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阜阳师范学院(Fuyang Teachers College)学校创办于1956年,坐落在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是一所公办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有清河、西湖两个校区,占地9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普通本科在校生1.85万人。学校设置14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 ,拥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 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被誉为 “ 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 。阜阳师范学院是在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身是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阜阳高师速成班。1957年,阜阳高师速成班开办,学制一年。1957年秋,高师速成班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科、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9月,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改建为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增办政治速成班,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两个预科班,后于1962年全部转入阜阳师范学校学习。1962年春,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阜阳中 学教师进修学校。1963年夏,进修生提前毕业,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小学任教,小部分并入六安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和省教育学院学习。1964年秋停招进修生,改办中学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轮训班,每期两个月;农中教师轮训班,每期三个月。1974年,在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创办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197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扩建为阜阳师范学院。 1979年9月20日正式成立阜阳师范学院,并确定9月20日为校庆日。科研机构截至2014年3月,学校建有安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解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61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131项,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87项;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791篇,SCI、EI、ISTP收录186篇;出版著作141部。学术资源馆藏图书根据2014年9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馆藏各类文献总量170万余册(件),文献资源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除一般图书外,我馆还收藏有工具书16000余册,古籍17702册,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全宋文》等精品藏书。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000多种。学术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奖"和"安徽省高校文科优秀学报一等奖";《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国际数据库,并成为《中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源。师资力量根据2014年3月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1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35人,高级职称教师308人,博士学位教师119、硕士学位教师680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和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学名师等共计85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6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等兼职教授113人。学院设置根据2014年3月官网显示,学校设置14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 ,1个独立学院,拥有56个本科专业。

1.《社会动员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青海牧区政治现代化的开启——以泽库县证券建设为例》,杨红伟、马欢,《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2.沙沟总管设置于清代循化厅所辖藏区族群政策,《史学月刊》2012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摘)3.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及其宗教化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4.工合运动与抗战时期中国西北慈善事业,《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5.拉卜楞寺与清政府关系综论,《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6.1940年代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述论,《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6期7.法尊与民国时期藏密在汉地的传播,《法音》2011年第9期8.建国初期青海牧区的县政建设,《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抗战时期文化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杨红伟、储竞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学术研究》2010年第6期11.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2.抗战时期甘肃农家经济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3.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部落冲突及其演变,《中国藏学》2009年第4期14.从经世思潮到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载《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5.工业化理论的新谱系:评《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载章开沅主编《近代史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6.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权力运作机制,《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0期)17.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再论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8.近代甘肃“留学教育”研究,载张克非、王劲主编《西北近代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19.20世纪上半叶甘肃金融现代化进程平议——基于制度变迁的考察(上),《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20.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朝形成的表现,《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21.试析1883年拉卜楞火烧王府案背后的权力之争,载刘光华主编《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2.救亡图存: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价值核心——兼与杨才林同志商榷,《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抗战时期西北工业化思想述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24.近代留学生创办的报刊略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25.略论国家行为与西北环境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史评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与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合作)26.汉唐明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北的边防设置述要——兼论西北开发的重要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7.论西北在中国边防与国家安全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8.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9.试论秦汉时期中国西部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30.试论西部经济在隋唐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31.顾颉刚与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2.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33.《当代中国与世界》之“绪论”、“第12章”,3万余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4.近代甘肃的“留学生”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5.两晋之际流民对河西发展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36.“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主编:胡习之ISSN:1004-4310CN:34-1044/C地址:安徽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邮政编码:23604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阜阳师范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出版,创刊于1982年,是阜阳师范学院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学术窗口,现任主编为胡习之教授,副主编为程梅花教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阜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人文社科导向,坚持“双百”方针,倡导学术创新,追踪学术热点难点及理论前沿,实行开放式办刊,突出学术性、理论性及地域特色。 三子(老子、庄子、管子)研究皖北文化研究修辞学论坛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此外,本刊除设有基本栏目外,还辟有“皖北文化研究”、“三子(老、庄、管)研究”、“三曹与建安文学研究”、 “修辞学论坛”等特色栏目,邀请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学者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推出了一批学术精品,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00年以来所刊发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摘转、复印率一直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学报领先地位。2000年荣获安徽高校文科优秀学报一等奖;200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2003年荣获安徽省高校文科优秀学报一等奖;2004年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全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年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10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此外,本刊也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述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化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本刊栏目选稿,以质量取胜,注重编校质量,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报锐意创新,强化精品意识,以质量立刊,以特色兴刊,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本刊主要刊登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学术论文。