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西北植物学报审稿流程

西北植物学报审稿流程

发布时间:

西北植物学报审稿流程

(1)农业院校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交换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2012,参与(2)生态学特色专业建设,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2013,参与 [1] QIN Juan, SHANGGUAN Z Leaf nutrient contents and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lmus pumila-Robinia pseudocacia mixed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0, 21(9): 2228-2234(in Chinese)[2] QIN Juan, SHANGGUAN Z Physiological-ecological effects of Populus davidiana-Quercus liaotungensis mixed forest in Ziwuling fores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6, 17(6):972-976(in Chinese)[3] 秦娟, 上官周平 子午岭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及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5):131-[4] 秦娟, 刘勇, 上官周平 子午岭林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11):2331-[5] 秦娟, 上官周平 植物之间互作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3):225-[6] 王凯博, 陈美玲, 秦娟, 刘勇, 安慧, 上官周平 子午岭植被自然演替中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10): 2089-[7] 秦娟, 徐微 生态环境类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模式探索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12): 155- 156, [8] 秦娟, 上官周平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土壤与植物养分季节动态变化 生态环境学报(已录用)[9] 秦娟, 上官周平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叶片养分与光合生理特性 生态科学(审稿中)

全部稿件在进入正常审稿程序前,都将先经由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检测。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他人学术科研成果或一稿多投,必将严肃查处

1 内容范围:《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 2 投稿:初稿需一式二份(图版、照片必须原件)或网上投稿均可。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1—2名,也可以推荐3—5名非作者单位的审稿人。投稿时作者务必填写《西北植物学报》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与代理授权书(本刊网站下载)寄编辑部,同时作者须支付审稿费100元(英文150元)。 3 来稿信息要求: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并在篇首页页脚注明论文的基金项目:包括基金来源名称及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学位(或在读研究生)、职称 (博士生导师、院士)及所从事的专业方向。通讯作者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4 打印要求:来稿请用5号字隔行或5倍行距打印,标点符号力求正确。外文字母大、小写必须分清,数字或符号的斜体、上下标必须标明。凡文中首次出现的植物属、种名须附拉丁文学名(斜体)并核对无误。 5 说明: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全文 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和中国台湾 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付给。稿件一经刊出,将赠送样刊2本和抽印本若干。 来稿请寄: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712100)写 作 要 求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 1, 1; 2, 1, 1……, 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2、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应完整准确概括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控制在200—300字),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中、英文摘要下方应分别列出相对应的关键词3—8个。3、引言:简要评价国内外有关本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展和未解决的问题,说明本研究的目的。4、材料与方法:植物名称在文中首次出现要注拉丁文学名,实验方法若与前人所用相同,只需注明文献;有改进之处须交代清楚;若为新方法要详细说明。5、结果与分析:图和表要求清晰,具有自明性,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对图表的分析说明和归纳要叙述准确、层次清晰,符合逻辑关系,但文字部分应避免罗列与图、表重复的数据叙述。图用电脑绘制,大小要适中(半栏图宽≤5 cm,通栏图宽≤0 cm),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例差异明显,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整幅图版要求照片排列整齐,按宽15 cm、高≤20cm,图版说明要具体、准确。表采用三线表设计,表题明确。图、表内容应与正文相一致,图题、表题以及图表的横竖项目、注释均采用中英文对照。量和单位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要规范。6、讨论: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密切结合本文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明确说明本研究的创新点并进行论述。避免简单重复实验结果或缺乏依据的过远、过多的推论及泛论。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的资料,按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查阅本刊最新版本。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流程

