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重庆邮电大学论文格式

重庆邮电大学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重庆邮电大学论文格式

一直都是维普,我是本校的。

不需要。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二章 硕士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第三条 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品德良好,完成《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有7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这些专业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2002级开始试行专业大类培养的模式,按3个大类进行培养,即经济学、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目前,经济学类仅有经济学一个专业;工商管理类有4个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和旅游管理;信息管理类有两个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具体操作是,前两年不分专业,各大类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第三年,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专业,但原则上不能跨大类选择。

这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相近专业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基础,就业时对岗位选择的弹性增加。第二,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利用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减少专业选择带来的就业风险,使专业的选择或者人才的供给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衡要。第三,便于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程教学和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釆用大类培养后,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同一门课程往往会分成较多的教学班级进行,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小组就教学大纲的执行、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不同班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髙教学效果。

这种按照专业大类进行培养的模式,既是我国髙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髙等教育加强基础、拓展专业的发展规律。这同过去那种按照专业基础课程的不同一开始就将学生限制在狭窄范围(专业)内,以致形成隔行如隔山、分配时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适合终生学习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但是,如何做到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统一,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各学校在办学思想和培养过程方面正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文立足于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就如何加强基础、形成专业特色、特点的思路及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各专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目前我院各专业的共同要求是:培养熟悉信息产业、信息企业营运特点,面向所有企业的髙级管理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淡化传统专业的意识:同时,拓宽专业口径,强化综合化和通识化的教育,以多种模式培养既具有坚实、宽泛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明显专业特色并能够很快和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每一专业除通常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增加了邮电通信技术、业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各专业特色定位如下:工商管理,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面向工商企业需要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具有宽泛知识基础、面向工商企业需要的髙水平市场营销及营销管理人才;会计学,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面向工商企业霈要的会计及会计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适应工商企业需要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

为体现专业特色,对各专业学生,主要突出其下列知识和能力的培养: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知识、熟悉信息企业基本业务和生产作业流程,3.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强;4.计算机能力强,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管理事务;5.能够熟练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主要指英语)资料,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6.对环境适应速度快,专业应用能力强。

具体培养揞施:

第一,培养计划中包括了通信技术、通信业务、邮政组织管理、电信生产组织管理、通信技术经济学、通信经济学、通信会计学等体现信息企业特点的课程。

第二,主要选择通信企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有:认识实习1周,企业调査1周,毕业实习7周,均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各通信企业进行实习。此外由重庆邮电大学统一安排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企业调査,以及11周毕业设计的绝大部分题目都以通信企业为背景。

第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培养。除重庆市邮政局、电信局、515通信设备厂为我院学生实习基地外,我院还先后与四川省雅安电信局、南充电信局、达川电信局、宜宾电信局、乐山电信局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基地。采用上岗观察和试作的方式,按照系部制定的实习大纲以及实习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指导,再加上实习企业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这种实习能够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和达到实习目的。随着邮电管理体制改革和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所有专业的实习均按照经济管理学院制定的统一的实习大纲、介绍信和实习内容,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对于毕业实习中不能联系到实习企业的学生,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到相应的实习基地实习I其次,将毕业实习分为校内和校外实习两部分。

第四,鼓励学生在完成日常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假期、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市场苷销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态度。

第五,提倡教师在研究探讨经济、管理理论的同时,注重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实际案例的总结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在假期,由学院提供专门经费,资助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调研活动。

第六,突出现代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行多媒体教学,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扩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增强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第七,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特色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服务于专业特色的培养需要,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编写和教学科研研究。1996年我院教师蒋金华编写了《邮电企业市场营销》(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999年又与南京邮电学院教师孙铭书合作出版了《通信市场营销》(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后者被列为原邮电髙校市场营销课专用教材,并被各种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短训班采用。刘达明教授编著的《通信财务会计》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后,被列为原邮电高校的重点?784?

