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写评论文章的题目

写评论文章的题目

发布时间:

写评论文章的题目

教师善用聊天式作文评语  “中心明确”、“语句优美”、“语句通顺”、“结构严谨”……这一类的作文 评语 是我们所常用的,久之,味同鸡肋,不写评语,称不上批改作文,写了,又枯燥乏味,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没多大促进作用。怎样才能“点”到学生脑子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有所感悟,进而有所提高?“聊天式作文评语”妙用无穷。  聊天式作文评语,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用聊天的话语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激励、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它的优点是克服了评语概念化、程式化倾向,而且把学生和老师放到同等的位置上,更像是益友,所以建议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一、“理解性”聊天评语;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得越好,教育效果则越好。学生写作可能或者可以说肯定会出现败笔,作为老师,我们应予以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不能单纯地一棍子打死。理解才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有信服,一个在写作上让学生信服的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  二、“目标性”聊天评语;  目标性聊天评语应“由易到难”,将写作目标层次渐进推向高一层次。初一学生作文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要求过高,所以,上学期的作文教学可以基础抓起,开始时要求书写工事,正确使用标点,不出现错别字,病句,写好一两个小片断;然后再来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有文采。让学生先拿到“基础等级分”,再向“发展等级分”而努力,这就是“目标式聊天评语”的总原则。  三、“激励性”聊天评语;  “妙笔生花”、“此语句优美动人,连老师也陶醉了”……激励是人们进取的财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教师要妙用激励性评语,鼓舞学生的写作热情。多在学生的精彩语句、段落下画圆圈、写评语,让学生有成就感。  四、“辅导性”聊天评语;  由于班级里学生的作文水平层次不一,统一辅导有一定的弊端,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利用辅导性作文评语进行个别写作辅导。在评语中可回答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形式为其进行写作指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除此之外,“探讨性”聊天评语、“赏析性”聊天评语,也不失为作文评语中的“妙着”,在老师似乎谈心般的作文点评中,学生既受到了表扬,获得了肯定与激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写作水平。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 )、《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 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 第十一版 )、《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怎么给作文写评语  写作评语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通过作文了解学生作文水平,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据此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状况以便教师做出对策,体现人文关怀。学生从评语中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写作技巧,面对老师的认真态度,大多数学生都会为之感动,心生努力写作、不辜负老师期望的动力。  评语写法  作文评语的写法一般要从学生习作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以及书写上作出中肯的评价。  中心:有没有离题,按照题目要求来写。  选材: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新鲜有趣。  结构: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楚。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表达:①记叙文有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写完整。写景文有没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清楚。②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  语言:①句子是否通顺、准确,病句少。②有没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③有没有运用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诗歌等优美词句④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书写:①字体是否工整,错别字少。②卷面是否整洁干净,涂抹少。  常见形式  眉批式  针对作文局部的优缺点及时地加以提示,以引起作者注意;  行批式  针对文章的遣词造句用一词一语表明评者的态度,引起作者注意;  总批式  针对整篇文章所写的评语。写这类评语应尽力作到一分为二,肯定长处,指出缺点,说明修改方法。既评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技巧,又评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全面评价文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突出一两个重点,忌面面俱到,不疼不痒。  作文评语参考:  记述类  词雅文练,写景生动。布局新颖,用词简达。  娓娓细说,清婉可喜。写景状物,入木三分。  层次井然,结构严谨。行文洒脱,趣味隽永。  淡远情逸,隽永含蓄。平铺直叙,亦有情韵。  简洁流畅,意义深长。 言近旨远,不同凡味 。  明察秋毫,描述生动。 内容曲折,耐人寻味。  逸趣横生,读来可喜。 叙述紧凑,扣人心弦。  婉转流利,真实不虚。内容充实,文字流利。  优游从容,描写细腻。 据实叙述,畅所欲言。  辞意从容,雅见情韵。叙事抒情,均颇贴切。  文笔清丽,写景生动。 布局顺当,描写逼真。  语多赘馀,文欠生动。内容贫乏,错字太多。  收结过早,意未尽宜 。文笔雄健,不落俗套。  文情并茂,感人肺腑。 叙述详尽,条理井然。  遣词造句,行云流水。 刻划入微,栩栩如生。  取材不凡,运笔如飞。 词义从容,雅见情韵。  清新流畅,自然有致。 取材丰富,文字生动。  颇富幽默,笔调轻松。 自然顺畅,有条不紊。  抒情类  炫丽清新,颇有韵味。 流利贴切,描写佳妙。  叙事抒情,均颇贴切。淋漓尽致,颇切题意。  结构完整,清新隽永。笔灵心慧,极富诗意。  愤慨之情,流於翰墨。 文约意广,境界清真。  措辞婉约,面面俱到。 尽情发抒,言词无碍。  明畅开朗,气势壮丽。 轻松有趣,颇具题意。  辞藻瑰丽,清娩可喜。 文笔练达,意亦周到。  抒情恳切,一气呵成。 用词切当,意境不俗。  情感丰富,事件趣卓。 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文畅情达,雄深雅见。词句生硬,文意不明。  拖泥带水,语不明析。 文句生涩,未能达意。  草率成偏,殊少意义。快乐之状,耀然纸上。  选词失当,譬喻不切。 认识错误,不切题意。  文辞生硬,未能达意。 含意空虚,句亦欠顺。

