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21世纪教育杂志

21世纪教育杂志

发布时间:

21世纪教育杂志

非法刊物黑名单序号 刊名 刊号 所所标出版机构及注册地址 境内办公地址及联络方式 4 中华教育杂志 ISSN1684-0445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香港新闻出版社、香港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香港元朗西裕街兴旺楼11楼A座 深圳0755-266060862691603626600900(传真) 5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7317CN(HK)NR4069-194/01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 无 6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ISSN1728-7502CN16-1690/NR 中国教育教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香港德辅道中275号龙记大厦904室 广州昌岗邮局01533信箱(510260)电话:020-87087571 7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3767CN(HK)NR4137-53/02 中国和平与发展促进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北京:010-68655237686884093 8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ISSN1726-3018CN18-4258/H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 广州大洲粤垦路邮局01002信箱(510507) 9 中国教育 ISSN1681-1615CN-NR37-02 中国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山东烟台市滨海北路191号东亚研究中心电话:0535-6308086709690传真: 10 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ISSN1682-2706CN35-3917HK/G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研究会主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河北秦皇岛 11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3531CN03-3569/G-HK 中华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九龙弥道555号九龙行703 重庆:023-6817003268170031 1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ISSN1727-5121CN(H)39-7869/G 世界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北京市1013信箱(102200)电话:010-8010178186971238传真: 13 教学纵横 ISSN1683-514XCN(HK)NR4159/87/02 当代科技文化期刊出版发行有限公司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 无 14 当代教育 ISSN1607-2065CN(HK)NR4064/190/01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出版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16号2楼 北京朝阳东区工体东路16号电话: 15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 ISSN1726-6416CN03-4383/HK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主办中华教育与教学编辑委员会、中国(香港)联合商务机构期刊中心编辑出版香港九龙旺角弥登道582-592号信和中心701 重庆沙坪区天陈路12号《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重庆师范大学内)电话:023-6536205765363057 16 当代素质教育 ISSN1726-765XCN03-3313/G-HK 中华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当代素质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香港九龙弥敦道 555号九龙行703 深圳红荔路群星广场C座1802号电话: 17 中国教育研究 ISSN1727-0405CN39-7848/G4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武汉市黄鹂路37号1信箱电话:027-8681988786730065 18 中国新教育 ISSN1727/7167NR4332/56/03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无 19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杂志 ISSN1729-5726CN13-9232/G4 中国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 重庆南岸区南坪邮局1-2信箱 20 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8606CN39-7618/G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现代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 河南漯河大学路3966号信箱电话: 21 中国教育探索 ISSN1009-5071CN11-4461/I 中国报刊出版社主办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西院电话:010-8853003888530424非法出版期刊黑名单《中国新世纪教育》ISSN1684-8063《中国教育论坛》ISSN1684-9566;CN43-7772/R《中华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6-6416;CN03-4383/G《中国教育》ISSN1681-1615《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中国教育改革》ISSN1727-715,,NR4331/51/03《现代教育研究》ISSN1681-3901《语言文化教育研究》ISSN1605-5047《中国现代教育论坛》CN39-7859HK/G《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682-783X;;CN35-1239/HK《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