1 内容范围:《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 2 投稿:初稿需一式二份(图版、照片必须原件)或网上投稿均可。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1—2名,也可以推荐3—5名非作者单位的审稿人。投稿时作者务必填写《西北植物学报》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与代理授权书(本刊网站下载)寄编辑部,同时作者须支付审稿费100元(英文150元)。 3 来稿信息要求: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并在篇首页页脚注明论文的基金项目:包括基金来源名称及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学位(或在读研究生)、职称 (博士生导师、院士)及所从事的专业方向。通讯作者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4 打印要求:来稿请用5号字隔行或5倍行距打印,标点符号力求正确。外文字母大、小写必须分清,数字或符号的斜体、上下标必须标明。凡文中首次出现的植物属、种名须附拉丁文学名(斜体)并核对无误。 5 说明: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全文 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和中国台湾 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付给。稿件一经刊出,将赠送样刊2本和抽印本若干。 来稿请寄: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712100)写 作 要 求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 1, 1; 2, 1, 1……, 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2、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应完整准确概括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控制在200—300字),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中、英文摘要下方应分别列出相对应的关键词3—8个。3、引言:简要评价国内外有关本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展和未解决的问题,说明本研究的目的。4、材料与方法:植物名称在文中首次出现要注拉丁文学名,实验方法若与前人所用相同,只需注明文献;有改进之处须交代清楚;若为新方法要详细说明。5、结果与分析:图和表要求清晰,具有自明性,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对图表的分析说明和归纳要叙述准确、层次清晰,符合逻辑关系,但文字部分应避免罗列与图、表重复的数据叙述。图用电脑绘制,大小要适中(半栏图宽≤5 cm,通栏图宽≤0 cm),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例差异明显,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整幅图版要求照片排列整齐,按宽15 cm、高≤20cm,图版说明要具体、准确。表采用三线表设计,表题明确。图、表内容应与正文相一致,图题、表题以及图表的横竖项目、注释均采用中英文对照。量和单位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要规范。6、讨论: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密切结合本文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明确说明本研究的创新点并进行论述。避免简单重复实验结果或缺乏依据的过远、过多的推论及泛论。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的资料,按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查阅本刊最新版本。

