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小学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小学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在文学艺术中、大自然生态环境中、社会生活领域中,我们都可以无穷无尽地享受到美。那么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起,美术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根据这个新课标要求,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让小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生活,欣赏美 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如:冬天白皑皑的一片、秋风中的红叶、夏季里碧海黄沙、冬去春来,春暖花开,花红草绿、万紫千红、……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多不胜数,我们应该带领着学生去欣赏这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如:龙腾虎跃的喷泉、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与形态各异的民族服饰,这些色彩和线条能直接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引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是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城区等古香古色或是现代城市的建筑。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生存环境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这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的意识。二、让小学生走进美术作品,欣赏美 美术作品是一种最直观、最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它是人们对于美好景象的“再创造”, 它依赖于人类的想象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受和认识美术作品,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完善了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往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较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是引导者。我们要选择符合小学生情感的、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品。而当中最能刺激小学生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因此,让学生最先接触美术作品时可以挑选色彩明亮的,如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向日葵》的明亮等。教师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的阅历经验不足,教师还应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会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扩大了学生的欣赏面,坚持下去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三、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让小学生走近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完全体现出个体审美观。小学生学会了美术评论会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让小学生观察画面中不同粗细的线条、不同风格的笔法、不同感觉的色彩、不同质感的物体,研究它们会给作品带来怎样的效果。这样很容易把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上来,增强了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精湛的技艺。美术评论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事物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选择一幅优秀、健康的艺术作品,它总是集中反映了生活中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念,能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小学生面对—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才能逐步地尝试去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小学生学会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自身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这种教育正是美术评论活力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总言之: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审美教育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成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之上,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全面推广自己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插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翅膀”,美术教学的效果自然比传统的美术教学要提升几个维度。第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能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的学生其实对于美术是有一定天赋的,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隐藏在“体内”的天赋被渐渐埋没。但是在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式的“刺激”之下,潜藏在学生体内的潜能被重新激发出来,一些原先看上去资质平平的学生一下子有了新的闪光点,教与学的沟通互动变得更加良性且可持续。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创新成长科技论文2000字,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让小学美术课在创新中成长

【摘要】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学。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 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多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创新意识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教师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成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一节美术课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我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管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 0 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二、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 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蓝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

三、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作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教材中,有不少课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应该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设计师,而是通过培养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创新成长科技论文2000字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第一,要有真材实据,从这些材料中去粗取精,寻找与传统理论及论文不同的部分材料,把它作为论文的中心主题来做。第二,要有真情实感,自己所获得的材料是来自自己的实践总结,而不是单纯借鉴他人的理论成果或拼凑。第三,合理组织论文逻辑,尽量以新颖的方式来论述。前两条是内容,本条就是个形式问题了,即使旧酒换新瓶,也会给人思维一新的感觉。第四,不停修改,我曾经把一个三万字的论文修成了四千字。。。。肯定会成为精华的。最后,祝你成功!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抽象、综合、判断、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师在“懂”字上下功夫多,而在“创”字上动脑筋少,结果是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习惯于思考问题,只会读死书。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在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时,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开始就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方法。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 教育 中重要内容和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造就创新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也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就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念、创设实践环境、创新 教学 方法 、提升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中医药的兴衰系于中医药高校的教育,中医药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当代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1-2]。而现代的大学生在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方法阐述如下。

1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人才特别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封闭状态尚未根本解除,导致多数中医药高校缺乏激励和支持创新实践活动的 措施 ,缺乏有利于培养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而且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再加上中医药大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缺乏主动性,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加之部分教师自身创新教育理念不强,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而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未经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医学理论,也就无法用医学理论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更谈不上开展中医学的创新活动。

2医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析

2.1创设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学校应提供激发与展示学生创造力的校园环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例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主动性,具 体操 作如下。

(1)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学生协会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拉近师生距离,也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沙龙以及 报告 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1]。

(2)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用实验室已有的设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临床技能课程。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临床实践的时间往往有限。为此,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临床技能课程作为限选课、公选课等,让学生多摸脉、多看舌象、多进行急救训练等,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好准备。