据查,中国百姓法制网的副总编是孟庆国,曾任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党委政法办主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国法学会会员,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特刊部主任记者,21世纪教育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一看名字就是论文集,不可能是期刊,这样的书上发表的论文评职称基本不承认,不要花这样的冤枉钱吧。如果需要发表正规教育期刊,我可以帮你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公布的或被有关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认定的部分非法出版物21世纪教育(导刊)ISSN1726-9250 CN11-407521世纪教育论坛ISSN1726-9261 CN11-408HK21世纪教育视点(21世纪教育前沿)ISSN1726-9250, CN11-4075/D百科知识·新风教育ISSN1002-9567 CN11-1059/Z成功教育ISSN1609-9257 CN(HK)-4188当代教师 CN(HK)25/11/03当代教育ISSN1607-2065 ISSN1002-5832 ISSN1002-2821 CN11-2632/G4 CN(HK)NR4064/190/01当代教育创新 ISSN1836-3431 CN11-4628/G4 ISSN1684-243X CN11-5881/G4当代教育教研 ISSN1018-1149 CN64-2347/H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ISSN1683-4895 CN35-1515HK/G CN35-1515HK/GJ当代素质教育ISSN1726-765X CN03-3313/G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ISSN1812-2485当代学术月刊 ISSN1008-6819 CN11-1296/Z东南教育ISSN1692-2028 CN35-1301/G4高等教育科学 ISSN 1529-4513 CN 63-1208/H高教学术论坛ISSN1685-5968 CN42-1578/H高教研究ISSN1818-8389 CN50-1103/G64 CN51-1025/G64高教研究与探索ISSN1007-7278 CN32-1084/C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ISSN1008-7942 CN22-5032国际教育周刊ISSN 1817-2814 CN05-9548/H国际科学教育ISSN1813-5269航空教育CN11-2548/g4基础教育论坛 ISSN1811-2145 CN13-3209/G4基础教育前沿ISSN1672-0008 CN33-1304/G4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1811-217X CN98-0415/G4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ISSN1008-7942 CN22-5032计算机科学与实践ISSN1729-584X CN03-1103/NR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ISSN 1004-003X CN32-1075/G4教书育人ISSN1008-2549 CN-1439/Z4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教学理论与实践ISSN1008-7443 CN11-3874/G教学论坛ISSN1002-4069CN11-2630/C教学纵横 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教育管理研究ISSN1672-4038 CN11-5047/D教育管理与科研 ISSN1682-783x CN142-03/G4教育教学研究 ISSN1002-9605 CN11-1038/f教育界 CN79-1229/Z教育经济现管理ISSN1810-3782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ISSN1729-0759 CN(HK)-NR4352/46/03教育科学学报ISSN1726-3441 CN98-2641/G教育科研论坛(杂志) ISSN1728-8169 CN.NR 183/03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ISSN1684-288X CN(HK)NR4180/105/02教育论丛ISSN1813-209X CN39-7997/G教育论坛月刊ISSN1728-077X CN(HK)NR4432/143/03教育现代化 ISSN1729-1267 CN11-1097/D CN22-1096/D教育新导向 ISSN1005-0493 CN23-1340/gd教育新发现 ISSN1729-8474 CN(HK)NR184/02教育新发展CN(HK)NR 184/02教育新视界ISSN1862-3980 CN4568-48/03H教与学研究ISSN1006-4621 CN11-3972/G教育研究论坛杂志ISSN1728-8169 ISSN1813-792X CN(NR)183/03教育与教师 ISSN1812-5417 CN31-2096/G4教育月刊ISSN1815-7270 CN886-117教育纵横 ISSN1729-6854 CN(HK)NR4540/264/03今日教育 ISSN1728-3639 CN(HK)NR4263/186/02科技文汇 ISSN1818-7056 CN11-1658/F科教探索ISSN1009-7512 CN32-1629/G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ISSN1006-3315 CN32-1427/N科学研究月刊ISSN1812-6111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 ISSN2080-2043 CN37-2569/G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CN26-1035/I4 CN26-1035R人民教师 ISSN1810-3766 CN11-0803/G师语论坛ISSN1008-0233 CN23-1561/GH世纪教育 ISSN1726-9250 CN11-4075/G4素质教育研究 ISSN1813-4912 CN98-1123/G4外语教学探索 CN22-1324/H外语教育与翻译 ISSN1684-2871 CN(HK)4181-106-02文教研究 ISSN1682-3249文教资料ISSN1004-8359 CN32-1032/C西南教育ISSN1810-1198 CN50-3579 现代高等教育 ISSN1729-8458 NR11/03现代教学与管理 ISSN1683-9021 CN3559/111/02NR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ISSN1005-5843 CN22-1339现代教育论坛ISSN1629-8536 CN4856-38/03H现代教育通讯 CN11-2441/03现代教育研究 ISSN1681-3901现代教育研究与探索ISSN1683-8750 CN3555-43/03H现代科学导刊 ISSN1672-8807新教育论坛ISSN1816-6954新教育视界ISSN1862-3980 CN4568-48/03H学术交流与动态 ISSN1811-4741学术前沿ISSN1810-2476学术研究 ISSN1726-9539 CN(HK)4179/105/05学校品牌管理 ISSN1729-0716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CN(HK)4251/171/02亚洲新教育ISSN1810-0144 NR4322/41/03 语言文化教育研究 ISSN1605-5047职教通讯CN32-1496/G4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ISSN1812-0059 CN13-4421/H中国当代教育教研ISSN1008-2569 CN48-1168/G4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ISSN1729-6528 CN38-3150HK/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7317 ISSN1812-1942 CN98-0717/G4CN(HK)NR4069-194/01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ISSN1729-5726 CN13-9232/G4 中国基础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等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ISSN1562-3890 CN4565-65/03H中国教学与管理 ISSN1685-7831 CN11-4159/G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ISSN1681-1615 CN(NR)37-4117/02 CN37-4117/G4中国教育创新ISSN1815-4778 CN11-4111/G4中国教育创新研究ISSN 1729-0694 CN38-3178/G中国教育导刊ISSN1811-2137 CN39-3843/G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 ISSN 1683-0245 CN18-1658/H中国教育改革 ISSN1727-7159 NR4331/51/03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杂志ISSN1819-9682 CN68-3615/G中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ISSN1680-5313 CN49-3853/G CN73-3853/GCN.H39-7869/G CN38-3150HK/G CN03-120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ISSN1727-5121 CN(H)39-7869/G中国教育改革杂志ISSN1727-7159 NR4331/51/03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 CN11-4525/N中国教育教学研究ISSN1682-783X CN49-1239/G ISSN1726-3018 CN18-4258H ISSN1815-8102 CN51-4103/G CN35-1239HK/G CN13-4412/H CN-4258/H ISSN1562-3899 CN4565-65/03HK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728-0222 CN13-4412/H ISSN1726-3018 CN18-4258/H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8-0222 ISSN1683-3155 CN54-9887/HK CN18-4258/H CN13-4412/H中国教育教学纵横ISSN1680-9685 CN43-5968/G4中国教育经济与管理 ISSN1812-5190 CN98-0825/04中国教育科学 ISSN1683-8750 CN13-4412/H ISSN1727-0391 CN63-3127/G中国教育科学探究ISSN1728-2462 CN64-1302/G中国教育科学学(通)报ISSN1813-0305 CN04-1007/H中国教育科学研究ISSN1815-8102 CN51-4103/G4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ISSN1729-8490 CN43-1318/HK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ISSN1762-7664 CN78-3617/G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ISSN1726-7664 CN49-3617/G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论坛 ISSN1684-9566, CN42-0138/H CN43-7772/R中国教育前沿ISSN1815-8110 CN22-1068/G中国教育探索ISSN1009-5071 CN11-4461/I ISSN1726-8184 CN79-8369/G中国教育新理论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信息化CN11-0210中国教育研究ISSN1727-0405 ISSN1727-0499 CN39-7848/G4 CNHK0315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中国教育与发展ISSN1860-0123 CN54-1728/G ISSN1683-0245 CN18-1658中国教育与教学ISSN1812-5867 CN98-1813/G CN54-9887/HK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ISSN1728-2462 CN43-8816/R CN43-8861/R中国教育月刊 ISSN1687-1784 CN54-1190/G中国教育杂志ISSN1728-0222 CN51-4412/H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之窗ISSN1816-2378 CN37-4117/G中国科技教育导刊ISSN1004-3493 CN11-1348中国科教博览杂志 ISSN1811-8755 CN04-0604/H中国科教研究ISSN1812-7673 CN98-0816/4G ISSN1682-784X CN37-1239中国科学教育ISSN1811-2153 CN39-2835/G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ISSN1728-8207 CN38-3153/G中国人民教师ISSN1810-6811 CN63-4027/G4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3531 CN03-3569/G·HK中国素质教育研究ISSN1891-1906 CN43-2276/G4中国体育科学学报 ISSN1609-3496中国体育教育学报 ISSN1817-2032 CN05-1107/H中国校外教育 ISSN1004-8502 CN11-3173/G4中国现代创新教育ISSN1819-5318 CN11-4677/G3中国现代教学论坛 ISSN1729-4509 CN86-3257/HK中国现代教育ISSN1683-7177 ISSN1726-0124 CN42-0356/R CN55-03R(HK)K中国现代教育方圆ISSN1682-3380 CN19-4383/G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9-0953 CN03-0173/G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ISSN1727-4141 CN39-7859HK/G中国现代教育学报ISSN1728-581X CN03-1110/H CN56-082HK CN65-082HK中国现代教育研究ISSN1726-5525 CN65-082/HK CN56-082HK中国现代教育与教学研究ISSN1810-1089 CN(HK)98-0429NR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ISSN1682-2706 CN35-3917HK/G中国新教育ISSN1727/7167 NR4332/56/03 CN(HK)NR4332/56/03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8606 ISSN1684-8063 CN39-7618/G中国学校体育学报 ISSN1069-3488中国育人杂志 ISSN1811-105X CN43-1348/G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中华成功教育ISSN1728-5224 CN98-4188/G中华创新教育 ISSN1726-36X CN98-4362/G4 CN(HK)70-4362/R中华基础教育ISSN1728-0516 CN98-4311/G4中华教育教学实践 ISSN1726-6416 CN03-4383/HK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ISSN1728-7502 CN16-1690/NR中华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6-6416 CN03-4383/G中华教育科学 ISSN1810-2425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 CN78-3617/G中华教育学刊ISSN1726-1804 ISSN1728-2500 HK33849245-000-08/03/4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ISSN1726-6416 CN03-4383/HK中华教育杂志 ISSN1684-0445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CN98-4359/G4中外比较教育 ISSN1728-4120中外教坛ISSN1609-977X(盗用)中外教学研究 ISSN1562-2579中外教育科学 ISSN1726-8281 CN(HK)NR4322/41/03中外教育探索 ISSN1812-4860 NR4251/171/02中外教育学刊ISSN1813-2006 CN88-6458/HK中外教育与研究ISSN1728-2535 CN(NK)167/03中外教育纵横ISSN1812-4208 NR4540/264/03职教通讯 CN32-1496/G4