核心期刊。自己投的话半年到一年。代理投的话三个月到半年

西北植物学报审稿周期

个人情况孙晓玲,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 职业经历1) 2009-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任助理。  2) 8-10: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 Consuelo De Morase实验室合作研究。  3) 3:德国马谱化学生态研究所P Wilhelm Boland实验室进行技术培训。  4) 2006-2009: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5) 11-4:加拿大林务局大西洋林业中心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昆虫与植物互作的化学与分子生态学、利用化学生态学原理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揭示虫害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以及害虫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理。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茶树诱导防御反应的生态学功能与分子机理;植食性昆虫适应茶树防御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制;茶树害虫综合治理。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课题1) 茶尺蠖幼虫唾液蛋白Cc1H和Cc2H调控茶树防御反应的分子机理(编号:31272053)  1-12,国家基金面上项目,80万,主持。  2) 害虫和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机制(编号:2012CB114104)。  1-12,“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00万,主持。  3) 两种茶尺蠖幼虫唾液蛋白抑制茶树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分子机理(编号:31171862)。  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万,主持,已完成。  4) 茶尺蠖性信息素增效剂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11BAD01B02)。  1-12,“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子课题,40万,主持。  5) 基于性信息素的茶尺蠖引诱剂的研究与田间应用(编号:2011C22043)。  1-12,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农业项目,15万,主持,已完成。  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树,2011-2015,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350万,第2。  7) 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编号:200903004-43)。  10-1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80万,第2。  8) 茶丽纹象甲行为调控剂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09C32052)。  1-12,浙江省科技厅面上农业项目,15万,主持,已完成。  9) 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尺蠖无害化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编号:SN200808)。  10-10,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25万,主持,已完成。  10) 基于zNose和GC-MS建立害虫危害后茶树挥发物的指纹谱(编号:[2008]27)。  1-12,中国农科院科技计划项目,6万,主持,已完成。  11) 挥发性信息物在茶园生态系中的时空特征和种群调控功能,(编号:30771449)。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第2,已完成。  12) 甲基茉莉酸酯诱导茶树抗性的生理生化机理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编号:30571255),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万,第2,已完成。  13) 茶尺蠖幼虫拒食剂和天敌引诱剂的研制与应用的研究,(编号:2006BAD06B01)。  11-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0万,骨干参加,已完成。  14) 茶树害虫拒食剂和天敌引诱剂的研究,(编号:nyhyzx07-021-X 3-35)。  11-12,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00万,骨干参加,已完成。  15) 基于茶树挥发物的生物农药及新香型茶的研制,(编号:2007C12053)。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150万,第3,已完成。 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代表性论文SCI文章 (*为通讯作者)1)SUN XL, WANG GC, GAO Y, ZHANG XZ, XIN ZJ, CHEN ZM Volatiles emitted from tea plants infested by Ectropis obliqua larvae are attractive to conspecific J Chem Ecol, (Accepted)  2)XIN ZJ, ZHANG ZQ, CHEN ZM *, SUN XL* Salicylhydroxamic acid (SHAM) negatively mediates tea herbivore-induced direct and indirect defense against the tea geometrid Ectropis J Plant Res, Doi: 1007/s10265-014-0642-  3)XIN ZJ, Zhang LP, ZHANG ZQ, CHEN ZM*, SUN XL* A tea hydroperoxide lyase gene, CsiHPL1, regulates tomato defense response against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and Alternaria Alternata Lycopersici by modulating green leaf volatiles (GLVs) release and jasmonic acid (JA) gene Plant Mol Biol Rep,32:62–  4)YANG ZW, DUAN XN, JIN S, LI XW, CHEN ZM, REN BZ SUN XL* Regurgitant derived from the tea geometrid Ectropis obliqua suppresses wound-induced polyphenol oxidases activity in tea J Chem Ecol, 39: 744-  5)SUN XL*, WANG GC, GAO Y, CHEN ZM Screening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synthetic volatile blends attractive to adults of the tea weevil, Myllocerinus Chemoecology, 22: 229-  6)SUN XL, WANG GC, CAI XM, JIN S, GAO Y, CHEN ZM The Tea Weevil,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Is Attracted to Volatiles Induced by C J Chem Ecol, 36: 388-  7)ZHANG ZQ, SUN XL, LUO ZX, BIAN L, CHEN ZM Dual action of Catsia tora in tea plantations: repellent volatiles and augmented natural enemy population provide control of tea green Phytoparasitica, DOI 1007/s12600-014-0400-  8)Bian L, SUN XL, LUO ZX, ZHANG ZQ CHEN ZM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trap color for capture of the tea leafhopper, Empoasca vitis, by orthogonal Entomol Exp Appl, 151: 247–  9)CAI XM, SUN XL, DONG WX WANG GC CHEN ZM Herbivore species, infestation time, and herbivore density affect induced volatiles in tea Chemoecology, 24: 1-  10)CAI XM, SUN XL, DONG WX, WANG GC CHEN ZM Var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ea weevil-induced volatile emissions from tea plants with