本刊始终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热忱欢迎海内外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人惠赐佳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是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的学报,1977年创办,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一、阜阳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阜阳师范学院有2个校区,分别为清河校区和西湖校区,清河校区地址为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西湖校区地址为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西路100号。 二、阜阳师范学院简介 阜阳师范大学 坐落在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皖西北重镇——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获批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9年增列为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启动研究生培养。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6月,更名为 阜阳师范大学 。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应用型优势初步彰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省属地方高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230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15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6个教学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拥有6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5个,涵盖21个二级学科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建有环境激素与生殖发育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转化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高校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结构与器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及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科研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198.28万元,纸质图书195.07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0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并拥有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92%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31.6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2人,其中正教授126人;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共计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2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教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10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0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16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100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35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464项;出版著作196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院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53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2700余项,进入《2014至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排行榜第198位,位居全国师范类院校第21、安徽省师范院校第1;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5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78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收录。阜阳教育期刊属于教育类期刊。一般只要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国家级期刊,知网都是有检索收录的。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同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和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一道,以专题发言和评议结合的方式,就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刊发了教师教学的前沿实践经验很成功案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天水师范学院 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过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法、工、教育、历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和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2007年5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学校占地607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4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4882余种;教学仪器设备值6273.29万元,固定资产3.5亿元。 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442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3313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109人;有教职工6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6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9人,有30名教师分别担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设有8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二级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3个重点扶持学科,1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共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29个已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52项;先后有1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8项;出版专著、教材129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128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194篇。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中“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学校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 学校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省总工会的各种表彰。1988年,学校就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1997年,学校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2002年,学校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确定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示范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和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党委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以来,学校党委被天水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团省委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规范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不断增强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信息交流基地、智力储备基地和精神建设示范基地。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40多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及远程教育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有本科专业39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非师范类专业21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1个(心理学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6门,物理学、化学和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目前,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省人文社科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5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咸阳市“三五”人才8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34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六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9个。校园文化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

