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老鼠,名叫咪咪。怕猫是老鼠的天性。可是近来,猫怕我却成了我的专利。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偶然经过一下水道,那散发着放射性元素的味道,令我兴奋不已。我小心的舔了一口,真是人间美味啊!我突然发觉自己的身体在胀大,五脏六腑在强有力的搏动着,骨骼就像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最后啊,下水道的顶部都被我撞破了。我继续舔啊舔,我的身体也随着拼命地长啊长,我的身体着实让我吓了一跳,1.8米耶!现在我可以与那些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平起平坐啦!想到这,我不由得高昂着头,悠哉游哉地小步走在大街上,四周的人吓得赶紧跑进那四四方方酷似笼子的小屋中,宽阔的马路只剩下我一个人,多惬意啊!这时,肚子在咕咕作响,原来我饿了!于是我走进一家百货商店,满屋的人都吓得屁滚尿流。先甭管,填饱肚子再说。看着满屋子的佳肴,我却没有食欲,我这是怎么了?香肠不是我最喜欢吃的吗?为什么我现在对它不感兴趣了呢?屋外传来嘈杂的声音,许多警车挡在外面,一个警官拿着一个破玩意儿在那嚷嚷,可事实上我压根儿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鸟语。懒得理他,我继续找我的食物去了。一个飞镖“嗖”地一声刺进了我的体内,我顿时呵欠响起,不一会儿就沉沉地睡着了…… 等我醒来时,我已被送进了研究所,几个年轻科学家正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想跑,可我的四肢全被绑着动弹不得。这时,其中一位往我的大口中灌东西,我又闻到了那放射性元素的味道,我欢快地吃着。饱了后,我感到自己力大无比,轻轻一拽,钢链就被我拉断了,那些人个个瞪大了眼睛,嘴巴都快成“○”型了,我骄傲地高昂着头走出了研究所。“当”地一声,飞镖落地了,我兴奋极了,现在我已刀枪不入了,那些臭警察我也不怕了,我可以为所欲为啦! 可好景不长,我发现我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了,带有放射性元素的污水越来越稀少了。相反,荡漾着碧波的清水却随处可见,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着,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花儿在尽情绽放,而我却在一天天地衰老,一天天地憔悴,常常是一整天肚子里颗粒不收,我痛苦极了,看着周围美好的风景,干净的地面,以及到处竖起的牌子,不仅是我,我的家族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妈妈哀伤地告诉我:“人类现在重视环保了,咱们没活路了……” 于是在某天的下午,我饿死在一个高高竖起的牌子下面,人们把我埋葬在那,而那牌子上竟是我的碑文: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后一片叶子》,一译《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是琼西、苏、贝尔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让我们着实为琼西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最后一片叶子》它描写患肺炎的穷学生乔安西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贝尔曼,一个伟大的画家,在听完休易讲述完室友乔安西的故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着暴雨的夜里,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编造了一个善良且真实的谎言,而自己却从此患上肺炎,去世了。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然留在古老的墙面;乔安西也绽放出了往日的笑容;伟大的画家贝尔曼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苏关心女儿,琼珊是一个爱发脾气但心里纯洁,贝尔曼很为他人着想!!
欧亨利最大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苏关心女儿,琼珊是一个爱发脾气但心里纯洁,贝尔曼很为他人着想!!
