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1.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2.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2.4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2.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4.2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一般不宜超过30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页置于封面后,集资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工作站 4.3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4.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5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5.1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2 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5.3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式3.5)等。 5.4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四分之一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5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5.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学位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到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合集附件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统一使用 A4 纸打印、装订。 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 号宋体字。 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 WORD 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 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100-300 字)、关键词(3 到 5 个)、 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1、封面:省校统一印制。 2、目录:“目录"四号黑体. 标注正文小标题的所在页码为五号黑体. 3、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不宜太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汉字,可以 用正副标题的形式. 4、论文摘要(中文):100-300 字,不编页码. 5
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冯梦龙及三言著作概述
第二节 奇遇故事分类研讨的价值
第二章 因果报应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二) 客观条件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三章 色欲考验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四章 转世轮回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五章 发迹变泰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创作心思剖析
第六章 完毕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答辩陈词,以及可能被提问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答辩自述稿
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答辩自述稿,希望能提供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叫xxx,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xxx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x老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1、假的文凭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x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x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后正式定稿后,x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语言文字之一。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思考 》
【摘要】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就势在必行。
以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作为基础,再根据现如今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要求,对汉语言谈文学的教育体系做出有效的改革,从该类别的根本上进行改革,力求改善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笔者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
1.引言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
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师范类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但现阶段高校语言文学的教学多事重视语言还有文学的理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素养重视,而且不得不承认,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
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方面却被搞笑所忽略。
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大学,都会在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代的文学或者是现代的文学等课程,只用小部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培训。
2.1课程的优化。
想要优化课程,就应该对课程做出创新设置,母语教学教师,是对新生后代的影响最为强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响的时间那也是最久远的,我国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会的脚步,
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必须得到提高。
作为我国创新教育培养的新一批预备队员,将这种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非常的有必要,这更可以使得我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摒弃传统的一听到底,就是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提,改变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国语死板,同学在上课期间多数都是左耳听右耳冒,
越听越困越听越伐;虽然这种任课方式将教授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听课之后,教师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
所以说,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就应该将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并在之后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学的相长。
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手。
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专业最有特色的一点,学生在这里在学习本专业内的知识外,还能感受到非常强的人文关怀。
这对学生将来任课成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增强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为了呼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到教学联系实际。
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对于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对学生实施人文的关怀,还可以给学生减压。
所以说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详细的来讲,买就是将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将传统的学生只需带耳朵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
最直观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同学,让学生预习,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提问,看谁的问题最有建设性。
2.2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名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践,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对理论课堂知识的`吸取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并检测自己的能力。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必须知道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时间,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
归其根本来讲,就是学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终究无法成为合格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时间呢管理就在于对老套的实习的改变,以前的实习都会在学业的最后一年,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配出去并实习一段时间,
这种实践的方法对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剩余的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实践的方法却并不适应,即使用心的学也没法达到有效的实习经验的积累,甚至还有刚刚适应这种实践的学生却发现实习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上一种根本的改变。
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阶段。
3.文秘方向就业教育的创新
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对比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好很多,可以说不管是记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等都非常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着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会很高,
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表面上确实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样子,但事实上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之恋个非常地。
所以说对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
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几乎都有着共通之处,就是写作,而写作不单单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扎实的书写能力,虽然现社会由计算机代替了手写文件,但不能否认,
扎实的书法以及书写时清晰的思路还有书写的速度,在一定过得场合下,可以给与应聘工作的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培养专业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跟上市场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产学结合,而高效的就业教育和教育一样的重要,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加强就业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就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陈昙.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5(32).
[2]王玉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3.