教材,1997年被评为邮电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其编著的基于micro^softexcel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被重印数次,现在印数已超过10000册。杜茂康讲师编写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基础》教材于2001年9月由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首期印数为5000册,其编写的《EXCEL与数据处理》于2002年6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首期印刷S000册(其编写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于2004年由淸华大学出版,首期印刷S000册。刘曜教授主持的《计算机在会计学专业培养中的应用》课题获重庆市2001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适应市场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特色的对策

上述专业特点及具体措施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专业特色,莫定了在学科中的相应地位及其在相应产业中的声誉和影响。但是就加强基础、凸显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措施上,还有许多需要完#的地方。

(一)应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夯实专业基础

加强基础中的基础是指专业主干课程或者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标志。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了基本的专业框架、基本的专业素养及研究分析问题的专业逻辑,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构成,国家教委也制定了各专业核心课程指南。如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和统计学,共8门;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共9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现行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已全部涵盖了这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进行如下改进:

第一,核心课程的数量及名称以国家教委的专业指南为准,每专业确定为8-9门,不宜过多,原则上每学期以一门为准,但学分较多的核心课程可以跨学期讲授。

第二,组建课程小组,进行核心课程教学,每门核心课程至少应有3位以上教师主讲。

第三,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不低于4学分(64学时),授课班级以小班为宜,除主讲教师外,必须配备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必须随堂听课。除课堂教学时间外,必须规定明确的辅导、答疑及课外讨论时间,比如每学分每周1学时。

第四,由主讲教师集体命题逐渐过渡到教考分离,阅卷时流水作业,除期末考试外,还必须有中期考试。

第五,在教学管理中应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明确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的区别。在工作量及酬金分配上也应明确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的区别。

(二)立足IT产业,以行业特点凸显专业特色

所谓特点或者特色,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名牌重点大学可以从学科的角度寻求自己的专业特色,主要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理论功底、研发能力及综合能力来体现。笔者以为,经济管理学院只能从行业的角度塑造自己的特色,主要通过所培养人才的行业背景、实践能力来体现。在现行培养方案中,应该作如下改进:

第一,在培养计划中突出行业(产业)特色课程的地位。通信经济学、通信生产组织、通信技术与业务、通信财务管理4门课程应该列入所有专业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中。这些课程内容成熟,有明确的运营企业支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IT行业(通信运营业)经营管理的背景。每门课程至少不低于4学分,其中通信技术与业务可以增加到6学分。

第二,在培养计划中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地位。网络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也应作为必修课列入相应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这三门课程既反映IT行业的运作实践,更反映IT领域的前沿理论及政策方针,主要是反映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具体学分建议如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网络经济学(3学分),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电子商务经济学(3学分),经济学专业则同时开设这3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同时明确3门课程之间的分工及主要内容以避免相互间的交叉重复,其中信息经济学可以微观信息经济学为主。

第三,在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与企业运营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企业调査、案例讨论和论文写作方面的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课程成绩考核之中。

第四,培养提高特色课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诸如上述通信经济学、邮电通信组织管理类的行业特色课程,要求上课教师有较多的通信行业运营背景知识和通信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除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这样的学校外,一般学校的'管理专业不开设这样的课程。为了形成我院在这方面的专业特色,我们可以从现有邮电髙校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收优秀人员通过管理专业的高级培训后充实这类课程的教师队伍,也可以招收具有通信技术本科专业背景的管理工程硕士毕业生来充实这类课程的教学队伍。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创造理论联系寒际的环境,培养学生从事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益力

首先,学生7周毕业实习的安排必须进行弹性调整。比如,学生的整个毕业实习必须完成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内容,但完成的地点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可以在学校内完成,也可以在实习单位完成。对校外实习必须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实习内容和时间必须要有实习单位的客观证明材料;第二,校外实习报告的字数不能低于5000汉字,同时从报告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确实进行了相应岗位规定时间的实习(由评阅教师自己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满足这两条为校外毕业实习合格的必要条件。校内实习部分:工商管理专业为一个创业计划书,市场运营专业为一个运销策划书,会计学专业为一个综合会计报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为一个系统开发。成绩主要是从最后报告来评价,但还缺乏一个客观具体评分标准,这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在灵活安排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

