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一)科研项目(1)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8.5万元);(2)主持200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地理标志申报使用中的法律问题》(1万元);(3)主持2007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市民间组织》(0.5万元);(4)主持2011年中国法学会项目:《跨界含水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自选项目);(5)主持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研究》(1万元)(6)主持2004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制法律问题研究——兼及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的执行机制》(1万元);(7)参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项任务项目《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所涉重点问题识别和研究》(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林灿铃教授)(编号:RCIEL-KT0010)(12万美元)。(二).科研成果 1).《国际法学》2008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编写第一章(部分)、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11.5万字);2).《国际法》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八章、第十五章(4.8万字)。 1).论国际宪政主义与国际法之宪法化2012年5月即出(年会前)《中国国际法年刊2012》(新入CSSCI)。2).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2012年5月即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3).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2012年6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国际宪政思潮演进及国际法宪法化趋势2011年1月《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CSSCI)5).国际法院对安理会的司法审查权刍议——以国际组织宪政为视角》2011年3月《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拓展版)6).试析吉布提诉法国“刑事事项互助的若干问题案”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法年刊(2009)7).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之法律救济分析2011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8).领事通知问题论要2009年11月《法科科学》2009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性质演进及进路选择2010年7月《现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10).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2009年2月《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CSSCI)11).《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解释与适用2009年12月《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CSSCI)12).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2010年7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CSSCI)(注:本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报刊篇目辑览”栏目收录。13).论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201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期(CSSCI)14).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2009年10月《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注:本文被《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该书于2012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5).国际法院“关于或起诉或引渡的义务问题案”及其意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CSSCI)16.试析反腐败国际引渡机制2009年11月《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北大核心)17.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及其完善探讨2008年1月《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北大核心)18.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2009年6月《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出版)2009年第1期19.Private Rights absorbed in Qusai-public Goods2008年1月China Stdandardization2008年第1期20.有关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问题2010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1.试析联合国理事会与涉朝人权问题2010年8月《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22.传染病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及其演进2010年3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ISSCI拓展版)23.建立和完善中国腐败财产没收制度2010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4.从美俄卫星相撞透析空间碎片的国际法规制2009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年第5期25.《蒙特勒文件》对私营军事安保服务公司的规制评析2009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6.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2009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27.私营军事公司及其国际法规制问题初探2009年7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雇佣兵、私营军事公司与非洲2009年8月《理论观察》2009年第4期29.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看空间技术与国际减灾合作2009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注:该文被《中国空间法年刊》2008年卷收录)30.黎巴嫩特别法庭初探2008年11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1.冲突与限制——论普遍管辖与豁免2008年8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2.法学教学团队建设之路径分析2010年6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33.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法科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2月《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卷34.西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以法社会学为视角2007年11月《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35.论国际法之“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2007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6.国际技术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律经济分析2007年6月《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3期(CSSCI)37.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2007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38.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价值多元化2007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39.WTO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2007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1期40.准公共产品中纳入私权——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6年12月《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41.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2007年4月《政法论丛》2007年2期42.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2006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43.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之“跨国立法”2006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44.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法社会学的视角200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论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2006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46.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2007年7月《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47.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2005年2月《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48.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004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9.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2002年8月《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50.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2002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51.加入WTO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投资研究2001年6月《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52.加强我国汽车工业对外投资的研究1998年8月《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4期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唐诗三百首》应该有要找到的东西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盐城工学院是二本高校。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建有建军东路和希望大道两个校区。

学校占地面积2275.5亩,校舍建筑面积61.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6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9亿元。图书馆藏书19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自科版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600多人、研究生导师260多人。长江学者特聘专家5人、特聘教授28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现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40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8人。