世纪桥杂志官网

辛辛苦苦写好了一篇文章,却不知道应该投稿给哪个期刊,即使投了,又很多也是石沉大海,下面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文章可以投稿的期刊: 《世纪桥》:杂志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世纪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以服务党史研究、总结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展现党员风采、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为宗旨,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 主要栏目: 党史研究、党的建设、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政教育、思政研究、研究综述、党建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等等。 文章示例: 《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发展思想探究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内涵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不”表征及破解路径 新工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与方法的探究 《世纪桥》信息含量大,出版快捷。主要栏目有党风党建、经济纵横、行政论坛、法学园地、企业管理、文史新义、文化艺术、教育探索、信息科学等。同时也发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论文。本刊以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投稿时作者要将便捷的联系方式注在稿件的显要位置,因为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的稿件后,要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渠道不畅通,就可能影响或延缓稿件的录用和刊出。作者还应利用网络和电话主动进行稿件查询,随时与编辑进行联系。( 论文发表投稿,可联系征诚期刊,可通过下方的个人简介联络我们。 )

暂未传到网上。发表的论文还未被传到知网上,一般来说杂志社发表出来到知网上能检索出来还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是1-3个月,因此没有上知网。《世纪桥》创刊于1987年8月12日,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世纪桥编辑部主办的理论性和纪实性相结合的省级社科类期刊。

21世纪化学趋势研究论文

绿色化学是20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相对于传统化学,它是未来化学化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综述性论文,供大家参考。