[3]陈超鹏.浅析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J].商,2015(05).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我国继承弘扬民族诸多历史成就的标准性指导媒介,对于改善学生基础性人文素质、审美技能有着较强的辅助功效。
因此教师在日常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学生个体学习和审美技能培养结果之上,结合各类技术手段切实地将审美教学因素融入课堂之中。
至于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如今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流程中的各类弊端问题加以客观论述,同时结合已有实践经验制定科学化改善措施,为今后学生汉语言文学研习水准和人文素质大幅度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情趣;引导途径;课程架构
前言:透过以往诸多调查结果整理论证,汉语言文学一直被视为高校人文素质拓展的基础性课程,毕竟其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华,能够为学生标准情感、价值、人生观体系结构梳理,提供较为丰富的指导性线索。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既有审美教育管理策略创新改造,令学生透过不同类型汉语言文学交流实践活动参与,更为细致地感知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地位,自觉透过网络和图书馆渠道修缮个人专业技能,避免步入复杂化社会环境后,产生任何不必要的身心压力。
一、如今我国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管理中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研究
透过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状况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指导教师在教学模式处理上过于单调乏味,无法激活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致使汉语言情感理解水准大幅度下降现象广泛分布。
至于以上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冲突细节,主要如下所示:
(一)汉语言文学审美引导模式过于单调乏味。
透过如今已有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观察论证,许多教师都片面地进行既有课程内容鸭架式灌输,长时间令学生处于被动境遇之中难以自拔,对于最新文学作品感知欲望骤降,专业范畴内的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完善,对于今后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综合化布置延展,产生较为深刻的限制效应,最终学生汉语言文学审美技能也势必不够可观。
(二)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汉语言文学诸多情感因素理解能力较差。
结合长远化民族历史和现代社会交接延展层面分析,汉语言文学课程本身保留较为强效的审美教学引导功效,方便利用不同类型专业知识结构进行社会诸多现象映射,使得学生自我价值地位至此得以全方位舒展,形成全新的人格魅力,对日后中华民族优质化文化成就继承延展,创设更多的支持辅助性贡献。
可实际中,诸多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中,始终遗留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情感理解误差结果,包括不能精准化认证掌握该类专业学习价值地位,单纯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考试成绩提升层面之上,不能令个人情感、价值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升华改造,使得该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渗透标准化审美控制内容,最终阻碍学生日后就业前景。
二、日后提升汉语言文学日常教学引导实效的措施内容解析
想要切实整改现代汉语言文学审美教学被动状况,唯一的出路便是进行传统教育模式改良创新,使得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得以全面激活释放,自觉透过不同途径提炼整理最新文学审美辅助因素,为今后诸多样式审美意识强化项目布置交接,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动功效。
(一)努力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造,激活学生长久学习兴致。
审美教育因素就是要时刻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之中,想要顺利贯彻此类指标,教师就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既有汉语言教学引导模式创新改造。
然而,兴趣始终是最好的指导教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考虑时刻依照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潜能,进行传统教育控制方式逐层创新调试,令学生长久化学习性质得以全面激活,令最终汉语言教学实效获得本质性变化结果。
(二)提炼整理更多样式的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辅助因素,改善学生审美理念。
透过客观层面观察论证,汉语文字本身就属于一类美化因素,毕竟其是经过诸多文学作家造诣成就融合的结果,所以在实际教学控制期间,教师应该要集中一切精力在汉语言文字内容讲解之上,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题材文学作品深刻内涵感知延伸,使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内在结构、情感态度得到更为细致地拆解验证。
另一方面,将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现实生活诸多现象有机融合,令学生主观思维和审美想象空间处于无限度扩张之势。
所谓汉语言文学作品,实际上便是作者针对内心复杂情感的物化、外化结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事物和情境,令学生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结果,至此令个体思维结构全面舒展,真正改善学生综合审美和观察技能,深度贯彻落实新时代全新审美教育控制指标。
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既定课文内容,竭尽全力塑造起生动化感知情境,确保自身能够深处于作者情感背景之中,能够站在作者思维方向上分析不同字词、语句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一直一来保留较为深刻的审美教育功效,教师在联合审美教育因素系统化拓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过程中,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激活学生自我价值展现和人格魅力养成欲望,避免今后价值、人生发展观念形成的误差迹象。
今后教师要做的便是透过历史、现实生活中提炼整理更多教学审美辅助要素,令学生审美控制技能变得更加灵活便利,最终朝着社会预设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掌控技能方向不断过渡扭转。
【参考文献】
[1]唐代兴.突破实践困境重构师资培养目标视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当代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
[2]张子程.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现实意义———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2)
[3]吕绍泽.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使更多新事物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例如网络语言。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现今时代,其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为人们生活添加了不同乐趣的同时,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人们应规范自身对网络语言的运用,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
汉语言文学领域和信息化的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全能型汉语言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 教育 渗透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人文修养和自我审美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美地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详细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和完美渗透,旨在更好的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渗透性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通过文学作品来提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感受中华 文化 的博大精深。
一、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文学作品也带有自身的审美因素,它们是各个作家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去利用这一点,不能完全的进行“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具体的内容和字眼,组织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和延伸意义,观察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文学作品内在的结构,从而去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来吸引学生自主地去发现作品的美,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审美意识,在这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审美的能力。比如,在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全卷》中李白的《行路难》中,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大有比兴的意蕴。试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诗人更是借助云帆、长风以及沧海这样的意象,来描述出了诗人美好的愿景,忽隐忽现的云帆正在他心中的憧憬。教师就是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小细节,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注重教学中的方式革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若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审美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讲放到理解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部分作品初理解的分享与交流。只有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将名人 故事 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像讲到新月派的现代格律诗的时候,谈到了《徐志摩诗集》,学生可能因为之前了解他因接受过西方的教育,擅长写一些浪漫的诗文,如《再别康桥》。但是理解还是浅层次的,那么我将徐志摩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的不同女人而写作风格的不同变化一一呈现开来,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凌淑华、陆小曼四个女人之间的 爱情故事 以及作品的不同特征讲,学生听的也入迷,自然也会激发去自主阅读更多的格律诗歌。