(4)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中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要善于利用微课,在课堂上将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思考机会,而且要善于从中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这样既可加深知识记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积极组织临床实践活动。一提到临床实践,大家普遍想到的是医院实习、见习,其实高校也是临床实践的场所。高校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专业性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有岐黄杯中医知识大赛、我爱背经典大赛等学术活动。若能模拟技能大赛的模式,利用现有条件,在其中加上临床技能操作部分,则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具有较大的激发和检验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技能教学与技能比赛相辅相成,高质量的专业教学是提升技能的基础,而高质量的专业技能比赛又可有效促进技能教学的发展。以技能大赛为例,技能大赛不仅能增强专业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校专业实训设备更新和创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2014年10月,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技能大赛在南京举办,此次大赛的举办既是对各中医药高校教学水平的检验,也贯彻落实了国家的教育理念,促使大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规范临床技能,培养大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6)创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可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借助远程网络增强沟通,实现学生协会与教师指导团队的互相促进,形成由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平台、网络沟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2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医药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以记代思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医教育的需要。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类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各科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课程内容抽象、直观性差,单一的语言讲解难以描述清楚,学生难以理解,更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临床;二是课程实践性很强,即使是基础课程,也与临床密切相关,学生难以建立中医思维,而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阶段是建立中医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依然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重理论和传统、轻实践与创新以及单一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养成[3]。

2.2.2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在第一课堂中的应用第一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中医 思维方式 ,但由于其表现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景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够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方法[4]。该教学法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典型案例的运用,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培养其运用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不同的临床情景,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主动思考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李健芝等[5]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验组93.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61.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唐立龙等[6]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李琳霞等[4]认为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以缩小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等[5-6]。综上所述,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才资源,而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争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全方位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任,更是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哈丽娜,周永伟,徐广贤,等.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89-192.

[2]陈水先,邝劲松.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4-45.

[3]肖鸿雁.三个课堂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J].品牌,2015(1):207-209.

[4]李琳霞,赵琳,李艳红,等.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5,29(2):109-111.

[5]李健芝,于小华,胡丽,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09-110.

[6]唐立龙,梁严,陈宏.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50-2251.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劳动密集型的代加工转变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自主品牌深加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为方便 毕业 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国内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看来,结合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极具价值的。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得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特质,创业是目标。大学生群体富有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同时在我国人口问题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以此来联系和 反思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包括部分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也不是很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几无可能去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现大学生创业,成为企业家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表现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任何个人或者团队要进行创业必须是具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创新为特质的创业风险性更高,创业者需要面临的质疑、挫折和打击将更多。大学生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需要能够应对危机和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成熟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这样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就能够从多角度地去理解和解释事物。

三、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大学生不同于成熟“社会人”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而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会懂得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为自己所在的环境思考。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在这些方面受到侵害的大学生大多是因为缺少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因为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地从事危险活动或者在虚拟网络世界浪费时光,以致生理出现问题。

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是成体系的一门通识教育,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对应程度的课程和实践设计,从幼儿教育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就试图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责任感。一般认为要做到创新创业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对社会的灵敏思考、对国家的责任感,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高效社会化,实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度。反过来看,一个校园安全稳定可靠,学生的生活也必然是健康而自由的,这给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思想土壤和安全的基础保障。

四、学风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现在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已经不如以前了,大学里考试挂科和作弊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学生群体中间吃喝玩乐之风远胜于求学好问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校园进行学风建设是必要的。创新创业的特质是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的基础是专业的科学知识,要创新创业必须对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专研。在这其中,学生需要去主动的查阅文献、采集数据、做实验、分析 总结 ,这样带着极强的兴趣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比起坐在教室里对着课本听不太熟悉的老师讲课更有用。我们必须要承认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学生通过课本学来的知识终觉浅,要融汇其中的道理还是要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不断验证。

五、小结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或者比赛,也不仅仅是一小部分学生的事情,而应该是一种观念普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在于提高所有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同时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决不能单兵作战,要协同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稳定和高效学风建设。

怎样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论文: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3、创设环境类课程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

