 D〕 : 〔学位论文〕 保存地 : 保存者 , 年份
论文里面的注释的写法: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
毕业论文使用的是尾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在于所属领域不同:尾注是属于格式上的划分,参考文献是论文内容上的划分。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和脚注一样,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EB/OL]其他: [R]、[P]、[A]、[C]、[Z]等。
论文里面的注释的写法: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
是这样的: 比如你参考了某篇论文中的一段话,则在将鼠标光标点在这段话的末尾处,然后点击工具栏里的“插入”——“脚注和尾注”(可能在“引用”里面,视电脑而定)——确定。 这样,在你引用的那段话的末尾,即有了一个小小的编号,光标会自动跳到页末,那里出现了一个小五号字的脚注栏,你可以在里面输入被引用文章的详细具体信息。在你写文章的过程中,脚注尾注会自动调整顺序编号,并跟随正文移动,所以你不用担心会对不上。并且,你将鼠标移到正文中注解处那些小数字上的时候,还会出来一个小框,出现你脚注中的内容。你可以试一下。 至于格式,就是:作者,《XXXX》,出版社,出版年份,引文页码其实注释除了引文以外,还可以有别的,比如你在文中提及某条法条,可以将法条的具体内容写在注释里。总之,你有什么想要添加说明,而有觉得直接添加对正文的连贯性无益的,都可以加入注释中。至于参考文献,则是要放在整篇文章末尾的。格式和引文注释相同。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扩展资料:论文参考文献书写要求:1、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2、摘要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3、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science》是科学杂志。是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影响因子30+。能在上面发文章的一定是很牛的人。 而SCI是指Science Citation Index。这是它的网络版的一些介绍。 Web of Science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三大引文数据库的Web版,包括三个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简称SCI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和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一般订购的数据库只有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简称SCIE)。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历来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能够提供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没区别,sci和scie都是sci。中国人,中国香港人,都是中国人,懂了么?听懂掌声
Science的简介就是SCI,也就是说,后者是前者的缩写
SCI有3000多种期刊,SCIE有6000多种期刊,SCIE包含SCI。 不过现在SCI与SCIE其实区别不大了,英文简写上,E代表expand,其余都相同。只不过SCI是最初收录了不少期刊,但是后来又扩充补入了很多优秀的能够达到SCI水平的期刊,SCI可以看做是第一批吧,但是现在其实不是很区分这个概念了,谁先谁后无所谓,只要质量过关有了影响因子那都可以视为。
没区别,sci和scie都是sci。中国人,中国香港人,都是中国人,懂了么?听懂掌声
SCI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EI、SCI、ISTP)之一,是判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学术水平的依据,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检索工具(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人对SCI与SCIE的区别比较困惑。粗略解答。 首先那是历史产物。2002年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各学科核心期刊”约3500种;SCI Expand收录全球5600多种“权威性科学与技术期刊”,比核心板或者说SCI光盘版增加了2100种。此时,SCI的出版形式有四种:印刷版、光盘版(SCI CDE)、联机版(SciSearch)和网络版(SCI-Expanded)。过去比较重视这个区分,时下越来越淡化了。(当前仍有部分高校重视SCI及SCIE的区别。)更多的单位重视影响因子与中科院分区情况。SCIE中收录的期刊,有不少影响因子不低,甚至比若干核心版收录的影响因子要高。关于版面费情况,也许不能一概而论。总之还需要结合本单位有关政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目前“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期刊为8619种,其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期刊为3749种。
SCI 和 SCIE ( SCI Expanded )分别是Thomoson ISI公司旗下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e citation index(俗称SCI)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俗称SCIE,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学科覆盖 150 多个领域。SCI 和 SCI-E 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 ) SCI-E 是 SCI 的扩展版,目前前者收录期刊 3600 多种,后者收录期刊 6000 多种,被 SCI 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 SCI-E 收 , 但反之却不成立。( 2 )通常情况下, SCI 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虽然你偶尔发现 SCIE 的影响因子可能比 SCI 还高,但就其影响价值仍不如 SCI 。( 3 ) SCI 是核心刊,全刊文章都被SCI收录; SCI-E 是扩展版的期刊,并非所有文章被 SCI 收录.办的比较好 SCIE 杂志可能成为 SCI 杂志,而办的较差的 SCI 杂志可能变为 SCIE ,甚至被 SCI 和 SCIE 所放弃。国内所说的SCI收录期刊不包括SCIE。SCI是SCI,SCIE是SCIE。国内的SCI和SCIE被承认。拓展资料: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参考资料:SCI百度百科SCIE百度百科
SCIE不属于SCI,以下为具体区别: 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学科覆盖150多个领域。 SCI相当于EI核心,而SCIE相当于EI非核心。虽然你偶尔发现SCIE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但就其影响价值仍不如SCI。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研究,决定从2000年的统计工作起,SCI论文统计用检索系统改为用SCIE。也就是说:如果某位作者的论文被2000年版以后的SCIE收录,就算是被三大检索刊物之一的SCI收录了。也就是说在中国统计SCI成果,就是以SCI-E检索为标准的,SCI-E检索就等于SCI检索。我们常说的SCI检索,其实应该是SCI-E检索更贴切。
查重率30%是大部分论文的门槛,一般来说查重率要低于30%才有机会发表论文。查重率低于30%说明论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作者自己本身的创作。查重率大于等于30%的论文一般很难一次性通过毕业答辩。查重率30%相当于一段话中,有一部分语言是重复的,公共的知识,重复可以理解,但研究领域创新点,创新方法,这个重复让人很难相信,关键点的关键内容,是每一个写论文要注意的,这是独创性的,是论文的价值所在,不能造假,要真实的创新,用创新点建立模型,完美比对。论文初稿一般重复率比较高,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查重机构进行查重,如果查重率显示的重复率比较高时,有红色的标记,或者黄色的标记,我们可以根据论文的参考内容,进行红色字体,和黄色字体相近词语的代替,如果是绿色标记的字体,则说明 重复率是没有问题的。论文查重率过高处理1、在论文送审查重时,各个高校的要求一般都是十分严格的,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例来进行介绍,当学生的论文查重率在30%-50%之间时,就会视为未通过检测,这时就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修改,待复检合格后才可参加答辩。2、而论文查重率在50%以上的,不仅会被视为未通过检测,还会直接延期参与答辩,若再次申请答辩的论文查重率仍超过50%,则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重复率不是判断论文合格的唯一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也会被判定不合格: 选题与本专业的业务范围无关;文章观点不明确,或有严重政治性错误;无新意,无自主见解并有抄袭、剽窃现象;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语言不通顺,格式不规范;答辩中不能回答问题或表现出对自己论文的内容完全不熟悉
质量不过关啊
是这样的 一般对于学术论文 是知网查重 那么检测报告分两个部分 一个是重复率(含引用部分),另一个是不含引用部分的重复率,但是你要知道,学校考核时 引用部分也算的,所以引用也是重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