1改革措施

1.1加强课前预习

随着中国高校培养水平的逐步提高,目前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每周学生都要进行两到三次的实验课学习,学生对实验课已经不存在太多的新鲜感,再加上不同的实验课基本采取的都是同一模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实验应付差事。以往在做实验之前,通常是由教师组织安排,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仪器设备;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提出理论解释,学生按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的重复实验,获取数据,验证规律。使用实验规定的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然后按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可以培养严谨、认真、规范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要领。但也往往会使学生由于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挫伤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完全把他们放在了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缺少创新思想,缺少学习兴趣,导致记忆不牢,认识不深,做实验则只为拿学分,走形式,实验操作过而忘,更不会掌握扎实的基础。学生不经过预习,同样可以根据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验内容,能够按老师的讲解完成实验,但这样学生对预习报告就会流于形式,照抄教材,敷衍了事,对实验内容了解不深,从而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知识要点[3]。为改变此现状,采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的措施。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先交预习报告,否则不能进行实验。实验预习的具体内容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反应机理、熟悉各种化学试剂的物理常数、画好装置图、列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了杜绝学生应付差事,只是将教材一字不落的抄袭下来的现象,要求预习报告中的实验步骤部分必须细化成一个个步骤,每个步骤必须有简明扼要的标题,标题下写明该步骤的具体内容。预习报告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注释和网上查找的资料写出注意事项。在对实验讲解时,设置若干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预习效果,同时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学生不得不认真预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培养过硬的基本操作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许多的基本操作,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机化学实验就是由若干个基本操作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操作体系。若要使实验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4]。有机化学实验课一般设置了基本操作实验(如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萃取、重结晶、色谱等)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如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肉桂酸的制备、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乙醚的制备、苯乙酮的制备、己二酸的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制备等)。基本操作实验是后续合成实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生从事工作和科研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课程已经进行了大半部分,而学生的基本操作过程依然错误百出的现象。如在做蒸馏时,不知道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冷凝管如何选用等种种实验细节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客观上是基础实验操作要注意的细节很多,主观上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造成的。为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在基本操作实验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划出实验装置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会注意仪器意见的连接关系,仪器的选用、温度计的位置等各种细节,从而使实验装置深深的引入脑海。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

1.3提高平时成绩权重

为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实验,应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平时成绩的比重设置为60%,考试成绩占40%。这样如果学生平时不认真做实验,综合成绩不可能理想。将平时成绩细化为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考勤。其中实验操作成绩为主要考察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学生每次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都给与相应的量化成绩,督促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报告,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对于学生在操作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指正的同时,要及时给与扣分的处罚,鞭策学生去认真改正错误。这样在学期末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时候有据可依,成绩更加公正:而在以往的评定中,因为没有详细的评分细则和平时量化分数,教师只能根据主观判断给出一个笼统的分数,成绩评定往往不够理性。而期末考试不但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装置搭建顺序、仪器选用、装置拆卸、仪器保养、实验操作、熟练程度等);还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常识,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养护方法,基础操作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等。

1.4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二十一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要求我们建立起从接受型到培养综合型的教学体系。过去,验证性实验占的比例过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做实验几乎成了“照方抓药”,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均已由实验员准备好,并摆在试架上,加什么试剂,先后顺序,甚至加几滴都照书本步骤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只是机械地操作,定时观察预计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动手配制试剂,不能独立动手安装仪器,离开书本实验步骤,就无法下手[5]。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拓宽基础实验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注重加强综合实验。取消一些单独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开设了一些设计性实验。采用综合设计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实验方案的制定者和实验的完成者,使其成为绝对的主角。具体做法是,教师负责拟定多个实验题目,并分配给每个实验小组,要求各小组到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采用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与参考书的能力、综合分析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养。

2结语

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资料的获取、实验方案的拟定、数据的处理等。由于设计性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做验证实验,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使得学生注重实验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其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发展,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要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人才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全面确立国家人才竞争优势,实现加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并且强调高技能人才要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的28%。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培养目标是为现代社会输送高科技人才、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和研究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加强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针对在职人员开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使培养目标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形成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重,加大培养各个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力度。我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始于1991年,主要培养对象为相关专业的在职人员,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影响学生平时的正常工作。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自于生产第一线,一般毕业3年以上,长期的工作实践,积攒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对他们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值,但他们由于毕业时间较长,基础知识的陈旧率和遗忘率较高,专业理论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发展。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是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本领域所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对在职工程硕士进行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在于使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企业要求,促进企业发展,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所以各个高校一方面要强化他们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发现、分析、处理企业现实问题的目的。因此,对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途径,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工业生产实例进行高等分离工程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进绿色化学和绿色分离工程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即利用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提高反应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选择性,实现零排放。绿色分离工程指的是分离过程绿色化,主要包括两种途径进行实现:第一,优化传统分离过程,降低甚至消除分离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开发和使用新的技术,例如,膜分离技术。分离技术贯穿于整个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分离过程绿色化对于未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是社会现代化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分离技术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对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不能威胁子孙后代的未来。根据现有发展基础、条件,在不损害地球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有限的资源并产生足够的财富,以满足社会合理的经济需求。绿色分离工程等新型分离技术在高等分离工程课程中的引入,必将引领学科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在职研究生来自于化工企业,一般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相关岗位的管理者,有些甚至已经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项目负责人等,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致力于知识转化,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在职工程硕士来说,他们既要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更要培养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核心就是提高知识的有用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理论化,如果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学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通过工程中的实际案例解释相关的原理或者理论,侧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教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要紧凑,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层层递进、详细透彻,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上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诠释;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及模拟仿真系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最终实现该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根本性提高,使其达到培养专业型人才的综合要求,建成学而有用、学而会用的核心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高等分离工程课程教学的特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

