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的身心愉悦,能缓解生活的繁重压力,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1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1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1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14.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15.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1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7.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18.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19.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20.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21.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22.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3.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论文题目(二) 1.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2.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3.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4.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6.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7.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9.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1.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2.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3.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4.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15.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16.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17. 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庆阳市西峰区幼儿园为例 18.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音乐论文题目(三) 1、奥尔夫教学法在英语儿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3、浅谈多媒体课件中背景音乐的作用及使用 4、陕西高校音乐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论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6、歌诗传统成就风雅中国 7、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9、如何找准多媒体与中职音乐教学的整合点 10、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1、网络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1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探究 16、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17、乐器类网站的功能与意义--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谈起 18、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9、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20、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2. 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关于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5. 初级音乐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给你找了些资料。。。。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人生理上的反应。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大学生们多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心灵更纯净,生活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更富潜力和创造力。主要音乐分三种,一种为轻音乐,一种为娱乐性音乐,一种叫做噪音。根据专家调查,轻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学习,在人学习的时期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根据儿童智力研究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下一种,娱乐性音乐,能可以改变气氛,放松心情,作为兴趣的追求。它可以分为,情感的发泄,有鼓励意义方面的,流行音乐:比如重金属音乐。第三种,噪音。凡属音乐,在不适当的环境下,都属于噪音,而且有时音乐的音频可以影响大脑的脑波。可以导致精神错乱。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心理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不安、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儿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精神的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地发育成长。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给你找了些资料。。。。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人生理上的反应。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大学生们多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心灵更纯净,生活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更富潜力和创造力。主要音乐分三种,一种为轻音乐,一种为娱乐性音乐,一种叫做噪音。根据专家调查,轻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学习,在人学习的时期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根据儿童智力研究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下一种,娱乐性音乐,能可以改变气氛,放松心情,作为兴趣的追求。它可以分为,情感的发泄,有鼓励意义方面的,流行音乐:比如重金属音乐。第三种,噪音。凡属音乐,在不适当的环境下,都属于噪音,而且有时音乐的音频可以影响大脑的脑波。可以导致精神错乱。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心理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不安、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儿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精神的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地发育成长。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国内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过于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以及课程单一和缺少变化,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生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09)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时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让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活动,结果发现这些活动可以明显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的研究也发现,听30分钟音乐可以明显的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通过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离婚家庭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并且这种效果会持续到干预结束的三个月后。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Harter和Buddin (1987)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和这些节律相吻合时候,就会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状况之中,因此放松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乐应该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律变化较小;音乐中可以包含弦乐,长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Robb,Nichols, Rutan, Bishop, & Parker, 1995)。音乐还可以促使个体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来促进心理健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二,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薇,2004)。音乐起源于很久远的人类社会,其最初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发泄情绪;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音乐是怎样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宫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紧张的状态,滋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我需要的满足则能够消除紧张状态是个体产生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获得音乐欣赏和表扬的技能,同样还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和掌握社会技能的那部分。音乐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则可以使“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心理学家佐斌(199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和社会的”。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倾向于同社会中的他人取得和谐,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张学友的《祝福》等,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的联欢会,或朋友饯行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既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绪抒发。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太过于强调教化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活动。《乐记》记载,“乐也者,圣人子所以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常常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表现革命的理想,无视个人对音乐的需要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要弱化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强调其对情感满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改变。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王震宇(2009)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引入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的紧张和抑郁情绪。
第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现在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而且要突破以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以往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群众性教歌活动、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性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校内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式,参与的学生有很强烈的受限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往学校的歌咏比赛等都与革命和爱国主题紧密相连,如校内红五月歌咏比赛,12.9歌咏比赛;开展此类活动虽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在今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只需要进行较少的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题上限制过严。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挥洒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变化性比较小,没有考虑到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社会重大事件时,为了缓解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的情绪。例如在5.12大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就举办了赈灾义演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筹措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人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在国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职责。当发生恶性社会事件,如校园枪击案等,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来应对这种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DeLucia-Waack ,J.L., & Gellman, R.A. (2007). The ef?cacy of using music in children of divorce groups: Impact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irrational beliefs about divorce.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1(4), 272 282
[2]Gladding, S. T. (2005). Counseling as an art: 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3r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3]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9): 401-402.
