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光明日报投稿编辑

光明日报投稿编辑

发布时间:

光明日报投稿编辑

有呀,现在有很多发稿的平 台,跟我在合作的那家雪域公关觉得做的还是可以的,网络营销资源多,执行力也很强,最快的1个小时就能出稿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做出来的实 效也是蛮好的,反正我们的合 作是很满意的,你考虑考虑吧。

光明日报各部门联系方式向光明网投稿,除书面协议约定的外,均不支付稿费。部门电话(010)信 箱总编室 67078800 理论部 67078650评论部 67078600 科技部 67078628 教育部 67078558 文艺部 67078518 国内政治部 67078580 经济部 67078560 国际部 67078689 军事部 67078656 网络信息部 67078856 摄影美术部 67078588 记者部 67078608 新闻研究部 67078530 图书出版部 67078256总编室 67078822观察与探索 人民日报 国内要闻要闻 人民论坛 视点新闻国际 国际周刊 国际副刊 理论 时代热评 体育 ,民主与法制­-述评与论苑 立法与执法法律与生活热点与对话法制视窗(图片)党的建设周刊 议政与建言经济周刊-首页 财经纵横 企业经纬 汽车世界 新农村周刊科教周刊-教育时代 科技视野健康时空 人与自然 摄影 文艺 读者来信社会观察 今日谈 华南时评 人民论坛 言论广角

需要向这些其中一个投稿部门发送电子邮件即可。理论部理论·政治:理论·核心价值:理论·经济学:理论·实践:理论·世界史:理论·党史:理论·史学:理论·学术:国家社科基金:智慧:国学论苑光明讲坛光明调查教育部高等教育:文艺部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美术评论:文化观察:图书出版部书评: 国际部国际文化:

《光明日报》主要栏目及投稿邮箱:1、头版:读者服务热线电话:;670784272、评论.观点:光明论坛;责任编辑华挺,联系电话:;邮箱:。美术编辑:朱江,光明时报主持人:周龙、刘文嘉,电子邮箱:。3、要闻版:责编:张广芝、王清彬。电话:;电子邮箱:、综合新闻:责编:焦健,电话:;电子邮箱:、大视野:责编:史楠、张春雷;电话:;电子邮箱:、教科新闻:责编:雷柯、徐畅;电话:;电子邮箱:、文化新闻:责编:汪熠、雷晓雯;电话:;电子邮箱:、国际新闻:新闻综述、记者传真、国际观察、新闻分析。责编:赵和平;电话:;电子邮箱:、综合新闻:责编:张广芝、焦健、王清彬,电话:;电子邮箱:、 经济社会新闻:责编:吴潇怡,电话:;电子邮箱:、法治:责编:殷泓,电话:;电子邮箱:、新知:速读、心理学;责编:齐芳、詹媛,电话:;电子邮箱:、经济生活周刊.经济纵横: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观察、经济资讯、专家观点。电话:;电子邮箱:、经济生活周刊.文化产业:产业论坛、专家观点。电话:;电子邮箱:、经济生活周刊.民生广角:民生调查、民生观察、民生镜头、他山之石。责编:冯蕾、张典;电话:;电子邮箱:、党建:执政关注、组工笔谈、先锋论坛、干部教育培训。责编:李可;电话:;电子邮箱:gmrbdj@126.com.