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各科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重视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打下扎实基础 在数学诸能力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具有严谨逻辑性的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2.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1)鼓励学生猜想。培养敢于猜想、善于探索的思维习惯是形成直觉的基本素质。让学生猜想,不仅能激发他们努力解题,而且还能教会他们一种应用思维方式,因而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 (2)发现、归纳、运用知识组块是训练直觉思维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基本图形、基本模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组块。有较多信息是基本图形、模式、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反复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形成一个个知识组块,当遇到有关问题时,便能迅速联想起知识组块,直觉敏锐地进行识别、分析,形成对问题的综合判断,从而得到解题方法和思路。 二、开放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开放学生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念,扩大创新视野,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活动,开发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处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愿望。 (2)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问,大胆地对同学、老师提出质疑;同时教师还要在关键地方激疑,引导学生找错、辩错、改错,对于易混易错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 (3)从学生作业及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中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2.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向探究性理解型发展。 (1)关键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善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与机会。 (2)培养归类思维,教育学生不满足已学教学知识(概念、定理、法则)的掌握,更要注意和强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归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融汇贯通。 (3)培养“回顾”、“反思”的习惯,对数学题目进行有计划的回顾、整理、反思,有计划地编排开拓型、多解型、延伸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常见方法有: (1)一题多解,发展思维的流畅性。例:要把一张面值1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在有足够的面值5角、2角、1角的人民币,问有多少种换法? 分析:先启发用试验法找出答案,一般的学生很容易接受,感兴趣。但试验法的缺点是不易找到所有方法,而用启发式列三元未知数的方程来求解,不易漏解。设面值5角、2角、1角的人民币分别为x枚、y枚、z枚,列出方程: 5x+2y+z=10由5x≤10 知0≤x≤2 若x=2时,y=0,z=0 若x=1,当y=0时,z=5; 当y=1时,z=3; 当y=2时,z=1 若x=0,当y=0时,z=10;当y=1时,z=8;当y=2时,z=6;当y=3时,z=4;当Yy4时,z=2;当y=5时,z=0 共有十种换法。诸如此类的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克服思维呆板与僵化,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有重要作用。 (2)一题巧解,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受定势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发挥其思维的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求解。 三、为学生成长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把“讲台”放到学生中去。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做,通过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去发现规律,学习新知;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变“师要人人学,师教人人学”为“人人要学,人人会学”;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给予学生信任和关爱,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零”距离空间在这个新型的空间里。激起“人人敢于求新”的勇气,增强“人人乐于求新”的意识,展现与众不同的创新才智。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走出不同个性的成长之路。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都应作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他们明确思维方向和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论文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 教育 中重要内容和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造就创新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也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就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念、创设实践环境、创新 教学 方法 、提升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中医药的兴衰系于中医药高校的教育,中医药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当代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1-2]。而现代的大学生在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方法阐述如下。

1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人才特别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封闭状态尚未根本解除,导致多数中医药高校缺乏激励和支持创新实践活动的 措施 ,缺乏有利于培养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而且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再加上中医药大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缺乏主动性,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加之部分教师自身创新教育理念不强,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而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未经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医学理论,也就无法用医学理论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更谈不上开展中医学的创新活动。

2医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析

2.1创设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学校应提供激发与展示学生创造力的校园环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例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主动性,具 体操 作如下。

(1)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学生协会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拉近师生距离,也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沙龙以及 报告 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1]。

(2)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用实验室已有的设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临床技能课程。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临床实践的时间往往有限。为此,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临床技能课程作为限选课、公选课等,让学生多摸脉、多看舌象、多进行急救训练等,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好准备。