肯定要学编程的。软件技术就是编程。一般叫做软件开发工程师专业
欧•亨利小说的主人公常常是社会的下层人物。《最后一片叶子》描写了几个穷画家之间患难与共的感情故事,塑造了贝尔曼这个舍己为人的老画家的动人形象。如果说贝尔曼是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那么乔安西就像那依附在上面的藤枝;如果说贝尔曼是那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那么乔安西就是那藤上的一片叶子。乔安西年轻的生命在风吹雨打的漫漫长夜中一点点被剥蚀,哀莫大于心死,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希望,把最后一片藤叶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她甚至等得心焦,想“像一片没有了生命力的败叶一样,往下飘”,飘向那未知的虚无,永久的黑暗。贝尔曼是整篇小说的灵魂,关于他的语言与行动有寥寥数笔,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直率的老人,。然而,就是他,成了乔安西与休易的保护神,他用生命换来的杰作,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那“锯齿形边缘已经枯黄”的最后一片藤叶却“顽强地挂在离地面二十英尺高的一根枝上”。这是苦难的世界上穷人之间的一丝温情。慰藉了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一个“即将踏上黄泉路的人的心灵”,“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的,那片叶老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小说的结尾突如其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并未正面描述贝尔曼用生命画出那片藤叶的场景,只是在结尾以休易之口转述。谜底一揭开,小说达到了高潮,但高潮即结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缓缓进行,不动声色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结尾时却重笔一戳,露出机关,使人恍然大悟,叹为观止。因为在前文中我们丝毫看不出老画家画叶救人的任何端倪,结尾却揭示出一个人生奇迹,作品潜在的艺术光彩奇迹般地闪耀出来,于平静中掀起波澜,兜笔转势,回味全篇,老贝尔曼才是小说的主角,全篇的精神。
需要,需要学c语言,数据结构,c++,还有的学JAVA必学的 c++ java 汇编 圣马神马的 最好精通一门
怎样才能提高抛丸器的寿命?提高抛丸器寿命,就是要提高易损件寿命。叶片、定向套、分丸轮为一类易损件。直护板、顶护板为二类易损件。侧护板为三类易损件。一、二类易损件应用特种铸铁制造,其材料和化学成分是:①稀土特种铸铁:C2.4-2.8%,Si1.0-1.2%,Mn0.4-0.6%,Cr3.5-4.2%,稀土合金1.5%;②中铬特种铸铁:含铬12-13%③高铬特种铸铁:含铬25-30%。德国BMD公司的高铬特种铸铁化学成分为:C3.09%,Si0.44%,Mn0.44%,Mo0.11,V0.09,Ni0.41%, Cr27.5%。要求热处理后叶片硬度>60HRC(相应要求弹丸硬度是HRC40-50)。这三种特种铸铁使用寿命是:稀土特种铸铁为50-120小时 ,中铬铸铁为120-250小时,高铬铸铁为500-1000小时。第三类易损件习惯采用铬钢(如40 Cr)制造,近来很多厂根据与第二类易损件等寿命观点,在更换第二类易损件时一起更换第三类易损件,使在更换二、三类易损件时,顺便使抛丸器得到中修。青岛纽森特铸造机械有限公司的叶轮圆盘是用铬钢制造的,热处理工艺完善与否对寿命影响很大,要求热处理硬度HRC55以上。在使用高铬材料做易损件的条件下,它既有耐磨性能,又有一定韧性、耐冲击,发展单圆盘抛丸器是有其优越性的。它不但因重量减轻而减小转动惯量、减小振动和噪声,而且也可提高叶片寿命。
抛丸器的结构参数根据有关文献及生产实际确定经验公式。青岛纽森特铸造机械有限公司的抛丸器的结构参数:叶轮外径DH由标准选定,我国标准有360、420、500、560mm四种。叶轮内径DO由下式计算,并考虑结构因素DO=0.4DH 定向套外径dT,由下式计算dT= DO-6ds式中ds——弹丸直径(㎜)。分丸轮外径由下式计算dH= dT-2δ-6ds式中δ——定向套壁厚(㎜)。(5)分丸轮内径dO 按下式dO=0.66 dH抛丸器结构参数决定的最大抛丸量,根据经验对于叶片宽度62㎜的抛丸量Q是:Q=10(dO-40)(㎏/min)当已知抛丸量Q,可反算出dO、dH、DO、DH诸参数,最后将算出的DH值靠向就近标准值。(7)进丸管下口内径dl由下式确定dl=1.1 dO叶轮圆盘直径Dl由下式确定Dl=0.75 DH按此设计的抛丸器叶轮重量轻,惯性小,减小振动和噪声。叶片宽度由标准选定,我国标准有62、80、100、120㎜四种。进丸管上口直径D2:D2=(1.3-1.50 d1进丸管位置L:L=(DH/2)+b(12)定向套窗口宽度B和分丸轮叶片宽度b:这两者按经验计算即B=(0.9-0.95)b(13)定向套窗口张角αT=55°(14)分丸轮叶片数及叶片间隙:为了能够将两叶片间的弹丸全部送到叶轮片上,因此一般分丸轮叶片数和叶轮叶片数相同。抛丸器抛丸量主要决定分丸轮的弹丸输送量,为此尽可能使其叶片要薄,间隙大。但是分丸轮叶片太薄,使用寿命短,因而需要保证一定厚度。为此实践尝试了用4个叶片的分丸轮为8个叶片的叶轮输送弹丸,以增加叶片间的间隙,效果很好。