光明日报编辑方针

但在具体评价中却有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只是这场讨论的“支持者”。原因是引发这场讨论的,由《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公开发表的“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文),是其他人倡议和组织撰写的,邓小平事先并不知道,当然也没有参与,而是在文章发表以后,特别是听到了文章引起不同意见、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不满并加以谴责,才使他特别关注并阅读了文章,不久就在1978年6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公开明确地支持《实》文的观点。 这种“支持者”的说法在社会上流传一段时间。光明日报社的一些同志发现以后,曾经在1999年光明日报五十年大庆时出版了一本《光明日报与真理标准讨论》专著,该书全文收录了从胡福明的第一篇来稿、胡福明和光明日报编辑的历次修改稿直到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同志的修改定稿的原文,还收录了光明日报编辑的回忆文章和对历次修改稿的说明。这本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于1999年6月出版,出版前的1999年4月1日曾送请国家新闻出版署转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以下是他们审读后的意见: 本书比较清楚、真实地介绍了真理标准讨论发动的经过及历史背景,为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较为详细和珍贵的历史资料。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均无问题,有出版价值。其中,尤其是第三部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和发表经过,讲得更为全面、准确、可信。 但书稿的几个部分在事实把握和叙述风格等方面还显得不够一致。主要是: 一、《走进新时代的序曲》,这部分对于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光明日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讲得还可以再充分一些。对于《解放军报》发表的关于真理标准的文章也应有比较清楚的交待。建议在定稿时作适当补充。 二、第二部分,即“实文”的组稿、修改和发表,虽然事实介绍的比较清楚,作者的看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有些地方语言表述过于尖刻,……等等,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建议将这类语言删去。重要的是把事实讲清楚,而不必对其他说法作过多的批驳,读者自会作出判断。 三、书里引用了不少历史材料,但很多材料没有注明出处,为提高本书的资料和学术价值,最好能补充一些关键的注释。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中央党史研究室1999年4月 我们本来以为,为了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介绍事件真相、澄清不实传言而出版的《光明日报与真理标准讨论》一书,通过无可争议的原始资料,已经把《实》文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用不着再浪费笔墨。但以后的情况并非如此,这种不实传言仍在社会上流传,以致有关方面表示,光明日报的同志应该出来说话,否则以讹传讹,不实的野史就会变成了正史!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实》文的发表是邓小平关于要准确地、完整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反对两个“凡是”思想的启示下进行的,由此文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更是由邓小平发动、组织和领导的。 事实胜于雄辩,流言止于智者。 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出版界长期困惑的作者与编者的定位问题,剖析这个问题,对弄清楚什么是《著作权法》上的作者,什么是编辑,正确处理作者与编者的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一) 胡耀邦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他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放老干部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胡耀邦亲自参与了《实》文的修改、发表,审定了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送去的《实》文清样,批准刊登,对推动《实》文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否定。但不能不说,《实》文并非如某些书刊所说是由他“亲自组织撰写”的。 不是事实的事怎么会形成一种到处流传的舆论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实》文的源头在哪里?也即文章的作者究竟是谁?是北京的孙长江还是南京的胡福明? 孙长江当年是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参与编辑《理论动态》。胡耀邦那时曾担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胡耀邦对《理论动态》情有独钟,除了亲自审读《理论动态》上的文章外,也常常与刊物的编辑们讨论当前的思想理论问题,策划重大选题。如果说《实》文是由孙长江撰写的,由胡耀邦“亲自组织”甚至由他策划、倡议是非常有可能的。 胡福明当年是南京大学政治系一名普通教师。胡耀邦与他没有任何工作上的关系,也没听说他们相识。如果说《实》文是胡福明所撰写,由胡耀邦“亲自组织”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胡福明“撰写”一篇重要论文,则有悖于常情! (二) 解开作者之谜的关键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同志的稿子(以下简称“中”稿),究竟是光明日报送去请他们修改的稿子(以下简称“光”稿)即胡福明投来的《实》文的第7、第8次改稿,还是如社会上流传的是他们自己撰写单独成篇的稿子,或者是由以他们写就的稿子为基础,吸收“光”稿的少许内容由孙长江“捏合”而成的稿子。 “中”稿除了开篇导言(第一段)以外,分成四个部分,连导言在内共有19个自然段。“光”稿除了导言(第一段)以外,也分成四个部分,连导言在内共分17段。 让我们逐段逐句进行对照。 首先,从《实》文的总体内容来看,“中”稿19个自然段,只有末一段是“光”稿中所没有的,其他18个自然段的内容,除了个别新引用的马克思主义导师的语录和极个别的几段话以外,都可以在“光”稿中找到。 其次,那个时候的学风、文风的特点是常常引用马克思主义导师的语录,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中”稿共引用了15条语录,除了2条是新增加以外,13条语录都是来自“光”稿。如果一篇论文,不仅内容的绝大部分均来自另一篇论文,而且连援引的语录绝大部分也一样,能认定这篇论文是独自成篇的吗?“中”稿作为论据,举了几个例子。自然科学史方面,举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证实的过程,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从假设到成为真理的经过;社会科学方面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的历史等。但这些内容无一不是在“光”稿中被列举过,特别是占整个文章四分之一篇幅的文章第三部分,举的例子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修改个别论点和列宁对它的评价,“中”稿和“光”稿并无不同。大千世界,悠悠万物,一南一北素无往来的两名作者,分别构思和撰写自己独立成篇的文章,选取的事例居然也如此雷同,这能是巧合吗? 