(4)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中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要善于利用微课,在课堂上将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思考机会,而且要善于从中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这样既可加深知识记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积极组织临床实践活动。一提到临床实践,大家普遍想到的是医院实习、见习,其实高校也是临床实践的场所。高校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专业性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有岐黄杯中医知识大赛、我爱背经典大赛等学术活动。若能模拟技能大赛的模式,利用现有条件,在其中加上临床技能操作部分,则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具有较大的激发和检验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技能教学与技能比赛相辅相成,高质量的专业教学是提升技能的基础,而高质量的专业技能比赛又可有效促进技能教学的发展。以技能大赛为例,技能大赛不仅能增强专业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校专业实训设备更新和创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2014年10月,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技能大赛在南京举办,此次大赛的举办既是对各中医药高校教学水平的检验,也贯彻落实了国家的教育理念,促使大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规范临床技能,培养大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6)创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可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借助远程网络增强沟通,实现学生协会与教师指导团队的互相促进,形成由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平台、网络沟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2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医药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以记代思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医教育的需要。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类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各科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课程内容抽象、直观性差,单一的语言讲解难以描述清楚,学生难以理解,更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临床;二是课程实践性很强,即使是基础课程,也与临床密切相关,学生难以建立中医思维,而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阶段是建立中医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依然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重理论和传统、轻实践与创新以及单一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养成[3]。

2.2.2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在第一课堂中的应用第一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中医 思维方式 ,但由于其表现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景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够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方法[4]。该教学法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典型案例的运用,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培养其运用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不同的临床情景,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主动思考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李健芝等[5]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验组93.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61.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唐立龙等[6]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李琳霞等[4]认为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以缩小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等[5-6]。综上所述,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才资源,而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争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全方位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任,更是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哈丽娜,周永伟,徐广贤,等.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89-192.

[2]陈水先,邝劲松.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4-45.

[3]肖鸿雁.三个课堂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J].品牌,2015(1):207-209.

[4]李琳霞,赵琳,李艳红,等.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5,29(2):109-111.

[5]李健芝,于小华,胡丽,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09-110.

[6]唐立龙,梁严,陈宏.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50-2251.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劳动密集型的代加工转变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自主品牌深加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为方便 毕业 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国内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看来,结合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极具价值的。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得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特质,创业是目标。大学生群体富有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同时在我国人口问题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以此来联系和 反思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包括部分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也不是很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几无可能去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现大学生创业,成为企业家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表现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任何个人或者团队要进行创业必须是具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创新为特质的创业风险性更高,创业者需要面临的质疑、挫折和打击将更多。大学生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需要能够应对危机和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成熟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这样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就能够从多角度地去理解和解释事物。

三、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大学生不同于成熟“社会人”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而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会懂得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为自己所在的环境思考。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在这些方面受到侵害的大学生大多是因为缺少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因为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地从事危险活动或者在虚拟网络世界浪费时光,以致生理出现问题。

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是成体系的一门通识教育,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对应程度的课程和实践设计,从幼儿教育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就试图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责任感。一般认为要做到创新创业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对社会的灵敏思考、对国家的责任感,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高效社会化,实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度。反过来看,一个校园安全稳定可靠,学生的生活也必然是健康而自由的,这给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思想土壤和安全的基础保障。

四、学风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现在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已经不如以前了,大学里考试挂科和作弊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学生群体中间吃喝玩乐之风远胜于求学好问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校园进行学风建设是必要的。创新创业的特质是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的基础是专业的科学知识,要创新创业必须对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专研。在这其中,学生需要去主动的查阅文献、采集数据、做实验、分析 总结 ,这样带着极强的兴趣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比起坐在教室里对着课本听不太熟悉的老师讲课更有用。我们必须要承认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学生通过课本学来的知识终觉浅,要融汇其中的道理还是要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不断验证。

五、小结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或者比赛,也不仅仅是一小部分学生的事情,而应该是一种观念普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在于提高所有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同时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决不能单兵作战,要协同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稳定和高效学风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英语论文写作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由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探索如何在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思维;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0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英语论文写作课的课堂教学,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通过英语论文写作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英语论文写作课是我校英语专业四年级第一学期所开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等基本的科研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薄弱这一点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已反映出来。有些学生的论文只是信息的陈述和堆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或不能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判断,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创新意识淡漠等。为了对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项目计划,笔者在2003级英语专业4个班115名学生中进行了创新能力调查。调查分3个步骤进行:(1)创新能力自测表的调查;(2)创新思维问卷调查;(3)个别访谈。创新能力自测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年级约70%的学生创新能力一般,应加强培训。约10%的学生创新能力较差,亟须加强培养。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在创新思维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学生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强烈需求。[1]