different weevil densities, photoperiod, and infestation Insect Science, 19: 507-  11)JIN S, CHEN ZM, Backus EA, SUN XL, XIAO B Characterization of EPG waveforms for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Empoasca vitis Göthe (Hemiptera: Cicadellidae), on tea pla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stylet Insect Physiol, 58: 1235-  12)KONG XB, SUN XL, WANG HB, ZHANG Z, ZHAO CH BOOIJ KCJ Identification of components of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of the Simao sine caterpillar moth, Dendrolimus kikuchii M J Chem Ecol, 37: 412-  13) QI JF, ZHOU GX, YANG LJ, ERB M, LY YH, SUN XL, CHENG JA, LOU YG The chloroplast-localized phospholipases D α4 and α5 regulate herbivore-induced direct and indirect defenses in Plant Physiol, 157: 1987-  其它论文(*通讯作者)1) 边文波, 王国昌, 龚一飞, 李元喜, 孙晓玲* 19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驱避和拒食活性,应用昆虫学报, 49(2): 496-  2) 孙晓玲**, 高宇, 陈宗懋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 对植食性昆虫的行为调控 应用昆虫学报, 49(6):1413-  3) 孙晓玲, 蔡晓明, 王国昌, 高宇, 王德强, 陈宗懋 茶园中广翅蜡蝉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选择 茶叶科学, 31(2): 95-  4) 孙晓玲, 马春雷, 蔡晓明, 王国昌, 陈宗懋 茉莉酸甲酯和机械损伤对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时序表达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31(9): 1805-  5) 段晓娜, 任炳忠,陈宗懋, 孙晓玲* 植物多酚氧化酶的诱导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91-  6) 孙晓玲, 程彬, 刘国东, 高长启 云杉八齿小蠹的扬飞与物候观测 中国森林病虫, 30(2): 21-  7) 程彬,付晓霞,韩启,张宝民,张大明,高长启,孙晓玲* 虫害诱导的家榆挥发物对榆紫叶甲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林业科学 46(10):76-  8) 孙晓玲, 陈宗懋 基于化学生态学构建茶园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茶叶科学, 29(1): 136-  9) 王国昌, 孙晓玲,董文霞,蔡晓明,陈宗懋 不同温度下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 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 茶叶科学, 30(3): 173-  10) 蔡晓明,孙晓玲等 应用zNoseTM分析被害茶树挥发物,生态学报, 29(1): 169-书1) 茶树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主编  2) 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副主编  3) 中国北方小蠹虫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  4)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农业出版社) 编委  5) 化学生态学前沿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委 获授权的专利1) 高长启, 孙晓玲, 程彬 一种利用信息素诱集云杉八齿小蠹的方法 (200810051469)已批准  2) 孙晓玲, 程彬, 高卓 一种用于诱集云杉八齿小蠹的引诱剂 (200910101313)  3) 孙晓玲, 陈宗懋 茶丽纹象甲引诱剂及茶丽纹象甲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 (201010581797) 学术兼职1) 中国生态学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 委员  2)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 委员 期刊审稿人与评审专家1)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特约审稿人  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1)农业院校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交换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2012,参与(2)生态学特色专业建设,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2013,参与 [1] QIN Juan, SHANGGUAN Z Leaf nutrient contents and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lmus pumila-Robinia pseudocacia mixed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0, 21(9): 2228-2234(in Chinese)[2] QIN Juan, SHANGGUAN Z Physiological-ecological effects of Populus davidiana-Quercus liaotungensis mixed forest in Ziwuling fores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6, 17(6):972-976(in Chinese)[3] 秦娟, 上官周平 子午岭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及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5):131-[4] 秦娟, 刘勇, 上官周平 子午岭林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11):2331-[5] 秦娟, 上官周平 植物之间互作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3):225-[6] 王凯博, 陈美玲, 秦娟, 刘勇, 安慧, 上官周平 子午岭植被自然演替中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10): 2089-[7] 秦娟, 徐微 生态环境类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模式探索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12): 155- 156, [8] 秦娟, 上官周平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土壤与植物养分季节动态变化 生态环境学报(已录用)[9] 秦娟, 上官周平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叶片养分与光合生理特性 生态科学(审稿中)

植物保护学报审稿流程

确切说,两者,都没有。。我是论文代理。。。

2013年植物保护学报的审稿流程和之前一样

植物生态学报审稿流程

《植物学报》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生命世界》编委、《Journal of Botany》编委。熟悉的研究领域为植物生理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保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经常为《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热带植物学报》、《自然资源学报》、《植物学通报》、《生态学杂志》、《植物生理学通讯》等审理这些领域的论文。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人。审理的国际稿件刊物有:Bioresourc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Botany;Annuals of Botany;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Chinese Bulletin of Science;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E nvironmental Sciences

你的问题都读不通

  • 索引序列
  • 西北植物学报审稿流程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流程
  • 西北植物学报审稿周期
  • 植物保护学报审稿流程
  • 植物生态学报审稿流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