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想在作文方面有所突破,靠语言和写作基本功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阅读几篇美文就能解决问题的。一句话,智力因素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让作文增分太多的。那么,是不是说作文在最后一二十天的语文复习中就可以放弃呢?决不是!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语文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所谓“作文中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的书写拟一个新颖亮丽的文章标题是需要内功的,但如果不注意标题的书写,再好的标题也可能不会吸引人。为此,在标题的书写上就一定要讲究了。1、留出天地。标题上下要各空出一行,这样标题就显得非常醒目。2、写在正中间。标题拟好后,先数一数标题的字数,然后再数一数作文纸上一行的字数,力争把标题写在正中间。(如上面的例子)3、标题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标题中的错别字就像碗中的苍蝇一样让人恶心,会直接影响阅卷人的情绪,让人怀疑你的写作水平。4、标题不能有语病。这一点同上一条一样重要。5、不能没有标题。有同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标题,就先写文章后拟标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或者是过于紧张,结果常常是文章写完了把标题的事也给忘了。没有标题的文章按规定要扣2分,但隐性扣分要远远超过2分。(二)卷面的整洁卷面整洁的作文永远具有亲和力,即便内容不佳,也能在第一时间让阅卷者赏心悦目,博得他的好感。这就好比相亲,第一次见面你就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此时即便你说一百遍“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心灵”,别人也会心生厌恶而不愿再看你第二眼,甚至会觉得你亵渎了他而调头走开。记住:写考场作文,就是与阅卷老师第一次见面,一定要注重外表!为此,在书面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卷面干净。要求整个卷面干净、整洁,不贴“膏药”,不铺“铁轨”,没有“铁丝网”,不使用退字灵或涂改液。这就要求下笔时一定要谨慎,想好了再写,能不改的就不要去修改。这就好比一个人脸上长了几颗小豆豆,本来别人并没有特别留意,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可你又是抹药水,又是贴膏药,弄成个大花脸,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只需在需要修改的地方轻轻地画上一笔即可。2、笔迹清晰。要求使用的笔出墨畅、色泽浓,黑白分明。有的考生使用普通的圆珠笔,写出的字笔画轻、色泽淡,易引起阅卷者的视觉疲劳。建议考生使用色泽浓的钢笔、水笔或中性圆珠笔,墨色以蓝色或黑色为最佳,但不能使用双色笔。 3、字体美观。要求字写得工整、大方,笔画不缺损,不牵连,不歪斜,让阅卷者一看便能认出是什么字,万不可让人去猜字。建议考生书写时用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而不要写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有时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影响阅卷。再者,字的大小要匀称,不要太大,尤其不能出格;也不能太小,让人看不清。应占字格的2/3为最佳。4、字形规范。要求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字形应以祖国大陆现行的印刷体汉字为准。(三)标点的使用书写标点时要规范,不要一逗到底或一点而过,甚至没有标点,这些都会给阅卷者理解文意带来干扰。行文对标点符号的书写要求有以下四点: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4、为了美观,标点符号应写在字格中左下角的位置。示例如下: 1、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事业的大发展, 2、他说:“你不会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管吧。” 3、杜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段落的安排段落的安排属于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在《考试大纲》中,特别对文章的结构作了要求:“结构完整”。有的同学片面认为,“结构完整”就是指文章要写完,要有结尾。其实不单指这个,如果作文思路不清晰,缺少步骤,缺乏逻辑,层次不分明,脉络不清楚,段落划分和安排不合理,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等,都算是结构上的毛病,作文时必须注意。一般来说,文章的段落安排不应少于5段。过去材料作文提倡五步法:引材料——提论点——议论点——联现实——作总结,现在的话题作文仍然可以借鉴这个结构法。一篇文章如果段落少于5段,会给人以“过于死板、缺少变化”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同学的3段作文(开头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结尾一小段),更是让人感觉死板。在段落长短的安排上,首段一般不要太长,三四行足矣,太长了会让人感觉给文章戴了一顶沉重的大帽子,看起来不舒服。结尾段也不宜过长,两三行就行了,“豹尾”的效果只要出来,一行也行。中间几行容量要大,每段可安排5-6行,一定要均匀,不要长短不一,反差太大。如果真是遇到了时间不够、文章可能写不完的情况,就不要再考虑内容的完整性了,这时候结构的完整要比内容的完整更重要,哪怕还有一分钟,也要用三言两语给文章写个结尾。匆忙之中没有收尾的文章,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得分会很低的。(五)字数的要求高考作文都有字数要求,而一般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在作文卷面上还会作出相应的标记来提醒考生,为此,考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字数不能太少。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2、字数不能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甚至作文纸已经用完了还意犹未尽,继续在其它空白处书写,给人以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那么,高考作文到底以多少字为佳呢?我认为应该在850字左右,表现在卷面上,也就是超出800字标记2-3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到800字就结束,因为文章的标题、段落安排等都留有空格,如果刚好到800字,作文的实际字数可能只有700多字,这就达不到题目的要求了。(六)不要违反常识高考作文常常有一些常识性的要求,比如:不能在试卷中出现真实姓名或可能被认为是泄密作弊的人名地名;不能在试卷上写一些提示性的话,如“作文开头写的不满意,划掉重写,请阅卷老师原谅”“作文纸不够了,请老师看背面”“笔没有水了,只好换笔来写,我不是有意的”等等之类的话;思想上不能和时代主流唱反调;不能宣扬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不要文白夹杂或中文与外文混杂等。高考作文还有一些隐性要求,比如,不能对目前还没有定论的事件妄加评论,不能对老师特别是阅卷老师流露不满情绪,对老师大不敬的考生吃亏活该。以上这些非智力因素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一定要牢记在心,这些小技巧注意到了,为作文增添8—10分是很有可能的。