三、利用作品内的作者情感,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也因为不同的作家给我们文学的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景观。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作品中所描述的场景或意境,无一例外都是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或者内心写照,带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解读作家的文学作品,而是要解读作家本身的情感。通过作品帮助学生走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当时在写作时的某种情感。要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学内涵和深刻情感,就靠教师对于学生审美鉴赏的锻炼了,以此方可追求更深层次的美。比如,在1980年的中国文学就是倾向于对于历史的沉思,以至于整个时代的主旋律为审美中的沉思。通过作家创作的角度看出,历史的沉思以及政治的拨乱反正也正是赋予文学创作的心灵呼唤。像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柯云路的《新星》、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等,在这些作品当中,作家的感情是充分流露出来的。正是由于对人生解放的追求,以及对直面人生的审美沉思,才使得那个年代的作品富有了独特的意味和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教学生从作者的感情入手,来锻炼审美鉴赏。
四、引导学生来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定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物化。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讲课的时候过于重视一些纯粹地理论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身实践,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文学课堂的“满堂灌”现象和全班学生的“有口说不出”的尴尬境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定要借助熟悉的实物或者情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避免纯粹的理论呈现,使学生能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曹雪芹《红楼梦》中,其实有很多地方就是通过梦境来表现了主题和人物心理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拓展,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遐想。像中间秦可卿将宝玉安排到自己卧室,然后宝玉就做了梦,梦中与可卿有了儿女之事。让学生通过这个场景来猜想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有同学说,这个人物应该是有原型的,是曹家实有的一个袅娜纤巧的人,而雪芹可能在少年时代也曾被她所痴迷,长大后通过理性的分析,出来了红楼梦中的可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文学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武生.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4)
[2]王尹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刍议[J].北方文学,201(52)[3]师会敏.美育视野中的文艺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写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判断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以及进行日常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方法 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关键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涉及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社会需求量也相对较大,而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即便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写作能力也不能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所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趋势。
1注重教学的长效机制,开启写作系列课程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能仅仅局限于大一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远达不到目的的加强培训课程,需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仅开一门基础课、并只开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目的的方式作出改变,重新建立更具科学合理性的有效教学方案。注重将课堂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设置写作系列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模式。
1.1培养基础技能。
在大学的第一年,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写”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好习惯,在长期阅读中积累素材,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学生对 文章 的理解和欣赏力。在这个阶段里奠定基本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训练,题材不限,形成长效训练机制。倡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积极对写作技巧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基础训练的积累和点评,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1.2进行技能训练。
在大学第二年,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们在其中对写作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怎样的写作风格?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情绪呈现?接着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猜想构思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抒发表达能力、素材积累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等。
1.3进行技能提升。
大学的第三年,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前面两年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通过拓展来提升自己对文学的鉴赏力。通过多种文体以及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水平,包括诗歌、小说、 散文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要对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写作实践,通过多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从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1.4写作成果验收。
大四时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利用好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老师通过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的反馈信息来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写作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对自身的应用文写作水平进行实战演练,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写作来考究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利于学术交流的同时留下有利的参考资料。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统一性,比较多样化,但其中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例教学是多年教学实践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 教学方法 之一,那么什么是范例教学呢?就是把教科书中的写作理论与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让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应用的例子具象化。通过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扭转学生惯有的消极学习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授课时,应当注重将写作课程与其他文学课程进行融合讲解,在写作课程讲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知识,有效地结合文学与写作理论。具有很强规范性的写作中,无论是技能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是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写作,都应从经典的 范文 中提取相应精华和写作理论,在进行相应知识授课前使用适当的例文铺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范文来印证写作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写作更规范。
3建立写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得出写作教学过程中效果和问题的精确反馈,对今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认识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思考写作改进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评价收到的信息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科学客观的写作评价体系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课程也分多种,并且各有不同,那么对他们之间的评价也应当是存在差异的。写作评价体系设立完成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按照相应标准对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 自我评价 ,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和点评讲解,对学生差异个体进行尽量全面的 写作指导 ,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点评和指导中对自身进行改进。
4结束语
总之,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就要采取有利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为学生就业铺就顺畅的道路,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226-227.