其次,除毕业实习外,一年级的社会实践,二年级的认识实习和三年级的企业调査,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此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完善和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凡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都应该考虑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实践教学内容有的可以是案例教学,有的可以是一个专题调査研究,有的可以是一篇论文,有的可以是计算机模拟实践(不一定是计算机课程,如管理决策、市场运销、会计学、电子商务等都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实践)。就目前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改进:一是要在教学计划中对相应要求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课程教师可以和计算专业教师联合开发模拟实践软件;三是学校在必需的管理类模拟运行软件方面要加大投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学手段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既是经济管理专业掌握提髙计算机运用水平的需要,也是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四)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全方位培养提升经济管理专北人才的综合素质,

何谓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如何衡量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提髙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尚缺乏权威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但许多学校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某学校提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综合素质评价的8341工程:即8次独立社会实践活动,30万字读书笔记,4次独立的经济管理项目策划,公开发表10篇论文。虽然该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该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指标种类和内容符合经济管理专业的要求,且思路新颖、指标客观、具备可操作性,也符合我院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我院应进一步结合专业的行业特色,将该指标体系具体化,同时参考其它评价体系的特点,形成具有经济管理学院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融入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之中,以全面引导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

(五)加强企业调查、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第二课堂教学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为主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是建立相应的制度让这种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比如,建立教师指导制度,让教师将其作为一项固定的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课堂指导;建立第二课堂成果的评奖制度,特别是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果奖励制度,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建立开展第二课堂研究的启动基金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教师有机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好像是使用paperrater论文查重

重庆邮电大学本科论文格式

好像是使用paperrater论文查重

重邮的软件工程专业应该还可以,学前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应该是老生参加,因为新生不熟悉环境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有7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这些专业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2002级开始试行专业大类培养的模式,按3个大类进行培养,即经济学、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目前,经济学类仅有经济学一个专业;工商管理类有4个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和旅游管理;信息管理类有两个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具体操作是,前两年不分专业,各大类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第三年,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专业,但原则上不能跨大类选择。

这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相近专业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基础,就业时对岗位选择的弹性增加。第二,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利用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减少专业选择带来的就业风险,使专业的选择或者人才的供给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衡要。第三,便于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程教学和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釆用大类培养后,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同一门课程往往会分成较多的教学班级进行,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小组就教学大纲的执行、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不同班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髙教学效果。

这种按照专业大类进行培养的模式,既是我国髙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髙等教育加强基础、拓展专业的发展规律。这同过去那种按照专业基础课程的不同一开始就将学生限制在狭窄范围(专业)内,以致形成隔行如隔山、分配时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适合终生学习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但是,如何做到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统一,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各学校在办学思想和培养过程方面正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文立足于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就如何加强基础、形成专业特色、特点的思路及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各专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目前我院各专业的共同要求是:培养熟悉信息产业、信息企业营运特点,面向所有企业的髙级管理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淡化传统专业的意识:同时,拓宽专业口径,强化综合化和通识化的教育,以多种模式培养既具有坚实、宽泛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明显专业特色并能够很快和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每一专业除通常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增加了邮电通信技术、业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各专业特色定位如下:工商管理,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面向工商企业需要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具有宽泛知识基础、面向工商企业需要的髙水平市场营销及营销管理人才;会计学,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面向工商企业霈要的会计及会计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熟悉IT产业特点,适应工商企业需要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

为体现专业特色,对各专业学生,主要突出其下列知识和能力的培养: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知识、熟悉信息企业基本业务和生产作业流程,3.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强;4.计算机能力强,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管理事务;5.能够熟练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主要指英语)资料,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6.对环境适应速度快,专业应用能力强。

具体培养揞施:

第一,培养计划中包括了通信技术、通信业务、邮政组织管理、电信生产组织管理、通信技术经济学、通信经济学、通信会计学等体现信息企业特点的课程。

第二,主要选择通信企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有:认识实习1周,企业调査1周,毕业实习7周,均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各通信企业进行实习。此外由重庆邮电大学统一安排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企业调査,以及11周毕业设计的绝大部分题目都以通信企业为背景。

第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培养。除重庆市邮政局、电信局、515通信设备厂为我院学生实习基地外,我院还先后与四川省雅安电信局、南充电信局、达川电信局、宜宾电信局、乐山电信局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基地。采用上岗观察和试作的方式,按照系部制定的实习大纲以及实习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指导,再加上实习企业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这种实习能够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和达到实习目的。随着邮电管理体制改革和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所有专业的实习均按照经济管理学院制定的统一的实习大纲、介绍信和实习内容,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对于毕业实习中不能联系到实习企业的学生,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到相应的实习基地实习I其次,将毕业实习分为校内和校外实习两部分。