[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和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时敏,于惠敏蚌.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4): 2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
音乐治疗作为国内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心理以及生理辅助治疗 方法 ,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医疗及保健行业的重视和青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疗法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音乐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做为辅助治疗手段对ICU内的危重症患者疾病治疗,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1-2008.1入住ICU的45例清醒患者,依患者的个人喜好选择音乐,以2次/日,30分钟/次,进行音乐治疗。结果:显效38例,无效5例,因病情突变中断治疗2例。结论:音乐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表明音乐治疗法可调节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融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疼痛、紧张等情绪,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稳定心率、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疗法;ICU;临床应用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在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1]。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应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疼痛,我国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五音疗疾。7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已成为医学家们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音乐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它通过声音的传递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2]。现将音乐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1-2008.1入住ICU中的清醒患者45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23例,女性22例,其中先心病术后10例,妊高症8例,食道癌术后12例,冠心病8例,脑出血术后5例,慢性肾功能异常2例;学历:大学10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23例;2例回族,2例蒙古族,余为汉族;信仰____者5例.
2应用方法
2.1应用前准备:播放音乐前需争取患者的同意并向患者说明音乐播放带来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2.2应用中指导:音乐播放开始,嘱病人缓闭双眼,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握紧双拳(约5S)呼气时缓缓放松双拳(约15S)借此可感受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方法从前臂、上臂、脸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等部位肌肉逐渐进行,整个过程随音乐节奏与呼吸密切配合,循环3次。
2.3应用次数时间的选择: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第一次应用于中午休息时间,第二次应用于晚上熄灯以后。
2.4音乐内容的选择:个性化选择音乐,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人对音乐的 爱好 自行选择最佳播放音乐[3]。对于 文化 层次较低,无音乐爱好的老年患者,音乐效果较差,如果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播放佛经、赞美诗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音乐的选择主要具备如下条件:轻松明快,旋律优美,节奏缓慢。
2.5音量的选择:音乐即要让患者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优美,旋律动人但又不能喧宾夺主,音量的选择尤其重要:音量过大会变成扰人的躁声,使人感到不安,浮躁。声音过小,使人心志得不到满足,声音过轻,使人空虚疲困,兴趣,情致减退,声音过浊,使人心志低下躁动。只有以适宜的心情欣赏适宜的音乐才能达到人乐和谐的境界。音乐的声响控制在患者易接受的范围内,多数研究者认同音量小于70dB,以高出现场声音4-7dB为宜[5]。
3结果
显效38例,无效5例,2例因病情突变中断治疗。无效患者中:先心病术后1例,脑出血术后2例,妊高症1例,食道癌术后1例;高中学历1例,初中及以下4例;回族2例,汉族3例,信仰____者1例,余显效。
4讨论
4.1音乐疗法可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声波低的柔和音乐会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轻松的乐曲能影响大脑右半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降低儿荼酚胺水平,使心率血压下降[6]。
4.2音乐疗法可提供适宜的休养环境。在整个ICU环境中有多种治疗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医护人员的交流声等。这些躁声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都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增加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音乐不但可以避免躁声对环境的不良刺激,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创伤[7]。
4.3音乐疗法可促进护患沟通。
病人一踏进医院,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医务人员的谈话,手术风险的担心。自然就产生了恐惧,焦虑,紧张,排斥情绪。这时病人往往不仅渴望更多的医疗信息,还需要一个温馨的医疗环境。通过交谈,了解音乐疗法的科学性、作用、目的,探讨各人音乐喜好,延伸到共同关心和爱好的话题,缩短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总之,音乐疗法对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反应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在加强护患沟通,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启霞:音乐对剖宫产妇的心理影响及护理体会,现代医疗卫生,2005.21(6):739-740
[2]赵惠敏:潘恒玲,张玉凤,背景音乐在手术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06.27(10):1266
[3]林羽纶:李丽卿,许乐,音乐疗法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2008.27(12):1298-1299
[4]李淑芬:王祥云,林少虹等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2)123-24
[5]林启玲:李翠桦:谈手术室对手术患者实施音乐疗法的整体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7)995-996
[6]吕瑞英:音乐疗法在骨科疼痛病人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右江医学2003.31(6):609
[7]古月芳:陈晓红,刘晓玲:音乐疗法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131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疗法论文参考