1.优化教学方案、完善多媒体课件。教师要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当加入新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是目前高校授课的必备工具,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法,没有系统的模拟仿真系统和实践设施,因此为提高授课效果,应对该多媒体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入基本原理的动画和实际生产的视频,以保证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由学生提出本单位现场分离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各自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验证。

3.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采用AspenPlus、Pro/II等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化工分离过程进行设计和模拟,建立典型案例库,模拟化工分离的过程、分离过程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离工艺中相关设备的直观演示,开发相关的计算软件以解决分离工程中大量计算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工厂实际中分离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收集现场数据,进而设计程序,得出计算结果,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5.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技术人员需要广泛了解科技发展动态,了解学科的前沿性技术并掌握其发展趋势。在职研究生平时在单位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到学校上课,因此建立师生互助平台和网络信息库势在必行,不仅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还能加强学生与学生的联系。教师在学校将专业的最新信息录入信息库内,为研究生开辟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将遇到的技术困难提交到平台,教师与同学一起通过讨论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再用于实际生产进行验证。

三、注重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高双林等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包括学科建设、教学环节和管理体系三大部分,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3、0.53、0.14,说明教学环节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职研究生虽然参加工作一段时间,社会经验和工程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回到学校后,往往会存在些许的陌生和拘谨,尤其是在教室内安静的听老师讲课,往往很难。因此,对于这些学生的授课方式,要以互动交流为主,鼓励学生提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石油化工过程中针对硫含量过高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去查阅文献,以化学法和物理吸附法为基础,设计出脱硫的方案,大家以基本理论为依据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验证。

四、优化教师队伍

萨芬的第三方的手个的梵蒂冈速度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五、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有87个研究方向,扩散性较强,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表明该专业的建设具有学科集群现象,并且已经以建院的形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第二,学科集群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集群一样,使得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第三,学科集群与高校所在地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也就是说,学科集群首先必须与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特色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第四,从学科集群的路径来看,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已经完成,区域性学科集群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跨区域性学科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相信,在区域性学科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走向跨区域性学科集群。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生物质化学人才培训思考

一、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7.5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 方法 、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 报告 ,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三)实习、实践和毕业环节

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依托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 留学 经历。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设立了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拓展了实习实践 渠道 ;还依托化工过程模拟基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习、沙盘模拟等方式,丰富了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手段。同时,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修订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厂和仿真软件编写实习手册,强化对实习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加“内培外引”师资的力量,加快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从实习方式、实习内容、考核办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数十项。从这些科研和工程开发项目中选取的毕业环节课题,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从“产品工程”的理念出发,选取若干个恰当的产品,串联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建立起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以生物柴油为例,核心反应是酯交换反应,可以采用水力空化等技术强化反应过程;产物需要采用精馏方法分离,生产废水需要采用电渗析等方法加以分离;生产过程中还涉及流体流动和传热等问题;生物柴油这一产品可以将多个实验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实验原料的消耗。教学可以选取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单元设备设计进行,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车间作为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科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环节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作为创业大赛的竞赛内容。学生可以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将工艺革新、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室规模与工业化规模的对比,强化工程意识。

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工资

您好,21世纪经济报道谷枫来自中国,它是一家以财经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网站,由中国经济日报社主办,于2006年10月正式上线。谷枫网站涵盖了国内外财经新闻、财经分析、金融投资、股票行情、行业动态、企业资讯、政策法规、财经人物、财经视频等内容,是国内财经新闻类网站中的佼佼者。谷枫网站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财经新闻团队,他们深入社会,报道财经新闻,提供最新、最及时、最权威的财经资讯,是投资者和媒体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1、在银行工作的实习生,一个月工资是多少要看看具体银行安排的,不同银行不同的待遇;2、银行会根据实习协议发放实习补贴,部分银行待遇较为丰厚:为外地实习生提供住宿、报销往返火车票等福利。3、部分银行会根据实习期间表现,提供直接进入笔试、甚至直接录取的机会。

您好,21世纪经济报道谷枫来自中国,是一家专注于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媒体机构。谷枫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团队,他们以深度报道、客观分析、独家视角为特色,专注于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闻。谷枫的报道覆盖了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金融、制造业、能源、互联网、房地产、汽车、农业、服务业等,报道深入、客观、全面,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经济新闻资讯。