[3]黄悠纯.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延续性训练的探索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6).
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既有发展机遇也存在发展困境。优化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教学发展的策略是: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困境;优化策略
汉语言作为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如今其发展已逐渐呈现 出国 际化的趋势。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均具有了新的特色。本文就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一、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
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基础上,在通过网络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行的语言。其主要在汉语言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创新,将部分汉语言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反映生活中、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问题。比如网络流行语“喜大普奔”,其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 成语 的缩略形式,体现了一种愉悦、激动的心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新的特点,其表现出了跨越时空、数字化、网路化的特点。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通过微信、QQ、微博等现代多媒体网络平台交流与互动,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之间交流更加多样化与富有活力。[1]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不利因素。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有时往往与严格的汉语言语法结构、造词规律有不符合之处,未遵循正确的汉语言用语规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学习、贮备知识的青少年而言,会对其使用正确汉语言的习惯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于 传统文化 的弘扬与发展。[2]
2、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同时更多的年轻人已成为了主要的力量,汉语言受众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不利于正确汉语言 思维方式 与规范的形成,对于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二、汉语言文学传播在网络平台资源中的特征
1、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搜集、整合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网络资源,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更加的生动化与形象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图片、数据等多种题材展现、分析汉语言文学所涉及到的各种人物特点、故事背景等,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网络中比较 热点 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组成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老师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点评与评析,加以科学的引导。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2、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塑性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整合。换种角度看,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数据库而存在。如,我们可以加强汉语言文学口语知识的练习,将诸多名家口语集锦放在专门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身所需的资料进行整合,最后才能更好地变成自身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解读。[3]
三、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1、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新媒体时代,面临网络流行语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当规范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符合汉语言规范、能够形象反映社会现象的网络流行语是对于汉语言的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与学习,丰富日常用语。然后对于那些不符合汉语言规范、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应当坚决的杜绝,引导学生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弘扬。[4]
2、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要想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稳健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紧密依靠网络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来促进多媒体 网络技术 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这些方面都是显得越来越重要。
3、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师为主导,同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这样对这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本文对于网络时代汉语言发展困境、特点的研究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并对新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对待网络流行语、丰富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是生活用语中都应注重汉语言的规范性与规律性。
【参考文献】
[1]黄践.论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60-64.
[2]吴玉成.对目前党校汉语言教学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4(53)30-49.
[3]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4]高岭,土宁宁,马骏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报告 [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6. 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语言文字之一。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思考 》
【摘要】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就势在必行。
以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作为基础,再根据现如今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要求,对汉语言谈文学的教育体系做出有效的改革,从该类别的根本上进行改革,力求改善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笔者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
1.引言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
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师范类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但现阶段高校语言文学的教学多事重视语言还有文学的理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素养重视,而且不得不承认,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
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方面却被搞笑所忽略。
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大学,都会在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代的文学或者是现代的文学等课程,只用小部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培训。
2.1课程的优化。
想要优化课程,就应该对课程做出创新设置,母语教学教师,是对新生后代的影响最为强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响的时间那也是最久远的,我国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会的脚步,
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必须得到提高。
作为我国创新教育培养的新一批预备队员,将这种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非常的有必要,这更可以使得我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摒弃传统的一听到底,就是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提,改变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国语死板,同学在上课期间多数都是左耳听右耳冒,
越听越困越听越伐;虽然这种任课方式将教授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听课之后,教师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
所以说,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就应该将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并在之后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学的相长。
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手。
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专业最有特色的一点,学生在这里在学习本专业内的知识外,还能感受到非常强的人文关怀。
这对学生将来任课成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增强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为了呼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到教学联系实际。
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对于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对学生实施人文的关怀,还可以给学生减压。
所以说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详细的来讲,买就是将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将传统的学生只需带耳朵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
最直观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同学,让学生预习,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提问,看谁的问题最有建设性。
2.2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名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践,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对理论课堂知识的`吸取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并检测自己的能力。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必须知道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时间,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
归其根本来讲,就是学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终究无法成为合格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时间呢管理就在于对老套的实习的改变,以前的实习都会在学业的最后一年,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配出去并实习一段时间,
这种实践的方法对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剩余的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实践的方法却并不适应,即使用心的学也没法达到有效的实习经验的积累,甚至还有刚刚适应这种实践的学生却发现实习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上一种根本的改变。
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阶段。
3.文秘方向就业教育的创新
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对比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好很多,可以说不管是记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等都非常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着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会很高,
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表面上确实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样子,但事实上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之恋个非常地。
所以说对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
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几乎都有着共通之处,就是写作,而写作不单单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扎实的书写能力,虽然现社会由计算机代替了手写文件,但不能否认,
扎实的书法以及书写时清晰的思路还有书写的速度,在一定过得场合下,可以给与应聘工作的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培养专业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跟上市场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产学结合,而高效的就业教育和教育一样的重要,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加强就业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就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陈昙.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5(32).