抛丸器在抛丸机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抛丸器与抛丸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在设计抛丸器的主要参数时,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1、抛丸速度 弹丸抛射速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加深铸件表面的弹痕,使薄壁铸件变形,降低铸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另一方面,由于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过高的抛射速度会大大增加抛丸器的功率消耗。同一功率,若提高抛射速度,则允许的抛丸量便显著降低,这是因为功率只与抛丸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缘故。根据清理工件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选择抛丸速度为76m/s。 2、抛丸器数量的计算 抛丸器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N=n1*n2 式中 N-----抛丸器的总数量;n1 ---室体上抛丸器的排数,当室体长度确定后,n1就可以确定;n2---每一排上抛丸器的数量。 每一排上抛丸器的数量,可用作图法确定。即根据工件的外形,每个抛丸器的旋向和最有效的打击角度,按照抛丸器的扇形角θ,抛出角ψ和丸流对工件的入射角,画出每个抛丸器的扇形丸流区位置图。 方法是先根据抛出角画出同心圆A ,再引两根A圆的切线,使其夹角为扇形角。这两根切线就是此抛丸器扇形抛射区的两根边线。并使相邻的抛丸器扇形区交界处有一定的重合度,从而定出抛丸器的位置尺寸。另外,上下抛丸器在水平方向应互相错开250mm左右的距离,或根据抛丸器的轴向扩散角画出水平方向抛丸流散射范围,以使相邻抛丸器各自的垂直平面内不互相干扰。 式中n1=1, n2=2,则 N=n1*n2=2 即:所需抛丸器数量为2台。 3、抛丸器抛丸量 抛丸器Q305-C型,其抛丸量为120kg/min,叶轮转速为2200r/min,叶轮直径为450mm,根据工作要求我们选弹丸初速度 (即0)为76m/s。
叶片的使用寿命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一是抛丸机叶片的材质以及热处理工艺,它的含铬量可以保证他的金相组织形态是更多的M7C3形态,这种组织更耐磨,热处理工艺也是保证起其硬度,韧性,增加其稳定性。二是使用的磨料越大,叶片寿命越短。三是抛丸机的分离系统如果能将丸砂分离彻底,将大大延长抛丸机耐磨件回火寿命。
1,提出问题:植物的叶脉有什么区别 2,作出假设:植物的叶脉有平行脉与网状脉的区别 3,具体实验: 步骤一:从不同的植物体上取两片叶子,(例,取一片牵牛花的叶子,一片大豆的叶子) 步骤二:用脱水法将叶肉去掉,只留下叶脉 步骤三:观察叶脉形状,并记录 4,得出结论:(与假设相同) 5,表达与交流:平行脉是单子叶植物,网状脉是双子叶植物(此部可不写)
自然界中,植物的叶片形态各异。而最近,美国卫斯理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副教授达纳·罗伊尔和他的同事彼得·维尔夫经合作研究认为,叶片形状不一是因其所生长地方的气候所致。 这一研究结果将叶片的齿纹与气候联系了起来。他说:“春天,当叶片刚刚开始生长出来的时候,通常有锯齿边缘的叶片就比没有锯齿边缘的叶片失去的水分多。而水分的失去有助于推动树液从根部运输到顶部。由此推断,有锯齿边缘叶片植物体内的树液流动速度要快与没有锯齿边缘叶片的植物。” 同时,他还补充道:“这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将营养物质向正在生长的叶片上运输的过程,能够帮助叶片‘跳级’进入光合作用阶段。而且,越往气候寒冷的地方走,生长季节越短的地方,长有带锯齿边缘的叶片就对植物越有利。” 研究者对生长在宾夕法尼亚州和北卡罗莱州两地境内不同气候的60种木本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以及光和作用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在春天生长季节的头30天时间里,长带锯齿边缘叶片的植物的能量积聚活动和蒸腾作用都要高出百分之四十五。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原本生长在气候较寒冷地区,如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南部中心约克郡长有锯齿边缘叶片的植物尤为活跃。 不过,长有带锯齿边的叶片也并不总是优势,因为这种叶片失水量也更多。因此,在较干燥地区,叶片边缘光滑或是只有少量锯齿的植物生存更为容易。 罗伊尔认为该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地球上快速的气候变化。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问题在于这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实验过程”。在水分不是限制因子的时候,失水长有锯齿的叶子更具有适应意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因锯齿导致水分流失过快导致的损失能被更快的营养物质运输所补偿的时候,锯齿的叶子也表现出适应性。壳斗科胡桃科大多是锯齿的杨柳科的锯齿不太明显桑科也是锯齿的豆目中的乔木是全缘的可见,在高大乔木中,北方乔木要考虑水分因素,不过,栎属呢,从中高纬度到低纬的变化呢那些草本往往是春天先生出基生叶,如果基生叶有锯齿,而茎生叶全缘,则支持了那个美国人的观点。如果基生叶全缘,茎生叶有齿,可能是因为春天的时候水是限制性因子;当然也可能是茎生叶长得高,容易被风吹造成物理损伤,而裂叶或者锯齿叶减少了这种损伤