第三,再从文章的具体章节段落来看,第一段导言,“中”稿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光”稿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只是把“这个”改为“这是”,把“问题”挪了个地方。 “中”稿的第2段也是照抄,只是把“光”稿第2段中引用的一段毛主席语录摘取出来,移到“中”稿的第3段中,而这段语录就成为“中”稿新添加的。 像这样整段照抄照搬,或略加增删修改的,还有“中”稿中的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9段、第12段、第18段等。 有意思的是第13段,文字不长,照录如下:“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按“中”稿的说法,这一段是新加的。但仔细一对照,这段话前面两句耳熟能详的语录,原来出自“光”稿中的第6段,而后面的三句话,有两句出自“光”稿的第12段,“中”稿加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句,第13段也就变成新添加的了。 这里请细心的读者耐着性子阅读对照“中”稿的第14段和“光”稿的第13段,从中可以学到一些如何做好编辑工作的知识,区分什么是作者,什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 以下两段文字依次是“中”稿和“光”稿: (“中”稿)马克思主义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45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的7篇序言,详细地记载了这个事实。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又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个别论点作了修改。例如,《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1页)《宣言》发表以后人们对于社会的史前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摩尔根的调查研究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的。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恩格斯根据这种新实践得出的新结论,作了这个说明,修改了《宣言》的旧提法。《宣言》还有一个说法,谈到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1872年,两位革命导师在他们共同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随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列宁选集》第3卷第208页)。 (“光”稿)马克思主义的导师提出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并自觉运用它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以至修改个别结论。现在来看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根据实践来检验《共产党宣言》的。1848年《宣言》发表后,他们在45年中一直根据实践来检验《宣言》,《宣言》的7篇序言正是生动的说明。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130年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这个结论仍然是正确的。同时,他们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并且修改了个别观点。这里举一个修改《宣言》的例子。《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1页)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状态,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完全没有人知道;后来,陆续发现土地公有制的世界各地原始社会的基础。特别是摩尔根在夏威夷岛土著居民中调查研究了几十年,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揭示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从而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的。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因此,恩格斯作了修改。此外,《宣言》还有一个重要修改。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在《宣言》中说,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在1848年2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实践基础上,马克思得出新结论说: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修改”(《列宁选集》第3卷第208页) 两相对照,“中”稿只是从语法修辞方面比“光”稿精炼,实质内容上并无区别。 (三) 对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在参与修改《实》文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重要贡献,光明日报同志在所编辑出版的《光明日报与真理标准讨论》一书中已作了高度评价,认为“保持了基本观点,质量上有了提高”,具体包括:对原稿作了不少删削;加了毛主席修改个别提法的例子,使文章论据增加了份量;加了小标题,使主题更加鲜明,最后一段写得更加有力;加强了针对性等。 但不能据此推断出“中”稿就是一部独立的作品。 与“光”稿对照,首先,“中”稿的主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更,依然是论证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确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其次,基本观点、主要论据也没有变化。“中”稿和“光”稿都是四个部分,只不过“光”稿标以(一)、(二)、(三)、(四),而“中”稿使之具体化:“检验真理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实践标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中”稿和“光”稿所引的经典著作的语录和所援引的实际例子基本相同,论据也基本一样。 解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之谜(下) 第三,任何有影响的论文,都应当有体现其个性和特色的核心内容。“光”稿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两点,一是反对两个凡是,一是强调唯一标准。“中”稿在这两个方面均没有突破。 (四) 《实》文在组稿、修改、发表过程中,作者、编者(光明日报)和参与修改者(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三方的定位也是很清楚的。光明日报作为新闻出版单位,与胡福明从一开始就是编者与作者的关系,光明日报向胡福明约稿,胡应约投来了《实》文;光明日报选中了《实》文,并提出修改要求,胡进行了修改,光明日报也作了修改,最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光明日报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及孙长江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一家新闻出版单位与“特约编辑”的关系,即光明日报总编辑听说孙长江也在构思同一主题的文章,决定把孙请来参加修改胡福明来稿的讨论会。