1、首先注意准确。标题要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禁止为凑字数而加长标题。2、其次考虑吸引力。注意将文章中兴奋点提炼出来,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兴奋点:即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事件,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用词不要口语化。3、标题做成实题,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避免因修改标题违背文章原意;标题内容避免空洞、言之无物。4、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5、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以保持页面的清新,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防止产生歧义;除表达反讽的含义外,尽可能不使用引号;电影、书籍可用书名号。6、标题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惊现”、“惊爆”、“竟然”、“竟”、“胆敢”等。7、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8、标题中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表述。9、标题中禁止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严禁出现常人不熟知的人名、地名(必须出现时应作说明),或引起歧义的地名缩写(如“巴首都汽车炸弹三人死亡”)。10、标题中不得出现港台式词汇(如“飞弹”、“单车”)。11、标题中的数字和字母使用半角字符,标题中尽可能不使用英文。12、重点媒体的文章,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媒体出处,如欲表明文章权威、敏感或有争议性等,可以在标题前标注媒体名称。13、非新闻事实类文章可在标题中注明类型,如评论、分析等。以图片为主的文章,标题前要标注“图文:”。以文字为主,附有图片的文章,要在标题后标注 “(附图)”。文章有两张以上图片的,以图片为主,标题前要标注“组图:”,以文字为主,标题后标注“(组图)”。