以音乐调治心身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汉字中的“乐”、“药”、“疗”同源,说明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先民已经认识到音乐与药物、治疗的联络。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孤独症的音乐疗法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它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障碍综合征。该病预后较差,给患儿及家长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负担。近几年,通过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孤独症的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1 音乐与心理治疗[1~3]心理治疗开展了近一个世纪,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内出版的心理教科书一般认为,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沃尔培格***L.R.Wolberger***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认真的态度与病人建立一种职业性的联络,以消除、矫正或缓解现有的症状,调节异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 发展 。心理治疗发展至今在理论和方法技术上都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欧美的音乐治疗主要是建立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同的心理治疗派别就发展成了不同的音乐治疗方法技术。
各种音乐治疗方法归纳为聆听法、主动法、即兴法三种,每种方法都有与精神分析有关的技术,具体根据美国出版物的概括主要有音乐想象、即兴音乐创作评价、投射的音乐治疗、投射的即兴创作、有序的回忆等,还有引导意想和音乐***GIM***的技术,主要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也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此外还有分析的音乐治疗等等。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uscia[4]认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物件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物件达到健康目的。
2 音乐治疗[5]是通过音乐反应对患者生理缺陷、精神紊乱或情绪紊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利用音乐 *** 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设计、策划和选择治疗方案,实现对患者的帮助和干预。有研究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案治疗研究中'[6]将行为心 理学 、特殊 教育 及音乐治疗学三者统合分析认为,这些有益的治疗方法,能使患儿较快地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使患儿维持着家庭中的练习,当训练成为习惯时,不但可以开阔孤独症儿童生活的兴趣,有效地帮助患儿处理在他们看来杂乱无章的各种资讯,更可以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及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同时也是社会情绪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训练。
我国对于音乐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迄今仅20年左右,近年来运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进行了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些特殊教育学校也开始重视音乐治疗的研究实验,音乐治疗开始介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研究工作,香港和 台湾 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透过颜色音符来学习阅读乐谱和弹奏钢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儿童孤独症辅以 科学 的音乐疗法能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变人的思想认识。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首先引导被治疗者进入一种非常的放松状态,然后播放根据被治疗者的具体情况特别安排的音乐,并引导被治疗者进行各种自由的联想或回忆。通过这些联想或回忆,被治疗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深层心理世界,这样会逐渐摆脱精神负担,走出困境。研究表明 ,采用音乐疗法对儿童孤独症进行干预,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孤独症患儿治疗后的各因子分和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分值下降幅度较大,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大,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常规治疗辅以音乐疗法对儿童孤独症在语言、感知觉等方面均具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7]。这可能与 音乐的强有力感觉 *** 和多重感觉体验有关。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流形式,最重要的交流意义是非 语言的,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 治疗 成功的基本动力[8]。听觉统合治疗***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是通过让受训者聆听经过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 *** 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交往障碍、语言障碍、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
刘淑华等[9]对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研究表明,治疗后患儿的依从性模仿力和配合力增强,ABC量表分值普遍降低。听觉统合治疗主要是通过聆听一组经过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同时 *** 患者的脑部活动,达到改善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情绪失控的目的,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有一定疗效,并且无副作用的报道[10]。患儿有些 临床行为如出现模仿发音、对指令的辨别能力、对呼叫有反应、改善睡眠障碍等通过一般的行为训练进步很缓慢,听觉统合治疗后可在短期内***3~6个月***上升一个水平。
AIT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首先,美国自闭症研究院院长Rimland博士认为自闭症儿童的音乐能力差不多是宇宙性的,即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兴趣,并有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其次,Takeuchi等[11]在孤独症患儿接受语言任务研究中发现,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显示患儿右侧额叶较正常对照儿更为活跃,提示孤独症患儿右侧大脑半球在语言功能上占优势,这与此类患儿在疾病的早期存在左侧大脑半球功能低下有关,因此,早期可以通过音乐开发孤独症患儿的右脑功能,促进其语言功能的发育,改善临床症状。
【 参考 文献 】
1 Le slie AM,Firth U.Autistic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eEing,Knowing and Believing. British Joum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8,6:3 15-324.
2 WeUman HM,Bartsch K.Young Children's Reasoning about Beliefs.Cognition,1988,30:239-277.
3 FlaveU JH,Green FL,Flavell ER.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out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86,51:212.
4 Bruscia K. Defining Music Therapy. Spring City. PA ∶Spring House Books , 1989 , 47-49.
5 张焱.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23.
6 Happ6 F,Booth R,Charhon R,et a1.Executive function deftcits in auti ***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ttention-deficif hyperactivity disorder:.Examining profiles across domains and ages.Brain and Cognition,2006,61:25-39.
7 王绿,张旭亚,张金丽,等.音乐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的影响.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60-61.
