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中国排版设计对称型作品

中国排版设计对称型作品

发布时间:

中国排版设计对称型作品

设计初学者常常会对着将要进行设计的图片素材和文字资料无从下手,很多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设计编排,做出来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对称的结构是很常用而且效果比较好的排版形式,本期通过案例详细讲解对称构图的使用方法,让你快速做出平衡稳定,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对称之美对称之美源于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见,对称之所以为美,这是视觉美的天性使然。稍微留意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人们对“对称美”的思索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对艺术中的美的理解就多与对称有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于秩序、对称、明确”,毕达哥拉斯说“美的线型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形式”等。这体现了人类在自觉不自觉中,以普遍存在的追求对称感的审美习惯来衡量艺术作品。中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建筑、绘画、诗歌、瓷器、图章、书法等都讲究对称,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中国古人把和谐平衡的精神之美,转化到生活中的每一种具体形式,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一种中式对称之美,给人以庄重、大气、和谐之感,变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美学。 对称构图的优点“对称构图”是将版面分割为两部分,通过设计元素的布局让画面整体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具有很强的秩序感,给人安静、严谨和正式的感受,呈现出和谐、稳定、经典的气质。 平衡稳定对称创造了平衡,平衡创造了和谐稳定之美,人们通过追求画面中的视觉平衡感,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与满足。 严谨秩序对称式的构图能够营造出严谨的秩序感,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 经典完美对称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能给人庄重大方的美感,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平和的追求之心,令版面具有经典的气质。 对称构图的形式中心对称将图形和文字信息放置在画面中轴线上,采用居中对齐的排版形式,呈现出对称的状态:或以画面中轴线为中心,视觉元素分布在画面左右两边,元素形状和大小几乎一致,呈现出平衡、稳定的状态。 上下对称将版面一分为二,形成均等的上下两部分,呈现出对称均衡的视觉效果。 左右对称将版面分割为左右1:1两部分,通过设计元素的布局让画面整体呈现出平衡、稳定的特点。 对角对称信息分布在对角线两端,互相呼应,呈现出对角的对称平衡状态,既具有对称的秩序性和工整性,又能打破呆板,令版面生动活泼。 混合对称同一版面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对称方式。此案例把图形放在中轴线上,版面整体呈现中心对称状态,其他信息放置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呈现出对角的对称平衡状态:此案例把文字居中排列放置在中轴线上,图形放置在左上角和右下角,版面使用了中心对称和对角对称两种对称方式:此案例整体呈现左右对称的状态,但在局部图形和文字则采用中心对称,也可以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灵活运用对称是比较严谨规范的构图方式,但是为了避免版面的呆板,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法,巧妙破除对称构图的单一性与呆板感。文字破图使用文字串联起两个空间,破除对称构图版面的呆板感。 元素串联利用图形、色块等元素串联空间,让两个空间建立起联系,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设计感。 场景融合重新营造场景,弱化空间的分区,使对称构图没有明显的分割线,画面更灵动美观 。使用双重曝光的手法弱化空间的分区、突破空间束缚,画面更具创意性 。 总结:1、对称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形式美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中;2、常用的对称构图形式有中心对称、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对角对称,同一版面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对称方式;3、对称是比较严谨规范的构图方式,可以通过文字破图、元素串联和空间融合等设计手法,巧妙破除对称构图的单一性与呆板感,也能使画面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设计感。

【目录】八种常见版式类型一、中心型排版:视觉聚焦二、垂直型排版:理性严谨三、倾斜型排版:动感活力四、曲线型排版:富有韵律五、骨骼型排版:秩序感六、对称型排版:平衡感和呼应性七、分割型排版:形式感,适宜素材参差不齐八、满版型排版:视觉冲击力,素材少又想打造视觉张力中心型排版(视觉聚焦)中心型排版主要利用视觉中心突出想要表达的主题,一般会将最主要的设计元素放在版面的最中心。利用人们的视觉习惯聚焦视线,突出主题。画面具有稳定感,但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注意背景图片不易太过突出,避免喧宾夺主。适用范围有十分明确的设计主体元素,且主体元素最好自身具备视觉冲击力;无太多文字元素或文字装饰性大于功能性。主要有三种编排版面的方式: 设计主体元素以独立且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心