评论文章的标题怎么写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 )、《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 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 第十一版 )、《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想在作文方面有所突破,靠语言和写作基本功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阅读几篇美文就能解决问题的。一句话,智力因素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让作文增分太多的。那么,是不是说作文在最后一二十天的语文复习中就可以放弃呢?决不是!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语文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所谓“作文中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的书写拟一个新颖亮丽的文章标题是需要内功的,但如果不注意标题的书写,再好的标题也可能不会吸引人。为此,在标题的书写上就一定要讲究了。1、留出天地。标题上下要各空出一行,这样标题就显得非常醒目。2、写在正中间。标题拟好后,先数一数标题的字数,然后再数一数作文纸上一行的字数,力争把标题写在正中间。(如上面的例子)3、标题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标题中的错别字就像碗中的苍蝇一样让人恶心,会直接影响阅卷人的情绪,让人怀疑你的写作水平。4、标题不能有语病。这一点同上一条一样重要。5、不能没有标题。有同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标题,就先写文章后拟标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或者是过于紧张,结果常常是文章写完了把标题的事也给忘了。没有标题的文章按规定要扣2分,但隐性扣分要远远超过2分。(二)卷面的整洁卷面整洁的作文永远具有亲和力,即便内容不佳,也能在第一时间让阅卷者赏心悦目,博得他的好感。这就好比相亲,第一次见面你就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此时即便你说一百遍“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心灵”,别人也会心生厌恶而不愿再看你第二眼,甚至会觉得你亵渎了他而调头走开。记住:写考场作文,就是与阅卷老师第一次见面,一定要注重外表!为此,在书面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卷面干净。要求整个卷面干净、整洁,不贴“膏药”,不铺“铁轨”,没有“铁丝网”,不使用退字灵或涂改液。这就要求下笔时一定要谨慎,想好了再写,能不改的就不要去修改。这就好比一个人脸上长了几颗小豆豆,本来别人并没有特别留意,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可你又是抹药水,又是贴膏药,弄成个大花脸,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只需在需要修改的地方轻轻地画上一笔即可。2、笔迹清晰。要求使用的笔出墨畅、色泽浓,黑白分明。有的考生使用普通的圆珠笔,写出的字笔画轻、色泽淡,易引起阅卷者的视觉疲劳。建议考生使用色泽浓的钢笔、水笔或中性圆珠笔,墨色以蓝色或黑色为最佳,但不能使用双色笔。 3、字体美观。要求字写得工整、大方,笔画不缺损,不牵连,不歪斜,让阅卷者一看便能认出是什么字,万不可让人去猜字。建议考生书写时用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而不要写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有时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影响阅卷。再者,字的大小要匀称,不要太大,尤其不能出格;也不能太小,让人看不清。应占字格的2/3为最佳。4、字形规范。要求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字形应以祖国大陆现行的印刷体汉字为准。(三)标点的使用书写标点时要规范,不要一逗到底或一点而过,甚至没有标点,这些都会给阅卷者理解文意带来干扰。行文对标点符号的书写要求有以下四点: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4、为了美观,标点符号应写在字格中左下角的位置。示例如下: 1、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事业的大发展, 2、他说:“你不会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管吧。” 3、杜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段落的安排段落的安排属于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在《考试大纲》中,特别对文章的结构作了要求:“结构完整”。有的同学片面认为,“结构完整”就是指文章要写完,要有结尾。其实不单指这个,如果作文思路不清晰,缺少步骤,缺乏逻辑,层次不分明,脉络不清楚,段落划分和安排不合理,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等,都算是结构上的毛病,作文时必须注意。一般来说,文章的段落安排不应少于5段。过去材料作文提倡五步法:引材料——提论点——议论点——联现实——作总结,现在的话题作文仍然可以借鉴这个结构法。一篇文章如果段落少于5段,会给人以“过于死板、缺少变化”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同学的3段作文(开头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结尾一小段),更是让人感觉死板。在段落长短的安排上,首段一般不要太长,三四行足矣,太长了会让人感觉给文章戴了一顶沉重的大帽子,看起来不舒服。结尾段也不宜过长,两三行就行了,“豹尾”的效果只要出来,一行也行。中间几行容量要大,每段可安排5-6行,一定要均匀,不要长短不一,反差太大。如果真是遇到了时间不够、文章可能写不完的情况,就不要再考虑内容的完整性了,这时候结构的完整要比内容的完整更重要,哪怕还有一分钟,也要用三言两语给文章写个结尾。匆忙之中没有收尾的文章,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得分会很低的。(五)字数的要求高考作文都有字数要求,而一般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在作文卷面上还会作出相应的标记来提醒考生,为此,考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字数不能太少。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2、字数不能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甚至作文纸已经用完了还意犹未尽,继续在其它空白处书写,给人以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那么,高考作文到底以多少字为佳呢?我认为应该在850字左右,表现在卷面上,也就是超出800字标记2-3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到800字就结束,因为文章的标题、段落安排等都留有空格,如果刚好到800字,作文的实际字数可能只有700多字,这就达不到题目的要求了。(六)不要违反常识高考作文常常有一些常识性的要求,比如:不能在试卷中出现真实姓名或可能被认为是泄密作弊的人名地名;不能在试卷上写一些提示性的话,如“作文开头写的不满意,划掉重写,请阅卷老师原谅”“作文纸不够了,请老师看背面”“笔没有水了,只好换笔来写,我不是有意的”等等之类的话;思想上不能和时代主流唱反调;不能宣扬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不要文白夹杂或中文与外文混杂等。高考作文还有一些隐性要求,比如,不能对目前还没有定论的事件妄加评论,不能对老师特别是阅卷老师流露不满情绪,对老师大不敬的考生吃亏活该。以上这些非智力因素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一定要牢记在心,这些小技巧注意到了,为作文增添8—10分是很有可能的。