第四,鼓励学生在完成日常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假期、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市场苷销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态度。

第五,提倡教师在研究探讨经济、管理理论的同时,注重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实际案例的总结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在假期,由学院提供专门经费,资助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调研活动。

第六,突出现代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行多媒体教学,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扩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增强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第七,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特色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服务于专业特色的培养需要,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编写和教学科研研究。1996年我院教师蒋金华编写了《邮电企业市场营销》(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999年又与南京邮电学院教师孙铭书合作出版了《通信市场营销》(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后者被列为原邮电髙校市场营销课专用教材,并被各种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短训班采用。刘达明教授编著的《通信财务会计》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后,被列为原邮电高校的重点?784?

教材,1997年被评为邮电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其编著的基于micro^softexcel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被重印数次,现在印数已超过10000册。杜茂康讲师编写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基础》教材于2001年9月由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首期印数为5000册,其编写的《EXCEL与数据处理》于2002年6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首期印刷S000册(其编写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于2004年由淸华大学出版,首期印刷S000册。刘曜教授主持的《计算机在会计学专业培养中的应用》课题获重庆市2001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适应市场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特色的对策

上述专业特点及具体措施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专业特色,莫定了在学科中的相应地位及其在相应产业中的声誉和影响。但是就加强基础、凸显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措施上,还有许多需要完#的地方。

(一)应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夯实专业基础

加强基础中的基础是指专业主干课程或者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标志。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了基本的专业框架、基本的专业素养及研究分析问题的专业逻辑,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构成,国家教委也制定了各专业核心课程指南。如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和统计学,共8门;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共9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现行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已全部涵盖了这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进行如下改进:

第一,核心课程的数量及名称以国家教委的专业指南为准,每专业确定为8-9门,不宜过多,原则上每学期以一门为准,但学分较多的核心课程可以跨学期讲授。

第二,组建课程小组,进行核心课程教学,每门核心课程至少应有3位以上教师主讲。

第三,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不低于4学分(64学时),授课班级以小班为宜,除主讲教师外,必须配备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必须随堂听课。除课堂教学时间外,必须规定明确的辅导、答疑及课外讨论时间,比如每学分每周1学时。

第四,由主讲教师集体命题逐渐过渡到教考分离,阅卷时流水作业,除期末考试外,还必须有中期考试。

第五,在教学管理中应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明确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的区别。在工作量及酬金分配上也应明确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的区别。

(二)立足IT产业,以行业特点凸显专业特色

所谓特点或者特色,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名牌重点大学可以从学科的角度寻求自己的专业特色,主要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理论功底、研发能力及综合能力来体现。笔者以为,经济管理学院只能从行业的角度塑造自己的特色,主要通过所培养人才的行业背景、实践能力来体现。在现行培养方案中,应该作如下改进:

第一,在培养计划中突出行业(产业)特色课程的地位。通信经济学、通信生产组织、通信技术与业务、通信财务管理4门课程应该列入所有专业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中。这些课程内容成熟,有明确的运营企业支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IT行业(通信运营业)经营管理的背景。每门课程至少不低于4学分,其中通信技术与业务可以增加到6学分。

第二,在培养计划中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地位。网络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也应作为必修课列入相应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这三门课程既反映IT行业的运作实践,更反映IT领域的前沿理论及政策方针,主要是反映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具体学分建议如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网络经济学(3学分),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电子商务经济学(3学分),经济学专业则同时开设这3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同时明确3门课程之间的分工及主要内容以避免相互间的交叉重复,其中信息经济学可以微观信息经济学为主。

第三,在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与企业运营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企业调査、案例讨论和论文写作方面的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课程成绩考核之中。