2011年《试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乡吏》,《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岳麓书社,2011年3月。《试论走马楼吴简中的邮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试论吴简中的客》,《吴简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11年6月。2010年《走马楼吴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4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纳布记录析论》,《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所见入皮簿格式复原与相关问题探讨》,《简帛研究》(二〇〇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吴简户籍文书的编制方式与格式复原新解》,《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汉代民间信仰地域性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09年:《民间信仰与两汉社会经济关系探论》,《秦汉史论丛》(第10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吴简所见公乘、士伍述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2009-08-01。《走马楼三国吴简波枯兼簿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02期。 《东汉诸侯王管理问题述略》,《秦汉史论丛》(第1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汉代民间信仰层级性特征述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2008年:《北魏镇将问题探讨》,《“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6期。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见师佐籍格式复原及相关问题探讨》,《人文杂志》,2008年06期。 《读<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5期。 《两晋东宫述论》,《东南文化》,2008年02期。2007年:《东汉皇权与谶纬关系述略》,《秦汉研究(第二辑)》 ,三秦出版社,2007年。《试论汉代中尉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令册排列次序新解》,《北方文物》, 2007年02期。2006年:《张家山汉简所见基层官吏述略(五则)》,《湖南省博物馆》(第三辑),岳麓书社,2006年。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举隅》,《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秦代列卿问题发微》,《秦文化论丛》第13辑,2006年。《<汉代学制研究>——在历史中发掘新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文阅读)》,2006-06-15。《汉代“九卿”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民间信仰与汉代地方行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居延汉简中的习字简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2005年:《两汉太仆考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05年12期。《王莽营建东都问题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2004年:《读<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见汉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学术月刊》,2004年10期。《战国秦汉时期舍人试探》,《南都学坛》,2004年05期。《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北朝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07-01。《秦代养客之风新论》,《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4-06-01。 《汉代廷尉考述》,《史学集刊》,2004年01期。2003年:《西汉宗室管理问题述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2-01。2002年:《汉代宗正考述》,《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1期。《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述略》,《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001年:《周代食政的特点与形成因素探论》,《史学集刊》,2001年 02期。 著作教材: 《居延汉简语词汇释》,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高海平,男,1981年出生,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艺术学硕士学位。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结业(国家级项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西安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著有《榆林印迹》《延安印象》《陕西古塔》(三部书均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发展改革项目库项目,国家级)《陕北村落彩绘考察》(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等,另有《高海平画集》等多部作品集出版发行。在C刊、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入选国展省展十余次,举办个人画展五次,独立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得“陕西美术奖”优秀奖、“陕西省文艺评论奖”评论奖和教育部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现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高海平(教师、著名专业画家、书法家、美术史论学者、研究生、硕士学位)男,汉族,1981年7月出生,陕西横山县人。2005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文学部干事、副部长、部长,获院级奖学金一次,院级奖励三次;2011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并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延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太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春秋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主授“毕业论文写作与创作指导”、“毕业创作草图”、“美术史论”、“生活速写”、“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等课程。绘画、论文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和省级重点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转载;绘画作品发表:1000余幅,其中多幅为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参加各类展览20次,国家级2次,省部级18次,个人画展2次),分别散见《文博》《美术报》《西北美术》《艺术》《文艺评论》《中华文化画报》《唐都学刊》《美术博物馆》《收藏》《苏州工艺美院学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美术观察》《文化艺术报》《国画家报》《学院美术》《设计艺术》《艺术百家》等专业刊物。部分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展览,入编大型画册。同时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承担省级(陕西省文化厅、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科研课题3项(2009-2010年,2011-2014年),院级科研课题2项(2007-2008年,2010-2011年)。并任等多家报刊和网络特约撰稿人。出席第一、二、三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首届中国道教美术史研讨会、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四届学术年会等重要美术、人文理论会议,并任专家组成员。获得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陕西美术奖创作奖优秀奖”,首届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举办个人画展两次。现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建有安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解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 馆藏图书根据2014年9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馆藏各类文献总量170万余册(件),文献资源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除一般图书外,我馆还收藏有工具书16000余册,古籍17702册,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全宋文》等精品藏书。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000多种。学术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奖和安徽省高校文科优秀学报一等奖;《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国际数据库,并成为《中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源。

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学校创办于 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并获批为安徽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应用型优势初步彰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省属地方高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 21267人、研究生746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36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建有环境激素与生殖发育、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等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草药、生物质转化与污染防控等2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信息功能材料结构与器件等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分中心等4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01.7万元,纸质图书207.67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058人,94%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2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39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5人;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56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104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46项,横向合作项目28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发表学术论文2405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899篇,获国家授权专利609项;出版著作199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学校不断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 794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3930项,位列《2016至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第185位,在安徽省入围的师范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79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599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 “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 “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育人、求真务实”的学校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抢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阜阳师范大学在江苏省招生计划日语专业招生3人、信息工程专业招生3人,在河北省招生计划中翻译专业招生4人、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4人,在安徽省招生计划中新闻学专业招生76人、科学教育专业招生60人。 阜阳师范大学简介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获批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9年增列为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获批为安徽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6月,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 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应用型优势初步彰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省属地方高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 索引序列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