评论文怎么写题目

回答 您好,如写网评文章一、认识网评 网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新闻中的事实、新闻中表现出的及其隐藏的问题,发表的个人或集体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观点。 认识网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写谁看? 要让网民乐意接受你传播的知识,认同你的见解和观点,研究网民的心理尤为重要。误区:搞错网评的受众,把网评写成工作文稿… 如,以下标题: 选用年轻干部应有“三个度”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三忌”(二)为何而写? 1、引导作用 引导网民对一个事件的理性对待,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是正面的引导。 一般的写法:新闻+评论(既对新闻事件的摘要+你对事件的看法、观点) 如:新学风破除干部作 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吗?我会尽全力为你服务的。 提问 您还没说完呀 回答 二)为何而写?1、引导作用 引导网民对一个事件的理性对待,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是正面的引导。 一般的写法:新闻+评论(既对新闻事件的摘要+你对事件的看法、观点) 如:新学风破除干部作风积弊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 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据3月18日新华网)规定是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学风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举措,破除学风上的弊病,引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树立新学风、新作风。改进学风大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干部的作风、一个党员的行为习惯。培训学习时领导干部文稿由秘书代劳,以“同学”名义互请吃喝、互请旅游等将严重败坏干部作风,甚至败坏党风。 2、维护作用 寻找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结合点主要是正面引导网民正确看待、认识国家所做出的决定、出台的政策,维护国家地方的形象。 四川省十项规定,让务虚之风无处藏身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转变作风的十项规定,对改进调查研究、联系帮助基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 表、简化接待工作、改进安保工作 勤俭节约十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十分享截屏中无一不体现着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务实新风。(据1月15日,天府早报)自中央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转变作风的十项规定,涉及范围广、涉及内容细,彰显出切实转变作风的坚决之心,把作风转变进行到底,让务虚之风无处藏身!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宝。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四川省委省政府此次出台十项规定,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从办公室走出来,从会议中走出来,从不必要的应酬中走出来,从空谈中走出来,从务虚中走出来,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为为民履职、为民尽职,真真实实地当好人民的公仆。转变作风,不仅需要领导作表率,也需要一般干部见行动,坚信,在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和一般干别的切实行动中,四川省的这场作风转变之风,将会刮到全省的每一个角落,让漂浮之风、务实之风无处安身,让务实之风越刮越猛。3、宣传教育作用 网民很难看懂的书面化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文件网络评论往往能够通过解疑释惑的方式为网民进行政策解读。要求语言上要平和、朴实,多使用网言网语 要写大家都能够看得 、愿意读的文章。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的话,请辛苦动下手指头点下赞哦!谢谢~ 更多25条 