8 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 理学 研究述评.心理 科学 ,2003,26***1***:176-177.
9 刘淑华,郭海燕,杜洋,等.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研究. 中国 儿童保健杂志,2005,13***5***:390-392.
10 Rimland B,Edelson SM.Pilot study of auditing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auti *** l J1.J Auti *** Dev Disord,1995,25:61-70.
11 Takeuchi M,Harada M,Matsuzaki K,et al.Difference of signal change by a lan guage task on autistic patients using functional MRI.J Med Invest,2004,51***1-2***:59-62.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逐步被重视,基础教育获得快速发展,音乐教学活动在校园课堂中占比逐渐升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实践探索与反思--基于某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个案研究 2. 试探音乐疗法在高职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4. 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成效分析 5.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6.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7.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8.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9.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10.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1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1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1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1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1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2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2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2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2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二) 1. 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研究 2.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3.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5.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6.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7.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8.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9.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10.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11.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12.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14.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6.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7.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8.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9.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21.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三) 1. 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2. 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3. 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4. 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5. 柏拉图《理想国》中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6.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7. 浅谈中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8. 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9. 数字化技术辅助声乐教学研究 10. 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公益项目实践之思考 11.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 12.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13. 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 14. 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中的资源建设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15. 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路径分析 16. 谈传统乐教美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17. 浅谈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提高学前专业音乐课教学质量 18. 晚清民办学堂音乐教育初探 19. 巧用多媒体构建精彩音乐课堂 20. 音乐治疗在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中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助力音乐教育的方法探讨 22. 试论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演变 23. 《基本乐理》渗入“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4. 浅析“视听化音视频教学手段”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25. 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26. 试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与作用 27. 让信息技术为音乐学科教学服务 28. 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29. 高校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30.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远程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及其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 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5. 本科音乐毕业论文选题
音乐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国内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过于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以及课程单一和缺少变化,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生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09)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时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让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活动,结果发现这些活动可以明显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的研究也发现,听30分钟音乐可以明显的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通过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离婚家庭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并且这种效果会持续到干预结束的三个月后。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Harter和Buddin (1987)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和这些节律相吻合时候,就会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状况之中,因此放松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乐应该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律变化较小;音乐中可以包含弦乐,长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Robb,Nichols, Rutan, Bishop, & Parker, 1995)。音乐还可以促使个体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来促进心理健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二,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薇,2004)。音乐起源于很久远的人类社会,其最初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发泄情绪;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音乐是怎样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宫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紧张的状态,滋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我需要的满足则能够消除紧张状态是个体产生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获得音乐欣赏和表扬的技能,同样还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和掌握社会技能的那部分。音乐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则可以使“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心理学家佐斌(199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和社会的”。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倾向于同社会中的他人取得和谐,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张学友的《祝福》等,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的联欢会,或朋友饯行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既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绪抒发。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太过于强调教化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活动。《乐记》记载,“乐也者,圣人子所以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常常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表现革命的理想,无视个人对音乐的需要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要弱化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强调其对情感满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改变。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王震宇(2009)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引入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的紧张和抑郁情绪。
第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现在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而且要突破以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以往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群众性教歌活动、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性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校内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式,参与的学生有很强烈的受限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往学校的歌咏比赛等都与革命和爱国主题紧密相连,如校内红五月歌咏比赛,12.9歌咏比赛;开展此类活动虽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在今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只需要进行较少的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题上限制过严。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挥洒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变化性比较小,没有考虑到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社会重大事件时,为了缓解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的情绪。例如在5.12大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就举办了赈灾义演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筹措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人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在国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职责。当发生恶性社会事件,如校园枪击案等,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来应对这种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DeLucia-Waack ,J.L., & Gellman, R.A. (2007). The ef?cacy of using music in children of divorce groups: Impact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irrational beliefs about divorce.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1(4), 272 282
[2]Gladding, S. T. (2005). Counseling as an art: 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3r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3]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9): 401-402.
[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和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时敏,于惠敏蚌.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4): 2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音乐治疗作为国内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心理以及生理辅助治疗 方法 ,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医疗及保健行业的重视和青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疗法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音乐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做为辅助治疗手段对ICU内的危重症患者疾病治疗,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1-2008.1入住ICU的45例清醒患者,依患者的个人喜好选择音乐,以2次/日,30分钟/次,进行音乐治疗。结果:显效38例,无效5例,因病情突变中断治疗2例。结论:音乐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表明音乐治疗法可调节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融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疼痛、紧张等情绪,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稳定心率、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疗法;ICU;临床应用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在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1]。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应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疼痛,我国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五音疗疾。7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已成为医学家们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音乐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它通过声音的传递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2]。现将音乐疗法在ICU中的临床应用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1-2008.1入住ICU中的清醒患者45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23例,女性22例,其中先心病术后10例,妊高症8例,食道癌术后12例,冠心病8例,脑出血术后5例,慢性肾功能异常2例;学历:大学10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23例;2例回族,2例蒙古族,余为汉族;信仰____者5例.