问题一:当一名记者应具有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当一名记者应具有精华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能捕捉到社会上一些端倪,进行专题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要有信息整理的较好的文笔,写出来的文字能打动人心,不显利枯燥;第三,还有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与别人进行顺利的沟通,在采访过程中,不至于引起别人的反感。 合格记者的三大条件: 1. 勤奋。勤奋是我考核我们自己记者的最直接或者说最简单的判断。但是,作为一个合格记者或者说优秀记者,出色记者,勤奋是最基础的条件之一。所谓“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就是最好的表达。如果想当一名合格的记者,甚至说想做的更好,勤奋就是必须要坚持的。比如在网络界,徐志斌同志就是一个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2.敬业。勤奋和敬业不是一回事。敬业对于记者而言,就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是对这个行业职业道德的认可,比如遵守事实等。即便没有很高的薪水,即便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即便是各种管制扼杀你的新闻理想,你都不应该对这个职业失去信心。其实,记者这个行业有很多可以让自己提高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和很多优秀的人沟通,比如你可以接触各种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技术,产品,应用等等,总之完全可以不断提升你的知识,你的素养并培养和发展你的价值观,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典型例子,光明日报蔺大姐就是表率。 3.多写多问。文字功底是记者的基本素质,没有很出色的文笔可以,但必须辞达而以已,要表达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然,文笔这东西,必须不断的去练,才能越写越好,其实项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天都写,自叹不如。但的确写的越多,文笔自然越好,其实写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法,可以让很多人帮你看。为了能写好,不被别人骂,你就得仔细写,琢磨写。不但能练文笔,而且能练就好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写的同时,要好问,不好问,你就写不出东西来,这一点,计算机世界的小毛同志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人。 优秀记者的四大条件: 4.沟通。善于沟通是一个优秀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现在很多记者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上网找资料上,很少去和新闻当事人或者各类人士去沟通。除了不勤奋和敬业外,欠缺沟通是最主要的环节。当然,沟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通过沟通,提高自己对所报道事件的含金量,才能写出优秀的报道来。其实经济观察报和二十一世纪的几个朋友就做的非常好。 5.交友。沟通的下一个境界就是交友。我一直给我们的记者强调一个事情,就是任何一个受访人,你必须在几分钟之内让他感觉你们是朋友般的关系,彼此聊天没有丝毫的障碍。只有彼此当作朋友般的沟通,才能真正的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来,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血有肉。当然,对任何一个受访者要真诚,这是交朋友的第一要素。要把每一个接受采访的人当作长期交往的朋友来对待,没事也要多联系,才能丰富你自己的资源。 6.学习。不学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记者的,当然这年月任何一个职业都讲究学习。但是对于记者而言,学习的范围和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比如通信领域的记者,所要学习的东西就非常多。尤其是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非常广泛,对于很多非通信专业的记者就非常的痛苦。因此,必须要学会怎样去学习,要多问,多听,多看。这就需要多交往一些行业专家,遇到事情除了自己解决外,有很多专家帮你答疑解惑就非常重要。 7.外语。外语其实只是一个工具,他的核心思想是必须把眼光从中国放到到世界,如果仅仅就中国看中国,就不符合今天的世界发展趋势。只有以世界的眼光去看待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写出来的报道才有可读性,才有深度。因此,掌握好的外语能力是一个优秀记者的必备要素。我在这方面就很不合格,异常惭愧。 出色记者的三大条件: 8. 判断力。所谓判断力最简单的理解其实就是......>> 问题二:当一名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我本人是学新闻专业的。 新闻专业其实就是个大熔炉。专门学新闻的人反而没什么特长值得媒体单位聘用你。 比如说。你要当法制的记者,人家会更倾向于学法律的。你要当涉外的记者,人家更倾向于学外语的。就是说。你当记者的那些基本素质其实是很容易学的。就是采写编评四大类。 如果你不以考新闻专业的学业方便的证件。其实那些专业的书可看可不看的。毕竟内容很空洞。不实际。还不如多实习的好、 问题三:当记者需要的条件,证件 是什么 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按报道内容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 按地区分为本地记者、驻外记者、特派记者等。新闻机构为了专题采访报道或专门地区、部门的采访报道,还聘请编制以外的特约记者。 中国新闻记者的职务序列,分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4级。 基本职责 1、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拥有敏锐的新闻触角,发现并采写新闻(天职) 2、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 3、群众工作:A、通讯员工作;B、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C、组稿约稿;D、群众采访。 基本素质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3、要有广博的知识 4、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5、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6、要有极强的突发应变能力 记者证 记者证,在我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媒体的记者证,另一种则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这两种证都要经过考试,合格并由相关的新闻机构颁布。 平面媒体的记者证,主要是针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要获得这个记者证,必须先在相应的单位、机构参加工作,实习期满就可以由所在单位、机构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并参加考前培训,然而参加考试,最终获得记者证。 相比平面媒体的记者证来说,广电行业的编辑记者证更为难以获得。编辑记者证首先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获得相应的资格考试合格证。然后在广电行业相关单位、机构实习或者工作满一年以上,由所在单位、机构向省级广电局申请,最后批准。 虽然两个证都是全国通用,具有一样的效力,由于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所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比国家新闻现版总署的记者证更具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广电编辑记者证资格考试在近年来受到热捧,相信不久就会同律师证一样更具有权威性。 