二、英语论文写作课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的尝试和探讨

在创新能力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在2003级全年级4个班(商英和法外两个专业各2个班)中分别将商英2班、法外1班作为试点班,商英1班和法外2班作为普通班,从改革教学模式、创建民主的学习氛围、改进测试方法等方面入手,在试点班尝试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笔者试图突破/接受)复制思维0方式去记忆和思考的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英语论文写作这门课的特点,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和收敛思维

学生们都具有潜在的发散和收敛思维能力,只是学生 的发散和收敛思维可能处于潜意识或休眠状态,需要外界 的刺激去激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 教学,如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绘图法(mapping)、大胆 设想法、最佳设计等方法,刺激学生的发散和收敛思维。 高年级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发散和收敛思维的学 习过程,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在/求异)求 同)求异0多次循环过程中完成的。在英语论文写作课的 教学中,教师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法。选题是论文写作的 一个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发散和收敛思维的有利时 机。教师不应给学生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应帮助他们扩展 视野,拓宽思路,让他们遵循发散)收敛的思维方式,依托 发散思维所获得的奇思妙想,通过收敛思维,从而获得最 佳选题。例如,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力,有学生想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但在选题上存在一定困 难。通过探讨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诸多感兴趣的 选题,如Analysis ofHemingway.s Farewell to Arms,The Lan- guage Styles ofErnest Hemingway,On the Lost Generation in The SunAlso Rises,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The Religious Influence on ErnestHemingway等。接 下来,笔者要求学生去做一些相关的文献阅读。结果发现 这些选题已有较多的研究论文,但海明威对基督教所持的 矛盾态度以及基督教对其作品的影响可做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梳理和筛选,最后确定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 ingway and Christianity是一个好的选题,值得深入的研究。 通过启发学生的发散和收敛思维,帮助他们选定了一些有 创意的选题。对这些选题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On 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 in Business English,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ofEuphemism,Sex and Psycho-distortion in Catch- 22,AStudy of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BrandNames 等。也有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如选题The Customer Lan- guage:ACritical Factorfor Successful Business就是运用了换位 思考,从研究商家的促销语言,转为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 顾客的语言,以促成商品交易的顺利进行。立论也是论文 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立论可以是作者的新观点,也可以 是作者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用批判的 眼光看待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 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观点。在这阶段,教师通过唤醒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引导学生从惯性思维中解脱 出来,去大胆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

(二)讨论式教学法

高年级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对事物有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英语论文写作课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打开学生思 路,活跃思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 导者。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与分析,以辨别事物的真伪,同 时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 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论文的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 证时,结合英语语言学习,笔者给出3个选题供学生讨论: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How to teach English reading (translation;writ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tudent,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要求学生提出论点、拟定论据、进行论证。在课堂讨论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发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设想,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实践了立论要准、论点要新、内涵要深的3个立论原则。在确定立论的基础上,通过发散和收敛思维,拟订了论据和进行论证的步骤,讨论的结果是每个小组都交出了一份完整的论文提纲。随后,在全班的讨论中,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各组论文提纲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再通过小组讨论加以修订和完善,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如何立论、如何寻找论据、如何进行论证等撰写论文的主要方法。经常布置一些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钻研,通过组织积极的课堂讨论,来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在本课程教材的使用上教师不拘泥于一本课本,而是给出参考书目,并将每本书的编排特点和主要内容一一向学生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在论文选题过程中,教师给出参考选题,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研究领域,自定选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有创意的选题。并就相关研究领域给出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的阅读和资料收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前人的观点,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示和灵感。在学生对论文选题有了初步意向后,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6篇相关的文章和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做出评述,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最新的研究动态,而且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做了资料收集和准备。教师对学生的创新亮点要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这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成果,是他们个性中最宝贵的创新火花。开放式教学法能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或/头脑风暴0创造条件,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四)发现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以书本为中心的结论性教学为启发引导式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式教学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大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有意识地分析前人如何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前人如何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创造新概念、新思路等,使大学生把学知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发现式教学法旨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以致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如何写摘要部分时,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自己找材料,或就自己所写的学年论文摘要进行分析,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写出个人评述。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在每个成员所作的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进行评议,指出个人评述是否分析到位和欠缺之处,给出书面的小组评议。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习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摘要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而要求学生大胆尝试对摘要进行改写。由于学生对摘要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95%以上的学生都能准确地针对问题进行改写,改写得十分到位。在学习如何写前言部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篇学术文章,就文章的前言部分进行分析评论,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不足之处在哪里。在探讨中学习。通过发现式教学法,学生们能很好地掌握论文摘要和前言部分的写作方法,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改革考试方式,将创新思维作为测评的重要指标