以上内容参考 盐城工学院——学校简介

截至2014年2月,学校建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沿海池塘养殖生态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海涂生态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滩涂底栖生物重点实验室),建有“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江苏省产品快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纺织机械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环保装备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汽车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3个校级科技服务平台。其中,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是江苏首家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也是盐城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术刊物《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科版)》主要刊载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术论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2010年,《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在2009年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比和2010年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特色栏目评比活动中,“盐海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 馆藏资源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96年,由原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和盐城职业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设有迎宾大道校区(北校区)图书馆和希望大道校区(南校区)图书馆。据2014年学校图书馆官网介绍,馆舍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图书馆工作人员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16人,馆藏印刷型文献160万多册。目前使用的各类数据库近30个。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一)科研项目(1)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8.5万元);(2)主持200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地理标志申报使用中的法律问题》(1万元);(3)主持2007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市民间组织》(0.5万元);(4)主持2011年中国法学会项目:《跨界含水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自选项目);(5)主持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研究》(1万元)(6)主持2004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制法律问题研究——兼及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的执行机制》(1万元);(7)参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项任务项目《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所涉重点问题识别和研究》(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林灿铃教授)(编号:RCIEL-KT0010)(12万美元)。(二).科研成果 1).《国际法学》2008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编写第一章(部分)、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11.5万字);2).《国际法》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八章、第十五章(4.8万字)。 1).论国际宪政主义与国际法之宪法化2012年5月即出(年会前)《中国国际法年刊2012》(新入CSSCI)。2).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2012年5月即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3).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2012年6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国际宪政思潮演进及国际法宪法化趋势2011年1月《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CSSCI)5).国际法院对安理会的司法审查权刍议——以国际组织宪政为视角》2011年3月《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拓展版)6).试析吉布提诉法国“刑事事项互助的若干问题案”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法年刊(2009)7).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之法律救济分析2011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8).领事通知问题论要2009年11月《法科科学》2009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性质演进及进路选择2010年7月《现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10).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2009年2月《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CSSCI)11).《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解释与适用2009年12月《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CSSCI)12).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2010年7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CSSCI)(注:本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报刊篇目辑览”栏目收录。13).论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201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期(CSSCI)14).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2009年10月《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注:本文被《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该书于2012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5).国际法院“关于或起诉或引渡的义务问题案”及其意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CSSCI)16.试析反腐败国际引渡机制2009年11月《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北大核心)17.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及其完善探讨2008年1月《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北大核心)18.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2009年6月《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出版)2009年第1期19.Private Rights absorbed in Qusai-public Goods2008年1月China Stdandardization2008年第1期20.有关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问题2010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1.试析联合国理事会与涉朝人权问题2010年8月《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22.传染病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及其演进2010年3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ISSCI拓展版)23.建立和完善中国腐败财产没收制度2010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4.从美俄卫星相撞透析空间碎片的国际法规制2009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年第5期25.《蒙特勒文件》对私营军事安保服务公司的规制评析2009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6.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2009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27.私营军事公司及其国际法规制问题初探2009年7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雇佣兵、私营军事公司与非洲2009年8月《理论观察》2009年第4期29.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看空间技术与国际减灾合作2009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注:该文被《中国空间法年刊》2008年卷收录)30.黎巴嫩特别法庭初探2008年11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1.冲突与限制——论普遍管辖与豁免2008年8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2.法学教学团队建设之路径分析2010年6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33.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法科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2月《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卷34.西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以法社会学为视角2007年11月《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35.论国际法之“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2007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6.国际技术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律经济分析2007年6月《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3期(CSSCI)37.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2007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38.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价值多元化2007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39.WTO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2007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1期40.准公共产品中纳入私权——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6年12月《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41.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2007年4月《政法论丛》2007年2期42.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2006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43.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之“跨国立法”2006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44.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法社会学的视角200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论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2006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46.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2007年7月《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47.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2005年2月《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48.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004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9.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2002年8月《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50.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2002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51.加入WTO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投资研究2001年6月《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52.加强我国汽车工业对外投资的研究1998年8月《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4期

