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与计算机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快捷分类:计算机电子信息科学综合出版地区:陕西国际刊号:1000-7180国内刊号:61-1123/TN创刊时间:1972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信息科技综合影响因子:364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微电子学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快捷分类:电子无线电电子学出版地区:重庆国际刊号:1004-3365国内刊号:50-1090/TN创刊时间:1971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3-6个月所在栏目:信息科技综合影响因子:239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还有其他的很多!杂志之家 你可以去看看!
可以参加职称评选,《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达标的。当时也是没时间,文章太次,同事给的莫’文网帮忙修改的,专业的说
[1]Nie PX, Wang XY, Hu LP, Zhang HY, Zhang JX, Zhang ZX, Zhang LY *(corresponding author)The Predominance of Apoplasmic Phloem Unloading Pathway Is Interrupted by a Symplasmic Pathway During Chinese Jujube Fruit D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2010, 51[2]Zhang LY,Peng YB, Pelleschi ST, Fan Y, Lu YF, Lu YM, Gao XP, Shen YY, Delrot S, Zhang DP, 2004: Evidence for apoplasmic phloem unloading in developing apple Plant Physiology, 135: 574-586 (影响因子:114)被引用次数:32[3]Zhang LY (张凌云), Fang KF, Lin JX 2005: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α-subunit is localized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Pinus bungeana pollen Plant Science 169: 1066–[4]Wu GL, Zhang XY, Zhang LY(张凌云), Pan QH, Shen YY, Zhang DP, 2004: Phloem unloading in developing walnut fruit is symplasmic in the seed pericarp and apoplasmic in the fleshy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45 (10): 1461-1470 (并列第一作者) (影响因子:3)[5]聂佩显,关秋竹,张振贤, 张继祥,张凌云*(通讯作者)冬枣果实韧皮部及其周围薄壁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功能分析。电子显微学报,2009(2)[6]李玲俐,张凌云*(通讯作者)。青杄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囊泡运输与 Ca2+ 分布的细胞学研究。电子显微学报,2010,29(2)
实话和你说,国内基本没有好的刊物。。。现实就是,基本塞钱就让上文章,一点意思没有,建议看国外的,可能开始有点困难,也正好提高英语水平
1996 年起《电子显微学报》同时发行印刷版和电子版,1998 年成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 Chinainfo 首批上网的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电子显微学报》 1992 ~ 1993 年名列“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第 73 名; 1996 年按影响因子排序列中国科技期刊工程技术类刊物第三名; 1994 年起连续列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 500 名排行表 ”;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化学文摘》 CA 收录, 1998 年在 “ CA被引频次最高的国际科技期刊一千名排行表 ” 中第 587 名。 2003 年《电子显微学报》影响因子提高到404 ,在全国 1534 种来源期刊中列第 352 名;2011年影响因子达到0,再创新高。全国电子通讯类 53 种来源期刊中列第 6 名;其被引频次在全国电子通讯类 53 种来源期刊中列第 15 名。德国编辑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光学(OPTIK)》连续登载本刊的论文题目。
不能反映时时状况,反映的是上一年的情况
请见下面两个链接:第一个影响因子367,第二个影响因子653,都是植物生理方面的国际顶级杂志。
实话和你说,国内基本没有好的刊物。。。现实就是,基本塞钱就让上文章,一点意思没有,建议看国外的,可能开始有点困难,也正好提高英语水平
全解
一般教师都有详细说明影响因子,也可以看楼上所说的
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扩展资料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找期刊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里面收录了国内外大部分权威的期刊和文献资料。
最前沿的期刊要看是哪一类的,现在大家知道的就是 科学和自然,它们两者的影响因子都在30左右,但是有一些评论类的期刊,影响因子更高,达到80多。就比如说我们这个专业的期刊,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是比较牛的,但是影响因子只有6多,信号处理里面期刊影响因子能够上到1的都算比较好的。国内公认的好期刊 电子学报,其影响因子只有零点几。优尔设计网高校在读博士团队,优质论文,优惠价格,可当面交易。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