为了适应环境啊,比如蒲公英在风少的地方都是锯齿状的叶,如果是刮风多的地方长出的叶是圆的,不管什么叶都是适应各自的环境
自然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丰富多采,千姿百态的植物呢?因为每一种植物,只能在适应于它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发育,但环境条件千变万化,在不断地改变,植物也必须不断地发生变异和更新,同它相适应。产生的新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新的后代又可能产生新的变异。植物既有不断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性、又有不断变异的特殊性。由于有变异,植物界才能从最简单的原始单细胞植物,逐步发展并联合成群体,又从群体进化为多细胞的植物体。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一系列进化过程,都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发生密切的联系。下面列举几种生活于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类型。 水生植物现存的各种水生显花植物,是由陆生植物再度退回水域的次生现象。有的是全株沉没于水中;有的是植株的叶片漂浮于水面,或仅植株的一部份挺出水面。例如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都是沉水植物;其表皮细胞壁变得很薄,没有角质层、腊被或木栓层;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直接从水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系往往退化或仅用于固着;输导系统也随之减弱,但水中的空气很稀薄,因此体内产生多而大的气室,可以贮存大量的空气,一方面有助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可使植株漂浮于水的上层而不至下沉。其叶子细裂成丝状,是适应水中光线微弱的特点,细裂的叶片可增加与光的接触面,茎叶及表皮细胞都有叶绿体可以增强利用光能的能力。另一些植物,如风眼兰Eichhornia dpeciosa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胡芦状的气囊。水鳖Hydrocharis dubia气室位于每个叶片的背面。水龙 Jussieua repens 在植物体上产生许多棒状的白色呼吸根,根内贮满了空气。这些都是专门的浮水装置,可使植物体漂浮于水面上,能够获得充分的阳光和空气,这类植物称为浮水植物。还有香蒲Typha latifolia 荸荠 Eleocharia dulcis等挺水植物;植物体的大部分挺出水面,对阳光和空气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下部沉没于水中,气体交换仍较困难,所以体内的通气组织也较发达。干旱荒漠植物在气候非常干旱,年雨量较少(仅几十毫米,甚至几毫米),而且60%~80%集中于夏季,其它时间就更加干旱。由于土壤严重缺水,常常引起盐渍化现象。有机物质极为缺乏。植物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必须有抵抗极度干旱的能力;增强吸水力,减少水份丧失和大量贮存水份等特性。但不同的种类其抗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仙人掌属Opuntia(图1)和大戟属Euphorbia的某些种类,它们之所以能生活在沙漠地带,是因其茎变成肥胖而肉质化,叶子退化,体内的薄壁细胞能贮存大量的水;贮存的水份有时可达本身重量的95%。同时体表层角质化,气孔深深下陷。细胞内有丰富的粘液,这些都可使水份蒸发变得极为缓慢。在长期缺水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生活。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1棵体重37.8公斤的仙人球移入室内,六年没有给水,六年后这棵仙人球仅蒸发掉11公斤的水。总之旱生植物整个新陈代谢都极为缓慢。这是它们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适应性。盐生植物不论在沿海的海滨、干涸的内陆湖或是盐湖附近,都有盐土出现。土壤中除食盐外,还有石膏,钙盐和镁盐,盐土中的交换性钠起加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钠,再与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钠,即成为碱土。这种高盐的生活环境一般的植物是无法生长的,但却有一些喜欢多盐,并且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植物,能世世代代生活在此。例如:滨藜属Atriplex,碱蓬属Saeda,海乳草属Glaux等。它们对不同气温和海拔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是含盐的土壤,不管是青藏高原或东南沿海,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它们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和旱生植物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因盐土使它们产生生理干旱,所以植物体变成肉质,体内含有很高的水份,可达体重的90%以上。