[2]王玉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3.
[3]陈超鹏.浅析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J].商,2015(05).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我国继承弘扬民族诸多历史成就的标准性指导媒介,对于改善学生基础性人文素质、审美技能有着较强的辅助功效。
因此教师在日常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学生个体学习和审美技能培养结果之上,结合各类技术手段切实地将审美教学因素融入课堂之中。
至于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如今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流程中的各类弊端问题加以客观论述,同时结合已有实践经验制定科学化改善措施,为今后学生汉语言文学研习水准和人文素质大幅度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情趣;引导途径;课程架构
前言:透过以往诸多调查结果整理论证,汉语言文学一直被视为高校人文素质拓展的基础性课程,毕竟其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华,能够为学生标准情感、价值、人生观体系结构梳理,提供较为丰富的指导性线索。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既有审美教育管理策略创新改造,令学生透过不同类型汉语言文学交流实践活动参与,更为细致地感知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地位,自觉透过网络和图书馆渠道修缮个人专业技能,避免步入复杂化社会环境后,产生任何不必要的身心压力。
一、如今我国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管理中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研究
透过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状况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指导教师在教学模式处理上过于单调乏味,无法激活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致使汉语言情感理解水准大幅度下降现象广泛分布。
至于以上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冲突细节,主要如下所示:
(一)汉语言文学审美引导模式过于单调乏味。
透过如今已有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观察论证,许多教师都片面地进行既有课程内容鸭架式灌输,长时间令学生处于被动境遇之中难以自拔,对于最新文学作品感知欲望骤降,专业范畴内的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完善,对于今后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综合化布置延展,产生较为深刻的限制效应,最终学生汉语言文学审美技能也势必不够可观。
(二)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汉语言文学诸多情感因素理解能力较差。
结合长远化民族历史和现代社会交接延展层面分析,汉语言文学课程本身保留较为强效的审美教学引导功效,方便利用不同类型专业知识结构进行社会诸多现象映射,使得学生自我价值地位至此得以全方位舒展,形成全新的人格魅力,对日后中华民族优质化文化成就继承延展,创设更多的支持辅助性贡献。
可实际中,诸多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中,始终遗留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情感理解误差结果,包括不能精准化认证掌握该类专业学习价值地位,单纯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考试成绩提升层面之上,不能令个人情感、价值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升华改造,使得该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渗透标准化审美控制内容,最终阻碍学生日后就业前景。
二、日后提升汉语言文学日常教学引导实效的措施内容解析
想要切实整改现代汉语言文学审美教学被动状况,唯一的出路便是进行传统教育模式改良创新,使得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得以全面激活释放,自觉透过不同途径提炼整理最新文学审美辅助因素,为今后诸多样式审美意识强化项目布置交接,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动功效。
(一)努力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造,激活学生长久学习兴致。
审美教育因素就是要时刻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之中,想要顺利贯彻此类指标,教师就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既有汉语言教学引导模式创新改造。
然而,兴趣始终是最好的指导教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考虑时刻依照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潜能,进行传统教育控制方式逐层创新调试,令学生长久化学习性质得以全面激活,令最终汉语言教学实效获得本质性变化结果。
(二)提炼整理更多样式的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辅助因素,改善学生审美理念。
透过客观层面观察论证,汉语文字本身就属于一类美化因素,毕竟其是经过诸多文学作家造诣成就融合的结果,所以在实际教学控制期间,教师应该要集中一切精力在汉语言文字内容讲解之上,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题材文学作品深刻内涵感知延伸,使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内在结构、情感态度得到更为细致地拆解验证。
另一方面,将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现实生活诸多现象有机融合,令学生主观思维和审美想象空间处于无限度扩张之势。
所谓汉语言文学作品,实际上便是作者针对内心复杂情感的物化、外化结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事物和情境,令学生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结果,至此令个体思维结构全面舒展,真正改善学生综合审美和观察技能,深度贯彻落实新时代全新审美教育控制指标。
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既定课文内容,竭尽全力塑造起生动化感知情境,确保自身能够深处于作者情感背景之中,能够站在作者思维方向上分析不同字词、语句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一直一来保留较为深刻的审美教育功效,教师在联合审美教育因素系统化拓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项目过程中,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激活学生自我价值展现和人格魅力养成欲望,避免今后价值、人生发展观念形成的误差迹象。
今后教师要做的便是透过历史、现实生活中提炼整理更多教学审美辅助要素,令学生审美控制技能变得更加灵活便利,最终朝着社会预设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掌控技能方向不断过渡扭转。
【参考文献】
[1]唐代兴.突破实践困境重构师资培养目标视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当代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
[2]张子程.民族地区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现实意义———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2)
[3]吕绍泽.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使更多新事物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例如网络语言。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现今时代,其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为人们生活添加了不同乐趣的同时,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人们应规范自身对网络语言的运用,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文化情怀与自身素养,并能够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影响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文学史、哲学史等社会科学知识,它的精神价值一直对人内心的修习产生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人文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包括诸多方面,人文应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就是针对文学素养高的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人文应用型人才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学素养程度高,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将我国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于一体,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养;二是针对我国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会实践 ”观念,应该将自身专业技能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将优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给身边的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种优秀的人文思想传播给社会,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将自身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人文知识是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而应用于实践便是人的精神产物,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模式才能将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保证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心间。现代社会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 经验 丰富的人与初出茅庐的学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课程向实践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学生专项能力写作、古典文学演讲、 辩论 等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能力”“文学能力”突出出来。