对称型排版设计

答: 转载:摄影构图的20种方式 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称式构图:具有1年前 - 中心对称构图: 中心对称式构图,会涉及到两个点:一是对称,二是中心指的是在画面中心一般会有一个虚拟的点或轴线上下对称构图: 上下构图很容易理解,就是将版面分成上下均等两个版面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效果左右对称构图: 左右构图同理,将海报版面按照左右1:1的比例分成两部分,让整个画面呈现出平衡、稳定的特点就很容易理解对称构图的方法 不对称的对称 过于标准的对称经常会显得呆板, 因此摄影师在构图时, 经常会有意在对称中创造一些不对称, 正是这些看似随意的偏差, 使得画面2014年12月14日-就很容易理解对称构图的方法 不对称的对称 过于标准的对称经常会显得呆板,因此摄影师在构图时,经常会有意在对称中创 造一些不对称,正是这些看似随意2018年2月10日-六种经典、实用的构图方法丁锦一、什么叫做“构图”怎样理解“构图”一词 二、构图的形式1、三分构图法2、对角线构图法3、 s形曲线构图4、对称式构2020年9月29日- 本期通过案例详细讲解对称构图的使用方法,让你快速做出平衡稳定,美观 使对称构图没有明显的分割线,画面更灵动美观 。 使用双重曝光的手法弱化-初学者常用的版式构图方式在平面设计版式设计中,有多种版式构图方式,在版式设计的构图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骨格型、满版型、分割型2016年6月29日- 但是还是要先了解对称构图的好处和缺点 什么场景用什么对称的方式比较合 什么?没有三脚架? 真不好意思了! 在你确定相机不会摔下来或者 你觉得摔2016年7月26日-本文的六种基本的构图方法简单实用,而且每个方法都配有实例说明,即使 利用颜色来突出主题 利用浅景深突出主题 (三)利用对称与平衡 相片除了要

对称性排版作品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设置【书籍折页】,这个先将页面方向调为横向,然后到【页面设置】里将【页码范围】设置为【书籍折页】

室内设计排版作品名称

要学习素描,三大构成,cad,3d,ps等

楼主的意思是要做室内设计的画册吗?而且还要最后打印出来吗?个人认为方正飞腾也不错

老兄,应该自己准备一个,收集一下,不是每件事都是坐等收成的!告诉你个网站,拓者设计吧!这个是设计师专用的网站,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祝你好运!