这些证不是直接可以考的,而是有了工作单位以后,由新闻单位负责办理申请,培训,参加考试,最后批准以后才可以获的。 问题四:怎样成为记者?需要考什么证件? 我也不是新闻专业的,在做记者。在报社实习呢。先要从实习做起,才有被聘用的可能呢。我好多同学(都是跨专业的),都是这样,都快签了哈。 记者证是你被报社或电视台聘用以后单位会组织才考的。。。 你是在一级城市吗?如果是就有很多当地的报社、电视台啦? 如果要考证,每年10月有个新闻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报名你在网上搜。 你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呢: 1.把英语学好,六级要过了哈。很多报社招记者的条件都是外语优秀者优先。 2.在网上搜本地报社的招聘信息,投简历(附自己写的一些文字,础报工作经验,写的新闻报道之类的) 3.搜他们的地址,可以自己找上门去,自荐。 4.你有新闻专业的朋友吗?有的话,他们大三大四很多报社来找他们要实习生或者招聘,到时候你也去,尽量找到他们的HR,态度诚恳地说想实习。 一般报社招实习生,这种免费劳动力都是很Happy的,你要做到会说会写,勤快能跑。至于专业,真的不是问题。 PS:电视台也同理哈。 把分给我哦:)这么详细啦。 问题五:当记者需要什么条件 1、必须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掌握写作采访技巧,会写人物通讯等等各类体裁的文章;2、必须广交社会关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同时要有沟通能力;3、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事实说话;4、敬业精神;5、吃苦毅力;6、举止和言谈的文明。 从那方面做起: 要多了解记者这一行业,第二可以到报社经常写稿,可以先做通讯员,或者是特约通讯员,要多看报纸,多了解人家的写作方法,多深入去调查,要有一个新闻眼,这是行内的说法,有新闻意识。 如何培养? 培养就是要有新闻意识,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可以拉近大家的眼球,知道新闻的价值,你要是一下就能抓住新闻,你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者了,以上的的条件,你能做到了,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记者,不要忘记了,学习他们,弥补自己,记者,是天下人共称之的无冕之王,可见记者,非同一斑。 问题六:记者是做什么的 记者的工作模式是:选题-采访-写稿 记者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粗略分一下有三项:传播责任、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 1.传播责任 传播信息是记者要承担的一切责任中最基本的责任。这里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不能漏报新闻,不能不作为,该报的一定要报出去;二是不能报假新闻,不能搞职务犯罪;三是尽量报大新闻,把工作做到最好。 (1)关于不报新闻。不报新闻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偷懒、疏忽、失职,二是借权谋私“有偿不闻”。2002年查处的某中央新闻单位及地方两家小报共11名记者收受当事人的金元宝和现金合计7.46万元,因而不报一个矿的矿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关于虚假新闻。发虚假新闻在作者常常是为了上稿,在媒体是为了引起轰动,扩大发行、争取广告,借商业规律来做新闻。主要的投机手法有二:一是文学性,编故事。二是投政治之机,捕捉政治空气,围绕中心工作编造新闻。 (3)关于报大新闻。作为一名记者,不能不报,不能错报,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报什么。很简单,拣最大的事来报。 新闻的影响面是以受众的多少为半径。无信息则无新闻,没有事就没有记者,无大事则无大记者。凡大事都是上升到政治层面的事。社会上每天发生各种事,大部分只影响一时,一地,一部分人,但当这事不管它是什么内容,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卫生的、体育的、文艺的,如果足以影响到一省、一国、全球,关系到最多人的利益时,它就是政治。2003年“非典”流行,本是卫生,变成了政治;2008年的奥运,本是体育,也是政治。2005年 *** 民党代表团访大陆,第三次国共握手是政治;2006年 *** 铁路通车,是政治。为什么?这些事影响大,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社会反响最大,记者必抢、必抓的新闻,也是记者成名的最大资本、最佳捷径。要成为名记者,但又排除政治,躲避大事,这不可能。只有站在政治的肩膀上才能成为名记者。 2.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是指我们在采、编、报、播等阶段都要按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办事。政治责任可细分为3种责任。 (1)安全责任。新闻是社会的黏合剂、润滑剂,在国家安全、稳定方面负有特殊责任。报与不报、报大报小,这里面都有政治。一个记者在履行国家安全责任方面,做得好是正常的,做不好则必定闯大祸,更谈不上什么成功;在今天电子媒体发达,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制造舆论,控制信息、引导信息更成了一种斗争手段。 (2)导向责任。大众传媒,要考虑把大众导向何处,起码有两条标准,一是政治标准,国家、民族利益;二是道德标准,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这两条构成社会的价值体系,同时也决定着记者的价值取向和职责定位,不符合这两条就是误导。靠什么导向?两点:一是靠言论直接指导,旗帜鲜明。二是靠大量的事实、信息引导。特别是注意用头条引导。无论编者还是读者都是先看头条。头版是脸,头条是眼。写好头条,选好头条,考验传媒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政治导向能力。这里有一个“三点一线”的公式:你首先要知道中央在抓什么,这是大局;第二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这是基础;然后去找,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反映群众呼声的那件新闻事实,即中间这个点。做到三点一线了,就是好头条,就引导成功了。你就尽到了导向责任。 (3)监督责任。传媒和记者成功的一半是监督。这考验你的立场、判断力、智慧,最终提升你的影响度。记者要把它看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又是成功的机遇。一般来讲监督批评稿的影响比正面稿影响大,对记者带来的个人成名效应也大。监督在政治责任中是最难把握,最需要小心使用的。 但是,监督权不可滥用,更不可公权私用。例如:有记者借发批评稿到......>> 问题七:做记者需要做哪几方面的事 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能让别人愿意和你说话; 第三,要对文字有感觉。 另外,还有一句话,可选择用之:什么叫好记者,能迅速掌握情况的就是好记者。而且能互通有无,有协作精神。 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 许多人都想了解《 *** 》的传统,这个工作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若要说这份报纸在20世纪的故事,没人比亚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适,该报发行人也这么认为,所以请他写了本回忆录――― 《本地新闻部》(City Room),记录了他在《 *** 》从送稿员开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编的丰富见闻。1999年退休后,他仍在报社保有办公室,这是身为报社传奇人物得到的礼遇之一。 当地时间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纽约家里接听我的电话,讲述他在《 *** 》的故事。跟想象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条不紊,开场白有点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 *** 》60周年纪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开始工作的,现在已经2004年,5月也快结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记者是天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你在《 *** 》工作了一辈子,谁是你认识的最有意思的编辑,为什么? 