光明日报后来把“光”稿送去,也明白告诉是请他们帮助修改。这一点,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心里完全明白,所以在《理论动态》正式刊出《实》文时,经过他们的再三斟酌,仍在文章后面专门注明“《光明日报》社供稿,本刊作了些修改”。 如此在1978年5月明白无误的事情,后来怎么又模糊起来,到了20多年以后的今天,甚至变为《实》文是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自己写的,而且成了“胡耀邦亲自组织撰写”的呢?光明日报1984年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由于它与《实》文有关,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 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也是1949年6月16日创刊的光明日报建社35周年。1982年年底组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定举办一次1979—1983年度优秀理论文章评奖活动,纪念国庆、社庆,扩大报社影响。在评奖过程中,光明日报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发现评选出来的年度优秀理论文章,反映不了报社的理论成就。能够代表成就的是《实》文,而它又不属评奖范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决定设立只有一个名额的“特别奖”,奖给《实》文及其作者,奖金为1000元。本来这奖金是只奖给胡福明的,后来考虑到《实》文经过了多次修改,光明日报的同志修改过,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也修改过。光明日报的编辑,修改作者文章属于本职工作,无须嘉奖,而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纯为尽义务,应酌情奖励,给多了不适合,太少了又拿不出手,就从给作者的奖金中分出300元,作为修改文章的“劳务费”。从光明日报的同志来说,纯属一番好意。可能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对此另有看法,他们拒收这笔“劳务费”。授奖单位颁发奖金,接受单位拒收,虽然有些反常,但总的来说也还可以理解。 但是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件纯属业务活动的寻常事,后来却被炒作得沸沸扬扬,有的同志一方面说“这是公然篡改历史和严重的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又说,这是一个“大人物”导演的,旨在“抹杀中央党校特别是胡耀邦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光明日报社蒙受了一次不白之冤。 (五) 为了把作者的谜团进一步解开,有必要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正确认识作品、作者和编辑的定性、定位,正确处理作者与编者(编辑)的关系。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是直接创作作品的人。创作作品是指作者将自己的创作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方法,借助于一定的符号形式写出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个性、特色的作品。 编辑则指编辑作品的人。所谓“编”,在古代指用以穿联竹简的皮鞭或绳子,今指编织、编列;“辑”古指协调驾车的众马,今指连缀、搜集。把“编”和“辑”联结一起,编辑即指搜集材料并将之连缀汇集,加以鉴别、选择、分类、整理、加工和校勘的过程。 弄清了作品、作者和编辑的概念,联系到《实》文发表的实际,我们认为:《实》文是一部文字作品,有它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独立主题,即论证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主题贯穿全文始终。尽管实践与理论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并不是新的课题,但这一命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提出,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部作品,光有主题是不够的,还要有围绕主题展开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观点和论据、论证)。在《实》文中,不论胡福明的初稿和历次改稿(三个部分),还是光明日报的两次改稿(四个部分),其基本内容均是:(一)阐明任何理论,区别是真理还是谬论,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实践来检验的;(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三)马克思主义导师们如何坚持实践标准,修改自己著作中的个别观点,批判“两个凡是”;(四)揭批林彪、“四人帮”是如何反对实践标准,歪曲毛泽东思想,提出要肃清其流毒和影响。 作为一部作品,除了主题、基本内容以外,还应有属于它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的地方。在《实》文中,除了它特有的论据以外,主要是两处:一是通过理论论证和马克思主义导师修正自己个别论点的实例,强调实践标准的正确性、重要性,反对“两个凡是”。二是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实践,没有第二个标准。在这一点上,“中”稿比之“光”稿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同志的修改说到底就是一名编辑所应该做的,不能因为对原作进行了修改,编辑就可以自封为作者。如果这样,编辑工作就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作者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保护。 有的同志可能会问,如果小修小改,当然编辑不能成为作者,但如果改动得多、大,是否就可以成为作者呢?也不能,除非主题、基本内容、核心问题、文字风格都改得面目全非。 从《实》文修改过程来看,光明日报同志的修改并不小,包括标题突出“唯一”、框架由三部分改为四部分,修改后篇幅增加了1/3;突出了邓小平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观点,批判了“两个凡是”;文章结尾部分提出“科学无禁区。凡是有‘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指出现在仍有“禁区”,有待于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把它冲破,等等。如果按照“中”稿对待“光”稿的同一标准,“光”稿应该认定为一篇全新的文章,光明日报的同志也就应该从编辑变成了作者。但光明日报的同志从来就没有想过把《实》文当成自己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因此就变为作者。他们认为这不仅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也有悖于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违背《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 列宁说得好:“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面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列宁选集》第31卷第85页)在《实》文问题上,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作为参与修改者,是有重要贡献的,但如果再向前迈一小步,把自己当作文章的作者,“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如果把这个问题硬扯到中央党校甚至胡耀邦那里去,可能就要犯更大的错误。