并积累大量的盐份,可达4%左右,因此细胞液的渗透压很高,可达40—100大气压,根系也很发达,这就保证植物可以从高盐的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份。并可将体内多余盐份通过茎叶的分泌腺排出体外,称为泌盐作用。另一种类型的盐生植物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海滩上,构成海滩森林──红树林,它们是由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图 2)、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等种类组成。涨潮时整个植物被海水淹没,退潮时暴露于海滩上,它们不但要适应海水和沼泽泥中的盐份,还要抵抗海潮和波浪的冲击。它们除具有一般盐生植物的特点外,还在树干的下部产生许多支柱很,向下弯曲成拱形并深深扎入泥土中,使植株能牢牢地固定在泥滩上。这种根还有呼吸的功能,因沼泽泥土中空气极少,体内的通气组织相当发达,下陷的气孔、皮孔等都有助于体内外气体交换。有些还可以产生一种呼吸根,露出地面,执行气体交换。由于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种子难于得到一个稳定的萌发环境,繁殖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种子成熟后并不脱离母体,而是在母体上发育成幼胚,具有一个粗壮棒形的胚轴,它们可从母体吸取大量的养料,贮存于幼胚内,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体,借助本身的重量下堕而插入沼泽泥土中,几小时后胚轴即长出侧根,将幼苗固定在海滩上。部分幼胚可能被海水冲走,只要碰到合适的泥滩,就能很快生长发育。这种过程称为胎生现象。高山植物在高原地区,特别是在4000米以上的山顶,常年积雪不化,气温极低,年平均温度在0 ℃以下;风力又大,紫外线很强,土壤脊薄,水份稀少;就在这样的雪线下仍有一些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在雪山上的植物生存着。如雪莲Saussurea medusa(图3),个体矮小,茎节强烈的缩短,莲座状的叶序紧贴地面,呈半球形,有利于抵抗高山疾风的吹袭。又能从地表面获得稍高的温度。既可防寒,又可减少水份的丧失,还能将过强的阳光,特别是紫外线反射出去,免于伤害体内的组织。并有粗壮而深长的根系,可从砾石缝中或瘠薄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些形态特征是他们战胜恶劣环境的重要武器,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森林下的植物生长在森林下的植物,对光线的要求是很敏感的,因为光线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所遮蔽,能射入林下的光线极为稀少,但阳光又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林下的草本植物必然要为本身的生存及如何获得阳光去斗争,有些种类就向着喜欢荫蔽的方向发展。例如天南星Arisaema consanguineum,重楼 Paris fargesii,其叶片变成大而宽,又薄又光滑,成水平展开,叶绿体的体积增大,这些都有利于吸收微弱的阳光。另一些种类,它们变成附生生活,例如石斛Dendrobium nobile,硬叶兰Cymbidium pendulum (图4)它们附生在乔木树干或分枝上,使植株能上升到比较容易获得阳光的空间。在林下还能见到这样一类植物,它们的茎干变得特别细长而柔韧,如异萼藤 Porana racemosa,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蛇葡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它们产生特殊的攀援器官,攀援上升或以茎干缠绕于其他树上;使其叶子可以到达森林的上层,保证可以获得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阳光,称为藤本植物。还有一些是以缩短生活史周期的方式来适应林下的生境,例如银莲花属Anemone和紫堇属Corydalis的某些种。当早春,森林的上层──落叶的乔、灌木还未长出叶子,这是森林下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它们就破土而出,极其迅速的长出茎叶,并很快的开花结果,在短短的几个星期之内,完成它的整个生活史过程,等到乔、灌木的叶子生长齐全,阻碍阳光透入林下时,它们早已完成了这一代的生活史命,已将种子散布出去,称为短命植物。寄生植物在植物界也有一小部分植物,它们和动物一样,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质,而是靠寄生在它种植物体上,吸收寄主体内的养料来营养自己,称为异养植物或寄生植物如兔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无根藤 Cassythe filiformis,锁阳 Cynomorium coccineum,它们的叶子都退化了,植物也不再呈绿色。另一些种类,虽然也有寄生的特性,其根仍然插入它种植物的体内,吸收寄主的水份和部分养料,但其叶子仍正常发育,细胞中的叶绿素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兼有自养的特性。