(二)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大多从事编辑、写作、文秘等文职工作,强调良好的文化底蕴,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学生就不会懂得工作的性质。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固定让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区、机构、公司做兼职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经验又可以提升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学习,专业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秘、新闻、教育等单独模块,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多方面学习,但是,术业有专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进行专业培养。我国教育要求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有专业人才专攻其事,才能将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汉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也要认清自身特点,将人文知识分门别类,针对自己精通的模块专业学习,其他模块辅助学习,这样才能做好人文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大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学人才,对于专业性能不够了解,但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拥有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各项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优势。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增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 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 基本素养 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 兴趣 爱好 ,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3.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 作文 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3.3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 文章 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领域和信息化的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全能型汉语言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 教育 渗透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人文修养和自我审美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美地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详细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和完美渗透,旨在更好的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渗透性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通过文学作品来提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感受中华 文化 的博大精深。
一、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文学作品也带有自身的审美因素,它们是各个作家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去利用这一点,不能完全的进行“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具体的内容和字眼,组织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和延伸意义,观察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文学作品内在的结构,从而去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来吸引学生自主地去发现作品的美,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审美意识,在这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审美的能力。比如,在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全卷》中李白的《行路难》中,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大有比兴的意蕴。试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诗人更是借助云帆、长风以及沧海这样的意象,来描述出了诗人美好的愿景,忽隐忽现的云帆正在他心中的憧憬。教师就是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小细节,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注重教学中的方式革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若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审美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讲放到理解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部分作品初理解的分享与交流。只有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将名人 故事 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像讲到新月派的现代格律诗的时候,谈到了《徐志摩诗集》,学生可能因为之前了解他因接受过西方的教育,擅长写一些浪漫的诗文,如《再别康桥》。但是理解还是浅层次的,那么我将徐志摩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的不同女人而写作风格的不同变化一一呈现开来,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凌淑华、陆小曼四个女人之间的 爱情故事 以及作品的不同特征讲,学生听的也入迷,自然也会激发去自主阅读更多的格律诗歌。
三、利用作品内的作者情感,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也因为不同的作家给我们文学的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景观。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作品中所描述的场景或意境,无一例外都是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或者内心写照,带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解读作家的文学作品,而是要解读作家本身的情感。通过作品帮助学生走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当时在写作时的某种情感。要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学内涵和深刻情感,就靠教师对于学生审美鉴赏的锻炼了,以此方可追求更深层次的美。比如,在1980年的中国文学就是倾向于对于历史的沉思,以至于整个时代的主旋律为审美中的沉思。通过作家创作的角度看出,历史的沉思以及政治的拨乱反正也正是赋予文学创作的心灵呼唤。像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柯云路的《新星》、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等,在这些作品当中,作家的感情是充分流露出来的。正是由于对人生解放的追求,以及对直面人生的审美沉思,才使得那个年代的作品富有了独特的意味和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教学生从作者的感情入手,来锻炼审美鉴赏。