1、首先注意准确。标题要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禁止为凑字数而加长标题。2、其次考虑吸引力。注意将文章中兴奋点提炼出来,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兴奋点:即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事件,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用词不要口语化。3、标题做成实题,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避免因修改标题违背文章原意;标题内容避免空洞、言之无物。4、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5、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以保持页面的清新,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防止产生歧义;除表达反讽的含义外,尽可能不使用引号;电影、书籍可用书名号。6、标题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惊现”、“惊爆”、“竟然”、“竟”、“胆敢”等。7、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8、标题中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表述。9、标题中禁止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严禁出现常人不熟知的人名、地名(必须出现时应作说明),或引起歧义的地名缩写(如“巴首都汽车炸弹三人死亡”)。10、标题中不得出现港台式词汇(如“飞弹”、“单车”)。11、标题中的数字和字母使用半角字符,标题中尽可能不使用英文。12、重点媒体的文章,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强调媒体出处,如欲表明文章权威、敏感或有争议性等,可以在标题前标注媒体名称。13、非新闻事实类文章可在标题中注明类型,如评论、分析等。以图片为主的文章,标题前要标注“图文:”。以文字为主,附有图片的文章,要在标题后标注 “(附图)”。文章有两张以上图片的,以图片为主,标题前要标注“组图:”,以文字为主,标题后标注“(组图)”。