这部分植物称为半寄生植物例如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就是这类植物的代表。共生植物在我们收获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大豆Glycine soja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根系上有一粒粒像砂粒的东西,那叫根瘤,因为有根瘤菌Bacterium生活在根的组织中,并在根细胞中繁殖,使得该处的组织反常发展,而成根瘤。这些植物可以提供给固氮根瘤菌所需要的水份和无机盐,及居住场所,而固氮的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为可利用的氮源,除供固氮的根瘤菌本身所需外,还可提供给花生或大豆利用,这两种不同的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利互惠,互为补充,使各自都能在生存斗争中得到好处。因这种共生的特性对种族的保存和发展有利,而被一代代的遗传下来,并发展为一支强大的队伍,豆科植物和一些其它的植物都有和根瘤菌共生的现象。食虫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植物也能吃动物。植物界确有一些种类,它们长期生活在缺氮的环境中,只靠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氮源是不够的;必须发展其它的获氮途径。例如狸藻Utricularia aurea(图5)它们生活在酸性的小池塘或水沟中,氮素营养很缺,生活环境迫使其植物体不得不产生变异。经过自然选择,及遗传的作用,其部分叶片发展成鼠笼式的捕虫囊;囊口有门(瓣膜)及触毛。在水中游动的小虫子碰到囊口的触毛,门立即打开,小虫子随着水流进入囊内,该门的构造是只能进不能出,进入囊内的小虫再也出不来了。溺死在囊内的消化液中,因囊内壁有许多能分泌消化酶的腺细胞,这种酶能把虫体的蛋白质分解消化,以补充植物体对氮素的需要。还有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其捕虫囊像个瓶形,是部分叶柄的变态,囊口的小盖才是叶片本身。茅膏菜 Drosora peltata叶片变成具有许多腺毛的捕虫器,它们都能分泌消化蛋白质的酶,将虫体的蛋白质转化为本身所需的氮素。
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对光的需求无论是采用太阳光还是人工光进行植物生产,最终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产物的积累。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叶绿素等光合器官,在光能作用下将CO2和水转化为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理过程;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通^植物线粒体等呼吸器官,吸收氧气和分解有机物而释放CO2与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植物把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用来形成根、茎、叶等形态建成的重要生理活动。呼吸作用包括与光合作用毫无关系的暗呼吸以及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的光呼吸2个部分。作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其平衡点也不同。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控制作物的光合速度和呼吸速度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对平衡,达到提高目标产量或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与CO2的吸收、释放关系密切,光合时吸收CO2,呼吸时排放CO2,这2种生理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光合器官的叶片内外的CO2交换速度也就等于光合速度减去呼吸速度。通常把该CO2交换速度也叫做净光合速度,其中的呼吸速度则是暗呼吸速度与光呼吸速度的总和。一般而言,C3植物光呼吸速度高,C4植物光呼吸速度低。因此,净光合速度为0时,光合速度等于光呼吸速度。光合速度的单位为kg/cm2・s)或mol/cm2・s)(以CO2计),表示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排放或交换量。光强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与光照的强度及其累积的时间密切相关。光照的强弱一方面影响着光合强度,同时还能改变作物形态,如开花、节间长短、茎的粗细及叶片的大与厚薄等。在某一CO2浓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超过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度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形成抑制作用,使叶绿素分解而导致作物的生理障碍。