四、引导学生来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定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物化。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讲课的时候过于重视一些纯粹地理论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身实践,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文学课堂的“满堂灌”现象和全班学生的“有口说不出”的尴尬境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定要借助熟悉的实物或者情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避免纯粹的理论呈现,使学生能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曹雪芹《红楼梦》中,其实有很多地方就是通过梦境来表现了主题和人物心理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拓展,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遐想。像中间秦可卿将宝玉安排到自己卧室,然后宝玉就做了梦,梦中与可卿有了儿女之事。让学生通过这个场景来猜想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有同学说,这个人物应该是有原型的,是曹家实有的一个袅娜纤巧的人,而雪芹可能在少年时代也曾被她所痴迷,长大后通过理性的分析,出来了红楼梦中的可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文学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武生.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4)
[2]王尹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刍议[J].北方文学,201(52)[3]师会敏.美育视野中的文艺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写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判断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以及进行日常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方法 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关键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涉及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社会需求量也相对较大,而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即便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写作能力也不能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所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趋势。
1注重教学的长效机制,开启写作系列课程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能仅仅局限于大一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远达不到目的的加强培训课程,需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仅开一门基础课、并只开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目的的方式作出改变,重新建立更具科学合理性的有效教学方案。注重将课堂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设置写作系列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模式。
1.1培养基础技能。
在大学的第一年,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写”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好习惯,在长期阅读中积累素材,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学生对 文章 的理解和欣赏力。在这个阶段里奠定基本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训练,题材不限,形成长效训练机制。倡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积极对写作技巧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基础训练的积累和点评,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1.2进行技能训练。
在大学第二年,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们在其中对写作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怎样的写作风格?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情绪呈现?接着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猜想构思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抒发表达能力、素材积累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等。
1.3进行技能提升。
大学的第三年,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前面两年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通过拓展来提升自己对文学的鉴赏力。通过多种文体以及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水平,包括诗歌、小说、 散文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要对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写作实践,通过多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从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1.4写作成果验收。
大四时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利用好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老师通过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的反馈信息来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写作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对自身的应用文写作水平进行实战演练,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写作来考究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利于学术交流的同时留下有利的参考资料。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统一性,比较多样化,但其中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例教学是多年教学实践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 教学方法 之一,那么什么是范例教学呢?就是把教科书中的写作理论与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让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应用的例子具象化。通过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扭转学生惯有的消极学习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授课时,应当注重将写作课程与其他文学课程进行融合讲解,在写作课程讲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知识,有效地结合文学与写作理论。具有很强规范性的写作中,无论是技能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是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写作,都应从经典的 范文 中提取相应精华和写作理论,在进行相应知识授课前使用适当的例文铺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范文来印证写作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写作更规范。
3建立写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得出写作教学过程中效果和问题的精确反馈,对今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认识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思考写作改进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评价收到的信息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科学客观的写作评价体系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课程也分多种,并且各有不同,那么对他们之间的评价也应当是存在差异的。写作评价体系设立完成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按照相应标准对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 自我评价 ,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和点评讲解,对学生差异个体进行尽量全面的 写作指导 ,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点评和指导中对自身进行改进。
4结束语
总之,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就要采取有利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为学生就业铺就顺畅的道路,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226-227.
[3]黄悠纯.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延续性训练的探索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6).