评论文章的标题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想在作文方面有所突破,靠语言和写作基本功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阅读几篇美文就能解决问题的。一句话,智力因素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让作文增分太多的。那么,是不是说作文在最后一二十天的语文复习中就可以放弃呢?决不是!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语文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所谓“作文中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的书写拟一个新颖亮丽的文章标题是需要内功的,但如果不注意标题的书写,再好的标题也可能不会吸引人。为此,在标题的书写上就一定要讲究了。1、留出天地。标题上下要各空出一行,这样标题就显得非常醒目。2、写在正中间。标题拟好后,先数一数标题的字数,然后再数一数作文纸上一行的字数,力争把标题写在正中间。(如上面的例子)3、标题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标题中的错别字就像碗中的苍蝇一样让人恶心,会直接影响阅卷人的情绪,让人怀疑你的写作水平。4、标题不能有语病。这一点同上一条一样重要。5、不能没有标题。有同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标题,就先写文章后拟标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或者是过于紧张,结果常常是文章写完了把标题的事也给忘了。没有标题的文章按规定要扣2分,但隐性扣分要远远超过2分。(二)卷面的整洁卷面整洁的作文永远具有亲和力,即便内容不佳,也能在第一时间让阅卷者赏心悦目,博得他的好感。这就好比相亲,第一次见面你就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此时即便你说一百遍“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心灵”,别人也会心生厌恶而不愿再看你第二眼,甚至会觉得你亵渎了他而调头走开。记住:写考场作文,就是与阅卷老师第一次见面,一定要注重外表!为此,在书面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1、卷面干净。要求整个卷面干净、整洁,不贴“膏药”,不铺“铁轨”,没有“铁丝网”,不使用退字灵或涂改液。这就要求下笔时一定要谨慎,想好了再写,能不改的就不要去修改。这就好比一个人脸上长了几颗小豆豆,本来别人并没有特别留意,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可你又是抹药水,又是贴膏药,弄成个大花脸,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只需在需要修改的地方轻轻地画上一笔即可。2、笔迹清晰。要求使用的笔出墨畅、色泽浓,黑白分明。有的考生使用普通的圆珠笔,写出的字笔画轻、色泽淡,易引起阅卷者的视觉疲劳。建议考生使用色泽浓的钢笔、水笔或中性圆珠笔,墨色以蓝色或黑色为最佳,但不能使用双色笔。 3、字体美观。要求字写得工整、大方,笔画不缺损,不牵连,不歪斜,让阅卷者一看便能认出是什么字,万不可让人去猜字。建议考生书写时用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而不要写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有时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影响阅卷。再者,字的大小要匀称,不要太大,尤其不能出格;也不能太小,让人看不清。应占字格的2/3为最佳。4、字形规范。要求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字形应以祖国大陆现行的印刷体汉字为准。(三)标点的使用书写标点时要规范,不要一逗到底或一点而过,甚至没有标点,这些都会给阅卷者理解文意带来干扰。行文对标点符号的书写要求有以下四点: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4、为了美观,标点符号应写在字格中左下角的位置。示例如下: 1、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事业的大发展, 2、他说:“你不会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管吧。” 3、杜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段落的安排段落的安排属于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在《考试大纲》中,特别对文章的结构作了要求:“结构完整”。有的同学片面认为,“结构完整”就是指文章要写完,要有结尾。其实不单指这个,如果作文思路不清晰,缺少步骤,缺乏逻辑,层次不分明,脉络不清楚,段落划分和安排不合理,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等,都算是结构上的毛病,作文时必须注意。一般来说,文章的段落安排不应少于5段。过去材料作文提倡五步法:引材料——提论点——议论点——联现实——作总结,现在的话题作文仍然可以借鉴这个结构法。一篇文章如果段落少于5段,会给人以“过于死板、缺少变化”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同学的3段作文(开头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结尾一小段),更是让人感觉死板。在段落长短的安排上,首段一般不要太长,三四行足矣,太长了会让人感觉给文章戴了一顶沉重的大帽子,看起来不舒服。结尾段也不宜过长,两三行就行了,“豹尾”的效果只要出来,一行也行。中间几行容量要大,每段可安排5-6行,一定要均匀,不要长短不一,反差太大。如果真是遇到了时间不够、文章可能写不完的情况,就不要再考虑内容的完整性了,这时候结构的完整要比内容的完整更重要,哪怕还有一分钟,也要用三言两语给文章写个结尾。匆忙之中没有收尾的文章,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得分会很低的。(五)字数的要求高考作文都有字数要求,而一般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在作文卷面上还会作出相应的标记来提醒考生,为此,考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字数不能太少。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2、字数不能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甚至作文纸已经用完了还意犹未尽,继续在其它空白处书写,给人以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那么,高考作文到底以多少字为佳呢?我认为应该在850字左右,表现在卷面上,也就是超出800字标记2-3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到800字就结束,因为文章的标题、段落安排等都留有空格,如果刚好到800字,作文的实际字数可能只有700多字,这就达不到题目的要求了。(六)不要违反常识高考作文常常有一些常识性的要求,比如:不能在试卷中出现真实姓名或可能被认为是泄密作弊的人名地名;不能在试卷上写一些提示性的话,如“作文开头写的不满意,划掉重写,请阅卷老师原谅”“作文纸不够了,请老师看背面”“笔没有水了,只好换笔来写,我不是有意的”等等之类的话;思想上不能和时代主流唱反调;不能宣扬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不要文白夹杂或中文与外文混杂等。高考作文还有一些隐性要求,比如,不能对目前还没有定论的事件妄加评论,不能对老师特别是阅卷老师流露不满情绪,对老师大不敬的考生吃亏活该。以上这些非智力因素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一定要牢记在心,这些小技巧注意到了,为作文增添8—10分是很有可能的。

文章(如果是答语文阅读题的话,不好点评啊)以“`````”为题,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以时间为序,全文以``````为线索,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用````手法,语言质朴,表达出````,有关`````的主题。

  • 索引序列
  • 写评论文章的题目
  • 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
  • 评论文章的标题怎么写
  • 评论文怎么写题目
  • 评论文章的标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