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网友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袁隆平为国家做出了十分伟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种私事更不应该被挖出来。
发明人不是他,只是国家把功劳给了他;杂交水稻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攻关项目,国家投资,国家调动了全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完成的。袁隆平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之一。许许多多的炒作是为隆平高科做广告。所以他没有资格申请专利。
今天看新闻说爷爷已经去世了,他如果申请专利的话,应该是无价的,或者说是不可估量的!
因他是有职务的,职务发明为国家投入研发经费,收入自然归国家所有,只有自然人的非职务发明,为个人投入研发经费,所获得的收入才能归私人所有。
如果申请专利的话就是下一个亚马逊了,现在世界首富是亚马逊的!
亲,您根本不了解专利制度和专利法,首先,专利法规定植物品种不是专利保护的范围,也就是说,杂交水稻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其次,专利制度有强制许可的条款,也就是说,在国家民生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强制许可您的专利,意思是,即使杂交水稻申请的专利,国家也可以在袁隆平不同意或者认为许可费用太低不同意的情况下强制实施专利。
按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一种生物物种本身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我总不能去申请"大熊猫"的专利吧)动植物的品种都是不可能获得专利的但是,培育一种水稻的方法,生产一种水稻种子的方法,这类的"方法"是可以获得专利的目前,在中国的专利库中,关于各种不同的"杂交水稻"的"方法专利"有130多个,其中,有中国农科院的,有大学研究的,有地方研究所的,当然,也有属于美国,日本等外国人的咱们袁隆平先生就拥有其中10个专利至于给外国人种有没有收专利费,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对方是出钱买种子,而不是买生产这种种子的技术现代的种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即由这个种子长大的植株上再收获的种子,不具备生产能力,直接种下去会严重退化,产量大大下降,甚至根本就不发芽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农民必须年年买种子,而不能象历史上的农民那样自己留种子耕种所以我们卖种子给外国,就象美国卖武器给外国一样,根本不担心被仿造什么时候对方真有仿造的能力了,咱们再使用专利武器也不迟
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
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投资、国家立项的攻关项目,是国家组织全国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研究的;袁隆平是其中的工作人员之一,拿了国家的工资;所以成果是国家的,不是某个人的。如果说专利,应该是国家的。比如说:你家盖房子,花钱雇别人为你家施工,无论是谁来施工,房子都是你家的,就是这个道理。
袁隆平做出的贡献大部分是在农业方面杂交水稻的培养和各种水稻技术的养殖。这些都是农业方面儿,诺贝尔只有商务奖,他更侧重于农业,所以诺贝尔没有弄农业奖,所以没有诺贝尔奖。
专利根据内容的不同,价值也会不同。好的专利可以至数十万,一般的专利可能只值几万元。具体要看专利的详细内容才能进行估算。如果只是转让的官方费用,专利权人变更到专利局登记的时候。专利局会收取200元的变更费用。
总有些东西比当首富重要。
看情况,有的没人要,有的抢断市。一个好的专利一个不会卖的人去卖不到好价格,一个没什么用的专利你说得再好也卖不了价。关键是怎么卖,有没找到对方的需求。好多发明就是你不用去找人,人马上来找你的,出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上亿都有。其实说白了,就是首先要看你的发明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其次你要做的是先了解你这个发明有多大的市场需求,能有多少经济回报,利润空间,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安全性,垄断性,这些资料都要准备好,然后你的专利就不愁卖不到好价钱啦。
理论上不太可能,他得到的杂交水稻的时间太早了(时间列于下文),中国1985年才有专利法。而且至今专利法也不保护植物新品种。如果现在得到植物新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964年开始,在中国首创水稻雄性不育研究。7月5日,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1970年11月23日,在袁隆平关于“把杂交育种材料亲缘关系尽量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构想指导下,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岛南红农场找到“野败”,为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2年3月,国家科委把杂交稻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中国协作攻关。袁隆平将“野败”材料分发到中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用了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个测交和回交转育的试验,扩大了选择概率,加快了三系配套进程。1972年,袁隆平选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二九南1号。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在安江农校试种,667平方米产量628公斤。翌年作晚稻栽培1.33公顷,667平方米产量511公斤。攻克了“优势关”。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亲,您根本不了解专利制度和专利法,首先,专利法规定植物品种不是专利保护的范围,也就是说,杂交水稻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其次,专利制度有强制许可的条款,也就是说,在国家民生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强制许可您的专利,意思是,即使杂交水稻申请的专利,国家也可以在袁隆平不同意或者认为许可费用太低不同意的情况下强制实施专利。
这种技术,永远不可能申请专利。你看德国汽车的发动机技术,申请了专利吗?——Litecarve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