英语论文写作课的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写作技能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鉴于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笔者对考试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创新思维作为测评的一项重要指标。期末考试采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和口头陈述相结合的形式,使之较全面地考察学生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英语写作能力。毕业论文设计包括:论文题目的拟定、研究目的、选题的意义和创新性、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论文大纲及主要内容、参考文献等6项主要内容。对学生成绩的评定,笔者引入了激励机制。对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大胆提出不同观点、勇于创新的学生给予奖励分,与内容平平的论文拉开档次。同时,进行口头陈述及答辩,要求学生针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或提出的改进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由此一来,每个学生加深了对毕业论文所进行的研究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知道如何完善毕业论文的框架结构,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被动应试变为主动的应战,使学生有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由探究的空间,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

三、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与分析

通过在2003级商英2班、法外1班两个试点班英语论文写作课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的尝试和探讨,学生普遍增强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第3部分是由学生阐述自己论文的意义和创新点,这是学生写好论文的前提和动力。

笔者对期末考试进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用一道自由发挥的题目(占20分),主要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选题的新颖性、观察事物的角度、能否发现问题、对问题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这一题商英2班和法外1班两个试点班学生的平均得分是16.8和16.6;而商英1班、法外2班两个对照班的平均得分是13.9和14.2。更重要的是,试点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毕业论文的结果上也体现出来,在全年级评出的24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中,两个试点班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的有14篇,占总数的58.33%。特别是陶蓉同学的论文On Creative-thinking Development in College English-major Teach-ing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论述了英语专业教学应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尽管这个题目写起来难度较大,但作为指导教师,笔者给予了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坚定了她挑战自我,为本系的英语教学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决心。她进行了大量的相关阅读和资料收集整理,并在同学中进行访谈,征求大家的看法和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论文的选题;并和笔者进行了多次讨论,就论文的研究重点和篇章结构交换意见,拟订了论文提纲。在论文中,她首先阐述了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必要性、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我系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较深入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意见。论文充分展示了作者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该生的论文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被推荐参加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的评选活动,并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三等奖。试点班还另有5位学生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三等奖,6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提名奖。学期末,笔者在2003级全体学生中又进行了一次英语写作活动创新思维方法问卷调查。根据创新思维的新颖性、灵活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等特征,设计了30道题(总分为90分),了解学生在英语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运用了创新思维方法。要求学生在4个选项中选择:不用;有时用,有时不用;常常用;将使用。为了使调查结果更直观,也便于统计,给4个选项分别赋值:/不用0为0;/将使用0为1;/有时用,有时不用0为2;/常常用0为3。在对试点班和对照班的得分进行统计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检测到两组样本在接受传统教学法和试行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学期初,对2003级英语专业4个班115名学生进行的创新能力自测表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商英(1)、(2)班创新能力自测得分平均分和法外(1)、(2)班平均得分统计出的P值分别为0.912和0.915,都大于0.05,这说明在实验开始前,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创新能力大体相当。而学期末的英语写作活动创新思维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商英试点班(2)班和对照班(1)班,法外试点班(1)和对照班(2)班得分统计出的P值分别为0.012和0.013,都小于0.05,表明试点班和对照班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在试行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后,试点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在英语写作活动中能主动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说明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认识和把握创新思维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并掌握一些具体的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都应注意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根据课程的特点、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与筛选、分析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在英语论文写作课堂所尝试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并能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但该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不断完善的空间。总之,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机构、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萍.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增刊).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舒建国.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师,2004,(3).

[4]朱宝荣等.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论小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 索引序列
  • 小学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 怎样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 论文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 论小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