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的差异较大,光饱和点一般会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植物生产中给予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毫无意义;而另一方面,当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光补偿点之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了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多于积累,作物生长缓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枯死,因此对植物生长也极为不利。通常情况下,耐荫植物的光补偿点为200~1000 lx,喜阳植物的光补偿点为1000~2000 lx。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喜光型、喜中光型、耐弱光型植物。蔬菜多数属于喜光型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比较高,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作物对光照强度的相关要求是选择人工光源的最重要依据,了解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对设计人工光源、提高系统的生产性能都是极为必要的。光质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质或光谱分布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地球上的植物都是在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来不断适应太阳辐射,并依据种类不同而具有光选择性吸收特征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300~2000 nm,而以500 nm处能量最高。太阳辐射中,波长380nm以下的成为紫外线,380~760 nm的叫可见光,760 nm以上的是红外线也称为长波辐射或热辐射。太阳辐射总能量中,可见光或光合有效辐射占45%~50%,紫外线占1%~2%,其余为红外线。波长400~700 nm的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利用的能量区间,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700~760 nm的部分称为远红光,它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植物光合过程中,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600~680 nm),其次是蓝紫光和紫外线(300~500nm),绿光(500~600 nm)吸收的很少。紫外线波长较短的部分,能抑制作物的生长,杀死病菌孢子、波长较长的部分,可促进种子芽、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糖的含量;红外线还对植物的萌芽和生长有刺激作用,并产生热效应。不同的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表1),强光条件下蓝色光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红色光则阻碍其合成。虽然红色光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的能量源,但如果没有蓝色光配合则会造成植物形态的异常。大量的光谱实验表明,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蓝色光(400~500 nm)比(R/B比)才能保证培育出形态健全的植物,红色光过多会引起植物徒长,蓝色光过多会抑制植物生长。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远红色光(700~800 nm)比(R/FR比)能够调节植物的形态形成,大的R/FR比能够缩短茎节间距而起到矮化植物的效果,相反小的R/FR比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所有这些特征都是植物工厂选择人工光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光源,如LED、LD以及冷阴极管等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光源需要通过不同光谱的单色光组合构成作物最适直的光质配比,以保障高效生产和节能的需求。光周期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与日长(或光期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称其为植物的光周性。光周性与光照时数密切相关,光照时数是指作物被光照射的时间。不同的作物,完成光周期需要一定的光照时数才能开花结实。长日照作物,如白菜、芜青、芭英菜等,在其生育的某一阶段需要12~14 h以上的光照时数;短日照作物,如洋葱、大豆等,需要12~14h一下的光照时数;中日照作物,如黄瓜、番茄、辣椒等,在较长或较短的光照时数下,都能开花结实。
作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太阳光光谱是哪些 在所有的光合放氧生物中,都有互影响的结果,即使绿色植物叶片本身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