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

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一、不断学习,更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2020年4月26日早,我和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水江丽工作坊的成员一起进行了网络学习,我们一起学习了西安爱知中学杨晒波老师的专题报告讲座以后,受益匪浅。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召唤更优秀的科学素养人才,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初中物理教师是学生物理的启蒙教师,因此,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多钻研物理教材,多参加培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二、结合课堂,走进生活,创造丰富的教学阵地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是让教师要深刻认识物理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物理教学方法。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用物理思想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听同小组的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的合作意识,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物理概念、规律与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方法。例如我在讲《水循环》和《生活用电》的时候,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入周边小区进行调研,使学生知道水资源的珍贵,生活中电能的利用与违规用电带来的危害,并作为志愿者给小区的人讲解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安全用电的必要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所提供的内容一般都有趣味性和思考性,因此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三、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传授,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学?因此,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物理思想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还有归纳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四、利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智慧的眼睛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初三复习的时候,为了避免“炒剩饭”,我们可以将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提前让学生完成一些调查报告,比如“汽车上的物理”、“厨房中的物理”等,让学生去观察发现物理现象,并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发现智慧的眼睛,搭建他们终身学习的桥梁。在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物理研究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我国本次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活动载体,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理论框架。学校要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素养导向教学案例的关键要素,关注学习方式变革,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班主任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无论是在教学教育还是班级管理中,都是绝对的灵魂人物。鉴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以及个性特点比较突出等原因,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的贯彻和落实,保证班级管理和教学教育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因此,我们应立足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班主任工作策略。一、班主任工作应重视德育教学的推进1、合理选择德育教学内容基于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影响,我在日常工作中对德育教学足够的重视,并合理选择德育教学内容,除了要保证正常的德育教学得到有效开展之外,还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和引导。2、有效选择德育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的不良习惯,可以用“慢吞吞妹妹”“眼泪公主”“拳头哥哥”这种贬中带褒、褒中带贬的幽默,让他们从自身中改正平时不怎么介意的毛病。3、推进德育教学的全面进行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我们将德育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之外,强化德育教学理念,扭转德育教学现状,积极改革现有的德育教学模式,使德育教学工作成为我们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二、班主任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根据我们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计划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我在充分了解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管理计划,实现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并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来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效果,满足管理工作需要。2、重视对学生特点和个人兴趣的了解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认真分析了学生的特点,并掌握他们的个人兴趣,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提供基础信息,保证小学阶段的习惯,教育能够取得积极有效的效果,所以做好学生特点和个人兴趣的了解十分重要。3、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对应的培养方式考虑到学生个性特点突出以及个性化较强等特点,我在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中,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例如:每天推选一个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当选一日班长,管理班级工作,放学前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表扬优秀,批评指正不对之处,提出希望。三、班主任工作应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的贯彻和落实考虑到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我积极转变教学和管理理念,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的贯彻和落实,保证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推进,为此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将以人为本作为主要教学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我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例如:找一些贴近学生思想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去品味,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骨干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组织活动,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参与班级活动。2、充分尊重与人为本的教育策略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我们班主任工作中,应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并将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班级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教育策略的落实3、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按照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当前学生个性突出和管理难度大等现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不但有助于降低班级教学和管理难度,同时也可以满足小学阶段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可知,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核心人物,对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鉴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以及个性特点突出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不但要重视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的贯彻和落实,保证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自身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素养和核心素养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拓展资料: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素养与素质同义,这一说有待商榷吧)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人与人沟通又分同层次沟通、跨层次沟通;单向交流、单对群交流;发展性交流、倾盖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谈,群起攻之;鸿儒之口、威逼利诱等更多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人文素养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终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造,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 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说实话,如果就我自身来说,这六大方面的核心素养都做的很一般,没有特别突出优秀的。所以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在杭州举办2016名师名校长论坛中,中外专家共议“未来教师是什么样子的”。与会专家认为,未来教师要具备三点核心素养:懂大数据分析,有成长性思维,并善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一是信念素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无论是陶行知,还是教育奇迹缔造者雷夫,都凭借其独特的教育信仰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最终走向教育成功。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师要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教师有教育信仰,才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卫东教授所提出的“关注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根本点,就是把教师从学科人转变为教育人”正契合了这一理念。2

一、行为因素是最表象的因素教育要适应社会多元化,迎合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从而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应对能力和素养。在“互联网+教育资源”影响下,核心素养教育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实现核心素养教育,必须考虑学生行为的思维、价值、逻辑和社会因素,并将它们融会贯通于行为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符合公共理性的行为价值追求与坚守。二、思维支配活动相关因素行为的基础是思维。思维方式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同样的思维方法,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尽相同。如果政治思维追求的事平衡与秩序,法律思维追求的是公平与正与,道德思维追求的事真善美与情义理,经济思维追求的是成本与利润。社会越发展,则思维方法越全面。全面思维来自实践观察与体会,源于切实生活感悟,是自由的、主动地、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却不是教化式灌输。当代学生很会考试,但未必懂得理性思考与创新。理性思考具有积极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核心素养领域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更需要思考。学生对自己行为性质的判断绝对离不开周密思考。学生明辨是非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是增长智力、拓宽视野的过程,更是培养视为能力的过程。思维是科学,注重关于食物本质的原理,行为是技术注重关于事物本质的原理;注重事物本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落实。思维在于价值判断,需要飞跃;行为在于本质上的保守,受制于道德与法治的正当边界。技术革命促使具有利益思维的人制造了局部战争获世界大战的史实证明,技术进步调和不了信仰和价值的冲突,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得不到落实。对于中学生来讲,必须加强思维学习训练,加强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培养开放性、创新性、全面性思维。三、文化素养方面的因素文化素养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的情感态度、文化性格、道德修养以及价值等诸多方面。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使命,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中学生文化素养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前者指通过学习文、史、哲等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处理能力和态度,后者指通过学习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知识锻炼中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理性态度和对人、对事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要深化教育改革,增强课程人文性。整合现行必修课程,适度调整课程比例,同时注重改革选修课程,突出设成课制的灵活性,开放性,适应性和多样化特点,增强其趣味性和人文性等。例如永靖中学校本课程《美美校园》、《乡亲乡音》、《舞韵》、校园花儿红艳艳》等,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和品位地方特色文化,了解风土民情,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四、学校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积极的学校氛围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学习的参与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各种消极因素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巩固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素养,同时加强目前学生较为薄弱的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初中历史课堂陈旧的不能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真正将 “以知识点为核心”,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结合。特别是小学生对感性知识的理解重于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远不如具体事例的影响力深刻。因此,家庭教育氛围和社会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为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历史责任,要实现宏伟的教育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现实教育基础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 索引序列
  • 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案例
  • 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 班主任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 素养和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人文素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