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既有发展机遇也存在发展困境。优化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教学发展的策略是: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困境;优化策略
汉语言作为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如今其发展已逐渐呈现 出国 际化的趋势。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均具有了新的特色。本文就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一、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
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基础上,在通过网络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行的语言。其主要在汉语言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创新,将部分汉语言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反映生活中、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问题。比如网络流行语“喜大普奔”,其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 成语 的缩略形式,体现了一种愉悦、激动的心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新的特点,其表现出了跨越时空、数字化、网路化的特点。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通过微信、QQ、微博等现代多媒体网络平台交流与互动,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之间交流更加多样化与富有活力。[1]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不利因素。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有时往往与严格的汉语言语法结构、造词规律有不符合之处,未遵循正确的汉语言用语规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学习、贮备知识的青少年而言,会对其使用正确汉语言的习惯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于 传统文化 的弘扬与发展。[2]
2、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同时更多的年轻人已成为了主要的力量,汉语言受众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不利于正确汉语言 思维方式 与规范的形成,对于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二、汉语言文学传播在网络平台资源中的特征
1、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搜集、整合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网络资源,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更加的生动化与形象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图片、数据等多种题材展现、分析汉语言文学所涉及到的各种人物特点、故事背景等,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网络中比较 热点 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组成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老师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点评与评析,加以科学的引导。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2、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塑性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整合。换种角度看,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数据库而存在。如,我们可以加强汉语言文学口语知识的练习,将诸多名家口语集锦放在专门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身所需的资料进行整合,最后才能更好地变成自身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解读。[3]
三、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1、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新媒体时代,面临网络流行语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当规范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符合汉语言规范、能够形象反映社会现象的网络流行语是对于汉语言的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与学习,丰富日常用语。然后对于那些不符合汉语言规范、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应当坚决的杜绝,引导学生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弘扬。[4]
2、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要想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稳健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紧密依靠网络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来促进多媒体 网络技术 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这些方面都是显得越来越重要。
3、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师为主导,同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这样对这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本文对于网络时代汉语言发展困境、特点的研究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并对新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对待网络流行语、丰富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是生活用语中都应注重汉语言的规范性与规律性。
【参考文献】
[1]黄践.论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60-64.
[2]吴玉成.对目前党校汉语言教学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4(53)30-49.
[3]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4]高岭,土宁宁,马骏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报告 [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6. 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课改培训,这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影象、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二、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策略模式,使学生在写作个性和共性之间的问题
为了明确和规范公文的写作,在公文写作中,结合每个文种讲解的特殊情况, 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文总体形式与内容的撰写策略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个性中反省共性,在写作共性中思考个性。如:为了解决应用文体中的标题撰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键问题, 要根据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 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公文的标题主要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中是由介词来连线的, 如:“XX 市人民 *** 关于号召全体公务员向 XX 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关于”是介词,而“的”是助词,再加上主谓结构就组成了事由连线文种。 如:“XX 市人民 *** 关于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统治”中,连线文种是动宾结构和介词“关于”组成的。 这样从连线词、语法等方面,进一步的规范了公文标题的写作。同时,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解读中,标题是告诉读者,“XX 市人民 *** ”是发文的机关单位,是高级别的发文单位,同时也是有权利发文的单位,其次告诉了读者这篇公文负责人。
2.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为了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要根据应用文体的各个文种,统治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的叙述,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如:公文中的行文背景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是前提、原因、条件,在行政工作中,要关注全面工作从大局出发,为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 其次,发文事由中,关注上级相关活动、要求体现了一种行政归属。上级单位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于自身工作的安排,因此,公文写作中,行文的原则就是在安排过程中上级相关活动、精神,也是行文权利的保障。 另外,公文写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具体、明确。因此,针对此次工作之前所召开的相关会议,发文要确立相关精神。由此可见,按照国家巨集观层面专业、行业背景、上级工作、活动本级工作、活动、前期工作目前工作、群体个体等顺序来考虑安排写作内容,而行文的核心事项、背景、意义等组织安排、希望、要求,可以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内容实践提供行文的形式策略路径,可以作为具体的行文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
1.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定课程设计环节
根据课时设定与专业特点, 应用写作课程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如:在年中总结活动中,单位会依次产生 XXX 关于年度先进个人、 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XXX 关于召开 XX 年度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等四个文种。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为学生设定一次活动,选择一个独立虚拟的工作环境,以下级单位的名义回文,以上级单位的名义行文,从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 并且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角度的意见,要选择相关课程教师参与评判这类课程设计,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考核。
2.熟悉掌握常用公文,并进入其实践环节
重点训练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会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因此,要按照级别区分熟练掌握常用公文,公文写作内容必须要进入其实践环节,重点训练公文的写作,如:根据设定主题下文,把学生分成小组,第一组为上级,重点训练行文的语气、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等。 根据上级来文选择文种,第二组为下级进行回文,重点训练回文的语气、目的等,接着两组互换位置进行第二次写作时间训练。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突出日常实用性的写作实践与训练
大一的学生保留着高中写作思维惯性,因此,要重点掌握理解基础写作知识,设定是叙述性、说明性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种的训练。大二、大三的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因此采取各类专业文书的实践训练,结合其他专业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形成知识的应用和互补。而大四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就业单位急需实操性文书,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实践训练。 另外,在家庭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写作实践,突出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推广到整个班级,从而实现写作实践训练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