简单的说就是1966~1976年的文革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错案进行平反,然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为了反对这个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82年光明日报总编辑

1982-1992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1993年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1995年9月调入作家出版社任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1997年4月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1年11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3年12月22日,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中国出版界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老总,在一年内还清360万元外债,向报社上缴利润80万元。1995年9月他调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仅一个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从39万元跃升至276万元。一年后发行码洋即从1200万元达到3859万元。2001年则飙升1.7亿元,经济总量相当于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经有一个月份控制中国文学畅销书市场的2/3份额。他从一个记者、作家的角色转换成一位出版家后,不负众望,连年把作家出版社的业绩推向高峰。张胜友的改革思路很新潮,甚至将足球赛制引进单位的人事改革中来,他先将优秀编辑组成甲A队,被优化组合下来的则组成甲B队,鼓励甲B冲A。为了给编辑人员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他打破按文学门类划分编辑室的传统做法,把它们变成相应并列的编辑室,允许编辑放手开发各个文学门类的图书,这样既便于公平竞争,又可以使编辑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他的带领下,作家出版社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市场、具有“双效”的优秀图书,得了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图书奖项,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以及茅盾文学奖。2003年12月22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专业性文学出版集团。

1982年7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1984年2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第二版副主编;198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1989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93年2月任光明日报记者部副主任;1994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199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助理;1998年任光明日报编委;2000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光明日报编辑部主任

山东邹平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前马列主义研究院文艺组业务干部,《光明日报》编辑部编辑、总编室副主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中国文联驻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毛泽东文艺思想新论》(合作),评论集《文艺方法与观念新探》(合作)、《艺术·现代意识与它的参照系》、《繁荣与选择》等。论文《时代的脉搏与道德的思考》获1984年《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二等奖。

熊育群,男,1962年端午节出生于湖南汨罗。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任工程师;1989年调中国老区报工作,任编辑部主任;1992年调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任湖南省新闻图片社副社长、图片新闻报总编辑;1994年调羊城晚报工作,任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2008年3月调广东省作家协会任广东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处女诗作在《绿风》诗刊发表。在《诗刊》、《上海文学》、《萌芽》、《人民日报》、《星星》、《绿风》、《诗歌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诗歌300余首,诗作被《第三代诗人探索诗选》、《青春诗历》、《当代青年诗人自荐代表作选》、《2004中国诗歌年选》、《2005中国诗歌年选》、《2006中国诗歌年选》、《2007中国诗歌年选》、《同济百年诗选》等近20部选集收录。1991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三只眼睛》。1987年开始散文创作,1987年7月17日在《绿衣使者》报首次发表散文《灰滩河》。随后相继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新华文摘》、《读者》、《花城》、《钟山》、《解放军文艺》、《散文》、《青年文学》、《散文选刊》、《随笔》、《中华文学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刊物发表散文一百余篇。《中华文学选刊》2005年选发个人专集,并配评论。《青年文学》2007年第7期发表个人专辑。2006年第6期《南方文坛》发表陈剑晖教授关于熊育群散文创作的长篇评论文章《生命性灵中的湘楚浪漫》。《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新世纪文学研究[新世纪“新生代”文学写作评论大展(散文卷)]推出新世纪重要散文作家代表人物,专论《熊育群散文的审美世界》排于第一。教育部211重点工程《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散文代表作家,辟有评介熊育群散文创作成就专节。1998年去西藏,创作了两部长篇散文作品《西藏的感动》和《走不完的西藏》。1999年9月出版后,两次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现出版的散文著作有《西藏的感动》(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走不完的西藏》(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随花而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灵地西藏》(时事出版社,2000年8月)、《罗马的时光游戏》(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7月)、《探险西藏》(摄影散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6月)、《春天的十二条河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雪域神灵》(花城出版社,2007年8月)、《怒江 澜沧江,给我一双目光》(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即将出版的还有《路上的祖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熊育群的第一篇中篇小说《无巢》2007年《十月》第一期发表,《小说选刊》头条转载并配发创作谈。独创新闻小说体,引起文坛极大反响。《小说选刊》将《无巢》作为刊物2008年征订广告文字在全国宣传。中国作协《小说选刊》选编的《2007中国年度中篇小说》将《无巢》头条选入,并将文章段落印于封面;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的《21世纪年度小说2007中篇小说》选入。理论上,熊育群以对话形式,在羊城晚报开辟“文艺现场”版推出近二十个名家对话专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成《一直在奔跑——艺术大师对话》于2003年10月出版。2007年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以《把你点燃》书名再版,2008年1月重印。