亚瑟.格布(以下简称格布):最有意思的编辑当然是艾比.罗森塔尔(A.M. Rosenthal),起先是个了不起的记者,生来就有报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驻纽约城市学院的学生记者。那是所免费学校,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孩子设立。欧洲移民的家境贫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进这所学校并不容易,高中成绩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罗森塔尔就上了这所学校,还是校报主编,于是《 *** 》请他担任学生记者――当时我们报社在各大学院都有学生记者,负责报道自己学校的新闻。罗森塔尔做得特别好,结果毕业前几个星期就得到报社的正式职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远没能毕业!他比我大两岁,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华。不久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他开始报道联合国的新闻,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后来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兰,他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去了日本,接着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级编辑们急召回国任编辑,主管本地新闻部。我作为副手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天才。事实上,他可能是我在报社大楼认识的最有才华的记者和编辑,给我巨大的影响。我差不多是跟随他的步伐一步步晋升,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做记者时,他喜欢国际新闻,而我偏爱文化新闻,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记者,再变成文化编辑。然后他让我加入他的本地新闻部做副手。我们的合作非常密切,晋升路径也一样,他总比我早一步。 《21世纪》:你提到报道的本能,这个东西能从应聘者身上看出来吗? 格布:一定能从他文章看出来,包括报道和采访。不过我总觉得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只要有了这种本能,他们就会具备一个伟大记者的重要条件,这就是竭力获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彻底地撰写一篇报道,以及追求精确的欲望。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这在我认识的许多富有才华的记者看来是很重要的。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他们想解读事实,但也知道一定要尽量平衡和公正。伟大的报......>> 问题八:做记者需要哪些条件? 你的专业和职业不对口,不知道你有无写作经验。 证书不需要考,这是入行时。但是你入行之后,还是会有编辑记者方面的证书需要你去考取。但不是必须的。 电视台的体育及新闻记者要求很高,特别是学历的问题,而且主要是新闻及中文类的专业。你最好有一定的写作及发表经验,再考虑这个职业。如果是新人,没有关系,很难进入这样的单位。 进入电视台,你的福利不会有问题,都是正规的四险一金。 工资不一定,看电视台的情况。我有CCTV的记者朋友,薪水都是7K起,但是旅游卫视的记者大概5K以上。 平时工作主要是选题会,写提纲,采访,整理,剪辑,播出大概这样。 问题九:我想做记者,需要达到什么要求 楼主。上面的两人说了那么多我想对你也没点什么帮助的。那些理论的东西我想你比他们懂得叮。我告诉你点实在的吧。想当记者必须满足2点。一是脸皮厚。二是能吃苦。祝你好运。 问题十:记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工作描述: 记者是在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和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有“无冕之王”的桂冠,掌握着话语权,是信息的桥梁。主要工作一般都是――扛着像机,拿着话筒,采访各级领导,走访各级企业,贴近寻常百姓―― ? 寻找新闻线索; ? 进行现场采访,如各种会议、重大事故、灾难、专题记者招待会等; ? 撰写新闻稿件; ? 发送新闻稿件; ? 如果是电台、电视台的记者还负责后期制作。 记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吸引住受众的眼球或耳朵。 核心竞争力: 知识要求:记者一般要求有新闻专业本科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而全面的社会知识,应该说,记者的知识储备是没有穷尽的。 技能要求:善于挖掘信息,有良好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和广泛的人际网络,能够打通各种渠道,有极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有好奇心和应变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经验要求:具有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有一定的发稿量和上成的稿件质量,如果有在知名媒体工作的经历,更具竞争力。 职业素养:新闻嗅觉灵敏,腿勤、手勤、脑子灵,有吃苦精神。待人随和,能够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还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职业现状: 随着各种信息的增加,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记者越来越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上这个职业有着其他职业没有的特殊性,如:它可以让人到处走动,和不同的人交流,增长见识等等,因而吸引着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目前中国有近15万的记者大军。 风险与回报: 激烈的行业竞争,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的付出,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没有空闲陪伴家人,没有许多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半夜三更爬起来赶突发新闻……这都是记者光环背后的真实写照。 通常记者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当然媒体影响力的大小也同样关系到记者的收入高低,在北京,主流媒体记者的月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普通媒体的记者的月收入通常在2000―3000元左右。 职业趋势: 发展路径: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先从实习记者干起,然后是记者、高级记者。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职业,最终修成正果的只能是一小部分。 转型机会:“写而优则仕”,从记者到编辑似乎是新闻传媒行业很自然的转型,电台的记者还可转向制片人。

21世纪商业评论编辑待遇

我看过哈佛商业评论,还不错。其他不清楚zhangnanjxz

6k?做梦呢吧。。。除非整天参会拿人家的红包。。。估计也就4k

喜欢的就喜欢,天天接触新鲜事新鲜人。不喜欢的受不了,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每天出去跑,看阴暗面太多~~

不行,天天没趣

  • 索引序列
  • 21世纪教育杂志
  • 世纪桥杂志官网
  • 21世纪化学趋势研究论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工资
  • 21世纪商业评论编辑待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