第四,培养提高特色课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诸如上述通信经济学、邮电通信组织管理类的行业特色课程,要求上课教师有较多的通信行业运营背景知识和通信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除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这样的学校外,一般学校的'管理专业不开设这样的课程。为了形成我院在这方面的专业特色,我们可以从现有邮电髙校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收优秀人员通过管理专业的高级培训后充实这类课程的教师队伍,也可以招收具有通信技术本科专业背景的管理工程硕士毕业生来充实这类课程的教学队伍。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创造理论联系寒际的环境,培养学生从事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益力

首先,学生7周毕业实习的安排必须进行弹性调整。比如,学生的整个毕业实习必须完成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内容,但完成的地点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可以在学校内完成,也可以在实习单位完成。对校外实习必须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实习内容和时间必须要有实习单位的客观证明材料;第二,校外实习报告的字数不能低于5000汉字,同时从报告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确实进行了相应岗位规定时间的实习(由评阅教师自己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满足这两条为校外毕业实习合格的必要条件。校内实习部分:工商管理专业为一个创业计划书,市场运营专业为一个运销策划书,会计学专业为一个综合会计报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为一个系统开发。成绩主要是从最后报告来评价,但还缺乏一个客观具体评分标准,这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在灵活安排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

其次,除毕业实习外,一年级的社会实践,二年级的认识实习和三年级的企业调査,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此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完善和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凡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都应该考虑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实践教学内容有的可以是案例教学,有的可以是一个专题调査研究,有的可以是一篇论文,有的可以是计算机模拟实践(不一定是计算机课程,如管理决策、市场运销、会计学、电子商务等都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实践)。就目前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改进:一是要在教学计划中对相应要求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课程教师可以和计算专业教师联合开发模拟实践软件;三是学校在必需的管理类模拟运行软件方面要加大投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学手段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既是经济管理专业掌握提髙计算机运用水平的需要,也是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四)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全方位培养提升经济管理专北人才的综合素质,

何谓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如何衡量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提髙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尚缺乏权威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但许多学校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某学校提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综合素质评价的8341工程:即8次独立社会实践活动,30万字读书笔记,4次独立的经济管理项目策划,公开发表10篇论文。虽然该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该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指标种类和内容符合经济管理专业的要求,且思路新颖、指标客观、具备可操作性,也符合我院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我院应进一步结合专业的行业特色,将该指标体系具体化,同时参考其它评价体系的特点,形成具有经济管理学院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融入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之中,以全面引导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

(五)加强企业调查、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第二课堂教学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为主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是建立相应的制度让这种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比如,建立教师指导制度,让教师将其作为一项固定的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课堂指导;建立第二课堂成果的评奖制度,特别是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果奖励制度,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建立开展第二课堂研究的启动基金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教师有机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重庆邮电大学,本科是用维普,硕博研究生查重是用知网的哦,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查重系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ei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1. 软件学报2. 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5. 自动化学报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 系统仿真学报9. 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控制与决策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3.控制理论与应用14.计算机应用研究15.机器人16. 中文信息学报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19. 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2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7.测控技术28. 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TM 电工技术: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电力系统自动化3. 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9. 中国电力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 电力自动化设备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22. 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学报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26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1.电子学报2. 半导体学报3. 通信学报4. 电波科学学报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6.光电子、激光7. 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1. 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 信号处理14.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 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 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刘宴兵,男,1971年4月生,四川遂宁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获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获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重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实验室主任、重庆市青年科技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云计算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重庆邮电大学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2012年国际会议IEEE ICNC-FSKD的大会主席、2013年国际会议IEEE WOCC执行主席以及2007年IEEE/NPC网络与并行计算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同时兼任核心期刊《重庆邮电大学学报》主编、《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专家理事、《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Physic A》等中英文期刊的审稿人。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工程、管控与安全。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2010年获得“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12年获得“重庆市青年科技奖”;出版著作2本,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6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SCI收录12篇,EI收录18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献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重庆市优质期刊、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0.714,是北大核心期刊。不是cssci。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sci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入选北大核心期刊2011年ISSN:1673-825X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是c

该期刊一直以来都是核心期刊来的。没有改变---品 优刊 文章发表网*

都有一定的难度,

看你发的是哪类的期刊。还有就是要看你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0.714,是北大核心期刊。不是cssci。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sci

  • 索引序列
  • 重庆邮电大学论文格式
  • 重庆邮电大学本科论文格式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ei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期刊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是c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