崔跃松,安徽省演讲学会执行会长,安徽省委讲师团高端宣讲专家、知名报告专家。

崔跃松曾踏遍全国100多座城市,为全国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观众做了1000多场有关爱的主题报告。直接听众超30万人,通过光盘、网络、书籍等途径收听观看的间接观众更是不计其数;上至国务院机关,下到村民小组都有崔跃松的听众。

崔跃松的特点:

崔跃松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逐渐开辟了智库的另一个应用平台,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传播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和政府做好鼓与呼的工作,为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擂鼓助威。

在他的影响下,徐州一位读者因为读过他的书,写下20多页纸的长信,专程赶到合肥登门拜访他。许许多这种情景,这种经历,这种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已然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社科界的一股清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崔跃松

钱金涛,男,现任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教育部语文课标教材鄂教版副主编、全国当代语文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语会副秘书长、西南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曾在《语文通讯》《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并在北京、浙江、兰州、广州、云南、贵州、江苏、重庆等地做过100多场讲座,引起极大震动。钱金涛的讲座注重生动与形象兼具,注重案例印证和旁征博引相援,所讲内容尤其注重能给教学一线提供可操作性,深受好评。常开讲座有:1.通识教育类——《点燃从教的酒精灯》《课堂高速路》《征服学生的魅力》《让课堂沸腾起来》《亲在课堂》《班主任的葵花宝典》等;2.语文综合类——《我不能躺着看见神》《为语文而来》《语文教师,智慧的庄稼汉》《教学语文智慧,智慧教学语文》《课堂理想》。3.语文专项类——《带着匕首去见学生》《语文慧根的培养》《阅读与“立竿见影”》《以清醒的写作姿态拥抱立竿见影》《语文考试的硬度与长度》《作文,从天堂垂下的绳子》《语棱与作文》《语阵与作文》《文采的根与苗》《作文的大法与小法》等。

光明日报社投稿

光明日报各部门联系方式 向光明网投稿,除书面协议约定的外,均不支付稿费。部门 电话(010) 信 箱总编室 67078800 理论部 67078650 评论部 67078600 科技部 67078628 教育部 67078558 文艺部 67078518 国内政治部 67078580 经济部 67078560 国际部 67078689 军事部 67078656 网络信息部 67078856 摄影美术部 67078588 记者部 67078608 新闻研究部 67078530 图书出版部 67078256总编室 观察与探索 67078822 人民日报 国内要闻要闻 人民论坛 视点新闻国际 国际周刊 国际副刊 理论 时代热评 体育 ,民主与法制­-述评与论苑 立法与执法法律与生活热点与对话法制视窗(图片)党的建设周刊 议政与建言经济周刊-首页 财经纵横 企业经纬 汽车世界 新农村周刊科教周刊-教育时代 科技视野健康时空 人与自然 摄影 文艺 读者来信社会观察 今日谈 华南时评 人民论坛 言论广角

像我们公司也找过不少的公关公司或者个人的发稿平 台,来为我们提供网络软文发稿服务,从合作的几家来看,要属雪域传媒做的相对好些,不仅各行各业资源广,而且经验也多,能给我们很多软文网络营销思路,对我们企业的帮助挺大的。

光明日报有以下几种投稿方法: 1、进行稿件邮寄: 将所需投稿的稿件邮寄至北京市京永安路106号,《光明日报》编辑部收,邮编为100050。 2、发送电子邮件: 将所需要投稿的稿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光明日报的邮箱,光明日报分为理论部、国学部、教育部、文艺部、图书出版部等,根据自己的投稿内容投至相应部门即可。

像光明日报各部门联系方式发送邮件就可以投稿了。不过你要知道,向光明网投稿,除书面协议约定的外,均不支付稿费。

所以别指望着你的文章被粘贴出来之后会给你三瓜俩枣。在传稿前,你有没有思考,你的稿件有新闻性吗?写得够精炼吗?适合该报纸风格定位吗?等等,都关系到上稿率。

光明日报报刊性质,它是直属的一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半个世纪以来,《光明日报》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

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光明日报》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开拓进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服务于经济建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 索引序列
  • 光明日报投稿编辑
  • 光明日报编辑方针
  • 82年光明日报总编辑
  • 光明日报编辑部主任
  • 光明日报社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