[1] 杨海波.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 [2] 楚欣. 读李白[J]. 炎黄纵横, 2008,(01) . [3] 张成,陈谦. 探析诗人李白文化性格的心理意义[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4] 徐而缓. 李白的足迹——穿越一千三百年的回望[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01) . [5] 钟菱. 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9) . [6] 常彦. 李白山水诗的意境阐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7] 康怀远. 李白豪放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8] 赵平略. 永远的梦——李白的理想[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9] 杨朝红. 与尔同销万古愁——谈李白的生命意识[J]. 山花, 2009,(02) . [10] 潘殊闲.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 张寅虎. TP21《李白诗选》[J]. 上海集邮, 2002,(12) [2] 郭妍琳. 李白诗名大拼盘[J]. 小学生创新作文, 2004,(09) [3] 沈敬之. 李白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04) [4] 郭金培. 唐诗导读——《夜宿山寺》[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5,(10) [5] 张弘. 《赫索格》与浪漫主义传统[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6] 卢燕平. 略论李白诗以意驱象的特点及其文化心理成因[J]. 天府新论, 1988,(05) [7] 吕相康. 漫话李白诗中的“月”[J]. 中学语文, 1991,(02) [8] 宋燕. 李白“诗乡”品“酒香”[J]. 魅力中国, 2009,(18) [9] 李正坤. 用浪漫主义的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07) [10] 陈钧. 李白与苏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02)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廊坊师范学院简介 廊坊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城市--河北省廊坊市。其前身为1946年建立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6年改为河北廊坊师范学校,1964年升为河北廊坊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廊坊师范专科学校、廊坊市教育学院、廊坊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廊坊师范学院。2004年1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与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廊坊师范学院。 学校分廊坊、固安两个校区办学,占地近1800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85亿元,馆藏文献约143.7万册,电子图书约123.7万册。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4个党政部门和7个教辅单位,形成了普通本(专)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被确定为双学士培养单位,2016年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4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约占8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突出贡献专家2人,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百名创新人才1人,“三三三人才” 2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 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特聘教授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实力,现开设本、专科专业102个(本62专40),涵盖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着力于建成省内一流的文科、强势的理科、实用的工科、亮点的术科。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作为“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连续多年承担“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省、市级培训项目。学校秉承“为人、为学、为师”的师范文化传统,弘扬“厚德博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近年来,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现建有50余个科研机构,主办5种学术期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语文教学之友》为河北省十佳期刊。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24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各类专利授权98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780余篇,专著、译著和教材近180余部。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立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进一步成绩,目前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学校开展了实质性项目合作。来华留学工作取得进展,留学生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国别结构日趋优化。对外汉语推广工作取得突破,一所孔子学院已获国家汉办批复。合作办学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马来西亚联合举办航空电子维修(专科)专业已获批准,欧洲航空局(EASA)飞机维修执业资格证书河北省唯一考点正式落户我校。累计派出94名教师、63名学生赴国(境)外教育、科研机构学习,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应用型转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以,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需求为办学使命,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非师范教育为两翼,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校教育与京津冀协调发展对接,推进大学文化辐射地方文明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 廊坊师范学院是几本学校 廊坊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廊坊师范学院是公立的吗 廊坊师范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廊坊师范学院是专科吗 廊坊师范学院是民办还是公办 廊坊师范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廊坊师范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廊坊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

王泽鹏毕业于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

王泽鹏 ,男,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王泽鹏 男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1991年于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教授大学写作课程。1996-2002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刘叔新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于南开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南开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词汇教学。

主要成果

1.1993,《〈现代汉语词典〉的敬谦辞 》,《辞书研究》第3期;

2.1998,《近20年汉语惯用语研究》 ,学术研究,第11期;

3.1998,《现代汉语的中缀问题》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2期。该文获烟台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4.2000,《大陆现代行政公文中的常用词语》,载于程详徽、林佐汉主编《语体与文体——“语体与文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语言学会、澳门写作学会;

5.2001,《发展方言语料库提高研究水平——兼谈粤方言语料库的建设》,第8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广州·暨南大学);《第8届国际粤方言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

6.《语义韵律和同义词辨析》,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编《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

7.《〈醒世姻缘传〉的词语注释问题》,《南开语言学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8.《“花”的语义协调问题》,施向东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新探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

9.《《汉语流俗词源研究》读后》,刘叔新主编《语言学论辑》第3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0.《刘叔新先生和现代汉语研究》,马庆株、石锋、王泽鹏主编《刘叔新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2月。

11.《粤方言成语与普通话成语之比较》(第二作者),单周尧、陆镜光主编《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方言》增刊),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

12.《双层意义语的形式变异与辞书编纂》,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3.《语义韵律理论》(第一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Vol.16 No.4。

14.《语汇学研究の新局面》,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中国21》2007 第27卷。

15.《语义韵律和汉语消极修辞》,《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7年7月。

16.《词汇语义学的一部力作》,《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大连;2002.3

17.《对外汉语熟语教学浅谈》,南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18.《辞书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与杜永莉合作),载乐嘉民、亢世勇主编《辞书编纂现代化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9.汉字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的编纂,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 《中国辞书论集》(第8辑),崇文书局,2010。