对称排版设计图

每天学习三分钟,让摄影变得更简单。当我们谈论对称式构图时,很多朋友都会看不起这种构图方法。第一反应会觉得在构图上太过中规中矩,显得呆板、单一、缺少变化。其实从主观意识上建议大家不要这么去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求别样创新的构图,比如太过迷恋黄金分割法构图,反而使得自己拍摄的照片千篇一律。我们嫌弃对称式构图的首要原因就是觉得在构图上太过单一,缺少画面的生动性。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使得对称式构图不再那么呆板呢?答案是有的,这里就要深度来理解对称式构图。我们能想到的对称式构图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背景环境对称,比如下面这类照片。上图是一张对称形式很强的照片,通过对电梯线条的处理。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延伸感的同时也使得照片显得很呆板,这类照片就是我们常见的对称式构图的代表,也使得我们在理解对称式构图时容易理解成完全对称。个人认为对称式构图可以这样来理解,在数学上将对称定义为两个图形或物体沿着某条线条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摄影构图中,我们没必要要求两个布局元素达到绝对的对称,可以是形式上的对称。就像在讲解构图的完整性一样,画面中存在开放式构图,我们不能说照片是不完整的。那什么是形式上的对称呢?我们来看下面这张照片。从上图中,照片中的建筑是对称的,背景两边的线条和人物都不能达到完全统一。这种处理在对称图形的定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不是完整对称,两者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却通过建筑的对称性简化了背景,而两边的人物与照片主体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也达到一种对称,换言之我们可以叫做人物对比。街道过往的行人和虔诚的信仰者的对比。这是一种在精神领域上的对比,街道行人的过客匆匆衬托出信仰者内心的安定与从容,使其二者形成极大的反差,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如果非要要求一种数学上的对称,那么上图也不是一张严格对称的图片。我们以阳光中心为对称中心线上的一个点,两边的布局元素也是不完全统一的。但整体照片看起来特别好看。我们用色彩对比构图来分析,这种照片在色彩的处理上很简洁,冷色和暖色,再结合消色来处理。每一个色彩分区都处理的平滑过渡,使得照片具有简洁性原则。另外从稳定性来讨论,一张严格对称的照片为什么我们觉得会显得呆板,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照片缺乏稳定性,试想一下,如果上图中没有两个人物,这种照片是不是会觉得头重脚轻,同时也渲染不出这张照片的意境。我们看上图就是一张在背景处理上对称式构图的照片,如果照片中没有两个人物的出现,照片会显得很单板,就是简单的框架式对称构图,没有特别大的意义。而恰恰画面中的两个人物的出现,使得这种对称式的照片更加稳定,如果只有一个人物或许照片就失去稳定。我们会猜想这两个人在交换着什么,在做什么,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人文风情,我们说拍摄人文照片时,拍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让你的照片体现出当地的人文气息。从以上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看出对称式构图并不是讲究完全对称,我们只要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即可。要让一张对称式构图显得不那么单调,我们就要考虑一张照片的稳定原则,一般情况下,人物的视觉重量比物体重,我们可以尝试在拍摄对称式构图时,给画面增加一个人物。这就引申出在此类构图中,人物该如何来摆放的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中讲到过,利用画面中的引导线来进行构图,可以使得照片更加立体。这种对引导线的处理,也就是应用了对称式构图。比如像上面这张照片,两边的桥栏形成了鲜明的对称,人物的位置遮挡住了引导线的视觉中心点,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照片的主体元素。如果是利用这种引导线来形成的具有强烈的透视空间的对称式构图,我们就要将人物摆放在引导线上的任何位置都能突出人物主体元素,而并非一定要处于画面的正中心。试想一下,即便是利用上面引导线来构图,我们每次将人物放置在画面正中心也会显得很呆板。上面这张照片也可以称为是对称式构图,对称的元素是两个人物对称和咖啡杯子对称。中间的杯子则成了对称的中心点,我们看这张照片并非利用环境来对称,使用了人物元素来对称。这类使用人物元素来对称的照片在景别上分类都会偏向于全景和中景,这样才会在人物的摆放位置上,并非每次都将人物放在画面正中心,比如说下面这张照片。上图同样是对环境进行了对称处理,但是在人物的位置摆放上面就巧妙的避开了画面正中心构图。将两个人物放置在对称中心两边,两个人物形成了速度的对比,增强了照片的表现力。如果只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一方面不能体现出速度感,照片就没有赛车的激情表现力。另外一方面,照片也会失去稳定性,如果少了一方人物,我们就会觉得有人物的一份会偏重,前面我们讲过人物的视觉重量要重。同时在景别上来讲述,将人物分别放在对称的两边,这类照片就要处理成全景或中景。从以上三张照片中,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总结。使用具有对称性汇聚中心点的引导线来进行构图,可以将人物放置在引导线上任何一处。利用人物主体元素来进行对称构图,我们可以将人物放置在画面的两边,景别上处理成全景或中景,特别注意这类构图中需要考虑照片的稳定原则。那么,谈论到对称式构图的稳定性,我们来看将人物摆放在画面的中心点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上图是一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作者的想法和创意使得照片更具有生动性,这是一张利用人物和建筑均达到对称的照片。作者利用了建筑的线条引导了我们的视线,增强了透视空间。简单说就是拍出来高楼的高度,再结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营造出一种敞开胸怀,拥抱天地的意境,使得人物和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具有强有力的呼应。这种利用对称性来构图的照片,即便是将人物放置在画面正中心,也不会觉得很呆板。我们继续看上面这张照片,背景处理上利用了对称的框架结构来构图,人物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这是一张低调的照片,照片的光比反差很大,即使将人物处理成暗部不受光的剪影,我们也不会觉得这张照片很呆板,没有表现力。这是为什么呢?在讨论一张照片的好坏时,并非只从一个出发点来讨论,如果上图只从照片是对称式构图这个角度来讨论,那么是错误的。我们要从照片的色彩和影调角度来讨论,理解照片中的光影处理后这才是一张好的照片。最后我们从欣赏的角度来看看几张对称式构图的照片,是否觉得照片很呆板。我们说上面这张照片是对称式构图的照片,大家同意吗?其实人物就是一个天然的对称体,将人物放置在一张照片的正中心,就是一张对称式构图的照片,我们并不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讨论一张照片的对称性。上图也不会显得很呆板,左图中马路的箭头指向对称,马路中间线条对称。右边是一张创意摄影的照片,如果照片中只有圆形的建筑,就会显得很呆板,而在画面中增加了人物后,也会使得照片极具表现力。上图是一张利用汇聚的引导线构图的对称式照片,引人注目的是汇聚点的暖光,这张照片从色彩处理上是消色结合暖色。白色和黑色营造了一个安静、冷清的环境,画面汇聚中心的暖色给人带来希望。这是一种代入感,看到这张照片我们会联想到在火车站等待亲人归来的情景,这种思念的情感从心里会慢慢聚集。上面这张照片也是风景类的对称式构图,左边图片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照片的汇聚点的太阳光,右边的汇聚点是人物。总结:通过以上所以照片的讲解,我们来做对称式构图的总结。结合标题来讲解,巧用对称式构图,让你拍摄的照片更生动。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对称式构图是形式上的构图,并非数学上的对称。其次是对称元素可以是人物和环境,人物摆放位置并非一定是画面正中心。最后讨论如何让主体位于中心的对称式构图增强表现力。其实仔细阅读的朋友会发现,我们在讲解对称式构图时并非完全讲解一种构图方式,同时结合了色彩对比构图和不同景别的构图。每张照片构图后都在讨论其是否遵循构图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照片的艺术表现力。我们拍摄的对称式构图照片显得很呆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艺术感染力,增强艺术感染力需要我们拍好对称式构图的基础时,再来结合其它处理方法,才能使得照片更具表现力。

  • 索引序列
  • 中国排版设计对称型作品
  • 对称型排版设计
  • 对称性排版作品
  • 室内设计排版作品名称
  • 对称排版设计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