2应用方法
2.1应用前准备:播放音乐前需争取患者的同意并向患者说明音乐播放带来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2.2应用中指导:音乐播放开始,嘱病人缓闭双眼,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握紧双拳(约5S)呼气时缓缓放松双拳(约15S)借此可感受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方法从前臂、上臂、脸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等部位肌肉逐渐进行,整个过程随音乐节奏与呼吸密切配合,循环3次。
2.3应用次数时间的选择: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第一次应用于中午休息时间,第二次应用于晚上熄灯以后。
2.4音乐内容的选择:个性化选择音乐,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人对音乐的 爱好 自行选择最佳播放音乐[3]。对于 文化 层次较低,无音乐爱好的老年患者,音乐效果较差,如果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播放佛经、赞美诗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音乐的选择主要具备如下条件:轻松明快,旋律优美,节奏缓慢。
2.5音量的选择:音乐即要让患者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优美,旋律动人但又不能喧宾夺主,音量的选择尤其重要:音量过大会变成扰人的躁声,使人感到不安,浮躁。声音过小,使人心志得不到满足,声音过轻,使人空虚疲困,兴趣,情致减退,声音过浊,使人心志低下躁动。只有以适宜的心情欣赏适宜的音乐才能达到人乐和谐的境界。音乐的声响控制在患者易接受的范围内,多数研究者认同音量小于70dB,以高出现场声音4-7dB为宜[5]。
3结果
显效38例,无效5例,2例因病情突变中断治疗。无效患者中:先心病术后1例,脑出血术后2例,妊高症1例,食道癌术后1例;高中学历1例,初中及以下4例;回族2例,汉族3例,信仰____者1例,余显效。
4讨论
4.1音乐疗法可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声波低的柔和音乐会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轻松的乐曲能影响大脑右半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降低儿荼酚胺水平,使心率血压下降[6]。
4.2音乐疗法可提供适宜的休养环境。在整个ICU环境中有多种治疗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医护人员的交流声等。这些躁声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都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增加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音乐不但可以避免躁声对环境的不良刺激,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创伤[7]。
4.3音乐疗法可促进护患沟通。
病人一踏进医院,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医务人员的谈话,手术风险的担心。自然就产生了恐惧,焦虑,紧张,排斥情绪。这时病人往往不仅渴望更多的医疗信息,还需要一个温馨的医疗环境。通过交谈,了解音乐疗法的科学性、作用、目的,探讨各人音乐喜好,延伸到共同关心和爱好的话题,缩短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总之,音乐疗法对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反应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在加强护患沟通,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启霞:音乐对剖宫产妇的心理影响及护理体会,现代医疗卫生,2005.21(6):739-740
[2]赵惠敏:潘恒玲,张玉凤,背景音乐在手术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06.27(10):1266
[3]林羽纶:李丽卿,许乐,音乐疗法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2008.27(12):1298-1299
[4]李淑芬:王祥云,林少虹等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2)123-24
[5]林启玲:李翠桦:谈手术室对手术患者实施音乐疗法的整体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7)995-996
[6]吕瑞英:音乐疗法在骨科疼痛病人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右江医学2003.31(6):609
[7]古月芳:陈晓红,刘晓玲:音乐疗法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131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疗法论文参考
给你找了些资料。。。。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人生理上的反应。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大学生们多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心灵更纯净,生活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更富潜力和创造力。主要音乐分三种,一种为轻音乐,一种为娱乐性音乐,一种叫做噪音。根据专家调查,轻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学习,在人学习的时期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根据儿童智力研究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下一种,娱乐性音乐,能可以改变气氛,放松心情,作为兴趣的追求。它可以分为,情感的发泄,有鼓励意义方面的,流行音乐:比如重金属音乐。第三种,噪音。凡属音乐,在不适当的环境下,都属于噪音,而且有时音乐的音频可以影响大脑的脑波。可以导致精神错乱。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心理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不安、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儿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精神的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地发育成长。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