20,《共现词理论与语文辞书的编写》,《辞书研究》2008年第6期。

21,《“被”,其词义虚化的历时考察——通过语义韵律进行调查》,载陈淑梅、解海江主编〈语海新珠——庆祝张志毅先生科学研究和辞书工作50年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22.《汉字和汉语词汇》(第一作者),载于爱知淑德大学《言语文化》,第16期,2008。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校报????不是归校报记者团管么。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于1981年创刊,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大庆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做到人文科技兼容,内容严肃,形式活泼,为“出精品、创名栏、办一流学报”正大步向前进。

著作1、《旅游经营管理与伟人名人故里旅游开发问题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专著(23.8千字)。2、《工会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概述》,气象出版社,1992年。合著。3、《罗素名言录》,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编著。4、《红色旅游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参编。5、《湖南红色旅游导游词精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编。 6、《中国近代史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参著。论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对我国导游员灰色收入现象的反思》,《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2、《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第一作者;3、《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求索》2006年第10期,独著;4、《库区移民安置的新思路——论发展库区休闲游憩业》,《生态经济》,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5、《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以阳朔为例》,《生态经济》2007年第7期,第一作者;6、《世界遗产保护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周易>解读》,《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7、《试论加强我国旅游行业协会建设的五大策略——基于中外对比的视角》,《生态经济》2007年第10期,第一作者;8、《华侨华人社会适应的内在机理分析》,《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4期,独著;9、《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中国近代史》(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1期,独著;10、《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三作者;11、《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模糊评价模型》,《商业研究》,2009年第8期,第一作者。12、《多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战略探析——以中秋节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9卷第4期,第一作者;13、《多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战略探析——以中秋节为例》,《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14、《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人文地理》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泛珠江区旅游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生态经济》,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探析——以韶山为例》,《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3《东亚汉字文化圈及其形成论析》,《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8期,独著;4、《湖南西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1期,独著;5、《论湘中伟人故里“金三角”旅游区的开发》,《经济师》,2006年第10期,第一作者;6、《“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族论坛》,2006年第8期,独著;7、《论黄河文明与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构建》,《经济师》,2008年第9期,独著;8、《民族地区旅游景观的塑造——以湖南凤凰县为例》,《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一作者;9、《论湖南伟人名人故里旅游开发》,《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第一作者;10、《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2期,第一作者;11、《论“江永女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及其申报策略》,《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3期,第一作者。12、《论我国大型国际旅行社的股份制集团化》,《湘潭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核心期刊。13、《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核心期刊。其他期刊论文:1、《旅行社产品创新保护机制构建》,《科技与管理》,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2、《清代宗藩体制的形成及特点初探》,《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独著;3、《伟人名人故里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金融经济》,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4、《论蔡伦故里旅游开发》,《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一作者;5、《“新农村”形势下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6、《旅行社扩大散客市场的对策》,《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7、《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对城郊游憩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企业家天地》,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8、《略论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的拓展》,《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第5期,独著;9、《中国旅行社进入制度新探》,《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10、《曾国藩故里旅游开发探究》,《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5期,第一作者;11、《知青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独著;12、《民族地区山地旅游探究》,《湖南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13、《论旅游品牌文化的构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14、《中国世界遗产地门票价格管理问题研究》,《广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15、《世界遗产地福建永安客家土楼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5卷第2期,第一作者;16、《洪江古商城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8卷第4期,第一作者;17、《旅游景区“镭战”体验项目开发刍议》,《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18、《论非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9卷第2期,第一作者;19、《论高校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优化》,《湖南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独著。20、《试论普通高校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优化》,《高等教育研究》(第1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独著。21、《洞口县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构想》,《经济地理》,1997年旅游专辑。报纸论文:1、《库区景观设计的五种视角》,《中国旅游报》,2007年1月8日7版。2、《观光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中国旅游报》,2007年4月9日7版。3、《情调客栈布局与规划的五种视角》,《中国旅游报》,2007年6月27日7版。4、《导游灰色收入的负面影响》,《中国旅游报》,2008年3月17日第10版。5、《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培育员工忠诚度》,《中国旅游报》,2007年11月28日第7版。6、《湘西州旅游景区开发战略规划思考》,《中国旅游报》,2008年5月28日第14版。7、《如何构建旅行社产品创新保护机制》,《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日报》,2008年11月20日第1期第6版。

从没听说发文章还要自己交钱的,不应该给你稿费吗

  • 索引序列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